缘起
自打开始玩儿进口音箱,购买的第一对箱子就是天朗----TANNOY,星移斗转,对TANNOY独特的声音的喜爱却没有改变过。
发烧友大多认为,TANNOY音箱的特点在于它的中频的浓郁和醇厚,而作为TANNOY迷的我,通过这些年折腾的,认为除了这个优点之外,还有就是它的适应性,在搭配合适的系统里,除了播放古典音乐中的弦乐、人声的优异表现的同时,也能够兼容JAZZ、流行、铜管等,不像有些类型的音箱仅在某方面出色、而另一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
吸取早些年DIY音箱的失败教训,一直玩儿的都是TANNOY的成品音箱,直到两年前,受一群发烧友的“忽悠”和待见,和他们一起参加了“团做寡妇(一起制作TANNOYAutograph音箱)”活动,经过曲折和漫长的等待,音箱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到了家。
虽说以前见过这款音箱,但音箱到了自家听音室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么大个?!和它相比,原来在用的Canterbury怎么看就像个书架箱了。据我所知,AutogaphProfesional(双15寸单元)是TANNOY最大的音箱。Autograph音箱排行第二,它的外观尺寸约是1524mm(H)*1100(W)*666mm(D)。比许多其他品牌的铭箱大。这次制作的箱体是山东一位发烧友在某音箱厂用芬兰桦木夹板制作的。按照我的观感和初步测量,制作规范、严谨。制作过程也得到了许多发烧友的帮助。
说到古董TANNOY的扬声器单元,可以引用下图说明。
我这次买的是从1967年开始生产的金15单元(MonitorGold-15)。
单元的安装过程
旋下固定前号角和下部密封板的固定螺钉,因为螺钉数量较多,电动螺丝刀是最佳工具。
金15的单元很重,而箱体的多层板强度有限。为防止今后震动等因素可能引起的松动,除了与前号角一起装配的4个螺栓之外,在上下、左右各安装了4个预埋螺母,这种螺母淘宝上很多,价格也很便宜,我买的是M6*12mm的,音箱制作公司已经在这4个位置预钻了小孔,为将螺母旋入需要扩孔至8.8mm、并在孔口倒个角,钻孔时请务必保持位置、方向的准确性。对金15来说,在这4个位置最好用平头的M6螺钉固定单元(我买的是M6*30平头不锈钢螺钉)。这样,螺钉的头部不会与前号角干涉。
金15的单元引出线有2组,一是低频单元有对焊片,而高频单元用一个四芯插座引出,有意思的是它还用2根很细的线从低频单元的焊片处引到插座上,这样可能是为了方便用家连线,但59大师指点我,这个插座有时会接触不良,不如低频单元沿用原焊片,将4芯插座换成高频单元的焊片端子,低频、高频端子全部直接焊接出线。
在音箱背部开孔、安装外接分频器插座:一开始我的想法想将分频器外置并DIY分频器,所以在箱体的背部开孔并按发烧友的建议安装了纽崔克4芯插座。
箱内接线:经过反复试验,箱内接线采用了上海吉铨公司的“单晶铜线16AWGGCOCC铜包特富龙喇叭线”,高音单元是单根、低频单元使用两根并联。单晶铜有方向性,接线时务必注意。装单元、前号角、下板等
我换了比原配螺钉长5mm的螺钉,值得指出的是,上这些螺钉最好使用带可调力矩的电动螺丝刀,通过实验调定力矩。以避免单元和木板不均匀受力。将前号角及下面的通道板沿着上螺钉的位置贴上密封条,这样做的目的是企图使板子各处,尤其是与外部保持密封。
分频器的DIY
在箱子到家之前,我就请教了许多发烧友,也在网络上看到TroelsGravesen(有兴趣的发烧友可以看看他的网站:http://www.troelsgravesen.dk/MG15XO-up-grade.htm),和庄园兄等人的分频器制作,曾经有许多设想。和发烧友们的讨论帮我渐渐理清了思路。
喇叭装好后接驳原装分频器开声之初,感觉声音还是平衡、正路子的,经过反复的不同题材的聆听认为如果能再改善一下低频的量感和宽松程度、中高频的柔顺度应该会更好。
之所以打算DIY分频器,无非是三个因素:一是企图让声音更多的逼近自己对声音的取向,二是参考了老一代TANNOY(黑、银)的分频器,三、就是满足发烧友所谓的“追求欲”了。
最后决定在分频器通道上仍然采取铁芯电感,目的在于企图保留TANNOY箱子固有的声音特点(尤其是中低频的韵味)。但在电容上,我认为原装分频器内采用的电容是引起中高频略显毛糙的主要原因。
试验过程大致上经历了3个阶段
1.开环磁路电感线圈+MKP电容
2.开环磁路线圈+油浸电容
3.闭合磁路电感线圈+油浸电容
当然也包括不同数值、品牌的元件的组合。失败的结论是:对这类古董喇叭,不宜使用开环磁路的电感线圈(虽然它在现代分频器上应用广泛)。
开始时制作了许多规格的试验电感,试验下来还是采取了尺寸与原装分频器差不多尺寸(41mm)的闭合磁路的铁芯电感。电容试验过许多不同的介质材料和数值的组合,最终选用了JENSEN的分频器专用油浸电容。其它的元件数据我就按照原装的分频器,用料也算稀松平常。但在机内线上按照我喜欢的声音倾向选择了多股的单晶铜线。
最终确定的DIY分频器线路图和图片
摆位:
开始时,将音箱放在了前墙墙角位置,反复试听后,认为这样会造成声音的许多不平衡和细节遮蔽,最后根据我的实际听音感受、结合一些发烧友的建议,把音箱的摆位拉的比较靠前---音箱的正面距前墙大致1.9m。这样,与现代扬声器的摆位基本差不多了。
频响曲线测试、
因没有扬声器、音箱的测试仪器,只得找人借了个XTZ房间测试仪器、用CD机播放粉红噪声做了测试,心想这个东西虽然粗糙,但原理和专业的仪器类似,大概测测做个对比参考吧。在话筒摆放上得到了专业录音师---小强兄的指导,测试音箱时:话筒据单元1m,话筒的轴线稍偏离于单元的轴线。
下面是左、右箱体测量和对比,原装、DIY分频器的对比测量、听音位的频响曲线测量。
说说声音
发了个音箱的文章,总不能不说声音,我只好硬着头皮干点自己做不擅长的事儿,应该说Autograph复刻箱体+MG-15+原装分频器开声之初就给了我惊喜感。它的音乐感、尤其是音场远远抛离了我原来使用的TANNOYCanterbury。而随着不断地分频器、摆位、调整,以及后级放大器负反馈量的微调,整体系统的声音日趋完善。
做了对TANNOY音箱的铜镀金标牌,算是锦上添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