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通宝内廷寺观钱
明代《嘉靖通宝重轮重好》别制大钱赏评
嘉靖通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铸造。材质为青铜和黄铜。形制分别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式。其中小平素背,其余皆纪重。据载,自先秦至宋、元、明早期,铸币多为铜锡青铜,而至嘉庆年间始掺入锌,而成黄铜,至后来以黄铜铸币方成主流。
本品,嘉靖通宝重轮重好大钱,谱载定其为内廷或者寺观供奉大钱。在华光谱《中国古钱大集》中,载此钱共有两式,版式略有差别。其中尺寸较小的一式面背上部边廓上均有两个圆形“凹窝”,另一式则没有。这两个“凹窝”是干什么的?显然不会是偶然的流铜铸坑,而是有意为之,或是某种特殊记号。这是因为本人所藏两品锈色不同,样式完全一样,均有此记。另据信息,亦还有此一品,与本品一样。因此,可以确定,本品之正背边廓之“凹窝”,是此钱的特殊铸记。这种情况极其罕见,至于原因未见提及亦难以考证。我妄猜测之,此钱可能为寺观钱之记号,以便与内廷使用钱加以区别。
首先,本品包浆锈色并无问题。南方坑口所出,踏实而黝黑间有绿之锈入骨。钱体铸制较为精整(从拓图看,其钱品相并不佳),地章平整,穿口规矩,尤其字口深峻挺拔,重轮重好线条清晰,并不粘连或者流铜。与所藏另一品对比,除包浆色差别以外,其余均同。故本品开门见山无疑。
其次,本品正背边廓分别有两个“凹窝”,且位置与图二拓品一致,品相明显好于拓图之品,尤其是“通”字,“甬”下部并不粘连平行,而是笔划清晰贯穿于走之一捺连接。背重轮边廓凸起,并未与地章接近,显示出凸出重轮特征。
第三,若量拓图尺寸,拓图直径约70毫米,而本品实测最大直径67.5毫米,最小67毫米。此差异,一或拓图印制略走样而致,另一原因则为翻砂铸制的差异。若拓品实际尺寸为70毫米的话,如此直径的大钱,相差2-3毫米不足为奇,当然,所藏另一品尺寸也是67.5毫米,因此,我认为,本式之标准直径,正是67--68毫米左右。
今展此“凹窝”铸记之品,实物之照,胜于拓图,可赏可品。
以下华谱中的拓图。左边品直径大于右边有“凹窝”铸记之品,钱文书写有一定差别。故此,我以为,如果关于“内廷或者寺观供奉钱”之说正确的话,则左边较大之品可能为内廷供奉大钱,而右边较小且有铸记之品则为寺观供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