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今话:一个不屈权贵、宁死不从的“强项令”董宣
文∕天一阁
公元25年,历史选择了平民出身的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多年的战乱,加之“王莽篡政”,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社会急需秩序法治。刘秀在天下平定之后,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提高民生、恢复国力,推行“柔道治国”“强权法治”,实施“光武中兴”,开创了强大的东汉王朝。
话说建武6年(公元31年),居于皇宫东侧的湖阳公主,系刘秀之袍姐,其丈夫在帮助刘秀夺取政权的昆阳之战中战死。公主居功至伟,地位显赫,刘秀对其尊敬有加。35岁的湖阳公主已守寡好几个年头,公主喜爱养鹅,每天都要带家奴出城,到南郊水塘湿地去放鹅。一天,公主的两辆马车在闹市街道疾驰,被人阻驶,前车家奴和人口角,拔出佩剑,刺人毙命,扬长而去。洛阳府的衙役们接到报案,谁也不敢去公主哪儿捉人,致使杀人犯光天化日之下逍遥法外。董宣决心要惩办这个凶犯,依法叫正义昭示天下。于是他不露声色的派人暗暗监视凶犯的动向,以待寻机缉拿。董宣采取了欲擒故纵的计谋,那个凶犯在府中多隐藏了几天后打探到平安无事,就大摇大摆地坐与公主的乘车到城外游玩去了。探马禀报董宣,董宣立即带人抄近路提前赶到公主要经过的厦门亭,当公主的车马一到,董宣手持利剑,迎面拦车,湖阳公主大吃一惊,怒声喝道:“什么人竟敢拦皇姐的车?”董宣:“秉公主,我是洛阳令董宣,特来缉拿逃犯,请公主交出逃犯,以免生祸。”湖阳公主根本不把洛阳令放在眼里,傲慢地责问:“董宣,你身为县令,吃了豹子胆了吗,竟敢持剑拦我的车马,该当何罪?”董宣见公主以势压人,义正词严地说:“公主,你家法不严,导致家奴无视国法,竟敢在闹市上行凶杀人,本来就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又公然庇护杀人犯,更是不对,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何况又是您的家奴,烦请公主交出凶手。”湖阳公主见董宣毫不相让,不由恼羞成怒,蛮横地说:“我就是不交,你敢怎样?”这时董宣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大声喝令,叫差役从公主的车上硬将凶犯拿下,就地正法。湖阳公主那见过这样的场面,惊吓之中调转马头直奔皇宫到皇上那里告状去了。
湖阳公主来到光武帝面前,一面大声哭闹,一面添油加醋地把事情的经过禀报了皇帝。光武帝十分震怒,当即派人传唤董宣。董宣来到汉光武帝面前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汇报了一遍,指出了湖阳公主的过失。光武帝虽然也知道姐姐有过失,但是余怒未消的他还是要用木杖把董宣打死。董宣见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向汉武帝磕了个头说:“我请求说两句话再死。”其实汉武帝也不想让董宣杖死,只是做做样子。董宣说:“陛下您圣明高德复兴汉室,确实是非常伟大,但是您却放任您姐姐的家奴行凶杀人,将来您还怎么去治理天下呢?我用不着你们打死,请让我自裁吧!”说完就一头撞向宫廷里的大红柱子,当即撞得头破血流。光武帝一听他说的有理,立即命令太监们拽住他。而湖阳公主还在那边哭哭啼啼,光武帝不好宽慰自己的姐姐啊。于是他叫董宣向湖阳公主磕头,赔礼道歉,耿直倔强的董宣坚决不答应。光武帝也觉得很没有面子,就叫人使劲摁住董宣的脑袋,强行叫他磕头行礼,董宣双手撑着地面,挺直脖子,到底也没有向湖阳公主磕头。湖阳公主更没有面子,就对光武帝说:“皇帝你当平民百姓的时候,经常窝藏罪犯,官吏不敢找上门来;现在当了天子,难道连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制服不了吗?”此时,汉光武帝思想上也转过弯来了,越加敬佩董宣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于是笑着说:“天子和普通百姓不同啊!”光武帝转过脸对董宣:“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强项令”封御自此流传开来。百姓看到董宣真心实意为民除害,奔走相告。洛阳城内权豪缩颈,恶霸敛手,京师肃然,洛阳风气为此大变!
说起来,董宣原是江夏太守。在江夏任内,做了不少深受百姓欢迎的好事,政绩比较突出。35岁时经大司徒侯霸推荐,任职洛阳令。上任途中,夫人因病离开了他和一双未成年的儿女。经过“强项令”一闹腾,湖阳公主、汉武帝对董宣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公主渐渐的喜欢上了敢于对其不敬的小县令。汉武帝也乐于成全这对姻缘,托大司徒侯霸从中做媒。不想,董宣根本没有续弦之意,压根不想攀龙附凤,婉言相拒,汉武帝领教过“强项令”的耿直倔强,没办法,只得作罢。鉴于“强项令”澄清吏治、整顿朝纲做出巨大的贡献政绩,洛阳令第五年,升董宣为廷尉,掌管全国狱监,司朝廷执纪执法、纠察贪官污吏之职。
公元59年,五十七岁的的董宣病死在廷尉任上。光武帝对他的去世很悲痛,派专人前去吊唁治丧,吊唁人见董宣的遗体上仅仅盖着一块破布被头,儿女相对恸哭,家中除了一辆破车和几斗黍麦,别的什么都没有。使者回来向光武帝作了禀告,光武帝甚为叹息地说:“董宣这样廉洁奉公,直到他死后我才知道,真是惭愧啊!”遂赐按公侯的礼遇厚葬。同时,还任命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后来,董并一直被提拔到齐(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内)相的职位。
其实董宣并不是达官显贵之人,更不是随刘秀打天下的老臣,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但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器重他,百姓又那么拥戴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为官以节操道义法律为本,也正因为这样,使得他正气凌然,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也因此而威慑了刁顽恶徒,感动了平民百姓,这种为官刚正清廉,使他名垂青史,世代受到人们的敬佩和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