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课文的力量
——寻觅那些红色课文
当下的语文课本变化实在大。打开新课标语文课文目录,原来我们熟悉的文章几乎不大见了,特别是那些曾经感动了我们无数次的红色课文越来越少了,有些是特别经典的也被无情删除了。
时代确实发展了,变化了,学生的口味也不同了,但是无原则地删除红色经典课文,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编辑们想过了没有?现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是由什么造成的?语文有没有责任?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且必须给出答案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所学的语文课本,红色课文确实多了些,可是学生爱读爱学,有什么不好?现在的语文课本,看上去很好看全面很综合,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很注意引导学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都有,美其名曰是素质教育,全面兼顾,可是学生学完课文后,几乎什么印象也没有,学生读一遍就不愿看课本了。这究竟是为什么?课文没有震撼力了,没有吸引力了。学生确实需要开阔视野,可课文最重要的是要讲究趣味性,要给学生心灵的震动和启发。现在的语文课文,皮皮塔塔,死水微澜,学生读了没有感觉,缺乏力量,缺乏劲头。这样的文章,学生越学越觉得没有劲儿。现在的语文课本缺少一根精神的红线贯穿,缺少一个精神主线。没有这根主线,没有这个精神红线,学生的思想就没有方向感,就没有灵魂。没有了方向感,没有了灵魂这个人走到社会上会是什么样子?看看现在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奇百怪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记得小时候读那些看似有些俗套的红色课文,那个劲头甭提啦!还没学完就会讲了,还没学完就会背诵了。带着对革命的向往,带着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带着一份美好的感情,热爱自然不用说了。那时什么原因?吸引力!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课文到现在都还十分清晰,十分难忘。可是现在的学生呢?他能记住几篇课文?尽管有的可能背过了,可是又有那些给他力量和鼓舞的?太少啦!太少啦!为什么让学生非去学《最后一课》?换成一篇中国的不行吗?价值不是更大吗?没有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怎么会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呢?
睁大眼睛寻觅,课本中的红色经典文章几乎被编辑无情删除了,换上了一些不疼不痒的小美文。这些美文闲适,唯美,缺少一种精神。孩子是需要精神的,是需要动力的。孩子确实需要开阔视野,需要全面了解社会,可是孩子更需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奋斗精神。靠历史课、思想品德课完不成任务。语文课的作用是那些科目无法替代的,红色经典的故事是无法替代的。
虽然红色课文年代远了些,但并不过时,相反现在的学生缺的就是这些东西。学生需要读红课文,需要唱红歌,需要有一颗红心啊!
现在的学生都在读什么?读《阿衰》,读《坏蛋是怎样炼成的》,读那些浮躁的小人书啊!学生的精神领域一片荒漠,缺乏正确的科学的塑造和引领。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可是他们的思想离奇的很,可笑的很。学生学会了崇洋媚外,学会了娱乐,学会了轻浮,学会了享乐,学会了自私。不懂得吃苦,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奉献,不懂得为了谁学习。这是多么可怕啊!红色课文让学生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革命的不易,记住历史的教训,记住血和泪,苦和痛。
我们的语文课有责任引导学生,语文的工具性不能忽视,但育人的功能必须高度重视。现在想来,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知识,而是一种人品,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红色课文没有过时,而是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教育作用的。希望我们的编辑们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重视,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去编课文选课文。语文课本要有中国气派,有民族气派,有红色血脉。一味适应学生口味,忘记了根本,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让红色课文适当回归,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本中,再添加一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正像贺龙女儿在全国两会上所说的:“课本中删除红色经典是对先辈的背叛!”
现在的学生缺少一种魂,缺少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之情。语文课责无旁贷!语文课需要给学生一种中国灵魂!一种民族魂!
红色经典课文,一种精神的寄托,一股革命的激流,一腔奋斗的热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美好的记忆!
红色经典课文,归去来兮!
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课文
《我们也要当红军》讲述的是两个孩子追着毛主席的红军队伍要参军的故事。《八角楼上》讲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至深夜的故事。
《草地夜行》讲述的是红军过草地途中,老红军救小红军的故事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飞夺泸定桥》讲述的是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鸡毛信》讲述的是抗日小英雄海娃为八路军战士送情报的故事。
《艰苦岁月》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倔强的小红军》讲述的是陈赓同志在行军途中遇见一个小红军,小红军不愿意接受首长帮助,把粮食留给首长,最后自己被饿死的感人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五个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敌人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刘胡兰》讲述的是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屠刀前,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收买和威胁,毫不动摇、宁死不屈,仅仅15岁就光荣牺牲了的英勇故事。
《你们想错了》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彰显革命气节的故事。
《望着远方》讲述的是革命少年在黄河边眺望远方,对革命和未来充满希望的故事。
《小交通员》讲述的是“小交通员”为地下党传送情报过程中,机警完成任务的故事。
《我的弟弟》又名《小萝卜头》讲述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过着艰苦生活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讲述的小英雄雨来机智的与敌人周旋,帮助交通员李大叔逃脱敌人的搜捕,最后自己也脱险的故事。
《赵一曼》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讲述的就是赵一曼同志在抗日斗争中的一些英雄故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朱德同志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劳动,一起挑粮时发生的一些故事。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讲述的是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同志手托炸药包舍身炸掉敌人暗堡的故事。
《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人民服务》《截肢和输血》《一夜的工作》《吃水不忘挖井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珍贵的教科书》《邓妈妈补睡衣》《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中华崛起读书》《青山处处埋忠骨》《开国大典》《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梅岭三章》《回忆我的母亲——朱德》《王二小》《江姐》《罗盛教》《夏明翰英勇就义》《当飞机遇险的时候》《元帅和小棋手》《再见了,亲人》《挺进报》《红军鞋》《回延安》《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清贫》《老山界》《七根火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黄河颂》《芦花荡》《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