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杜牧《 阿房宫赋》 杜牧 阿房宫赋 出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赋这一文体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

2.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掌握下列词的意义和用法:一、爱、取、族、焉、而、夫。

二、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852),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著名宰相和史学家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考中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也曾作过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杜牧虽年轻时即有抱负,但因性情耿直而在仕途颇不得意,晚年逐渐保守消极。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故号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时代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杜牧写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的。当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唐敬宗李湛即位后,更是荒淫无度,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这样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社会危机,杜牧正是要借《阿房宫赋》来讽谏唐统治者要以秦为戒,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正像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3.题目解说

①阿房宫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嫌都城咸阳人多,先王留下的宫殿太窄,就在渭南大兴土木,营建新宫。为此,秦始皇曾征集劳力七十余万,开采大批石料。砍伐楚、蜀大批木材。工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至秦灭亡时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当时人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秦亡后,项羽进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

②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字句整齐,声调和谐,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也就是描写事物浓墨重彩,极尽辅陈夸张之能事,并往往于结尾处发些议论,以寄讽喻之意。它是介于诗和散文间的一种文章体裁,是《诗经》《楚辞》的发展和变体。最早始于诸子散文(战国时赵国人荀卿的《赋篇》)中,称“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至汉代形成固定的、独立的文体,称“辞赋”;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魏晋以后,日益趋向骈文,称“骈赋”;唐代又转入律体,称“律赋”;至晚唐时,又逐渐散文化,称“文赋”(或散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赋的作用是:“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班固),也就是说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事的。

由于“赋”这种文体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今人往往以之表示一种文章风格。如《茶花赋》《秋色赋》《云赋》《雄关赋》等,这里的“赋”显然只有“赞”“ 颂”的意味。故现代散文的“赋”和古代的“赋”差别很大,在形式上也已很少有相同之处,不可混为一谈。

三、课文讲析

1.文言基础知识

(1)一词多义

廊腰缦回(萦绕)

缦立远视(久,形容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动词)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动词)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得,动词)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盘盘焉,囷囷焉(同“然”,……的样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代词,代自己)

(2)词类活用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②未云何龙(云:出现云;龙:出现龙,名词作动词)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宝鼎、把美玉、把黄金、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石子,名词作动词)

④可怜焦土(焦土:化为焦土,名词作动词)

⑤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向北、向西,名词作状语)

⑥辇来于秦(辇:乘辇车,名词作状语)

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腰、牙:像腰部、像牙齿,名词作状语)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都指金玉珠宝等,动词或形容词用作名词)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哀伤,动词的为动用法;鉴:以……为鉴,名词用作意动)

(3)文言句式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判断句)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省略句)

③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

赏析--杜牧《 阿房宫赋》 杜牧 阿房宫赋 出名
2.结构图解



3.课文评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六王:六个诸侯国国王,这里用以代称战国时期楚、齐、燕、韩、赵、魏六国,他们先后被秦吞并。四海:中国。《说苑·辨物篇》:“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故以四海指全中国。一: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统一。蜀:周代诸侯国名,这里用以代称蜀国这一地区。兀

(wù):山高而平,这里用以喻指山秃,暗指山上的树木被砍光。覆压: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请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连用时,表达的意义往往是两个同义词共同具有的意义。隔离天日: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请注意,这里是用“隔离天日”来极言楼阁之高。)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骊山北:方位名词,骊山的北边,这里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骊山,山名,在今天的陕西临潼县东南。构:动词,架木做屋,这里可以译“建筑”、“构建”。西折“向西折了一下。西,方位名词,这里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走:跑,这里指趋向、延伸。咸阳:秦都城。)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二川:两条河,这里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阁:小楼。廊腰:连接建筑物之间的走廊,因为它位于建筑物的中间,仿佛人的腰部,所以称为“廊腰”。缦回:动词短语,像缯缦一样蜿蜒曲折。缦,无文采的帛,这里指缯缦,用作状语,表示比喻,可以译为“像绸带一样”。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部分。屋檐向高空伸展。抱:适合,随着。钩心斗角:钩,连;心,宫室中心;斗:相接,角,檐角。请注意,“钩心斗角”本指宫殿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后多用来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盘盘焉:盘旋的样子。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囷囷焉:屈曲的样子。囷,圆式仓廪,这里指回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阿房宫横跨渭水,建有长桥。卧波:即“卧于波”,卧在水面的上面。波,波纹,这里指水面。何:疑问代词,在句中作状语,可以译为“为什么”、“怎么”。复道:楼阁上、下的通道,这里专指空中通道。霁(jì):雨止初晴。)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冥迷:双声连绵词,模糊不清的样子。西东:西面和东面,这里用以代称方向。)。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歌台暖响:即“歌台暖以响”,供人唱歌的台榭因为唱歌的声音而温暖。舞殿冷袖:即“舞殿冷以袖”,供人跳舞的宫殿因为衣袖的拂动而寒气袭人。气候:天气的征候,这里指气氛。)

【译文】六个诸侯国先后灭亡了,四海之内复归统一,蜀地的山林差不多砍光了,阿房宫才耸立在渭河边。庞大的建筑群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它在骊山北边建起,向西边拐个弯,一直延伸到国都咸阳。渭水与樊川徐徐缓流,流进了阿房宫的围墙。五步一座楼台,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缯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空伸展;各种房屋均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建造,有的屋角如钩,归向屋心,有的屋角相向,如兵戈相斗。它们盘旋着,屈曲着,像密集的蜂房,像湍急的水涡,高耸云端,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蛟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又怎么有了彩虹?这一切都使人分不出高低,辨不清方向。宠姬尽情欢歌,歌台上传来一阵阵暖流,如同春光一样融和;美人舒袖起舞,宫殿里好像挥动一股股寒气,如风雨交加般凄冷。即使在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这里的气氛也不总是一样的啊。

点拨:以上第一段,极写阿房宫宏伟壮丽。开篇四个三字句,气势充沛,极为简练,正是大家笔法;既寓意深刻,又为后来行文埋下无数根由。接下去从全景到局部,一一道来,既展示宏伟气象,又描画重点建筑。次序井然,用语华丽,真诗人之赋也。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妃嫔媵(yìng)嫱(qiáng):姬妾,这里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公主、皇孙女。请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子”,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是“孩子”或“子女”,这里特指女儿。与此相同,“孙”指的就是“孙女”。辞楼下殿:同义述宾短语连用,这里指离别故国。辇(niǎn):名词,帝王坐的人力车,名词作状语,乘辇。请注意,用作状语的车船类工具名词,在翻译时尽管可以按照“用+工具名词”的模式来对译,但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应该在这类工具名词的前面增加一个“坐”“乘”义的动词。)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歌夜弦: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唱歌弹琴。请注意,这里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语译时应该并作一处。为:动词,充当,这里指沦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荧荧:明亮的样子。绿云:颜色很深的云彩,这里用以喻指宫女们浓墨的头发。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晓:天亮,这里指早上。腻:指油脂。椒兰:两种香料植物。)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乍:忽然。辘辘: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音。杳:深远。所之:到的地方。这里是意译。之,动词,去。)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一:每一(部分、个)。尽态极妍:两个同义短语连用。“尽”、“极”同义,极致。态,美好的姿容。妍,妩媚的表情。这里是意译。缦立:偏正式动词短语,在句中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与状态,长时间地站着。缦,通“曼”。远:名词,远方,这里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可以译为“朝着远方”。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或某人处。焉:兼词,于此。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这里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收藏、经营、精英: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金玉古玩。请注意,这几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格,理解时应合在一块。剽掠:抢夺。人:民。倚叠:同义连用,这里指堆积。有:占有。)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鼎:古代的一种青铜礼器。帝王、贵族借以炫耀地位权力的证物或王位的象征,因而是宝物。铛( chēng):平底浅锅。块:土块。砾(lì):碎石。逦迤(yǐ):连接不断的样子。秦人:这里指秦国的贵族。)

【译文】六国君主的妻妾妃嫔,六国的公主皇孙女,先后离开自己华丽的宫殿,乘着车子来到秦都。她们整天唱歌弹琴,都做了秦国的宫人。像明亮的星星闪光的,那是宫女打开的梳妆镜;像墨绿的彩云缭绕的,那是美人早上梳结的发髻;渭水泛起了一层油脂,那是她们洗濯下来的脂粉香膏;烟雾升腾缭绕,那是宫殿中在焚烧椒兰。雷霆突然炸响,那是宫车正在飞驰而过,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最后不知道它们驶向了何处。不管是哪位宫人都眼巴巴地向远处望着,盼望着皇帝前来宠幸;但是,有的宫女在三十六年中还没能见过皇帝一面。燕国赵国收藏的珠宝,韩国魏国聚敛的珍奇,齐国楚国搜求的古玩,都是多少代、多少年来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六国一下子不能拥有这些宝物了,都被搬运到秦都。秦皇却将宝鼎当饭锅,将玉璧当石头,将金子当土块,将珍珠当碎石,乱扔乱丢,满地都是,秦国贵族看到这种状况,也不大感到痛惜。

点拨:以上第二段,写阿房宫美人和珍宝,表现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开头简叙二句以后,作者荡开笔墨,连用六个“也”字句。如雁排,极尽整齐;如泼墨,何其挥洒!美人之多,生活之豪华可想见也,而诗人之才情于描写之中尽展无遗。文末“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造句之工,用字之奇,想像之当,无人可匹。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判断句,一人之心就是千万人之心。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纷奢:繁华奢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zī zhū):同义词连用,这里用来喻指数量极微。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栋:屋脊梁。南亩:泛指田野。于:介词,用在形容词的后面,用以引出比较的对象,可以译为“比”。磷磷:水中石头突起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钉头突出的样子。庾:露天谷仓,这里泛指粮仓。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周:全。帛缕:丝线。槛:栏杆。九土:九州。城郭:同义连用,这里指城墙。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用来代称乐曲。呕哑:声音杂乱的样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说只敢在心中怨恨。这里是意译。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独夫:一个人,这里指失去了民心的帝王。日:名词,天;这里用作状语,表示性质状态的发展变化,可以译为“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刘邦在公元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拔、攻占。“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在公元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译文】唉!一个人的心,与千万人的心相同。秦皇贪图豪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室。为什么掠夺时连一锱一铢都不放过,使用起来时却把它们当作泥土沙石呢?秦始皇使得负载屋梁的大柱,比田野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织女还要多;梁柱上兀然突起的钉头,比农家仓库的谷粒还要多;屋檐上参差不齐的瓦缝,比百姓满身的丝缕还要多;满宫横横竖竖的栏杆,比九州的城池还要多;呕哑嘈杂的乐曲,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还要喧闹。这使得全国的百姓,嘴里不敢说什么,只能在心里积蓄日益增加的怨愤。秦始皇的态度,却一天比一天变得蛮横顽固。陈胜终于率领戍卒最先发出了呐喊,接着刘邦指挥的军队夺取了函谷关,楚霸王项羽放一把大火,可惜偌大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点拨:以上第三段,由描写转入议论,分析秦亡之因。开首一声吁叹,一句反问,笔墨指向主旨。紧承反问,连用六排六比,前两段的描写自然归束:多么奢华,多么腐败!文末则指出了腐败加专制,终于导致了秦的灭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寓纷扰之战事于形象传神的一句话。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六国者六国也: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者,结构助词,与前面的动词短语“灭六国 ”组成“者”字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短语。也,句末语气助词,在这里用以表示确认语气。请注意,这里的“者”,只是一个结构助词,不是什么语气助词,尽管它在形式上也是“……者……也”组合,但它在语法组合上与“陈胜者阳城人也”这样的标准式并不相同。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族:名词,宗族,这里位于名词的前面,活用作一个动词,就上下语义看,它是一个使动词,使……灭族。)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使: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其:代词,这里用以指代自身,作定语,可以译为“各自的”。递:传递,顺次将王位传下去。族:名词,宗族,这里用作状语,可以译为“整个宗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不暇:来不及。自哀:自我哀伤。这里是意译。自,代词,自我,自己。请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古代汉语中的“自”是一个副词。哀之:为之哀伤。哀,哀伤,不及物动词,在句中带宾语,与后面的宾语“之”构成特殊动宾关系,就语义关系而言,属于动词的为动用法。鉴之:即“以之为鉴”,把它做为借鉴,也就是引以为戒。鉴,名词,镜子,这里位于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之,代词,这里指代秦国。后人:末句中第一个“后人”指更后的人,第二个指前句哀秦者。)

【译文】啊!灭掉六国的,其实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使秦王室灭亡的,其实是秦王室自己,并不是天下的百姓。可悲啊!假使六国的君王都爱护本国的百姓,就能够抵御强秦的吞并;假使秦王朝反过来爱护统一后六国的百姓,就一定会使帝位传到三世以至于万世永做国君,谁又能取代他们的王位并将其子孙斩尽杀绝呢?秦人来不及自己哀叹自己,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但又不引为借鉴,就使更后的人又为他们哀叹了。

点拨:以上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出严厉警告:不要滥用民力,重蹈亡秦覆辙。卒章显志,言已尽而意不尽。四个“后人”语意有别,感叹深惋,发人深思。

4.写作特点

①丰富瑰丽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历史上的阿房宫早已在硝烟烈火中化为焦土,能见诸史书上的记载又语焉不详。然而作者借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以如椽巨笔极尽铺叙渲染,便使人如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这座宫殿的壮美和神奇。从“覆压三百余里”的楼、阁、廊、檐及“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的描写,到形容宫女晓妆的几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再现出阿房宫巍峨壮观的景象和众多美女丰姿盛态的娇艳,字里行间道尽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极度的夸张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掠夺天下财富的残暴与贪婪。

②语言精练至极而含义丰富深远。本文语言的精练已达到了不能省一字的程度,如起笔的“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短短的十二个字,组成了四个三字句,一气呵成。不仅概括了战国时六国先后亡于秦的历史过程,表现出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和阿房宫工程的浩大,而且还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全文宗旨的作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仅用十四字既尽述了秦国的灭亡,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谴责、哀怨之情,更为下文议论积蓄了力量。又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列举八物却不着一个动词,而秦王的挥霍无度已概括无余。全文似这样言简意赅,文情并茂的语句可谓俯拾皆是,足见作者锤炼语言之功夫。

③骈散兼行,整齐中富有变化。本文充分发挥了赋体的形式特点而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采用了骈散兼行的句法。例如,既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样整齐工巧、音节错落的句式,又于整齐中讲求变化,在一连数句的排偶之后,紧跟一句散文化的句子,如“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又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这样奇偶相间、富于变化的句式,读来参差错落,有急有缓,格调别致,既便于表现丰富细致的感情,又略含咏叹意味。同时,作者还用许多叠词,如“溶溶”“盘盘”“囷囷”“融融”“凄凄”“荧荧”“扰扰”“辘辘”“磷磷”等加上“冥迷”“逦迤”等联绵词,因而音节优美和谐,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四、练习解答

一、根据提示,找出课文中有关的描写和议论,背诵全文

1.阿房宫的来历(概写)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简写)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详写)

4.宫人的生活情境(判断句,排比)

5.“秦爱纷奢”的描写(比喻句,排比)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从正反两方面申述)

【解答】 1.阿房宫的来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广阔、高耸之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建筑延伸之远。)

3.阿房宫本体构筑: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建筑群之多,且各具形态)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以比喻写建筑群,可见宏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以比喻写出桥、复道之高和外观之美。)?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量多、错落、曲折、远近相衬。)

4.宫人的生活情境(判断句、排比):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5.“秦爱纷奢”的描写(比喻句,排比):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从正反两方面申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二、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动词,喜爱。句意:秦皇喜欢豪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室。)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动词,爱护。句意:假使秦王朝反过来爱护统一后的六国百姓)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动词,吝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宝器和肥沃丰饶的土地。)

4.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动词,喜好;句意:晋朝的陶渊明只喜好菊花。)

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取,动词,夺取;句意:为什么掠夺时连一锱一铢都不放过,使用起来时却把它们当作泥土呢?)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动词,提取,取得;句意:靛青,是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颜料,可是它比蓝草还要青。)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取,动词,拿,索取;句意:现在进了函谷关,对财物毫无所取。)

4.留取丹心照汗青

(取,助词,表动态,着;句意:只留着一颗丹心存照史册。)

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使动词,使……灭族;句意:使秦王朝灭族的,是秦朝自己,并不是六国的百姓啊。)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量词,类;句意:士大夫这一类人,如果有称“老师”、称“学生”这类说法的。)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名词,亲族,家族;句意:崤山以东的英豪俊杰,于是一同起来灭亡秦王朝。)

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焉,形容词尾。句意:有的弯弯曲曲,有的相互盘绕,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着。)

2.或师焉,或不焉

(焉,兼词,“于之”。句意: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3.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句意: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4.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反问语气,“何必”。句意:何必以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力量呢。)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于之。“从那里”。句意:积土成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

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顺接连词。句意:从骊山北边引进再向西折过去。)

2.不敢言而敢怒

(而,转折连词。句意:虽不敢说,内心却十分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

(而,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的连词。句意:谁能夺取王位灭掉他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而,并列连词。句意:教给他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而,递进连词。句意:学习知识而且经常地温习它,不也很快乐吗?)

夫: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感叹助词。句意:唉,假如六国国君都爱护自己的老百姓,那么就足可以抵御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夫,句首发语词。句意:大国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

3.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句意:我看巴陵的美景。)

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不同,试作辨析。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不同。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即走廊如钩向心,屋檐如角相对。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同。现代汉语中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的意思。)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金玉珍宝。与今的“精华”、“出类拔萃的人”的意思不同)

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表示有一天。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天比一天。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四、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

【解答】 本文在议论秦朝灭亡之时与《过秦论》所言相似之处是,都点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实行仁政,都为讽喻之作。本文的主题是:秦国的暴敛民财终致亡国,后人应引以为戒。《过秦论》的主题是: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在《过秦论》下篇中,引用谚语“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直接说明写《过秦论》的目的。

两篇在立论角度上有不同:本篇以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为话题,别具匠心地从阿房宫的兴起写起,层层铺叙,其笔法: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又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过秦论》却采用逐层推进的办法,先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灭亡的史实,再进行对比论证,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数倍,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实力小到“不可同年而语”,结果弱小的陈涉战胜最强大的秦朝,在史实鲜明的对比中,自然推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能力训练

【例1】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 D.通达治体。

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今词义异同的辨别能力。解此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A项中“或”在文中是连词,可译为“有时”。而现代汉语中“或”相当于“或者”,有时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也有时用作副词,有“也许”的意思。C项中“出身”在文中是两个词,可解释为“献身”“舍身”;而现在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是一个词。D项中“通达”在文中也是两个词,意为“通晓明达”;而现在是一个词,解释为“明白”。只有B项的“而已”,古今同义,是助词,相当于“罢了”。古今义的区别往往在于看它是两个词还是一个词。

解答B

信息点 这道题考查对古今词义异同的辨别能力,既包括实词(出身、通达),又包括虚词(或、而已),而且各占一半,这和近几年多考实词是不同的,应该注意。

【例2】 选出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沛公欲王关中。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项“朝”“夜”都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B项“辇”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D项“腰”是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只有C项的“王”是名词用作动词。

解答C

技巧点 判断名词的活用,从意义上看,它如果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情况、方法、处所、方向、时间等,则可判断为作状语;或从句法关系上看,如果句中已有明确的主语,则可判断谓语前的其他名词是状语。

【例3】 下列句中的“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盘盘焉,焉,蜂房水涡。

分析 本题考查对“焉”的用法的辨识能力。A、B、C三项中“焉”均为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D中的“焉”放在形容词后作词尾,表示“……的样子”。

解答D

拓展点 “焉”字还有如下用法:①表反问语气;如“万钟于我何加焉?”;②用作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③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安”,如“且焉置土石?”

六、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蜀山兀(wù) 骊山(l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722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山行》诗意画 山行 杜牧 注释诗意

原文地址:《山行》诗意画作者:婉约_水墨氤氲《山行》诗意画纸本设色婉约题记:前有傲雪。琳姐姐相邀婉约画《秋林之约》,后有一画好友希望婉约以杜牧《山行》诗意构思一幅图。连续几天的绵绵细雨,让京城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天,这幅画的创作也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杜牧秋夕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老人梦---《我们仨》摘抄赏析2011.7 我们仨摘抄赏析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老人梦关于《我们仨》摘抄赏析序:《我们仨》好素雅的名字,这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后写出的文字,用她最后的精力与颤巍巍的手。只有老人,有哲思且生活幸福的老人,才

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杜牧ppt

【古典诗词赏析(二)】《泊秦淮》赏析窦凤才【原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秦淮:秦淮河。长

笛子曲《姑苏行》赏析 姑苏行是几级的笛子曲

制作:洛城夜雨笛子曲《姑苏行》赏析笛子曲《姑苏行》采用昆腔曲牌结合江南丝竹音乐,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整首乐曲温文典雅、空灵流畅,表现了姑苏清秀恬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和苏州园林的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表达了人们游览姑苏时的愉悦

声明:《赏析--杜牧《 阿房宫赋》 杜牧 阿房宫赋 出名》为网友渴望希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