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人过年的习俗》



沂水人过年的习俗

陌罂

一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大地冰封,地里的农活都忙完了,外出打工的、上学的,也都陆续回家了,庄稼人就开始准备着过年了。过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我们沂水,过年当然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腊八粥


过年是从喝腊八粥开始的,但这粥八粥跟超市里卖的八宝粥可绝不是一回事。

做腊八粥的原料主要有红豆、绿豆、黄豆、豌豆、大米、小米、玉米、粘米,当然还有红枣、核桃、栗子、花生、地瓜、枸杞、红糖、冰糖等等,反正都是我们这里的土特产,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可以任意取八种原料熬粥就行了。妈妈做的腊八粥,是从腊月初八的头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的。天一擦黑,妈妈就会先把红豆、绿豆、黄豆、豌豆、玉米等难煮的粮食洗净后放在水里泡着,泡一晚上,这些豆啊米啊就会发软了,然后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就早早地起床,再洗一些小米啊,大米啊,红枣啊,花生啊之类的东西放进去,一起用慢火慢慢地熬啊熬,直熬到天光大亮,直熬到太阳升起,这时我们起床了,妈妈就会把已经熬好的粥里加上一些红糖,用小碗盛了端给我们吃。

香喷喷、甜滋滋、热乎乎的腊八粥,我们喝了一碗,还要再喝一碗,直喝得肚儿溜圆,脑门冒汗,然后迈开步子,就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

做黄酒


《沂水人过年的习俗》

喝完了腊八粥,妈妈就开始做黄酒了。

妈妈做的黄酒可是远近都闻名的,有一次一个姑姑到我家做客,妈妈给她煮了黄酒喝,可她越喝越觉得好喝,觉得好喝就还要喝,整整喝了三大碗,然后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倒到我家的床上睡觉去了。睡醒了一觉起来后,还问我妈妈:“还有黄酒吗?我捎着一些回家喝。”

小时候,妈妈怕我喝多了黄酒会醉坏了脑子,总是控制着不让我多喝,后来我长大了,就从妈妈那里要来做黄酒的配方,自己尝试着做了几次,可做出来的总是不如妈妈做的好喝,我想,还是“火候”没掌握好吧。

不过做黄酒的技术我可以说出来,有人喜欢就照着做吧,至于做成什么样,那可不管我的事了。

做法:黄米、玉米、高梁各二斤,洗净后在锅里,加水煮到六七分熟,然后倒进事先准备好的小缸里,在里面放上早就生好的麦芽,这样里面的稀饭马上就会清汤了。等它们凉至温热时,放进发面蒸馒头用的“引子”,搅拌均匀,扣上缸盖,让它们在里面发酵,然后等个十天半月就可以喝了。喝黄酒时最好加点红糖啊,生姜啊,放砂锅里煮一下,可以驱寒暖身,这是寒冬里非常好的饮品。

过小年


这黄酒刚刚做好,小年就到了。

过小年是要祭灶神的,因为不只是我们人类要过年,天上的神仙也是要过年的,所以在小年这一天,也是灶王老爷要动身去天庭过年的时间。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去年小年时贴在厨房里的灶王老爷的画像揭下来,放在火里烧掉,再贴上一张新的灶王画像,还要在画像前烧上香,供上很多糖块啊,柿饼啊,软枣啊等甜食,意思就是让灶王老爷吃了这些甜东西后,嘴里甜蜜蜜的,到了天庭跟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时,也只说好话,好让玉皇大帝赏赐这一家人来年一年都顺顺当当甜甜美美的。

不过灶王老爷到底会不会因为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觉得嘴软,上了天庭就不管黑白地只说好话?当然不会,灶王老爷是神仙,神仙都是很公正的,对行善的人家他到天庭后会说好话,对坏人他当然也会实话实说。

可是有一年腊月里,我因为跟秀荣有矛盾,就生气地往她家院子里扔了一块石头,把她家喂鸡的一个瓦盆打破了。过小年那天,我就吓得学着妈妈的样子一直在灶王老爷的跟前躹躬,还悄悄地向他祈祷,让他别说我的坏话,我以后会改,再也不往别人家扔石头了。也不知是灶王老爷听到了我的祈祷,还是我的这件小事根本不值得他去汇报,反正我第二年一直好好的。

办年货

送了灶王老爷上天过年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了,烙煎饼、蒸馒头、做豆腐、熬肴肉,炸丸子,有些喜欢讲究的人家,还要蒸年糕,腌腊肉。我最喜欢的,当然要算肴肉了。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爸爸就会从厂子里提回一个大猪头和几只猪蹄子,不过猪头和猪蹄子上的猪毛太多,爸爸还得用“黄香”或“沥青”烧化了浇在上面,再趁热扒下来,这样猪头和猪蹄子上的猪毛也会跟着被扒下来。“黄香”的味道比“沥青”好闻,而且“黄香”黄橙橙的,我总想拿着看一看,可是爸爸每次都让我离得远远的,说是怕我不小心手上沾上“黄香”,就会扒下一层皮来。不过等爸爸把猪头和猪蹄子扒干净,切成块,放在锅里开始煮时,他又让我离得近一些,好随时给炉子里添一块劈柴。终于猪头煮熟了,那个香啊,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爸爸却又把我撵得远远的,生怕我不小心碰到锅会烫伤。

等那锅凉了时,爸爸就会洗干净手,开始把猪头和猪蹄子上的肉拆下来,把骨头放到一边,而这时爸爸总是把骨头上留下很多肉,我就跟弟弟坐在旁边吃,如果爸爸拆得太慢,我们就直接抓盆里的肉吃。

等我们吃饱了,爸爸也把猪头和独蹄子上的肉全拆下来了,这时爸爸会再把锅放到炉子上,一直熬好长时间,才熄了火,把锅里的连肉带汤一起倒进一个盆里,第二天,那些肉和汤就凝结在一起,就成了肴肉,也就是冻肉了。

吃一口肴肉,又香,又爽,那感觉,别提了,我直到现在都还是喜欢年年熬肴肉。

贴春联

办年货的忙忙活活,不觉得就到了除夕。这一天,大家一觉睡个自然醒,起来后吃过早饭,孩子们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女人们就开始准备晚上的那顿年夜饭,男人们一时显得无所事事,就抄起扫帚打扫起了院子,因为从除夕晚上开始,一直到五末日,有不扫地不往外倒垃圾的讲究,所以这次打扫院子就需要特别认真,角角落落都得扫干净。

扫完了地,就得贴“对子”,这时大人们就会把在外边玩的孩子喊回来帮着大人递递“对子”啊,拿拿“浆子”啊。“浆子”就是自制胶水,是用面粉加水放在炉子上熬的。

“对子”就是春联,是贴在门框上的,每个门上都要贴,写的全是一些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每幅春联都配着一个“横披”,这是要贴在门框上方的门眉上的,一般都是四个字,是对那幅春联的总结,也都是些积极上向的,祝福祈福的字。“横披”的下方要贴“落门钱”,以前“落门钱”全是手工刻制的长方形彩色剪纸,每个上面刻着“五谷丰登”、“吉庆有余”等吉祥话和一样方孔钱等图案,又质朴,又喜庆,现在的“落门钱”多是用机器刻的,虽然更精致更漂亮了,但总觉得不如以前的可爱了。贴完“落门钱”,再在两扇门上贴上宽幅的春联或者门神画,那门神拿刀拿枪,摆着架式,怒目圆睁,看上去非常威武。有这样的门神看家护院,还有什么邪毛鬼祟敢进门呢?但是只贴了这些还不够,还要贴福字,有的人家喜欢把福字倒着贴,有聪明的小孩子就会故意说:“爸爸,福到了。”大人听了就会乐哈哈地说:“是啊,福到了,福到了。”福字要在门框上方贴,还要在窗子上贴,在院墙上贴,在缸上贴,在屋里贴,在床上贴,在猪栏上,在鸡窝上贴,反正只要你的福字足够多,随便你在哪里贴都可以。

最后还要贴年画,年画是早就赶集买回来的,这个要随各人的爱好,有的会买电影名星画,有的会买风景画,有的会买胖娃娃,有的买一张,有的买好几张,贴在屋里后,屋里一下就感觉焕然一新了。

年夜饭

贴完了春联和年画,一家人就会放下手里的活,瞅着满院子变得红彤彤亮鲜鲜的,就真的感觉春光明媚,幸福无边,心里也会乐开了花。

不过这才是过年的序曲,大家简单吃点东西,或者干脆不吃,就开始全力以赴炒菜包饺子做年夜饭了。小孩子们这时就不爱出去玩了,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家里,总怕菜炒好后自己不在家,会被爸爸妈妈全吃了。

好容易盼到那些菜一盘盘一碗碗地端上桌了,这时天也黑下来了,爸爸妈妈会在院子的大门口放上一根木棍子,说这叫“拦门棒”,放上它上,家里的福气就不会流出去,外面的脏东西也不敢进来了。

开始吃饭了,这顿年夜饭应该算是一年来最丰盛的吧?鸡鱼肉蛋,煎炸蒸煮,满满一大桌子,应有尽有,当然还有热乎乎的黄酒,甜丝丝的年糕,大人们招呼孩子:“吃吧,喝吧,放开肚子吃吧。”可是,小孩子的肚子能有多大?这些菜还没尝个遍,肚子就饱了。而那整整齐齐摆在簸箕上的饺子,还没下锅呢。

过年的时候,也总有一些外乡的人会进家门来要饭,这时谁家都不会拒绝他们,而是给他们肉,给他们鱼,给他们热腾腾的饺子,好让他们不在家也能过个年。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不在家过年呢?”妈妈叹口气,说:“他们家穷。”妈妈说过,腊月里是不能叹气的,可这是妈妈整个腊月里唯一的一次叹气。

守岁

除夕晚上是要守岁的,没有电视的时候,大家就会互相串门,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三奶奶最会讲故事,脾气也好,所以她家是最热闹的,两间小小的屋里,有时人会塞得满满当当的,走路都插不进脚去。所以每次吃完年夜饭,不等妈妈收拾完桌子,我就拉着她往三奶奶家跑,生怕一去晚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不过,我们还是去晚了,还没进三奶奶家的院子,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原来是秀荣唱了个《东方红》,大家在给她鼓掌。我就埋怨妈妈,嫌她太拖拉,要是我们早点来,这掌声不就是给我的?妈妈嘱咐我,过年不要生气,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然明年一年心里都不顺当。我听了妈妈的话,赶紧又高兴起来。

进了门,三奶奶就说:“明明来晚了,快唱个歌。”我本来是唱得很不好听,也很胆小的,可是因为秀荣唱了,我也大着胆子大声地唱了个《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家又给我鼓掌,还笑着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这下可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后来有了电视了,又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就不串门了,都躲在自己家里,边吃年夜饭,边看电视,虽然这样比以前更悠闲,更舒服了,但我还是很怀念三奶奶家的那些除夕夜,那可比春节联欢晚会热闹多了。

神仙剩

在三奶奶家一直玩到快午夜,这时大家就要回家“发纸马”了。也就是在午夜十二点,旧年新年交接时,各家都要放鞭炮,烧纸钱,吃饺子。

妈妈会在院子正当中冲北面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鸡、鱼、肉、糖果、酒、素馅水饺等祭品,当然还有早就折好的元宝和纸钱,妈妈在祭桌前一边烧元宝和纸钱,嘴里一边念念有词,大意也就是请求神仙们都来吃,吃好喝好,感谢他们一年来对全家人的保佑,并请求他们来年继续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等神仙们享用完祭品后,一家人才可以去享用自己的水饺。不过祭品中的水饺都是素馅的,我们都不喜欢吃,而且上面还沾了很多烧过的纸灰。可妈妈说那是“神仙剩”,谁吃了明年就会长得更高,变得更聪明更漂亮,哪碗“神仙剩”上落的纸灰最多,哪碗就最灵验,于是我们就不管爱吃不爱吃,都去争抢那些“神仙剩”了。

压岁钱

吃完了年夜饺子,大家就该睡觉了,可孩子还在眼巴巴地瞅着大人们,因为还有一件事没做,那就是“压岁钱”。

据说压岁就是压住邪毛鬼祟的意思,小孩子拿了大人的压岁钱,这一年都会平平安安的。

压岁钱不在多少,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压岁钱只有一毛钱。可别小看了那一毛钱啊,那时可以买一本小人书,还可以买十块花生糖,一大包加了糖精的大米爆米花呢。我弟弟小时候特别爱看小人书,为了买一本四毛二分钱的《傲雷一兰》,不但把我的压岁钱借了去,还向妈妈预借了下一年的压岁钱。不过那些钱他后来都没还,我们都把那事忘了,而且后来我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了,压岁钱也慢慢跟着长,长到了两毛,长到了两块,后来是十块,二十块,直到一百,二百。

可是现在的孩子,听说有的压岁钱能收到一万。实在是太多了,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压岁”的意义了吧。

拜年

年除夕的晚上虽然睡得晚,但年初一早上却不能起得太晚的,因为你要出去到别人家拜年,别人也会到你家来拜年。

匆匆地吃过妈妈下好的水饺,穿上新衣服,爱美的女孩子有的还要在额头和两个脸蛋上染上红颜色,在头上扎上红头绳,然后就出去找小伙伴一起挨家挨户拜年了。记得那一年过年下了雪,清晨起床满眼都白晃晃的,我穿了一件大红的新罩衣,弟弟穿了一件天蓝色的,我们走在洒满鞭炮纸屑的雪地上,引得村里大人小孩的眼珠子直盯着我们打转,我一本正经地向他们炫耀:“这是成品的,是我爷爷从济南寄回来的。”

那一次拜年,我理所当然地成了小伙伴中的头领。甚至连那个经常欺侮我和弟弟的秀荣也一个劲儿地讨好我,把分给她的糖直往我的衣袋里塞,条件是过完年后让她穿一会儿我的新衣服。我大声地喝斥她:“别碰脏了我的衣服,这是成品的,你赔不起。”

我们一起到大奶奶家时,大奶奶一把拉住我,在我的衣服前前后后摸个没完没了,嘴里还啧啧地叹着:“真好,真好,我出嫁时也没穿过这么红的衣服。”那次,大奶奶给了别人每人一块糖,却给我和弟弟每人两块。

元宵灯

年初一拜完年,年初二要跟着妈妈去姥娘家拜年,年初三继续再去别的亲戚家拜年,这期间还要看挨村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的,看送火神,送家堂的,反正都是热闹得都忘了哪是哪天了,就这样,一下就到了元宵。

元宵也是我们小孩子最盼的节日,不但有元宵吃,还有灯笼提着玩,还可以看烟花、看花灯、猜灯谜。记忆中有一次元宵节,妈妈给我和弟弟下了元宵吃上后,就拿出了两个纸灯笼给我和弟弟点上。那灯笼是妈妈用竹篾给我们扎的,周围糊上红纸,里面点上用萝卜刻的灯。我和弟弟打着灯笼,随妈妈在屋里屋外,还有院里院外送花灯。送花灯就是在家里的角角落落,还有门口大街上等地方点上灯,意思大概就是让这一年都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吧。花灯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有花瓣形的,有元宝形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鸡窝上那盏老母鸡灯,和兔笼子上的那只小兔灯,那些花灯全是妈妈用萝卜或者地瓜刻的,就是把萝卜或者地瓜刻出想要的形状后,再把上面挖一个坑,再用火柴棒卷上棉花当灯芯,插在坑的中间,坑里倒上豆油,点着了就是一盏漂亮的花灯了。

结束或者开始

过完了元宵,年也算是过完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起床后打扫完头天晚上燃放过的鞭炮纸屑,吃过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元宵,然后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外出打工的,也背起早就准备好的行李踏上了远行的列车。在家的人就按部就班地种地、做饭,等着上班的、上学的回来,等着远行的人在下一个年到来的时候,能早点回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590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原文地址: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作者:磐石校尉0112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大约一个月之前,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油价接轨,房价暴跌”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反馈,怀疑者有之,反对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读书摘要 意识流小说怎么写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美)罗伯特·汉弗莱著1987年09月第1版一战之后,意识流文学经历一个蔚为壮观的大潮,出现了如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等一大批接触的意识流小说大师。[①]现代小说家们并不把人的意识作为—种状态,而是作为一个一

声明:《《沂水人过年的习俗》》为网友半根烟闯江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