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鲜剥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后露天放置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料,其方法是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小心不要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三、构思造型。先不要急于动手雕刻,应根据生活经验,仔细琢磨,观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五、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3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如花盆架、电视架等,可上调和漆,使其古色古香。最后一段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为其增值不少。
根材的种类
自然界可供选择的根材是很多的,有乔木、灌木、藤萝、竹子等。古人进行根雕创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晰,适宜进行艺术加工。现代根艺家拓宽了用材的品类。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可供选择的根也不同。在东北有柞、栎、杨、榆、椴、桦、映山红等硬杂木的根。华北地区有山枣(也叫酸枣)、荆条、松树、刺槐、椿树、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黄杨、铁杉、金钱松、龙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选用。这些树木之根因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态怪形,可供根艺爱好者借以造型,实“奇”与“巧”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工具及辅助材料--
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纸(布)、粗细布、棉纱、绳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时,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时还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备。
用以根雕制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还有些辅助材料,如胶(水胶、乳胶)、石蜡、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着色时,还要准备所需的颜料。
根雕的创作手法
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具体他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线、窟窿等天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艺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根雕制作技法
根雕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
具体的制作方法主要是:
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防裂处理;自然干燥法、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干剥: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以上工具剥,比较省时、省力。许多根艺家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纳垢的朽烂部分剔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材质的洁净和美感。
根雕艺术的分类
1、根据根雕材料的不同,将根雕分为:枯根、枯杆、枯枝、树榴、等类。
2、根据根雕的应用分类可分为:根雕家具、根雕茶具,根雕文具、根雕字画、根雕艺术品。
3、根据根雕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根雕历史发展顺序可分为:形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
4、按根雕体积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根雕与根艺不同,它的制作主要有三类:壹是对天然造型有缺憾的根材,以雕琢来弥补它的缺憾,仍以顺从根材的天然为主,只是进行小雕小琢;二是大雕大改,根材缺头雕头,缺脚雕脚,太粗可改细,太大可改小,不能成形雕琢成形;三是利用根材自由造型,仅雕壹个头脸,亦有手足,其余部分的疤瘤保留不动,天缺人工补,人补天不足,以高超的制造技巧,把天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巧夺天工,相映生辉,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根雕艺术,主要分为根艺和根雕两部分。
根艺的特点是天然造型,突出“天然美”。中国根艺大师屠壹道先生把根艺特点总结了五个字:真、奇、古、怪、绝。这都说明根材对根艺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天然形成的好根材,决不能制作好的根艺作品。寻找理想的根材十分困难,往往过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难壹得。壹根在手,百看千相,反复审察,要在爱护天然,不损天然,依形度势,十分慎重地略加整删,在似与非似中寻求意境,在根木节、疤、瘤上找传神。“根艺之宝,宝在自然,天人合壹,神形兼备”,这是根艺价值的根本所在。
根雕与根艺不同,它的制作主要有三类:壹是对天然造型有缺憾的根材,以雕琢来弥补它的缺憾,仍以顺从根材的天然为主,只是进行小雕小琢;二是大雕大改,根材缺头雕头,缺脚雕脚,太粗可改细,太大可改小,不能成形雕琢成形;三是利用根材自由造型,仅雕壹个头脸,亦有手足,其余部分的疤瘤保留不动,天缺人工补,人补天不足,以高超的制造技巧,把天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巧夺天工,相映生辉,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根雕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一直是以民间艺术形式存在着,使根雕市场受到很大的限制。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快速的成长起来,艺术品也逐渐地走向市场化。根雕也是如此,慢慢地走向市场化,走进我们的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上升,人们的生活追求,艺术品味,都一步步地随着提高。根雕,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的使用价值,更提供了艺术欣赏价值,有着双重价值。深受人们的喜欢!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
根雕消费市场简单分析如下:根雕消费群体:家庭消费,茶庄茶楼,宾馆酒店,公司大厦,好友送礼等家庭消费:现代生活的交际越来越广,人们对家庭装修装饰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过去的实用,更要体现出主人的生活格调,品味,舒适,地位,等等。特别是对客厅的要求,因为客厅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客厅不仅是家的一部分,更象是一个公共场所,客厅的装修装饰完全是这个家给别人的印象。而客厅里最重要之一便是沙发和茶几,因为这个是客人要接触的地方。根雕家具,这个解决了客厅接待的问题之后,它有多了一重艺术欣赏作用,显示了主人与众不同的高雅品味和格调,更提高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茶庄茶楼:茶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泡茶成了人们一道必要的生活程序,茶,它不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品。品茶论道!品人间酸甜苦辣,品人生悲欢离合。根雕茶几的出现,两种艺术和文化的结合,为品茶人添加了品茶论道的气氛。也因此,根雕茶几成了品茶人不可缺少的品茶工具了。宾馆酒店:现代科技的发达,宾馆酒店的设施装备已经无法体现出硬件的差异了,于是宾馆酒店的装修装饰也走向了个性化,更是艺术化,仿古,仿朴,为了给顾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们想尽了办法。根雕,也是这个时候出现在他们的眼中。根雕的出现,不仅使他们的眼睛亮了,更使他们郁闷很长时间的大脑也亮了。一个够大,够独特的根雕,足于让来过他们宾馆酒店的顾客产生长久、良好的记忆。更产生美好的回忆:下次到这个地方出差,还到这个地方住公司大厦:每个公司都在树立着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搞绿化,搞雕塑,可是这些东西到处都有,谁都能去做,也都能做出来,甚至可以做的一模一样。谁能独树一帜呢?那只有找最天然的形象标志。根雕,这是最能满足公司大厦形象标志的需求了!天然的根雕放在公司大厦的大厅里,无不显示着企业的尊贵!不仅能给客户产生良好的印象,还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标志好友送礼:现在可以送礼的东西太多了,什么烟啊,酒啦,还有补脑,补肾,补心,等等。数不胜数!可这些东西到处都有,并且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是多少钱买的,如果不小心买了假的还更惨!既丢人,又坏事!如果送个根雕多好!不可能有假的,根雕是没有赝品的,并且每个根雕都是独一性的,你有这个,别人就肯定不会有了,但是要记得,买天然成分高的才是这样的,如果都是雕刻的,那就不叫根雕了.根雕艺术的美体现在哪里?(1、肌理美不同木质表现出各自特有的纹理。不同环境影响形成特殊纹理、根瘤、表皮、空洞型态。2、形态美经受创伤和磨难的树木,形成的疙瘩、窟窿、结疤、斑痕不仅展示了肌理美,而且也构成了古怪奇特的、意想不到的,也无法人为制造的形态美。
3、意象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重在神似,想象,联想,形象自然而然化境。
4、残缺美求神韵。
5.自然美自然美蕴藏着魅力无穷的美。
6、艺术美发现美,创造美,以形式最美的,立意最深的形象并通过技术处理。
7、线条美充满情感、韵味和富有变化的线条美。
8、创造美:立意巧妙,重在发现、创造。因此好的根艺作品,重在发现、贵在自然、重在传神、重在个性、意蕴含蓄、题名精妙、立意巧妙、曲径通幽。
根雕茶盘,就是利用树根制作成茶盘,供喝茶时用,也有人称为根雕茶海。其突出特点就是根雕,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造型,发挥人的智慧,变废为宝,做成实用、装饰、收藏价值与一体的特殊产品。可以说每件产品都是唯一的。
根雕茶盘制作看视非常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可是大有文章。目前根雕茶盘的制作以简洁,大方,自然为主题,以粗犷风格加局部精细雕刻为主。如何选择优质实木茶盘?
一、选购茶盘,整体必须有神韵,能有吸引人的感觉。
二、规格是方也可、是圆也好,但要规范,才能显出端庄、稳重。
三、雕刻内容表达要含蓄深刻,易懂并且要有联想空间。
四、新颖雅观、简洁卫生。
五、茶盘轻巧易收藏
根雕茶盘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茶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将巨大的原始木材切割成生产产品时所需要的大致尺寸,使木材便于运输和储藏。木材在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因不同环境的影响会有受潮,甚至受虫等因素侵蚀。为保证材质与产品质量,必须经过特殊的烘干处理。在切割好的木材上用线描上线稿,然后再细致加工。到这个步骤时,茶盘的样式基本显现。一个品种的部件加工完成,接下来就是将其组装成型为保证组装后的吻合度与牢固度,都要在模具上进行细致的拼装。一件产品组装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生产工序。只待喷漆打磨便彻底完工。一、发展历史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避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
《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明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在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根雕艺术的派别
根雕艺术的地区差别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根艺发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艺作品就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这些作品风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
1、根材的不同。由于各地区自然气候的差异,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种和大小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取材有着千差万别,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2、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不同。地区差异使得各地人们的性格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的观点和情趣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现在我国主要的根艺派别有:北京根艺、上海根艺、福建根艺、吉林根艺、浙江根艺、湖北根艺、安微根艺、云南根艺等。
三、根艺作品欣赏
要正确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者也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感悟力,有一定的美学知识。根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从形里找到它的神韵,找出它的奇、特、怪、妙之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领略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甚至可以突破作者思路,找出更深刻的内涵。同时,根艺与其它类艺术相比,又有一些自己特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自然性。其他各类艺术大都是艺术家们主观创作而成的,而根雕艺术则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材施艺,“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制作而成,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导出了它的唯一性,大多数艺术品经过高手的仿制几乎都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而根艺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力难以仿制的,可以说每一件根艺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所以它的收藏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1、根雕的神似与抒情
根艺美术作品受根材原生态的制约而不能完全像生活中的事物,这就决定了根艺美术作品以“似是而非”的艺术形象,叩动鉴赏者的心扉,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其一,如果一件根艺美术作品,单纯地、表面地、纯客观地追求形体上的酷似,那还不能称之为根的艺术。在本世纪60年代,西方流行的所谓超级现实主义(也称作“超级写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就是片面地追求“形似”,追求百分之百的再现现实,竭力排除任何主观的意念,把追求极端逼真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在绘画上超现实主义者,是把对象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对着照片,画出比照片还要细腻、逼真的画来。而在雕塑上,为了逼真,甚至直接从人身上翻制,然后涂上皮肤一样的颜料,酷似的程度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1982年一次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有位根艺作者展出“韵律”根艺作品,就是这样一件割裂了形神统一、片面追求形似的作品,不仅极力仿制真人形象,涂上很重的颜色,而且还在根材上补全双腿,连人的五个脚趾头都有刻制得十分逼真,实际上这是生活的复制品,是没有艺术性的。真正的根艺美术品不是百分之百的追求再现现实,也不追求极端逼真的形似,而是突出强调作品的神似。根艺美术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生活和抒发感情,客观存在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艺术。极端形似的根艺作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站在根艺作品前,只能说“有点像”,鉴赏者只能从“神似”中领悟形象。优秀的根艺美术作品大都是“似是而非”的,每件都是独特的,都是不能够进行人工复制的。
其二,否定反映客观具体形体的根艺作品,也不能具有真正艺术魅力。根艺作品真切感人,并使鉴赏者受到美的感染,是那些具有神似美的艺术形象。在西方现代美术中的表现派,由于片面强调作品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激情,根本就不顾客观形体的存在,而出现了抽象派。他们主张“纯精神的世界”,甚至反对描写客观世界,否定具体的艺术形象,往往把一些几何图形的组合,通过色彩和线条的涂抹与挥洒,来形成作品,使人难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我们有的根艺作者,也有意无意地去摹仿这种抽象派,随便拾来一个根材,只做表面工艺处理,连自己也看不懂所表现的是什么,就成为一件“作品”了。这种否定反映客观具体形体的根艺作品,应该说是毫无艺术价值的。
2.根艺的抒情
凡是成功的根艺美术作品,不仅要达到形似和神似相统一,而且也应该是造型和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形象。这种形似与木雕和雕塑作品的形似是不一样的。细致观看时,可能一件人物根艺作品的身躯缺臂少腿,人的五官也不像真人那样完整、真切、合乎比例,可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欣赏,却有可能使人悟出更加真实、更为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而这种形象不是人为的,是自然生成的,这是木雕和雕塑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根艺美术作品的造型看起来不像,但你越看越像,这们才是好作品。所谓“神似”,一方面是客观对象的生气神韵,一种活脱脱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就是根艺美术家凝聚在艺术形象身上的审美情感。“艺术是以情动人的,感情活动在艺术家的创作和鉴赏者的鉴赏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艺美术家在塑造根艺形象过程中,把感情凝聚在根材上;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发挥根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作用。比如用竹根雕“眷恋”和树根造型“维纳斯”两件作品,在形似和神似、造型和抒情相统一上作了较好的处理。“眷恋”表现的是美丽灵秀的琵琶女青春的精神风貌。作者为了既充分地运用这专块竹根的自然形态,对古代人物的发式、脸型和怀抱的琵琶进行了精雕细刻,做到了局部形象逼真,在衣着和形体上则全部运用竹根的自然形态,充分而又准确地表达了美女的身躯形体和古装服饰的优美特色。这一粗细结合,人工和自然雕饰的结合,是作者经过了艺术想象、概括、夸张和取舍,才完成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这位琵琶女美丽秀雅的外貌,而且还使人感受到了她那沉浸在音乐梦幻中的情感世界。作者以自己炽热的感情,通过形体的塑造,把古代琵琶女的精神表现出来了,达到了形似和神似的统一,造型和抒情的统一,从而让人们欣赏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根造型作品“维纳斯”,与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形象有些相似,但这只能说在外形上给人们的总体感觉像维纳斯。这一件根艺美术作品多半是自然生长的根材形态,与世界雕塑名作相比使人感觉有点像,是十分不容易的,就算是了不起的艺术品了。如果作者没有审美的眼光,是难以创作出这件好作品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表现阿佛罗狄忒既是美神又是爱神的最杰出的雕塑作品。看到根造型“维纳斯”作品,使人们在观察的感觉中,呈现出“米洛斯的维纳斯”半裸的身躯,优雅健康,她沉静的表情中,流露出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的神态。她不奴婢,也毫无矫揉造作之心,她的温煦而亲切的美,是纯正而耐看的,根艺美术作品“维纳斯”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是根艺美术家的发现,可见中国根艺美术在艺术上,在对美的追求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既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不是简单肤浅的外貌摹拟,而是用根的自然形体深刻地表达了古希腊阿历山德罗斯的雕塑杰作的灵魂之美。(艺术理念的东西,来自你的艺术天赋和修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限于篇幅,望好者面商)
四、根雕的选材
山野之间,河流之滨,农家柴场,滑坡之处,工地之旁随处可见废根滥柴,这就是你收集之所。但是不是所有树根都符合条件,首先需要有好的形状,其次是材质,材质选用要求密实高硬度大,常用的有:橘、杜鹃、雀梅、紫荆、黄荆、榕树、毛竹、檀木、杠木、黄杨、赤楠、樟树、榆树、金刚刺、槐树、柿子树、核桃树、杉、柏等硬杂木树根。
五、根雕的前期处理
(一)、蒸煮防腐
根艺作品在制作前,为避免根材变色、变形、腐朽和开裂,需将湿度较大的根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这是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材的干燥方法,大体上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
人工干燥办法很多,如火烤法、蒸气烘干法、水煮法、电热烘干法、炉烘干法以及物理辐射烘干法等等。特别是业余作者因受家庭条件限制,为了使根材干燥适度,尽快达到制作要求,一般都采用水煮法,并且可与根材除皮同时进行,它适用于可放入容器内的小型根材。水煮的时间大约5小时左右。经过水煮的根材,不仅得到了干燥,同时也能去掉表皮,有助于杀菌灭虫。大型根材可以用当地食用菌灭菌锅炉来蒸汽处理。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以达到防虫蛀的目的。
(二)、剥皮剔朽
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剥皮,比较省时、省力。许多根艺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朽烂部分剔除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根材的洁净和美感。
(三)、干燥脱水
1、烘干:可在地面上挖一个1.5米深的坑,坑内放5厘米厚的锯末木屑,并用火点燃,让锯末形成“死火”(不能成明火燃烧),再将根材搭在距离锯末“死火”约9厘米高处的坑沿上,码成网状,根材上遮盖一层湿苫布或湿苇度。当坑内锯末木屑“死火”燃烧热气上升,烘烧根材约2小时之后,揭开遮盖物将根材翻动后再烘,经过几次检查和翻动,直到根材被烘烤均匀为止。在烘烤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根材被烤坏或起火。这种办法适合较大型根材的干燥。
2、自然干燥法:是将根材放置在露天或仓库,以及温室、地道、走廊、车棚或墙后等处,在大气中进行干燥。应防止雨淋和日晒,一般都放置到背阴通风处,空气要流通,但又不能使空气流通过于剧烈。干燥过速,容易使根材出现裂纹和变形。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干燥的时间要根据根材干湿程度而异。总之,自然干燥是根艺作者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易的方法,只要把寻觅来的根材放在通风阴凉处,让其慢慢地自然阴干即可使用。
(四)、木雕的用刀技法
1、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2、刀法:一般来讲,搞木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黄杨木雕,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肩胛来抵住刀柄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1)、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2)、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五、木雕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1、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2、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3、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4、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5、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
6、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木纹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
7、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六、根雕的工艺流程
(一)、根雕加工流程
根雕工艺品是以树根为原料,经过人的筛选、构思、加工而成。根赚工艺品的造型多样,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实用家具,如花盆架、电视架、笔筒、龙头拐杖等;二是动物造型,如牛、马、龙、蛇等;三是人物造型,如传说中的人物、现代人物等。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可按以下加工程序进行。
第一步是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随处可见,而是要下一番功夫去采集。山崖、山林、河畔、采石场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具有一定天然造型的根材栖息处,初春或冬季采集最好。
第二步是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鲜剥法可用于刚采集到的鲜根材,具体做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放在露天地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料。其方法是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小心仔细地清除根材上的纤维及孔隙内的泥沙,不要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第三步是构思造型。有了根材并不要着急动手雕刻,而应先很好的构思一下加工成何种造型。根据经验,有的根材一眼就能看出造型,有的则需要琢磨数日数月甚至一两年才能构思出最佳造型。
第四步是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烧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雕刻时不要刻意追求形貌逼真的形象,把握以天然为主,以抽象、夸张、变形、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增加其欣赏价值。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第五步是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磨擦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第六步是上色。用清漆上色,反复在根材上涂3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如花盆架、电视架等,可上调合漆,使其古香古色,增强典雅的艺术效果。上色可使根摩工艺品保持自然色泽,并能防止虫蛀和腐烂,延长其寿命。
最后一道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工艺品要配上好的名字。起名时可根据其造型特征及意境等全面考虑,一个好的名字可让根雕工艺品增加价值。
(二)、根雕上色工艺
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中,为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根艺作品显露出自然美的木质纹理的奇特形态,这里专题再述。
1、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手工(采用砂布和木锉)打磨,二是机械打磨。这两种方法最好交替使用。因为根材大都是凹凸不平、变化多端的,全部使用机械打磨,容易损伤根体上有用的节疤或有形象的部位。先用0号砂纸或水砂来打磨抛光,使根体上的木纹显现出来。由于每件根材的表面特点和形态不同,所以采用的打磨方法也要因材而异。
在根艺作品的制作中,打磨抛光这道工序,不能只是为了打磨而打磨,应该把打磨和抛光作为更好地显露根材的自然特色,显露“天工”的绝妙及“人工”的巧夺过程。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在打磨抛光时,就会注意根材哪些地方需要打磨,哪些地方需要粗磨或精磨等等,心中有数,就会运用自如了。否则就会把根材上有用的纹理和节疤磨掉,损伤根材的天然肌理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使根艺作品丧失自然美的魅力。这样的作品即使表面磨得光亮耀眼,也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所以根艺作者在进行作品打磨抛光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具体作品具体对待。
自古以来的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上,大多比较重视上色,使其光怪陆离,多姿多彩。常用的有棕色、黄褐色、梧桐树皮色、仿红木色、仿古董色和原木色等,根艺作品所需的根材色彩来考虑。根艺作品上色。常见的有三种方法:一是补色法,二是仿古上色法,三是保持根木自然色。
第一、 补色法
有一些根木由于受真菌的侵害,或化学、物理等困素的影响,表面颜色变得有深有浅,在制作根艺作品时,应适当加以补色,使颜色统一。还有的根木出现病态,长出许多较深颜色的斑点,这是遭受虫害所致需要除斑补色。补色颜料种类很多,天然矿质颜料、化学颜料(即绘画颜料或工业染料)都可运用。具体补色时,要仿照根木本身色泽的深浅,将颜色调制适合后再往上补。补色,是为了使根艺作品表面自然色彩纺一、完整和协调,进一步突出根艺作品的自然美,当然也是根艺作者审美心理的体现。
第二、仿古上色法
中国的仿古根艺作品,早期出于北京、浙江和福建一带。随着传统木雕工艺的兴起,中国根艺美术品的仿古工艺,也在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行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一些根艺作品呈现某种出土文物的色泽,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这样的根艺色彩,颇有档次,深受人们欢迎。根艺仿古上色,一般要根据根材木质坚韧程度、干湿程度的不同,用色的多少以及上色的方法也不同,要因材施色。在用色上,一般都是以茶褐色为基调运用色调的深浅明暗变化,构成根艺作品的古朴色调,在颜料的选择上,也要因材而异,过去多用天然颜料,即矿质颜料。现在有的根艺作者用“红树皮”捣碎煎熬出浓汁,当作仿古色,有一种自然美的古朴味。也有人利用现代化学颜料,如中国画颜料、水彩颜料或工业上使用的染料以及木质家具使用的颜料等等,经过调配后使用。无论使用什么颜料,只要达到仿古色效果,达到作者的仿古表现要求即可。
第三、保持自然色
根艺作品在制作时,保持根材的自然色泽,同样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色彩欣赏的心理需求和作者对根艺美术作品创作时的一种形式美的追求。一件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时,是上色,还是保持自然色,要因材而定。如果这件作品的根材色泽很好看,纹理清新,比如:“黄杨木”、“夜号树”、红桦树等,就应当保持自然色,不必另上颜色,否则会弄巧成拙。如果根材仿古色处理也是必要的。根艺作品保持自然本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审美倾向,也是艺术欣赏者的一种爱好和“口味”。有些根艺作品虽然保持自然色,但不等于不要再进行工艺处理。按照作者的创作要求,进行严格的工艺处理,是为了让自然色体现得更充分,更完美。如在局部作适当补色,以弥补作品根材颜色的某些缺陷和不一致。另外,在上漆或烫蜡时,应注意选择无色的漆和蜡,使根材的木质纹理清晰可见。
(三)、根雕上漆上腊
根艺作品上漆或烫蜡,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防护。漆是一种粘性液体涂料,涂在根艺作品上,可以渗进根体内,并在表面结成坚韧而光滑的保护膜。蜡的功能也同样是起到一种作品的保存时间及使用寿命。同时也起到一种美化作用,是根艺作品制作中不缺少的一道工序。
1. 漆的选择和使用
根艺作品常用的漆和人造漆两类。使用天然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天然漆又称为大漆或生漆,是以漆树皮分泌出的乳状汁为原料,经过热加工和桐油调制而成,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之一。人造漆,常用的如清漆、虫胶漆为泡水,是一种由虫胶片溶于酒精而成的清漆。
用于根艺作品上的大漆,也有人在使用前,将大漆中加入适量生水搅拌,使其与空气接触,变为深褐色的粘稠状液体,经日晒后脱水,再将这种大漆与石蜡及松节油按比例混合调制。一般的调制比例和方法是:先将20%的石蜡熔化成液体后,加入30%的松节油,搅拌均匀,待温度不太热时,将其倒入50%的大漆中继续搅拌均匀,即成蜡油混合溶液。上大漆前,如需稀释,可再加松节油调和适度,便可使用。使用这种漆,大多是对根艺作品进行仿古处理。为了使作品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还可先将作品外表涂上红树皮汁和黄栀子水打上底色,待干后方可上大漆。第一遍漆涂施后,阴干两天,待八成干时,需用布擦去根艺作品上的浮漆,将其放置在阴湿地方,经过8~9天阴干,再进行打磨,随后上第二遍漆,如此多遍,直到涂漆面呈现出光亮异常的效果为止。
为了使根艺作品给人一种古拙质朴的感觉,还有一种退光办法。即:将上漆后的根艺作品晾干后,以干磨或水磨去其根体上的局部或全部面积的漆的80%,留下20%后再上生漆一次。晾干后再进行干磨、水磨,去掉60%的漆,留下40%生漆。第三次上漆时,使用古董漆进行退光--须进行2~3次退光,每次上漆70%,最后一次上漆后,就不用退光了,待晾至八成干时,用布将其擦至透亮,再打上蜡即告完工。用这种办法上漆,根艺作品黑里透红,显得端庄凝重。
根艺作品上天然大漆外,上虫胶溶液漆也是一种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工艺要求,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上漆前,先将虫胶片放入酒精内浸泡,其比例为:150克虫胶片放入500克酒精内,浸泡24小时后,即可变成棕黄色或透明色溶液漆。在使用这种溶液之前,需再加适量的酒精进行稀释,稀释程度,可掌握在:涂抹一遍晾干后,似乎像没有上漆一样。因为是用酒精作为稀释液,所以干燥迅速,挥发很快,漆渗透力较强,涂抹后应立即用布打磨,大约需要反复涂抹和打磨20来次。其结果使溶液漆不仅是附着在根体表面,而且渗入根体,经过打磨发出的光亮,似如根体本身发光一般,非常自然、美观。随后再烫蜡上光,如锦上添花,效果甚佳。
2. 烫蜡工艺
根艺作品制作工艺中,有的只上漆不烫蜡,有的既上漆又烫蜡,也有的只烫不上漆。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作品的艺术要求,都是可行的。根艺作品烫蜡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湿上蜡、干烤蜡和热浸蜡三种。
第一、湿上蜡 可将蜂蜡或虫白蜡与汽油或松节油相溶,制成溶液。蜡与油以3 :2的比例调制。先将蜡在水中加热熔化,稍凉后按比例对入松节油,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可用油漆刷或排笔将蜡液均匀地涂抹在根艺作品表面,涂完放置背阴处晾干,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可用软布进行擦磨,然后再用干细布进行打磨抛光,直至蜡中的松节油在根体上全部挥发掉为止。经过一两天阴干后,再涂抹蜡液和进行擦磨,反复几次,可增加上蜡的强度和根艺作品的光泽。
第二、干烤蜡将适量的石蜡干末放在根艺作品表面,用电吹风或喷火机或电焊枪等工具将蜡末烤化,并借其热度使蜡液逐渐渗到根体木质内。待烤一遍之后,即用布擦磨,使蜡能均匀地涂在作品上。然后再放上蜡末,加热烘烤并擦磨,反复几次后即可获得理想效果。如果一时还得不到这些工具,小件根艺作品干烤蜡时,可采用酒精灯或火炉烘烤的办法,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三、热浸蜡 可将石蜡放入容器里加温液化,再将作品放进容器进行蜡煮,大约10~60分钟即可将其取出(具体时间要根据作品大小和根材质地而定),擦去蜡珠,防止蜡膜过厚。蜡煮时要掌握好蜡温,蜡温高一些,煮得时间长一些,便于蜡液渗入木质内。捞出后使用软布擦抹、打磨、抛光,即可得到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