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史记()
泰定通宝见证元朝帝系中“泰定帝”无庙号之缘由
密须哲
泰定通宝,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年间(公元1323-1328年)铸行,钱文汉文,楷书直读,小平光背。由于元朝以“宝钞”为主流货币,铜钱只用于对社会上层、贵族、官吏的赏赐、馈赠和佛寺的供养,故其铸量不多,今之存世量极少。笔者藏有一品,边廓完整,面文清晰,得之不易。
元泰定帝为元朝的第6位皇帝,在位五年,有两个年号,即1324年改元“泰定”,四年后又改元“致和”,“致和”年号仅半年。从元泰定帝前后这段历史背景中,我们清晰可见皇位之争的激烈。元英宗在位仅三年,就被叛军所杀,史称“南坡之变”。即至治三年八月,前朝铁木迭儿余党阴谋发动政变,密遣心腹去漠北,当元英宗由上都启程返京途中宿营于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时,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派权臣勾结诸王亲贵,于南坡刺杀了英宗,1324年拥立忽必烈的孙子也孙铁木耳为帝,改年号为泰定。他上台后先封赏逆党,以报拥立之功,待皇位立稳之后,即对逆党进行铲除,将铁失、也先帖木儿等事变的主要官员处死,其他五王均被流放。通过此举,泰定帝划开并转嫁了弑君事件之责。接着,他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将中书省左、右丞相等要员每天的办公地点从中书省衙门移到皇宫之内;废除成吉思汗时分封诸王、功臣分地内的州县长官世袭制;大兴儒学,尊重儒家传统,恢复了经筵制度,即著名学者向皇帝讲解经典要义及其与日常事务关系的皇室咨询活动,充分发挥了王结、赵简、吴澄、虞集、曹元用邓文原、张起岩等著名的汉人学者讲解经典的咨政作用。也孙铁木儿在位五年,虽然背负着叛乱者的骂名,但泰定帝统治时期仍然励精图制,主持朝政的主调是调和,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受到前帝不公正待遇的官员给予慰抚,恢复了被枉杀官员杨朵儿只、萧拜住和贺胜的名誉,拜住的儿子答儿麻失里被任命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对被流徙的御史李谦亨、成珪和被撤职的中书省臣王毅、高昉被召回重新任职;下令召回了被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和放逐到山西大同的阿木哥(海山的两个儿子)。从而取得了关键性政治集团和宗教集团的支持,赢得了皇室各系诸王的赞誉。为进一步巩固皇室成员的支持,也孙铁木儿新封了24个王(硕德八剌在位期间只封了7个王)。1324年泰定帝启用六朝(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老臣集贤大学士王约,科举廷试天下士人,增加乙科名额,录取了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1325年10月将全国行政区划改革为18个道,压缩国家支出,派官司吏察民情,考核吏治,审理冤狱等;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抑制僧院的过分富有。当时,虽则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暴乱,但都被及时平息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1328年8月15日元泰定帝36岁死后,9岁的儿子阿速吉八在上都即位,改元天顺。泰定帝去世后,立即引发了元朝历史上最血腥和破坏性最大的帝位之争,争夺的结果是帝系重新回到了元武宗后人手中,却未能扭转元朝由盛而衰的局面,加之天灾连年,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埋下了元朝灭亡的隐患。此时,大都的宫廷中已经发生政变,元武宗海山的儿子和世王束也被拥立为帝。同年八月二十三日上都大军向大都进发,与大都的军队在居庸关相战,上都军大败而降,上都皇帝失踪。五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在位一个多月,就被武宗次子元文宗图帖睦尔赶下台。文宗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又让位于总领漠北军事的异母兄元明宗和世王束。和世王束称帝后,不承认也孙铁木儿父子,不追认其谥号,故其泰定帝在元朝帝系里没有庙号,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便以年号来命名,称呼其为泰定帝、天顺帝。元明宗自一月即位至八月,就被权臣燕铁木儿和文宗密谋害死,文宗复位,称帝四年之后死亡,由文宗皇后与燕铁木儿等立明宗年仅七岁的次子为帝,即元宁宗1332年10月23日即位,12月14日死亡,在位只有53天。燕铁木儿和文宗皇后又于1333年7月19日立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元顺帝)。他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维持了三十七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