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成长期,具有国防和民用双重的成长空间。12年行业的投资机会仍在于具有整合空间和成长空间的公司,关注行业的催化剂主要是产业政策方面、重组事件及较重大的行业事件等。
整合是军工行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方式,技术提升和产业化是军工行业成长的核心动力,更关注有成长空间的整合。对于军工行业的投资思路就在于寻找整合路径,寻找具有成长性的领域。
二、整合重组路径分析
㈠、军工股受重组事件催化明显
(2006年以来军工行业上市公司主要重组事件回顾图)
军工股的发展实际上是重组整合的推进过程,据统计, 据统计,2005年-2011累计约有近180亿元的资产注入到A股军工行业上市公司中,这其中大约90%左右的资产为军工业务相关资产。资产注入带来了一定业绩活力,而资产注入事件也为上市公司股价带来高弹性。业绩活力,而资产注入事件也为上市公司股价带来高弹性。业绩活力,而资产注入事件也为上市公司股价带来高弹性。
目前十大军工集团A股上市公司资产和收入规模占集团的比重整体平均占比大概为25%,除了南北船集团之外,其他几大集团均在40%以下。这样的一个想象空间为上市公司股价带来较高估值,但风险也在于此。
㈡、整合路径由上而下探究
军工集团的整合具有鲜明的国企改革特点,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由上而下的战略推进。寻找军工集团的整合路径需要关注相应的政策背景、各大军工集团的发展战略、架构重组思路及其变化情况。
政策背景:2007年由原国防科工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的经营机制、投资体制改革政策之后,2010年下半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科研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37号文”),该文与之前政策相比的特殊之处在于提出了3-5年“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说明军工科研院所的改革甚至未来上市之路已在探索之中,军工上市资产的完整性将不是梦想。
从各大军工集团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短期的工作任务中看到,各大军工企业都将改革、调整、重组、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任务。而科研体制改革是包括航空、航天、电子在内的军工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军工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集团公司 发展战略和目标
中航工业集团 两融、三新、五化、万亿,2012年重点任务中对于专业化整合方面,仍将 坚定不移地
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子公司整体上市,上市公司规范操作,把握时机增发融资;坚定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4大主业,横向6个子体系,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壮大卫
星运营服务、信息软件等航天服务业专业公司,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建设8个主要
基地。到2015年,总收入达到2500亿元;打造7个数百亿元规模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形成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公司。2012年的经济任务之一要加大对资产证券
化、公司股权多元化、并购重组等工作的推进力度。
航天科工集团 做大做强防务、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三大主业,推进专用车、紧固件等专业化整合;加
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力度,推进非核心保军企业改制,完成大多数企业的改制工作;搭
建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协调互动的融资通道,提高资产证券化率。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
一包括大力推进产融结合,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再融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拟上市
公司,做好航天精工IPO各项准备工作,推进湖南磁电股份制改造。
兵器工业集团 目标是最终把兵器工业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防务集团和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与精细化
工、特种化工产业基地。2012年继续坚定推进子集团资源内部整合。
兵器装备集团 到2015年,集团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翻两番,达到200亿元以上;营收入翻一番,
达到3800亿元,大力发展特种产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四大主业板块,打造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集团。
电子科技集团 未来十年将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供应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系统集成
商、电子信息营运服务商,建设成为国有控股整体上市的现代企业集团公司。2012年将
积极稳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
中核工业集团 到2015年,集团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核技术创新将
取得10大突破性进展,打造10个以上海外科工贸平台,从而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2012年积极推进中核核电上市;继续推进秦山地区专业化改革,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
完成中核燃料公司组建。积极稳妥进行同辐公司股份制改革,为整体上市创造良好条件。
中核建设集团 “十二五”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利润总额年均增
长率不低于25% 。2008年中核建集团公司展开改制重组申请上市工作;2010年12月21日,
公司下属核心上市主体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公司登记设立。2012年股份公司将申请上市。
1、中航工业集团
中航工业集团计划2011年实现子公司80%的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2013年力争集团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表:各制造业务板块上市公司情况
主要业务板块 业务定位 上市公司 业务板块下的其他单位
中航直升机公司 直升机等 哈飞股份 昌河航空、保定螺旋桨厂、中国直升机技术研究所
通用飞机公司 通用飞机 贵航股份 石飞、荆门特种飞机研究所、汉航等
基础件等 中航重机
传感元件等 中航电测
材料等 中航三鑫
中航发动机公司 航空发动机制造等 航空动力 沈阳黎明、(贵州黎阳、南方动力)等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航动控 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发动机传动系统 成发科技 东安集团、中南传动机械厂等
中航系统航电公司 航电系统 中航电子 北京青云航空仪表、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
元器件 中航光电 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上海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西
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等
中航系统机电公司 机电系统 中航精机 航宇救生装备公司、金城集团、新航、天津机电、
专用车 中航黑豹 汉航等
中航飞机公司 运输机、轰炸机、 西飞国际 一飞院等
民机制造
中航防务公司 战斗机、教练机等 洪都航空 成飞、沈飞、贵飞、成都和沈阳飞机设计所、空空
汽车模具及新能源汽车 成飞集成 导弹研究院等
*中航工业集团下A股上市公司还有深天马、天虹商场、飞亚达、中航地产、S*ST北亚等由于未在上述业务板块中故未列入上表中。
从集团12年的工作任务中看到集团仍然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把握时机增发融资,坚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今年以来,西飞国际公告历时2年多的重大资产重组终于有条件通过,中航投资借壳S*ST北亚也取得了正式批文,哈飞股份停牌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对于后续可能的重组,判断仍然是按专业化的趋势不会改变。除了防务板块和正在进行重组的直升机公司外,尚待进行大规模重组的板块包括发动机、通飞等,仍有重组空间的包括航电、机电系统公司等,关注发动机板块的整合。
2、航天两大集团
注意到最具有科研特色的军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11年进行了一系列更深入实际的改革探索:(1)加快推进运载火箭制造业务的重组改制工作;(2)推进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院级实体公司建设,并以一、七、八院为试点,其本质是按照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专业公司。
判断航天系科研院所的改制探索已经开始,这一探索要取得可行的结果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涉及上市公司层面的重组尚不确定。可以重点关注的公司包括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电子、中国卫星等,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科技、航天晨光等。
表:航天业下上市公司的产品业务
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
A股上市公司 非上市单位 A股上市公司 非上市单位
名称 控股股东 名称 控股股东
卫星及应用 中国卫星 5院 5院,8院
运载火箭 1院,8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 4院 科工6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 6院
武器系统 航天通信 科工2院、3院、4院
航天配套电子 航天电子 时代电子时代电子 航天电器 061基地 061、066、068基地
航天发射地面辅 航天晨光 科工4院 科工4院
助设备
新能源 航天机电 8院 8院等
工程机械配件及 航天动力 6院
泵等
汽车及零部件 航天机电 8院 分散 航天晨光 科工4院 科工4院、066基地等
其他 四维图新 卫通公司卫通公司 航天信息 科工集团 061、066、068基地
航天长峰 科工2院
航天科技 科工3院
3、电子科技集团
电子科技集团2012年将积极稳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电子科技集团下属40多个科研院所,上市公司资产与集团相比仍然较小;集团整体盈利水平在军工各集团中位于前列。
电子科技集团上市公司 控股股东 备注
四创电子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8所)
卫士通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
华东电脑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2所)
ST高陶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4所) 目前尚未完成重组
太极股份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5所)
海康威视 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2所)
4、兵器两大集团
从2008年开始的集团层面的调整重组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已将130多家企事业单位已重组为31个专业化或区域化的子集团和10多个直管单位,专业子集团的组织架构已经形成。2012年集团将继续坚定推进子集团资源内部整合。判断待这些子集团资产、业务和人事整合到位后,后续将陆续推进上市公司层面的整合,从集团历史的重组方式来看,未来的整合方向有可能是“专业化、产研结合、跨区域”,甚至会“跨体制”的整合,但时间和方式的不确定性较大。
兵器装备集团民品销售收入在总销售收入中占绝对优势,成为兵装集团生存和发展的主导力量。2009年,兵装集团的销售收入占到整个国防科技工业销售收入的1/5以上,而以集团为主力的汽车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国防科技工业民品销售收入的近40%。兵器装备集团的业务序列目前可归纳为防务、汽车、摩托车、光电、装备等。汽车的整合基本完成,后续摩托车、光电、特种装备的整合将会陆续推进。
三、寻找军工业务发展方向
整合是军工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路径,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资产注入这个题材并不是军工股享有高估值的唯一原因,军工股高估值的另外一层原因在于产业的特殊地位和发展空间。拥有能够顺应甚至引领市场需求趋势的技术和产品才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军工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
㈠、军品业务海、空产品和信息化产品是方向,技术是先导
军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军费开支,但也说明了目前军费开支并不是影响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主要因素,但它指引着军工业务的方向,影响军工行业的军工业务规模。
军费开支的变化与GDP变化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而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有关,与当时的军事环境有关。军费开支变化与GDP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过去30多年对国防抑制发展的年头居多,近10年开始逐步补偿原来的欠账,而这样的补偿期并未过去。
对比美国的军费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全球军费支出占GDP的平均占比,我国的军费占比偏低。2012年1月26日美国公布新财年国防预算摘要提出,为适应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削减与安全战略调整需要,美军将大幅削减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人数,同时尽量保证空军与海军开支,且亚太地区军力布局不受影响。美国计划从2012年开始削减随后5年的军事预算,总额共计900亿美元,预计未来美国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的军费开支占比水平已经由历史最低水平(1.03%左右)有所回升,但与其他国对比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按08年的军费开支水平和军队规模,中国军人平均军费大概为3万美元,美国约50万美元,英国约35万美元,日本约20万美元。
军费开支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国防政策和战略思想。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为国防费提供了资金来源基础,但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思想,有什么样的国防政策决定了国家对军队建设的需求,进而将决定对装备和人员训练的需求。而国家发展战略与全球局势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尽管暂时没有台海局势的紧逼,但目前的战略局势更加微妙。
目前全球各国都希望取得更多的海洋资源、石油等能源资源,自身利益保障意识将增强,各国还在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力量)建设。
周边局势:东边近邻朝韩日、南边接近年争执不断的南海诸岛以及争端不断的印巴、西边是争议热点的中东地区,北面是大国俄罗斯。
*资料显示,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00多个,被实际控制的岛礁达50个。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28个,中国9个,菲律宾7个,马来西亚3个,印尼2个,文莱1个
2012年1月公布的美国新国防战略中提出战略要求保持美军的全球存在,强调在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同时继续保持对欧洲和北约的防务承诺,并加强所有其他地区的同盟与伙伴关系,总的来说就是重亚太、稳中东、平欧洲、放美非;将抛弃冷战时期的系统,并将资金重点用于“情报、侦察、监视、反恐、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在敌对环境中作战的能力”等方面。
上文提到美国将削减军费预算,但亚太地区军力布局不在削减和调整范围内,美公布其海军舰队全球部署新战略中,美国在未来10年至15年的全球海军战略布局将把三分之一军舰转移至西太平洋,再加上波斯湾地区的战舰,未来就会有半数美国海上军力驻扎在亚洲海域。
《2009年度美军基地结构报告》显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在日本123处,韩国87处,在太平洋、中亚和印度洋地区都有其军事战略部署。美、日、韩的军事部署在海上形成了几个层次的包围线,历史上就有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之称,现在甚至有了以夏威夷岛为中心的第三道岛链的说法。
中国处于这样的局势之下,强国已经不是一句空口号,强国已经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外向发展的前途。判断,军费开支增速将是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0年国防白皮书中显示,我国的军费开支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3部分组成,各部分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
对比了一下美国的军费开支结构,美国军费开支中占比相对较大的是维持训练费用,这与美国外向型的国防政策相适应。美国国防开支中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近几十年来国防研发试验费用占比一直较为稳定。2013年美国新预算将更多资金用于新军事技术开发和资助新一代轰炸机、开发新一代潜艇、增强网络战能力等项目。正是这样,美国多年来能够一直维持全球军事装备的领导地位。
㈡、我国的军队和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和趋势
我国军队规模从50年代的600多万经历几次裁减后到2005年230万的规模,仍居世界各国首位;其中,陆军规模约占70%,海军10%,空军17%,其他约为3%。而对比美国军队的人员结构则陆海空军相对均衡,美国已经于2012年初提出了削减军费、削减陆军(削减约15%)和海军陆战队(削减约10%),常规地面部队规模缩减,增强包括情报、侦查和巡逻、反恐、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的能力。
美国国防开支中,陆海空军费用规模较为均衡,美国未来的国防战略将进一步削减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减少常规地面部队人数,清除过时的“冷战”时代系统,强化美军搜集情报、侦察监视、反恐、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乃至应对“反介入”的行动能力。判断美国的各军种费用结构上,陆军费用占比可能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据资料显示,多年来中国陆军所获得经费份额大约占国防费的2/3,海、空军则不到国防费的1/3。近年来经过不断调整,我国军兵种结构有所改善,但陆军经费占国防费的比重仍然偏高。
过去的2011年,我国的军队机构改革启动,改革的方向依然是适应信息化战争方向。首先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军院校的合并裁撤,其次是军事科学院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成立,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成立;第三是总参军训部设立,主要是形成适应未来海陆空天联合作战方向的联合训练体系;第四是总参战略规划部设立,主要是对军队战略资源总体配臵和宏观调控建议,是决策智囊和统一协调的角色。判断,军队的机构改革仍将继续深入,后续可能会涉及到军队结构的调整。
从我军和美军的兵力结构可以看到,我国军队的兵力结构中陆军比例需要进一步下降,陆军装备需要精良化、信息化;海、空军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对应的装备也需要增加,需要继续优化结构,进一步缩小技术差距。
装备费用的结构适应于武器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战争的发展形式相适应,这也引导着军队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军队发展战略目标是21世纪中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在军队建设方向上,提出了科技强军的口号,使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现代战争成为信息化战争,主要体现在作战平台信息化技术、弹药信息化、指挥手段信息化,信息化和高科技需要相应的武器平台。从上文提到的军事局势明显能看到,海、空军军事力量是各国加强的重点和方向,海、空装备将是信息化的重要武器平台。
在战略武器方面,各类战略与战术导弹的总体水平已达到军事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型号已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在常规武器方面,以新一代主战坦克、反坦克武器、导弹驱逐舰、新型战机、机动远程战略导弹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缩小了我国常规武器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但战斗机等主要武器与先进水平之间大约有一代到一代半的差距;在关键技术方面:发动机、航电、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重型直升机、大型运输机系统等等方面仍然差距较大,造成差距的因素有设计试验和工艺水平、基础材料、基础电子等。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目前,还处于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向信息化军队过渡的时期,而2020年才会发生质的飞跃,从提出这个目标的2006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了装备换装的过程,2005年的第三代飞机设计定型是一个装备提升的标志,但这一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和能够迅速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国内的国防工业提升整体技术能力来完成,在升级的初级阶段可能会采取引进的方式,但这不能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必然会回到国内改进研制的阶段。
在过去的4-5年中,我国仍在不断技术改进和完成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并陆续取得一些成果,歼10列装、预警机亮相、歼20亮相、武直10列装、航母改装后试航、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建立等等。
在后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要实现装备的大规模换装以及军队信息化质的飞跃,我国的新军事变革远未完成。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中,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重要支撑,而历史上很多的科技和创新首先应用在国防工业环节,这更是给与了武器装备技术升级的环境。
㈢、关注哪些军工业务公司
结合上面两节,目前中国周边局势及中东局势微妙会使中国较为急迫的提升国防力量,国内的国防军工比较确定的发展方向将继续着力于海、空装备及信息化装备。
单纯从业务角度看,希望寻找能够明显受益于海、空装备提升及信息化装备发展方向的公司。因此需要寻找军品业务方向符合国防军工发展方向的、且军品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
目前,我国军品业务一般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这主要是针对系统级、总装型产品,对于电子元器件类产品,军品定价逐步接近市场定价。大部分军品业务毛利率水平与产品所处的产业链位臵、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有关。
分析了统计口径内的41家军工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结构,其中8家公司(中航黑豹、江南红箭、航天机电、航天动力、北方股份、航天信息、航天长峰、北斗星通)的军工业务占比几乎可以忽略,有3家公司(贵航股份、西仪股份、中国重工)军工业务占比小于10%,就不做具体分析;中航精机重组前的业务与军工无关,但以其重组后业务进行分析。
主要军工上市公司军品业务毛利率水平、军品收入增长情况:
公司 军用产品 军品产业链位臵 2010年军品业 2010年军 2009-11年军品 备注
务收入比重 品毛利率 预计收入增速
中航重机 航空用液压件、换热装 零部件、系统产 46% 31% 18% 估算
臵、锻件 品和毛坯件
中航光电 军用光电连接器 元器件 约50% 46% 20% 估算
中航动控 发动机控制系统 部件及系统 约80% 32% 约20%
中航精机 航空机电配套 部件及分系统 约60%* 约35% 约10% 考虑重组后
中航电子 航空配套电子 部件及分系统 56% 34% 10-15%
航天电器 军用连接器、继电器、 元器件 约80% 50-55% 约15%
微特电机
中兵光电 火箭弹远程控制系统、 系统级产品 约58% 45% 5-10%
稳瞄系统、火控系统
欧比特 嵌入式集成电路等 元器件 约65% 约45% 约5-10%
高德红外 红外光电产品 部件及分系统 约40-45% 约55-60% - 估算
国腾电子 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 整机及零部件 95%以上 64.5% -
导航卫星应用产品
海格通信 通信和导航设备 整机 约90% 约50% 约10-15%
烽火电子 通信和电声器材 整机及部件 约60-65% 约45%
奥普光电 光电测控仪器 整机 72% 约50% 10%
航天电子 航天电子配套 元器件、系统级产品 约75% 28% 15-20% 有的为特定领域
川大智胜 军用空管系统等 系统 约50% - - 估算
航空动力 秦岭发动机整机、太 关键部件总装、 58% 16% 21%
行、昆仑发动机零部件 零部件
洪都航空 初教6、K8等教练机 总装及零部件 约45% 16% -
西飞国际 飞豹歼轰机、轰六 总装 75%* 16%* <5%* 2009、2010年
按备考数据
哈飞股份 Z9直升机 总装 98% 13% 18%
中国卫星 小卫星制造及应用设备 总装及配套 约85% 10-15% 20% 有的为特定领域
光电股份 导弹发射车及光电系统 总装及分系统 56% 18% -
成发科技 发动机零部件 零部件 约17%* 约15% 28% 2009、10年按备
考数据
航天通信 单兵导弹及武器系统集 总装 19% 37% 10%
成、军用通信设备
航天晨光 航天发射地面设备及军 总装 28% 约20% 约20%
用后勤特种装备等
航天科技 精密加工,惯性部件 零部件 约30% 约31% 5%
四创电子 雷达及零部件 整机及部件 约30-35% 约25% 约20% 估算
北方创业 坦克结构件加工 部件 约14% 6% <5%
博云新材 碳碳复合材料 材料 10-15% 约50% - 估算
海特高新 航空维修、研制 服务 15-20% - - 估算
成飞集成 航空零件数控加工 零件 10%* 35% 15% *考虑电池业务
从上述公司中选择军品业务比重相对较大的公司,建议重点关注军品业务符合国防发展方向且在产业链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公司,包括如航空动力、哈飞股份、中国卫星、中航重机、中航光电、中航动控、中航电子、中航精机、航天电器等,特别是其中军品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公司。
还需要关注这些公司未来2-3年可能的军品业务增长点。
公司 军用产品 未来2-3年可能新军品业务 公开信息 备注
增长点
中航动控 发动机控制系统 第三代发动机和新型直升机 产品涵盖大、中、小推力,包括
及中小发动机控制产品 涡扇、涡轮、涡浆、涡轴全系列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
海格通信 通信和导航设备 通信产品、北斗二代导航芯 全军短波通信网、新型短波和超
片-模块-终端-服务 短波通信产品、中长波大功率电
台均是新的增长点
中兵光电 火箭弹远程控制 新一代远程控制产品 将以自有资金17867万元受让中国
系统、稳瞄系统、 兵器工业系统总体部“某新型远
火控系统 程控制产品技术”
国腾电子 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二代导航芯片-模块-终 "北斗二号"双模手持型用户机通
北斗导航卫星应 端-运营产业链 过总部机关组织的产品鉴定,其
用产品 产品所使用的基带、射频、天线
等核心关键元器件均为公司自主开发
高德红外 红外光电产品 红外系统 某型号政府装备类系统产品通过
了设计鉴定评审,即将在2012年
转入批量生产
航天电子 航天电子配套 空间动基座系统和小型集成 动基座已小批量出货,并推出通用
化飞行控制系统,北斗导航 型产品;飞控系统待定型;两款
芯片 芯片产品目前已完成研制和量产,
正式进入批量销售阶段
川大智胜 军用空管系统等 空管系统
航空动力 秦岭发动机整机、第三代发动机零部件,舰船
太行、昆仑发动 用动力
机零部件
哈飞股份 Z9直升机 Z15直升机加工、直9改型 关注合作进展
中国卫星 小卫星制造及应 北斗二代导航终端产品 北斗二代用户机完成了关键环节
用设备 评审,相关典型示范工程项目研
发工作按照客户要求有序进行
洪都航空 初教6、K8等教练机 L15
西飞国际 飞豹歼轰机、轰六、军用大运 可能会在14年
运输机等 之后投入使用
海特高新 航空维修、研制 发动机部件 为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研制的某
型发动机部件已通过鉴定审查
四创电子 雷达及零部件 航管一次雷达 取得《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
监视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
成发科技 发动机零部件 改型发动机 部分新产品已形成小批量生产 可能短期内不
会突破式增长
四、关注未来民用需求空间大的细分领域
武器装备的技术提升无止境,而武器装备采购则是有限的而相对谨慎的,特别是对于新研产品,设计定型之后还要不断的改进。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柱之一的军工行业只有把高精尖的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才能更有效的使军工行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军民结合才能为军工行业带来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也是中国的军工企业长期发展之路。重点关注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三个细分领域: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和卫星。
㈠、通用飞机
通用航空2011年作业飞行15.9万小时,较2010年增长16.9%。未来4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量的增速将在16%左右。
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通用航空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由于我国空域管理制度造成,空域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分三个阶段进行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2011年前,在长春、广州飞行管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深化试点;2011年-2015年,在全国推广改革试点,在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2016-2020年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国低空空域准备按照管制、监视和报告这三大类划设低空空域,实行分类管理。而低空空域划设的垂直范围原则上定为1000米以下;民航总局和空军研究论证现行航路内、4000米以下的区域,通用航空飞行按监视空域的方式管理。
目前管制、监视和报告空域的具体划设意见已经上报,下一步将逐步推进报告区域的不断扩大,从广州、东北、西安逐步扩大到北京、兰州等等。有了报告区域划分后,将这些区域之间进行连线即成为低空航线,未来即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民航方面,通用航空发展还将建立相关的法规标准体系比如安全标准、飞行员标准、通航机场建设标准、通航飞机的适航标准、通用飞机仪表和目视飞行规则等等。
一般来说,1000米以下的空域开放、4000米以下有限制性的开放更适合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的飞行作业,因此这样的空域开放更利好于直升机和轻型飞机。
但国内的直升机和轻型飞机制造技术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全球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欧美制造商之间,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按GAMA数据,2010年喷气式商务飞机市场主要由8位制造商瓜分,除Embraer外,其余均为美国和欧洲公司。中航工业集团通用飞机公司通过并购美国西锐飞机公司100%股权成为全球最大的活塞式通用飞机制造商,较快切入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带来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市场。
全球直升机制造商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俄罗斯三个国家,由主要的8大直升机制造商控制着全球约90%的生产和销售。
我国一直以来以测绘、仿制、引进为研制直升机的主要方式,如直9(海豚)、直8(超黄蜂)、直11(松鼠)等。对于多种用途需求,曾经以外购为主要解决方式,以致于我国直升机的品牌很多,维护成本较高,比如黑鹰、米-171、米-17、超美洲豹、超黄蜂、卡-28等等。09年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直升机,国产直升机数量还不到10%。
尽管国内直升机制造商技术上并不具竞争优势,但由于直升机军民通用性和军方、政府采购国产化倾向性,国产直升机在国内军方和政府各部门应用范围更广,则更有利于非特定民用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相比轻型飞机,相对更看好直升机制造链。
我国军民用直升机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属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全球平均的保有量水平来衡量,我国军民用直升机需求量将有很大增长空间。
按照全球平均水平打8折估算,中国的军用直升机至少有600架的需求空间,是我国现有军用直升机的2.4倍;民用直升机至少有4000架的需求空间,是我国现有民用直升机的20倍以上。军民用两者总计下来至少4600架、约有2000亿的直升机本体规模。
从通用航空产业链来看,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
表:通用航空产业链相关公司
产业链 上市公司 主要非上市公司
机场设施 空管设备 四创电子、川大智胜
机场专用车 威海广泰、航天晨光
航空设备制 直升机设计 中航直升机研究所
造及维修 直升机、教练机、轻 哈飞股份、洪都航空、 中航直升机
型飞机整机制造 西飞国际等
直升机发动机、控制 航空动力、中航动控 东安集团、中南传动公司
及传动系统
旋翼、机载设备等配套 中航精机、中航电子等 中航直升机等等
直升机维修 海特高新 各主机厂等
运营服务 通用航空运营服务 中信海直、洪都航空 中航直升机公司、近百家
(控股2个通用航空公司)
㈡、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技术壁垒非常高,全球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英、法、美、俄、乌。航空发动机技术在各国之间市场化交流相对较少,处于较封闭的状态,各个拥有发动机技术的国家都将这一技术进行充分保护,不仅限制其他国家人员进入航空发动机核心研制领域,而且限制本国相关人才向国外转移,以此来保持产业实力。
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进入了自主创新、技术提升的历史时期。
首先,国家逐步开始重视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战略意义。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把大型飞机列为重大专项工程,而且要求最终配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包括军民用两型大型飞机发动机,这是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已经把航空发动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和制造行业来重点发展。专家学者也继续大力建议国家加大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入。
其次,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国家的资金实力有所积累,能够支撑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第三,通过基础研究加上对外交流,在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建立了较先进的实验设备比如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等,材料和制造加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更实质的收获是太行发动机的设计定型,有了这个核心机平台、技术基础,之后改型或新型的发动机的研制进展会加快。
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市场空间在于:
首先,我国第三代飞机的发动机目前主要还是以前期进口发动机为主,国产发动机替代进口发动机是必然趋势;
其次,目前我国第三代飞机已经开始作为骨干装备,但第二代及二代半飞机仍为主体。未来第三代及第三代以上的飞机数量扩充也将是趋势,配套的发动机也将会是国产发动机。
谨慎估算这两部分的制造和维修需求至少在800亿元以上。
第三,未来军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新型直升机发动机国产也是必然趋势。
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飞机载机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中型运输机只有使用了几十年的运8及其改型载机等。大型运输机对远程军力投放、物资供给等具有重大作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机型;以此为载机衍生的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特种飞机对于战略海、空军的建设、打赢电子战、信息战的目标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飞机的发动机一般都配臵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我国想要突破这些飞机的研制难点,重点之一就在于发动机的突破。
如果按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飞机共200架的量,按1:3的飞机发动机配比计算,初步估算国内对军用大涵道比发动机的整机需求至少约240亿。
这两部分加起来,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大致有1000亿的需求。
对于航空产业来说,军用产品的需求量并不能真正体现出这一高端技术的全部价值,民用方向才能真正使技术产业化、产品规模化。罗·罗2007年发布的《市场展望》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中国将购买3100多架新飞机,这将形成一个6600台发动机、总价值超过65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2006年中国在全球航空发动机需求市场中占到5%,到2026年,中国市场将占到全球市场的11%,中国一直是未来也将继续是飞机和发动机的最大买家。虽然中国为国产商用大飞机C919设立了专门的商业发动机公司,但短期内我国尚无能力研制出能通过适航认证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仅能参与航空发动机转包业务。
根据DMS(美国防务市场服务公司)的预测,2005-2008年仅发动机零部件转移生产的产值达220-250亿美元,每年年均约6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世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移生产年均产值将达100亿美元,但中国目前所占的份额仅约5%。国际飞机制造商将航空零部件生产向中国等低成本国家的大量转移应是必然趋势,中国的转包业务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制造单位多集中于中航工业集团下航空发动机公司。航空发动机业务的整合趋势明显,航空动力将是发动机整机的平台。
表:发动机产业链主要相关公司
产业链 相关上市公司 非上市单位
发动机研发设计 燃气涡轮研究院、沈阳航空发动
机研究所、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
究所、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发动机整机及传动系统 航空动力: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贵州
成发科技:成都发动机集团 黎阳发动机公司、南方航空工业
集团、东安发动机集团、常州兰
翔机械厂、中南传动机械厂等
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航动控: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
司、北京长空机械公司、长春航
空液压控制公司、贵州红林机械公司
发动机锻件毛坯 中航重机
㈢、卫星产业
全球卫星产业2010年收入达1681亿美元,同比增速约为5%。其中的卫星运营服务收入占60%左右。
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来说,各卫星应用系统不仅用于军事,成为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给民用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其他大多数国家航天业还处于探索和研究期,中国的航天业正在逐步转型为服务应用型的产业。
我国对卫星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的卫星应用体系。据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中国航天正处于高密度发射时期,"十二五"的目标是100次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发射上天,10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近4至5年,我国平均每年要实施20次左右的航天发射活动。
表:我国卫星产业发展目标
目前 2020年
空间系统 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 通信、导航、海洋、气象、环境与减灾、水利、
与技术试验、地球资源、导航定位6 国土、农业、林业、远程教育等10个以上稳定运
个应用卫星系列初步建立,在轨运行 行的业务系统,十二五末将有近百颗卫星在轨运行
卫星约40-50颗 2012年北斗二号区域系统:12颗卫星
例如:目前北斗一号系统3颗卫星; 2020年北斗二号全球系统:5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
北斗二号系统已发9颗卫星 35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运载火箭 10多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载能力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有0.5-9.6吨不等 达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
卫星地面设备 关键技术仍需进口 卫星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
产业发展阶段 空间资源的建立期 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卫星产业中卫星导航将随着北斗导航卫星亚太区域系统建成而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近年来卫星导航产业年增长保持50%左右,从2003 年的40亿上升至目前的500多亿,2009年增长幅度甚至超过80%。随着专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按年复合增长率20%左右保守预计,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预计在2015年增长至1500~2000亿,2020年增长至4000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预计2015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中GPS产品为主要产品,仅有少量用于特定用户的北斗一号导航产品。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走向世界时将面临着国外GPS、GLONASS和GALILEO的激烈竞争。随着我国北斗二号空间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导航、授时定位相关的自主研发、运用于地面设备的电子芯片技术逐渐成熟,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将是北斗二号的市场空间。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5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与空间段相关的产业为卫星研制、火箭研制、发射;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于此相关的产业为地面段设备制造、配套及系统集成等;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这部分的产业为芯片、电子地图、软件、终端设备制造等。
判断北斗二号系统将首先在军用领域广泛使用。2009年末,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将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精度授时必须由军队先行推广的态度;北斗系统在精确制导、指挥通信、监控测量等军事用途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排他性。
其次,在市场空间更大的民用领域中,到目前为止我国导航终端以车辆应用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总数的50%以上;在物流交通、资源勘探、海洋渔业、防化品监控、测绘应用、事故灾难应急等领域的应用也是逐步广泛。由于北斗二号系统定位精度不低于GPS,未来必然将会进入大规模进入大众的定位领域。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和数字化地球的实现、金融系统安全性、现代通信网和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越来越依赖精度时间和频率。自从北斗1号系统建立后,以国家安全考虑,已经逐步在通信、电力等领域使用北斗授时系统,未来北斗2号系统建成后预计将会进一步采用北斗2号授时或北斗加GPS双系统授时互为备用。
综合上述内容,如中国卫星、国腾电子、航天电子等公司将受益于包括北斗导航卫星产业在内的卫星产业发展。
表:卫星产业链相关公司
产业链 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
卫星运营 上行站:中国卫星 空间段运营:航天卫通公司、鑫诺卫星、亚太卫星*;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广影视卫星公司
卫星发射 - 酒泉、西昌、太原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卫星研制 中国卫星 航天科技集团5院、8院
地面站设备制造 中国卫星 其他
导航用户终端制造 中国卫星、北斗星 江苏新科电子等等
通、合众思壮、国
腾电子
导航系统集成 航天电子、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
导航芯片 航天电子、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
导航地图等 四维图新 凯立德、瑞图万方等
五、投资建议
对于重组预期,中航系下的发动机业务整合较确定,关注航空动力、成发科技;对于中长期成长空间,看好拥有军用需求空间和民用发展空间的公司,如哈飞股份、航空动力、中国卫星、中航电子等。
短期内基于目前市场环境,建议在中长期看点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估值安全边际的公司如中航精机、中航光电等。
短期催化剂: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重大专项等产业政策,重组事件、周边局势、业绩改善等等。
六、风险
重组题材的公司重组进度不确定;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下移带来的高估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