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今年暑假期间拍摄的一个图片专题,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也借以感激那些全心全意关心他们的中日志愿者和热心人士。
2011年8月18日,东莞泗安医院,两位麻风病康复者(许梅英和邓妹)在聊天。因为长年患有白内障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很多康复者的眼睛都几近失明。
周末,一位来探望老人的热心人士,为邓妹擦去眼角的眼屎。
住在医院里的教会义工,为老人讲故事。
76岁的麦细莲老人,屁股处腐烂60多年未曾治愈,几位义工每天轮流为她清理伤口两次。清理工作开始前,先为老人祈祷。
日本爱知淑德大学加藤弘晃曾两次到访泗安医院,与胡树老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临走前一天,他送给胡伯帽子和眼镜,胡伯则还赠一张二十元人民币作纪念。
2011年8月16日,东莞泗安医院。日本营员松冈由育在和老人一起看照片。为了便于沟通,她还专门带上了中日文对照手册、地图等工具书。
临走前一天,日本营员坂田知枝美给张观兴老人送上由姥姥制作的小记事本。
梁林标老人教日本营员拉二胡。
告别晚会后,营员们为老人家放烟花,当烟花四散的一刻,琳琳紧张地抱紧了身边的麦悦熙老人。
第二天就要离开泗安了,两位女孩子紧紧地抱住孙添洪老人。对于老人来说,这也许是他一生中第一个拥抱,脸上有点不自然却非常的开心。
临别前,老人摘了一朵野花送给营中的一对小情侣。
爱的地方就叫家
——中日大学生泗安工作营纪实
八月的东莞泗安岛,河风秀丽,水果飘香。一班大学生志愿者,不畏酷暑、不远千里而来,却是另有所图。他们互为兄妹,以医院和工作营为家,以麻风病康复者为亲人,为寂静的泗安医院带来了生机,也给老人们带来了晚年的安慰。
他们是由中日两国12所大学的32名在校大学生共同组成的“家志愿者工作营”。据来自广东医学院的许剑青同学介绍,这是他们第十次安营泗安了。在8月10日~19日十天的活动里,营员主要工作有工程,涉及加宽路面、修建晾衣架、清洁厕所、清扫水池等;康乐,为老人放电影、举行化装晚会、游园会、趣味运动会等;还有家政,每天到各个房间探访老人,了解老人的起居生活,和他们聊天、唱歌,为他们捶背、洗脚。工作营希望通过大家主动、自主、平等、有机的志愿行动,慢慢地去消除社会隔阂,并在这个行动的过程里收获快乐。
今年21岁的坂田知枝美,现在天津留学,是这次12名日本营员之一,已经是第三次来泗安。她说,这里的老人、义工对自己都非常好,每次到来都有回家的感觉。而每次去他们的房间,老人都会很热情地欢迎,虽然语言不通,很多时候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大家用笑容就能沟通彼此的心。
东莞理工学院的陈舒敏,曾经多次和学校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去年国庆期间是第一次。回忆起第一次进村,看到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心里很酸,后来来多了,就习惯了,而且看到他们生活得比自己还要乐观,自己也变得很知足。她说,“我们来到这里不只是我们在帮助老人家,每个人都会觉得老人家也给了我们很多,特别就是爱。因为自己的外婆外公都不在了,而从这里得到了上上一辈那里得不到的爱。我们和老人付出的爱,都是相互的!”
今年“3·11日本大地震”期间,1月份刚刚到过泗安的日本学生加藤弘晃收到了胡树老人转来的问候,让他感动不已。这次再来,他也特意制作了一幅海报收集老人们对日本灾区麻风院的祝福,临别前还送给老人帽子、眼镜和纸币做纪念。因为这次一别,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都来不了泗安了,当老人抱着他相互祝福时,平时酷酷的他再也忍不住低头抽泣。
77岁的孙添洪,今年1月份和另外43名康复者刚从台山的大衾岛搬到泗安。对比起大衾的日子,老人说这里的生活不再寂寞了,几乎每星期都会有各地的志愿者和义工来探望,唱歌、跳舞、聊天,很热闹。在他看来,正是工作营的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以及社会上热心的志愿者和义工没有隔阂的拥抱和关心,给了他们以前难以想象的家的感觉。
而对于很多营员来说,泗安也不只是来过就走的营地,这里已经是他们心中的家,是老人和他们之间相互的爱成就了泗安这个温暖的心灵归属。在这里,他们也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成长,有一天他们还会回来。
(记者 骆昌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