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一个"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孙豹 三不朽

王守仁—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

王守仁算得上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但是王守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构造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和程朱理学双峰并峙。王守仁心学,又叫阳明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谥文成。祖籍浙江余姚。青年时随父迁至山阴(越城)。因他后来隐居绍兴阳明洞,自称阳明子,又曾创阳明书院,故世称阳明先生。他早年做过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谨,被贬到贵州偏远的龙场驿。后又得到明王朝的重用。他是明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著作由他的学生编辑为《王文成公全书》,其中的《传习录》和《大学问》是其主要的哲学著作。

王阳明年青的时候,曾是程朱理学的追随者。他曾与朋友按照朱熹“格物穷理”的理论,去格竹子之理。然而,他面对竹子七日,不仅竹子之理未能格出来,而且病倒了。于是,他很是灰心,感叹圣贤之难做。后来,在贵州龙场三年,王阳明冥思苦想,终于自以为达到了“彻悟”,断言:“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传习录》下于是,他由原来的一位客观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位主观唯心主义者。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提出了“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乃至草木瓦石,都只是“人心”的体现。在解释作为主观精神的“心”如何派生世界万物时,王阳明认为,“心”派生万物的过程是由意识活动实现的。他说:“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主事谓之物。”(《大学问》)又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这就是说,事物都是由意识活动的发生所构成的。人的“心”即意识到了哪里,那里就会产生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事物。由此可见,王阳明是将作为主观精神的“心”看作是第一性的,而将客观事物却看成了第二性的,即“心”的派生物。既然世界万物皆为心所派生,那么心之外当然也就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了。所以,王阳明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在他看来,我心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没有我心的感知,便无所谓高;地没有我心的感知,便无所谓深。因而离开我的心,也就没有天地万物了。于是,我心便成了宇宙间惟一的存在,除了我心以外,其他任何事物都是不存在的。这完全是一种违背常识的惟我论。不过,王阳明在强调我心之外无他物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人之心的存在,于是与其惟我论的中心哲学思想便发生了矛盾,也表现了他整个思想的不彻底性。

王阳明在孟子良知良能和陆九渊的“吾心之灵,吾所固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良知”的先验论学说。在他看来,认识的对象和泉源,都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人心中先天所固有的良知。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传习录》上)良知是心中先天固有的认识,一切事物及其道理都包含在我心的良知中。认识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道理的把握。心之外是没有任何知识和学问的。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认识沦的又一重要内容。二程和朱熹曾提出“先知后行”说,而王阳明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说,提出了自己的“知行合一”说。在他看来,把知行区分为先后,也就把知与行分为两个了。如果认为知行有先后,要等到得到真知后方去做行的工夫。那么,将会终身不知!从而也就会终身不行。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不能分为两个的。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专习录》上当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讲的并非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因为,他的“知是行的主意”,强调了行对知的服从地位;另外,他还提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这样,他便以知代行,取消了行与知的分别,以至于认为知便是行,实际上也就否认了行的独立存在。

王阳明的人性论和伦理学说是在其“致良知”的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的弟子曾将他的伦理学说概括为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在这里,本体心是无善无恶的,因为它处于未发之中,所以不存在善恶之分;只有出现人的意念活动的时候,才会有善恶的分别,良知也才能认识善恶;而外推善念,去掉恶念,则格物的工夫。

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的思想,认为本体心就是天理,又依自己的“心外无理”的本体论,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所谓“存天理”也即是“存心”,二者是同一的。这正如他所说: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同上)他还说:“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传习录》上)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无私心即是天理,善念即是天理,其发动会处处合乎封建的伦理道德。王阳明认为,与天理相对立的恶念、私心就是他所说的人欲,事实上也就是一切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他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歇存天理。”(同上)所谓“夫人欲”,具体说来,就是“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软,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同上)就思想影响的长久性而言,王阳明的“心学”远不及朱熹的理学,但就当时而言,王阳明的心学却是有相当影响的,他的思想很快就成为官方哲学。明王朝在建国初期,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巩固的政策,而在思想上又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甚至把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取士的标准答案,把对经义的解释,发展成为八股文,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随着程朱理学的日益教条化,其对人民的欺骗作用也在渐渐弱化。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在程朱理学日趋僵化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其根本目的是“破心中贼”,以缓解威胁明王朝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有反对教条化了的程朱理学的意义。王阳明的哲学学说就其直接意义而言是对朱熹哲学的反应,他肺昌导的心学是北宋以来理学扬弃佛道,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的一个结果,在整个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阳明本人富于创造精神,其哲学理论一脱当时程朱派的经院习气,只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充满了活力。他在教学方面所提倡和实行的因材施教,灵活简明的教学方法,更使他的思想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王守仁—一个
在明朝中期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时代,正阳明的以“破心中贼”为目的主观难心主义学说,被不少封建士大夫看成为可以挽救危机的可靠药方,对之推崇至极。就在王阳明生前,已有大批封建士人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来向他讨教。尤其是到了晚年,各地来访者不断增加,以至于每到一处,前后左右环坐而听的常不下数百人。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在各地立问堂、书院、讲台几十处,定期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王学曾一度被禁,王阳明本人的伯爵也被停止世袭了,但不久明穆宗又追赠王阳明为新建侯,谥文成,正式为王学和王阳明本人恢复了名誉。到明神宗时,王阳明和王学的地位更加显益。在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王学的势力几乎遍及全国,特别是在江淮以南,影响更大,打破了几百年来程朱学派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独霸地位。根据《明儒学案》,王门后学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闽粤、泰州七个学派。这种广泛的分布,说明王学在时的影响是很大的。七派之中的泰州学派很注重对社会下层的宣传,从而使王阳明的学说在社会下层民众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清朝初期和中期,王阳明的学说曾经冷落了一阵子,然而到了近代,却又开始流行起来,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鼓吹它和利用它。鸦片战争前后,首先感觉到中国社会的内外危机并发出变法革新呼吁的是一些地主阶级的改革家。他们中的一些杰出人物就曾利用王阳明的心学作为其思想工具。例如,魏源在少年时代便钻研过阳明之学,深受其影响。他后来依据王阳明的学说,认为,人们如果真正做到“心不受垢”,始终保持自身所固有之仁心,便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反之,如果使此心蒙垢,心中之仁就难以显露。

十九世纪后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几位著名代表人物,除了严复曾对阳明之学作过批判外,其他人均信仰并倡导阳明之心学。康有为认为阳明之学“直捷明诚,活泼有用”,他以阳明之学教其弟子,对梁启超等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至于谭嗣同,他虽然对两千年来封建的政治、思想、文化作了否定,并对程朱理学作了公开的批判,然而对于阳明之学,他却是颇有好感的。

除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些代表人物也曾程度不同地受到过阳明心学的影响。孙中山的世界观就曾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他认为“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倍其不可行,则反草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孙文学说》)

另外,章太炎、陈天华等人也曾崇拜过王阳明,受到其学说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阳明的思想和学说被反动势力、右翼势力所利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蒋介石便是王阳明学说的最大鼓吹者。在他统治时期,陆王心学红极一时,流传甚广。他自己曾说:“阳明的(《传习录》是吾十八岁时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这本书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作事的根本。”(参见贺鳞《当代中国哲学》第四章)在几十年的反革命生涯中,蒋介石一再鼓吹、宣传工阳明的学说,试图以之给他的部下打气,扑灭革命烈火。

总的说来,王阳明学说在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远不如程朱学说,但在近代,其影响却超过了程朱理学。而由于倡导、鼓吹王阳明学说的,既有进步人物,也有反动势力,所以,王阳明学说在近代的作用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双峰并峙的哲学体系,但就整个历史来讲,王阳明心学的影响稍逊于程朱理学。

人世的哲理长久地隐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绎着爆炸、膨胀的轮回,直到上天也厌倦了这周而复始的一幕,打了个哈欠,眨了眨眼睛说:“让王阳明去吧!”于是,一道天光划亮了沉寂幽远的万古长夜,坠入神州大地上一处叫余姚的县城。

几十年后,一个穷山恶水,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个在任何版本的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名——龙场,将被永远载入史册。因为这一天,一个仕途失意的落魄青年在这里和神做了一笔交易,他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以及不分昼夜的冥思苦想为人类换来了觉醒的火种和超凡的智慧,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一百年后,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的粉丝成群结队,他的文治武功让人编成传奇顶礼膜拜,他的传世文集让盗版书商笑歪了嘴。他的再传弟子徐阶隐忍十载,用心学里的智慧除掉权奸严嵩,官拜内阁首辅,荣极一时。几年之后,另一个不世奇才张居正更是将心学艺术发挥到极至,他左右逢源,架空皇权,以力挽狂澜的政治改革为行将就木的大明朝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命。

福建愤青李贽,早年即受心学影响,创立“童心说”, 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猛烈抨击官方意识形态,企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准备,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江西文人汤显祖,主动向组织靠拢,拜王学传人罗汝芳为师,长期致力于哲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昆曲艺术《牡丹亭》。

除此之外,散文家袁宏道,畅销书作家冯梦龙以及各路草根写手纷纷亮相,在心学的影响下笔耕不绰,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

善于剽窃的日本人也再次发挥其视知识产权为粪土的优良传统,通过一个叫了庵桂悟的和尚“引进”了心学,一时间阖岛轰动。一般而言,轰动这个东西也就是个短期效应,比如超女快男华南虎,史上最牛钉子户,基本上各领风骚三俩月。可人家日本的这次轰动效应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时期,还诞生了一个骨灰级的粉丝——东乡平八郎。按理说小东已经是偶像级的人物了,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被天皇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前途无可限量。可是在庆功宴会上,本来应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小东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一回事涅?就在大家投来询问的目光时,小东默默地从怀里拿出一块印章,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众人顿时无语。

正当小东一边泪眼婆挲地抚摸着他的宝贝印章,一边颤声道:“微斯人,吾谁与归?”时,蒋介石蒋委员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蒋公早年在大陆时就非常推崇阳明先生,赴台伊始便将所居之草山改为阳明山,并在草山创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提倡‘实践’运动,以示对阳明先生的尊崇。老蒋一个人追星觉得不过瘾,还强迫小蒋(蒋经国)、张学良也加入“明矾”的队伍,这种毫不利己专门追星的敬业态度让后世无数粉丝黯然失色,难望项背。

于是乎,有人要问,王阳明到底是谁(曾经有人告诉我王阳明是武林高手),心学咋就那么神奇?以前,每当有勤奋好学的小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时,总是希望我讲讲“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但我想了想,还是只总结出一句话:王阳明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阳明心学可以浓缩为两个字——权道。权是权衡、权宜。而对人心而言,权就是追求那微妙的恰到好处,像称跎一样随被称之物的轻重而变动,找到那个不偏不倚的位置。

究竟怎样,听我慢慢道来。

开讲之前,请允许我普及一下物理知识。初中时,我的物理老师经常喜欢在课堂上感慨:“牛顿这样的人,一万年出一个!”当时,作为一名科普爱好者,我总是认为比起牛顿,爱因斯坦更厉害,于是我去找物理老师理论。我以为我们之间的谈话会围绕着牛顿三大定律和相对论到底哪个更伟大展开,没想到物理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牛顿相信上帝是第一推动力,而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色子。”

许多年后,当我领悟了“人择原理”,才真正理解了老师的话。人择原理说,宇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感觉到它这样。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活在一个看似调控得如此准确,以至于能孕育出生命的宇宙之中,是因为如果宇宙不是调控得如此准确,人类便不会存在,更遑论观察宇宙。如果任何一个基本物理常数跟现有的存在足够的差异,那么我们所知的生命便不会存在,更不会有智慧生物去思考宇宙。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想表达一点,科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受到科学家主观影响的。实验物理学家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当你观察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向时,你的目光所形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粒子的运动轨迹。”而当物理学向量子力学挺进时,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薛定谔他们家那只猫(一个关于猫的实验,结论是: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不谋而合地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你无法同时观测到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科学并不完全客观!

信仰唯物主义的科学家彻底崩溃了。爱因斯坦一边念念有词道:“上帝不掷色子。”一边去拉小提琴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宇宙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之所以有“时间”这个概念,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运动和变化,比如一棵树从树苗长成了大树需要好几年,这就是时间,如果它一直没有生长,我们就感觉不到时间,如果你周围包括自己从来没有任何变化,时间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宇宙运动的一种规律。牛顿之所以晚年成了有神论者,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能够发现规律,却无法创造或改变规律。

扯这么多是因为长期以来,王阳明同志总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反动学术的权威出现在书本中,由于我们习惯性的二原对立思维,阳明同志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从一万年才出一个的圣人沦为很多二三流哲学家的陪衬。然而,是非原无定论,公道自在人心,历史是残酷的,却也是客观的,千百年后,多少曾经荣极一时的名字都会被雨打风吹去,而王阳明这三个字的光芒必将冠绝当代,映照千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4026.html

更多阅读

单雄信,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有气节的人物

单雄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飞将”之死与“好人淘汰”定律单雄信(581-621)姓单名通字雄信号“飞将”,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单父(单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

从浪客剑心聊起-漫画中的历史人物1:山县有朋

那天我在想,聊聊《浪客剑心》里的历史人物到底有趣没趣,想来想去,对于看过漫画的人来说,能有”原来他是真实存在的啊“哪种感觉,但是对于没看过漫画,又对历史不太有兴趣的人来说,聊一堆历史的东西,似乎就有点无趣了。后来一想,如果真的愿意看

王守仁心学觅踪 王守仁以心学为本

一、向内心开拓的成圣之路1.少有凌云志一心成圣贤京城,一个深深的宅院里,一丛挺拔的翠竹前,只见一位青年正对着竹子凝神静思。这几天,他每天一早就来到这里做这个“功夫”,整整是第七天了。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像是非要从这不会说话的竹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陈月恒 千古风流人物李白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通师二附五(6)班陈月恒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一个个令人记忆犹新的人物像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我的心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要数李白。我喜欢李白,因为他性格豪放,重视友情。他写的《赠汪伦》,短小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 我心中的历史英雄400

从下面的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借鉴《文天祥千秋祭》的写法,写一篇文章。屈原、孔子、曹操、苏轼、曾国藩(或者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其他历史人物)要求:1、文体以叙事类为主。2、不少于800字。彷徨政客,

声明:《王守仁—一个"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孙豹 三不朽》为网友九兲炎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