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Cityhall附近游览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九月中旬,离课程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前阵子课程紧,市内很多地方没有顾上游览,今天和学友一起到了新加坡博物馆、福康宁公园、亚洲文明博物馆、克拉码头、牛车水等地。今天天气晴朗炎热,但随意性游览感觉也很舒服。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于1993年从国家博物院分出。新加坡历史原来并不是国家博物院展览及研究重点,这和殖民地官员以动植物为文化重点很有关系。当年,首任英国驻扎官威廉·法奇尔(WilliamFarquhar)到处收集本地的动植物标本,甚至叫人把这些动植物画下来收藏,当时,慕名到博物院去的外国科学家络绎不绝,可见博物院在自然科学方面收藏非常可观。1972年以前,人们踏进国家博物院,抬头便可看到猴子、鹿、犀牛、野熊、老虎、黑豹、大象、鸟类、鱼类和蝴蝶等动物的骨骼或标本。当然还有本地水果、蔬菜和矿产等的展示,以及马来人、爪哇人所使用的器物,如武器、钱币、纸币,以及他们的工作场所和巫术。
在110年的历史中,国家博物院经历过好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早在1918年,博物院便增设了新加坡历史收藏部分,以肖像、地图和新加坡的旧照片为内容,到1972年,国家博物院移走所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展览重点由原来的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建国历史和美术展览。1976年画廊开幕后,便成为本地美术家举行展览会的重要场所。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现在已交由新加坡科学馆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保管。
国家博物院也曾多次扩充与装修,1987年,国家博物院闭馆进行了一次大装修,增辟土生华人展览厅和历史缩影,进一步加强本地色彩。
新加坡文物局成立于1993年8月1日,文物局主要任务是领导属下诸馆,通过收集、保存、释译及展示陈列新加坡的文物,记录存案文物与古迹,促进国人对根的认识,建立新加坡的国民忠诚与文化认同。文物局总管了三大博物馆及档案馆。国家博物院一分为三:新加坡美术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和新加坡历史博物馆。之后,展览和活动更具教育意义,展览形式也比较独特和具创意,新加坡社会、经济和社区历史方面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而由个人或团体捐献的文物,亦丰富了博物院这方面的收藏。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正履行着把新加坡的历史完整的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使命。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肩负的任务是:通过保存、收藏、陈列与释译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和历史发展资料与文物,以及提高国民的国民意识。馆藏文物分新加坡社会、经济、社区与文化史五大类。
该馆有6个永久性展览和定期举办临时性展览。永久性展览有: 新加坡历史缩影,包括了1823年福康宁山上的聚落废墟;1818年新加坡的海人日常生活情形; 1819年莱佛士抵达并建立贸易据点; 19世纪20年代中国帆船的抵新贸易;19世纪30年代武吉士人的贸易季节,19世纪50年代商业广场……一直到1962年全民投票与马来西亚合并,及1965年12月8日新加坡独立后第一次国会开会的场景。
新加坡的故事1999年,历史博物馆推出深受国人欢迎的多媒体展览“我们的故事”。这部经过重新包装的高度清晰的立体电影历史片,已成为该馆永久放映的一部历史教育片。这是一部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记录片,到新加坡旅游的人士均可一看。历史博物馆馆长林孝胜表示,博物馆用了百余万元来装修小型剧场,添购高科技器材,制作了这部历史片。观众须戴上立体眼镜才能观赏其特别效果。一切的影像都栩栩如生。
历史博物馆计划在现馆址后面多建一座馆舍,里面将有剧场,文化表演礼堂和多间现代化设施的展览厅。据馆长林孝胜表示,扩建计划预计能在5年内竣工,届时除了参观博物馆外,公众还可以参加附近福康宁公园的文化活动,这一带将成为一个文化区。林孝胜说:“我们要使博物馆处于领先地位,利用高科技配以文物来呈现生动的展览,比如把历史编成故事性强的影片,利用灯光和声响效果,将观众带入历史长廊,让他们身历其境般地了解历史”。
该馆也从区域角度,展现新加坡在本地区扮演重要角色的历史,以增强国人的信心,齐心协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博物馆大门和入口内景
馆内奇怪漂亮的装饰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屹立在新加坡河畔,位于维多利亚剧院旁的皇后坊大厦是一栋极具殖民地色彩的白色建筑,是在1864年,为了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而启建。在辗转经历了不同时代和用途之后,皇后坊大厦在89年成为新加坡文物馆,展出同新加坡四大民族祖源文化有关的文物。亚明馆希望以这个作为出发点,和人们共同探讨中国、印度、伊斯兰教以及东南亚的文明及文化渊源。配合亚明馆的主题和宗旨,皇后坊亚明馆主馆的11个展厅中,有4个永久展厅将分别展示来自中国,东南亚,南亚以及亚洲回教国家的 2千多件文物。
| |
远观榴莲壳大剧院 |
美丽的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大桥
高楼大厦
近观榴莲壳大剧院
从外观造型上看,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很像一颗剖开两瓣的榴莲。从2002年10月建成启用至今,这个被俗称“榴莲剧院”的奇异建筑,被公认为是新加坡的地标,而且“非常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萌发建造滨海艺术中心的想法在1970年代。当1973年落成的悉尼歌剧院为澳洲带来无法估算的公关效应及观光收入后,作为旅游立国的新加坡从中受到启发。于是,打造一个提升新加坡形象、扩大新加坡知名度的地标建筑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经过漫长的考察认证过程,1992年,新加坡的缔博建筑事务所与英国的迈克尔•维尔福特公司获得了这个项目的设计与建造权。1996年,滨海艺术中心正式破土动工。
榴莲壳是由一片片三角形金属板所组成的。这些金属板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各种光与影的变幻,很有质感、美感和现代感。据称,这数千片金属板为铅制遮阳片,它们巧妙地遮挡住拱形弧线屋顶与建筑外墙上半部的窗户。其设计是根据新加坡日照时间的计算机模型进行的,而且还设有中空夹层,非常有环保概念,在当时可谓先行。
位置是一个地标建筑的基础元素,没有宽广的视野与厚实的腹地,再好的创意建筑也成不了地标。滨海艺术中心的位置可能是新加坡最好的地方了。它坐落在新加坡河的入海口,隔着一道水湾与鱼尾狮公园相望,再远处是新加坡金融摩天大楼的天际线。而艺术中心的周围是绿地、政府大厦、国会大厦、亚洲文明博物馆、维多利亚剧院、战争纪念碑、新达城会展中心、莱佛士广场、滨海广场等等新加坡最精粹的场所,其幅射的商圈涵盖300家餐厅、150间酒吧、1000间商店、7500个停车位。可谓闹中取静,俗中有雅,密中有疏。
鱼尾狮
鱼尾--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