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先生抗战之后著有《虎贲万岁》一书,写的是常德会战。而这本《虎贲万岁》,实际上是在常德会战守城长官余程万师长的多番思想工作之下才写就的。
常德会战之后,余程万因“弃城突围”被囚禁在重庆土桥监狱,余程万听说张恨水就住在土桥附近一处草庐之中,就希望张能把常德会战写成书。张恨水对国军将士们的爱国壮举很是感动,但对写打仗的事还是觉得笔怯,有些吃力,所以就以没上过战场,不懂得军事为由婉拒此事。余程万派去的副官说:“我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张先生断断不能拒绝。”这位副官就天天来找张恨水,送他一些紧俏的日用品,讲自己常德会战的亲历。张恨水不再说什么。两年后,一部“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时间是真时间,地点是真地点”的《虎贲万岁》问世。
先说说57师,1943年11月常德会战,守城国军正是王耀武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攻城日军为山田三男第三师团。余程万,字石坚,广东台山人,1902年生,黄埔一期生。善于治军,军纪严明。其部驻守常德期间,深受百姓拥戴。一位当年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人说:“57师之所以能使常德百姓这样系念,作战还在其次,平时的纪律才是最大的因素。”
57师于1943年5月进驻常德,百姓已经全部疏散。该师入城,首先是将城内洞开的居民门户关闭,并规定所有官兵非经指定一律不得擅入民宅。鄂西大捷后市民回城,码头上大街上到处都是帮助百姓扛行李的57师官兵。随后部队移防郊外,还帮助郊区农民收割庄稼——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人民子弟兵?
11月初,日军大军逼进常德,战事临近,部队由郊区入城,动员老百姓全部疏散出城。并发文告:“我们虎贲部队,一向有良好的军誉……常德城里的各家各户,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取物,如有故违,就地枪决。”有一上等兵因为为市民担送完行礼之后索要2块大洋被执行处决。
驻城期间,一次一位大嫂看见门口一位军官在避雨,就喊他到屋里,军官直摆手,说有女眷的家不能进,进了就要受处分。
战后,老百姓挖了一个篮球场大的深坑,掩埋数千名为国捐躯的57师国军将士,扎了数千副花圈,点了无数支冥香祭奠他们。阵亡将士纪念碑上有三块横匾,蒋中正题“天地正气”,陈诚题“碧血丹心”,白崇禧题“旗常炳耀”。
再说说余程万。人们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余程万则是“将军百战身名裂”。
1943年5月,余程万奉命率部赶赴常德。当蒋介石令其“固守常德”时,余程万当即复电:“奉电寄重。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均抱与常德共存亡之决心,达成任务,以副期望之殷。”
备战前夕,余程万发表57师保卫常德文告:“各级官兵应有坚定的信心,应该认清生与死的界限。假如我们是为了保卫常德,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而死,这死比生更有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们父母、妻子也同样沾到光荣,……总之,有虎贲存在,常德一定存在。”
余程万还给妻子写了绝笔书:“程万此次奉命保卫常德,任务固甚重大,但我以担负这个任务为光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诀别的时候,我谨将后句改为‘留取光芒照武陵’……但念余从军二十余载,不治家产。景况萧条,高堂年老,以戎马倥偬,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艰苦支撑,以赎吾过……倘余果有不测,九泉之下再作鸾俦。”遗嘱发出之后,余程万携全师官兵宣誓:非将敌寇驱退,决不生离常德!并指嘱常德城一处高地为战死后的葬身之地。
如此铿锵决然,如此视死如归!
然而实际情况是:常德城经过十多天的轰炸,无数次的攻防搏杀,能供余程万指挥的兵力已不足百人,援军迟迟未到,12月2日,余程万宣布突围。12月3日凌晨,余程万率副官等数人突围(写到此,突然觉得突围二字特别扎眼。)出城。
余程万的晚年比较凄惨,先是和李弥(金三角之父)在云南差点被龙云胁迫一起起义,后到台湾后,发现已不被蒋介石信任,遂退出军政到了香港,靠养鸡鸭维持生计,五十年代初在香港被乱枪打死,此案在香港早成悬案,然多年之后传出消息,说余程万之死跟国民党保密局有关。
一个问题:
什么叫人民子弟兵?……………………………………
第二,余程万该不该“突围”?是与城俱焚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