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者,有“唱”才有“腔”,这两个字组合成一个词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包括了演员的“唱”,也包括了观众听到的“腔”。观众看戏,当然主要是欣赏名演员的唱腔。比如,听崔兰田的悲剧唱段,要听她唱得是不是入味。这个“味”乃“韵味”也!真不好进一步解释,只能会意了。因为“韵味”是观众听了她的唱腔后,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理感受,如同吃了一顿美食,舌尖上留下的那份余香;饮了一杯美酒,心中仍能回味到的那份甘醇一样。观众说,崔大师的唱腔“幽咽凝重、深沉委婉”,或“迂回曲折、似断似续”,或“缠绵悱恻、含蓄蕴藉”等等,这些词语是对她唱腔韵味的诠释。
(一)崔兰田在吐字、行腔方面的技巧
吐字是“唱腔”之本,“韵味”之根。豫剧六大名旦中各人有自己的吐字方法,出来的的“味”自然就有差别。比如说,常派吐字之醇正,马派吐字之轻巧,等等,那崔派吐字该用哪个词来形容呢?我选择了厚重两个字。听她演唱,字头、字腹、字尾都咬得真真切切,自然行腔流畅自然,深沉委婉,缠绵悱恻,蕴纤衰怨,韵味就显示出特别厚重的特点来。
崔兰田的吐字和行腔用气方面是最讲究的。用她自己的说:吐字艺术的本身,就是味的本身,味首先生于吐字的喷口、反切、归韵等技巧,是味的根。(以上引用文字我用了红色,原文没有加引号,下面转引也是如此)
她直言不讳地把“吐字”作为“味”之根,很有道理。我们常说“字正腔圆”,在戏曲演员的演唱中,吐字是特别重要的,有“腔随字转”的说法,也就是说首先是吐字,字正了腔才能圆。听崔大师的唱腔,声声入耳,会随着声音,听清楚她所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不由自主地进入她演唱的悲愤哀怨气氛之中,品出个中韵味,真切领会剧情,让悲痛感染你。所以说,吐字是“味”之根。有些演员只注意唱腔是否好听,而却忽视了吐字,也就不可能体现出唱腔之韵味。
再说崔派之行腔用气。她说:决定送远和听得清楚,主要在于用气和咬字。如果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锻炼,那就是较低的声音,仍然可以送远。如果只是唱高调门,而用气不足,吐字不清,仍然不能达到送远和使观众听清楚的目的。同时她还说:过去一般观众总是喜欢演员用高调门唱高腔,以为这样才是卖力气。有些演员也“恨戏”,拼命一个劲儿的唱高腔,甚至用脚踩着台板唱,这是使傻劲儿的办法。因为这样不但对演员的嗓子有害,就是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性格来讲,也不是很恰当的。
正是鉴于她对戏曲的理解,使她的唱腔总是那样“高扬低抑”,她非常善用“慢板”、“慢流水”、“慢二八”等板式。你听她的“九尽春回杏花开”、“小道姑来递茶她心神不稳”,还是“小妹妹只哭的两眼红肿”、“秦香莲抬头观”等唱段,不费什么劲,就能挑得高,也不费什么劲,就能压下来,上与下之间没有什么痕迹,天然混为一体。上去以后也听不出她声音尖,音噪;下来也听不出她的嗓音憨,音温,于不紧不慢、不温不燥,甚至有些慢条斯理的唱腔中,总有余音未尽、绕梁三日之感,从她的唱腔欣赏中得到难于忘怀的满足,这可能正是崔派唱腔的韵味!
有人说,不会唱戏要用大声吼戏,“好唱家”不费多大劲,于似说似唱中就能让观众入迷。当然崔大师的唱腔属于后者之前三甲。
总之,崔大师的唱腔不显山漏水,不卖弄技巧,不过分张扬,正像兰花一样,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充分显现出崔派艺术的特点。
(二)大师在老本《卖苗郎》中“周文选手拍胸你仔细去想”唱段欣赏
为什么我在剧目前面加了“老本”两个字?因为现在演出本子经过改编已经把这段唱腔删去了。寻找张宝英和郭慧兰的视频资料也都没有找到,好在安阳市戏校的老师们看到了这个唱段的价值,制作成了音配像,才得以把大师的这个唱段保留了下来,谢谢他们!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个唱段。为此,我依旧给出了匹配唱词。这里有原来的录音,及2005年8月制作的音配像。下面欣赏唱段时,就不多说了。
1、崔兰田【卖苗郎 骂夫】
2、崔兰田经典剧目音配像《卖苗郎》之“周文选你手拍胸仔细去想”
3.匹配唱词:
周文选手拍胸你仔细去想,妻为你受尽了多少风霜。
你可记伴夜读金鸡三唱,你可记共采樵同进山岗。
进京时我送你舟船上,夫妻分别泪几行。
你叫我教养苗郎子,你叫我侍奉二老爹娘。
不幸原郡遭饥荒,咱一家老小受灾殃。
有儿的人家还难得济,我的状元爷呀你没想想,我一个妇道人家怎担当。
我顾得老来顾不得小,顾得爹来顾不得娘。
只想你来探望,谁料想相府招东床。
你在外莺歌燕舞华堂上,我在家麻裙包土埋葬婆妈娘。
你在外春风夜夜芙蓉帐,我在家含悲忍痛卖苗郎。
说什么逼婚都怨温丞相,全是你忘恩负义伤天良。
你忘了爹,忘了娘,忘了骨肉小儿郎。
贪图富贵你迷心窍,俺公媳险在你的刀下亡。
利禄熏心你把名节丧,我和你还有什么夫妻的情肠。
(2013年6月24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