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2022年建成空间站 2022年冬奥会宣布视频
2014年09月11日 08:23环球时报
天宫2号2016年发射(来源:CCTV新闻频道)
中国未来大型有人居住空间站系统现身珠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本次航展上展示了未来空间站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第二步后,第三步将开始实施,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太空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间站。
首次在中国举行的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9月10日成为一个“航天员的海洋”,近百名来自全球各国的航天员齐聚北京,其中不仅包括以中国登陆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为首的中国航天员,还包括美俄等国的功勋航天员,比如人类首位出舱太空行走的俄罗斯英雄航天员列昂诺夫。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在2022年建成空间站,并详细介绍了空间站研制、发射的计划以及航天员培养的最新进展。
空间站能与他国进行舱段对接
据本次年会组委员主席、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2011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中国的空间站工程,相关的研制和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各种产品的研制、地面设施的建设以及大型科学实验已经全面展开。其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神舟11号飞船、长征2F遥11火箭等主要产品已经进入研制关键阶段。航天员以及有关地面设施设备进入飞行准备阶段,空间站的核心舱以及两个实验舱也将全面转入飞行产品研制的实验。海南航天发射场基本完工,已具备发射条件。
在回答记者有关海南发射场未来会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何分工时,杨利伟称,海南发射场未来将用于货运飞船、空间站的舱段以及一些大中型卫星的发射,而酒泉将负责人员的发射,两大发射场是互补关系。
杨利伟透露,按照计划,中国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在随后发射神舟11号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2018年前后发射实验核心舱,进行空间站建造技术验证,随后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工作。
“对于中国空间站任务,我们非常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方面与各国展开积极交流合作。”杨利伟表示,整个空间站方案设计阶段,预留了很多在空间站上和各国合作的平台。在应用实验合作以外,还在中国空间站设计了能够和其他航天器对接的接口以进行舱段级合作。
对于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展,杨利伟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说,将来中国发射空间站舱段将使用长征5号运载火箭,这次介绍的主要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一些研制计划。
中国未来将选拔科学家担任航天员
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有何后续航天员培养计划时,杨利伟表示,中国一共进行过两次航天员选拔,第一批选拔是1995年启动,1998年中国首批的14名航天员开始职业生涯。2009年启动第二批选拔,2010年7名航天员开始自身的职业生涯。这7人中包括2名女性航天员。这两批航天员已经进行10人、12人次的太空飞行,目前这些航天员正在为天宫二号以及后续空间站任务做准备。后续选拔工作会根据中国航天发展以及飞行任务进行总体规划,确定选拔策略、选拔时间和选拔人数。通过这样统筹规划和动态调整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技术结构科学的航天员队伍。他还强调,未来会有更多女性加入到中国航天员队伍中来。
对于是否有为他国培养航天员的计划,杨利伟回应,中国的态度是明确而积极的。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航天员选拔、训练系统,也研制建设了航天员选拔训练设备,中国愿意在与他国在航天员培训以及将来联合飞行领域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形式。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有关是否会在飞行员以外的人才中选拔航天员的提问时,杨利伟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制定从非飞行员以外进行选拔的标准,空间站建成之后提供了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平台,在上面执行任务的将有大量工程人员和科技人员。所以中方正在考虑下一批航天员选拔将会涉及相关工程和科技人员。
是要与美国搞太空竞争吗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是要与美国进行太空竞争吗?面对这样的敏感问题,杨利伟回应称,太空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是按照中国整体规划来走,并不是想要赶超任何国家,而是按照自身计划,为国家建设服务。
对于中美之间互相禁止到对方航天发射机构参观的说法,杨利伟表示,这个提法有些不准确,当年中美领导人曾在航天方面达成过共识,中国也曾接待过美国航天员来访,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局长还曾参观过中国的航天设施和发射场,但目前非常遗憾,中方还没有到美国航天设施进行过交流。
法新社记者的提问是有关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进行过哪些国际合作。杨利伟表示,中国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的国际合作。中国曾邀请过美国、俄罗斯的航天员来中国进行交流,特别是最近两年,中欧双方的航天员进行互访,在对方的训练中心体验短期的训练。工程合作方面,在航天医学、应用实验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方面与不少国家有过实质性合作。包括他自己也曾在俄罗斯进行过失重飞机的训练。在神舟8号项目中,中国与德国合作进行了17项空间科学生命实验。
在人类漫长的探索宇宙过程中,在相继完成进入太空、登月、建成空间站等壮举后,各国都把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当做下一个探索目标。杨利伟也表示,载人登火星、深空探测将是人类载人航天更加长远的目标。
人类首位在太空出舱行走的俄罗斯功勋航天员列昂诺夫还给出了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他认为,一旦各国展开通力合作,这个时间不会晚于2030年,而各国应该在2019年前开始选拔火星航天员。
俄称中国太空军事多领域世界第一 反卫星最先进
2014年09月17日 09:46新浪军事
中国一箭两星成功发射 一颗通讯一颗资源监测
9月4日,搭载创新一号04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俄罗斯之声报道,近日,日本媒体读卖新闻宣称,中国可能已经创建了太空部队,是继陆军,空军,海军和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之后又一支拥有单独兵种地位的部队。有一些迹象表明,对中国来说,太空军事用途的重要性一直在稳步增加。同时,赋予太空武装力量单独兵种的地位不太可能- 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
在发展太空军事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国或者是处于世界领先之列,或者处于首位。建立反卫星武器的计划在世界上是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该国在建立侦察卫星方面处于前沿,特别是,能够在自己的卫星上实现不到1米的电子光学侦察分辨率。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同时,赋予太空部队独立兵种的地位是不太可能的。首先,在做出这样决定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会看到在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作为军队指挥官的组成成员发生变化。就会有在拥有绝大多数地面和空间基础设施的军队主要管理机构体系中发生重大变化。也会在第二炮兵部队注意到这种变化,其工作人员参与了有益于军队的飞船发射。
中国的太空发射场,如太原,西昌,也是导弹武器试验中心,包括弹道导弹和反卫星导弹。有意思的是如何解决了对其监控的问题。总体来说,管理以及后勤体系将会是非常之大,他们没有任何意义隐瞒。
同时,关于太空部队的隶属及地位问题,在未来也将必须解决。中国很快就会有服务于不同用户的几个复杂的空间系统。例如,部署重型巡航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反舰导弹需要发展高功率定位系统。也就是说太空军事将被给予更多的关注。
中国也在增加进行光学探查和无线电拦截的侦察卫星的数量 ,并寻求建立导弹袭击预警系统。与反卫星武器发展的结合,还意味工作人员数量,以及对太空财务支出的稳定增长,这就会导致相应军事体系影响力和政治重量的增加。那么到那时或许就需要分出一个单独的太空部队了。
林左鸣:应尽快掌握颠覆性航空技术保卫国家安全
2014年10月02日 09:36环球网
而今迈步从头越:细评中国军用涡扇发动机发展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1794.html#p=1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破解发展难题、加速科技发展,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集团公司在今年9月举办“科技月”活动,掀起科技创新的新高潮。今天我们隆重召开集团公司科技大会,既是总结回顾过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全集团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明确新的思路和举措,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型集团的新征程。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新时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国强国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不少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我国科技创新既面临大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全面加快推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出运用市场机制激发社会的创新潜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就加快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略定位上,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全球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在创新主体上,把握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坚持创新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既要用事业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要让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让他们在自己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的变现,增加合法收入。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一个让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创新群体能迸发出更大创新激情的机制。要着重提升创新人才的用好、吸引、培养工作,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创新环境上,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税收政策、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加强创新的统筹部署和协同,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在开放合作上,要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充分发挥我国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优势,更加积极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以全球视野推进开放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指示,高瞻远瞩、视野宏阔,为全国科技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向全国各界特别是承担科技创新使命的工业战线、科技战线发出总动员令。中航工业作为中央直属的高科技大型军工企业集团,肩负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航空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航空高科技集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航空科技自主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航空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军民用航空产品研制和军民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航工业成立6年来,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支撑航空武器装备取得了“井喷式”发展,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历史跨越,多款型号入选“2013中国十大明星武器”;集团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大幅提升,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的排名从426位上升到178位,6年累计上升248位。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集团公司作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加快航空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切实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方式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发挥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溢出效应,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做贡献。对于新的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找准科技创新突破方向。当今世界,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和跨领域应用为特征的竞争态势在日渐凸显。虽然我们还无法清晰地看出未来科学世界的全貌,但是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这些变革突破能量不断积累达到质变后,将对航空工业乃至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未来企业的核心优势将越来越集中于这些先占先得、难以模仿的前沿技术领域。航空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领域,近年来,不仅在气动、结构、动力、材料、制造等传统航空技术领域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而且等离子体技术、量子技术、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等技术对现有航空产品而言将是颠覆性的。如果我们给予足够重视,提前部署、提前介入、系统谋划,将会取得“先手”,夺得战略优势;如果我们准备不足、投入不够,航空工业现有的装备和产品必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难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加强传统航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可能对航空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沿技术的跟踪甄别和探索研究,比如新原理发动机、量子通信、激光通信、等离子体应用、新材料等,积极寻求原创性突破,形成一批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成果。
二是把握科技创新脉络,强化科技创新链条前端。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原理发现到工程应用,都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和演示验证再到工程、型号研制这个完整的过程。其中,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到演示验证就是我们常说的预先研究。有时,为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们也把基础研究单列出来,把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和演示验证称为预先研究。欧美国家之所以能在科技创新方面独占鳌头,就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把握。美国现在把预先研究作为型号研制之外的一个独立战略来部署,通过预研形成的技术成果“模块”可以随时搭积木式地搭接到型号研制中去,而型号研制中出现的新需求又随时提炼成新的课题纳入预研计划中。这种科学观念,至今在我们的科研管理中尚未完全确立。在跟随发展阶段,我们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更多的是在先期技术开发和工程研制阶段。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我们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必须自己找方向,自己定目标,以前我们根本没有这么搞过,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在科研管理模式上有所调整,必须强化科技创新链条的前端。
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创新人才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首先,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航空科技领军人才。现在,集团公司技术领军人才还不多,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航空科技领军人才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其次,要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科研人员在自己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的变现等方式,增加合法收入,实现致富甚至名利双收。这是国家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重大突破,广大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这项激励措施运用得好,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实际上,今天我们很多的奖励还是在给予荣誉,给的奖金是很有限的。一个科学家、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集团也许一下子很难给予很大奖励,但是,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荣誉。所以我们觉得对科技人员,除了给予相当的物质奖励之外,我们还要大力宣传,要给予他们荣誉。我一直主张科技人员做出成绩以后著书立作,我们提出首席专家要是不能著书立作就不配当首席专家。这些事情各级领导要高度关注。所以,党组决定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的合法收入,让全体职务发明人报酬总额达到转让费、许可费的20%,同时要探索对专利持有人的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还有就是要注重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习总书记指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们党高度重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我们作为企业家应该珍惜机遇,珍惜中央给我们创造的机遇。企业家处在市场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对新技术的把握非常敏锐,有很强的创新直觉。所以,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凝聚人才、筹措投入、营造创新环境。当然企业家主要是支持科技人员发挥创新作用。我们这个集团归根到底就办一件事,把航空整上去,整成世界强者,整成世界一流,这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就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既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同时也不能躺在国家身上,等靠要,一定要全力以赴创造效益,聚集资源,来支撑我们航空技术的发展。所以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企业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发挥的领导作用。
四是充分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航空工业是高技术行业,集团公司作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为充分利用航空技术的溢出效应,低成本地开拓新产业提供了巨大优势,比如集团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制冷、电力电气装备、液晶显示器等,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拓展新产业,关键一点就是要实现技术在集团内的低成本流动,这也是集团公司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和机制。现在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专利工作,专利申请数量和保有数量近几年都大幅提升,成绩显著。但是专利的交易与转移还不多,说明我们的技术还没有充分流动起来,还只是在单个企业内部使用,溢出效应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建立一套互利的机制,运用市场交易,让技术的持有人愿意出让技术,而技术购买人通过资金换技术,让技术流动起来,实现市场的快速反应,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在国家层面也缺乏相关法规制度,还不能实现有效的流动。但是,集团公司应该进行积极探索,率先做起来,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就可以为中航工业未来的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
三、按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加快推进创新型集团建设
刚才,张新国副总经理宣读了《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速科技创新的决定》,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2020年目标任务,就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协同创新、加大自主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加强创新管理和引导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为集团公司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制订具体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加快推进创新型集团建设。着眼未来发展,我认为重点要大力加强预先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先导性作用,这也是我们当前的薄弱环节。所以借此机会,我重点强调一下加强预研的问题。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我们针对发展瓶颈,瞄准未来发展,不断加强了预先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先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集团公司预研项目取得很好的进展,一些研究成果已经投入使用、见到成效,一些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根据集团2012年预研工作评价统计数据,承担预研工作的专职预研人员(指年度从事预研工作量达到70%及以上的科研人员)比较少,占科研人员的比例低。相对于预研需求,集团公司的预研人员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一些预研工作的推进。在型号任务很重的情况下,既要扩大集团公司科研人员队伍的总体规模,也要保证预研人员的数量,并加大预研投入。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近些年型号研制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10年、20年乃至更早预先研究成果的积累。要保持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把大力加强预先研究作为一种新常态,持续不断地打好科技基础。强化预先研究,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关键要做好驱动创新的制度设计,必须抓好管理考核这只“看得见的手”和激励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要硬,都要发挥作用。
第一,要不断壮大预研力量。各研究院所要建立从事预先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专职研究队伍。按照2020年研究院所专职预研人员占总研究人员的18%目标,各单位要制定实施计划并予以落实;另外,要建立技术发展的责任体系。各研究院所要设立由行政总师担任的首席技术官(CTO),首要职责是推动单位的科技发展,集中精力管好技术发展工作。如果在履行好这项职责的基础上还有精力,可以但只能再担任一个型号的总师。而型号总师系统则主要对工程技术的发展负责。我们过去研究所有一个总设计师,过去我们型号很少,所以总设计师既是行政总师,负责所里的技术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又负责型号工作。现在情况变了,很多人都是专门的型号总师,结果型号总师工作比较实,行政总师还兼着型号总师,这么一来,对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工作就没有精力了,这个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解决。因此首席技术官(CTO)应该集中精力管好技术发展工作。希望各个单位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做好落实。
第二,要加强预研工作考核。集团公司要制定专门针对研究院所预研工作的系统性评价考核办法,并从明年起将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对相关直属单位的考核中,与直属单位一把手考核直接挂钩。总体上,在对相关直属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中,预研考核的权重要达到10%以上,预研任务较多的直属单位,比如装备、航电等要达到20%,基础院要更高一些,可以达到30%,甚至更高一些,具体指标由科技部配合计划财务部按照各直属单位科研院所的数量和性质来核定。
第三,强化预研激励机制。各单位要制定配套政策,让相同职级的预研人员和型号科研人员的年收入保证同一水平,为预研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对有突出贡献的预研人员,要给予特别奖励;要为预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要制定符合预研特点的预研人员技术职级等级序列,形成预研人员可预期的技术职级晋升通道;要为预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和选拔预研骨干作为型号总师,实现预研人员与型号研制人员的顺利流动。总之,要让预研人员收入有保障、荣誉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付出有回报。
科技创新关乎国运兴衰,关乎企业成败。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抢占航空科技前沿阵地,加快建设创新型集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东方红五号获突破 可承载起飞重量8吨卫星
2014年11月15日 13:27新华网
新华网珠海11月14日电(记者喻菲王攀伍轩)中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超大型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加快中国跻身世界一流卫星供应商行列。
正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受到业界人士关注。其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发射后,可满足中国近20年内大功率通信卫星的需求,填补东方红系列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将使中国卫星平台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专家介绍,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以“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为特点,适应多种载荷要求。
今年,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顺利通过了验收级和鉴定级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桁架式承力结构达到了整星起飞重量8吨的承载要求。桁架式主承力结构的研制成为东五平台开发成败的关键之一,试验成功标志着该卫星平台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前,中国已形成以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S、东方红四号、东方红四号E为代表的东方红系列卫星公用平台及型谱化产品,成功研制并发射了20余颗通信广播卫星,自主研制的数据中继卫星组网也已运行。
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营的在轨通信卫星共计12颗,业务涵盖亚太地区、澳洲、中东和非洲东部等国家和地区,为政府、金融、交通、石油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提供电视广播、专网通信、应急保障等卫星通信服务。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大陆2014年1月21日大面积域名解析DNS故障导致因DNS污染 导致水污染的原因
原文地址:中国大陆2014年1月21日大面积域名解析DNS故障导致因DNS污染而断网作者:如鹰展翼而上各方面报道:新浪科技 张楠 1月21日下午3点,十几封报警邮件,让寇博惊出一身冷汗。 寇博是一家国内流量排名前十的网站运维负责人,他和他的
转载 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 桑弘羊变法
原文地址: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作者:卢腾的天空公元前八十一年,大汉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划时代的辩论,辩论的一方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兼农业部部长】桑弘羊及农业部官员,另一方是全国顶尖的贤能多学之士。辩题是国企是否
中华论坛 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 发表于:20
【中华论坛】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云 南、郑州等地相继发表演讲。针对中国经济,朗咸平依然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 正在走向危机,并大胆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 发。中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易读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集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作者: 江湖闲乐生 分类: 历史 [连载中]四个系列名将之殇:缘何心高命纸薄包括先轸、伍子胥、吴起、赵武灵王、白起、蒙骜、李牧、蒙恬、章邯、项羽、韩信、周亚夫、李广、吕
钱正英:中国水利60年功过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讲述中国水利60年功过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10-6-21 12:25:00钱正英,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者:钱正英 马国川父亲带来的美国梦马国川(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