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日名将罗卓英 罗卓英后代

罗卓英将军作战多谋寡断,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但决心容易动摇。带兵要求以身作则训练严格,但对下属要求过松。抗战初期在淞沪会战、南昌会战、前三次长沙之战中率领部队顽强抗击日寇,打得还算不错。1942年4月成为远征军司令后,在缅甸作战中过分依赖美英,导致作战失败。退入印度后被史迪威参了一本,被罢免官职,回到后方从事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总的看来罗将军在独当一面时往往发挥不错,一旦与人合作共同指挥时常常没了主意。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 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

罗卓英从小喜欢读诗词和古文,在大埔中学读书时,与颇负声望的原韩山师范文史教员饶爱荃过从甚密。中学毕业后,曾短期任教。1918年,北上投考保定军校,名落孙山。次年考上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在该校中与陈诚结成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才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1927年,陈诚升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即归其麾下,任师参谋处长、参谋长。1928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罗被委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但不久即为何应钦裁撤。是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任命陈诚为副师长,罗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第十一师经徐州、砀山、杞县进击,与冯玉祥部激战于归德。7月奉令与蔡廷锴部共解曲阜之围,大败阎锡山的军队,并乘胜追击,占领了济南、郑州。陈诚升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罗卓英也升任第十一师师长。 罗卓英带兵很注重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训练,并对官兵灌输忠于蒋介石和陈诚的思想。

1931年5月,第十一师与第十四师作为"围剿"红军的主力,从抚州、南城进犯中央苏区,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却被红军声东击西的战术,弄得在黎川、南丰、广昌、宁都一带疲于奔命,士气低落。在进攻中央苏区的同时,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意旨,乘机吞并杂牌军。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十八军副军长。此后,陈诚升第三路总指挥兼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则代陈诚指挥该军。

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罗卓英部作为第一纵队出宜黄,拟先攻乐安再犯广昌。由于第十八军下辖师太多,为指挥方便,陈诚请准蒋介石,临时决定成立第五军,升罗为军长,下辖第五十二、五十九师。2月28日至3月1日,第五十二师在行进中被红军围歼,师长李明受伤自杀。第五十九师企图增援,途中又被红军包围全歼,师长陈时骥被生俘。这样,第五军尚未正式成立便全军覆灭。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罗卓英仍回十八军任副军长,代行陈诚的军长职权,有时陈诚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和十八军部驻在一起,连总指挥的权亦由罗代为执行。1935年,罗卓英晋衔陆军中将。

1936年,第十八军驻粤汉铁路南段。8月4日,蒋介石颁布平定桂军战斗序列,罗卓英被任为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陈兵西江,迫桂军就范。8月11日,蒋介石到广州设行营,任命罗卓英为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次年,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淞沪会战中.十八军被编入左翼军序列,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8月23日凌晨,日军在小川沙、狮子林、炮台湾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8月25日,日军又从吴淞镇、蕴藻浜、张华浜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由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陆上的目标,又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同作战。日军集中重兵,对这一带猛攻,其中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罗军全部到达上海时,罗店已经失陷。罗卓英即令第十一师将其夺回,其后一个多月里,罗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部将阵地夺回,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由薛岳代),罗为副司令。 9月6日,罗部奉命负责防守金家宅、罗店西南、南北的周宅、曹庄至朝王庙、双龙墩、沈家桥、浏河等地,与日军开展阵地战,大量歼灭日军,从而打破了敌人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11月5日,日军从设防空虚的曹泾镇、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攻陷松江,上海防线动摇,守军不得不全线撤退。13日,罗部向吴县、福山一线转移。15日,与日军激战于常熟、福山、兴隆桥,击沉日舰四艘。19日,向锡(无锡)、澄(江阴)线撤退。此时正值冬寒,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士气低落。第十九集团军退到江苏、浙江、安徽交界处,开始了游击战时期。

11月1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月底,南京即告失守,罗重回苏、皖、浙边区,接替薛岳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1938年6月至8月,罗部在彭湖战场上与日军激斗,于流澌桥一带歼灭了大批敌军,并多次挫败日军在湖口一带的登陆企图。9月12日,罗卓英代替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之职。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罗的第十九集团军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指挥,参加南昌会战,罗卓英任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直接指挥。 1939年3月,日军冈村宁次率四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南昌,3月24日陷吴城镇,并强渡修水,与罗部激战于万家埠、安义一带。27日,奉新、南昌相继沦陷。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敌锋,逐渐建立起修水以南,赣江以北的抗日根据地,与日军第一○一、一○六师团对峙。 4月下旬,罗负责全面部署并指挥本集团、上官云相集团及高荫槐集团的一部,对南昌之日军反攻,试图夺回该市。21日晚,罗统率三军,以分兵合击之势对南昌进击,由于未能切断南浔铁路,使日军得以增援,加之在反攻南昌的关键时刻,遭日军反击的第七十九师师长段朗如违令畏缩,至误良机,使第一次反攻只得暂停。 5月1日再次反攻时,日军借助其空炮火力支援,顽强扼守南昌外围阵地,并进行反击,罗军伤亡十分严重,无力攻坚。5月9日,全线停止反攻。反攻南昌城后,罗卓英集团放弃了对城市的争夺战,改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游击战。 此后罗指挥第十九集团参加了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扫荡战、1940年夏季配合第五战区的扫荡战,歼灭了大批敌军有生力量。

1940年2月,罗升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汪精卫投敌叛国后,他与薛岳、王陵基、杨森等联名通电讨汪。

日军进攻长沙受挫之后,深感必须首先消灭或赶走赣江、抚河流域一带的国民党野战军,扫清障碍,才能直捣长沙右侧,打通粤汉铁路,便于1941年3月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四万余人,飞机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 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九军、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采取两翼牵制敌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并大胆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敌从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带歼灭敌人的战略。是役,敌三十四师团几乎被全歼,该师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因重伤至毙。据当时战报说,日军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罗卓英因此役而获青天白日勋章。

12月中旬,罗卓英将该集团军司令部由上高迁到浏阳,指挥肖之楚第二十六军、夏楚中第七十九军及郭礼伯第一九四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罗将此两军一师布置于浏阳、醴陵、株洲一带,与王陵基集团相配合,对长沙近郊成百里侧击之势。1942年1月1日,来势汹汹的日军渡过浏阳河,罗、王部静伏不动,待敌进入长沙近郊,即全线出击。罗令二十六军出永安市,杨枫坝向槊梨市,七十九军及一九四师出马经营黄花市亦攻槊梨市,急速进军,与杨森、王陵基集团密切配合,形成对敌包围圈。经过四天血战,挫败日军的攻势。随后,罗卓英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三军穷追猛赶,追至桃林忠场一带,与日军对峙。 与此同时,赣北之敌亦全线出动,进犯高安、修水地区,配合长沙作战,罗卓英在浏阳遥控指挥,粉碎了敌军的牵制计划。 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4月5日,罗与蒋介石乘飞机到达腊戌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会战,打算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计划定下后,正准备施行,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已全部集中西线,原有防地均放弃。罗部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逐次抵抗战斗,掩护了英军的撤退。 4月18日,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瓦城动摇,史、罗只得放弃平满纳会战,退守瓦城,重新计划瓦城会战,准备在瓦城附近与日军一决雌雄。但他们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等地,而是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日军来攻瓦城。

然而,日军却不采取正面强攻的战略,而是迂回出击,派一部佯攻瓦城,一部袭击东枝。占领东枝后,得悉罗部集兵瓦城,便以机械化部队急攻腊戌。当史、罗获悉腊戌危急时,已赴援不及。28日,腊戌失陷。瓦城处于被包围之中,史、罗这才如梦方醒。30日,急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后撤,急援莫八、密支那,试图先固后方,再图进取。可是一切已为时太晚,日军占腊戌后,继续沿东线急进,5月3日,占领中缅边境重镇畹町,飞兵莫八,全速抢占密支那。 5月8日,密支那失守。 9日,腾冲亦沦敌手。至此,十万入缅军的归路被切断。5月1日,史、罗下令放弃瓦城,开始了悲惨的大撤退。全军被迫丢掉车辆辎重,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一部分于8月初回到滇西。罗卓英的长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师则经巴曼克、曼坎、荷马林、泰南进入印度。入缅军十万人损失五万余,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得不到治疗,而壮烈牺牲。

罗卓英进入印度后,于6月11日率参谋长杨业孔及官兵四十余人到新德里,14日参加联合国庆祝大会,23日返重庆述职。10月,与史迪威、魏菲尔等会谈,决定将中国入印的第二十二、新三十八师在加尔各答西北设训练基地,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为了保持中国军队的独立性,另设副总指挥部,由罗节制。由于史迪威要求营以上的军官由美国人担任,因而与罗产生了矛盾。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要求,为了解决纠纷,便以撤销副总指挥部,调回罗卓英为条件与史迪威妥协。是年冬,罗卓英离印返渝。

1943年5月,罗出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即调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与驻华美军合作,首用轮带式教育法,训练反攻部队"。

1945年5月,罗卓英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之初,曾鼓吹为乡梓建设尽力,提出建设广东的五大方针。1947年初又提出广东建设的五年计划。

同年8月底,陈诚接替熊式辉为东北行辕主任。陈妄想创造奇迹,以挽救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因而把罗卓英请到沈阳,任行辕副主任之职。罗卓英到东北后,协助陈诚整顿军队,裁并机关,控制金融等。1948年2月,陈诚在一片责骂声中离职,罗也随之南下,任东南军政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的国民党军队。不久,长官公署撤销,罗卓英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旋即自请退为预备役养闲。1961年11月6日,罗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去世,蒋介石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有诗集《呼江吸海楼》。赣北大捷四首

罗卓英

其一

又报前军战鼓催,寇氛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方马埋轮日,莫使虾夷片甲回!

其二

一夜春雷起怒涛,健儿十万剑横磨。

铁枪在手吾无敌,(注一)神箭当风尔奈何!(注二)

不再转移新阵地,还须收复旧河山!

捷书共期花争发,伫听欢歌奏凯歌。

其三

清江无恙石头淮,(注三)拔险支危见尽忠,

忍吃当前十日苦,须争再后一份功!

敖峰大树遵时绿,锦水长波落照红。

信我明朝终取胜,遥闻鼓角振天风。

其四

新年勖勉幸无记;军人事业在战场!(注四)

保土用能瞻赫赫,歼倭欣看阵堂堂。

捷闻全会传褒语,(注五)泪洒三桥吊国殇。(注六)

且莫骄矜诸将士,扬威横览太平洋!

(注一)军长王耀武智勇兼全。

(注二)师长李天霞骁勇善战。

(注三)克俊部对侵犯蓝家桥、曲水桥之敌,迅速扑灭;克保清江,天灵两段部对偷渡石头街犯华阳之冠,猛击二日,卒予聚歼。

(注四)今年元旦,以“军人事业在战场”七字勉诸将士。

(注五)中央八中全会闻捷,来电嘉慰。

(注六)四月四日,亲赴上高城北熬峰,勘定烈士墓地,主持葬事。五日巡视战场,下陂桥、石洪桥、官桥,为激战最烈之地,余告诸将士:“今日清明,应改踏青为踏红节,盖吾人正踏着先烈血迹前进杀敌也。”



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战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

1941年,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了尽快结束长达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丧心病狂地妄图一举消灭国民革命军精锐军队,通过“扫荡战”、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白色恐怖,以达到迫蒋投降、使中国迅速沦为它的奴役国和战略后方,从而实现其抽兵南下、进一步侵略东南亚诸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以圆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3月5日-4月9日,日本侵略军集结第33师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共六万五千余重兵,在100余架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从安义等地出发,孤注一掷,疯狂发动“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消灭国民革命军王牌军队、突破上高天险,从而达到罪恶目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间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74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日本人自从1939年对江西北部(南昌战役)和湖南北部(第一次长沙会战)进行了两次压制作战之后,由于江汉会战以及这以后因为占领地区陡增而不得不稀释兵力密度等缘故,让第九战区的人马过了一年安生日子。但是,在上一年,八路军根据地部队突然之间对华北日军的生命线和厂矿设施实施了断然出击(百团大战),结果使东京参谋本部着实大吃了一惊,因为连第一线的华北方面军也拿不准,“共军此种企图,在今后长时期内是否还会断然进行,或者根据兵力的扩大而采取某些新的作战方式”。

在这种迷迷糊糊的情绪支持下,日本人开始调整兵力部署,要求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茨抽出一个第33师团北调去充实华北方面军,冈村宁茨对此大为不满,于是便策划一次新的攻势来压制第九战区,以使第33师团北调之后国民军不致敢于主动出击,加上有消息说要他卸任第11军司令而去华北节度华北方面军,因此他就更有理由在去职以前打个大胜仗给他的上司和西方那些喜欢指指点点的新闻记者们瞧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大概是吸取了第一次进攻长沙功亏一篑的教训,冈村宁茨这回决心以一个美妙的三路合击来击溃赣北的第九战区部队,首先奠定左翼的胜利基础,免得以后进攻长沙又陷于孤军深入的险地。从三月初开始,他就把部队往出发阵地调动:第33师团调到安义,第34师团调往南昌城西,独立混成第 2旅团调到夏口,三支部队加起来约莫有五、六万人—冈村宁茨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是要以这种三管齐下的攻势由东而西彻底摧垮国民军的抵抗,向湖南和江西边界发展。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如他所料那般一帆风顺,特别是当第33师团自作主张回调之后,它的姊妹第34师团就险些在上高地区被国民革命军全歼。根据有案可查的战例,日军已是第五次陷入被国民革命军合围的窘境了(另四次是平型关、台儿庄、兰封和万家岭战役)

此时正在武汉的第十一军司令部内等候捷报的冈村宁茨,却突然收到第34师团在上高被合围的灰心消息,顿时凉了半截,情急之下,他立即命令刚回到奉新的第33师团后队两千多人改为前队,回头先行增援上高,大队人马随后跟进,另外命令败退到高安的那个大队沿锦江西援。

针对冈村宁茨的突围计划,罗卓英马上让锦江南岸第49军的三个师全部北渡,截杀独立混成第2旅团和第34师团的败兵,另以第70军拦击第33师团的援军。

第33师团救人心切,一路劈杀,由于第70军赶来太晚,被敌人不费什么力气就冲到棠浦,撕开国民革命军防线,与第34师团会合成功。

26日,为了不使敌人脱逃,第74军与第72军开始在上高战线上发动全面反攻,日军则向北向东分两路突围,向东的一支被四十九军当头拦住,杀得大败亏输,好不容易撞开一条血路,拚死奔往南昌,第49军在后穷追不舍,直达南昌城外;向北的一支敌军靠了第33师团掩护,情形稍好一些,但也因遭到第70军的尾击,死伤惨重。到月底,包围圈内的残余日军已被全歼。

四月初,第70军攻克奉新,所有东奔日军均处于被击溃状态。前后日军共计伤亡达两万多人,其中包括敌步兵指挥官岩永少将和和中佐、少佐4人。上高会战,成为赣北战场国民革命军所赢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上高镜山建立了阵亡将士陵园,竖有纪念碑。

下面是罗卓英所做纪念词:

《上高会战奏捷》

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休夸扫荡侵三路,

国军抗日名将罗卓英 罗卓英后代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1659.html

更多阅读

抗日名将汤恩伯 中国城市排名

概述汤恩伯(1898.9.20 ~1954.6.29)国民党军陆军上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义县人。黄埔系骨干将领。抗战时期(前期和中期)表现突出,被日军视为劲敌。个人履历  1908年入汤村普岭殿私塾启蒙。  1912年入武义县壶山小学读书。  1916

中华民族抗日英雄孙立人将军 中华民族的英雄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人,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在美国留学,仁安羌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赢得了国际声誉,营救英军并和美

抗日名将张灵甫 抗日名将张灵甫杀妻

胡 剑  张灵甫,是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南征北战》和《红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国军整编后称74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而对张灵甫在抗战期间率部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与共军抗日十大名将组图 三国十大名将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就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抗战之前在国民党召开、共产党参加的国防会议上,两党根据悬殊的实力,决定分别由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抗击,共产党军队担任侧面牵制日军的任务。两个战场互相

国军抗日悍将排行榜 好看的抗日剧排行榜

NO.1杜聿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碱杜家湾。1937年,国民政府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被委任第一任团长。此前,1932年杜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后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2月,日寇

声明:《国军抗日名将罗卓英 罗卓英后代》为网友深夏夜未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