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阿富汗的普什图族占40%,塔吉克族占30%,乌兹别克族占9%;哈扎拉族约有13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9%,是国内第三大民族。
哈扎拉人的族源。多数学者经考察认为,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是蒙古族的后裔,尽管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讲蒙古语,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们最早的来源的确是蒙古人。今天的哈扎拉人主要居住在阿富汗的哈扎拉贾特山区,在坎大哈、赫拉特、构格哈尔、巴达赫尚等省也散居着一些哈扎拉人。
“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学者认为,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的驻屯兵的后裔。早在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军队占领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后归镇守官统辖,并留下少量军队驻屯。后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又以千户为单位派遣驻屯军队到那里,这些军人的后代就留了下来,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于是,“哈扎拉”就成了他们的称呼,意指“千户”的后裔。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十六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逐渐淡忘,现在他们通用塔吉克语。但他们所讲的塔吉克语里仍夹杂着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的塔吉克语有所区别。至今,他们还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虽然长期与当地民族通婚,但仍然保持着脸盘大、颧骨高、胡须少、眼角斜等蒙古人的特征。这些特征经过长期演化甚至还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怀疑他们的蒙古的族源。
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在饮食上,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他们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相同在节庆日,制
作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哈扎拉人当中盛行近亲婚姻。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