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4月1日-1931年5月31日)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发生在1931年2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第二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主要原因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坚决从实际情况出发,毫不动摇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然后个个击破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在15天中,由西向东横扫350公里,五战五捷,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

历史背景:

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先后调集10多个师10余万兵力,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鉴于第一次围剿中部队行动不一致,被红军各个击破的教训,国民党军改取“追堵兼施”的作战方针,以3个建制师(缺2个旅)组成“追剿”队,专寻红军主力作战;其余部队分布于苏区周围,配合“追剿”部队堵击和“清剿”。第一步计划合击新集、七里坪,歼灭鄂豫边红军;第二步转向皖西作战。4月上旬,国民党各线堵击部队开始在苏区边沿区展开清剿,皖西之国民党乘红军主力未在,首先侵入麻埠,进往独山,伺机进攻金家寨。红4军决定集中主力求歼深入皖西苏区之国民党,4月25日,一举攻克独山镇,全歼守国民党1个多团,首战告捷。入侵皖西之国民党仓皇退出苏区。 国民党追剿部队乘红军主力在皖西作战之际,相继侵占新集、七里坪。国民党进入鄂豫边苏区以后,因地势险恶,道群众反对,时时处于共产党人民游击战争袭扰包围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不敢久留。5月上旬,国民党准备实施第二步计划,转向皖西寻红军主力作战时,红4军迅速西进,在符湾歼国民党第53师近千人,5月底围攻黄安、宋埠间国民党供应线上之桃花店据点,先后歼国民党近4个营。国民党追剿部队到处扑空,各线堵击部队处处挨打,蒋介石梦想5月底肃清鄂豫皖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又告破产。

战役经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国民党军调集20万兵力"围剿",红军进行反"围剿"准备1931年2月,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派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确定:这次"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首先在苏区周围集结兵力,并实行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输入苏区,然后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以主力分路推进,互相策应,以期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3月下旬,蒋介石增调的第5、第26路军以及第52师、第5师4个团到达江西省,连同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留在中央苏区周围的第6、第19路军等部,共18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20万人,分别在雩都(今于都)、赣州、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黎川、南丰、康都、建宁等地集结完毕。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分别进至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广昌、康都、宁都、石城、兴国以西和以东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豪绅武装,巩固与扩大了苏区。

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发现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情况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17~26日,先后发出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机关研究和部署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动员、给养补给等方面的工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南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继续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和作战训练。

国民党军开始进攻。红军主力退却,待机反攻4月1日,国民党军分4路开始进攻。第19路军之第60、第61师主力由兴国向龙冈、宁都方向前进;第5路军之第28师、第47师1个旅、第43、第54师,分由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向东固、潭头、沙溪方向前进;第26路军之第27、第25师,由乐安、宜黄向大金竹、洛口方向前进;第6路军之第8、第24师、第5师4个团,由南丰、康都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各路国民党军在红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阻击、袭扰下,行动缓慢,至23日,始进到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之线。国民党军在进攻中,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特务相结合的手段。按照"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每日只前进2.5~10公里,每占一地,即构筑工事和进行"驻剿";召回地主豪绅,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实行恐怖统治和欺骗宣传;大肆抢劫、烧杀,并毁坏禾苗,屠杀牲畜,制造苏区经济困难;派遣特务进入苏区,刺探情报,制造谣言,挑拨人民群众与红军的关系,扰乱红军的后方。 中央苏区党政军民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和破坏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红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广泛开展游击战,破袭国民党军的后方交通线,袭击其兵站,打击"守望队"和"善后委员会",迟滞国民党军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进行反"围剿"作战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反"围剿"的方针和红军作战方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主张红军应分散到苏区外,进行游击战,把国民党军引出苏区;有的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南、贵州、四川建立新苏区。毛泽东则坚决主张继续采取诱敌深入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敌之"围剿";并提出先打较弱的第5路军,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苏区,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下一次"围剿"。最后,中共苏区中央局肯定了诱敌深入的方针。4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出发,于23日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进行临战训练。

红军转入反攻,粉碎国民党军"围剿"5月10日,国民党军继续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推进。第5路军之右翼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于13日由富田地区分两路向东固前进,15日进到桥头江、择龙坑之线;中路第43师由水南进到大源坑、潭头;左翼第54师由严坊进占百富、沙溪。与此同时,第19路军之第60、第61师各一部经崇贤、方太向城冈圩前进;第26路军之第27师经大金竹向南团前进,第25师进占肖田、东韶、洛口;第6路军之第5师一部和第8师进占头陂、白水(今赤水)后,即在这一带"清剿",第24师进驻广昌,第56师进至福建省安远汛(今安远)后,以一部兵力进入江西省"协剿"。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固山区持重待机20余日,终于等到了第5路军右翼部队脱离其富田阵地的极好时机。5月14~15日,朱德、毛泽东决定集中兵力,歼灭由富田出动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于运动中。部署是:红3军团并指挥红35军为左路军,经江树头、固陂圩迂回到富田侧后进行攻击;红3军(欠第7师)为中路军,沿东固至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红4军(并指挥红64师)、红12军(欠第35师)为右路军,分两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隘口,尔后向富田攻击前进,红3军第7师和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枫边、城冈及方太、崇贤附近地区,阻击第19路军;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潭头一带,协同地方武装一部,阻击第5路军之第43、第54师;对第6、第26路军,则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予以牵制。

15日拂晓,红军各部按照上述部署开始行动。16日,中路军红3军主力和右路军之红4军、红64师,向正在沿中洞至东固大道东进的第5路军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展开攻击,经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于富田、东固之间地区,残部逃向水南。担任迂回任务的左路军红3军团、红35军,攻占固陂圩,歼灭第28师兵站,当夜进占富田。红12军主力转向大源坑、潭头方向进攻,第43师逃向水南。5月1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向水南追击。逃向水南之国民党军,因在潇龙河上架设的便桥已被赤卫军拆除,河水深不能徒涉,便转向白沙。红3、红4军跟踪猛追,红3军团亦直插白沙河附近,于19日在白沙截歼第47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43师一部,余部逃向永丰。与此同时,红12军攻占沙溪,第54师逃向永丰;第19路军也由城冈撤回兴国,随后又撤到赣州。两仗获胜后,红一方面军按预定计划,继续向东扩张战果。5月21日,红一方面军前锋部队进到中村附近,即与由南团向沙溪增援的第26路军之第27师第81旅的先头部队接触。据此,朱德、毛泽东决定歼灭进到中村之敌,乘势攻击南团。22日,红4军和红3军团向第81旅发起攻击,攻占中村。歼该旅大部,余部窜回乐安。当晚,红军追至南团,第25师仓皇撤回宜黄。

红一方面军进到南团地区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即留驻龙冈,另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临时总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红军作战和领导战区地方工作。此后,红一方面军日夜兼程,向东急进。这时,第6路军慌忙由白水、头陂向广昌收缩兵力,并自5月23日开始,按第8、第24、第5师的顺序,由广昌地区向南丰撤退。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乘第5师4个团未及撤离广昌之机,攻歼该敌。部署是:以红3军经甘竹向南丰方向急进,追击北撤之第8、第24师;以红4、红12军攻击广昌城;红3军团为攻城总预备队。27日晨,红军直逼广昌城下。守军凭坚顽抗,红军激战终日,于21时攻克广昌城,歼第5师一部,余部逃向南丰。 红军攻占广昌城后,归第6路军指挥的第56师约7000人,自闽赣边界之中沙仓皇撤回建宁县城。28日,毛泽东、朱德令红4军第10师北进,配合红3军继续追击第24、第8师和第5师余部;令红4军主力留广昌城开展工作;红一方面军总部率红3军团和红12军主力继续向建宁城前进,求歼第56师。30日,红军进到建宁城以西地区,31日突然向建宁城发起攻击,于18时攻占该城,歼第56师3个多团。至此,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此役,红一方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万余支(挺),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

何应钦(1890~1987) 中国国民党将领。字敬之。贵州兴义人。1910年赴日本入振武学校,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在沪军都督府任职。1913年再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于1916年回国,任黔军第4团团长兼贵州讲武学校校长。因参加护法之战有功,升第5混成旅旅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教导第1团团长。次年两次随蒋介石东征,因棉湖、惠州诸役大捷,递升第1旅、第1师、第一军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东路军总指挥,松口一役,击破福建督军周荫人,不久平闽浙、克南京。宁汉分裂后,孙传芳进犯南京,龙潭一战,何应钦率部尽歼敌军。1930年起任军政部长达14年之久。1931年兼任南昌行营主任、前敌总司令,指挥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1933年兼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1935年7月与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出卖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西安事变后,力主讨伐张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参谋总长,并致力于中美军事合作。1944年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代表蒋介石接受 日本投降。1946年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1948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初蒋介石引退,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同年8月到台湾。1950年起历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中国同志会及中日文经协会”会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著有《八年抗战》、<中国与世界前途>等。



何应钦

张国焘(1897~197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成为叛徒。又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原为无政府主义者,后转信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局三个成员之一,兼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2年初代表中共出席在俄国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1923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叛变自首,出狱后隐瞒了叛变行为,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员之一,以中央代表身分去南昌,阻止南昌起义未逞,参加起义。



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等坚持党中央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7月初他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 ,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初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脱党逃到国民党方面。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1949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在他所写的<我的回忆>中,对自己在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辩解,自我吹嘘,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了许多歪曲事实的叙述。1979年12月卒于多伦多。

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时,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派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到达鄂豫皖苏区。5月,张国焘在新集召开会议,根据中央决定,撤销原有的党和军队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由张国焘任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任副主席,沈泽民任省委书记。不久,还成立共青团中央鄂豫皖分局,陈昌浩任书记。红4军的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军长仍为旷继勋,政委曾中生。7月,鄂豫皖边区召开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高敬亭为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平章为人民委员会委员长。 7月中旬,红4军军长徐向前(旷继勋已调任第13师师长)、政委曾中生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率军部和个多团兵力,冒着酷暑,由豫南地区南下作战。他们从实际出发,转战英山、薪水(今浠水)、罗田、广济等地,连克四城。歼国民党7个多团,生俘5000个人,牵制了国民党准备调往江西的部分兵力,有效地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同时扩大了地方武装,筹集一批经费,形成了以英山为中心的新苏区。但张国焘借口红4军没有按他的主张,攻占英山后出潜山、太湖,相机攻占安庆,威胁南京,而“错误”地擅自南下靳黄广作战,严令红4军火速返回。红4军北返后,即宣布撤销曾中生的职务,由陈昌浩接任政治委员。接着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斗争,并在红军和地方中开展大规模的肃反,先后以所谓“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罪名,柄杀了戴克敏、曹学楷、许继慎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严重地削弱了党和红军的战斗力,损害了党的威信,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军队内部的民主生活,造成党内盲目服从的气氛,使张国焘逐步建立起军阀主义的家长式的个人统治。

重要意义: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个重要战役,对共产党军军事思想的形成和今后的用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主要原因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坚决从实际情况出发,毫不动摇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然后个个击破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在15天中,由西向东横扫350公里,五战五捷,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万余支(挺),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一九四四年,朱德在总结这次胜利的经验时说:“一九三一年五月又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这次反'围剿’也打得很好。但这时已经有些不同了,因为项英来了,发生了一些分歧。但错误意见未占上风,红一方面军仍有毛主席领导,所以很快取得了很大胜利。这个胜利,仍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而取得的。”



国民政府

国民党军调集20万兵力"围剿",红军进行反"围剿"准备。1931年2月,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派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确定:这次"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首先在苏区周围集结兵力,并实行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输入苏区,然后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以主力分路推进,互相策应,以期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3月下旬,蒋介石增调的第5、第26路军以及第52师、第5师4个团到达江西省,连同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留在中央苏区周围的第6、第19路军等部,共18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20万人,分别在雩都(今于都)、赣州、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黎川、南丰、康都、建宁等地集结完毕。

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分别进至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广昌、康都、宁都、石城、兴国以西和以东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豪绅武装,巩固与扩大了苏区。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发现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情况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17~26日,先后发出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机关研究和部署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动员、给养补给等方面的工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南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继续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和作战训练。

战役过程:

国军进攻

国民党军开始进攻。红军主力退却,待机反攻 4月1日,国民党军分4路开始进攻。第19路军之第60、第61师主力由兴国向龙冈、宁都方向前进;第5路军之第28师、第47师1个旅、第43、第54师,分由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向东固、潭头、沙溪方向前进;第26路军之第27、第25师,由乐安、宜黄向大金竹、洛口方向前进;第6路军之第8、第24师、第5师4个团,由南丰、康都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各路国民党军在红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阻击、袭扰下,行动缓慢,至23日,始进到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之线。国民党军在进攻中,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特务相结合的手段。按照"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每日只前进2.5~10公里,每占一地,即构筑工事和进行"驻剿";召回地主豪绅,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实行恐怖统治和欺骗宣传;大肆抢劫、烧杀,并毁坏禾苗,屠杀牲畜,制造苏区经济困难;派遣特务进入苏区,刺探情报,制造谣言,挑拨人民群众与红军的关系,扰乱红军的后方。

中央苏区党政军民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和破坏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红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广泛开展游击战,破袭国民党军的后方交通线,袭击其兵站,打击"守望队"和"善后委员会",迟滞国民党军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进行反"围剿"作战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反"围剿"的方针和红军作战方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主张红军应分散到苏区外,进行游击战,把国民党军引出苏区;有的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南、贵州、四川建立新苏区。毛泽东则坚决主张继续采取诱敌深入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敌之"围剿";并提出先打较弱的第5路军,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苏区,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下一次"围剿"。最后,中共苏区中央局肯定了诱敌深入的方针。4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出发,于23日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进行临战训练。

反攻阶段

红军转入反攻,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5月10日,国民党军继续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推进。第5路军之右翼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于13日由富田地区分两路向东固前进,15日进到桥头江、择龙坑之线;中路第43师由水南进到大源坑、潭头;左翼第54师由严坊进占百富、沙溪。与此同时,第19路军之第60、第61师各一部经崇贤、方太向城冈圩前进;第26路军之第27师经大金竹向南团前进,第25师进占肖田、东韶、洛口;第6路军之第5师一部和第8师进占头陂、白水(今赤水)后,即在这一带"清剿",第24师进驻广昌,第56师进至福建省安远汛(今安远)后,以一部兵力进入江西省"协剿"[1]。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固山区持重待机20余日,终于等到了第5路军右翼部队脱离其富田阵地的极好时机。5月14~15日,朱德、毛泽东决定集中兵力,歼灭由富田出动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于运动中。部署是:红3军团并指挥红35军为左路军,经江树头、固陂圩迂回到富田侧后进行攻击;红3军(欠第7师)为中路军,沿东固至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红4军(并指挥红64师)、红12军(欠第35师)为右路军,分两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隘口,尔后向富田攻击前进,红3军第7师和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枫边、城冈及方太、崇贤附近地区,阻击第19路军;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潭头一带,协同地方武装一部,阻击第5路军之第43、第54师;对第6、第26路军,则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予以牵制[4]。

15日拂晓,红军各部按照上述部署开始行动。16日,中路军红3军主力和右路军之红4军、红64师,向正在沿中洞至东固大道东进的第5路军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展开攻击,经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于富田、东固之间地区,残部逃向水南。担任迂回任务的左路军红3军团、红35军,攻占固陂圩,歼灭第28师兵站,当夜进占富田。红12军主力转向大源坑、潭头方向进攻,第43师逃向水南。5月1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向水南追击。逃向水南之国民党军,因在潇龙河上架设的便桥已被赤卫军拆除,河水深不能徒涉,便转向白沙。红3、红4军跟踪猛追,红3军团亦直插白沙河附近,于19日在白沙截歼第47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43师一部,余部逃向永丰。与此同时,红12军攻占沙溪,第54师逃向永丰;第19路军也由城冈撤回兴国,随后又撤到赣州。两仗获胜后,红一方面军按预定计划,继续向东扩张战果。5月21日,红一方面军前锋部队进到中村附近,即与由南团向沙溪增援的第26路军之第27师第81旅的先头部队接触。据此,朱德、毛泽东决定歼灭进到中村之敌,乘势攻击南团。22日,红4军和红3军团向第81旅发起攻击,攻占中村。歼该旅大部,余部窜回乐安。当晚,红军追至南团,第25师仓皇撤回宜黄。

红一方面军进到南团地区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即留驻龙冈,另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临时总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红军作战和领导战区地方工作。此后,红一方面军日夜兼程,向东急进。这时,第6路军慌忙由白水、头陂向广昌收缩兵力,并自5月23日开始,按第8、第24、第5师的顺序,由广昌地区向南丰撤退。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乘第5师4个团未及撤离广昌之机,攻歼该敌。部署是:以红3军经甘竹向南丰方向急进,追击北撤之第8、第24师;以红4、红12军攻击广昌城;红3军团为攻城总预备队。27日晨,红军直逼广昌城下。守军凭坚顽抗,红军激战终日,于21时攻克广昌城,歼第5师一部,余部逃向南丰。

红军攻占广昌城后,归第6路军指挥的第56师约7000人,自闽赣边界之中沙仓皇撤回建宁县城。28日,毛泽东、朱德令红4军第10师北进,配合红3军继续追击第24、第8师和第5师余部;令红4军主力留广昌城开展工作;红一方面军总部率红3军团和红12军主力继续向建宁城前进,求歼第56师。30日,红军进到建宁城以西地区,31日突然向建宁城发起攻击,于18时攻占该城,歼第56师3个多团。至此,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此役红一方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万余支(挺),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

双方兵力:国军约20万人,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

参战编制:国军:

设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辖第五路军、第六路军、第十九路军、第二十六陆军和空军一个航空队(航空第1队、航空第3队、航空第5队)。另辖第52师、第49师、第62师、新编第2师卢兴邦旅和新编第4旅。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金钰,辖第28师、第43师、第47师、第54师和第77师。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辖第5师一部、第8师、第24师、第56师和新编第13师。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代),辖第60师、第61师和第12师第34旅。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辖第25师、第27师和骑兵第1师。

红一方面军:见《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术简述》

作战方针:国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红军:诱敌深入。

过程:战役前夕,国军第26路军集结于中央苏区北面,其中,骑兵第1师集结于临川、崇仁,第27师于乐安,第25师于宜黄。第六路军主力集结于苏区东北方向,其中第13师集结于南城、新丰、黎川。第24师于南丰、八都、康都,第56师于建宁。新2师卢兴邦旅集结于苏区东南之长汀、连城。第19路军主力集结于苏区西南方向之兴国、赣县、于都地区。第5路军主力展开于苏区西面北起永丰,南至万安一线地区,第52师集结于苏区西北之樟树镇、新淦、峡江地区。

1931年4月1日,国军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发起进攻。

4月23日,国军第十九路军之第61师主力和第60师进至江背洞、龙冈头;第五路军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进至富田,第43师进至水南市,第54师进至严坊;第二十六路军之第27师进至招携街,第25师进至界上、横石;第六路军之第8师和第5师一部进至广昌及其周围地区,第24师进至广昌、南丰之间,第56师在建宁未动,3个航空队亦协同征进。

在此期间,红军主力先从根据地北部边缘的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瑞金、宁都等地,进行整训。整训期间,中央苏区中央局决定先打较弱的第五路军,然后向东横扫,便于战役以后的行动。据此,红1方面军主力于4月20日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转到龙冈、上固、石头炕、回龙地区,不久,又西移东固地区隐蔽集中。为等待国军王金钰部脱离富田的巩固阵地,红军共在此隐蔽达25天。

5月13日,国军第五路军之右翼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由富田分两路向东固发起进攻。

5月15日拂晓,红军各部开始运动。

5月16日,红军主力向正在东进的该部国军发起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将其大部歼灭。

5月19日,红军在白沙拦截并歼灭国军第47师1个旅的余部和第43师一部,余部撤向永丰。与此同时,红12军攻占沙溪,国军第54师撤回永丰。南面第十九路军由城岗撤回兴国,随后又撤往赣州。两战获胜后,红军继续向东扩张战果。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5月22日,红军在中村歼灭前来增援的国军第27师近1个旅,余部撤回乐安。当晚



附:毛泽东诗词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9569.html

更多阅读

《去年的树》第二次教学设计毕英春 去年的树优秀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第二次教学设计发布者:毕英春发布时间:2013-04-2120:39修改时间:2013-04-21 20:39《去年的树》第二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分别是《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浅谈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六周年,然而就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究竟美英盟军的西欧鏖战是首因:还是苏联的百万军队流血冲锋是砥柱:或者是国共合作的八年抗战是基石。更或者是轴心国之间的不默

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参战的军队达1.1亿人,死亡5120余万人,约占交战国17亿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声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役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为网友木槿何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