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对于取得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有效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能不能从老的教学思路、模式中跳出来,把握好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使常态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依据《课标》来指导平时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本课中关于基因突变的标准要求是:理解镰刀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形成基因突变的概念;简述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原因和遗传效应(分子病或代谢缺陷);举例说明自然突变的特征,简述基因突变的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帮助他们构建关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解读,使我明确了这节课重点在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教学。

这节课中为达到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我首先给学生列举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引入新课,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类比、推理从而为后面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来提供依据。然后通过正常人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红细胞、蛋白质和基因不同层次上进行比较、归纳,在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中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即基因突变的本质属性是基因结构的变化,而它的外延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在对这些教学问题处理时,我先组织引导分析教材中的“积极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他两个方面的例证,这样就可以涵盖概念的外延,从而达到揭示概念内涵的目的。在教学中本人遵循了由现象出发,深入研究到问题的本质这一研究规律,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基因突变的其他内容(原因、特点、意义等)教学上要达到目标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认知活动,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我又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出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的实例,来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将上述内容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了课前所预定的目标。通过在以学生认知水平下的生活现象、经验来创设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2、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教授提出:“意义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概念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有助于整合新旧知识,在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换言之,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而概念图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这个过程的形成。这是因为概念图可以把整合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生物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在课程设计上都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培养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当学生理解了基因突变的各要素之后,再通过引导他们画关系图、概念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画概念图中表达了对基因突变概念正确或错误的理解,从而进行及时的诊断。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洞悉概念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整合起来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

3、教学目标达成更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倡导探究性学习,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标准》指出: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学生身边的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包含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了能落实《标准》的要求,我一方面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熟悉的现象,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同时在完成本节课制定的各项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布置了学生在课后继续调查和收集资料来了解人们又是如何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有关基因突变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能在课后通过自定计划,自定步调,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以互相交流实现自我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对于一节课而言不仅是完成课堂45分钟的教学任务,还要具有生成性,即重在思维的拓展、方法的习得、规律的把握、素养的提升。从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又给我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探究的新问题,如基因突变为什么只变成它的等位基因而不是其他的非等位基因?为什么在生物进化中只有基因突变才能提供最初的原材料?等等。课上完后,使我对了人本主义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即学生是有天赋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人,学校的一切工作,教师的一切行为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9546.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香港 璀璨的明珠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把握住了略读课教学的步骤,让学生从阅读提示入手,按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初读课文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兴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本课我感到有些吃力,现在科技发达,邮票似乎是多余的。加上低年级学生很少接触与书信往来的信息,农村孩子课外知识面较浅,班上学生见过邮票的只有5个孩子。本课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2 认一认2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在这里战争的残酷被朋友间的友谊所替代,课文十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表情,通过这些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学生可能也能够感受到,但是他们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反思 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反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框题的内容.经过备课,上课及反思,自己对教材如何把握有了更深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优点:1.在上新课的同时注意复习旧的知识点.在做题中,引导学生注

声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网友擺脫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