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号 南海1号博物馆

地理位置

南澳为“海上丝路”要冲,汕头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海上交通十分方便,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各国,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南海,直达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南澳海域不单为国人南船北上或北船南下必经之中转站,更为外国船舶来华于粤海入闽海,或闽海入粤海之门户,“为诸夷贡道所必经” 。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南澳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唐宋以来,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兴盛,输出物资以丝绸,陶瓷为主,所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作“陶瓷之路”。南澳Ⅰ号的发现证明了汕头南澳海域在明代已是中外舶商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或叫陶瓷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考古发掘

南澳县是一个海岛。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2007年,有渔民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2007年5月25日、26日,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根据线报,两次抓获非法打捞水下文物嫌疑人10名,查扣文物138件,其中10件是国家三级文物。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这批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南澳1号青花瓷

这片海域立即被监控起来,广东省文化厅紧急调集10名水下考古人员组成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委派海洋救捞作业船舶赶赴现场,控制沉船点,并向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政府作了报告。

在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完成了水下摸探、采集和测绘工作,绘制出外围文物分布图、沉船平面总图和沉船纵、横剖面图,获取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采集外围文物近800件,加上渔民上交的200多件,总数超过1000件,并将此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

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由于这是南海海域继“南海Ⅰ号”之后,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沉船,为便于区分,2007年6月9日省文化厅主持召开的“沉船抢救保护工作汇报会”上,被正式定名为“南澳Ⅰ号”。

编辑本段

古船地理位置

南澳1号沉船位于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里。

编辑本段

古船探查

考古勘探资料证明,沉船保存较好,水深约27米,船体大部被泥沙覆盖。

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隔舱和船舷保存状况较好。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初步判断除船体中部的两三个舱体外,沉船其它部分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

经水下考古人员初探,沉船上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装载的瓷器至少有1万件,甚至多达6万件。

初步断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编辑本段

作业方案

水下考古专家经过勘探,已经掌握了沉船附近海底地貌的平面、剖面图。“南澳Ⅰ号”沉船保存较好,船体大部被泥沙覆盖。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

勘探测量数据显示,这艘古沉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隔舱和船舷保存状况较好,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初步判断除船体中部的两三个舱体外,沉船其他部分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

根据“南澳Ⅰ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况,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捞方案,本次考古工作采用了不同于“南海Ⅰ号”的作业方式。考古队将首先在船体上部及船体附近区域布设水下探方,然后按照水下考古作业流程逐层进行考古清理、测绘、摄影和文物提取工作,预计整个考古发掘工作持续到今年的12月中旬。

发掘结束后,编写和发表考古发掘报告,今后的文物保护可分多个课题分别进行研究及保护报告的编写。

编辑本段

打捞工作

目前,广东省博物馆专门调拨的1500万元考古打捞资金已经到位,支持本次打捞行动的广州打捞局“南天马/德华”船组仍未到位,水下考古队潜水打捞设备也不甚充足,2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也已抵达,因此相信打捞行动并不能在26日打捞仪式启动后有实质性展开。

“南澳Ⅰ号”打捞工作,由于天气原因,打捞船今日将无法抵达沉船海域。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捞方案,本次水下考古工作将采取不同于“南海Ⅰ号”的作业方式。广东省考古队一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预计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到今年12月中旬,虽然没有台风影响,但随着冬季临近,打捞海域的风力会逐渐加大,这会对水下考古打捞工作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但因为气候因素,年内实际留给水下考古队员仅余约两个月的打捞时间。

对于即将打捞上岸的文物,广东、汕头以及南澳县多方文保单位已经着手开展接收工作。尤其南澳县文物局,更腾空一间百平米上下的展厅改造成洗盐池,准备对打捞上来的文物进行保护处理并最终予展示。

编辑本段
南海1号 南海1号博物馆

守护故事

明代古沉船被发现

南澳县是一个海岛。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有渔民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2007年5月25日、26日,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根据线报,两次抓获非法打捞水下文物嫌疑人10名,查扣文物138件。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这批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

这片海域立即被监控起来,广东省文化厅紧急调集10名水下考古人员组成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委派海洋救捞作业船舶赶赴现场,控制沉船点,并向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政府作了报告。

在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完成了水下摸探、采集和测绘工作,绘制出外围文物分布图、沉船平面总图和沉船纵、横剖面图,获取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采集外围文物近800件,加上渔民上交的200多件,总数超过1000件,并将此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

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守护官兵不辱使命

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27名边防官兵,在守护“南澳Ⅰ号”的856个日日夜夜里,出动公边艇近2000次,劝离不明作业船只近百艘,驱赶可疑船只超过2000艘。

发现“南澳Ⅰ号”后,第一次出警驾驶摩托艇的是叶金轮,他曾经长期驻守在打捞船上,平均每天要出艇四五次,来回十几航次,被戏称为“海上专职司机”。如今,他参加援藏已有一年多,可每次打电话回到边防派出所总要问一下“南澳Ⅰ号”的情况。

“安保任务结束后,最想关掉手机睡一觉,睡醒后对妻子和儿子说声对不起。”忙碌了两年多的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志雄说。

编辑本段

证实身份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林明声 林鸿)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10日出水青花大罐等一批文物,自今年4月启动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出水文物总量已超过4000件。考古专家表示,“南澳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初步推测“南澳Ⅰ号”是从福建漳州附近驶向东南亚一带。 10日上午,“南澳Ⅰ号”上的数十件文物被考古人员打捞出水。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一个高约30厘米、宽大约20厘米的青花大罐,同时还有一批龙纹罐、釉陶罐、青花瓷大盘、碗、钵、瓶等数十件文物。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说,此次出水的青花大罐保存完好,是所有已出水文物中体量最大的青花瓷器。

崔勇表示,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南澳岛位于福建漳州到东南亚的航线上,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此前在东南亚或者非洲的北部肯尼亚也发现过大量类似风格的瓷器。由此可以推测,“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从漳州附近出发,驶向东南亚或者汉文化圈一带。从考古人员探摸的情况看,“南澳Ⅰ号”沉没时是较为平稳地沉在海底,船体保存比较完好。

崔勇表示,船体的价值胜过船上所有文物的价值,清理发掘完文物后,古船船体最终是要打捞出水的。

编辑本段

完成了今年水下考古计划

按计划,如果天气状况良好,汕头“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今日(7-21)将满载着出水的万余件文物离开南澳海域,驶往广州。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今年水下考古计划。

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表示,这个阶段打捞的文物会随打捞船运到广州,交由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处理、保护。

4名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将随船执行保卫警戒任务,确保万余件船载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9303.html

更多阅读

如何使用手机QQ:1 新建QQ号

如何使用手机QQ:[1]新建QQ号——简介QQ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交聊天软件如何使用手机QQ:[1]新建QQ号——工具/原料智能手机QQ软件如何使用手机QQ:[1]新建QQ号——方法/步骤如何使用手机QQ:[1]新建QQ号 1、打开手机QQ,点击“新用户”如何使用

声明:《南海1号 南海1号博物馆》为网友囚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