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误区与指导
——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例
文/俞永军
叶圣陶曾说:“文章究竟有多少种类,中外古今说法不一。最基本的分类法就是把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前者普遍叫做记叙文,后者普遍叫做论说文。”他还说:“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
……
遗憾的是,学生行文时总是暴露出以下问题,笔者简称为“四化”。审题边缘化。……情节低幼化。……故事泛滥化。……语言成熟化。……
或许有老师无计可施,总觉得孩子“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吃饭就是睡觉,除了睡觉就是学习,哪有什么好素材。其实老掉牙的素材照样能出彩,关键是“我手写我心”,认认真真做人,实实在在作文。用真诚打动读者,用热情感染读者。如是说,并不代表作文无懈可击,我们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指导。
其一,按图索骥凸显主旨。……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最好以“我”为主线,以“事”和“情感”为辅线。换句话说,生活中“我”原本称不上主角,但因某件事“我”令人刮目相可看。所以,某件事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能突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主旨的凸显,除了完整的叙述外,还应有精当的议论。这往往是作文内涵提升的有力保障。如一个孩子写雨中登泰山,除了精美的开头和遥相呼应的结尾外,还在中间穿插因畏惧不敢向上的内容,诸如妈妈的鼓励,游客的坚持,自己的激励,最终站在高高山巅,领略无限风光。至此,小作者也明白“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正内涵,从而把握命运,展望未来,格调较为高昂,主题较为突出。
其二,探幽入微描摹素材。……
就拿笔者读的一篇文章《我是一个端盘子的姑娘》为例:“我每天上午要做的工作,就是和病人握手,准确地说,是握住病人的手指,若是冬天手指太凉,则要轻轻揉搓一下,以加快血液循环。然后用准备好的酒精棉签消毒,极快速地用针尖刺入,随即左手轻轻捏一下,血液就会随之涌出,犹如一滴鲜红的花,瞬间开放在一个洁白的雪域。也有时候,左手稍稍用力,血液就会像一根红色的细线随着针眼喷出,就像井喷般,溅落在我的手臂或者床单上。点点滴滴洒落,形成一条弧形的抛物线。”到医院打点滴,谁没有遇到过?但像作者那样,细致观察,细腻描摹,真切感受,恐怕为数不多。
……
其三,跌宕起伏细化语言。行文要有层次,最好能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以鲁迅《社戏》为例,看社戏前就充满波折。波折之一,叫不到船;波折之二,不准和别人同去。“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是”加重语气,三个“了”说明“我”沮丧至极,伤心至极。“忽然间”事情出现转机。转机之一,八叔的航船回来了;转机之二,伙伴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转机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双喜愿意打包票。除此,观看社戏、月夜归航、遇上六一公公等内容,都具有同样的效果,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
总之,我们要引导孩子平心静气的琢磨,合理精妙的取舍,要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行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精彩纷呈、摇曳生姿。(20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