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吴凤花凭借新版《狸猫换太子》登上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在此之前,绍兴小百花的旧版《狸猫换太子》已差不多累计演出600多场,很多唱段已在戏迷群体中传唱。因此,在新版《狸猫换太子》推出之时,很多老戏迷感叹全新的剧本没有一丝保留老版唱段,总有些“不够味”。作为戏迷,我很理解这种心情落差。但是,从理智上来思考,老本子为什么要改?为的是吸引更多的陌生观众走进剧场,那么以唱功为重头的老本子,是要从整体的故事情节上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
之前,对于新、旧版《狸猫换太子》我都相当陌生,这使我在同一时期观看完两部戏之后,可以更平面、更理智的进行对比。
1、凝练的开头
天良自古在人心,
鞠论是非总有因。
帝王一道荒唐令,
旷世奇冤始于今。
我是先看的新版再看的旧版,所以先谈谈新版开头。幕后四句领唱,传统戏曲开门见山的表现形式,以至当时我在心里忍不住叹了句“终究是老戏!”(题外加上一句,领唱是赵秀治,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唱绍剧的吧,很多年前她曾经反串过越剧拍过电视连续剧《汉武之恋》。)
然后,皇帝并未出场,只有幕后声音传来:“朕春秋已高,痛乏子嗣,且喜东宫李妃西宫刘妃均身怀六甲,大宋承继有望,特诏,先生龙子者立为皇后。”继而陈琳登场,依旧是传统老戏的表现手法:自报家门。几句唱词便大概交待了事件起因与矛盾焦点:“一首诏令震宫廷,不由陈琳暗忧心。东宫李妃素仁厚,西宫刘妃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娘……”
再来看看旧版开头,皇帝携刘李二妃游玩,下诏令,李妃腹痛欲分娩,刘妃与郭槐定计陷害李妃。
从观众入戏的速度而言,新版比旧版更为迅速,省去一些不必要出场的演员,避免了满堂闹哄哄的场面显得更为凝练。如今戏曲讲究改革,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群体。那么对于不了解戏曲的观众而言,唱段的欣赏性往往在一开场不占主导,反而是剧情能否抓人,能否让他们不至于在大戏开场便产生沉闷感首当其冲。所以,开头非常重要,节奏要快,戏剧矛盾要足够突出。
2、陈琳的主动与被动
新版《狸猫换太子》是为吴凤花度身打造的申梅新戏,所以加重了其所饰演人物——陈琳一角的戏份。相对新、旧版,我觉得在陈琳这一人物刚登场时,给到观众心中的印象是完全两样的,一个主动一个被动。
新版开头陈琳便登场交待“……此刻是李娘娘难产在宫内,万岁爷炼丹难出道观门。后宫统属刘妃管,只恐风波平地生。”不难看出,陈琳此刻对即将发生的事心中已有判断,并以行动先行参与到事件之中,主动性非常明显,也使得这一人物一登场便有沉着机智的鲜明性格。
而老版的演绎完全不同,开场郭槐与刘妃定计这一场,陈琳的存在只限于皇帝身边的一个活道具,看不出性格也看不出思想,只在接下来刘妃命寇珠溺死太子时,陈琳登场发现寇珠,寇珠劝他救下太子,他才被动地被卷入事件之中。
对此,人物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非常明显。相同的救太子行为,表现手法却不一样,一个目的明确,对宫中风吹草动一目了然,更符合陈琳的身份。试想皇帝身边的宠臣,几十年宫中岁月锻造的气质,让他更为老辣睿智;一个则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甚至有些措手不及,反而让一个小小的宫女寇珠接二连三的抢白而“点醒”答应相救太子。
3、寇珠的英雄主义起始
老版寇珠这一人物有点像“江姐”,估计“样板戏”的阴影在早期剧作中还是略有体现。在遇到陈琳之后,她让陈琳救出太子,表示自己不惜舍命。那么,老版用狸猫换太子是刘妃强迫寇珠去换的,换太子时寇珠的英雄主义又哪里去了呢?
再来看新版,是郭槐用狸猫换下太子,刘妃说是怪胎要求寇珠去御河抛弃,并嘱咐她不能打开盒盖,以免带来不祥殃及她腹中胎儿。而寇珠战兢兢去抛弃“怪胎”到她发现有婴儿啼哭打开盒盖时,这一系列动作给到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没有权势也看不清宫中风云,及至被陈琳发现婴儿告诉她刘妃所为是“为争后位下手狠”时,她才幡然醒悟,无限同情小生命,恳求陈琳救下太子。
“拷寇”是老版至今仍在不时上演的折子戏,唱段已深入人心,我也很喜欢老版寇珠那段“棒无情,人有情”的唱段,但为了情节的紧凑,“拷寇”一折的唱段也改精炼了,有些遗憾。
4、刘妃天生阴毒还是被人煽动
新版刘妃与郭槐的性格与老版有些出入,老版刘妃似乎天生阴毒,处处指始郭槐陷害李妃。而新版则很大改动,第二场换太子之时,刘妃的胆战心惊与郭槐的怂恿,也给到演员很大发挥空间,也更符合人物性格逻辑,野心与阴谋最终胜出内心的恐惧。刘妃用衣袖掩着膳盒盖对郭槐说道:“快去”时的神色,杀人于一瞬间的惊恐失神,非常到位。
到了叩问人心这一段,陈琳道:“刘皇后,你犯下滔天大罪,换来皇后之位,你心安么?”刘妃道:“哀家计除李妃谋换太子,以命抗命争来后位,哀家自豪着哪。”而接着郭槐便道:“人哪,就分两种。主子与奴才,她做皇后,你就做奴才,她不做皇后,就做人家的奴才……我是奴才,还是一个永远翻不了身的奴才,可是我却把主子拽在手心里当狗玩耍,那个痛快那个自豪,你懂么……良心,这宫廷之内装满了金银财宝富贵荣华阴谋诡计争权夺利,哪里还装得下良心?”
这段内心剖白很深刻,刘妃贵为皇后却实则可怜,而郭槐的话却道尽深宫各种利刃般存在的事实。终究,都是一群倒在人性奸诈下,被扭曲变形的畸形人。
5、新版的紧凑与紧张
看新版《狸猫换太子》,很突出的就是剧情的紧凑与紧张,省去很多唱段与不必要的情节。从陈琳发现郭槐手拿装有狸猫的膳盒开始盘问起,剧情就陡然拉紧了,接下来一场郭槐盘问陈琳装有太子的膳盒,到了命悬一线时,新老版的处理是一至的,是以寇珠上场分散了刘妃与郭槐的注意力,陈琳方能脱身。
“拷寇”之后,新、旧版在情节处理上是南辕北辙。旧版是大团圆结束,沉冤昭雪陈琳加官进爵。而新版在陈琳见寇珠舍命之后欲到皇帝面前陈述事件始末,却在幕后突然传来戏剧性的道白“皇上驾崩——”,事情发展到此时,又一刻将人物推上悬崖。陈琳唱道:“皇上逝奸贼们越加猖狂,料陈琳失屏障一命将亡。”于是,剧情从这里开始便“高度浓缩”了,貌似陈琳将事件始末写于血衣之上,紧接着的处理似梦似幻。包拯、李妃、太子从幕后无声出场,预示沉冤昭雪母子团聚,而陈琳此刻接唱:“陈琳我此刻在泉台,依依不舍将人间回望。”幕后接唱:“天地存忠良,人间公义在。”
戏,戛然而止。有些理不清的思绪在,或许,对这种结尾处理,我们还不太习惯吧。
6、难得的“宫会”
以情感人的越剧,在新版《狸猫换太子》中,我个人认为“宫会”一折是最出彩的地方。如果我没听错,陈飞饰演的李妃在这部戏中唱的不是她一贯的傅派,而是客串袁派。袁派唱腔用在这里似乎更哀婉一些,处理很好。
旧版“宫会”中,冷宫不冷李妃不哀,并且还傻傻地认为刘妃是救她一命的好姐妹。其实,两小时的大戏交待不了那么多复杂情节。旧版编剧在此处着墨无非是衬托李妃的仁厚,但事实上后期的戏中,刘李二妃再没有戏剧冲突,那么,这段当然可以省略。
新版“宫会”开场便是李妃抱着枕头像怀抱婴儿一样出场,并且了无生机的冷宫生活让她心灰意冷断了生念。及至太子(她的儿子)与陈琳先后登场后,母子天性相互依偎,陈琳则劝她不要放弃生念,并失口说出“冤深似海”,让李妃顿生疑窦,欲追问,陈琳却劝她吃下热粥。原本不愿进食的她马上开始吃粥,几欲呛食。这段表演非常非常好,是杨小青导演的风格。而后,与老版不同的是,新版采取更深沉地旁敲侧击的道白方式,陈琳以“赵氏孤儿”为由,巧向李妃泄漏天机。李妃听出玄机,对着陈琳双手指着太子轻轻几点,陈琳则拍拍太子肩头暗暗点了点头,意会太子便是其亲生子。无声胜似有声,又是杨导的风格,细节处理密不透风。此时的李妃面对亲生儿子重新萌生求生欲望,她唱道“从今后我静静待等,从今后我生生惜命。”使这一场戏中,李妃的情感起伏很大,并且合乎逻辑。到最后陈琳提示她要保守秘密时,抱着太子的她忽然惊醒,狠心推开亲生儿子,示意他们赶紧离开是非之地。我觉得这段把母性的光辉诠释地异常到位。相较老版不温不火的处理,这段的改动,我觉得是全剧中最闪亮的。
7、不得不说的遗憾
及至此,我个人的感觉是,新版《狸猫换太子》算是改编比较靠谱的。情节的紧凑与悬念迭起的剧情很引人,对于吸收新戏迷应该有帮助,而让人念念不忘的老版,因为脍炙人口的唱段,仍抓住了相当多老观众的心。比如“肝胆裂,心悲怆”,比如“风卷垂柳水波腾”。
那么,对于新版来说,为什么会让诸多老戏迷心存失望。我觉得是编剧过于重视剧情而忽略了重点唱段的精雕细琢。比如“拷寇”之后,是陈琳的独场戏,那段据说有80句左右的唱腔,表演也借鉴了京剧舞台用得较多的甩辫子等程式。但,总有些索然无味。80句啊,人物内心戏,应该精彩的唱段被程式化表演取代,被唱腔的“创新”取代。原汗原味的范派唱腔不那么精纯了,一切都成为辅助人物的附加。(再加句题外话,听听《吴王悲歌》刺王一折中“一句话刺透心肺”,那唱词唱腔是何等荡气回肠。)所以,无怪乎很多被老版“先入为主”的戏迷,还是恋恋不舍于老版,甚至对新版颇有微词。终归,戏曲是以唱为主的表演艺术,在演绎故事的同时,如果尚能注重重点唱段唱词唱腔的打造,那么观众的接受度便不会如此参差不齐了。
“千万珍重莫心灰,苦寒深处藏春晖”。借用新版中陈琳的一句唱词来收尾。不仅是越剧,戏曲当前都处于改革的洪流中,泥沙俱下不一而足,所以,我们不妨适当地对创新抱点宽容态度,给演员们更多的摸索机会。毕竟,中国戏曲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我们都希望传统文化的根脉不被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