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 梵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O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本译本于1982年出版, 18年来屡印不衰,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桔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以传之久远的书。”

目录

导言

序幕 伦敦

(一)娃娃们的天使

(二)古比尔公司

(三)爱以它自己的形象创造爱

(四)“让我们把这事忘了吧,好不好?”

(五)梵高家族

(六)“哼,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

(七)拉姆斯盖特和伊斯莱沃思

第一卷 博里纳日

(一)阿姆斯特丹

(二)凯

(三)古板的乡下教士

(四)拉丁文和希腊文

(五)曼德斯·德科斯塔

(六)长处在哪里

(七)福音传道学校

(八)“煤黑子”

(九)一间矿工的棚屋

(十)成功了!

(十一)矸石山

(十二)马卡塞

(十三)一堂经济学课

(十四)易碎品

(十五)黑埃及

(十六)上帝退场

(十七)破产

(十八)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十九)艺术家对艺术家

(二十)提奥上场

(二十一)莱斯维克老磨坊

第二卷 埃顿

(一)“干这一行是可以谋生的!”

(二)疯子

(三)学生

(四)特斯提格先生

(五)安东·毛威

(六)凯来到埃顿

(七)“不,永远办不到,永远办不到!”

(八)人在有的城市永远不走运

第三卷 海牙

(一)第一个画室

(二)克里斯汀

(三)工作取得进展

(四)男人得有个女人才行

(五)“你必须得赶快开始卖画。”

(六)善滋长于出乎意料的地方

(七)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

(八)“无情之剑”

(九)爱

(十)“圣家族”

(十一)提奥来海牙

(十二)难以捉摸的父亲们

(十三)艺术是一场战斗

(十四)——这就是婚姻

第四卷 纽恩南

(一)牧师住宅里的画室

(二)织工

(三)玛高特

(四)“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五)任你走到哪里

(六)审讯

(七)“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 ·”

(八)吃土豆的人

第五卷 巴黎

(一)“哦,是啊,巴黎!”

(二)爆炸

(三)“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呢?

(四)一个原始派画家的肖像

(五)绘画应当变成一门科学!

(六)罗稣的宴会

(七)一个上吊的可怜虫

(八)艺术与道德

(九)佩雷·唐古伊

(十)“小林荫道”

(十一)为工人的艺术

(十二)“共产主义科勒尼”

(十三)向南,向南 向着太阳

第六卷 阿尔

(一)地震还是革命?

(二)绘画机器

(三)“鸽子”

(四)邮递员

(五)黄房子

(六)玛雅

(七)高更到来

(八) 大吵大闹

(九)“伏热”

(十)“在当今的社会 画家只不过是个破罐子。”

第七卷 圣雷米

(一)三等客车

(二)疯人互助会

(三)破瓶烂罐就是破瓶烂罐

(四)“在头童齿豁 气息奄奄的时候,我才学会了作画。”

第八卷 奥维尔

(一)首次个人画展

(二)精神病专家

(三)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

(四)一种疾速还原的泥土

(五)“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附 记

编后记

【节选】

言语从来不是他的媒介物。他应该画出诀别。

一个人是无法画出诀别的。

他仰望太阳。然后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阳穴,抠动扳机。他倒下了,脸埋在肥沃又发出刺鼻气味的麦田里。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亲的子宫里去了。

【评价】
《渴望生活——梵高传》 梵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丹青妙手无人能识,厄运是他永远的朋友,大多数时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努力从要淹没他的滚滚波涛中,抬起高贵的头,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国度,这个国度里,有旋转着的星光,有被风吹乱的柏树,有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麦田。正是这个理想国度支持着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时,对生命仍是充满着最质朴的热爱。当星夜中流光闪烁,这位疯狂的天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美,更富于创造力与无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正值《渴望生活》出版十一周年之庆,袖珍本版决定刊印。这给予我双重的喜悦:在一个每年出版上万册新书的国家里,一本小说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十年,仍然引起读者持久的兴趣,是不多见的;另一重喜悦是,文森特·凡·高和他的传记故事现在将呈献给广大的袖珍本读者,其代价不过是几根棒糖或一张三流影院的票子而已。这是书籍出版的革命,在我整个写作生涯中,对此一直昂首以待。

人们向我问过无数次:"他的姓名如何发音?"文森特·凡·高是荷兰人,因此专门性的正确发音应该是Van

HchuuChCh,美国人几乎无法发这个音。由于他的创造性绘画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法国进行的,故而他的名字有时候就念成法语的VanGOgh。然而,在我们国内,无需使用这些困难的发音,我们可以简单地叫他作文森特·凡·高,而且这是完全正确的。

凡·高早已被带进了千百万美国人的心中,极大多数美国人把他看作是一位亲密的朋友。他短促的一生中超人地斗争和更为超人地征服艺术,赢得了我国人民最亲切的同情。再说,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颠倒乾坤的成就——在成熟的十年创作活动中,他绘制了大约六百幅油画和八百余幅其他画种的画。他生前仅售去过一幅画,是卖给一个荷兰同行的姊妹,代价不过几个美元。可是,今天他的主要作品每幅价值五万至十万美元他的全部作品价值二、三千万美元。

这些天文数字不会打动文森特的心,因为他对金钱是漠不关心的。他所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绘生活。

欧文·斯通

凡高传——引子

引子

伦敦

"凡·高先生!该醒醒啦!"

文森特甚至在睡梦中也期待着厄休拉的声音。

"我醒着,厄休拉小姐。"他高声应道。

"不,你没醒,"姑娘笑着说,"现在是醒了。"他听着她下楼,走进厨房。

文森特双手往下一撑,跳了起来。他生得肩宽胸厚,臂粗腿壮,强健有力。他一骨碌地套上晨衣,从水壶里倒出冷水,拿起剃刀来。

文森特享受着每日履行的剃须仪式:先从右边的络腮胡子刮过宽阔的面颊,直到肉感的嘴角;再从鼻孔下向外刮去唇上的右边一半,接着是脸的左半边;然后刮下巴——一块若大的暖烘烘的花岗石。

他一头钻进小衣柜上的用布拉邦特的草和橡叶编制的花环。这是他的弟弟泰奥在曾德特附近的荒原上采集制成后,寄到伦敦给他的。鼻子里的荷兰香味开始了新的一天。

"凡·高先生,"厄休拉又敲门叫道,"邮差刚送来你的信。"

他撕开信封,认出他母亲的笔迹。"亲爱的文森特,"他念道,"我要在信上和你说一两句话。"

他的脸又冷又湿,所以便把信塞进裤袋,打算在古皮尔公司的空闲时刻里再看。他把长长厚厚、黄里带红的头发往后梳平,换上一件毕挺的白衬衫,戴上低领和黑色四折大领结,下楼去吃早饭和领受厄休拉的微笑。

厄休拉·洛耶和她的母亲——一个普罗旺斯副牧师的寡妇,在后花园里的一所小房子里办了一个托儿所。厄休拉芳龄十九,是一个笑咪咪、大眼睛的姑娘,娇嫩的鹅蛋脸儿粉画般艳丽描条的身材,亭亭玉立。文森特喜欢望着那张撩人心弦的脸庞上洋溢着的微笑光彩,那光彩就象五色缤纷的遮阳伞上的闪光。

厄休拉利索而又从容地开出早餐,在他吃的时候,高兴地跟他攀谈。他二十一岁,第一次恋爱。生活在他的面前展开着。他想:要是一生都能面对着厄休拉吃早饭,他将是一个幸运儿了。

厄休拉端上一片火腿、一只鸡蛋和一杯浓红茶。她轻快地坐进桌对面的一张椅子里,拍一下脑后的棕色卷发,一面对他微笑,一面迅速地把盐、胡椒、白脱和烤面包-一递给他。

"你的木犀革又长高了一点,"她说,舌头舔舔嘴唇。"在上陈列馆前要不要去看一看?"

"好,"他答道。"你,我是说,请你…·领我去好吗?"

"他这人真是好笑!自己种了水犀草,却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她有一个习惯,当面讲人时,就当对方不在屋里。

文森特狼吞虎咽地吃着。他的举止,就象他的身体一样笨拙,他似乎不知道对厄休拉怎样说才好。他们走进院子。那是寒冷的四月的一个早晨,苹果树已经开花。一个小小的花园把洛耶的住房与托儿所隔开。不过几天前,文森将刚下种罂粟花和香豌豆花,木犀草已穿出地面,文森特和厄休拉蹲在木犀草的两边,他们的头几乎碰到了一起,厄休拉的头发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天然的香味。

"厄休拉小姐。"他说。

"嗯?"她把头一抬,询问地对他微笑。

"我……我……我是说……"

"嗯,你这样结结巴巴地,能说得清什么话呀?"她问,一面跳了起来。他跟着她走到托儿所的门口。"我的娃娃们马上就要来了,"她说。"你不会迟到吗?"

"我有的是时间。走到斯特兰德街不过三刻钟工夫。"

她想不出再说什么话,于是双手伸到脑后,持住松散下来的一绝头发。她那苗条的曲线一下子显得丰满得多。

"你答应我为托儿所弄的那张布拉邦特风景画怎么样了?"她问。

"我把西泽·德·科克的一张速写的复制品寄到巴黎去了。他会为你题词的。"

"噢,太好了!"她拍着双手,摇摆着腰肢,转了一圈。"有时候。先生,不过仅仅是有时候,你真能讨人喜欢。"

她的眼和嘴在对他微笑,她想走开了。他一把抓住她的臂膀。"我睡觉的时候,给你想出了一个名字,"他说。"叫做娃娃的天使。"

厄休拉的头往后一仰。纵情笑了起来。"娃娃的天使!"她叫道。"我一定要告诉妈妈!"

她挣脱了他的手,对地耸肩而笑,窜过花园,奔进住屋。

文森特戴上高顶丝帽,拿了手套,踏上克拉彭的街道,在离伦敦中心区的这个地段中,房屋稀稀朗朗。所有的花园里,紫丁香、木桃和金链花盛开。

时间是八点一刻,他用不着在九点钟以前赶到古皮尔公司。他善于步行。两旁的房屋渐渐塞起来,上班的人渐渐多起来,他从后面追过了他们。他对他们的亲切友好的感情油然而生,他们显然也都懂得恋爱是一桩多么美好的事情。

他沿着泰晤士河堤岸走去,通过威斯敏斯特桥,经过威斯敏斯特寺和议会大厦,拐入斯特兰德街索瑟普顿十七号伦敦古皮尔公司——美术商店和版画出版社。

他穿过铺着厚地毯、挂着鲜艳帷缦的大厅,看到一幅油画,描绘一条六英尺长的鱼龙之类的动物,它的上方有一个小人儿展翅飞翔。这幅画题为《天使长迈克尔杀死恶魔》。

一个职员在他走过的时候告诉他:"石版画柜台上有你的一个包裹。"

穿过陈列着密莱司、鲍顿和透纳作品的图画大厅后,便是店内的第二个房间,里面陈列着铜版画和石版画。第三间房比其他两间更象交易的地方,大部分的销售就在这儿进行。文森特一想起昨价最后一个女主顾的情景,禁不住笑了起来——

"我没法欣赏这张画,哈里,你呢?"她问她的丈夫。"这条狗真象去年夏天在布赖领咬我的那条狗。"

"哎,我的老伴,"哈里说,"我们一定要挑一条狗吗?他们多半是要使一个太太发愁。"——

文森特十分清楚,事实上他的确是在出售一些蹩脚的东西。到店里来的大多数主顾,对他们所买的画压根儿一无所知。他们付出昂贵的代价,买进不象样的商品,然而,这关他什么事呢?他该做的就是要使画片室的生意兴隆。

他打开巴黎古皮尔公司送来的包裹。这是西泽·德·科克捎来的,上面写着:"献给文森特,及厄休拉·洛耶。我的朋友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

"今晚把画交给厄休拉的时候,我就要问她。"他喃喃自语。"再过几天我就二十一岁了,我现在每月挣到五镑。不必再等待了。"

时间在古皮尔公司的静悄悄的后房间里过得很快。他每天替古皮尔陈列公司平均卖去五十幅照片,能为公司赚这么多钱,他感到很高兴,虽然他更宁愿做油画和铜版画生意。他喜欢他的同事们,他们也喜欢他;他们常在一起闲谈欧洲大陆上的事儿,消磨许多愉快的时光。

这个年轻小伙子性格有点孤僻,回避社交。人们认为他古怪,有点儿别扭。可是厄休拉却完全改变了他的性格。她使他滋生了要博得别人好感的要求;她帮助他从那种孤独的性格中摆脱出来,帮助他看到了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公司在六点钟打烊。文森特走出店门的当儿,奥巴赫先生城住了他。"我接到你叔叔文森特·凡·高的信,"他说。"他想了解你的近况。我很高兴地告诉他,你是店内最好的职员"

"谢谢你的好意,先生。"

"没什么。夏季休假后,我想把你调离后房间,到前面的铜版画和石版画室里来."

"在这当口,这对我来说,可真有重大的意义,先生,因为我……我要结婚啦!"

"真的吗!这可是个好消息。什么时候结婚?"

"我估计就在夏季吧。"他以前还没有想到过日期呢。

"嗯,我的孩子,那好极了。今年第一季度里你已经加了一次薪,不过,等你蜜月

旅行回来后,我敢说我们可以想办法再给你加一次。"

"我把画给你弄来了,厄休拉小姐。"文森特吃完了饭后说,把椅子推放原处。

厄休拉穿着一件绣花的铜绿色上衣,样式入时。"那位艺术家为我题写了什么动人的话吗?"她问。

"题了。你去拿盏灯,我就替你把画挂在托儿所里。"

她撅起嘴唇,作出一种最适宜于接吻的样子,瞟了他一眼。

"我得帮妈妈做事。等半小时再挂,好吗?"

文森特两肘搁在他房里的小衣柜上,凝望着镜子。他从前很少想到过自己的外貌,在荷兰,这显得无关紧要。他看出,与英国人相比,他的脸和头显得笨重了。他的一双眼睛深深埋在水平线般平直的岩石隙缝中;鼻子又高又挺,胶骨似地粗直;隆起的前额的宽度,与他的浓眉至肉感的嘴之间的距离相等;额部宽阔有力;脖子短粗;厚实的下巴是荷兰人特点的活标本。

他离开镜子,懒散地坐在床沿上。他是在一个严肃的家庭中长大的。从来没有爱过一个姑娘,甚至从来没有正视过一个姑娘,没有与异性调笑过。在他对厄休拉的爱情中,没有自欲和邪念。他年轻,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是在初恋。

他看了一下表。只过去了五分钟。还有那二十五分钟似乎长得没完没了。他从母亲的来信中抽出他弟弟写的一张短笺,重又看了起来。泰奥比文森特小四岁,现在海牙的古皮尔公司中担任文森特原来的职务。泰奥和文森特,象他们的父亲泰奥多勒斯和文森特叔叔一样,从小就是一对很亲密的兄弟。

文森特随手拿起一本书,用它垫着纸,给泰奥写信。他从小衣柜的第一只抽屉里拿出几张粗糙的速写,这是他在太晤士河堤岸上画的,和雅凯作的《带刻的女孩》照片,一起放送给泰奥的信封里。

"哎呀"他惊叫道,"我把厄休拉全忘了!"他看看表,已经过头了一刻钟。他捞起一把梳子,尽力把缠结纷乱的红卷发梳平,从桌上拿起西泽·德·科克的画,猛地把门打开。

"我还以为你把我忘记啦,"当他走进会客室的时候,厄休拉说。她正在为娃娃们糊纸玩具。"你把我的画带来了没有?我可以看看吗?"

"我想把它挂起来后再让你看。你把灯准备好了吗?"

"妈妈把灯拿走了。"

当他从厨房里回来后,她把一条海青色肩巾递给他,让他帮在她的肩上。肩巾的丝质感使他感到一阵战栗。花园里弥漫着苹果花的芳香。路乌漆墨黑,厄休拉的手指轻轻地拉住他粗糙的黑上衣的袖口。她脚下绊了一下,把他的手臂抓得更紧了些儿,她对自己的笨手笨脚笑了起来,笑得那么高兴。他不明白她怎么会感到绊脚好玩,可是他倒喜欢在漆黑的小径上望着她的身躯——带着她的笑——向前走去。他把托儿所的门打开,让她过去;她那漂亮的脸在他的脸旁擦过,她的双眼注视着他的双眼,似乎在回答他那尚未提出的问题。

他把灯放在桌上,问道:"你要我把画挂在什么地方?"

本书章节列表如下

·渴望生活-梵高传 (1)·渴望生活-梵高传 (2)

·渴望生活-梵高传 (3)·渴望生活-梵高传 (4)

·渴望生活-梵高传 (5)·渴望生活-梵高传 (6)

·渴望生活-梵高传 (7)·渴望生活-梵高传 (8)

·渴望生活-梵高传 (9)·渴望生活-梵高传 (10)

·渴望生活-梵高传 (11)·渴望生活-梵高传 (12)

·渴望生活-梵高传 (13)·渴望生活-梵高传 (14)

·渴望生活-梵高传 (15)·渴望生活-梵高传 (16)

·渴望生活-梵高传 (17)·渴望生活-梵高传 (18)

·渴望生活-梵高传 (19)·渴望生活-梵高传 (20)

·渴望生活-梵高传 (2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8684.html

更多阅读

转:《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文祝和平写题目时,我犯了下难,本想叫官场版的《士兵突击》,但我觉得这有抬举《士兵突击》的嫌疑。从我犯难的踪迹上,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没错,这是一本现代官场的

QQ讨论:《独坐敬亭山》最能体现作者孤独的诗句是什么?

QQ讨论:《独坐敬亭山》最能体现作者孤独的诗句是什么?网友甲:我觉得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论坛里的大虾们,你们觉得呢?网友乙:应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三百卷生:为什么不从全诗来考虑,具体阐述自己的意见呢?诗题不是“

《玛丽外宿中》韩剧男二号的悲哀是否再度上演? 玛丽桑德拉

在众多的韩剧中,我们都看到了具有完美性格、条件的男二号最终是在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爱情结局下,与女主人公结束。但是男二号们对女主角的爱让众多的韩剧爱好者们为他们呼不平,最新热播同样受到观众喜爱的《玛丽外宿中》是否会再次上演

声明:《《渴望生活——梵高传》 梵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为网友抬头就是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