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两株枯木(二木为林,指林黛玉),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对封建制度叛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贾元春 画:一张弓(为“宫”的谐音),弓上挂着香橼(“元”的谐音)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
象征物: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古代宫廷花园多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意,寓意宗门人丁兴旺,香火永继。据红楼专家讲,贾元春应该是在怀孕的之后受到皇帝较多好感和宠幸。其腹中子估计没有出生就夭折了。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还有一个版本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皆为争权的猛兽,在文中寓意着两种势力的相争,贾元春很可能就是这场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贾探春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花相: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象征物: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他乡,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花相: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
《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可能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āngzāng】”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这个“槛外人”终究没有逃出乱世的命运,虽为出家之人,性格品质如金玉一般,因此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贾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象征物:算盘(天运人工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贾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许配给他,名为结亲实为抵债,任意践踏迎春。最终“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就被丈夫孙绍祖凌辱致死。贾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象征物:海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姐妹名,“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道出了四位姐妹悲惨坎坷的命运。王熙凤 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贾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巧儿为王熙凤和贾琏之女,生日为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其取名为巧儿,并说到:“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第一二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探佚学认为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第三句“偶因济刘氏”是指王熙凤偶然间发了善心“拔了根汗毛壮了刘姥姥的腰”为巧儿记得阴鸷,刘姥姥为报其恩在巧儿遇难之时将其解救。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实际上把巧姐当做一个幸运者者说的。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花相:梅花—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总结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也反映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同时也反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准确的思想。
人物曲子解读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注释: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的总括和提示。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源。在这里,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因此,“怀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终身误)宝黛钗三人的纠葛: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
此曲以贾宝玉的口气咏林黛玉和薛宝钗“金玉良姻”与“晶莹雪”指的是薛宝钗。因为,她有金琐宝玉有通灵宝玉而“雪”就是“薛”。“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林黛玉。因宝玉前身为玉石,林黛玉前身为绛珠草。
宝钗是“山中高士”,即藏愚守拙的性格;黛玉是“世外仙姝”,即目下无尘的脾气。前者常常大得下人之心,后者常常大受雅士赏识。宝玉则认为这些过分突出的个性既是优点,更是缺点。宝玉对待她们的心情非常复杂。
(枉凝眉)宝黛: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注释:此为宝黛,林黛玉为“阆苑仙葩”,贾宝玉为“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中的“又”点出了宝黛二人前世两者便已相遇过,即赤霞宫神瑛侍者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之间的甘露之惠,所以今生便是第二次,自然是“又”,且因性格使然,所以就算知道,也不曾互述爱意,还有两人受伦理束缚无法在一起,所以是“一个枉自嗟啊,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前句乃性格;后句乃社会,水中的月亮和镜中的鲜花都是虚幻的就如他们的前身,本是仙人何必染尘世之埃!而甘露之惠,还泪之说和最后一句话相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终身误)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1)俺只念木石前盟。(2) 空对着,(3)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4)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5)到底意难平。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这段婚姻是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
(2)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产生的爱情。作者虚构宝、黛生前有一段旧缘和盟约:绛珠草为酬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两句与宝玉曾在梦中喊骂“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三十六回)的话相似,但“俺只念木石前盟”应是摹写宝玉婚后所说的话。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宝黛恋情是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3)“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虽为夫妻而没有爱情。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洁。
(4)“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这里暗寓其死,亦即所谓“已登仙籍”。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5)“叹人间”句:这是宝玉对自己与宝钗和黛玉之间两段情缘发出的感叹:直到今天,才终于相信人间之事始终都是美中不足的。
(6)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虽然宝钗对宝玉很好,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到底意难平”。案,有足的小食盘。
(恨无常)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注释:“云散高唐”指夫妻生活短
(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ǎngzǎng,见文天祥《得儿女消息》一诗“肮脏到头方是汉”)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贾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贾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贾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注释:“留余庆”是指积善
(晚韶华)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注释:“晚韶华“意指到了晚年荣耀一番,但李纨接着就死了。
(好事终)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注释:“好事终”暗示她与公公贾珍的事告一段落。其实宁府的败落是从贾敬开始的。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
这支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也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
这里写到了十二个女子的各种生活遭遇、各种性格、各种结局。薛林二家,家业已经衰败;贾家家资巨富,但已挥霍殆尽;巧姐临难遇恩人,得以死里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贾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叛逆封建礼教,为宝玉泪尽丧身。林黛玉因还泪而将泪流尽,于是“欲知命短问前生”;李纨的孩子贾兰长大后甚是聪颖,当了官重振家业,所以“老来富贵也真侥幸。”。贾探春被迫避祸远嫁;元春身封贵妃而不得善终;贾惜春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遁入空门;王熙凤执迷不悟,机关算尽,结果却送了性命。凡此种种,形形色色,全部各自分离。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飞鸟各投林·对应女子】
金陵十二钗的结局是两个字——“薄命”,所以她们统统被放在了“薄命司”。与此对应的是,在歌曲的最后,宝玉又用形象思维对每一种类型的裙钗做了对比和归纳,说明她们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以下是俞平伯先生的分析
(1)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2)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3)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4)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5)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6)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7) 冤冤相报岂非轻──可卿
(8)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9)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10)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11)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12)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编辑本段金陵十二钗邮票 邮票和小型张采用的是我国著名画家刘旦宅所创作的原画。画家抓住了人物传神那一瞬间,把人物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栩栩如生,显得那些妩媚而不俗艳的女性形象格外生动可爱,充满魅力。
第一枚邮票“黛玉葬花”
画面表现了人物活动的自然性——林黛玉纤手扶锄小憩,臻首微侧的瞬间。邮票上的林黛玉秀逸潇洒,一身素衣,飘动的衣裙, 金陵十二钗邮票
弱柳扶风,清丽淡然,完全表现出了林黛玉不属人间的幽雅气质。画面正是她紧蹙蛾眉,含情丽眸透露出其内心“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感叹,充溢着对生活的渴望与祈求。
第二枚邮票“宝钗扑蝶”
薛宝钗形象稳重端庄,但不失青春少女的天真,表情丰富,姿态优美,让读者联想起书中描述。那对绿玉色的大蝴蝶就要飞过河,此时宝钗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房中正说私情话儿,她们怕窗外有人,开窗查看之时,窗外的宝钗立刻意识到其利害关系。邮票表现的正是那开窗瞬间薛宝钗的表情。
第三枚邮票“元春省亲”
元春蒙赐天恩,满身富贵回到荣国府,她踏进大门,家的温暖让她哽咽,手拭泪的瞬间发出了皇宫原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的感慨。刚松开了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朝凤辇走去,回眸的那瞬间表情,不正是一幅形象的速写作品吗?
第四枚邮票“迎春诵经”
画面上迎春倚榻叠腿,眉眼下视,平心静气,在读着《太上感应篇》,这正是她沉浸于书的传神瞬间,不由得让人回味起这位美少女自律自己的“只是读书,不闻之状,何必和别人结怨结仇呢”之语句。
第五枚邮票“探春结社”
大观园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非探春莫属。这朵带刺的玫瑰正默念手中花笺上“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之诗句。她这沉思默念的瞬间显现出她“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气质、心胸和志向。
第六枚邮票“惜春构图”
惜春是一位热爱丹青的女孩,是荣国府的画家。她那手执笔管,梳理笔锋的瞬间,表现了她对将问世的画作己成竹在胸的神态。人物形象头上对称的发髻,两鬓的红花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惜春的年龄。
第七枚邮票“湘云拾麟”
画面不惜笔墨地表现了史湘云的可爱,看她飞动的衣裙,显得风姿洒脱、活泼俏丽。邮票表现的是她将在蔷薇架下捡到的一只金麒麟与自己佩戴的那只金麒麟对比的瞬间,把湘云无拘无束、襟怀坦荡的性格描绘得出神入化,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第八枚邮票“李纨课子”
画面上李纨温情脉脉,弯着腰,扶着儿子的背,慈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年幼的贾兰也懂得母亲的甘苦,正恭恭敬敬地听着,两条腿都站得笔直。正是这个瞬间,表露出了一颗真诚无私的母亲的心。
第九枚邮票“凤姐设局”
凤姐即王熙凤,其性格丰富,邮票选取她“设局”这一题材为主图,表现的正是凤姐扭回头来看着后面瞄着她的贾瑞的瞬间——一双美丽丹凤眼露出杀机,白皙俊俏的脸上露出一种凶相,鼻子“哼”了一声,心中正念着:“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突出表现了她千分自恃又万分狠毒的性格特点。
第十枚邮票“巧姐避祸”

巧姐年未及笄,母死父走后,舅舅竟要把她卖与他人做偏房。画中巧姐扮成乡下姑娘模样,还用披肩掩住半张脸,生怕被人认了出来,此时偏偏风刮起了披肩,引得巧姐惊恐地朝后看,形象地再现了她匆忙逃出时的情景。
第十一枚邮票“可卿春困”
邮票画面上秦可卿懒洋洋地倚坐在椅子里,披肩滑落下来,无力整理。可卿的眼睑下弯,目光无神,一手支额,像是在做梦,又像在遐想。一只猫蜷伏在其膝上也眯起了眼。秦可卿揽猫的姿态把那种倦怠与空虚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十二枚邮票“妙玉奉茶”
邮票画面为妙玉神情正色,双手擎一绿玉斗为宝玉奉茶至门槛外时的情景。这只绿玉斗为妙玉平时饮茶所用。她这一瞬间的神情微妙而鲜明地述说着其深深掩埋在青灯、古佛、蒲团、经卷的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编辑本段金陵十二钗磁性书签 背景故事:《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有评论家说,几千年中国文学
史,假如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在精妙的布局下,繁华的空间、众多的人物,穿插在精美的故事中,在作者的笔下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如果说达芬奇的名画凝固的是一个个自然的瞬间,那么《红楼梦》封存的则是一个完整的时代。《红楼梦》的如橼巨笔刻画了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而其情天恨海的巅峰之作则集中体现在“金陵十二钗”的身上。千寻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用精美的画笔拉开文字的帷幕,将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名女子凝固成艺术的瞬间。附:“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
金陵十二钗。 黛玉葬花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林黛玉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容貌娇丽绝伦,气质冷艳非凡,无瑕不可方物,是红楼梦中最令人怜爱的女子。本款书签通过对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的描绘,将黛玉绝世的美、才、痴、悲形象充分的刻画了出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自流泪花自落,不知花冢为谁填?”画面颠覆了清冷苍白的传统形象,艳丽无俦而四处飘零的鲜花更衬托出人物孤寂伤怀的内心世界。
金陵十二钗.宝钗扑蝶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薛宝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与林黛玉并列),出身富贵,才貌双全,恪守妇德,处事圆滑。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按“金玉姻缘”的定论,成为贾宝玉之妻,最后却不得善终。本款书签描绘宝钗踟躇中去扑一对玉蝴蝶的故事,展现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贵族小姐天真活泼的一面,“千缕暗香盈袖底,彩蝶翩翩误作云。”书签人物栩栩如生,山石花卉美伦美焕,我们仿佛可以嗅到宝钗雪白晶莹的肌肤上正微微冒出的点点香汗。
金陵十二钗。元春省亲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后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她省亲,特盖了省亲别墅。元妃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暴病而死。本款书签准确的刻画出了元春的身份和心境,“画栋雕梁贯阁台,凤藻重楼过眼埋”,华服红毯玉屏风,精美无比,而正是这些成为了困住元春的枷锁和高墙。从一个凝固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元春的端庄艳丽和心如止水。
金陵十二钗.探春出嫁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府三小姐,贾政与赵姨娘之女,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封建等级观念强烈,有“玫瑰花”之诨名。在处事治家上,比凤姐更有“文化品味”,她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最后远嫁海疆。本款书签生动的描绘出了清明时节探春出嫁,一分两地的场景,将探春“一别乡音烟水隔,朝暮阑干独自凭;伤情烛花梦不断,竟祈凶涛断橹停。”的凄美意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金陵十二钗。 湘云眠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为金陵十二钗之五,她的身世与林黛玉相似,却没有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放心上,在一番颠沛流离之后,成为宝玉之妻。湘云醉酒后在芍药圃的大青石上,枕着芍药花瓣睡大觉的故事,早已成了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一醉没芳丛,人影香魂孰更浓?只恐春深花睡去,断罢尘寰嫁与风。”本款书签将这美得化不开的一幕生动的描绘了出来,让我们深深沉浸在这憨态可掬的美梦之中。
金陵十二钗. 妙玉奉茶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红楼梦中着墨不多却非同凡响。妙玉煮雪奉茶、自视高绝,如天外仙人,是金陵群芳中迷一样的人物。本款书签没有拘泥于原著的场景描画,而是用满眼的净域青莲来衬托出妙玉洁白无瑕的高贵气质,也借荷花暗喻出人物命运,将“雁过无痕诗语休,古殿青灯春逝久;梅花绽雪洁无尽,冷暖香茗一盏收。”的意境描绘的入木三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金陵十二钗。 迎春别园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贾府二小姐,贾赦与妾所生。性格懦弱无能,才具平庸,有“二木头”的诨名。后被贾赦抵作赌债,嫁于骄奢淫逸的孙绍祖为妻,被作践致死,落得“黄花翠蔓无人顾,一载赴黄粱。”的悲惨结局。本款书签描绘了迎春哭别贾府的故事,用娇艳欲滴的迎春花零落飘散成朵朵白花的形象,放在高墙围栏恶狼注目的氛围中,表达了“迎春”花开花落由生到死的凄惨结局。将“茕影枯荷冷瑟遗,昔日欢对今时沮;缀锦迎春花逝去,从此西风到绝期。”的悲凉入木三分的刻画了出来。
金陵十二钗. 惜春作画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聪慧娟秀,善画丹青。父亲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庵为尼。本款书签描绘了惜春提笔作画的场景,“工笔作绢歌,舞榭亭台细琢磨。更有群芳增景色,怎辨轻裳与淑荷?”红装素裹、清风凛冽,已然是在挥毫泼墨中将我们带进了惜春那清凉孤寂的空空世界。
金陵十二钗。 熙凤弄权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精明强干,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凤姐为人处事圆滑周到,懂得如何让每个人欢喜。她的“五辣”本领,戏称香辣、麻辣、酸辣、泼辣、毒辣,使她在贾府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款书签将凤姐艳丽风骚的女中豪杰形象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出来。“凤鸟翩跹落凡间,羽翼丰华扫障烟;粉面含春威不露,诀窍机关五指盘;愁峰青黛齐相会,任是须眉也汗颜。”在虎虎生威的密室中,运筹帷幄的是那一袭红装下的玲珑心,而悦目的画面也暗示了王熙凤机关算尽终被命运“虎”食的结局。
金陵十二钗. 巧姐避难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之女。阴历七月七出世,从小身体娇弱、个性柔怯。在贾府败落、熙凤获罪后,她被狠舅奸兄欺骗,卖与藩王。紧急关头遇刘姥姥救助,死里逃生。本款书签描写了巧姐在乡下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虽然寄人篱下,却得凭栏扶持;尽管风中寒意犹存,但毕竟看到新的生命在眼前展开。温馨春意,预示了巧姐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将“碎萍残痕逐水远,散尽繁华一场虚;秋月春花惊暗换,苍岭荒村闻鸟呜。”的意境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金陵十二钗。 李纨养性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出身名宦,尊崇“女子无才便是德”,每日以织女红为要。李纨丈夫不到二十岁病死,虽处膏粱锦绣之中,却一直守寡育子不做它想,是贤女节妇的典型。本款书签用青葱的蕉叶描绘出恬静的画面,使李纨“绿叶青蕉呈郁意,十里春风闻书香;信步园边闲播弄,育子登科当自强。”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
金陵十二钗. 可卿春困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小名可儿、大名兼美,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身世极为神秘。她引春困的宝二叔进入太虚幻境,观十二钗册,品“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行云雨之实,是红楼中的第一性感美人。本款书签再次演绎了石头记中的这一经典篇章,用精美准确的笔触将“出梦迷离入梦明,兰闺春睡唤卿卿。画梁春尽香尘落,情不可倾只可轻。”的意境描绘的栩栩如生。
编辑本段《如梦令之金陵十二钗》 邓肖达作品
如梦令(林黛玉)
又忆仙草绛珠,常受神瑛甘露。化为人形体,漫漫还泪之路。泣哭,泣哭,谁知颦儿泪苦?
如梦令(薛宝钗)
平心静气话蘅芜,多言宝钗世故。滴翠戏彩蝶,玉蝶飞往何处?且住,且住,终难挣脱束缚。
如梦令(贾元春)
久居凤藻深处,怎奈他日孤独。省亲大观园,心中暗痛啼哭。糊涂,糊涂,谁晓伴君伴虎?
如梦令 (贾探春)
正值探春豆蔻,偶遇一叶扁舟。虽才自精明,却千里诀别愁。急走,急走,切莫为儿担忧。
如梦令(史湘云)
常听人道云憨,却是可爱连连。醉后卧青石,四面花飞散乱。入眠,入眠,云儿香梦正酣。
如梦令(妙玉)
畸人本自清高,不受世俗干扰。悟道栊翠庵,终是在劫难逃。飘摇,飘摇,却要深陷泥淖。
如梦令 (贾迎春)
迎春自幼懦弱,甚为贤惠淑德。嫁与孙绍祖,生活更无着落。蹉跎,蹉跎,几时狼口得脱?
如梦令(贾惜春)
惜春心眼甚多,画工更是不拙。洁身抛入画,心中怎能舍得?看破,看破,古庙美人独坐。
如梦令(王熙凤)
都说凤姐能干,此话并非谣言。协理宁国府,精明才干人人言。难全,难全,好命何其短暂。
如梦令 (巧儿)
出身名门贵地,富贵何其短兮。狠舅奸兄害,幸遇刘氏周济。为夷,为夷,荒村野店纺绩。
如梦令(李纨)
多夸李纨贤嫂,谁晓宿命难逃。区区晚韶华,竟把亲人也抛。不好,不好,终老孤独无靠。
如梦令 (秦可卿)
生得面貌极好,却因出身干扰。一朝赴黄泉,世人直觉蹊跷。谁晓?谁晓?空余残景萧条。
此外还有四格漫画《金领十二钗》,以十二钗为主要人物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