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百年世博 荣耀绽放

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100年前的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另一位将在下篇文章再说。前些天在CCTV看到有关对陆士谔100年前以梦想的方式对上海举办世博会和中国现代化的预言,不禁感叹陆士谔预言的准确与神奇,但近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仔细分析后笔者仍认为陆士谔预言上海召开世博会并非是质疑者所认为的“误传”。

质疑者所质疑的根据是陆士谔1910年出版的预言小说《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中写的是“内国博览会”而不是“万国博览会”,所以就推翻了陆士谔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预言,其实解放前的图书由于是手工排版会有许多的排版错误,我们所见的旧版书籍书中会有许多错字出现,而那时的人们对万国博览会是人所共知、津津乐道的,万万不会说什么“内国博览会”的。此外,陆士谔除了写小说以外,还出租图书,因此完全可能看过梁启超1902年出版的《新中国未来记》和吴研人1905年出版的《新石头记》,这2部书都预言了上海浦东将举办大博览会或万国博览会。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陆士谔就是在他的小说中抒发了他的梦想和预言。令人钦佩的是100年前陆士谔书中的20项对未来上海和浦东现代化和文明的描绘与预言如今成为了现实,尽管他的预言有些是根据他人的或外国的有关介绍做出的,但我们仍然为他的梦想而感叹与喝彩。—— 心吾 2010.4.25 中国南京



1910年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在小说《新中国》里幻想100年后在上海举办博览会





百年前印行的《绘图新中国》书影



陆士谔书中写道:“开办内国博览会”

  

陆士谔的孙子陆贞雄在《新中国》新书签售现场。

附一:

上海世博会,百年梦想变现实

“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的浦东……开办万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设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那时,上海人因往来不便,才提议建造这桥的,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呢!”

你知道吗,这是100年前的1910年,一个名叫陆士谔的中国年轻人写的小说《新中国》中所描绘的情景。奇妙的是,100年后的2010年,谁也不曾料到,书中所说的梦想实现了:世博会就在上海举办。

1910年,正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时候,人们都在“推牌九”,“设赌局”中昏昏噩噩地过日子,陆士谔却在这样的年份里,满怀信心地看到未来中国的理想之光,描绘出一幅新中国、新上海的盛世美景,并预言了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一件多么奇特而又难能可贵的事情。陆士谔用文学的语言讲出科学的理想,难怪人们赋予这本书为“中国首部科学预言小说”。

在这本章回体的小说里,作者借由一个梦境,兴奋地描写了在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即现在所称的世博会的情景。作者还妙笔生花,预言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众多变化:城市里地铁穿梭,洋房鳞次栉比,海底隧道穿江而过,跑马厅附近修建了“新上海舞台”,恰似如今的上海大剧院,陆家嘴成为金融中心……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形象在陆士谔的笔下初现蓝图。

梦想照进现实,是这本书的不俗之处。作者当时仅仅是32岁的年轻人,他以行医谋生,曾获上海十大名医之称号。同时兼职写作,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上海滩独树一帜的小说家,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为著名。

《新中国》是预言小说,也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虚构出来的某些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陆士谔的这本《新中国》堪称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翻阅此书,仿佛推开一扇大门,让读者从百年前的封建陈腐气息中跃然而出,迎面扑来的是芳香四溢、五彩缤纷的瑰丽景色。

《新中国》的意义在于作者的大胆想象,合理预测。比如,某些科学发明当时尚未出现,他的小说里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地铁、海底隧道等,与100年后的上海情景惊人地相似。还有空中自由车,水行鞋,暖气沐浴等,虽然至今未能实现,亦能给人以启迪。他的表达不像一般科幻小说那样信马由缰,飞龙走蛇,不管不顾地与现实脱节,而大多数是合乎科学规律的。由此联想到这也许与作者严谨的行医生涯有关,人体的经络有其生发的自然规律,城市的走向也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

另外,书中还多次借男女主人公之口,表述出科学创新的思想:“天下事,本没什么一定,都是人自己做出来的。”“天下的事物,没有一创造就完备的。总要经过多数人的研究,多数次的改良,才可以臻到完全地步。”“进化两个字,是没有止境的。”100年前的人尚且如此,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岂能不自强不息?

最后要提一句的是,我的这本《新中国》是从网上买的,明朗春日,我坐在电脑前,食指轻点鼠标,这本书就从遥远的书库里甄选出来,再经过配送,运输,由快递员传递到我的手中。倘若100年前的陆士谔知道此事,不知会不会在书斋里,在著述的间隙中,微微抬起他的头,眼睛一亮……(多多) (来源:工人日报)

附二:

世博“抢救”奇作家陆士谔

◎核心提示

对于我们来说,陆士谔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一番话。他说:“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之后,这一神奇的预言被媒体所关注,敏感的书商也费尽心思找到这本书的全本进行再版,将于近日推出。这本《新中国》到底有多神奇?陆士谔到底是何来历?本报记者专访了陆士谔嫡孙陆贞雄和陆士谔研究专家、广东五邑大学田若虹教授,他们透露,不仅是关于世博会的预言成真,《新中国》中差不多有20多个预言都已变成现实。而陆士谔,这个一辈子行医的小说家,他的传奇远远不止于此。

1

《新中国》是他的梦,更是梦想

最早发现这本书中的神奇预言的,可能是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的编导。片中披露:100年前,一位名叫陆士谔的小说家,在自己的幻想作品《新中国》里,梦见了1951年(宣统四十三年)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情形,“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他描绘,“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陆氏梦中关于浦江大铁桥、地铁(电车隧道)、越江隧道等三大工程及方位,竟与现在的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及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出奇相仿。幸运找到这份史料的《百年世博梦》编导之一赵菲菲说,当时整个制作团队只剩下一个反应,便是不可思议,“太神了,巧合程度让人惊叹!”

陆士谔的孙子陆贞雄介绍,在《新中国》这部小说中,陆士谔是以“梦”为载体,描绘自己所憧憬的理想社会。除了“万国博览会”,他还“梦”见人民广场(“跑马厅”)建起了上海大剧院(“新上海舞台”);浦东也已开发,“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就设在浦东;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彬彬有礼……“充分体现了祖父惊人的超前意识。我经初步梳理,祖父陆士谔的20余种预言已被一一应验。”

然而,更令现在的人们叹服的不是他梦想的精准,而是他做梦的勇气。《欧洲时报》的一个评论写道:“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

无独有偶,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等人也在他们的作品里提到了举办“万国博览会”。复旦大学中文系黄霖教授也感叹说,当时的老百姓迫切盼望国家能够强盛起来,这源自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梦幻一场。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丈夫却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2

百年前预言社会主义和宇宙飞船

陆贞雄透露,陆士谔在小说中那些先进的意识、大胆的设想,一部分是受了弟妹的影响。虽然因为家贫,陆士谔没跨出国门一步,但他仍想方设法让两个弟弟出国留学。幼弟陆守坚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回国后曾一度担任少帅张学良的秘书,后又从事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大弟陆守经,先后赴日、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在担任淞沪护军使秘书长、沪军都督陈英士(陈其美)的秘书之时,积极开展反袁世凯的斗争。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愤而辞去江苏及上海的审判厅厅长等职,前往清华、燕京、南开等大学任教授。他的妹妹陆灵素是南社杰出女诗人、女才子。她曾与陈独秀、苏曼殊同执教鞭,并常与陈独秀妻子高君曼彻夜长谈,提倡女界革命。

1917年前苏联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陆士谔提前7年就知道有“社会主义”,这是因为1908年陆灵素主办的《天义报》发表了民鸣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党宣言》的最早的中译本之一。看到此书的一是她的同事陈独秀,二是大哥陆士谔。难怪陆士谔在《新中国》中指出:“差不多已行着社会主义了”。

陆士谔在1909年的《新野叟曝言》一书中,指出我国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矛盾迫在眉睫,必须采取“禁止早婚、禁止纳妾”,还要实行“计划生育”。这比1957年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要早将近半个世纪。该书还谈到:中国制造了“醒狮号”飞舰,居然能将国人送上月球,还将黄龙旗(当时国旗)插上了月球山顶。奇妙的是“飞舰”的门能自动开关,舰内有“空气箱”,还有利用太阳能的灯光,手按“八卦”“太极阴阳”键,加以“确认”,刹那间载人飞舰就上了天。月球上是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人类和动物。如今,“神州七号”已成功升天。

而在《新中国》中关于上海未来的设想为什么会那么神奇,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的精确预言,陆贞雄认为这与陆士谔的职业有关。“他说新上海舞台的位置是派克路转静安寺路,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定得很准。他还预言地铁到徐家汇,但当时徐家汇是个小去处,非常荒僻……这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他作为中医出诊,这些病号来自整个上海或江浙地区,在哪里乘车,哪里人流量多,他都知道。另外他当时开租书铺还送书上门,走街串巷,对路要比一般人熟悉。”

3

文学史上无地位,鲁迅论其“不称”

陆士谔作品涉及各个类别,有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黑幕小说、滑稽小说等。一部《血滴子》使得世人多以为雍正之传位和丧命;一本《新上海》已成谴责小说的代表作,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新上海》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同列其中;以抗击八国联军为题材的小说《冯婉贞》的部分内容被编入《清稗类钞》,后人又将此作为史实编进了历史课本。

不过,除了几部代表作品时有出版外,陆士谔的其他书都难觅踪影,包括《新中国》。据这本书的策划人、永正图书总裁助理张进步介绍,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看到媒体的报道,就有了重版《新中国》的想法。但是陆士谔的家人也没有这本书的原版。上海图书馆却只有半本(本书分上、下部),家属也借不出来,只能影印。后来张进步在北京的一个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的全本,经过很曲折的过程,终于拿到手。还有一些陆士谔的小说,是在报纸或者杂志上连载,没有结集成书。而田若虹等学者在研究他的著作时发现,有些书根本找不到了,只是在他另一本书上的后页有预告,说明即将推出陆士谔的××书。

陆士谔不为大众所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没有出现陆士谔的名字,只在第28篇中提及:“《孽海花》亦有他(《碧血幕》、《续孽海花》)人续书,皆不称。”那部《续孽海花》,就是陆士谔的作品。阿英《晚清小说史》虽多处提及陆士谔,品评却一律取贬抑的态度,称其作品“不足观”或是“粗制滥造之讲史”等。研究者欧阳健表示:多数读者、研究者读不到陆士谔的书,心底里又横梗着权威的论断,又怎能让陆士谔“热”起来呢?

田若虹教授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对地域文学的关注本来就少。像陆士谔是上海地区的小说家,一般认为他是二、三流作家,把他归为鸳鸯蝴蝶派,或者武侠小说家,民国小说家。因为他写了20多部武侠小说,有的还写得不错,比如《清史演义》、《红侠》、《黑侠》。而且在大家眼中,近代文学处于两个高谷之间的低谷,前有《红楼梦》后有鲁迅。“近代文学作品被湮没的很多。他们往往出得快,但是马上成为过眼云烟,没有传世的价值。很多人又是用笔名创作,游戏笔墨,留下更难。”

4

写小说上百部,主要是因为“穷”

陆士谔的远见卓识和爱国胸襟与他的家世分不开。陆士谔于1879年1月16日,生于江苏省青浦(今属上海)朱家角蓝坊场长弄堂陆家弄。他的祖先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曾被陆逊火烧六百里。这是他非常崇拜的先祖。松江古称“华亭”和“云间”,皆与陆氏家族有关,陆士谔的笔名也叫“云间龙”。后来,他自己设计了红木书橱,门上就雕着云和龙,抽屉做了暗屉,图案也是云间龙。这是他最喜欢的图案。

陆家一直是书香门第,多出达官贵人。到陆士谔的祖父时,太平天国的战火把家产大部分都烧掉了,从此家道中落。陆士谔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为了养家糊口,他14岁就到上海打工。当时没有钱,也没有亲戚和门路,只有一口青浦朱家角的乡下口音。上海人欺生,陆士谔吃尽苦头,17岁又回到了朱家角。陆贞雄回忆,当时陆士谔曾街上敲锣、卖唱、作韵书。“韵书”就是现在的即兴演唱,要求看到一个人就把他唱出来,最后几个字要押韵。陆士谔就像是现在的急智歌王张帝。因为出身的缘故,他的父亲不让他做这种低等营生,把他拖回来。当时他们家里穷到吃饭没有小菜,梁上挂了一条咸鱼,孩子们看一眼咸鱼,吃一口饭。如果孩子多看两眼,大人就会叫“咸死了,咸死了!”提醒他们不要多看。

贫困是陆士谔后来写作的一大动力。他回乡后学习了几年中医,再闯上海滩。一开始,因为没有什么名气,病人来得不多。当时要供弟妹读书,又要养妻儿,经济非常困难。于是他就开了一个租书铺,一边看书,一边尝试着写些短篇、中篇小说。1908年,改良小说社号称每个月要出10本新书,后来两个月才出了1本新书。后来他们广发征文启示,上面写道“我们出版社出书稿费从优”云云。重赏之下,陆士谔积极投稿,《新中国》、《新上海》、《新水浒》等“新”系列都是这个时期“逼出来的”。后来改良小说社两年出了34部书,大部分是陆士谔的作品,大概有16部小说。后来田若虹教授考证出,活到66岁的陆士谔,一生写了小说上百部,医学专著40多部。他成为名医之后,小说写得少了,买了许多地。

“以前他留下来的书很多,后来文革抄家,红卫兵来了一拨又一拨,书都烧完了。现在留下的还有象牙三件套,一个是象牙章,镶银,五个字‘青浦陆士谔’,中间五个点,因为他的笔名又叫沁梅子。一个是梳胡须的梳子,他胡子很长,出门定要梳理。还有一个牙签。铜器四件套,包括瓜子钳、镇纸环、铜锁等。铜锁没有钥匙,但不会用的人打不开。他的生活非常精细。”陆贞雄说。

5

小说全才,有狗血畅销书也有经典

陆士谔到底是不是像很多学者所说的“被低估”呢?作为唯一写过陆士谔研究专著的权威人士,田若虹教授认为,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来说,陆士谔作品和同时期《儒林外史》这样的经典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像《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润色加工,凝结了数十年心血。而近代小说家几天就一部作品,有时还同时写几部,根本没有太多时间修改。近代小说功利性很强,首先是政治的功利性,当时梁启超把小说的地位抬得很高,大家相信小说可以“兴政治、经济、宗教,改造社会”,大众迫切需要这种社会批判武器。一个是小说家为了生计,像吴趼人、陆士谔生活困顿,创作是他们的谋生手段。还有一个方面是当时已经有了商业运作,很多人既是作家,又是刊物编辑,又要销售,小说产量特别高。

但是在大量应时之作中,陆士谔的作品还是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印记。他的作品,题材异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官场、医界、历史、武侠、黑幕,可以说那个时期没有这样的全才型小说家。过去人们偏重对他某一部分作品的认识,没有完整的考察。

另外,他的小说叙事视角很特别,作者的参与性特点很明显。他常常会用自己的名字或者笔名、别号在小说中参与情节。比如在《新中国》里,主人公就是他和他的女友(实际上是夫人)。他又是叙述者,又是参与者。“古人用自己的字号参与到作品中,其他也不乏见,但他特别突出,大概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他还借鉴了很多西方的表现手法,在语言、叙事等方面,都善于运用新手法,区别于很多其他作家。

他写了很多谴责小说、拟旧小说,是旧瓶装新酒,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也不是那么枯燥,比如《清史演绎》、《孝庄皇后》都写得不错。他嬉笑怒骂,将矛头指向官场、商界的黑暗,比如在《鬼世界》中影射慈禧,鞭打现实人生。后来他还因写得过于直接和激烈,得罪了上海黑道,儿女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田教授认为,陆士谔最有价值的应该是社会小说。“写得好的比如《新中国》,是在国内首次用预言的形式。预言体、未来体这种叙事模式,可能是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新中国》、《新上海》、《新水浒》等‘新’系列都很有特点,还有《血泪黄花》,主要是思想内容出色。”她表示,陆士谔的社会小说,是人们了解近代文化、历史、经济的一个窗口,因为他太广阔了、太丰富了,社会的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对于研究者来说,也具有文献价值,种种民国大事包括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都囊括其中。“现在反观他的作品,一个近代小说家,通过他的小说来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即使政治上、认识上有局限。他以《新中国》这样的作品,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对美好的追求。”

○链接

《新中国》预言和现实

对比摘录

原文:《新中国》初版于1910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

现状:《新中国》发表于1910年,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时间上大致吻合。

原文:我问:“京沪也通了火车么?”女士道:“通了早已多时了。自从洋债还清后,沪宁铁路归了官商合办。于是就把此路接通了京汉,成为京沪铁路。”

现状: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目前正在建设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以缓解运输压力。

原文:炼钢厂炼出的钢,比英、德名厂所出的,还要坚硬耐用。

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占据全球近40%的钢铁产量。从1996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原文:从前是西人的跑马厅,现在已变成戏馆了。

现状:上海大剧院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

原文:开办万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现状:2010年在上海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原文:此刻,全世界无论哪一国,所用各东西,几乎没一样不是中国货。丝茶、瓷器、绣货、漆器各品,本是吾国土产,更不必说了。

现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很多国家的市场上,能看见各种商品,打着MadeinChina的标签。

原文:照“总督”两个字解说起来,那西藏必定是改了省了,但不知几时改的省?

现状: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原文:一瞬间,早到了黄浦滩。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车子走到桥中,我便向浦里一瞧,昨日泊着的十多只兵船,都不知开向那里去了。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那里是浦东!四十年前的南京路,也不过这样繁盛。

现状:浦东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如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

附三:

晚清名医:一梦百年谈世博

“浦东和浦西一样繁华,道路宽阔,车马往来不绝;把地中掘空,筑成隧道,安放上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于此飞驰不绝。”

这段对上海现状的描述,节选自1910年前出版的小说《新中国》,作者是晚清上海十大名医之一——陆士谔,他在100年前成功预言了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奇事:2010上海世博有“前世”

在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的制作期间,编导发现了一个“神话”。原来在100年前,已经有人预见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个“神话”让当时整个制作团队只剩下一个反应,便是不可思议!

这个预言家名叫陆士谔,他的职业是医生,他的副业是文学;承载世博预言的是《新中国》,这本由他创作的幻想小说。

依据《新中国》描述,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人们均为过年忙碌,小说中的主人公陆云翔却闷闷不乐,便独自喝闷酒,一会就昏昏欲睡,似睡又醒之际,夫人李友琴约他逛街,陆云翔便鬼使神差随妻子出了门。

举目一望,惊诧万分,世界已发生了巨变,一个全新的中国扑面而来: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彬彬有礼,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选址浦东是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陆云翔与妻子前往会场参观,只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为了去会场和市民的出行方便,还在上海滩筑就了越江隧道和电车隧道(地铁)。浦东已今非昔比,兴旺得和上海差不多了。

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的结果是: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梦幻一场。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丈夫却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我便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

陆士谔大胆而超前的梦想令人感叹,为了让读者零距离触摸这个跨世纪的预言,特从《新中国》中摘录几段文子,并和现实进行比较。

原文:《新中国》初版于1910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

现状:《新中国》发表于1910年,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时间上大致吻合。

原文:我问:“京沪也通了火车么?”女士道:“通了早已多时了。自从洋债还清后,沪宁铁路归了官商合办。于是就把此路接通了京汉,成为京沪铁路。”

现状: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目前正在建设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以缓解运输压力。

原文:炼钢厂炼出的钢,比英、德名厂所出的,还要坚硬耐用。

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占据全球近40%的钢铁产量。从1996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原文:从前是西人的跑马厅,现在已变成戏馆了。

现状:上海大剧院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

原文:开办万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现状:2010年在上海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原文:此刻,全世界无论哪一国,所用各东西,几乎没一样不是中国货。丝茶、瓷器、绣货、漆器各品,本是吾国土产,更不必说了。

现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很多国家的市场上,能看见各种商品,打着MadeinChina的标签。

原文:照“总督”两个字解说起来,那西藏必定是改了省了,但不知几时改的省?

现状: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原文:一瞬间,早到了黄浦滩。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车子走到桥中,我便向浦里一瞧,昨日泊着的十多只兵船,都不知开向那里去了。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那里是浦东!四十年前的南京路,也不过这样繁盛。

现状:浦东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如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

阅读至此,读者怕是在惊叹陆士谔的预见天赋了,然而他的预见功能并非仅限《新中国》一书。

陆士谔在1909年的《新野叟曝言》中,指出我国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矛盾迫在眉睫,必须采取“禁止早婚、禁止纳妾”,还要实行“计划生育”。这比1957年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要早将近半个世纪。该书还谈到:中国制造了“醒狮号”飞舰,居然能将国人送上月球,还将黄龙旗(当时国旗)插上了月球山顶。奇妙的是“飞舰”的门能自动开关,舰内有“空气箱”,还有利用太阳能的灯光,手按“八卦”“太阳阴阳”键,加以“确认”,刹那间载人飞舰就上了天。月球上是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人类和动物。如今,“神州七号”已成功升天。

能人:双肩担起医和文

人间才子云间龙,并举医文大道同。一梦百年谈世博,十言九中叹神工。

一、出身名门 幼年遭难

1879年,那个晚清后期,时局紧张的年代。在江苏省青浦(今属上海)朱家角蓝坊场长弄堂陆家弄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喜得长子的父母怕是没猜到,这个全身赤红、四肢乱蹬的男孩竟是“大预言家”,能在百年后引发世人的关注,男婴便是陆士谔。

陆家一直是书香门第,多出达官贵人。他的祖先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曾被陆逊火烧六百里。这是他非常崇拜的先祖。松江古称“华亭”和“云间”,皆与陆氏家族有关。

然而,到陆士谔的祖父时,太平安稳的生活结束。太平天国的战火把大部分陆家家产都烧掉了,从此家道中落。年幼的陆士谔过早的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作为长子,陆士谔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为了养家糊口,他14岁背井离乡,只身到上海打工。那时的他没有钱,也没有亲戚和门路,只有一口青浦朱家角的乡下口音。上海人欺生,陆士谔吃尽苦头,他曾在街上敲锣、卖唱、作韵书。“韵书”就是现在的即兴演唱,要求看到一个人就把他唱出来,最后几个字要押韵。陆士谔就像是现在的急智歌王张帝。因为出身的缘故,他的父亲不让他做这种低等营生,于是陆是谔17岁时便又回到了朱家角。

关于当时陆家穷困的程度,有这么一个段子:他们家穷到吃饭没有小菜,便在梁上挂了一条咸鱼,孩子们看一眼咸鱼,吃一口饭。如果孩子多看两眼,大人就会叫“咸死了,咸死了!”提醒他们不要多看。

在少年陆士谔的内心,贫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日后写作的一大动力。

二、立志学医 著文养家

那时家中接二连三发生幼儿夭折,他便以治病济世为己任,师从朱家角名医唐纯斋,发奋学医,终获出蓝之誉,成为日后闻名上海的十大名医之一。

回乡学习了几年中医后,陆士谔再闯上海滩。一开始,因为没有什么名气,病人来得不多。当时要供弟妹读书,又要养妻儿,经济非常困难。于是他就开了一个租书铺,一边看书,一边尝试着写些短篇、中篇小说。

1908年,改良小说社为了提高出书量,增长了出书稿费。陆士谔便积极投稿,《新中国》、《新上海》、《新水浒》等“新”系列都是这个时期“逼出来的”。改良小说社两年出的34部书中,陆士谔的小说大概有16部。之后,他又在其他书局出版了《剑声花影》《续孽海花》《雍正游侠传》等多部长篇历史小说。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百年世博 荣耀绽放
在行医、写小说的同时,陆士谔着力最多的还是编著医书。1937年,他辑医经、各科临床、本草、方剂、医案诸书共21种,合成为大型丛书《基本医书集成》而封笔。只活到66岁的陆士谔,一生却写了上百部小说,其中医学专著40多部。

三、为人有道 育人有术

过早担起养家的重担,尝尽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淡薄,却并没有让陆士谔对生活失去热情,这个没落的名门之后,仍然讲究和追求生活的品质。

因为长期写作,陆士谔有好几个笔名,其中之一便是“云间龙”,他自己设计了红木书橱,门上雕着云和龙,抽屉做了暗屉,图案也是云间龙。

他的象牙三件套也极其精致:一个是象牙章,镶银,五个字“青浦陆士谔”,中间五个点,因为他的笔名又叫沁梅子;一个是梳胡须的梳子,他胡子很长,出门定要梳理;还有一个象牙签。另外有铜器四件套,包括瓜子钳、镇纸环、铜锁等。精致的生活在这些生活小用品中体现的一览无余。

对未来失去希望。相反,他更积极的参与社会,观察、思考中国现状,并将这种积极求学的精神传递给弟弟妹妹们。

在对弟弟妹妹们的教育上,陆士谔也是要求严格。虽然因为家贫,陆士谔没跨出国门一步,但他想方设法让两个弟弟出国留学。幼弟陆守坚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回国后曾一度担任少帅张学良的秘书,后又从事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大弟陆守经,先后赴日、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在担任淞沪护军使秘书长、沪军都督陈英士(陈其美)的秘书之时,积极开展反袁世凯的斗争。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愤而辞去江苏及上海的审判厅厅长等职,前往清华、燕京、南开等大学任教授。妹妹陆灵素是南社杰出女诗人、女才子,曾与陈独秀、苏曼殊同执教鞭。

纵观陆士谔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人的内心始终流淌着一股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让他在幼年时以医病救人为志向,年长后以全方面反映社会现实为著书方向。也正是这股力量,使得我们今天去走进他、缅怀他。

揭开预言成真之迷

《新中国》里多处细节描述和现实相差无几,且陆士谔在其他小说里关于计划生育、移民外星的预言也都应验,这不仅让人怀疑,难道这个人真有特异功能,可以预见未来?

预见,时下称为“未来学”,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预见途径有两条:依据丰富的现实状况和诸种矛盾的演化来推测未来,以及通过非凡的能力出于灵感获得预报。

在仔细分析了陆士谔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后,我们可以肯定,他对上海世博会的准确预见,是通过第一条途径——合理推测和想象。

宏观:时势和家族各使其力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战争不断。满清政府的软弱使得洋人的军舰在黄浦江上耀武扬威,租借地比比皆是,现实世界满目创伤。

不过,民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一些中小规模的民族资本企业已经遍地开花,尤其以沪、苏、浙、粤等地走在前列。上海、江苏一带的生丝业、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部分产品已经远销国外。新生的民族企业家们迫切希望借世博会的机会,了解、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加强与西方的贸易和交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西方市场。

与满清政府的不开放、不作为相反,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世博会不再陌生。从1851年首届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始,英、法、美等国已经举办过十多届世博会。一些具有强烈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士绅、学者,自发地环游西方诸国,亲自考察世博会,纷纷著书立说,介绍宣传世博。上海的《万国公报》、《申报》、《东方杂志》等纷纷发表文章向国人介绍世博盛况,并且掀起中国应在博览会上向世界展示什么的讨论,一时间博览会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祖先陆逊等人的英勇事迹在另一方面造就了陆士谔的远见卓识和爱国胸襟。他不满现实,倡导“工业救国”、“教育救国”,《新中国》便是承载他这些救国理论的载体。通过报纸和弟弟妹妹们的讲解,陆士谔了解了大量世博会的信息,认识到博览会对促进本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他便展开梦想的翅膀,为国人描绘一幅上海举行万国博览会时的美丽画卷,在小说中实现了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强盛。

微观:职业和弟、妹皆是资源

《新中国》中关于上海未来的设想为什么会那么神奇,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的精确预言?

陆士谔说新上海舞台的位置是派克路转静安寺路,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定得很准。他还预言地铁到徐家汇,但当时徐家汇是个小去处,非常荒僻……

我们猜测,这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首先,作为中医,陆士谔经常要出诊,他的病号来自整个上海或江浙地区,在哪里乘车,哪里人流量多,他都知道。另外,他曾经开过租书铺,有时需要送书上门,走街串巷,对路要比一般人熟悉。在摸清路况的前提下,加上合理推想,陆士谔在《新中国》中对某些地理位置的精确预言,便也有理可循了。

至于陆士谔在《新中国》中对地铁、越江隧道、黄浦江大桥以及行人靠左行走、给妇女让座等情景的想象,可能是受到了他弟弟和妹妹的影响。

陆士谔的大弟陆达权曾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二弟陆守坚曾赴旧金山大学留学,妹妹陆灵素是著名文学团体“南社”成员,与苏曼殊、陈独秀、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往来密切。由此可推测,陆士谔必是从弟弟妹妹处接触到了许多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科技和理念,这些便成了《新中国》的素材。

勇气,源于自信

除了梦想的精准之外,更令人们叹服的,是陆士谔做梦的勇气。《欧洲时报》的一个评论写道:“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

即便身处国家衰落之境,依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不是盲目的自信,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如果我们效仿一下陆士谔先生对一百年后的中国做一个预言的话,我们将需要施展怎样的想象力呢?至少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中国将会开创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在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更具进步意义、更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平等与发展的价值观,并以这种贡献让中国再度进入它一度长期占据的世界中心。

(转)寻找近代世博里的中国身影

往事悠悠,百年追梦,除了陆士谔大胆梦想上海世博外,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身影,在默默的搭建中国和世博的桥梁,为这个梦的实现而努力,是他们让世博多了中国元素,让实现梦想成为可能。

■ 身影1:徐荣村——有远见的商人,世博会送展第一人

徐荣村,一个普通的广东商人,最早闯荡上海并因此发迹,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消息后,他精选12包“荣记湖丝”紧急船运到伦敦,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奖。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的世博会送展第一人。

■ 身影2:希生——耆英号上的船员,第一个应邀参加世博会开幕式的中国人

希生,人称“希生广东老爷”,是当时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国船耆英号上的船员,耆英号上有不少中国的工艺品,在纽约和伦敦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士上船参观,英国女王以及狄更斯等名人都曾参观过耆英号。由于博览会上有中国展品参展,所以希生作为嘉宾被邀请出席了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据悉,在开幕式上,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赛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礼。

■ 身影3:李圭——宁波海关职员,第一个中国政府外派的世博参展人

李圭,长期在宁波海关任职,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次偶然的机遇,竟成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 1876年,受清政府委派,李圭历经一个多月的船车跋涉,抵达美国费城参加“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在这届博览会上,中国馆为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参展物品共720箱,价值约20万两白银。其中各种土特产与手工艺品,包括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世博会上被推为第一。博览会后,李圭还游历欧洲各国,回国后,写成《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世博会。

■ 身影4:溥伦——清朝贝子,中国第一次隆重团派参展之特使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百周年纪念博览会,清政府特派贝子溥伦赴美参加博览会,此次赴美赛会,得到了清廷和各地商人的重视。由6000余块精美的手工木雕镶拼而成的京城王府,复制后在世博会场地上装配展出,气势非凡,中国的茶叶、瓷器等都被抢购一空。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也曾亲历这届世博会,与在美华侨黄三德前往游览参观,他这样评价这届博览会:“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

■ 身影5:郑观应——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上海办世博会第一人

郑观应,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他在《盛世危言》的《赛会》篇中大胆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为什么要在上海举办呢? 他说,“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甚至在上海举办的办法、经费等集款招商、辟地建屋的具体问题及解决的途径,郑观应都一一想到。

■ 身影6:张骞——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办世博兴实业之第一人

张骞,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对近代博览会积极推崇。他认为,举办博览会,是振兴我国实业的重要途径。 1903年,张骞东渡日本,参观了大阪博览会,甚为震撼。他先后8次前往博览会参观,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以求发展自己的实业。此后,在张謇等人的策划下,中国参加了1907年米兰渔业博览会。1910年6月至11月南京召开“南洋劝业会”,张骞发起成立劝业会事务所,并担任劝业会审查长。南洋劝业会是晚清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此次博览会22个行政省提供了展品。东南亚、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也都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半年,参观人数达30多万,被认为是“世博会在中国的一次成功预演。”

■ 身影7: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小说中虚构山海世博第一人出生于1873年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共分5回,从60年后的上海举行大博览会写起,他写道:“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处处有论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梁启超的艺术想象,集中地体现了那一代人的强国梦。

■身影8:吴趼人——晚清小说家,预言万国博览会未来会在上海浦东开幕

吴趼人,晚清小说家。1905年发表《新石头记》,这部科幻小说从书名看是《红楼梦》续书,其内容是讲述贾宝玉再度入世后的近代故事。书中写道:“你道还是从前的上海么?大不相同了。治外法权也收回来了,上海城也拆了,城里及南市都开了商场,一直通到制造局旁边。吴淞的商场也热闹起来了,浦东开了会场,此刻正在那里开万国博览大会。我请你来,第一件是为这个。这万国博览大会,是极难遇着的,不可不看看。”“一出门外便是会场,各国分了地址,盖了房屋,陈列各种货物。中国自己各省也分别盖了会场,十分热闹,稀奇古怪的制造品,也说不尽多少。”作者通过描写贾宝玉的这段奇遇,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8277.html

更多阅读

醉拥天下专版微博每日精选 05月27日 27代理专业版

微博每日精选 05月27日 醉拥天下专版微博搞笑排行榜 : 七色花,见过吗?据说,只要在看到的7秒内转走它,你的梦想就会成真哦! [嘻嘻]转发到我的微博↑TOP微博搞笑排行榜 : 最容易读错的汉字:觊觎 jìyú、龃龉 jǔyǔ、囹圄 língyǔ、魍魉 w

转载 南怀瑾“临别赠言”竟然一语成真 临别赠言

原文地址:南怀瑾“临别赠言”竟然一语成真作者:南怀瑾的前世今生南怀瑾:亦文亦商亦从容2012年10月09日00:43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 汪静赫   南怀瑾的离世,让2012年中秋夜的圆月略带残缺。  在最后一段公开视频里,95岁的南怀瑾与十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成 真气运行法视频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成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2.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

声明:《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百年世博 荣耀绽放》为网友协奏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