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 楚辞.屈原.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译文] 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出典] 战国 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

注:

1、《九章·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2、注释:

奇服:奇伟的服饰,是用来象征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衰:懈怠,衰减。

铗(音夹颊:剑柄,这里代指剑。长铗即长剑。陆离:长貌。

切云:当时一种高帽子之名。崔嵬:高耸。

被:同“披”,戴着。明月:夜光珠。璐:美玉名。

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理解我。

方:将要。高驰:远走高飞。顾:回头看。

虬:无角的龙。骖:四马驾车,两边的马称为骖,这里指用螭来做骖马。螭(音痴):一种龙。

重华:帝舜的名字。瑶:美玉。圃:花园。“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句的盛产美玉的花园。

英:花朵。玉英:玉树之花。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

旦:清晨。济:渡过。湘:湘江。

乘:登上。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反顾:回头看。

欸(音哀):叹息声。绪风:余风。

步马:让马徐行。山皋:山冈。

邸:同“抵”,抵达,到。方林:地名。

舲(音零)船: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

齐:同时并举。吴:国名,也有人解为“大”。榜:船桨。汰:水波。

容与:缓慢,舒缓。

淹:停留。回水:回旋的水。这句是说船徘徊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前。

陼:同“渚”。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

辰阳:地名,在今湖南辰溪县西。苟:如果。端:正。

伤:损害。这两句是说如果我的心是正直,即使流放在偏僻荒远的地方,对我又有什么伤害呢?

溆浦:溆水之滨。儃佪:徘徊。这两句是说进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犹豫,不知该去哪儿。

如:到,往。杳:幽暗。冥冥:幽昧昏暗。狖(音又):长尾猿。

幽晦:幽深阴暗。霰:雪珠。纷:繁多。垠:边际。这句是说雪下得很大,一望无际。

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弥漫。宇:天空。这句是说阴云密布,弥漫天空。

终穷:终生困厄。 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佯狂傲世。髡(音坤)首:古代刑罚之一,即剃发。相传接舆自己剃去头发,避世不出仕。

桑扈:古代的隐士。臝:同“裸”。桑扈用驘体行走来表示自己的愤世嫉俗。

以:用。这两句是说忠臣贤士未必会为世所用。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 楚辞.屈原.涉江

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贤臣。逢殃:指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害。

比干:商纣王时贤臣,因为直谏,被纣王杀死剖心。菹醢(音租海):古代的酷刑,将人跺成肉酱。

皆然:都一样。董道:坚守正道。豫:犹豫,踟躇。

重:重复。昏:暗昧。这句是说必定将终身看不到光明。

鸾鸟、凤凰:都是祥瑞之鸟,比喻贤才。这两句是说贤者一天天远离朝廷。

燕雀、乌鹊:比喻谄佞小人。 堂:殿堂。坛:祭坛。比喻小人挤满朝廷。

露申:一做“露甲”,即瑞香花。辛夷:一种香木,即木兰。林薄:草木杂生的地方。

腥臊:恶臭之物,比喻谄佞之人。御:进用。芳:芳洁之物,比喻忠直君子。薄:靠近。

阴阳易位:比喻楚国混乱颠倒的现实。当:合。怀信:怀抱忠信。佗傺:惆怅失意。

忽:恍惚,茫然。



3、译文1:

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树林幽深而阴暗啊,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山岭高大遮住了太阳啊,山下阴沉沉的并且多雨。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莫孤独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接舆剪去头发啊,桑扈裸体走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尾声:鸾鸟、凤凰,一天天远去啊;燕雀、乌鹊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啊。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啊;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黑夜白昼变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时候啊。我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飘然远行了。



4、《九章》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九章》各篇的艺术风格和成就,也不一律。其中《桔颂》一篇清新秀拔,别具一格,从辞赋的体裁上说,开了体物写志的先河。《哀郢》、《涉江》、《怀沙》三篇情景交融,诗味腴厚,在《楚辞》中允称上品。其写景之句如“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宛然如画。抒情语句如“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恳挚缠绵,颇有回肠荡气之致。至于《惜往日》、《悲回风》二篇,艺术上较他篇略为逊色。



5、长沙作为屈贾之乡,屈原、贾谊的“伤心”处,楚湘文化初始便带有一种悲壮、忧郁的色彩,也透露出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骨子里的参政意识和修身、格物、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雄心。屈原的《离骚》,篇名就是“遭遇忧患”、“离别的忧愁”之意。这位楚王朝的远房宗室、左徒、自称为古帝颛顼的后代,以香草、美人、明玉为喻,将自己刻划成“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涉江》)的艺术形象。屈原是位政治诗人,其诗也是政论性极强的“政治抒情诗”。《九章?惜往日》中的“受命昭以昭时”,“明法度之嫌疑”,便是直写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宪令”,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政治变革。



6、高洁之士,多在乎外表美。屈原的作品中,多有这样的描述。他首先喜欢华丽的服饰,奇丽的装扮。他在《涉江》中就直言:“余幼好此奇服兮!”他在《离骚》中,说得更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高洁之士,更在乎内在的美,尤其如屈原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比如,他喜欢香草,喜欢美人。他的笔下有许多香花香草:木兰、秋菊、江离、辟芷、秋兰、芙蓉等。屈原是见不得腥臭恶腐的,他甚至还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近乎仙人。因为如此爱美,所以也忠贞高洁。因为忠贞高洁,所以对世间污染不能容忍。他叹道:“世溷浊而不分兮”、“国无人莫我知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作为美政思想的创始人,屈原的这些高洁,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一种理想的执行者,太多的高洁,会让他在执行时困难重重,难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战友。改革,无疑是对新思维的践行。但是践行一种新思维,可能真的需要许多旧手段!这,恰恰是屈原最缺少的,最不愿意为之的。

屈原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损害了他的政治事业。屈原在强化自我的高洁时,排斥了他人和朋友。而更要命的是,屈原不厌其烦地描绘着这一形象,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关注倾向和自我认同心理。作为文人诗人,这是很棒的,作为政治家,则是不成熟的。在他的《涉江》中,出现了大段的自我赞美的诗句,将自我理想化,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良好感和天生优越感;同时将自己置于美丽、孤危、哀怨的境地而描述,突出自己的美丽、清高和孤独,透露出一种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自我感和愤世不平的激情。以屈原愤世嫉俗、恃才傲物、完美主义的个性,他是无论如何得不到靳尚等群小的亲和的,而最初信任、重用屈原的怀王,也因屈原的缺乏体察君王政治平衡的内心感受而疏远他。屈原的自恋人格倾向,成为他难以实现美政抱负的一个重要羁绊。屈原之后的所有改革者,只要还有一份自恋或者自赏,都很难完成其政治理想的行走。

高贵的出身,高洁的个性,令屈原更多地具备大文人的特质,而缺少政治家改革家的特性。屈原这样的人,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大文人大诗人的创作,是一种源源不尽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对大改革家大政治家,则是绵绵不尽的伤害。从个人性格和个人所要担当的角色上看,屈原错位了!

诗人,文人,对于改革这样的政治大事,担当起来都是困难的,他们可以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但很难以操作者的身份来完成这一事业。毕竟,身体力行比大声呼喊要更加困难。

屈原的自我,与后来李白的自我,与后来王勃的自我,与后来王安石的自我,有相同相似之处,却又很不一样。屈原的自我,是大我,是以国为我,是以国家的悲伤为个人的悲伤。他,更多地深化了这种悲剧情结。由于自我,由于恋愤,屈原的辞赋,终于成为一个时代的巅峰。他的作品,恢弘,奇伟,奇幻,成为千秋万代追慕的巨“星”。



7、玉的灵性、品性、物性,在中国历史中或隐或现地存在了几千年,一起构成了对玉的审美的基本概念。

《诗经》曰:“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屈原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之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大都与“玉”有关。其中最典型的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石缘》全书出现“玉”字大约5700次。

由此可见,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玉的美学追求歌颂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和意念。玉之大美,不仅是装饰之美,更是创造之美、自然之美、东方之美。



8、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这是远在屈原之前中华先贤所开创的根本道理。君王与天下之间并不是一个恒等关系,顺天道顺民心者得天下,逆天道逆民心者失天下。伊尹以天下利益为依据,曾流放过君王太甲;商汤与武王以天下利益为依据,曾先后发动过两场革命;《尚书》、《论语》、《孟子》记载并歌颂了这些史例。元典之中,一件事讲的是一个理。元典之理告诉后人,君王本身并不是天下的绝对化身。屈原面对的仅仅是一个诸侯国与诸侯国君,屈原在国与君之间划出了错误的恒等号。错误的恒等号与错误的内容组成了一个错误的公式:忠君等于爱国,爱国必须忠君。实际上,愚蠢的楚王早已在残害这个国家了,而屈原还在效忠这个愚蠢之君。混淆国与君之间的关系,屈原之不足,这是其一。

面对无耻之君与为虎作伥的小人之臣,如果没有办法制止他们的罪行,正确的做法就是把他们的罪行记录下来,使之永远挂在历史耻辱柱上。孔夫子作《春秋》,记载了一些无耻之君与无耻之臣的罪行。孟子的评价是“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一个“惧”字,反映了乱臣贼子对进入史册的惊恐心态。楚有犯罪之君,亦有为虎作伥的无耻之臣,屈原有能力写出《春秋》之续篇,但实际上并没有写。忧伤而悲壮的《楚辞》里只有对犯罪之君与无耻之臣的各种比喻,却没有严肃而明细的事实。只留下了优美而悲壮的诗词,却没有留下可以警示千秋万代的佳作,屈原之不足,这是其四。

身遭逆境,精神应寄于何处?应寄于生生之源。与生生之源相沟通,可以达到天人一体的境界,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与心胸,可以使人将眼前之逆境与劫难视为一个过程。人间有劫难,但仍有天地日月与我同在。屈原显然深知这一道理。《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天地”、“泰初”都是生生之源的同义词,从词中知道,屈原的精神已经达到天人一体的境界,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又要投江自杀。《周易》认为,人间有“天地闭”的逆境,也有“明入地中”的劫难。遇到逆境,贤人应该隐退,如《周易?坤文言》所言“天地闭,贤人隐”。遇到“明入地中”的黑暗之时,正确的态度是“内文明而外柔顺”。《明夷?彖传》举了两个蒙难的例子,一个是文王,一个是箕子,他们在蒙难时都没有改变自己志向,也没有自杀。身陷逆境,孔子的抉择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非投海自尽。笔者真切地希望,读书人今后遇到困难时,应该效法文王、箕子与孔子,尽量避免屈原式的悲剧。

如果以现代标准苛求屈原,那是有失公允的。关键是屈原所遇到的问题在元文化中早有答案,令人悲哀的是屈原并没有运用正确的答案去处理所遇到的邪恶问题。笔者的困惑就在这里。笔者虽然以元文化为坐标提出以上之困惑,但丝毫不影响笔者对屈原的敬重,丝毫不影响笔者对《楚辞》的敬重。



9、“黄河之水天上来”。从这句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中华腹地上由黄河长江勾画出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场景:大河向东流,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东部平原,最后浩荡人海。其所经区域,正好构成了中国版图上由高而低的3个台阶。自东向西,顺着这个大地的台阶,我们可以迈上青藏高原,步入天人一体的“香格里拉”之境,寻找周穆王与西王母会饮于瑶池的仙境,体味屈原《九歌》中“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追求。

在1997年拍摄的电影《红河谷》画外音中,有这样一句话:“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这句话,形象而真切地概括了青藏高原与整个中华大地生命一体、血脉相连、骨肉相依的关系。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淳厚子民们来说,雅鲁藏布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生命之源,是他们的母亲河。

“雅鲁藏布江”藏文原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这是一条如诗如画、美丽无双的大河。它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从雪山冰峰问流出的河水晶莹剔透,如一条洁白的哈达,缠绕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周围,舒展于烟云缥缈的雪山脚下。它一路飘舞向东,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已是波澜壮阔的中游地带。因汇聚了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水、帕隆藏布等支流,雅鲁藏布江已从上游的一株新绿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等藏文化的中心城市,便在这棵大树繁茂枝权的庇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10、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离世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11、历来众生,人生如意者少。当养兰成为兴趣后,以兰寓志趣,托蕙以情思,本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却常常为俗事所扰,难以心安理得。正如那句流行的“IN”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养兰是孤独的,古今大抵如此。“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屈原是矛盾的,痛苦与欢乐相伴,浪漫与拘谨相随。他的痛苦是后世知晓的,他的浪漫却是文人的专利。其实天下兰友,可以选择抛弃痛苦拥有快乐,大可学学他的浪漫。虽不能像他那样想像着坐上龙车同重华游仙宫,登上昆仑吃那玉的精英,更不可能与天地同长寿,和日月同光明。但,浪漫的翅膀却是每个人可以有的,让自己飞翔起来,陶醉在自己的天空中。

兰花一开,盈香一室,沁入肺腑。在纷繁浮躁的现代社会,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文化寄托和内涵能如此一路繁花,是有深味的。于是再温习屈原的诗,便可读出些真味来。这味道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魅力。原来,兰花以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寄托,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光明方向的指标,成为文化向上永远的指向。兰花及其文化寄喻的正直、忠诚、高志、幽而自芳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认可和颂扬。

端阳一天,文化永恒,幽香永远。于是才有了这一脉相承的关联。



12、百年一瞬,人生俯仰,只争朝夕,奋发图强。弘扬国粹,少年雄壮,利以当代,功在万方,鉄肩当仁,博达不让!天生我材必有用,敢撑大厦作栋梁。登峰方能小天下,天高任我鲲鹏翔。国学在心,其道大光,鹰击长空,风尘翕张,自强不息,心怡神旷。博达未来,撒满阳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灵犀春风漾。先贤光华照我眼,民族精神永流芳。祝我中华,四海引吭汉唐韵,与天地兮同寿,自兹山高水长;愿我中华,万代永葆华夏魂,与日月兮同光,从此国盛民强!

孔子云:不亦乐乎!



13、站在课堂上,我就是一尊神,一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尊伴着屈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一尊神。我为大师的壮志难酬而叹息,为他们的怀才不遇而流泪;我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久久不想说话;我为某一精辟的句子浮想联翩,为某一精彩的段落而多角度把玩品味。这里不是没有悲剧,这里的悲剧在天天发生,但悲剧撞击我的心灵,产生的不是恶心呕吐的反映,而是如泪水洗过的良心,晶莹剔透,迷人的光泽跨越时空,刺穿沉睡的灵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789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 楚辞.屈原.涉江》为网友失去方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