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trend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4年第14期(总第1431期)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本期要点]:央行重启正回购压力荷尔蒙会延长金融危机安倍“女性经济学”有待充实OECD:各国需加码全面改革互联网让中资银行四面受敌人民币汇率连跌

经济热点

央行重启正回购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各银行进入2014年后高速起跑,月度新增贷款达到四年高位,似乎没有理会政府遏制信贷增长的努力。中国各银行在年初集中放贷是符合惯例的,但即使计入季节性因素后,今年1月的放贷数字仍异常强劲。上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1.32万亿元人民币(合2180亿美元),几乎达到12月总数的三倍,比市场预期高出2000亿元人民币,而且是自2010年1月以来最高的月度总数。中国最广义的新信贷发放指标(包括有“影子银行”之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也出现飙升。1月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达到2.58万亿元人民币,比预测高出约25%。

放贷繁荣预示着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内前景向好,缓解了较高的市场利率会使企业得不到融资、拖累经济增长的担忧。但它加剧了另一方面的担忧,即中国已变得越来越依赖债务,而政府难以推动银行和企业摆脱这种依赖。“我得到的印象是,天哪,两个指标(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又这么强劲了,”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当局收紧政策的力度根本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么大。”

中国央行在过去一年里逐步引导市场利率上升,导致去年6月和12月先后发生两场“钱荒”(后一次程度较轻),期间银行相互拆借的利率向两位数水平飙升。

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此前认为,这是一个迹象,表明中国的新领导层愿意承受经济较低增长的短痛,以换取杠杆率较低、经济更健康的长远收获。中国的总体债务水平已从200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30%飙升至去年的大约210%,这种增长已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中国的金融稳定发出警告。

然而,1月放贷的强劲程度让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现在你知道中国央行并非真的在收紧,”美银美林分析师陆挺在一份简报中写道。“央行的政策立场仍是中性的。”

每当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飙升时,中国央行就会迅速向银行体系紧急注入资金,以防财务问题蔓延。这种操作帮助稳定了市场利率——尽管利率水平比过去高了一些。

仔细看看1月的信贷数字,能看出一个潜在的转变,即从影子银行放贷转向在更大程度上由银行进行表内放贷。虽然高于预期,但上月社会融资总量与2013年1月的2.54万亿元人民币基本相当。

分析师表示,这种转变如果持续下去,将意味着北京方面试图控制住不断增长的影子金融业,同时不对整体经济造成过大损害。信托公司(中国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近期接二连三闹出违约恐慌)的放贷降至1040亿元人民币,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央行对影子银行放贷的收紧,起到了迫使银行恢复资产负债表内放贷的效果,”瑞穗证券(MizuhoSecurities)分析师沈建光表示。中国央行在近几个月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影子贷款,使银行更难将资金转向表外产品。

1月份放贷激增已成了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由于央行通过一种粗略的配额制度控制全年放贷,各商业银行在年初急于发放贷款,以争夺尽可能大的配额。据官方媒体报道,要不是央行在1月最后一周对各大银行施压,要求收敛放贷,该月的放贷数字本来会更加火爆。

中国央行2月18日从货币市场回收了480亿元人民币(合79亿美元)资金,这一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举措表明央行对年初出现的信贷飙升感到担忧。中国央行通过14天期债券正回购操作回笼了资金。这是中国央行8个月来首次使用正回购操作来回收流动性。交易员们表示,中国央行通常会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前一天评估银行需求,但这次它在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就实施了正回购操作。中国主要股指——上证综指继上周上涨之后,2月18日下跌0.8%。

中国央行回收流动性之前,今年1月份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放贷出现飙升。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去年12月份的3倍,超出市场预期2000亿元人民币,并创下自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的银行通常会在年初大举放贷,但今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异常强劲。中国货币条件在过去6个月里剧烈波动,引发人们怀疑中国政府是更关注抑制信贷还是更支持增长。去年6月中国出现“钱荒”,12月又出现程度较轻的流动性紧张,似乎表明中国政府打算收缩流动性,但在一系列短期资金注入之后今年1月的贷款飙升显示出不同的方向。分析师们表示,昨日的正回购操作表明,央行实际上的确倾向于紧缩,尽管力度比较温和。澳新银行(ANZ)分析师周皓表示:“它表明中国央行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状况过于宽松。央行倾向于保持整体紧缩的流动性状况。”在去年6月和12月出现“钱荒”之后,中国最重要的短期流动性指标——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飙升至近10%的水平。但在周一,该利率降至4%以下——这是中国央行似乎已觉得过低的水平。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压力荷尔蒙会延长金融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剑桥大学(Cambridge)神经学家、前华尔街交易员约翰?科茨(JohnCoates)领导的一项独创研究显示,金融交易员在市场强烈波动期间所感受到的压力,会降低他们对风险的兴趣。这种现象可能会延长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

这项研究成果为“Cortisolshiftsfinancialriskpreferences”2014年2月18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网络版上,全文见: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2/13/1317908111.full.pdf+html?sid=2281e863-9f42-407e-9b11-04af43a4bf29)。该成果综合了实地和实验室研究。科茨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市场波动性上升的8天内,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一组交易员分泌的压力荷尔蒙可的松(stresshormonecortisol)水平平均增加了68%。

这些科学家将这一发现带到剑桥大学的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Hospital),他们利用药理作用——氢化可的松片剂——来提高实验志愿者体内的可的松水平,同样是8天内增加68%。接着实验参与者玩了一场激励式冒险游戏。结果显示,可的松水平提高的试验者风险兴趣大幅下滑,其中一项衡量指标显示下滑幅度达到44%。

科茨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对金融界影响重大。亚临床压力会影响人们的冒险行为,而这是常规风险衡量指标所检测不到的。他表示:“无论是交易员、风险管理者还是政策制定者,没有人意识到,一种强大的生理机制在影响市场。”这项研究还对风险偏好稳定的假设提出质疑。他表示:“这种假设……是几乎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并且事实上也是所有市场情绪指标的基础。”

在市场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机会时,个人和企业事实上却往往会变得无动于衷。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最需要冒险者,但压力荷尔蒙的不断升高会助长普遍的避险情绪,这种情绪有时被称为非理性悲观。科茨教授总结称:“这种对压力的反应,可能会因此加剧市场的不稳定并延长危机的持续时间。”

(FT,2013.2.18)

安倍“女性经济学”有待充实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3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未能重拾动能,经济增速仅达到经济学家此前预测的三分之一,这令外界对“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式复苏的持久性产生疑问。日本内阁府2月17日公布的初步估值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对外贸易是一个弱项:日元疲软几乎没有带来更多出口,同时却大幅提高了进口能源价格,这使得日本一度炫耀的贸易顺差转变成日益扩大的巨额逆差。随着贸易不再像过去那样充当增长的引擎,作为经济支柱的国内消费也将很快遭遇障碍,今年4月日本国内消费税上调可能会损及消费。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TakujiAida表示:“去年10-12月的经济增长完全依赖内需。”经济学家原本预计,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将摆脱去年年中的放缓趋势,增长3%,接近去年上半年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时承诺刺激经济增长后实现的较快增长水平。而2月17日的数据显示,更为不确定的经济增长趋势较去年7-9月当季毫无变化。在消费税上调3个百分点的政策实施之前,预计消费者将继续为当前季度的经济增长提供支持。消费税即将上调(这是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正鼓励一些消费者购买大宗商品,给经济活动带来暂时的额外刺激,但预计在4月消费税上调后,购买活动将放缓。经济学家表示,消费的放缓幅度以及经济复苏速度对于“安倍经济学”的未来将至关重要。

在日本安倍经济学遇挫的情况下,安倍晋三上个月又提出,“日本女性劳动力是一种最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日本必须成为一个能让女性发光发热的地方,”。他在演讲中还说,如果日本的女性就业率像男性那样高的话,日本的产出可能会提高16%。去年在伦敦,他也曾摆足推销安倍经济学的架势,发表类似的言论称:“我决心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我将为此准备好架构,使之成为可能。”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戴维?皮林认为,安倍“女性经济学”有待充实。他指出,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萎缩,管理日本的老一代开始意识到,他们对女性的需要超出他们原本的想象。从现在开始,日本女性必须把所有的事情全干了。她们必须生育更多的孩子,因为眼下日本出生率仅为1.4,远远低于补充人口所需的2.1。她们必须照顾孩子,因为保姆供应短缺,而且尽管聘用外国保姆的做法在香港等地相当普遍,日本的法律并不鼓励聘用外国保姆。她们还必须照顾老人,因为日本有11%的人口超过75岁,并且日本人认为住养老院是一种羞耻。哦对了,在她们做这些的同时,她们还必须有正式的工作,以便为提振日本的GDP做出贡献。可想而知,女性无法同时做到这一切。安倍晋三提到的玻璃天花板更像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他希望建立的有利于女性的“架构”却像纸糊的一般脆弱。因此,很多女性实际上在“罢工”——她们更晚结婚、少生孩子。

从某些方面来说,她们肯定没在罢工。眼下有更多的女性在保有工作的同时继续履行其家庭“责任”。女性就业率一直稳步上升。去年,日本在职女性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大多由富国组成的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15岁至65岁的日本女性中,有63%在职,略高于经合组织62%的平均水平,不过与美国(68%)和英国(70%)等国仍有一定差距。

消除这一差距(比如通过将日本女性就业率提高4至5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DP。然而,这种做法不会创造奇迹。预测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日本社会对大规模引入移民感到厌恶,日本劳动力将以每年约0.5%的速度持续缩减。

之所以不看好更多女性加入劳动大军能产生很大经济效应,一个理由是女性所从事的工作类型。约55%的在职女性从事的是非正规工作,平均收入为全职工作的男性同事的一半。很多女性之所以从事这些工作,不是因为她们在践行女权主义,而是因为她们需要补充丈夫的收入(可能在日益减少)。还有一些是单身妈妈,需要独自抚养子女,这类人群的数量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要衡量增加这类就业的经济效应,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场思维实验。假设所有家庭妇女都去邻居家工作,照看邻居家的孩子或老人,这只不过会为政府创造一个应纳税收入来源,她们实际提供的照顾仍将与原来一样多。

只要家庭经济状况允许,女性在孩子出生后往往会离开工作岗位很长时间。大多数妈妈最终会重新出去工作,但通常从事的是薪资较低或者职责较轻的工作。在很多发达国家,女性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而日本的情况则不同,日本女性就业率在她们养育子女的那些年里会下滑,不过由此形成的所谓M型曲线如今已开始变平坦。

如果日本真的想要让“女性的能力”发挥作用,该国需要来一场更具革命性的变革。企业文化和社会态度必须转变。幸运的是,文化习惯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顽固不变。政策能够改变文化习惯。如果要让女性“把所有的事情全干了”,就得让她们“拥有一切”:薪水丰厚的职业和生孩子的机会。这意味着,弹性工作、更多女性走上“职业轨道”以及管理岗位对职场妈妈更加包容。从这些方面衡量,日本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的得分格外低。另外,如果日本想要从一个制造业主导型的“模拟”经济转变为一个适应时代的“数字化”经济,从而在这个开放的、由信息推动的数字化时代拥有竞争力,那么女性所具备的技能将变得前所未有地关键。让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

安倍晋三是否会促成这场革命?看上去不太可能。他个人的社会观点往好了说也只能算是传统的。他任命的一些官员(有女性也有男性)所表达的一些观点,别提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放在19世纪50年代都不会显得过时。如果他要充实自己的观点的话,就必须把部分政治资本投入到真正的立法改革和由领导层拉动的改革当中去。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他那些激动人心的“女权主义”言论就仍将只是些空话。

(综合消息)

OECD:各国需加码全面改革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2月20日出炉的报告中警告,若欲避免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重演,各国需进行全面改革,以激励提高生产率,降低贸易壁垒。OECD早前的一份报告亦指出,全球化加大了经济体受外部冲击的风险,这种不稳定性令经济预测的难度大增。而本月的高盛全球经济先行指数(GLI)也已下滑到一年多以来最低水平,稳稳地守在「放缓」区域中。

1后危机阶段改革动能放缓。OECD在题为《向增长迈进》的报告中表示,在后金融危机阶段,改革动能有所放缓,现多是零散而渐进的举措。澳洲在今日主持召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将致力于推动促成长议程,OECD的报告与其意图相符。澳洲财长霍基一直要求采取正式的全球增长目标,该目标将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期,当前IMF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7%。

OECD首席经济学家暨副秘书长帕多安说︰“自危机以来生产率普遍减速,这预示了一个低增长新时代的开始,这些忧虑已经在OECD发达国家盛行一段时间了,现在也涵盖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也受到许多国家失业率高企和就业参与率低下的助燃。”帕多安指出的问题包括,全球贸易放缓、企业投资乏力与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建议的补救措施有,降低竞争监管壁垒、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与投资、将税收从劳动力向消费、房地产和遗产转移等。

报告分析认为,不同国家则面临□不同的挑战。面临人口老化问题的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需要扩大就业参与率,部分要靠吸引更多女性进入职场。OECD指出,由于新兴市场对于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最终正常化的冲击抵御力极差,这些任务是刻不容缓的。而联储局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举措已导致一些新兴市场出现极端压力,因外资都进入发达市场寻求更好的回报。联储局主席耶伦今日参加G20峰会时,可能会听到很多这样的忧虑。

据OECD官网发布2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其对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近几年经济复苏速度的估计过高。而报告分析了出现误差的关键原因和经验教训,为提高类似预测的准确度提供参考。OECD总结称,对经济预测进行分析,为探索全球经济危机给不同经济体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对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所作的预测误差幅度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全球化加大经济体受外部冲击的风险;对银行体系薄弱的国家所作的预测出现较大的负误差则表明,在经济预测模型中,金融要素应被赋予更大的权重。

而本月高盛的GLI显示出,经济活动增长进一步减速,经济状况仍停留在“放缓”区域,虽然放缓的程度并没有加深太多,但整体经济动能水平在过去6个月中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不过,由于考虑到恶劣天气因素对国家经济数据的影响,期待最终的数据能够显示出更强劲的复苏信息,令形势逆转。GLI数据中有7个分项数据,2月份这7项数据均没有改善,但是恶化的程度有的加深有的减弱。其中费城联储局指数和新增订单指数都急速下降。高盛还表示,当前「放缓」这一状态对于风险资产的支持程度不及“扩张”状态。从去年8月以来持续减弱的经济增长水平是令人担忧的。

2新兴市场危机源于过度信贷。德意志银行指出,对于新兴市场危机的持续性问题,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它仅仅与经常帐户赤字国家有关,或者说局限在所谓的“脆弱五国”(巴西、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德银在报告中指出,新兴市场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信贷,经常帐户赤字只是征状,过度信贷则接近于病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香港地区、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和匈牙利私人部门信贷占GDP比重的升幅均大大超过20%。德银认为,当信贷周期急速掉头,那些经常帐户赤字、依赖外部融资的国家相比经常帐户盈余国更加脆弱,但这绝不意味□盈余国对信贷和资产周期逆转具有免疫力。“日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1990年经济滑坡之前以及之后20年,一直都保持很高的经常帐户盈余。但这并未让日本免于遭受剧烈的资产崩溃。”德银警告称,大量因素都预示□新兴市场资产可能进入多年的、漫长的表现落后周期,而不是加速崩溃,但也存在形势恶化的风险。如果把危机比喻成一场金融爆炸,那么找到导火线比预测点燃导火线的事件相对更容易一些。毫无疑问,在当前已经存在的导火线中,足以引发远比“脆弱五国”经常帐户调整更大的危机。

3削减千亿开支巴西恐难践诺。为了提升投资者对巴西市场的信心、实现财政盈余目标与避免主权评级下调,巴西政府昨日宣布将削减185亿美元(约1443亿港元)财政开支。受此消息影响,巴西货币雷亚尔升值0.6%。巴西财长曼特加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次削减开支是为了“财政整顿”、降低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削减的支出大部分来自于可自由支配支出,一小部分出自法定支出。而卫生、教育、社会发展和科技等领域的支出将不会减少。曼特加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盈余目标是巴西GDP的1.9%;实现这个财政盈余目标,巴西政府必须削减185亿美元财政支出。分析认为,削减开支有利于遏制通胀。巴西央行在过去几个月中把利率从7.25%调高到了10.5%,以实现4.5%的通胀目标。此外,巴西主权债务评级下调的压力很大,巴西政府不得不以削减开支提高巴西政府的信用,并藉此向投资者示好。去年6月,巴西的评级就曾遭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展望为负面。然而,巴西兑现这样的承诺仍然具有挑战。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所罗门表示,在一个经济增长越来越低的环境中,兑现这个承诺非常困难。

(香港商报,2013.2.22)

国内与港台经济

互联网让中资银行四面受敌

顾蔚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撰文指出,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公司已经重塑了中国零售业的格局。现在它们又在挤压国有银行。中资银行面临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不良债务增加,外界对其销售的投资产品的担忧以及定期发生的钱荒推高其融资成本。不过,这些都还不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管理着20亿美元资产的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此前告诉其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中资银行最应该担心的莫过于来自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

中资银行目前四面受敌。首先,蓬勃发展的在线货币市场基金正在吸引银行的存款客户,迫使银行支付更高利息来留住资金和客户。截至目前,这部分资金的占比仍然很少,相当于活期存款的2%左右,但瑞士信贷预计今年该比例将达到8%。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银行系统发生钱荒,导致银行间贷款利率飙升,这些在线货币市场基金才能如此迅速蹿红。举例来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回报率高于6%的基金产品吸引投资者,而银行理财产品回报率通常在4%,剩下2%的回报则是银行的利润。

银行不会因为这些新竞争者的出现就垮台。新竞争者目前处理的只是投资者账上的一些余钱,以及小微公司的小额借款而已,这些领域往往是资金充裕的银行不屑一顾的。但他们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和那些资金充裕的创新公司硬拼,给客户更好的回报,银行的利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将会影响到它们未来筹措新资金,以便填补预期贷款亏损的能力。这些互联网基金实际上加快了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为了与互联网公司竞争,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其他银行在温州等竞争激烈的市场提供的货币市场产品收益率均超过了6%。如果这些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银行的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长期来看,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存款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应该会收窄,但在线融资仍然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资金大转移才刚刚开始。在美国,首家能够开支票的货币市场基金诞生七年之后,其资产已增至家庭银行存款规模的近一半左右。

其次,网上特别是手机在线支付日渐流行,消费者使用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越来越少。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用手机支付出租车费,通过微信等应用程序和亲朋好友交换红包。尽管很多人仍然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但这种担忧情绪应该会逐渐消退。

随着在线支付的兴起,消费者更愿意将钱留在支付账户内,这就更有利于在线投资的发展。除了淘宝集市和天猫商城,支付宝目前为超过50万个商家处理支付交易,其中也包括水电账单等。银行提供的在线支付服务大多要求与开户行是同城,而支付宝用户可以在更多的城市,处理范围更大的业务。

第三,在分销投资产品方面,在线渠道更加高效。中国太平洋保险和其他保险公司现在也在天猫商城销售保单和理财产品,这样就可以不用向银行支付巨额手续费。1月底的中诚信托兑付风波暴露出来的是,工商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要收取高达本金4%的手续费。

第四,互联网公司才刚刚开始放贷,这很可能会对银行利润的最大源头构成冲击。截至目前,它们仅向小客户放贷,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改变。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掌握着其买家和卖家财务状况的大量信息,与银行相比,它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信贷分析。电子商务公司可以根据商户的在线销售趋势来决定是否向他们发放贷款。

此外,互联网公司还有其他优势,比如它们承担的监管负担较轻等。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中国网络巨头站在制高点,对客户消费、投资和借款的信息尽在掌握,它们对中国银行业的破坏性影响不可小觑。

(WSJ,2013.2.21)

人民币汇率连跌

人民币2月21日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下跌,同时2月17-21日的一周或将创下三年多来兑美元的最大单周跌幅。市场人士猜测中国央行正在寻求为人民币降温,并抑制海外资金的大规模流入。

本地市场,美元报人民币6.0890元。人民币兑美元本周以来已经累计下跌了0.5%,这一幅度对于其他多数货币来讲不算大,但在汇率被牢牢掌控、鲜有较大波澜的中国,已算是相当剧烈的下挫。上一次出现类似幅度的下降要追溯至2010年11月份。

交易员和分析师们表示,中国央行近来转而放慢人民币的涨势,这令他们感到意外,同时许多投资者不得不解除人民币多头头寸。自2005年进行币值重估以来,人民币已累计上涨了33%,但也吸引了所谓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寻求从这种涨势中谋利,从而造成现金过剩的状况。眼下,出于对影子银行及坏账增多的担忧,中国央行开始出手抑制信贷增速,在此之际热钱的流入使局面更加复杂。

不过,多数人认为未来数月乃至数年,人民币仍将进一步走高,理由是中国经济的年增速依然超过7%,且贸易顺差巨大、资本流入强劲。

在人民币过去数月快速走高后,本周中国央行设定的中间价较上周末低了0.2%。人民币汇率在离岸市场(主要是香港)自由浮动。投机客大多会在离岸市场上买进、卖出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本周下跌了0.8%,周五人民币汇率报1美元兑人民币6.08元,略高于在岸市场的人民币6.0890元。人民币兑美元无本金交割远期本周下跌0.4%。

交易员们称,预计中国央行下周将继续引导人民币走软,因为在岸市场流动性充裕,另外,中国银行业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远高于预期。中国当局正密切关注信贷增长情况,可能会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帮助遏制影子银行和坏账带来的日趋加剧的风险。

一些分析师称,人民币近期的下跌也表明中国央行正在为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并允许人民币更自由地浮动铺平道路。中国央行2月19日称,今年将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CIBCWorldMarkets宏观策略师本内特说,一种合理的暗示是,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剧是央行在为扩大所允许的人民币交易区间做准备。类似情况曾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出现,当时市场上充斥着有关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预期,之后,中国央行于2012年4月份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日交易区间将从在当日中间价上下0.5%范围内浮动扩大至上下1.0%的范围。不过,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学家常健不认同这一观点。她说:“考虑到日益加剧的国内增长和金融风险,我们不确定中国央行是否仍愿意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冒更大风险,无论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还是人民币更快升值/贬值的风险。”

路透社认为,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程及新兴市场所受两轮冲击,可能有助于提供一种观察本次人民币意外贬值的新视角。对此,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联储去年5月宣布量化宽松政策未来退出日程表以来,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遭受两轮较大汇市和股市冲击。第一轮冲击发生在去年7月底至8月,以东亚等新兴市场受冲击最大;第二轮冲击发生在今年1月,起因是联储继续缩减100亿美元购债规模预期和中国经济放缓,引发美洲、东欧等全球新兴市场汇市股市动荡。首当其冲的是阿根廷。在这两轮冲击中,人民币中间价都表现出了与全球新兴市场货币颓势不同的强势升值态势。这似乎暗含了中国央行人民币中间价有意稳定汇率,以避免人民币汇市遭受和全球其他新兴市场一样的冲击。

对全球人民币交易员来说,遵循中国央行中间价指引成为金科玉律。这源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受制于由中间价上下1%的波幅限制,还在于中国央行在现行结售汇机制和惯常汇率稳定机制下,实际上扮演着最大的人民币汇市交易对手方。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即期汇价与中间价保持一致走势,即使即期汇价走势短期出现偏离,最终也会向中间价靠拢。本周亦是如此,中间价自2月18日起以来走贬逾120点,至6.1176元,即期收盘价同步贬逾270点或0.45%,自今年1月高点来累计贬逾0.80%。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而第一轮冲击发酵和爆发时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虽有所放缓但总体稳定,金融债务杠杆扩张步伐却相当快。当时,中国央行对此也持相对强硬立场,助推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在“6.20”创下30%的历史高位。这种总体相对强势的政策立场一直延续到去年底。

与第一轮冲击时相比,第二冲击发生时的中国经济表现更为疲弱,汇丰中国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继续下挫;虽然1月进出口数据较好,但与OECD经济体经济放缓不相匹配,而国际套利资本流入却有增无减。如今,在第二轮冲击已基本结束的本周,具有中国货币政策指向含义的人民币中间价却主动大幅贬值,汇价受此牵引出现大幅贬值,似有顺应经济放缓及应对全球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主动操作特征。毕竟,目前经济成长以及潜在增长水平存在放缓可能的中国,债务水平不断高涨,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一员,美联储等全球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可能并不会因为人民币中间价的强势而不受影响。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表示,如果未来就业市场和通胀持续改善,美联储将继续目前进行的缩减购债计划。最近联储货币政策例会将在3月进行。

美联储为应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将其资产负债表扩大逾三倍至约3.6万亿美元,以此来推动经济复苏。至今,联储每月新增购债规模为650亿美元。

而全球量化宽松导致流动性泛滥,中外资金利率的利差高企,经济状况相对稳健和对外贸易持续盈余,以及外汇管制逐步放松和人民币国际化迅速推进,这都为人民币继续升值提供了理由,也为交易商通过各种途径套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资产泡沫也在膨胀。

如今,支撑新兴市场过去十余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也出现了贬值现象。2月20日,韩元、坡元、印度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披索等货币纷纷跟随出现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处于全球贸易分工链条的中间环节,也就是中国从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进口,基本对它们维持逆差;而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出口,并对它们维持盈余。

因此,在这一全球贸易运行格局中,中国经济冷暖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经济体状况,尤其是对中国顺差的东亚及新兴市场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应货币走势也有相似之处。

2013年6月以来,韩元和人民币离岸一年远期波动趋近;本周两者几乎同步波动。这种特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表现越来越明显,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美联储QE退出进程,这种特征还可能延续,这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做好准备。

(综合消息)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4年2月21日收盘点(括号内为2014年2月14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6103.30(16154.39)↓;纳斯达克:4263.41(4244.02)↑;标普五百:1836.25(1838.63)↓;英国FTSE100:6838.06(6663.62)↑;法国CAC40:4381.06(4340.14)↑;德国DAX:9656.95(9662.40)↓;日经225:14865.67(14313.03)↑;上证综合2113.69(2115.85)↓;香港恒生:22568.24(22298.41)↑;台湾加权:8601.86(8513.68)↑;新加坡海指:3099.93(3038.71)↑;越南指数:570.57(572.22)↓;印度BSE30指数:20700.75(20366.82)↑;巴西BVSP:47380.24(48201.11)↓;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42952.99(42093.15)↑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4年2月21日收盘价(括号内为2014年2月14日收盘价):

欧元/美元:1.3738(1.3693)↑;英镑/美元:1.6623(1.6747)↓;美元/日圆:102.5100(101.8000)↑;美元/人民币:6.0912(6.0662)↑;CRB指数:301.58(293.24)↑;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4年3月):1323.70(1318.6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4年3月):102.92(100.35)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150(7139)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4年5月)6.0550(5.962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1175.00(1106.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4年第14期(总第1431期)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传真:(010)6803247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72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社科苑论坛关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书

http://bbs.shekey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224庚寅岁末,社科院研究生院顺利迁入良乡校区。甫迁新址,既有宏图大展之志,亦应患危急存亡之忧。迁居仅月余,各种问题凸显无遗,在校同学怨声载道。社科苑论坛作为研究生院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童之伟【按语:2013年4月8日,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对话: 中国新时期的新改革”,中美双方有40位学者与会,中方出席的有吴晓灵、吴敬琏、许小年、季

声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为网友绿帽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