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约 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大师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一部)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作为电影新现实主义流派的开山之作,大师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一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很类似于解放初期的我国的那些革命题材的电影,尤其结尾设伏就义的那段,当然啦,因为那是个结尾是作为此类题材电影的经典被我国广大革命电影借鉴的。
不过这部电影真的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我对意大利人的看法。此前,我一直觉得这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就是一群崇尚享乐的机会主义者,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因扎吉,我汗!在我的印象里,罗马是一座充斥着美食、性、欲望的城市,罗马人慵懒而随性、精明而狡猾、极度热爱享受!可是,影片呈现给我的却绝非这样的事实,这是一座有气度的、勇敢的、优雅的、坚强的城市。坚贞热情的皮娜、勇敢坚定的地下党、高尚不屈的神父,还有那些带编者希望的孩子们,这些人是这座城市犹存的魂!
然而,还有一些旧印象的残存,如那出卖爱情的玛利娜、自以为是的皮娜的妹妹,以及为德军效劳的意大利人等,其实我并不想谴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有时候,我觉得强调爱国主义其实挺可怕,或者民族主义。什么“master-race”“slave-race”,这就是恶果,其实二战亦然。或许,我这么讲是因为事不关己,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不知道那时候的绝望,所以我认为“爱国主义”没有用。
但是,换一个角度讲,国家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生在哪个国家就成为哪国人,然后就必须爱国,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无知》里的依莲娜就有同样的感觉。克氏说,我们应当摆脱一切的束缚,从自身寻找人性之光,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社会!
我想就是这样,充分的信任人,不需要一切人来管理人,这不是无政府主义。虽然我的确不相信“国家”“政府”,也相信它们必将终结!
随想而已,所以有点乱!
[剧情资料]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编剧: Sergio Amidei / 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 Aldo Fabrizi / 安娜·麦兰妮 / Marcello Pagliero / Vito Annichiarico / Nando Bruno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45-09-27
片长: 100 分钟
又名: Rome, Open City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获奖情况
1946年 戛纳电影节 电影节大奖 罗伯托·罗西里尼
1946年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BR Award) Best Foreign Film
1946年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最佳女演员 安娜·麦兰妮
二次大战结束前夕,占领罗马的德军仍大肆搜捕游击队。遭到追捕的地下党员工程师曼发弟逃出来,又在平娜的帮助下见到了唐 皮得罗神父,请神父将一笔巨款交给游击队。德军包围了平娜家,向逮捕曼发弟,神父镇静的应付德军,德军只抓走了平娜就要嫁给的工人弗兰西斯科,平娜饮弹自尽身亡。曼发弟与绝处逢生的弗兰西斯克继续在城内活动。由于曼发弟的女友告密,曼发弟和神父被捕,他们都在敌人的酷刑和枪弹下英勇牺牲... ...
[精彩影评]
历史与神话的双重奏
巴赞说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开辟了银幕上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彼此对立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后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由于物质现实复原的机械照相式刻板手法越走越窄,成熟的创作美学成为一柄双刃剑,而作为发轫之作的本片真实再现了意大利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与英勇斗争,同时极富生活的诗意,在神话与历史的对立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具有宣言书的历史意义。
二战接近尾声时,意大利被绑在了德国战车之上,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当时充斥在意大利电影院里的除了好莱坞大片以外,大部分都是墨索里尼政权控制下为法西斯歌功颂德的战争宣传片,再就是少量白色电话片与书法派电影。前者以反映高雅的资产阶级生活为主要内容,后者则躲进故纸堆致力于改编文学名著。
正是不满足于这样虚假做作的作风,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们提出“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主张拍摄表现本民族生活、情感与才能的电影,“真实”成为电影作品主要内容上的追求与审美自觉。实景拍摄、自然光照、运动镜头、非职业演员等为后来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提供了物质支持。在《罗》中,除神父与皮娜外全部为非职业演员扮演。这些技法的意义在于不仅发挥了电影的照相本性,还挖掘了电影的时空潜力。电影艺术形式革命推动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内容与思想上的深入。
展示细节是真实电影美学的重要表现手段。影片一开始便通过一系列丰富的细节展现出二战后期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神父即将出门,德国士兵闯入,对神父掏出一支枪,就在观众紧张之时峰回路转,士兵取出弹壳里的介绍信,观众方知其是弃暗投明的勇士。这说明法西斯已经众叛亲离。而在抢面包事件中,神父不得不放弃操守参与其中,警察也回归普通生产者的身份,反映出失业、贫困、饥饿、疾病、死亡正严重威胁普通百姓的生存。
维斯康蒂认为,“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一个内容问题。”评论家萨尼则说,“只有把新现实主义理解为一些艺术家表现意大利人民生活与精神面貌的一个总运动,才能真正明确新现实主义的含义。”这些电影虽然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却揭示了千百万意大利人民的共同经历与集体经验。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题材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其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1,反对战争及入侵带来的政治混乱;
2,反对饥饿;
3,反对贫困与失业造成的困境;
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对比好莱坞对于梦的描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强调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以及扭曲的人际关系。新现实主义电影一般只提出问题而不给出解答,人们面临的困境都未能得以摆脱。而对民族集体经验的书写,对幸福诺言的表达,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使得《罗》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带有神话因素。
好莱坞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叙事——意义生产机制,不露痕迹地把现代社会的尖锐矛盾简约成可理解的二元对立形态,运用缝合体系等一系列的编码机制(如对切镜头)虚幻消除矛盾对立来为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提供同样虚幻的出路,将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融于神话的圆形封闭式结构中,因而使观众寄托着统一与平衡的令人欣慰的渺茫希望,具有了神话的性质。虽然这一梦幻性叙事机制一直受到现实主义人士的攻击,但不可否认它建立在观众观看心理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百年好莱坞长盛不衰也验证了这一点。
司汤达说,艺术应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诺言,应使人们看到美好生活的前景,在苦难的特殊年代固然需要使人保持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但给人幸福诺言同样不可或缺。因此二战前后及经济危机时好莱坞电影能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罗》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并没有排斥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和意义生产方式,其鲜明的倾向性仍然使得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在片尾,目睹神父被枪决的孩子们相互扶持,悲愤地走向远方。
来自侵略者的反思
据说,《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电影新现实主义流派的开山之作,也许当年它的意义深远,如今看来确是没什么亮点。情节很类似于中国解放初期的革命英雄主义影片,再加上译制片感觉的配音,就更像了。
有点意思的是影片在歌颂意大利革命者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和刻画德国法西斯残暴的时候,也加入了一些更人性化的探讨:关于侵略心理的探讨,侵略者关于自己行为的反思。
话题是由讨论革命者会不会招供引起的,引出了一个德意志老军官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深刻反思。
“他一定会招的!”
“他要不招呢,不招,要是真的不招,那就是说一个意大利人并不比我们德国人差。”“那就是说奴隶民族的血液和优秀民族的血液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发动战争还有什么意义呢?”
“25年前,在法国,我执行过一次枪决。我是一个年轻军官。我也以为我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可是法国的爱国分子宁愿死也不肯招。我们的国人就是不明白,人们要自有的活着。”
“我每天喝醉就是为了想糊涂一点,可是越来越明白,我们没有别的,就是杀、杀、杀,我们把尸首撒遍了欧洲,从这些坟墓里滋长出来仇恨。仇恨,到处是仇恨,我们终究要被这仇恨撕得粉碎......毫无希望,毫无希望地死去......毫无希望”
来看看发动侵略战争的心理吧,也许也是“拯救奴隶民族”之类的,是一种盲目膨胀的民族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后果。可是他们不明白民族有差异,却没有优劣,每个民族都有权利自由地选择自己生存的方式,旁人无权干涉。
这种反思在我国那些革命影片里是看不到了,倒是为这部片子增加了一些层次。
还有一段神父的话也值得体会:“上帝没看到么?上帝怎么会看不到,你总是问上帝有没有看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上帝指出的道路呢?”
[请您观看]
更多阅读
佳片U约 日本电影:《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日本电影:《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海报剧照][热诚推荐]“零戦燃ゆ”一片是1984年由东宝公司投资制作,由舛田利雄担任导演所拍摄的一部战争电影。这部电影试
佳片U约 南斯拉夫电影:《南方铁路之战》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南斯拉夫电影:《南方铁路之战》[海报剧照][热诚推荐]波澜壮阔的南斯拉夫战争间谍与冒险题材经典。前南导演兹德拉夫科·凡列米洛维奇(Zdravko Velimirovic)
佳片U约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影片海报]
佳片U约 英国电影:《冒充者》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英国电影:《冒充者》[海报剧照][热诚推荐]很棒的谍战故事。搞军事情报工作的人实在厉害,思维之严密,把德军骗得七荤八素的。想起了《36小时》,德军设局套取第
佳片U约 英国电影:《阿道夫叔叔》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英国电影:《阿道夫叔叔》[海报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