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热量饮食的真实感受
2014-10-10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作者:张诚 来源:《医学界》杂志
2012年12月8日,营养师为刘超医生送来三斤水果,四瓶矿泉水,这就是他今天全天的食物。刘超不由得感到“一阵恐慌”,尽管这仅仅是他自愿踏上的极低热量限食体验的第一步。
身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组建了包括康复医生、营养医生、心理医生和健康教育专家,心脏科医生在内的团队,不断寻找药物治疗之外更加自然的治疗方式。最近,已在国外取得成效的限食疗法使他眼前一亮,他迅速开展了国内限食疗法的“尝鲜”.他因体检发现血糖轻度升高,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家族史、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在身,于是亲身尝试限食治疗。从限食第一天起,他开始在新浪微博直播自己每天的感受,称之为“禁食日记”,后在上海长海医院邹大进教授建议下改为“限食日记”.
极低热量生存感受
“限食治疗”并非“辟谷”,并不完全禁食,通常为九天的住院疗程。在血糖等数据监测及营养师的指导下,患者只能接受极低热量的饮食,分为缓冲期(2天),限食期(5天),恢复期(2天)三个阶段,缓冲期和恢复期的热量摄入为每天600热卡,而限食期仅为300热卡。
缓冲期的饮食已经是大考验,刘超必须合理分配那些水果,以免到夜间饥饿难耐。“中午吃了半个黄瓜,十几个葡萄。现在还剩下两个苹果,一个黄瓜,三十几个葡萄。”刘超采取了“少食多餐”战术,“下午两点到三点感觉饥饿,吃了十个左右的葡萄,效果很好。饥饿后不需要吃太多,否则胰岛素分泌更多,饥饿又会袭来。”
第二天,刘超中午只吃了半个苹果。虽然是住院病人,但工作还要正常进行,下午在学术会议上站立讲课一小时,会后测血糖5.2mmol/L.没有明显饥饿感,感觉轻松,但他开始想念水饺和汽锅鸡。
两天缓冲期后,体重已减少2kg.在正式限食的第一天,刘超接受了芒硝导泻,起到清肠排毒的作用。限食期中,他还需要每天接受左旋肉碱注射及服用中药。
在忙碌到夕阳西沉后,刘超躲避了又一次饭局,终于领取到当天第一顿食物--300热卡餐包。刘超和一同参加治疗的同事曹鹏主任“把杯子里的米糊一扫而光,还觉得浪费,就用开水冲了杯子好几遍……”.他们甚至要求护士第二天用大碗冲餐包,希望“像做黑芝麻糊广告的孩子一样,把碗底的东西用舌头舔光。”
刘超说:“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现把餐包都留在晚上吃并不合适,现在我们改进了计划,尽量安排五次左右的少食多餐。”
尽管300热卡的餐包似乎远远不够,刘超和同事仍安然入梦,严格限食第二天正常门诊和上课,并没有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晚上,刘和一起限食的同事相约观看了电影《1942》,从饥荒的场面中获得了些“忆苦思甜”的慰藉。
两天后刘超开始感到疲惫和饥饿,他向营养师抗议,要求用有“盐分”的食物来代替一成不变的餐包。营养师很快“开发”出了青菜汤和番茄木耳汤等“美食”.可能因为食盐对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作用,喝汤后刘超感觉舒服多了,下午的门诊也顺利进行,全天的血糖在4-4.5mmol/L.而活动较少的曹鹏却出现了血糖偏低的现象,需要增加少许进食。刘超推测日常活动可能增加了应激激素的含量,而坚持锻炼的其他病友亦状态良好,看来限食疗法和散步等运动是良好搭配。
崭新的自我
从严格限食的第四天起,刘超发现自己的状态就像没有限食之前一样好。曹鹏也感觉精神焕发,体力充沛。刘超上午查房,中午接受采访,下午两点开党政联席会,回来后听研究生工作汇报,四点钟,还要召开一个关于试验管理软件的会议。但他却感觉精力过剩,连午觉时间都缩短了。晚餐时,刘超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青菜汤,但他对食物已不像以往那样急不可耐,甚至感觉肚子很胀。
进入恢复期后,恢复了600热卡的食物供应,刘超依然精力充沛,中午吃一斤蔬菜,一包餐包,半个苹果,热卡200,下午还在打饱嗝。
刘超在日记中写道:“短暂的禁食,已让我们对一点点的食品就能感到满足,缩小的胃,也变得不再贪婪,稍微吃点东西,已经可以心满意足,甚至有点排斥,轻微腹泻,就是验证!”
九天限食过程中,刘超的腰围减少8公分,体重减少4kg.除尿酸升高外,各项代谢指标都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更是焕然一新。休息时刘超与曹鹏合作打牌势不可挡,同事笑称他们“得道”了。而限食刚结束,刘超就参加了两个小时的羽毛球运动,球友用“威猛”形容他的状态。
限食结束后,刘超曾尝试放纵饮食,发现体重的上升并没有平时明显。之后他又加以控制,在周末两天进行较低热量的限食,半年过去了,他仍然较为轻松地把体重控制在了限食治疗后的成果上。恢复饮食后的半年他感慨更多:“其实吃多吃少对饥饿感而言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我们常常难以克制贪欲的习惯,能否逃离诱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而要长久坚守,更是很难。”
短期节食,长期获益
在刘超的带领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有100多名患者及十几名医务人员参加了限食治疗。部分患者边上班边在医院的管理下进行限食治疗。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后都达到良好的效果。出院后,患者仍需在指导下进行周末限食,但并不需如住院时严格。
刘超在今年第4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发表文章《对限食疗法的新认识》指出,限食疗法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逆转胰岛素抵抗。
限食疗法对便秘、脂肪肝、原发性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体重控制、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支气管炎、顽固皮肤病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不是任何人都适合限食,1型糖尿病、严重的晚期2型糖尿病,广泛肿瘤,肝病(除脂肪肝外),儿童,老人,孕妇、营养不良等多种情况都不适宜进行。此外,限食疗法应注意营养素的变化与失衡,并应选择适宜的体重指数范围,而不是没有标准的限食。
通过限食体验,刘超和同事们切身体会了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饮食的艰辛,生活没有质量,患者难以坚持。对于代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初始治疗有很多方案,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其目的就是刺激机体自身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采用短期限食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为了带来长期的效果。如病情再有波动,可再次通过短期治疗调整。对于合适的患者人群,这种方法更人性化。
限食治疗的体验,也让刘超拥有了特殊的精神感悟。他说,“限食期间,一点青菜汤都让人沉迷,心里想着水饺就幸福无比,一旦度过低热卡饮食期,就对未来充满了期望.经历了限食疗法的洗礼,一个人会变得透彻很多,既然我们原本就不需要太多,我们为何还要迷醉于物质世界?抛弃了身边过度的东西,反而轻松愉快。”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