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连载7〗千古名将英雄梦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全景 大秦最后一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集

档案

姓名:章邯,字少荣

国籍:秦

经典之战:戏之战,陈城之战,临济之战,定陶之战

性格:狡猾、短视、软弱

特长:后勤供应

必杀技:夜袭

缺点:行事犹豫,无战略眼光

最要好的同僚:李斯,李由,司马欣,董翳

最讨厌的人:赵高

死亡方式:自刎

简历

?~公元前209年:为秦少府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为秦军统帅

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5年死:为西楚霸王所封雍王

章邯,白起之亚也,衂於羽而名。——明 胡应麟

我们这一篇要讲的章邯,准确的说是个败军之将,大家或许会认为他没有资格同白起、李牧这些一等一的战神平起平坐,但其实他还是很厉害的,楚汉之际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章邯能从一个政府经济官员转型为一代名将,且对这些天下豪杰们其本保持全胜战绩,那是很难得的,他少数的几次失败,也是败在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神话,西楚霸王项羽和淮阴侯韩信的手里,并不丢人。况且章邯吃的这几场败仗,也是因为形势比人强,非战之罪。

基本上来说,章邯这个人,拥有如下两个特色:

一.章邯在战术指挥上有着极强的能力,却缺乏大局观与战略眼光,而他几个战略上的重要失误,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章邯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且是秦帝国大悲剧背景下的极典型性个人悲剧。他一生都在与历史的洪流抗争,却越抗越无力;他一生都在做艰难的抉择,却每选每错;于是他开始向命运低头,却最终低入地狱。有着致命性格缺陷的章邯,貌似坚强其实很软弱,貌似有主见其实很短视,他永远认不清自己该走哪一条道路,结果迷途而死,悲夫!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讲一讲这个章邯,这个能力出众,可惜生不逢时的大秦最后一轮明月。1.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如果没有大泽乡的一场暴雨,章邯或许永远无法在史书留下他的足迹。

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公元前209年),暴风雨的前夜,秦二世胡亥闲坐宫中与他的老师郎中令赵高聊天,突发感慨道:“人生一世,譬如白驹过隙。吾既已临天下,富有四海。今欲快吾心中所欲,极吾耳目所好,以终吾身,可乎?”(这是人话么?简直是人头畜鸣。)

正所谓权力使人堕落,胡亥变质,正是赵高所乐见,于是他立即煽风点火道:“此正贤君应行之事。惟据现在时势观之,恐尚未可。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有此后患,欲享安乐,岂非难事?”

二世甚为惶恐,呆了半晌,方说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心中一声狠笑,躬身言道:“欲除此患,须用威猛。陛下可用法加严,令有罪相坐,陆续诛灭大臣及宗室;一切要职,皆改用新人,使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如此阴德归陛下,祸害不生,奸谋永息。到得此时,陛下方可高枕无忧,安享贤主之乐矣。”

二世听的如痴如醉,老师就是老师,水平果然高,如今朕主宰生杀大权,还怕个什么,一个字,杀!

皇帝都发话了,赵高还跟他客气?于是大开杀戒。诸公子大臣,凡有小过,全部下狱,严刑审讯,屈打成招。不久,十二公子被斩首于咸阳街头,十公主被车裂于杜县(今陕西西安市郊),朝内大臣相连坐者不可胜数。本篇的主人公秦少府章邯,正是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主动要求去骊山监修皇陵,以避其祸。

至此,除秦二世胡亥外,始皇帝所有子女全被赵高屠杀,凡耿直无私的朝廷重臣也均被拉下马来,只留下一些唯唯诺诺的明哲保身之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政治性冤狱爆发了。政治冤狱,是中国历史集权政治下最大的一颗毒瘤,在这种把极端恐怖的政治迫害下,一切公平与正义都成了空口白话,先秦时代新鲜自由的空气被无情抽去,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从此开始无可奈何的走上历史舞台。

席卷天下的大冤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根基,然而,浑浑噩噩的秦二世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大兴土木,且规模更胜乃翁,一条一条昏令陆续下达到了帝国的各个角落:

1.骊山先皇陵已经修完,那就接着修朕的陵,需要的人也不是很多,民夫七十万足矣!

2.先皇已经下令停建的阿旁宫也要接着修,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朕要享乐,劳民伤财又如何?

3.朕的禁卫军也太少了,怎么只有几千?这是一个天下至尊的排场吗?不行,再征调五万壮士来,为朕表演射御,豢养犬马禽兽,以娱朕心。啥,养这么多人畜咸阳的粮食与饲料不够用?那还不好办,从各地郡县调拨来不就行了!不过送粮的人得自备干粮,朕可不管饭。

于是乎,帝国租税日重,征役不停,黔首穷困,天下苦之。胡亥与赵高吞没了人世间一切颜色,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沉沉夜色之中。此时此刻,李斯劝谏无门,痛心疾首,悔不当初;而章邯则只能躲在骊山的幽暗角落里,默默担忧,偷偷流泪……

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法律来约束,这是法家的基本思想。可惜法家永远无法解决最高统治者的约束问题,于是让事情充满了变数,毕竟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这太难控制了。秦二世本是个纯洁的好孩子,可惜一旦君临天下,就迅速的腐化与残暴起来,而偏偏在这种时候,身为胡亥人生导师的赵高,又居心叵测,不仅不加规劝,反而在旁推波助澜,巨乱也就无可避免了。

所以我们发现,中国历史上皇权二代经常出现问题,这往往是因为第一代皇帝马上得天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既能制约又能保护其接班人的有效方法:要不就是屠尽功臣,让世间再无何事可约束于二代君主,使他人性中的恶得到无抑制的释放,从而成为一个暴君或昏君;要不就是所托非人,让重臣或外戚凌驾于皇权之上,造成国家大乱。秦朝发生的这个问题,后世历朝历代都发生过,或轻或重而已。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结果竟是这般,故山东六国的豪杰们怎能不蠢蠢欲动,他们现在等的,就是一个振臂一呼的带头者,至于此人贤否愚否、贵否贱否,都不是很重要。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当大泽乡的一席暴雨倾盆而下,天下终于反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支九百人的小部队开到了泗水郡蕲县大泽乡(在今天安徽省中部宿州市附近),他们都是被帝国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市附近)戍边的“闾左”之人,也就是一群住在闾巷之中的城市平民,并不是教科书上所谓农民。

有两个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军官负责押送这九百人,他们并不知道,这九百贱民就是帝国的掘墓人,也是他俩的命中煞星。

他们也不知道,在这九百人中,有两个即将名垂青史的一代人杰,陈胜、吴广。

陈胜与吴广的官职是屯长,也就是负责协助军官管理军队的基层小吏,他们是吃皇粮的国家公务员,也并不是教科书上所谓苦大仇深的农民领袖。

大泽乡下雨了,暴雨,没办法继续前进,他们只有等,等雨过天晴。

可是这场暴雨下了太久太久,就跟“天下苦秦久矣”一样久,终于,他们误期了,这可怎么办,秦法严酷,误期可是要杀头的。

于是陈胜吴广相与谋道:“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逃跑也是死,举事也是死,都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看来,陈胜举事为的是“国”,这个国,当然不是秦帝国,而是楚国。陈胜与吴广都是楚国遗民,举事的政治目标是为复楚,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谓一群农民想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

举事的动机与目标都有了,下一步就该商量举事的品牌了。商场需要品牌效应,造反也一样。

陈胜于是分析道:“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年长且贤,只因屡谏始皇,遂致迁调出外,监领北军。二世篡立,竟无罪杀之。百姓多闻扶苏之贤,却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其已身死,或以为其已出亡。我等如欲起事,最好托名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则必多闻风响应者。”

吴广一听,这是个好办法啊,他俩都是寂寂无名之辈,如不找些鼎鼎大名的品牌出来号召群众,只靠这区区九百人,想对强大到令人战栗的秦王朝发起攻击,恐怕死的会比去渔阳还快。

计议已定,说干就干,某月黑风高杀人夜,陈胜吴广请两个军官喝酒,趁其醉格杀之,然后召集戍卒,道:“诸位,此行为雨所阻,已是误了行期。按起军法,都该斩首。假令侥幸得赦,戍守边疆,死者也是十之六七,奈何?”

众人茫然不知所措。

陈胜复道:“今二尉已为我二人所杀矣!”

众人大惊。

陈胜突然振臂高呼道:“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戍卒们的热血沸腾了——建功立业,这是每个热血男儿毕生的梦想,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死了也值啊!——大家于是齐声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

滂沱暴雨剧烈的敲打在每个人狂热的脸上、身上,却分毫不能浇熄他们胸中渴求功名的熊熊欲焰。

陈胜不愧为一个出色的鼓动专家,要知道在秦以前的血统政治下,平头百姓想要成为“将相”,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儿可能,若要当“王侯”,那就是痴人说梦了。但是现在陈胜给大家指了一条极度危险却曙光万丈的道路,那就是——举大名,起大事,想前人之未敢想,做前人之未敢做,功名富贵,就由我这卑贱之身首事!

于是,反抗暴秦的第一枪打响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号称大楚,一战下大泽乡,二战下蕲(今安徽宿县),三战又连克蕲以东的铚(安徽宿县)、酂(河南永城)、苦(河南柘城)、谯(安徽襄县)诸县,及至兵临陈城之下(今河南淮阳),陈胜军已增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短短十几天,九百斩木为兵的乌合之众就变成了数万全副武装的大军,这扩张速度,也真是快得离谱了。陈胜吴广敏锐的抓住了历史最好契机,一举创造了奇迹!

还是那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心怀故国,对秦均抱有刻骨的仇恨,他们热爱自由,他们思念旧的秩序,他们永远无法忍受秦帝国古板的法治与惨毒的暴政。所以当陈胜挺身而出,楚人们都沸腾了,同去同去,革命去!

2.临危受命

陈城,远古时为伏羲圣地,春秋时为陈国国都,战国后属楚,后期称郢陈,白起陷鄢郢后曾为楚故都38年之久,自它被秦攻占的那一刻起,这里的楚人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多少故楚精英、豪杰蛰伏在这座历史名城内,就等着群起发难的这一天!

现在好了,一支强大的楚国力量已席卷而来,那还等什么,共举大事吧!

于是,里应外合之下,帝国在故楚之地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基地被陈胜轻松拿下,楚人们算是拥有了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陈胜攻下陈城后,势力持续扩张,不多久功夫,就来了一大批英雄豪杰云集到他的座下,其中包括:魏国名将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大梁名士张耳和陈馀,魏地豪杰周市,孔子九世孙孔鲋(儒家书经守护者),楚上蔡贵族房君(爵位)蔡赐,楚陈地名士、陈胜故人武臣和邵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豪杰与陈地父老们都向陈胜劝进道:“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胜自小就有燕雀不知的鸿鹄之志,如今大翅得展,自然不加客气,遂自立为陈王,国号“张楚”,也就是“张大楚国”之意。由小吏升任大王的陈胜很开心,要知道他的姓氏就是来自于故陈国的君族——对陈胜来说,陈城不但是战略基地,更是他的祖宗之邦,夺取这个地方,并在这里称王,对他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当张楚这杆迎风飘扬的帅旗冉冉升起,四方豪杰开始争相起义,纷纷杀死当地秦政府官员,举兵响应陈胜,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了,山东六国之地,几千人一队的反秦武装比比皆是,这里面就包括刘邦项羽等超级大腕在内,这里我们暂且先把他们放在一边不提。

我们看到,帝国之初秦始皇迁十二万户豪富于咸阳,让六国宗族势力遭到很大的打击,这就使得地方豪强得到发展空间,他们成为了反秦的中坚与主导力量。

面对此星火燎原之势,陈胜决定四面出击,全方位抢夺地盘,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第一路北征军:以故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北略赵地。

第二路南征军:以楚人邓宗为将军,向南攻取九江郡,也就是原来的楚国故都寿春。

第三路西征军:以魏人周市为将军,向西攻取魏地。

第四路东征军:以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召平为将军,向东攻取吴越之地。

这四路军都属于偏师,目的是在抢地盘,而陈胜真正的主力,亦同时发动,直扑秦首都咸阳而去:

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代理王),监田臧、李归等诸将以西击故韩地荥阳,叩入关(函谷关)攻秦之门。

第二路:以楚人宋留为将军,率偏师略南阳,探武关(关中东南门户,位于今陕西丹风东南),从侧翼配合吴广军(这也是未来刘邦入关中之路)。

各路军都进展的很顺利,偏偏最重要的一路军出问题了,陈胜副手吴广的大军在荥阳城下屡屡遇挫,久攻不下——他们碰到强劲对手了,荥阳的守将正是秦相李斯之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李由不负乃父之威名,竟以一城之兵,生生拖住张楚军的绝对主力,为秦后来展开战略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陈胜见攻秦受阻,于是召集谋士,商讨对策,房君蔡赐建议陈胜另择名将,绕过荥阳,直接突入函谷关,直捣咸阳。陈胜以为此计甚善,大悦,遂封蔡赐为上柱国(楚官名,相当于秦之国尉,地位略次于令尹)。蔡赐接着又推荐了陈人周文,言此人精通兵法,可堪大任。

周文到底是何方神圣?

周文原是楚国名将项燕手下的视日官(即军中负责观察天象的占卜官),参加过战国末年的秦楚之战,还当过楚春申君的幕僚,算是张楚军中难得的经过大战洗礼的军事人才。陈胜遂赐其大将军印,命其再领一军西行不略地,直插秦朝心脏。

这一招还是甚妙的,秦军在关东的主力均被吴广、宋留牵制,周文一路基本上没碰到什么抵抗,反而由于沿路不断有民众加入,及至函谷关外,周文军已剧增至车千乘,卒数十万——小蚂蚁变成了庞然大物。

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扼崤函之极险,实乃关中秦地的生命保障线,当年山东六国数次合纵伐秦,伏尸百万,没有一次叩开过它的大门。正是有了它,秦进可出关逐鹿,退亦可闭关自保。有人说没有函谷关之险,就没有大秦王朝,这句话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然而,这一次,函谷关被周文轻松攻破了,这座自秦国草创至今,挡住了先轸、吴起、赵武灵王、廉颇、赵奢、魏无忌等先秦历代名将的千古雄关,竟被一个无名之辈周文轻松攻破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因为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函谷关上竟没有秦重兵把守,秦二世几乎是大开家门,把“强盗”给放了进来。

秦二世实在是个只会吃饭拉屎的大草包,关外已经烽火连天了,秦宫内还是一派歌舞升平。告急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秦二世却一概不理,他总以为大秦军战无不胜,只不过区区小寇,还要来麻烦朕,该死!于是关外来的信使一个个都下狱了,罪名是欺君。眼见说真话的都没有好下场,大家也只好对他说些“善意”的谎言:“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

秦二世大喜,继续歌舞升平。

吴起当年在大河上对魏武侯说的那一句“在徳不在险”,实乃千古名言也!

等到周文几十万大军冲进函谷关,一路杀至咸阳城外数十里的戏地(陕西临潼),秦二世才突地惊醒过来,一屁股跌倒在龙座之下,慌道:“奈何?”

群臣无语,不能乱说话,说错了可是要杀头的,安全第一。

我们的主人公章邯终于在历史中现身了,他这个时候,正担任秦“少府”一职。“少府,主掌山泽陂池之税,以给共养,官列九卿。”也就是说,少府的官职相当于财政部长兼内务府总管,凡负责供应皇帝生活之需的诸官吏,什么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都是少府的属官,可以说,少府既是朝廷重臣,也是皇帝近臣,还是个油水极多的肥缺。然而章邯却不是一个贪财好利蝇营狗苟之辈,此危急存亡之秋,他想的并不是如何捞油水,而是怎么挽救大秦。

天下一乱,影响最大的便是各地方的租税和渔税,还有谁比身为少府的章邯更了解关外的情况呢?半年来,哪个地方已沦陷,哪个地方仍平靖,他都一清二楚。

章邯说:“今贼众势大,且已迫,要发近县之兵,恐不及矣。骊山役徒甚多,臣请赦之,尽给兵器,使臣率以出击,当可退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靠咸阳城里的五万中尉军,想要抵挡周文的几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左近几个大县的秦军,虽然人多,且颇有一些战斗力,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在骊山脚下修皇陵与阿房宫的役徒,人数足有七十万之多,且就在咸阳之郊,组织一下立刻就能投入战斗。

然而,此唯一之计,后患极大,要知道,七十万骊山役徒,来自帝国诸郡,不仅有秦人,还有六国之民,这些人临到阵前,难保不会反戈一击。就算没有反戈一击,也难保路途之中不会逃亡。让这么多手持干戈的刑徒逃出关外,无异于将无数反抗力量放出了潘多拉的魔盒,天下之乱局就要更乱了!

但章邯和秦二世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万一张楚军攻进咸阳,那什么都完了。留住青山在,后事才可为。这就叫饮鸩止渴,就算是杯毒酒,他们也要一口气喝下去,冒一冒险,博一博!

——来吧,刑徒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战斗,胜利了我就给你们自由!

历史进行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当年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是多么的失策,如果有这五十万秦军主力在,周文能那么轻松一路攻进函谷关吗?我们现在知道,这七十万刑徒中的六国之民,后来在战场上虽没有反戈一击,但很多都偷跑了。等到巨鹿之战,章邯手下的兵只剩了二十万,且全部都是秦人,这些人,应该包括骊山役徒中还没战死的秦人,以及章邯出关后陆续收集的诸郡秦军。这是后话,且不提。

我们看到,章邯实在是个很有勇气的人,当帝国万马齐暗,所有人都在明哲保身,只有章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少府的肥缺,挺身而出,欲挽狂澜于即倒,这是何等的勇气!由于史书缺载,章邯从前有没有带过兵我们不知道,但即使有带,应该也带的不多,否则秦灭六国时不会对他只字未提。那么作为一个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财税官,够胆子带领七十多万政治倾向不明的混杂部队去打这决定大秦命运的一战,这又是何等的勇气!!

2.天下大乱

公元前209年的九月深秋,张楚军几十万人坐困在戏地收割一空的麦田里饥饿难耐。

是的,章邯那边看似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周文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几十万张楚军,同样是支临时拼凑的混杂部队,双方可谓半斤八两。不过周文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他缺粮。军队扩张的这么快,周文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这么多人,粮食怎么解决?

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攻克咸阳,冲进去抢粮食抢钱抢女人!

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须先面对一个可怕的对手,章邯。

章邯是帝国的财税官和宫廷的后勤部长,他有着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保障后勤能力,一支几十万人的徒役部队,很快被他整编成一个组织严密的战斗序列,经过一番简单的训练与动员后,便大举朝戏地杀来。

这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天下规模最大的一战,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声势极为浩大,然而此战并没有像长平之战那样耗时日久,相反,它胜负分晓的极快,快的令人简直有点可笑。

事实上,双方还未交手,章邯就知道自己赢定了!

骊山徒都出身罪犯,换句话说就是一群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在没有任何希望之前他们是社会边缘人,但现在章邯赐给了他们武器、粮食与自由,他们就变成了战士、死士,为生存为自由而战的死士。

他们做梦都想冲出关去,逃回阔别已久的故乡,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杀败这些同胞,自私也罢,残忍也罢,没有办法。

秦代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所以当数十万骊山刑徒军墨色一片的冲向戏地的时候,整个天地仿佛都被乌云吞噬了一般,情景十分可怖。

周文的杂牌军果然不敌,无论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他们都不是骊山死士军的对手,方一交锋,就溃不成军,周文不能遏止,只得从戏地一路败退到函谷关外的曹阳(今河南灵宝县北),领残军坚守城池,当缩头乌龟,然后飞章向陈胜告急。

章邯面对做了乌龟的周文,一时间也难奈何之,因为他的骊山刑徒军出关后也偷溜了不少,他也只得紧紧围住曹阳,等近县的正规军前来增援。

这一围,就是足足两个月。两边儿都在向后方讨援军,就看谁来的快了,先到先赢。

陈胜接到周文的求援书,又急又怒,狠狠的一瞪蔡赐——前几天还报捷说打进了函谷关,咸阳城唾手可得,怎么这么会儿功夫就一败涂地了,你还说他什么精通兵法,狗屁!

蔡赐一个哆嗦,忙躬身道:“微臣死罪,然今军已败,多说无益,还请大王速遣军援之。”

陈胜叹了口气,道:“寡人之军已分兵四略,哪还有多余之兵援他。”

蔡赐一笑,说:“大王忘了武信君武臣么?”

陈胜一拍脑袋,大喜。对呀,我咋忘了我这个老朋友呢?他手下也有十几万军,当可与章邯一战!

算盘是打的不错,可惜没用。

原来,陈胜派出去抢地盘的四路偏师,就属北路军总指挥武臣混得最好,这家伙只靠着区区三千人渡过黄河,一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到得此时,竟已是坐拥燕赵之地四十馀城、十几万兵马的堂堂武信君了。(自封的)

而就在这个当口,武臣得到了两个坏消息:第一,周文打败仗了;第二,陈胜变质了,他听信谗言,杀了很多一起造反的好兄弟——他再不是从前那个小吏陈胜了,他现在是陈王,为了保住手中的王位,他什么事儿都干的出来!

第一个消息说明陈胜大势已去,第二个消息说明陈胜不是一个可以跟随的好领导。于是武臣纠结了,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该何去何从?

正当此时,满脑子封建割据思想的政治投机人士张耳、陈馀跳了出来,他们劝武臣脱离陈胜,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以自保。

武臣半推半就的答应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可是陈胜的名言。那凭什么你陈胜能当王,我武臣就不能当王呢?

于是乎,武臣在故赵都城邯郸接受群僚朝拜,自立为赵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俨然已与陈胜平起平坐。

武臣称王,最郁闷的就是陈胜——人心变了,队伍不好带了,就连好朋友武臣也不再听寡人节制了,寡人好失败!

杀,寡人要将武臣全家尽数杀了,再领兵伐赵平叛!

蔡赐忙劝:“现在暴秦未灭,先诛武臣之族,此又生一秦,为大王敌。大王东西受攻,必遭牵制,如何得成大业!不如遣使贺之,令其速引兵西攻秦以援周文。待灭秦以后,再行图赵,亦未迟矣!”

陈胜能怎么办?只能照办。于是将武臣家人移入宫中软禁起来。 并封张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让他去邯郸称贺,催促赵军入关攻秦。

可是陈胜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了。

张耳陈馀根本不上当,他们跟武臣分析道:“大王据赵自立,本非楚意。今遣使来贺,并促我攻秦,乃是陈王之计。愿王毋西兵,而北收燕代,南取河内。任由秦楚交兵,王自居中观变,当可得志于天下。”

武臣深以为然,于是分兵三路,派原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卒史韩广将兵北略燕地,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就是不遣一兵一卒去救周文。

眼见武臣第一个吃了螃蟹,还吃的挺美,陈胜派出去抢地盘的将军们一个个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以武臣为榜样,或自立为王,或拥立六国宗室之后为王,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陈胜的王令,再没几个听了。

北路军赵王武臣的部将韩广平了燕地,又脱离了武臣,自立为燕王。

西路军的周市平了魏地,拥立了魏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

故齐贵族田儋率众杀死故齐地秦政府官员,自立为齐王。

后来陈胜兵败后,还有楚王景驹、楚怀王心、韩王等一干六国旧贵族也纷纷冒了出来,抢夺胜利果实,战国七雄,以一种极度疯狂的态势,重新复活了。(这里我推测有少数六国宗室在亡国之际幸运的逃了出来,没有被秦始皇押解到咸阳。)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历朝历代的人民起义,革命果实往往都被各种旧贵族割据力量所偷摘,如刘秀、曹操、李渊……莫不是这么起家的。

3.明战

派出去的兵,变成了泼出去的水,陈胜坐在陈城内高高的王座上,徒呼奈何!

另外一边,坐困在孤城曹阳内的周文,苦侯援兵不至,又眼见着城下的秦军越来越多,更加是陷入了绝望。

没错,这两个月秦政府并没有闲着,长史司马欣与都尉董翳带着大批秦正规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到了曹阳城下,这些士兵都是函谷关左近各大县的常备军,有着极严整的军纪与极强悍的战斗力,而且其中三十岁以上的军吏大多参加过秦统一六国战争,是素质极高的职业军人,远非骊山刑徒军与张楚杂牌军可比。

插一句话,章邯的两个得力助手司马欣与董翳似乎并不简单,他们明为秦将,却在秦楚之间态度暧昧,颇有一点双重间谍的意思,这是后话,且不提。

经过近两个月的相持后,曹阳城内外的均衡终于被打破了,章邯再次强攻曹阳城,各种大型攻城武器如云梯、楼车、床弩、冲车蜂拥而上,曹阳这只破烂的小舟顿时陷入了秦军的惊涛骇浪之中。

周文败了,惨败,这不能怪他,如果他带领的是从前那支久经战阵的楚项燕军,或许还有三分胜算,可惜他带的只是一批素质良莠不齐的乌合之众,如何能敌得过这传说中的秦军主力!别玩了,逃命去吧!

周文带着最后几千残兵又溃退到了秦赵边境的渑池,寄望于附近的赵军能施以援手。

武臣命渑池附件各县坚守城池,不要去惹章邯这只猛虎,听任周文自生自灭。

章邯继续围攻渑池,十几天后,周文在绝望中自杀身亡,同时也敲响了陈胜覆灭的丧钟。

这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9年十一月,渑池地区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天地中充斥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

章邯这支大秦劲弩,终于杀出关外,誓要横扫天下,还大秦一个清净世界。

秦二世在度过了心惊胆颤的几个月后,终于收到了章邯大胜的捷报,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总算是吞回了肚子里——盗匪就是盗匪,人再多也没用,看来寡人还真是多虑了啊,让章邯来搞定逆楚的盗匪,再让王离带着上郡的边防军南下搞定燕赵的盗匪,等这个诸事不顺的寒冬过去,大秦的春天还会远吗?

在灭掉周文后,章邯这支弩箭,又朝陈胜的副手吴广激射而去。

吴广和陈胜都有个共同的毛病——骄而无谋。

他们本不是这样的,《史记》上说,当年在大泽乡的时候,吴广还“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呢!可是一旦当了至高无上的王,他们就变质了,对跟着他们一同起义的好兄弟们,他们动不动就摆架子给臭脸,活脱脱一副小人得志的面孔。

一切都是人性使然。陈胜吴广一下子从低级官吏升级为万人之上的王,一点中间过程都没有,换作谁也无法很快摆正自己的心态,情绪失控也就难免了。古人云“骤贵不详”,然也。

如果光是“骄”,那也就罢了,再加上“无谋”,这个人基本没救。

秦失众望,吴广率领着张楚军最强大的主力部队之一,顿兵于荥阳坚城之下数月,却毫无寸进,此其无谋之一。

周文兵败,吴广却不引一兵一卒救援,坐视章邯出关,灭周文,抄了自己的后路,毫无机变,此其无谋之二。

周文身死,章邯军一至,必与荥阳城内的李由两面夹击张楚军,剑都悬在头上了,吴广却仍坐以待毙,不思后路,毫无布置,此其无谋之三。

此三无谋,就是吴广的必死之道。

吴广是死定了,但吴广的部将们可不想陪着他一起死。他们暗自计议道:“近闻周文军已破,秦兵旦夕将至,我军围攻荥阳,久弗能下,秦军一至,内外夹攻,我必大败!现不若少留兵队,牵制荥阳,一面悉精兵往御秦军,决一死战,或可得胜。惟是假王骄而无谋,难与计议,不诛之事恐不成。”

说干就干,田臧李归等人于是捏造了一份陈王的圣旨,放在了吴广的面前。

“陈王有谕,假王吴广,逗留荥阳,暗蓄异谋,应即处死!”

吴广抬起头,刚要分辨,脖子一凉,脑袋已经滚落在地,不可置信的神情,兀自凝结在他那张惊愕且茫然的脸上。

死并不可悲,死了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才是真正可悲。

数日之后,陈胜接到了吴广的人头,看着这个昔日战友死不瞑目的双眼,陈胜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属下们不听号令,也不是第一次了,陈胜只得抱着满腔的无可奈何,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代吴广统军。田臧遂令李归率少量兵力留在荥阳城下牵制李由,自己则率领全部精兵向西迎击章邯而去。

按道理,这是田臧目前唯一可行之路,然而这路碰上了章邯,仍是一条死路。

此时的章邯,正在荥阳西北的一个粮食储备基地敖仓补充军资粮秣,以逸待劳,等田臧前来送死。

敖仓是天下粮谷的集散中心,章邯占住此地作为战略大本营,以支援各路秦军平叛,实为极高明的一招。看来这干了半辈子的后勤工作,对其指挥作战亦颇有裨益。(后来巨鹿一战大败后章邯仍能与项羽相持半年之久,就是得益于此。)

可以说占了敖仓,章邯已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田臧不知天高地厚,仍一头撞了进来,欲与章邯拼个你死我活。眼见此无谋之辈,章邯自然不会客气,他张开巨大的虎口,瞬间将田臧军吞没,然后一不作二不休,领战胜之军团,毫不休息直接向荥阳扑去。李归等闻臧败死,已似摄去魂魄一般,茫无主宰,见章邯猛攻而来,只得仓惶应战。章邯一改财税官本色,身先士卒,亲领一队精锐陷阵,勇不可挡。城内的李由见援兵已至,也率守军倾巢而出,两面夹击,张楚军大败,主将李归如他的名字般归天了,余部也迅速被扫清。

至此,被围困了将近半年之久的荥阳城,终于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章邯与李由两支秦军主力胜利会师,陈胜的第二支西路军宣告覆灭。

4.暗战

三川郡守李由的父亲丞相李斯与章邯是多年的好友,两人一个主管朝政,一个主管财政,十余年配合无间,交情好到没话说。叔侄俩在这种情况下相逢,真可谓百感交集——天下乱局已成,主上却被奸臣所蒙蔽,此万马齐暗之际,大秦就靠咱们俩家了!

章邯正与李由在荥阳城内互勉,却不知一支恶毒的利箭已偷偷朝他们的身后逆袭而来。

这支利箭就是赵高。赵高那颗因仇恨而变态的心,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要颠覆嬴秦,但现在嬴秦有两根巨大的支柱李斯与章邯撑着,短时间似乎没有那么快倒塌。所以,赵高只有另择蹊径,先挖掉李斯这根支柱再说,至于章邯,没有李斯做他的保护伞,可以如对付蒙恬般轻松干掉。

身为赢秦的忠狗,你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然而李斯可没那么好对付,此人任丞相多年,朝内党羽无数,特别是以高官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为首的冯氏家族,一直坚定的站在李斯一边,如果不想办法设计一个精密的陷阱,休想置他于死地:

第一步,对李斯施压。

天下“盗贼”蜂起,作为丞相的李斯,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于是在赵高的蛊惑下,秦二世将一肚子怨气全部撒在了李斯头上,数次责骂他说:“君居三公之位,如何任听群盗横行至于如此?!”

李斯既惧且怨,盗贼蜂起是我一个人的错吗?你们就没份儿?大家伙惹出来的大祸,怎么能让我一个人来背黑锅?不行,我得把这颗危险的皮球踢出去,先解了禁区之危再说!

于是李斯在极度慌乱之下,下了一步超级臭棋,他上书向秦二世请行“督责”之术,即以独断之君权,灭仁义之途,绝谏说之辩,并以严刑督责,使臣民人人自危,则不敢生变。

这就是法家“法”、“势”、“术”三大精髓中的“术”了,“术”简单来讲就是“驭下之道”,其本身并没有错,但“驭下”的前提是要“上明”,上若不明,多施“术”则下愈暗,故“术”切不可乱施,秦始皇施一施还没什么,秦二世一施,那还不完蛋?

果然,秦二世一开始施行督责之术,李斯就后悔了。秦廷上下,横征暴敛的都变成了明吏,杀人多的都变成了忠臣,结果遭殃的还是李斯一党的帝国骨干。事情发展到最后,咸阳城内路上的行人,有一半都是犯人;而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以各种罪名刚刚被杀死的人的尸体。这下可好,本来只是故六国之人反秦,现在连秦人都骇惧思乱了,李斯毕生辛苦积攒起来的人品和人气,也一时之间跌入谷底,他的昏招不仅没能救到自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第二步,控制秦二世。

第一步施压已经彻底打乱了李斯的阵脚,下一步就是争取控制秦二世,将君与臣隔离开来,以避免李斯一党对自己的反扑。

于是赵高又找了个机会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贵者,因群臣但闻其声而不得见其面也。今陛下年少,一切政务未必皆能通晓。若日常坐朝,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臣与侍中学习法令之人,日侍左右,坐以待事。事至,得从容裁决,如此则大臣不敢妄奏,天下皆称为圣主矣!”

赵高这一招,不仅要孤立李斯,竟还要孤立皇帝了,这不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是什么?然而小糊涂虫胡亥被赵高这么一忽悠,居然就信了,事实上,他每天面对着李斯等一干叽叽歪歪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老臣,和一大堆枯燥无味的公文,还真是浑身不得劲!现在赵高肯主动替他分忧,他不禁对自己有一这么个不辞劳苦体仰上意的忠贤感到无比欣慰。

秦二世啊秦二世,你可真够二的。

于是君王从此不早朝,夜夜笙歌花天酒地,赵高趁势把持住了帝国政令上下传达的雄关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三步:离间李斯与秦二世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赵高与李斯打的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那么经过以上两个步骤,赵高已经彻底占住了战场之高地,李斯想要向上仰攻,谈何容易。所以李斯眼下,只能坐困关下,徒呼奈何?

然而赵高虽占尽地利,李斯不来攻,那也没辙。敌不动,如何抓住破绽破敌?于是赵高接下来又使了一计——诱敌。

一日,赵高亲造李斯之府,哭着说:“关东群盗如毛,警信日至,主上偏多发人役,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屡次进谏,只因职位卑贱,言多不见听。呜呜呜,此国家存亡之际,君侯为丞相,位高责重,何以不谏?”

赵高话可信,母猪可上树,然而李斯再也不是秦始皇时期那个睿智的李斯了,他在权位不保的危境中彻底失去了清醒的头脑,明明是一个陷阱,还傻傻的跳了下去,感动的说道:“非我不愿进谏,实因主上深居宫中,连日不出视朝,叫我如何面奏?”

赵高一笑,这有何难?我替你寻摸着,只要主上一有空闲,我就立刻通知你去。

李斯感激万分,连连称谢,看来赵高虽怀私欲,但在大义面前还是个忠臣啊,我从前看错他了。

赵高心中暗笑,不用这么快谢我,等我送你上天堂与老皇帝相会,再谢我不迟。

于是李斯怀着万分感激,三次在赵高的通风报信下进宫去见秦二世,却三次被挡在了门外。

原因很简单,李斯每次去见秦二世的时候,都不是“主上空闲之时”,而是秦二世与美女一度春风的关键时刻,你想,好事三次被扰,秦二世能见他吗?不但不见,还气坏了!

“吾平日无事之时甚多,丞相不来;吾游乐正酣,丞相辄来请事!岂丞相欺吾年少,故敢藐视我乎?!”

赵高心中暗笑一声,上前奏道:“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爵位不加,揣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陛下,丞相居心不轨,意图谋反,不可不防!”

秦二世大惊:“丞相竟有如此歹意?”

赵高道:“陛下莫忘了,丞相乃上蔡人,反贼陈胜乃阳城人,此二地相邻不及百里。臣闻丞相之族与陈胜之族有旧,故楚盗公行,过荥阳城,丞相之长子三川郡守李由竟守城数月而不肯击盗。臣又闻李由阴与群盗交通,常有文书往来,但不得实据,未敢奏闻。今丞相形态嚣张,屡犯龙颜,其反相已露,陛下不可不查!”

要说赵高的诬陷之语,虽是捕风捉影,但对于不明宫外真相的秦二世来说,还真有那么一点蛊惑性。秦二世做皇帝的原则就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李斯有没有谋反,查一查就知道了!于是秦二世一声令下:“赵高,汝速派使者出关去荥阳查访李由,若真有此事,朕当诛灭李氏三族!”

5.陈城之战

比赛时间:公元前209年12月

比赛地点:陈城,(今河南淮阳)

秦军选手:主帅章邯,副帅李由

张楚军选手:陈王陈胜,上柱国蔡赐,将军张贺

比赛意义:决定张楚政权的存亡,对经典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拷问

比赛结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民起义宣告失败

使者并没有在荥阳见到李由,李由正与章邯继续往东朝陈胜大本营陈城一路杀去。

荥阳正南方向郏县(河南郏县),有陈胜部将邓说负隅顽抗,章邯派一别将破其师,邓说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到陈城,陈胜大怒:“汝丧师辱军,尚有何颜面见寡人?”于是将他推出殿外诛杀正法。诸将恐惧。

与此同时,章邯军主力已攻至陈城外围重要军事据点许县。

许县,春秋时期为许国;战国时属魏;三国时曹操在此建都,称许昌;此地乃是中原地区一大县,地处天下之中,为陈城西北屏藩,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可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陈胜只派了伍逢一部数千人在此驻守,章邯轻松将其搞定。伍逢下落不明,其部下溃散至陈城。至此,陈城外围战线全面告破,陈胜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就在两三个月前,张楚军还兵临咸阳城下,转眼间形势逆转,如今换成秦军兵临陈城之下了,这可真是造化弄人。

其实,早在陈胜攻占陈城、自封张楚王之时,就显露出了他“骄而无谋”的毛病,而且症状比吴广还要严重。

有一个成语叫做“夥涉为王”,其中的典故正可以说明陈胜是如何“骄”的:从前陈胜即位之初,有几个早年间的穷朋友来找他,想沾沾故友的富贵之气——这人只要是一富贵,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人都会冒出来套交情,世情冷暖,想来大家也见得多了,不稀奇。

眼见故友找上门来,陈胜也不好意思不见。然而这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还真是不识相,一见王宫里那富丽堂皇的劲儿,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大放阙词:“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意思是:哦哟,我们小涉(陈胜小字)果真是发达了,穿上龙袍当了个王,还蛮像那么一回事嘛。

接着,他们又把从前与陈胜一起种地受穷沿街讨饭等革命家史全抖落了出来。

老友见面,当然要说些从前的事儿,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陈胜现在可是万人之上的王了,他怎能容忍自己这些丢人老底再被掀开,万一传出去,那王的面子往哪放?于是陈胜一怒之下,竟把这些老哥们儿推出去全斩了!

还有一次,陈胜的岳父来看他,他也嫌老婆娘家穷,竟像接见臣下一样接见了岳父,言行举止,极度傲慢无礼,岳父大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

好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本是陈胜自己说的,可一旦真当上了王,他却又计较起自己的“种”来。陈胜之“骄”,可见一斑。

“骄”的最大恶果,就是使得众将离心,诸侯自立。你想想,一个如此薄情寡义之人,谁还会继续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帮他打天下——众叛亲离,也就理所当然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光是“骄”,那也就罢了,再加上“无谋”,这个人基本没救。

许县乃陈城屏藩,陈胜却只派伍逢一部数千人在此驻守,此无谋之一。

章邯枭将,卒皆死士也。周文诸将弱懦,使彼席卷来前,莫有当其锋者。陈胜不卑词重礼结好于诸侯,请其来援,反拼力守城,寄望于奇迹,此无谋之二。

此二无谋,就是陈胜的必死之道。

公元前209年12月,也就是周文死后一月,章邯李由大军兵临陈城之下,开始大举攻城。

陈胜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政府大军,惊慌失措,忙命上柱国蔡赐登城守御,一场激烈的城市攻防战爆发了。

陈城也算是座千年古城,不但做过陈国的国都,还做过楚国的国都,城防尚算牢固,但这在章邯数十万大军面前也不算什么,反正都打到反贼大本营来了,还计较啥伤亡,不用围了,直接强攻!

于是陈城内外顿时被震天的鼓声、呐喊声、惨号声、箭雨破空声所淹没,数十万秦军蚁附而上,乌圧压的一片,将整片城墙染成墨色。

刺骨的寒风,将战士们的热血冷凝成冰,他们踏着脚下堆积如山的尸体,机械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杀人,被杀,倒下,然后被身后的战友踩踏着继续前进。周而复始,直到一方崩溃。

蔡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惨烈的战争场面,他傻了,呆了,完全忘记了指挥战斗,直到一支势大力沉的利箭穿过自己的胸膛,他才回过神来,痛苦的抓住箭柄,重重倒下。

灰暗的天空下,章邯贯弓立马,仰天长啸,在他的身后,无数秦军潮水般向陈城涌去……

蔡赐战死,陈城城墙失守,张楚军与秦军又在陈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张楚军寡不敌众,孔子的后代博士孔鲋亦战死,陈城陷落。

死的最冤的是孔鲋,一个家世显赫的读书人,凑什么造反的热闹,就算要凑,也得选个英明的主子,奈何要选“夥涉”呢?

孔鲋殉了主,他的主子陈胜却早在城墙失守的时候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一个叫张贺的部将军中,这是陈胜最后一支军队了。

到了这个当口,陈胜还不服输,他命令张贺率军反击,向章邯挑战,结果不用说,在项羽韩信还未出道前,章邯是无敌的,张楚军再次被大破,张贺亦殉了主。

陈胜一败再败,这对他的名字真是一个绝妙讽刺。

张贺一死,陈胜彻底变成光杆司令了,他只得带着十几个随从,经汝阴(今安徽阜阳)逃往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

从这条路线看,陈胜应该是朝他发迹之地大泽乡而去,项羽是“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可陈胜却没有这种气概,他似乎还想着东山再起呢!

然而上天没有再给他机会,一个寒冷的夜晚,陈胜的车夫庄贾偷偷钻进马车里,给了熟睡中的陈胜一剑。

陈胜在剧痛中惊醒,只见一张狰狞的脸庞,对他露出了死神的微笑。

这只飞的太高的小小鸟,终于振翅而亡,但它一飞冲天的勇气,堪比燕雀中的鸿鹄。

叛徒庄贾杀死陈胜后,连夜回到陈城,将旧主的人头献给了章邯。章邯将那头仍在一旁,不屑的一笑:“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可叹复可笑!”

庄贾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称是,他很高兴的自己有了个更加强大的新主子,相信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正在向他热情招手。

章邯很欣赏这个心狠手辣的奴才,便命他协同秦军来守陈城。章邯和李由则继续转战南北,他们不能在陈城多耗时间,盗首陈胜虽死,但各地的烽烟并没有因此熄灭,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只能马不停蹄的去四处灭火,这场该死的战争到底什么才能结束,救火队长章邯自己心里也没底。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陈胜的余孽,张楚第三路西征军统帅,宋留。

宋留也算是能干,陈胜派他去打秦楚交界处的重镇南阳,他打下了;再派他去攻武关,他也去了;但是他只懂得孤军奋战,不懂得协同配合;只懂得往前冲,不懂得适度收。当周文被围,他在冲;当荥阳被秦军收复,他还在冲;等陈胜都覆灭了,他才回过神来,然而一切已经晚了。面前的武关他攻不进去,身后的南阳又被章邯夺回,进也进不得,回也回不去,整支军队人心涣散,每日漫无目的地四处浪战,宋留一天比一天更迷茫。

终于有一天,宋留下令,武关不攻了,南阳也不回了,转折东北,朝陈城方向撤退!

大家都在想,将军回攻陈城,一定是去找庄贾报仇的吧,果然是个大忠臣。

大家都想错了,宋留可是识时务的很,他方走到半路,就朝上蔡的政府军投降了。

宋留想,庄贾带着陈胜的一颗头都能升官,我带了这么多军队投诚,朝廷一定也会封我一个个大大的官吧!

宋留想错了,庄贾不过是个小小的车夫,章邯可以自行处置,他宋留可是张楚盗首之一啊,大名可在朝廷的黑名单里挂着呢,章邯能擅自做主吗?

于是,章邯将宋留押上囚车,原封不动的送回咸阳,交给秦二世处置。

秦二世想也没想,大笔一挥——杀!车裂!!

可怜的宋留,甚至连一个秦高级官员都没看到,就被押上刑场,由五匹马拉着,身体扯成碎片。

“这就是造反者的下场。哼,盗匪还想要升官,做梦!王侯将相,岂能没有种的么?”秦二世在深深的宫苑里咬着牙,恨恨的想。

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从此,各地的起义军再也没有人敢投降了,章邯必须一个接一个的去慢慢剿灭,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6. 楚国复活

周文、吴广、陈胜、宋留的相继死去,标志着人民反秦运动陷入了第一个低潮期,却也标志着第二次反秦大浪潮的再次涌起,一大批楚汉风流人物将驾着这股浪潮以无比凶猛的态势冲上历史的最前台,而最先掀起这个大浪的,就是陈胜手下的一个“涓人”,吕臣。

所谓“涓人”,也就是主管陈胜宫廷内的洒扫内勤等杂务的近侍组长(注:不是宦官),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司里的办公室总务吧。吕臣不似庄贾宋留,他对陈胜可是忠心的很,一听说陈胜被庄贾所杀,又悲又怒,待得章邯主力离去,他就在陈城东南邻县新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重新组织了一支以青巾裹头的部队,称“苍头军”,拼死朝陈城杀来,誓要为陈胜报仇雪恨。

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李贤注:“秦呼人为黔首,呼奴为苍头。”可见所谓“苍头”,大概就是些地位低下的贱民。而这越是地位卑贱,战斗力则越强,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定,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nothing to lose!

结果不用说,兵力薄弱的陈城,哪里抵挡得住战斗力极强的“苍头军”,于是吕臣顺利的攻进城来——庄贾的富贵梦没做几天,就破灭了。

接着,忠奴吕臣手刃恶奴庄贾,算是为他俩的共同主子陈胜报了个血海深仇。

接着,吕臣收取陈胜尸首,将其礼葬在砀山(今河南省永城县),谥号隐王。据《逸周书•谥法解》:“隐拂不成曰隐。”即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这个名号,倒也适合陈胜。后来汉高祖刘邦平定海内,追念陈胜为革命首功,特命地方官修治胜墓,且置守冢三十户,按时杀牲祭祀。直到西汉末年大动乱,这座坟丘才彻底淹没在荒草中,被历史所遗忘。此后又过了几千年,经过毛泽东的提醒,大家又突然想起这个登高一呼的伟人来,于是将他的坟墓修缮一新,崭新的墓碑上还有郭沫若先生的题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相信陈胜死若有知,应该对这个名号很不满意,寡人啥时候变成农民啦?搞什么!

自公元前209年7月大泽乡举事,至12月败亡,陈胜总共风光了不到半年,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他战略上的最大失误,就是扩张太快又死不顾家。而追究他失败的真正根源,却在于个人素质与政治出身太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来轻巧,谈何容易。贵族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即使他是反秦首倡,但在那个时代,毕竟贵族比平民更有凝聚力与号召力,陈胜底气不足,驭下能力又欠奉,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但陈胜与后来的刘邦毕竟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危险性极高,但揭竿而起,也不是没有可能求来功名富贵,即使过把瘾就死,也算是不虚此一生啦。

扯远了,咱们回过头来说章邯,章邯此时正率大军兵围魏都临济(河南封丘东),抽不出手去对付吕臣,便派了两个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左、右校尉(相当于师长)去收复陈城。

这两个校尉很争气,不辱使命又一次攻破了陈城,吕臣奋勇冲出重围,向江南方向逃窜。

吕臣这一逃不要紧,竟引出了好几个盖世英雄出来,其中就包括章邯的一大克星——项羽。

事情是这样的,吕臣先是半路上碰到鄱阳湖大盗英布,两军联合杀了个回马枪,与秦军的左右校尉决战于青波(河南省息县与新蔡县交界处),大破之,再度夺回了陈城。

然而这一座深陷秦军势力范围的孤城是守不住的,吕臣与英布自觉独木难支,便再次抛弃了陈城,全军投靠了在江东地区崛起的新势力——项氏家族。

此项氏家族,就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孙,项梁项羽叔侄了。这两位出身名门,根正苗红,既有将帅之才,又拥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乃是章邯此后的最大敌手。项梁与他的八千江东子弟此前几个月一直龟缩在江东地区观望局势,现在由于英布吕臣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他的信心开始迅速爆棚。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项梁自觉枪杆子已经够硬,于是高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率军西渡淮河,一路收编东阳(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陈婴、沛县(江苏省沛县)刘邦等地方反秦武装,最终于公元前208年6月在盱眙(江苏省盱眙县)拥立故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以号召故楚遗民。楚怀王心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项梁则自称武信君,实际主管军政大权。

至此,一个新的反秦集团形成了,它比张楚集团更团结,也更强大。这些楚国精英们,或是称霸一方的豪门大族,或是参加过十几年前秦楚大战的中坚份子及后代,其战斗力远非陈胜等乌合之众可比,章邯可算是碰上真正的对手了!

插一句,这些楚国重臣们都颇有政治头脑,他们后来大多审时度势的投靠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即位为汉朝皇帝后,陈婴被封为堂邑安侯,吕青被封为阳信胡侯,吕臣被封为新阳顷侯,各食邑千户。英布就更厉害了,他手里有兵还能挺能打,关键时刻背叛项羽反戈一击更是大功一件,遂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是汉初七大异姓王之一,可惜异姓王不过是汉初过渡阶段的历史产物,刘邦是容不下他们的,没多久,英布被逼造反,旋被平灭。

7.临济之战

比赛时间:公元前208年6月

比赛地点:临济(今河南封丘东)

秦军选手:主帅章邯,副将李由,司马欣、董翳

诸侯军选手:魏王魏咎,魏相周市,齐王田儋,楚将项它、田巴

比赛意义:决定魏国的存亡,章邯改变战略后的第一战

比赛结果:章邯大破三路诸侯,杀周市,死二王,威震天下,诸侯丧胆,人民反秦运动陷入了第二个低潮期,直到巨鹿一战项羽横空出世。

当江淮一带反秦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繁花似锦的时候,临济城里的魏王咎与相国周市却已陷入了绝境,章邯李由好厉害啊,从这一年(公元前208年)端月一直围临济到四月,打退了一路又一路前来救援的援军,把临济含在嘴中舔了又舔,就是不吞下去。

这是章邯的新战略。他发现自己从前四处剿灭叛军,这里方平了一处,那边又冒出来一个,好似永远剿不完一般。虽然天天也都在打胜仗,但这种胜仗没有任何意义——哪有扑火越扑越大的道理,再这样下去,别说自己受不了,秦二世也不会放过他。

情急之下,章邯想出了一个新招——围城打援。简单来讲,就是围住一个反贼重要人物不打,吸引其他反贼来救,然后以逸待劳,一网打尽!

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围城而不强攻,却待城内弹尽粮绝再攻,以减少秦军伤亡。

二,待在一地与反贼联军大会战,可以避免四处转战、疲于奔命。

是个好办法!

我们看到,章邯还是很聪明的,当他发现自己攻灭张楚后,反秦声势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很快改变战略,心思灵活,颇懂一些权变。

然而,颇懂权变这个东西即是他的最大优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其关键就在于对局势的判断,判断对了自然妙,判断错了那可就糟糕透顶。后来章邯的悲剧结局,就在于几个关键点上他判断失误了。当然,这一次章邯的判断是正确的,围魏一役,章邯打掉了反秦势力好几大巨头,还差点让这次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半途夭折。

公元前208年四月,临济城内弹尽粮绝,魏王咎实在顶不住了,于是派相国周市亲自去齐、楚二国求援,他可不想再步陈胜后尘。

魏国是秦军东出北击的瓶颈,魏国一亡,赵齐危矣。当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不能合纵而自相攻杀。齐王田儋明白自己不能再犯先祖们的错误,于是亲自挂帅前往救援。就是羽翼未丰的项梁,也派了项它、田巴两员大将领兵赶赴魏国。

于是小小的临济,一下子汇集了秦、魏、齐、楚四路大军,章邯望着城内城外服装迥异的各路人马,诡谲的笑了。

——这一围还真围来几个大人物啊,好,那就让本帅将你们一次性全部送入地狱!

如果把这场战局比做打麻将的话,章邯想着的就是“一吃三”了,因为这样赢起来,是最爽的。

城楼上的魏咎也笑了,天佑大魏,救兵如约而至,看来此战不但能保住魏国,搞的好或许还能“三吃一”呢!好,就借此一战彻底干掉秦军主力,然后联合各路诸侯攻入函谷关,灭暴秦,诛嬴氏,重整山河,定鼎乾坤!

到底是一吃三,还是三吃一?无意中处在了历史聚焦处的临济城,在一片凝重的杀伐之气中,在天地间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眼见着源源不断的救兵从齐楚两个方向朝临济涌来,章邯非但没有急于开战,反而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给齐楚军留下了充足的驻防空间。

问号越来越大了,齐楚军远道而来,秦军非但没有趁机打他个立足未稳,反而主动后撤,让出防线,这是何道理?

接着,章邯遣一使到诸侯军中,言道:“诸公远来,师老疲敝,邯不忍趁人之危,故且退,请三日后再与诸公一决高下!”

章邯一定是怕了,一见我们人多,又士气正锐,就想暂避锋芒了!魏咎想,田儋也这么想。

那么好吧,就让你多活几日,我们也正好需要时间修筑防御工事。

临济城外纷纷攘攘了一日,诸侯军安营的安营,修垒的修垒,大家都在一种激动且兴奋的心情下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终于,夜深了,临济城沉沉的睡去,只有一轮明月高挂城楼,守护着天底下一片安宁。

章邯却没有睡,他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睡,他们都在沉沉的月色中整顿衣甲,磨刀霍霍向猪羊。

夜色更深了,明月惊慌的跳了两下,将半个身子隐入一片乌云之中,探着头儿向下张望。

章邯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不管是身上战袍象征死亡的黑,还是夜晚吞没一切的黑。因为黑色代表秩序,黑色代表冷静,黑色代表智慧,黑色代表从生向死的从容。

章邯也喜欢明月,因为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但是它懂,它是黑夜最好的伙伴。

夜色更深了,数十万秦军已经整装待发,章邯潇洒的一挥手,士兵们负戈衔枚,朝临济城下夜奔而去。

屠杀就要开始了,明月识相的将脸儿收入云中,沉沉睡去。与此同时,秦军士兵们就像一群夜狼悄悄的潜入诸侯军的营寨之中,伸出尖利的獠牙一口咬了下去。

猎物们惊醒了,张开眼,瞧见的全是黑瞳瞳的死神之影。他们慌忙爬起,还来不及找到武器战斗,就被那些无可名状的黑影无情吞灭。

更有一些猎物,在睡梦中直接进入了死亡,那是一种没有痛苦的死亡,只不过是从一个黑夜转换到另外一个黑夜,一个永远没有白天的黑夜。

临济城外诸侯军在黎明来临之前全部进入了地狱,齐王田儋战死,魏相周市战死,黑夜就是他们最好的坟场。

只有一个项它,化作一只漏网之鱼,趁乱逃回了楚国,去向项梁报信,并从此引发一段项章大战,这是后话,且不提。

黎明时分,秦军已肃清了临济城下所有敌军,章邯兵临城下,犹如黑色的死神,向魏咎提出了最后通牒——不投降,全城死。

魏咎在城楼上探出一个头来,扯着嗓子哀号:“寡人愿意投降,请将军毋戮我子民。”

章邯在城下喊:“此尽皆我大秦之子民,而非汝之子民也。汝既愿服罪,本帅又何必多杀人命。”

魏咎得到了章邯的承诺,于是不再抵抗,开城投降。

秦军方入临济,却见魏王府内火光冲天,原来魏咎害怕自己惨遭与宋留相同的命运,不等秦二世赐他一个屈辱的车裂,先给自己来了个壮烈的自焚。

比起在黑暗中进入地狱的田儋与周市,在烈火中壮烈涅磐的魏咎得到了对手章邯更大的尊敬。

——好一个壮士。若不是两军交战,我章邯未必不能与你相逢一快!

补一句,这里也有一只漏网之鱼,那就是魏咎的弟弟魏豹,他在城破之时逃出生天,后来还从项梁那里借来兵恢复了魏国。不过此人最终也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他在楚汉相争时不懂得审时度势,一下子投汉,一下子又投楚,首鼠两端,反复无常,最后被刘邦部属所杀。

8.东阿之战

章邯在临济一战尝到不少甜头,他意识到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于是决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他的下一个猎物,就是在临济一战中实力大损的齐国。

齐王田儋战死后,齐国群龙无首,临淄城内的旧贵族们便又公推了一个叫田假的人为齐王。

田假此人,正是当年饿死在松柏林中那个齐王建的亲弟弟,根正苗红,比田儋牌子硬多了。这本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决策,然而却惹恼了另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田儋的堂弟,田荣。

田荣心里那个气啊,我们兄弟在沙场上拼死拼活,缘何让那个当年被秦人骗的团团转的齐王建的弟弟来当王呢?我不服。

于是田荣收集了田儋余部,自守东阿,欲要脱离齐国,拥兵独立。

齐国内部不合,这个好机会章邯能放过吗?于是他在临济城稍作休整,就率军大举东进,兵围东阿城,欲重演临济大捷。

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8年的七月,一个漫长的雨季来临了,连绵的大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东阿城内,雨势更是一日大过一日,田荣的心,也一日沉过一日。

雨下的这么大,还会有诸侯援军来救我么?田假一定是不会派兵来的,他可巴不得我死呢!赵国正与秦王离军苦战,自顾且不暇,更加是不会来。现在只有寄望于楚国的项梁了,可是他也正在扩张势力的关键时刻,这么大的雨,他肯来淌这趟浑水么?

田荣的小人之心错度了君子之腹,这一次,项梁不但来了,而且倾巢而出,刘邦、项羽、英布等一代名将更是随他悉数赶到,章项两大冤家,终于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项氏之威名,章邯十几年前在好友李信蒙恬口中早已闻知,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手底下亲自见个真章,现在他们来的正好,我章邯倒要看看,这项家军是否真如传说中讲的那么玄乎!

于是章邯命李由带兵继续围城,而自率精锐去亲敌楚军。结果方一交锋,章邯顿觉巨大的压力有如一块大石透过绵绵的雨幕,撞向自己的心头,沉重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别说是项梁、项羽、刘邦、英布等高级将领了,就算是下面的薛公、蒲将军、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中级将领,也是个个勇不可挡、所向披靡,章邯陷入了苦战之中。

如果说陈胜军是幼儿班,齐魏军是高中生,那么项家军绝对是重点本科毕业,其战斗力远非各国可比,真是好强悍的一只军队,果然名不虚传。

另外一边,李由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派兵前来支援。秦军终于稍稍稳住了阵脚,章邯于是重整旗鼓,指挥军队改取守势。楚军锋芒实在太锐,目前他只有死顶,先抗住这第一波攻势,再许图反击。

经过一番死战,楚军终于暂时停止了攻击,章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厉害,就差那么一点,我就输了章邯正在庆幸,突然前方阵中一片混乱,只见滂沱的大雨中,楚军阵中冲出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朝章邯中军直插了进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到几分钟,就杀到了章邯面前不到百步。

糟糕,楚军使出陷阵的死士了,快,快给我挡住。

迟了,只见为首一名剑眉重瞳、满面虬髯,身型壮硕异常的猛男舞着一杆大戟,瞬间秒杀了数十名秦国士兵,一马当先杀到了章邯眼前,章邯慌忙横刀相迎,刀戟相交,震的章邯手臂发麻,差点掉下马去。

章邯大惊失色,拨马便走,身边的亲兵一拥而上,将那楚将团团围住。楚将狂舞手中长矛,秦兵一个个被甩的倒飞开来,迸射出来的鲜血被大雨冲刷的满地都是,情景可怖到了极点。

“章邯老贼莫跑,何不敢与我项羽一战!”那楚将一边杀人,一边纵声狂啸,全身上下满是秦军的鲜血,状态宛若魔神。

一排一排的秦军涌上,又一排一排的倒下,简直比割草机还快。

章邯引军退到后阵,心里直嘀咕,这个叫项羽的不属于人类,我才不和他打交道。

这个时候,项梁的大军已趁着秦军阵型混乱,大举压了上来,战无不胜的秦军,第一次有了溃败的迹象。

与此同时,东阿城内的齐军,在齐司马龙且的率领下,也冲出城来,从后夹击。

秦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打下去,只会变成齐楚军的夹心饼干。

章邯长叹一声:“我输了,撤吧!”

这个时候,章邯也彻底明白了,他现在面对的这支楚军,战斗力已经超过了他这支秦军,这一次,他得认输。

秦军开始缓缓的撤离战场,雨水浇打在章邯冰冷的心头,他的脸色阴沉有如黑夜,看来自己的军队靠简单拼杀已经不太可能消灭这支楚军了,他必须在战略或战术上有更高的谋划,才能消灭这个可怕的对手……想到这里,章邯的脸,阴得更沉了……

9.漩涡

章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自他临危受命,兵出咸阳,一路杀周文,杀田臧,杀李归,杀蔡赐,杀张贺,杀周市,杀齐王田儋,死假王吴广,死陈王陈胜,死魏王魏咎,攻城城下,野战战胜,兵锋所至,所向披靡。

但是这一次,他败了,败的好惨。他的军队一路被项梁追杀,兵力四散,司马欣之军败走城阳(今山东菏泽东),李由之军败走雍丘(今河南杞县),董翳之军败走定陶(今山东定陶),剩下的残兵败将随章邯朝濮阳(今河南濮阳)方向逃去。

在濮阳城下,章邯又被项梁追着屁股揍了一次,只得惨兮兮的逃进了濮阳城,拼力死守。

章邯连败之师,虽不能战,守却有余。濮阳城城防坚固,城南又有濮水天险,秦军挖沟引水环城以自固,项梁想要强攻进来,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楚军果然攻不进濮阳,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由项梁亲率,移兵去攻董翳防守的定陶,另一路则由项羽刘邦联手,去攻打司马欣防守的城阳与李由防守的雍丘。

项梁的战略是,先扫清濮阳周围所有秦军据点,让章邯军孤立无援,然后联合田荣的齐军,两面夹击濮阳,杀章邯,全歼秦军主力。

办法是好办法,可惜项梁错估了三个人,导致自己最终走出一步死棋,大好局势,功败垂成。

第一个人,就是田荣。田荣可不是那么好使唤的。项梁雪中送炭解了他的围,他却一点儿不知感恩,不但不出一兵助拳,反而杀回临淄,驱逐田假,另立堂兄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自任丞相,独揽大权。适逢田假逃到楚国,进入了楚怀王心的保护伞,田荣便提出外交照会,说是楚国若不杀田假,齐国就不出兵。项梁与楚怀王又不忍杀田假,结果双方就僵在那儿了——这就是楚汉时期项氏与田氏宿怨的缘起。

第二个人,就是章邯。章邯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一次惨痛的失败,不但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激起了他无穷的好胜之心。名将对名将,这仗打得才过瘾啊。章邯就如一只远古巨兽,低吼着匍匐在濮阳城内,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打量着志得意满的项梁,阴冷的脸上,写满了嗜血的欲望。

第三个人,就是项梁自己。错估了敌人并不可怕,错估了自己,才真正可怕。长久以来,所有的义军要想战胜章邯似乎都是一个不可能的神话,但是项梁一出,就把这个神话打成了天下最可笑的笑话。项梁他怎么能不得意,怎么能不骄狂!

——我项梁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战神啊,起翦颇牧(战国四大名将),也不过如此!

我们说骄而无谋,乃是必死之道。项梁虽不能说无谋,但他得胜便骄,以致错估了友军,错估了敌军,再错估了自己,此三错估,就是他的必死之道。

一开始的时候,楚军进展的可以说是非常顺利。项羽刘邦联手,先是攻破了城阳,秦军全军覆没,司马欣下落不明。项羽和刘邦一兴起,还屠杀了城阳全城百姓,一点义军风范全无。紧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拿下了雍丘,秦军全军覆没,李由战死。李由一死,还连带搬倒了大秦的另外一个支柱李斯,这是后话,且不提。

这样的连番大捷,也难怪项梁兔子尾巴翘上天,失去身为名将应有的清醒头脑。他在定陶城下连战连捷,打的董翳不敢冒头,恰逢大雨,无法攻城,项梁军便在营内放起羊来,天天酒醉,夜夜笙歌,只知有欢场,不知有战场,更加把章邯这只在旁虎视眈眈的猛兽,忘到了九霄云外。

兵法曰:“顺过必逆,逆过必顺。”不具备这种意识的人,军事素养再高,也不是真正的名将。

与此同时的濮阳城内,章邯接见了三个报信之人,他们给章邯带了三个极坏的消息。

第一个人,就是败军之将司马欣——他的手下,在城阳全死光了,只有他自己,化作一只丧家之犬,逃回濮阳,向章邯负荆请罪。

章邯一笑,安慰司马欣说:“楚军强悍,城阳之败,非长史之过也。”

第二个人,就是董翳派来的求救使者——项梁实在厉害,定陶快守不住了。

章邯一笑,智珠在握的说:“回报你家董都尉,坚守定陶,无需着急,项梁骄兵必败。”

第三个人,就是从雍丘城逃出来的李由部将——雍丘失守,李由亦被项羽斩于阵前。

章邯大惊:“什么!?”

“雍丘失守,李将军亦被项羽斩于阵前。”

章邯颓然坐于席上,良久无语,心乱如麻,因为就在前一天,咸阳城来了一个使者,如今就在章邯军中。

这个使者,就是秦二世派来带李由回咸阳,以查明李斯谋反实情的。

10.李斯之死

章邯心忧丞相李斯的安危,他却不知道,此时的李斯已被下入狱中,危在旦夕,李由之死,更是他的一道催命之符。

前面我们说道,李斯几次求见秦二世,都被挡在了门外,就连在外征战的儿子李由,都被莫名其妙的盖上一个通敌的屎盆子,后来他总算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赵高的诡计,他再不反击,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立刻上书弹劾赵高,道:“赵高擅作威福,权倾人主,阴有田常代齐之志。陛下不图,臣恐其必为变也。”

然而糊涂至极的胡亥,不但不相信,反下旨诘难起李斯来:“赵高为人清廉强干,洁行修善,平日尽忠事主,实心任职。如此之人,不可多得,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李斯气的几乎说不出话来。赵高党同伐异,贪得无厌,私学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他清廉?还洁行?晕死我了。

不管咋样,李斯的话,秦二世是一句都听不进去了,不但听不进去,而且一回头,就把李斯的话转告给了赵高,好似赵高反是他主子一般。

赵高说:“丞相心中所患者,独高一人而已。高若身死,丞相便为田常所为,更无顾忌。”

秦二世闻言大怒,心中已有了杀李斯之心。

李斯明白自己死期已近,但他不甘心,他还要垂死挣扎,于是邀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请罢修阿房宫,请减发四方徭役,并有隐斥赵高的语意。

——陛下呀陛下,今内有赵高乱政,外有群盗蜂起,章邯打的也不是很顺,陛下再不改弦易辙,帝国就要亡了!

二世不听,反而大怒:“朕贵为天子,理应肆意极欲,尚刑明法,使臣下不敢为非,然后可制御海内。且先帝起诸侯,兼并天下,外攘四夷,所以外拓疆土,内筑宫室,以示功业。今朕即位二年,群盗并起,丞相等不能禁遏,反欲罢先帝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朕还要尔等何用?”

完了,一切都完了。秦二世下令,冯去疾、李斯、冯劫玩忽职守,免官下狱!李斯且与其子李由有谋反状,命收捕其宗族、宾客,所有审讯工作,由郎中令赵高全权处理。

这又是何道理?按照秦典律,这三个帝国重臣,即便有罪,也该交给有司审理才对,奈何交给一个掌管宫禁安全的郎中令来负责?然而秦虽以法治国,但皇帝在“法”里却拥有无任何力量可以制约的最大权威,这就是先秦法家思想的第一大弊病。

于是,赵高严刑拷打三人,欲来个屈打成招。

冯去疾、冯劫二人,吃不住刑,遂相言“将相乃国之柱石,岂可见辱于刀笔胥吏。”奋而自尽。

李斯却不自尽,受辱也不自尽,赵高打了他一千大板,几乎要把他打成肉饼,他还是不肯自尽。总之无论如何,他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他一死,赵高就要更加肆无忌惮了。

——我不能死,大秦不能没有我。为了大秦,我已害死了我的挚友韩非,又害死了我的爱徒蒙恬,我再一死,章邯恐怕也无法全身而退,大秦就真的完了!

此时的李斯,身被酷刑,心被悔恨,痛苦到无以复加。

怪谁呢?只能怪你自己!群臣都是你的后盾,公理也在你这边,但所有的群臣加上所有的公理,也比不过赵高手中的一个胡亥。这一切的因,早在你进入秦国主张法治,主张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时候已经种下,再加上你拥立了一个糊涂至极且实际上被赵高所控制的昏主,你不死,谁死!秦不亡,谁亡!

李斯不肯死,非要去做那无谓的抗争,然而他的抗争,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第一步,假装认罪,先去掉皮肉之苦。

第二步,上书二世,言明自己对秦有大功,实无谋反之心。即使有小过,也可将功抵罪。

我们知道,李斯的文笔是很好的,就如他写给秦始皇的那篇《谏驱客书》,可谓千古雄文,句句至理,字字珠玑,一支笔造就了一个泱泱帝国。所以,李斯有绝对的信心,他穷尽才华写出的这篇辩罪书,定可拯救自己的命运,绝处逢生。

可惜,这一封上书,在上传到秦二世的手里之前,已经被赵高扔进了垃圾桶。

——“李斯囚徒也,安得上书!”

由此,赵高明白了,李斯虽然暂时诬服,将来二世遣人复讯,必定翻供。于是他派遣其宾客数人,假扮成御史、侍中及皇帝特使,假奉皇命轮流去审讯李斯,李斯果然翻供,坚持说自己无罪,所谓谋反,纯属子虚乌有。

赵高一声冷笑,好你个如奸似鬼的李斯,还想以退为进,妄图翻盘?哼,做梦,你可逃不出我赵高的手掌心。

于是赵高命令假御史们,使出尔等的十大酷刑,把李斯给我往死里整。

李斯彻底绝望了,连“御史们”也如此对我,看来皇帝是铁了心要我死了,罢罢罢,招了吧,就受了这千古奇冤,为后世忠臣们做个“好榜样”!

赵高的诡计终于得逞,等到秦二世派了真正的御史来复审李斯,李斯想也没想就立刻认罪画押,再也不敢翻供了。

秦二世接到李斯的供词,长舒了一口气,笑逐颜开:“李斯果欲谋反,微赵君,朕几为此贼所卖!”

这时派去查李由的使者也已回到了咸阳,言李由已死,死无对证。

李斯最后一线生机也没了,秦二世于是一拍板:李斯父子谋反罪名成立,罪当五刑,灭三族,腰斩于咸阳之市。

这一场玩命的暗战终于宣告结束,赵高大获全胜,李斯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历史深渊。

终于到了最后时刻,李斯与其族人被押解到咸阳街头,去接受他亲自制定的残酷刑法。

临刑之前,李斯回头对他二儿子说道:“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着,大哭不止,次子亦哭,族人无一不哭,围观百姓亦多有涕泣者。

帝国的创业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古名相李斯,在临死前的最后遗言,竟无一字豪言壮语,却去憧憬起那普通人的幸福来。这真是人世间最残酷的玩笑。

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紧抱着权力二字,不死不休呢?李斯有大才却无伟魄,可见与此。

午时三刻已到,监刑官至,先命将李斯刺字,次割鼻,再断左右足趾,然后割去生殖器,最后腰斩,这就是所谓的五刑。

当李斯身体上的零件被块块割去,当锋利的铡刀从他腰间一砍而下,一切似乎已经结束,然而李斯仍然活着,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下半身和爆出肚子的大肠小肠。李斯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诡异的情景,这把他自己都吓着了,他挺着上半截身子,开始慌乱的满地爬行,在刑场上歪歪扭扭地拖出一道蛇形的血痕。

这场最后的生命之舞足足跳了近半个时辰,李斯终于谢幕倒地,只有满地的鲜血如泉水般咕嘟咕嘟的喷涌着,仿佛每一个细胞还在为自己可怜的主人呐喊冤屈。

随着李斯的倒下,李氏一门,男女老幼,凡三百余人,皆随着他死于铡刀之下,咸阳城内,一片腥风血雨。

在这一节的最后,我们来回答连个问题:

第一,李斯才学、手腕,均远超范雎,为何下场比范雎惨这么多?

答:除去政敌可怕、君主昏庸及所处历史环境不利等诸多外部原因外,最关键的内部原因还在于李斯个人的政治素质有问题。一个在重大关节和原则问题上不能站稳立场的历史人物,即使再有才华,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这就是我对李斯的最后评价。

第二,秦朝的开国元勋李斯竟因莫须有的罪名惨遭五刑而死,这说明了一个什么历史问题?

答:任何一个君权膨胀的王朝,都不乏大规模的政治性冤狱。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伍奢冤狱,就发生在春秋时期唯一有称王的楚国。再比如明清二朝可怕的文字狱,就是政治性冤狱发展到极致的结果。

11.定陶之战

当李斯被灭三族的消息传到濮阳,章邯一个人孤独的登上濮阳城头,茫然的看着远处帝国血红的落日一点点、一点点向山下沉去,他的心,也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的沉入谷底。

双柱已去其一,他这剩下一柱还能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帝国多久呢?别提了,现在就连章邯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阉人赵高的手里,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章邯悲哀的预感到,大秦帝国完了,唯一的疑问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正这时,在落日沉下的正对面,一轮明亮的新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一股微小的希望,也从章邯的内心深处,缓缓升起。

章邯喜欢夜晚,更喜欢明月,因为它从不与皓日争辉,却选择在最黑暗的时候给世界一缕清明。

章邯笑了,洒脱的笑了。他振奋起精神,拔出配剑,指天长啸:“事尚有可为也。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认输!”

第二天一早,章邯与将士们饱餐战饭,在微曦的晨光中出城而去,目标——定陶城下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项梁。

又是偷袭战,老招式了!不过这一次,定陶在濮阳东南方向一百公里处,秦军必须一早出发,长途奔袭一整天,以赶在半夜里打楚军个措手不及!

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8年的九月了,那绵绵的秋雨,拖拖拉拉的已经下了足足三个月,兀自没有一点停歇的意思。正是这一场宿命之雨,恰到好处的隐藏了章邯的重重杀机。

当秦军如幽灵般出现在夜幕笼罩的定陶城下,楚军还在细雨之中酣梦,懵然不知死亡的阴风,已趁夜逆袭而来。

凄风苦雨无星夜,正是杀人好时节。

章邯没有表情的脸上,冷冷的抽动两下,一挥手——杀!

随着这一个命令,无数幽灵静静的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随风潜入夜,杀人细无声。

没过多久,楚营之中传来了几声凄厉的哀号,紧接着,火光四起,天下大乱。

项梁在宿醉之中惊醒,仓皇出帐,单穿着一身常服,执着一把短剑,在恼人的秋风中,茫然失措。

在东阿一战中投奔了项梁的齐国司马龙且亦衣衫不整的冲到项梁身边,急道:“秦军夜至,也不知有多少,事无能为也,武信君请速走!”

项梁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慌忙跟在龙且身后,且战且逃。正至营门,却偏偏遇上章邯,这可真是冤家路窄了,项梁于是一声虎吼,冲上去就是一剑,章邯也不躲避,生生挨了这一剑,然后拖刀一挥,朝项梁砍去。

章邯这一招,叫做同归于尽。不过章邯浑身贯甲,挨一剑最多也就轻伤,项梁就惨了,只穿着一身睡衣,章邯的大刀,势大力沉,一刀已将项梁劈成两半。

龙且在旁,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他二话没说,猛跳起来,夺路而逃,眨眼便没了踪影。那速度,比兔子还快。

章邯也不去追,只将大刀抗在肩上,一声长啸:“归报项羽,速速投降,若其不然,吾必灭楚,亲斩项羽之头,使彼叔侄二人在地下聚首!”

定陶一战,章邯绝地反击,斩杀项梁,全歼楚军主力,重新树立起其天下无敌的神话。至此,人民反秦运动陷入了第三个低潮期,项羽与章邯也因此结下了比黑夜还深的血海深仇,此深仇大恨,非二十万秦人的生命,不能洗清。

12.失重的巅峰对决

灭了项梁后,章邯重归天下第一名将宝座,接下来再灭谁,这是一个难题,大难题。

反秦的各路豪杰,已经被章邯干掉不少,但章邯还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割韭菜,割掉一茬又是一茬:

齐国的田儋死了,田荣又站了起来,固守齐地,自成一统。

魏国的魏咎死了,魏豹又站了起来,他像一只猎豹般带着从楚国借来的兵迅速收复了故魏王国二十余座城市,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楚国的项梁死了,项羽又战了起来,与刘邦吕臣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楚怀王心的领导下重整兵力,严阵以待章邯。

赵国的部将李良叛变,杀死赵王武臣,投降了秦王离军;然而张耳陈馀又站了起来,重新拥立了六国时赵王的后代赵歇,继续与王离军死缠烂打。

魏齐楚赵,到底该先揍哪个,章邯陷入了四难之境。

魏与齐者,手下败将也,相信章邯大军一至,旋可灭之,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章邯可不愿做这种一点挑战性都没有的事情,如今山东遍地烽火,欲灭此大火,须先强后弱,绝不可让强者愈强,从容坐大。

那么就攻楚吧,楚国不是最强么?况且章邯杀了项羽的亲叔叔,这一场决战总是在所难免的。与其拖来拖去,不如现在就一绝高下。

可是章邯不能这么做。非不欲为,是不能为也,他要为大局考虑。当时,帝国的平叛主力,除了章邯这一支中原野战军外,还有王离这一支华北野战军。——这是一场艰苦之极的持久战,他必须与王离互相配合,不能只顾自己打着爽。

王离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是接替蒙恬指挥秦国三十万长城边防军的大将。按道理,无论军事经验,还是队伍的战斗力,他都应该比章邯强很多,那么为什么从陈胜起事的公元前209年七月,直至公元前208年九月,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章邯都不知搞定了多少路反秦义军了,王离竟连一个赵国都没有搞定呢?

这个问题,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从故纸堆的残言片语中找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再经过一番分析与推测,稍稍还原了这一段历史的缺页——

第一:匈奴的侵扰。

据《史记 匈奴列传》“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可见蒙恬死后,匈奴人又攻来了,王离南要对付燕赵,北有匈奴在后捅刀子,这仗打的进展如此缓慢,也就很好理解了。

第二:军粮匮乏。

匈奴人重新抢占了秦边防军的粮仓——河套平原,必定造成王离军粮匮乏。虽有直道可从关中向上郡提供粮食支援,但帝国内部党争不断,李斯赵高忙着互相倾轧,恐怕也无法顾及王离的死活。从后来巨鹿之战,王离军需靠章邯为他提供后勤支援,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军心不稳。

扶苏蒙恬无罪被杀,很多对他们忠心耿耿的将士也遭到清洗,这对边防军的军心必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影响。蒙恬时期,边防军有足足三十万,等到巨鹿之战,王离军只剩了二十万,除了战斗性减员外,估计也包括不少秦军参与了反叛或者逃亡。王离既要指挥作战,还要忙乎军队内部层出不穷的麻烦事儿,这估计也是他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以上三点,就是我对王离军在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动向的一个推测,至于是否准确,见仁见智吧。历史的迷雾重重,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现在这段历史的缺页终于被补上了,王离有兵无粮,打不了持久战,章邯不帮他,王离不但拿不下赵国,反而有可能会陷于赵地,在匈奴与诸侯的夹攻下全军覆没,这是章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基于此,章邯不得不放弃南下攻楚的战略计划,转而北上攻赵,帮助王离拿下赵国,两军会师,然后再合兵攻楚。

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将城里的百姓全部迁到河内,并摧毁城郭,荡平所有的建筑物,将这座自春秋以来兴盛数百年的名都毁于一旦。从此,巍巍邯郸城一蹶不振,往昔的辉煌,化作一缕轻烟,在赵武灵王的叹息声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悄然淡去。

章邯不得不这么做,从军事上来说,中原野战军虽有二十余万,但他不可能每攻破一座城池就分兵驻守,这样只会被诸侯军各个击破,从前陈胜的败亡,就在于此;从政治上来说,夷平赵国都城,可以震慑诸侯,打击敌军的军心,并可将赵民控制在秦国的势力范围内进行监控。要知道骁勇善战的赵国百姓,从战国时期起就是秦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比起项羽刘邦的楚军动不动就屠城,章邯这样做已经够仁慈了!

邯郸被攻破后,赵王歇与丞相张耳北逃至巨鹿城(今河北省平乡县),收集残部欲重整旗鼓,可惜他屁股还没坐稳,王离就来了。

公元前208年十月,王离二十万华北野战军南下,兵围巨鹿,欲困死赵军。

与此同时,章邯军亦开至巨鹿以南的棘原,修筑了一条百余公里的甬道,为王离军补充粮秣。所谓甬道大概就是在道路两旁修筑高墙,以保护运粮路线的安全畅通。

这是章邯的老本行了,小小一条甬道,比起巍巍骊山陵,不过就是小菜一碟,供应军需,更是章邯的拿手好戏。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章邯王离二军为何不直接会合呢?何必这么麻烦修一条“输血管”各自为战,如此岂不是降低了胜算?

我是这么推测的。王离是世家名将,身居武城侯,无论资历爵位,都在章邯之上。两军若会合,到底听谁的,这是一个大难题。以章邯之军功,绝不可能屈居王离之下;以王离之身份,亦绝不可能屈居章邯之下;再说王离打了赵国这么久,眼看胜利在望,岂肯轻易把这个功劳分给章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各行其是,王离负责围城打援,章邯负责供应后勤及防备楚军北上——这个办法在通常情况下其实没有啥大问题,可惜章邯偏偏遇上了不属于人类的项羽,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章邯再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且再无力翻身,从此万劫不复。

为了两军的团结,章邯自愿退居到幕后,王离于是当仁不让的冲上历史舞台上一显了身手,他的二十万大军,兵精粮足,紧紧围困住一个小小的巨鹿,打的张耳苦不堪言。

危急存亡之刻,张耳首先想到的是好兄弟陈馀。张陈二人从战国时代就是死党,他们一起在信陵君门下当门客,魏亡之后又一起四处逃亡,后来又一起去投奔陈胜,一起拥立武臣、赵歇为赵王,数十年来形影不离生死不弃情同手足肝胆相照,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此时的陈馀,已在西北边的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赵子龙的故乡)收来了数万赵兵,赶到巨鹿以北扎营,但是他不敢动,巨鹿城下,足足有王离二十万秦军,他这几万兵,去了还不够王离塞牙缝的。

张耳被王离打的朝不保夕,一股怨气便全撒在了陈馀身上,他派出使者张黡、陈泽,去骂陈余:“从前吾与公为刎颈之交,今赵王与耳困在围城,旦暮且死,所望惟公。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岂非有负前盟!若果能践前言,何不亟赴秦军,拼与同死!”

张耳要好兄弟陈馀跟他一起死,陈馀却还没活够,他回答说:“我非不欲相救,但兵力未足,冒昧前进,徒使全军尽覆。且吾所以留命不死者,欲为赵王、张君破秦报仇。今若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说来说去,陈馀反正不肯去送死了,他只派了五千兵,令张黡、陈泽带回去意思意思。

这点意思,实在不够王离意思,张黡、陈泽带了五千兵刚到巨鹿城下,就被王离吃了干干净净。这五千人,也真够可怜的,徒然做了张耳陈馀所谓义气的牺牲品。

这以后,张耳陈馀两个死党算是彻底掰了,从此反目为仇,他们后来一个跟了项羽(陈馀),一个跟了刘邦(张耳),在楚汉之际生死相搏,哪里还顾及从前的半点情分。看来,在存亡利害之前,什么刎颈之交,什么江湖义气,全都是狗屁。

扯远了,陈馀说什么不肯救赵,其他诸侯倒是还有一点国际主义援助精神:燕国的韩广,派来了将军臧荼;齐国的田荣一向小气,他不愿派兵,然而他手下的一个将领田角,却背着田荣带兵来了,此人颇有一点政治眼光;与此同时,张耳的儿子成都君张敖,也在北边儿代郡收了万余人赶来救援。

这一下,巨鹿城下简直就成了农贸市场,各路豪杰各自摆上摊子,互相打起了口水仗,却没有一个肯率先攻击秦军。(就连张耳的亲儿子张敖都不敢动,看来父子之情也是狗屁)

据不完全统计,巨鹿城下的各路诸侯军,总共有三十余万,兵力并不输给秦军,却一个个高筑壁垒,谁也不肯当这个出头鸟。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这副德性了。

如果项羽不来,这三十万诸侯联军,或许就是章邯王离的盘中餐了。可惜,项羽终究还是来了,虽然期间有些波折(个中详情,待项羽一章再续),但他还是在一个月后(公元前208年11月)顺利赶到了。出头鸟没人愿当,项羽却爱当的很,他这支南天神雕,偏要啄一啄章邯这个猎人的眼珠不可!

此时的项羽,已经今非昔比,他被楚怀王封为鲁公、上将军,拥兵近十万,全权指挥援赵战役。另外,项羽的好兄弟刘邦也与他分道扬镳了,他率领着几万军队,正在黄河南部向西朝关中方向活动,楚怀王心与项羽刘邦相约,谁先入定关中,谁就是关中之王。

项羽气势汹汹,拍马杀来。一切都似乎预示着章邯项羽两大名将要在历史的聚光灯下来一场精彩的世纪大对决,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睛。关键时刻,章邯莫名其妙的退缩了。

当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军为先头部队渡过漳水,摧毁章邯辛辛苦苦修筑的甬道,切断王离军的输血管,章邯按兵不动。

当项羽大军主力破釜沉舟,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一往无前的渡过彰水,疯狂杀向王离军,章邯还是按兵不动。

当项羽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不仅是按兵,反而向后退却了。

当项羽杀秦副将苏角,虏主将王离,华北野战军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章邯仍然后却,竟不敢引军与项羽一战。

当项羽依靠无上的勇气与战功成为四十万诸侯联军的总指挥,与章邯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章邯又数却之。种种表现,宛如一介懦夫,哪里有还有半点天下名将的影子。

真是奇怪啊,项羽豁出一切兵渡漳水,章邯为何不半渡而击之?

真是奇怪啊,项羽孤军杀到巨鹿城下,章邯为何不与王离前后夹击楚军,反而连连退却,坐视大好局势化作乌有?

真是奇怪啊,章邯自出函谷关,灭张楚、死魏王、杀齐王、斩项梁,名动四海,威震天下,为什么一到巨鹿战场,就完全变了个人一般,畏首畏尾,怯战至此?

从前那个敢冒雨长途奔袭一百公里击杀项梁的章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这又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大疑案。

历史的重重迷雾,总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非要解的话,莫非章邯被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超凡气势与非常人之勇悍给吓着了?

也只有这个的答案了。虽然牵强,但不是没有可能。

人的心理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很多方面至今都无法用科学解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杀人如麻的勇士会突然间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最好的例子就是荆轲刺秦故事中的那个秦舞阳。

或许,章邯就属于秦舞阳那一类人吧,总觉得自己挺拉风,可是一旦碰上了嬴政或项羽这种拥有强大气场的超人,就会立刻从老虎变成老鼠。

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原来蔡依林这句雷死人的歌词里竟颇有几分哲理呢,老虎与老鼠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后梁 谢瞳

前面我们说到章邯因为畏惧项羽而退缩不前,这恐怕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想应该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束缚住了章邯的手脚,那就是帝国的领导核心层内部出问题了。

李斯死后,赵高代替他晋升为丞相,称为中丞相,同时可以在朝廷和禁中掌握大权,秦二世彻底被架空了。

但赵高之志不仅在此,他最终的目标是要灭亡嬴氏,自己当皇帝,或者关中王也可以。

然而他终究是个太监啊,太监当皇帝,未免有些惊世骇俗,所以赵高制定了一个十分精密的计划,分三步依次实现:

第一步:搞定群臣。

第二步:搞掉章邯。

第三步:杀掉胡亥。

第一步比较简单,一只鹿就可以搞定。

这个故事就是大名鼎鼎的“指鹿为马”了,赵高送了一匹鹿给秦二世,却非说它是一匹千里马。

二世疑惑着看着赵高,心想他离得老年痴呆的年龄还差的远啊,于是摇头大笑:“丞相开玩笑邪,谓鹿为马?”

可是赵高非说它是一匹马,并牵到群臣面前让他们一个一个辨认。

大秦王朝的衮衮诸公们全被这个高深的问题给难住了,有的胆小鬼吓得不敢回答,有的蠢人想了半天脑袋还是没转过弯来只好说它是鹿,更多的聪明人在片刻的迟疑后开始大声疾呼:这明明就是一匹马嘛,好马,好马呀!

赵高把指鹿为鹿的人全杀了。

从此,群臣再无一人敢逆赵高的意,赵高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放屁,也是香的。

而秦二世经此一事,不但没有怀疑赵高,反而认为自己神经有毛病,从此再不敢上朝,天天在上林苑游玩射猎,刚开始还只射些兔子之类,到后来竟发展成射起活人来——如果说秦二世从前还有些许理智,到这会儿也被赵高忽悠成了一个真的神经病。

李敖先生有句说的好:古代的皇宫可算是一种畸形的结合——有成千上万的女性生殖器,有上千上百的没有生殖器,却只有皇帝一个人有男性生殖器——然而这唯一拥有男性生殖器的人却往往反被没有这件珍贵物件儿的妇人与太监们玩弄于鼓掌之上,这可真是历史的绝妙讽刺。

搞定群臣之后,赵高下一步就要对付章邯了。章邯坐拥二十万大军,万一哪天兴起,杀进咸阳城来个“清君侧”,那赵高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赵高假皇帝之名屡次派人去责问正驻守在棘原与项羽相持的章邯,为何屡战屡退?为何还不进攻,你到底在观望什么?

章邯确实在观望,自从巨鹿之战开始后他就一直在观望。原来,在“指鹿为马”事件中,章邯有不少旧属都被赵高给杀了,他明白,他现在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要么杀进咸阳城“清君侧”,要么联合王离与诸侯军来场大战,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让赵高渔翁得利。

这个选择不好做啊,与诸侯军决战,他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项羽太猛,楚军的战斗力太强大;回咸阳清君侧,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赵高挟二世以令帝国,他投鼠忌器。

两难,实在是两难。

时间就在章邯的犹豫与迟疑中这么一点一点蹉跎过去,等到项羽全灭王离,纠集四十万诸侯联军全线压上,章邯的这两个选择都再也无法实现了,因为他已经错过了选择的最好时机。

与项羽决战?二十万对四十万,必败。回去清君侧?他已是败军之将,在朝廷与军队中再无半点威望可言,仍然将必败。

看来章邯虽在军事上的能力绝无可怀疑,却实在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成大事者,应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章邯屡次在重大问题上犹豫不决,就是他的必死之道。

机会稍纵即逝,现在章邯把这局活棋下成了死棋,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好走了,虽然这条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投降项羽!

其实这也是一条死路,项羽与章邯之仇不共戴天,楚人与秦人之仇戴天不共,他们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硬凑在一起,非出大乱子不可。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章邯决不能走这一条路。

那么就继续与楚军在彰水两岸相持吧,拖得一天是一天,看看这个世界会不会出现奇迹。

这一拖,就是足足六个月(公元前207年二月至七月),项羽一则要花时间整合大杂烩似的诸侯联军,二则怕渡河进攻时被章邯半渡而击之,所以也就暂时保持了现状,双方耗上了。

章邯在这六个月中也不是啥也没干,他派出了得力助手长史司马欣,回咸阳城要求支援并探听朝廷局势。

司马欣我们前面提过,此人并不简单,他与董翳明为秦将,却在秦楚之间态度暧昧,似乎有一点双重间谍的意思。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司马欣在未发达前曾担任过秦栎阳狱掾,也就是栎阳这个地方的监狱长,有一次项梁被抓进了栎阳大牢里,是蕲县的狱掾曹咎写信疏通栎阳狱掾司马欣,从大牢里把项梁捞了出来。

这件事情太诡异了,项梁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是秦帝国一等一的政治重犯、通缉重犯,司马欣一个小小的监狱长,怎么有胆子私自放人?另外,曹咎一封信就让司马欣放了人,这说明曹咎与司马欣关系匪浅。而从所有迹象来看,曹咎乃是项家的心腹。同理可证,司马欣莫非也是项家的心腹?

然后,没过几年,司马欣摇身一变,从一个小小的县级监狱长,成为秦帅章邯的亲信,位居长史高位。这里面,莫非与旧楚集团的经济支持有关?

一切都是猜测,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司马欣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双重间谍。他把楚军的情报透露给秦军,让章邯顺利击杀项梁,又把秦军的情报透露给楚军,让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此人在秦楚两边捞好处,谁得势他都是功臣一个。

如果我这个大胆猜测不幸真的料中,那么司马欣此人的心机实在太可怕,与长平之战中那个同样态度暧昧的冯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少出色的政治投机家。

14.殷墟之哭

公元前207年7月的一天,一句苍凉的哭声,在殷墟的上空飘荡,穿透两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依然可闻。

司马欣来到咸阳的时间已经是公元前207年四月,项羽正与章邯在漳水相持,刘邦则已平定了韩地,正往南阳进发。

事情可谓危急了,然而司马欣在咸阳城里等了三天,一个要见的人也没见到。

司马欣最想见到的是秦二世,但秦二世正在深宫里醉生梦死不做大哥好多年;司马欣又想见主政的中丞相赵高,但赵高也不见他,非但不见他,还想编造罪名逮捕他。

为什么?因为对赵高而言,章邯是他篡权夺位最大的一个阻碍,以私通敌军罪逮捕司马欣(这个罪名或许也不冤枉),然后再让司马欣牵连去咬章邯,将章邯像蒙恬一样赐死,接着再派一个亲信接替章邯的帅位,夺了这二十万大军的军权,缩回函谷关固守关中,最后杀掉胡亥,关起门来当个关中王,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他并不担心章邯会投降项羽,因为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即使章邯想投降,项羽也容不得他。

赵高想的太美了,章邯可不是蒙恬,项羽也不是匈奴单于,君不曾听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仇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老话么?

另外一边,司马欣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赵高想杀他,于是连夜抄小路逃出咸阳,回去一见到章邯,就哭了:“呜呜呜,赵高居中用事,专权欺主,将不利于将军。将军战胜亦诛,战败更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什么“孰计之”,明显就是司马欣见秦大势已去,便要劝章邯与自己一起投楚了。

董翳也在一旁劝,降楚吧,降楚吧!赵高心计最难测度,一言之间,李斯夷族。今若嗔怒,吾辈定遭毒手。

这两个如奸似鬼的家伙,都想着劝降章邯,当作投楚的大功一件呢!

章邯仰天长呼,痛苦到无以复加:“我章邯南征北讨,披坚执锐,亲冒矢石,万死一生,为大秦受了多少辛苦,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赵高,我与你不共戴天!”

司马欣趁机继续加火:“将军既恨赵高,何不与项羽休兵,借楚之势攻入咸阳,亲斩赵高之头,以泻此大恨!”

章邯低头,不说话。

董翳在旁急道:“请将军速下决定,迟则有变!”

章邯仍是不说话,他又犹豫了,投楚,还是不投楚?二世皇帝与赵高算是已经把我扫地出门了,项羽会不会不计前仇接受我呢?

章邯现在就像一个被老公抛弃流落风尘的怨妇,欲要找一户大户人家从良,却又怕人家嫌自己出身不好,心里头郁闷死了。

为什么这个世界总要我做些两难的抉择啊,我章邯何其命苦?

眼看章邯就要煎熬成一根炸油条,一封书信救了他的命。

这封信是赵国大将陈馀写来的,自巨鹿一战后,他也被旧主子赵王歇与好兄弟张耳给抛弃了,可谓与章邯同病相怜,现在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投奔项羽了,所以特地写信来劝章邯与他一同弃暗投明,参加革命。

陈馀这封劝降信是这么写的:

章邯大将军麾下:仆闻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皆因功多,秦不能尽封,故借罪名杀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失兵卒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权势熏天, 欲以法诛将军以夺军权。今将军祸在眉睫,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借问将军将如何自保?且今日天亡秦国,无论智愚之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再以无罪被诛,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合纵,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比之身伏斧铖,妻子为戮,岂不远胜乎!故赵将陈馀百拜谨书。

章邯其实也很讨厌陈馀这种胆小鬼两面派,但却很难对其所陈利害提出反驳。如今他是前有劲敌,后有权奸,他只有学陈馀去做个丢人的两面派,才能保存自己,保存自己这二十万将士的性命。

〖转帖连载7〗千古名将英雄梦(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全景)大秦最后一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集
但是章邯还是心存顾虑,他说:“吾昔杀项梁,与楚有世仇,楚将军岂能容我?”

司马欣一拍胸脯:“我与项氏素有旧,可替将军见楚,陈说便利,料楚定从其议。”

章邯点头答应:“子往说之,吾专候来命。”

书记载,双方在殷墟定盟完毕后,章邯这个曾经令诸侯闻风丧胆的秦军大将,竟当着昔日对手项羽的面,伤心到痛哭起来:“邯因赵高谗言二世,不发救兵,反下诏赐死,拘禁老小,逼迫不过,无处容身,仰归将军,如婴儿之望父母。但因昔日定陶行兵之际,奋不顾私,有伤尊叔,罪当万死。幸将军虚怀若谷,不计前嫌,收录我等,章邯蒙此厚恩,敢不竭力助楚,攻入咸阳,上报将军不杀之恩,下雪佞臣谗戮之恨。”

老泪纵横的章邯,发须花白,面容憔悴,甚至有点佝偻,一如乡间随处可见的农叟,哪里还有半点大军统帅的影子。

众人无不流涕,一个统帅数十万大军横扫中原的天下名将,竟被秦廷的昏君佞臣们逼到如此地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这种悲哀,大概就是所谓的哀莫大于心死吧。事实上,在司马欣从咸阳逃归的那一刻,章邯的心就已经死了,两年前他兵出函谷关欲力挽狂澜的满腔豪情壮志,早已在残酷的现实之中,烟消云散。

项羽在旁,也不由流下了几滴同病相怜之泪,想当年那个宋义,不也是这么对我的么?还好我够机灵,否则恐怕也要被他给害了。这样想着,他便不禁动了英雄相惜之意,遂对章邯说:“此旧事尔,将军何必介怀。我与将军当相逢一笑泯恩仇,灭秦之后,富贵共之。”

除了杀掉赵高报仇雪恨,章邯此生再也没啥想头了,至于项羽会不会与他共富贵,他并抱有什么太大的希望。谁都知道,楚人与秦人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岂是一言两语能化解的开的。什么一笑泯恩仇?场面话而已!

不管项羽是不是被章邯的一把眼泪所打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但为了灭秦的大局,项羽终究还是接收了秦二十万大军,并将章邯提前封为雍王,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秦兵为前驱,合诸路大军总共六十馀万,兵锋直指帝都咸阳。

项羽并不知道,此时的咸阳,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已经提前爆发。

说起来,这场巨变,还得算在离咸阳千里之外的章邯头上。

原来章邯这一投降,赵高的计划全被打乱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不被捅到秦二世那里。秦二世要是一翻脸,认真追究起来,他赵高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怎么办,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管不了那么多了,先下手为强再说,赵高决定提前发难!

公元前207年八月某日,一千多名全幅武装的士兵,在赵高女婿(应该是干女婿)咸阳令阎乐带领下,杀掉守卫,冲进望夷宫,逼死秦二世。

然后,赵高把玉玺佩在身上,召集群臣,大咧咧的坐在龙座上,欲自立为皇帝。

群臣冷冷的看着他,就像是在看一出搞笑剧。从前你把持住二世,我们不得不听你的,现在你自己把手中的王牌给撕了,我们还跟着你一起胡闹,我们就真的太下贱了!

赵高火了,举起玉玺大声咆哮:“尔等想造反么?还不赶快跪下!”

可是他的命令根本没人听,此时的赵高就像一个小丑,在台上扭来扭去,当他把所有的演员都赶下去的时候,台下的其他演员只好另起一台,不会再陪他演了。

赵高无奈,只得另立秦始皇之弟子婴为秦王,是为秦三世。这个时候天下只有关中是秦的了,再称皇帝未免为天下所笑。

与此同时,趁着项羽还在千里之外,刘邦已经杀入关中,兵临咸阳城下。

咸阳城内,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谋后路。赵高也在谋,他见称王不成,心中又生了一条毒计——他决定杀掉秦三世子婴,作为见面礼,投降刘邦,以保富贵。

赵高又算错了,他在谋后路,子婴同样在谋,结果还没等他动手,子婴先动了。公元前207年9月,子婴派人将赵高暗杀,并夷其三族。

赵高的胜利,在于其身份的特殊,而他的失败,同样在此,正是太监的特殊身份,使他虽有报仇的狠绝,却缺乏登顶的底气。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十万大军,挺进霸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水流经其地,所以称霸上),秦三世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套着绳索(表示自己是个俘虏),至刘邦营中,献玺投降。

大秦帝国,亡了!

一个月后,在新安,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卒,为帝国殉了葬。

15.行尸走肉

早就知道会出事情,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猛,这么惨!

出事地点在新安,大概位于今天的河南义马市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说一句,此地离白起屠杀赵卒的长平,不到一百公里。

出事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07年11月,与此同时,刘邦正与秦民约法三章:1.楚军杀人者处死;2.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3.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

出事原因很简单,关东六国之人本对秦兵狠入骨髓,双方并为一军后,矛盾开始迅速激化,秦军将士遭到虐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怨声四起。

出了事情就要解决,而项羽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而粗暴:秦兵不服,恐为乱,除章邯三将外,尽数击杀之。

于是,楚军夜间突然动手将秦卒20余万人坑杀于新安城南。

第二天一早,章邯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先是震惊,然后痛哭,捶胸顿足,泪尽于血。

他好后悔!

——秦国百姓将这二十万子弟托付于我,我不仅没能给他们富贵,反而连他们的生命都不能保护,这叫我有何颜面去见关中父老!项羽,你好狠,我固知你不会对我手下将士一视同仁,却没想到你如此惨毒,竟将我二十万子弟兵尽行残杀!只留我们三个老家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真是天下间最愚蠢的人,早知如此,还不如带着这二十万兄弟跟项羽拼了,为国而死,总比这等窝囊而死要好!

再说这些,也都没用了,二十万秦卒的生命已消失在这混乱而残酷的世界,与白起所杀的四十万赵卒在另外一个世界相会,不知道他们在那里,会不会还征战不休,死了都要恨。

如果说章邯在投降的那一刻心已死,现在他已彻底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既然大错已经无可挽回,那就像一条癞皮狗丧家犬一样活着吧,在浑浑噩噩的尘世活着腐烂,带着满身尸臭被天下唾骂!这是我应得的惩罚。

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带着已成废人的章邯进入关中,给刘邦摆了一道鸿门宴,两人同样“一笑泯恩仇”,刘邦乖乖奉项羽入咸阳。

项羽进入咸阳后,将从前对章邯的承诺尽数作废,杀秦王子婴,尽灭秦王族,一把大火将秦始皇的伟业烧得干干净净,然后与各路诸侯坐地分赃。由于章邯还有利用价值,所以项羽依前约让他分王关中,得三秦之一,是为雍王,定都废丘(即今陕西兴平),废人居废丘,倒也名副其实。

劝降章邯有功的司马欣、董翳也被封了王,一个号塞王,一个号翟王,各得三秦之一。

胆敢跟项羽抢夺胜利果实的刘邦,则被撵到汉中,号为汉王,汉朝的汉,汉人的汉。

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的任务,就是帮项羽守住关中之地,同时防范刘邦东山再起。项羽认为自己这个决策英明无比,以秦人治秦,寡人处事可谓公平矣。

诸事已定,项羽便回到楚地,尊楚怀王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有过去魏国及楚国最精华的九个郡,建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项羽自负的以为天下已经被自己平定了,楚义帝是名义上的诸侯共主,自己是实际上的诸侯共主,从此号令天下,谁敢不服!

项羽错了,大错特错,天下间不服他的人多了去了,第一个就是嚣张跋扈的田荣,第二个就是不甘平庸的刘邦,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秦国百姓,个个恨项羽入骨。

果然,没多久,田荣第一个造反了,再没多久,刘邦也开始蠢蠢欲动。

公元前206年5月,项羽带兵去了齐地平叛,刘邦这支欲吃人的恶虎,趁机直接冲到了章邯等三个秦国降将的面前。

要是换作几年前的章邯,绝对不会怕这只饿虎,但是现在,他只不过是一只无用的丧家犬,他看不住这道大门。何况,他在自己封国上毫无人望;何况,他将要面对的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神话,兵仙韩信。

秦人狠项羽入骨,更怨章邯三人入髓,正是这些愚蠢短视的丧家之犬,平白丧去了二十万秦国子弟年轻的生命!他们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得到秦人平白无故的爱。

所以,汉王老爷,你快点儿来吧,埋葬这三个满身尸臭的腐物,还关中一个清净世界。

公元前206年8月,汉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渭水,如一股旋风突入三秦,直扑扼守汉中的咽喉之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而来。

章邯正傻傻的把守着栈道,突然听说汉军主力出现在陈仓一带,大惊,慌忙回军前去阻截。

晚了,韩信这把盖世神剑,不出则已,出则必以血祭之。

而章邯,就是第一个以血祭剑的人,虽然他的血,似乎并不怎么干净。

这场战争的胜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无论从士气、将心、道义,还是军队战斗力,雍军都没办法跟汉军比。章邯在陈仓大败,退至好畤(陕西乾县),再战,再败,只得退至大本营废丘,坚守待援。

这种坚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援兵会来。韩信在引军团团围住废丘后,又命令诸将派兵攻打他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更是不堪,一个月不到,就被韩信揍扁,这两个毫无气节可言的机灵鬼,在换过秦将、楚将、楚诸侯三种身份后,再一次转换身份,摇身一变,做了汉王属下的降将。

这个时候,项羽还在齐地与田荣纠缠,根本抽不出身来救章邯。章邯于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公元前206年11月,汉军攻破雍郡陇西,公元前205年正月,汉军又攻破北地,俘虏了章邯之弟章平。至此,关中之地尽归汉有,只剩下章邯守着废丘一座孤城还在苦苦支撑。

章邯不是没有想过投降,司马欣与董翳不是又一次投降了么?换主子对他们来说,就跟吃饭那么简单,似乎从来不需多加考虑,想来在他们心里,还是把自己当成识时务的俊杰的。

可是章邯不想再做这个俊杰了,上一次投降,对他的打击还不大么?当年他一念之间,就失去了二十万手足的生命,从此被扣上了一顶“大秦罪人”的帽子。谁知道这一次投降,他又会失去些什么?没错,刘邦或许如传言般是个“仁厚长者”,章邯投降,仍可不失富贵,但这样的话,他岂不是又要被扣上一顶“三姓家奴”的帽子?

章邯宁肯壮烈的玉碎,也不愿苟且的瓦全,先前一顶帽子已足够让他贻羞后世,再一顶,岂不是要他遗臭万年?

于是,章邯死撑不降,他凭着仅存的残念与出色的守城术,吃力地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废丘。

这一撑,就是足足10个月(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5年6月),作为曾经的天下名将,章邯也不是吃素的,就连无敌的韩信,不磕掉几颗牙,也没别想轻轻松松将他一口吞掉!章邯在用最后的意志向天下人证明,虎死余威在,我章邯虽不复当年之勇,但即便要败,也要败的轰轰烈烈!

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人,章邯最终赢得了对手的尊重,项羽如此,韩信亦是如此,但仗还是要打,谁叫我们各位其主呢?我能给你最好的尊重,就是给你最完美的打击,让你生命的最后一舞,华彩绚烂,光耀九州!

16.雨中悲歌

此水虽非禹凿开,废丘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胡曾《咏史诗•废丘山》

废丘,原为西周之故都,古称犬丘,后秦统一六国被废掉,从此在历史的舞台中暂时谢幕。章邯定都于此,算是将幕帘悄悄拉开一角,随即又将它无情拉下。这一场大雨,让废丘终成一个废都;这一场大水,让世界一片荒芜。

章邯看着汹涌的大水,将他的城市化作一片汪洋,心中默念道,该死了,我该死了……

其实,章邯早该死了,败军之将,怎能不该死呢?当年败在项羽之手,他没有殉战;当年二十万秦卒被害,他没有殉军;当前秦亡,项羽尽灭秦之宗室,他没有殉国;归根结底,还是他骨子里的软弱性格在作祟,这是世人对他最诟病的地方。

然而,章邯毕竟还留有几许硬汉本色,他的骨头虽比真正的英雄们软,但比世上好些庸人,却不知强上多少倍。这一次,他再不会像条狗一样卑微的活着,他要为自己最后一丝军人的尊严而死。这与“大丈夫忍辱就功名”无关,也与“大丈夫能屈能伸”无关。因为,他已家国荣辱俱失去,功名化作尘与土,死,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没有殉战,没有殉国,没有殉军,那就殉城吧!

不成功,便成仁。可惜的是,章邯没有成功,也没有成仁,他只是一个该死的千古罪人,二十万秦卒的冤魂在看着,废丘城无数枉死的百姓在看着。

章邯缓缓的拔出自己的佩剑,怔怔的看着它散发出的清冷寒光,这的确是把难得的好剑,而且是当年自己临危受命走上战场时秦二世亲手送给他的宝物。如今,一切已成过往,家国不在,人事已非。只有这把宝剑,依旧铭录着过去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流淌着过去难以割舍的点滴回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好的一句李煜词啊,可惜,这个夜晚没有东风,更没有明月,只有好似永不会停歇的大雨,遮天蔽月,将整个世界埋葬。

当年,蒙恬不忍用自己英雄的宝剑刺杀自己的男儿之身,所以服毒而死。如今,章邯却没有这个顾虑。将这把天下至不祥之人秦二世所赐的宝剑,刺入自己这早已腐臭不堪的身体,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件事情。

于是,章邯提起那把不详的宝剑,用它轻轻的割破自己的喉管,然后闷头摔倒在雨地中,青色的腐血,如无数条细细的鱼儿,在雨水中四窜游动。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北岛诗歌《一切》

章邯终于结束了自己悲怆的一生,他的剧情已落幕,他的爱恨已入土。

这时,雨停了,洪水退去,废丘城内满目苍痍,幸存的百姓们奔走呼号着,寻找自己失散的亲人。一脸欢快的汉军士兵们,则踏着整齐的脚步,唱着雄壮的战歌,缓缓开进城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7061.html

更多阅读

教你如何在百度贴吧转帖 贴吧转帖

在百度知道百度分类混过一段时间,看到很多人都问百度贴吧如何转帖,经常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帖子喜欢把他放在自己的I贴吧里,在这里把自己会的方法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教你如何在百度贴吧转帖——以前的方法(如今改版)教你如何在百度贴

转载 闹奶的有效揪痧治疗转帖tyuio888的美文 痧皇后揪痧的微博

原文地址:闹奶的有效揪痧治疗(转帖tyuio888的美文)作者:几字弯这天,刚好我还有前院的二丫等在三大娘家里玩过家家,玩得正高兴,德嫂来了,只见她手捧着胸部,眉头紧锁着来了,前面她的婆婆拉着她,走进了三大娘的家门。“哎呀,她三大娘,快给咱德媳妇

转帖 有意思的部队流行语 2016网络流行语

[转帖]有意思的部队流行语新兵下连,老兵过年,新兵信多,老兵病多。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干的比驴还累. 吃的比猪还差. 睡的比小姐都晚.起的比鸡都早.名声比什么都好. 退伍了比谁都老没事扎根破腰带. 走路还要有人带. 吃饭的动作比狗快.

转帖: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转帖,据说是日本人的观点,不管是否全面先看看吧)《大宋帝国的哀歌》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有兴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宋朝覆亡,崖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

白头翁汤医案----转帖 姚梅龄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医案----转帖常某,女,31岁,工人。 现病史:患者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大便带脓血已3天。曾在西医院诊治,体检:体温38.2℃,粪便镜检,脓细胞及白血球(+)。诊断为“肠炎”,投给“苏打片”、注射液“磺胺嘧啶”1支,经两天治疗,毫不见效,且一

声明:《〖转帖连载7〗千古名将英雄梦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全景 大秦最后一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集》为网友相逢万绪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