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是一篇很经典的描写场面的文章。
以前上这一课,我觉得很难,这篇课文篇幅很长,有一千五、六百字,学生读课文都不爱读,如何长文短教,我觉得第一课时理清文章脉络很重要。第二个难点就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而场面描写也是第八单元习作中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何在学课文时渗透场面描写的方法,为习作打基础,是我觉得很难的地方。第三,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语段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无法突破的。
外出学习,听了伍家区中来年教师课内比教学杨老师的一节《开国大典》后,当时我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在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她的那节课都迎刃而解了。于是我也想尝试一下,上了一堂移植课。
开课伊始,由课题入手,学生先理解“典”,“大典”,接着理解“开国大典”,由易到难,开课简洁,但构思严谨,理解了开国大典的含义,为下文的学习打开思路。
这么长的文章,接着通过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对应的场面描写,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更加提纲挈领,一下子就指导了学生在阅读长文章时要寻找方法。
我在上到这里的时候,也觉得学生的发言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对长文章不再恐惧了,很快就能概括出四个场面: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针对第二个场面进行了指导学习,抓住“三十万人”“一齐”等这些表现人们激动、自豪感情的词语,着重读好描写群众反应的关键语句,并引导学生想象场景,比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传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尽情欢呼,在大街上扭秧歌,敲锣打鼓,欢庆这盛大的节日。也有的学生说传到了学校,同学们唱啊、跳啊、喊啊,想把这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人民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所以朗读、感悟就很顺利。
不过很遗憾的是,学生对毛主席的伟人风采感受不深,对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的自豪的思想感情不深,总是在文字边缘徘徊,可能历史距离我们太遥远,课前搜集一些毛主席的资料,观看影片,或者课中将典礼仪式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效果会比较好,课堂中的气氛可能就更浓厚一些。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课外资料在课堂中合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