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其二 绝句江碧鸟逾白ppt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译文] 碧绿的江水,使嬉戏的水鸟显得更白;苍山青翠,鲜花争奇斗艳,似火一般鲜红。

[出典] 杜甫 《绝句》(其二)

注:

1、《绝句》(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2、注释: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3、译文1: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译文2: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4、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此时诗人正寓居成都。由于严武重镇成都,诗人重返草堂,生活上稍稍平定,因此心情也就比较舒畅。

开头两句先以对偶句写景。草堂位于锦江之滨,春来之后,江水显得特别碧绿透明。碧波之上几只洁白的水鸟正在戏水。屋后的青山,也显得更加清秀,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山花鲜艳如火。寥寥十个字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它将一切山景物态在春日风光中所呈现出来的蓬勃的生机,生动的神态,传神地描绘出来了。梁元帝《宫殿名诗》:“林间花欲然,竹径露初圆。”此诗第二句改“林间”为“山青”,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两句中以江水的碧蓝来衬托水鸟的洁白,以青山的葱郁来映照山花的火红,对比极其强烈,着色极为鲜艳,描摹自然景物出神入化。

是以“画法为诗法”(《杜臆》),采用工笔描绘、对比衬托来取得其艺术效果的。

异乡优美的景色固然也能使人流连忘返,但对于长期漂泊异乡的诗人来说,却又容易触起他思乡的情怀;三、四两句表现的就是这种心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年的春天转眼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呢?这里的“看”字和“又”字,都写得很有分量。“看”,是指观看,观赏。春色诱人,确实值得人流连欣赏,但是年复一年的而回乡的愿望却始终不能实现。“又”字包含着诗人诸多感慨在内。“何日是归年”,表达的是一种身不由己之感。

当时,由于国内战乱不已,诗人不得不长期流寓他乡,颠沛流离, 因而,这里写怀乡之念,正是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全诗以问句结束,使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沉的痛苦。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其二) 绝句江碧鸟逾白ppt


5、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周溶泉 徐应佩)



6、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这比前者显得更加曲折更富情致。杜甫《绝句》(其二)就是如此。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诗人勾勒了一幅由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等色彩构成的明丽画面,极言春光绚烂。然而,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后两句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岁月荏苒,归期遥遥。美艳景色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诗人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乡思之深厚,物美而情伤。



7、“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



【名家评介】

因江碧而觉鸟之逾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此十字中有多少层次,可悟炼句之法。而老杜因江山花鸟,感物恩归,一种神理,已跃然于纸上。(朱宝莹《诗式》)



8、四季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9、只要是正常的人,都能欣赏到色彩的美,色彩的美比其他的形式美更直接、更明晰、更强烈。因此,以美为特征的艺术,都要力求表现艺术形象的色彩。

图画,是最能表现色彩的艺术,但它的形象是静止的、凝固的、缺乏动感的。而音乐在表现形象的动感方面要优越得多。比如刘鹗描写的白妞的演唱艺术,一会儿是钢丝入云, 一会儿是飞蛇穿山,一会儿是东洋烟火,一会儿是花坞春晓,百鸟乱鸣。不过这一幅幅画面要借助于审美通感和艺术联想,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幻化出来。而文学是语言艺术,由于语言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有着比音乐明晰、丰富得多的表现力,因而借助于审美想象,同样可以有形象的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会更清晰、更具体。

多少的搭配,可以使少的显得突出。如:“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还有周恩来的“万绿中拥出一丛樱”、“一线阳光穿云出”,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其中的一点红、一丛樱、一线光、一弯月,之所以特别动人,是因为它们分别有大片的绿色、灰色、黄色的衬托。还有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荷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正是因为有“田田的”荷叶的衬托,才使得荷花如此的光洁可爱。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春天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动物们也开始活动了。阳光和煦,我们也该走进大自然,去放飞我们的心情。



1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深蓝网论坛1 u& @/ c) a! {$ B0 C.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偶然在人家的墙壁上看到杜甫的这诗句,蓦地生起很多旧年的痕迹,这是少时早就熟背过的,那时节根本不懂得意思的究竟,只隐得很深在记忆底下,好象压在箱底的忘却的新衣裳,有岁月的踪影同时又仿佛是刚刚缝就的,重新在阳光下不经意这样一端详,忽有透着一种感伤的喜悦,欢欣中有些许张皇。

无论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所谓千秋家国梦的,对于每个在路上的人,总也就有着不如归去的怀想,所以五柳先生的归去来辞写的历来最为人称,他也被称为最有诗心的诗人,实在是有一番道理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然而归家后的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也不过是逃遁了一种尘世之扰,所以他会写到桃花源,他梦里的家园依然还是在遥望之中的,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与张衡这归田赋一样,暂时的欢娱总掩盖不了内心的环顾,早已纵身江中的屈子在他的天问中实际就隐隐潜伏了他悲剧结局的情感,人生的风究竟要吹向哪里?火熄了,该走了,要去哪里去寻找温暖,这也是人性中每人都或许要有的疑惑,

归年无期可心有所向终好过归年可期归身无处,所以在杜甫感伤的诗句里依然可以看出他有明白的希望,这也是诗人诗心所系,如果满纸是绝望,那也不能成为其诗,大抵只算做即将化灰土的遗言吧,所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算是种祈愿,觅渡、觅渡、即便不知道渡何处也算种理想,断绝了这信念,那人生才是可哀。

xinjiayuan.5d6d.com. ~3 C7 p7 w; `3 `; S

春天就要来了,能看到春风再绿那就该算种幸运,那如果在藕花深处争渡那真真的就是幸福了。所以幸福并不在渴望中,而应就在身边已经存在的和拥有的世界中吧。



12、词汇是思想的外衣,而思想则是借助词汇来表达的。我国古代诗人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词汇,各自注进不同的思想感情,组装成不同的画面,读者通过对这种色彩词汇的欣赏,感受到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贵于意在音外,使人思而得之。”因诗而见人,因人而识诗。在这个意义上说,色彩词汇是一面透视镜,通过它可以看出诗人的灵魂。

“白”这个色彩词,颜色鲜亮,富于光感,唐代诗人喜爱用这个词的很多,但是各人的生活遭遇不同,入诗后则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李白喜欢“白”字的亮度,喜欢“白”字的皎浩,常常把它当作美好的象征。“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白鹇之白,美如白锦纯如白雪,赛过白璧。李白用一连串“白”字,表现出他对白鹇的喜爱,欢欣之情跃然纸上。杜甫也很喜欢“白”字。他喜欢白字的悠闲、潇洒、高雅、恬静。“白鹭”、“白鸥”、“白鱼”等词汇,常常在诗中出现。“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天开地阔,万紫千红。“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色彩浓烈,形象鲜明。



13、 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润物细无声"(引自杜甫诗句),讲究氛围的极端重要性,竭尽全力营造各种氛围去浸食对方,消解对立面,这与强调圣洁和明确的宗教神是相异的,但两者都有神工妙曲之处,即爱之氛围的整体性与沟通性,任何似水火不容的对立双方是可沟通相融的,可彼此互为借鉴的。

这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有独到的优势,她那至柔似水的道,那抱朴处弱的气势足以使无原则的也成为一种原则,使无信仰也成为一种信仰。这种气势表现在老子的拒绝文字、文明,拒绝交往,即"鸡天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古风古俗之望中,表现在杜甫的"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意中,更表现在日本文化的俳句"古池塘,娃儿跳入水声响"(风17世纪的日本大诗人松尾芭蕉的作品)恒古情结里,这里套用弗洛依德的心理学词语情结。这一气势及表现,这一恋古情结不是宗教的超越与终极情愫又会是什么呢 ?她固守的"静,空,情,孤零"等艺术精神。在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柳宗元的:"江空秋月高,木落寒山静"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词里得到淋漓至尽的熏染和表现!

通过这些艺术熏陶我们同样可以得到类似基督崇拜中神人和好的超越性与圣洁性的体验。这就是我们称中国信仰为无信仰的信仰的真实缘由与依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6778.html

更多阅读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译文] 我在遥远的长安,心里正怜爱着那几个留在鄜(fū)州的小儿女;只是他们太小,不懂得思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老爸。[出典] 杜甫 《月夜》注:1、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译文] 亲戚朋友连一个字的书信都没有,毫无消息;我现在年老多病,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这条孤零零的小船了。[出典] 杜甫 《登岳阳楼》注:1、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

声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其二 绝句江碧鸟逾白ppt》为网友秋心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