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 张真山长:《庄子·刻意》去伪存真,破相识本四


(接上)

“若夫不刻意而高”不是不高,“无仁义而修”不是不修,没有佛可以修,没有道可以修。我想学佛,佛不可学,我要修道,道没的修。当然有些师父慈悲,你要修道,好,你来给我洗脚吧,他很慈悲,伸着脚让你给他洗一下,你要嫌他脚臭,就管走了。

所谓的公案,那要得开眼的人才行,否则的话你就落到故事上去了,无处不是真正的机锋,电光石火里面那个缝就打开了,那就是有间,“哗”一下就进去了,不误到物的表面上,所以说物背后的理叫物理。虽然我们也有一门科目叫物理,但这物理不是那物理。

“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无导引而寿”。你可以寿,但寿的目的不是为了导引。“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就处于似有还无之间。一个人一天到晚刻意去练熊经鸟伸,不要去刻意夸大他,对于熊来说它天天那样干,对于鸟来说它一飞就抻腿,它不是为了养生,它就该那样干,狗吃完饭后它伸懒腰伸的很痛快大家都看过,那是个自然的事情。所以叫“无不忘也”,学者要忘其学,教者要忘其教,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学者学什么呢?学不可以学的东西。今天大多数人所有的时间都切碎了去干有用的事,最终会没有用。上天给人类提供了很多干无用事情的机会,这是一个反者道动的转换,那些成大事者大半时间都是在干无用的事,成小事者大半时间都在干他自己认为有用的事,不成事的人是天天秒秒都想有用,却一事无成。

所以“无不忘也”是俗情所谓“啥都忘了”,啥都忘了不是傻了?庄子说该忘的不忘,不该忘的都忘了,什么是俗人什么是真人,从一个忘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俗人就是该忘的他忘不了,不该忘的他都忘完了,所谓的真人就是该忘的都忘了,不该忘的都没忘,这才叫真人。问题是啥是该忘的啥是不该忘的,怎么界定?这是一段功夫。所以说“无不忘也无不有”,“放下就是拿起”,这两句话就是禅宗的全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是不认识文字,不是说你不认识字你就能修禅宗了?哪能是这个意思呢?也不是对文字的轻慢。所以后世有些自以为聪明的甚至很有名的大学士说,庄子既然说文字没有意义他还写十万字干嘛呢?仿佛他揪着人家把柄似的。庄子什么时候轻慢过文字呢?慧能又什么时候轻慢过文字呢?该看懂的没看懂,因为你被这文字欺骗了,被不立文字四个字给欺骗了,看到不立文字就真以为文字可以不要了?所谓“得意者忘言”,何谓“忘”?“忘”这个词妙极。无不忘也,才能无不有也,无不有也,才能无不忘也。圣人不仁,佛陀是以绝情的方式有大情。还有比佛陀还大情怀的人吗?但是从世俗意义上看佛陀好无情啊。构成他大有的相生相克的另一面就是大无。什么叫“至无而速其要”?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所有的有就都来了,而且这没有时间差,他就像是佛和魔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向度。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区别,这一个字就是“念”,一念之转而已。

(未完待续……)

----------------------------------------

山长寄语:

秋浦书院,愿以纯粹之心持守中国书院精神,倡导道器不二,知行合一,于事上修身,以艺证道,期许学人诚能内圣己身而外王德化,守先祖道业,待后之来者。

诚邀志于圣贤学问的同道临院治学、讲学,欢迎期待生命获得宁静与超拔的朋友到秋浦读书品茗、静修体道。

秋浦书院山长 张真 拱手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工业园灵溪路1429号
【直言】张真山长:《庄子·刻意》去伪存真,破相识本(四)
微博:http://weibo.com/qpsy

QQ群:261887180

电话:0551—65655968
网站:http://www.qpsy.com.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5929.html

更多阅读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天的夜晚,我坐在一棵小树下,歇歇脚。一阵微风掠过桂花林,一些星星点点白色的花瓣被带到我的身边,落在我的头上、脚上,有的还在空中飞舞着,不

2004-2012八年中考真题汇编:《桃花源记》

2004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2004衢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一)(12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直言 张真山长:《庄子·德充符》取其大者三

(接上)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很多人宁无耻的也要活,不是因为他们想无耻,是因为怕死。梁漱溟先生在北京城沦陷的时候,日本人的飞机在天上狂轰乱炸,墙壁倒塌,梁先生坐在院子里面读书行色不变,稳如泰山,大家知道什么叫气度了吧!生死都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来源: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网论坛等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关键词】大瓠;用大;不龟手之药;浮于江湖【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

声明:《直言 张真山长:《庄子·刻意》去伪存真,破相识本四》为网友淺笑如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