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所谓课本剧,就是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给自己、给同伴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活动。课本剧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众多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这种方式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生存能力等。
关键词:课本剧,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能力整合,多元智能,张扬个性
一、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处在母语学习的大环境中,学会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生活中处处有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节,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所以大力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今年本校的教学节期间,我们学校语文学科开展了多种综合性活动课程的尝试,其中根据学校有关领导要求,我以我们本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为蓝本,在班级中开展一次课本剧活动,感触良多。
1、学生身边有可利用的课本剧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形式之一的课本剧其内容可以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应该说其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剧可以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许多课本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改编的。我这次指导的课本剧的资源大多来自我们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比如《黄香温席》、《母亲的手》、《陈毅孝母》等。还比如象《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草地夜行》等都可以进行课本剧的尝试。
2)、课外书资源。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课外书,就是投身生活。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多学校和教师都规定学生购买小学生课外必读篇目。我们活动中的诗组《家》就取自课外题材。《格言大赠送》更是许多同学平时在课外积累的格言警句的综合。题材虽然是课外的,但却能很好地融入我们的主题。
3)、影视、网络资源。电影、电视、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的大众媒体,其覆盖面之广,信息量之大,已毋庸置疑,教师家长只要引导得当,学生收益应该是很丰富的。我对学生收看什么电视节目,收看时间等都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化的安排。有的节目还是很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如果能正确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样也是课本剧素材的来源。我们这次课本剧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背景投影,旁白提示,朗诵配乐等在整台演出中效果颇佳。
4)、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在课本剧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包括乡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很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这样在情感态度上有利于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心灵深处。我们同学的好多道具就取自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游戏机、键盘、蒲扇等。
2、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要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要让孩子在“做中学”,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鲜明地提出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小报、课本剧等活动。由此可见搞课本剧活动是有它的理论依据的。
再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课本剧教学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乐中求真,教学中适当安排课本剧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剧教学把“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本剧活动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愤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课本剧把原本乏味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创造兴趣的激发也就为创造潜能的开发形成了动力。
3、课本剧编写、设计、操作的可行性
课本剧虽然受时间、人物、情节、场景等限制,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对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语文教师而言是可以尝试的。课本剧的编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主题。课本剧的编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是将原文进行改编,还是提出一个新的主题?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此环节相当于分析教材时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我这次开展的课本剧的主题是“孝敬父母长辈是美德”。其实我们的教材每个单元也都是有主题的,热爱祖国的,赞美英雄人物的,陶冶情操的,励志的等等,这些也可成为我们课本剧现成的主题。
2)、安排人物。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开展的这次活动,全班54人共有38人领受了任务,并且明白了各自的角色。我的宗旨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节目中来。说到这里,赵月同学事后的一段话还是对我们有启发的:我原来是主持人,可是试演后老师把我给换下来了。当时我想,好没面子啊。但老师后来还是给我安排了一个诗组朗诵的角色,事后我才知道这是所有节目中最出彩的一个。现在看来老师还是很器重我的,而且还知道我更适宜哪个角色,如果让我做主持人还真不一定能做好呢。我想对有着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或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如何识人善用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3)、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我根据主题的需要共制定了九个节目,有朗诵《母亲的手》、诗组《家》、小品《黄香温席》、《孝敬长辈是义务》、快板《孝敬歌》等。象小品《黄香温席》完全按照教本是很难表演的,于是我就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该删的删掉,要补充的另外找资料补充。这对于经常要对学生的作文作批改增删的语文老师也应该是驾轻就熟的。
4)、设计台词、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教师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特别是张童谣同学的朗诵《母亲的手》,她能根据自己富有表演的天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和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我朗诵的一篇《母亲的手》,一千多字呢,怎么办呢?我只好每天一有空就拿在手里背,回家后就对着镜子练,一句话,一个动作每天要练几十遍。
5)、设计道具。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制作道具最好是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一些指导,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这样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和已经形成的多种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吸引观众。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情。一天中午,李佳安的妈妈气喘吁吁地匆匆赶来学校给孩子送一个头饰,说是家里原先做的不好,今天上午特地到电脑公司让人制作,还上缝衣铺给专门做的。她说虽然孩子只有一句台词,上场只有几秒钟,但孩子高兴,做家长的也就尽量要配合做好。
二、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特点
由于课本剧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所以,课本剧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主体的宽泛性。课本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表演活动,因此,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有无表演经验、素质,只要稍加指导,都能登台表演。一般情况下,课本剧只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作一些比较简单的加工,使它能够通过学生进行表演就可。因此,无论语文教师文学素质高低,有无指导经验,都能指导学生将学过的教材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表演课本剧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求表演的人数规模,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也可以是年级内各个班级的交流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竞赛性表演。我们的孩子都没有演过课本剧,就是我这个老师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和效果。对表演同学的要求也不太高。事后,吴欣雯同学的妈妈给我发来了E-mail,她是这样说的:徐老师,我知道演出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班级里的好同学做的,象雯雯这样处于中下段的孩子,老师你能让她上场,让她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真是太感激了。这几天孩子回家后一直很高兴,和我谈学校里的事情,做作业也比以前快了,说是做好后要排练。老师,真希望你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如果孩子真因为这次活动而改变,作为家长我会感谢你一辈子的。
2、活动时间的宽泛性。表演课本剧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课本剧的表演既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某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全貌;可以是一组课文的展示,也可以是一学期所学课文的全面反映。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择时间,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中间或最后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这篇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演,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结束时的汇报表演,复习这学期学过的有关教材内容。我们则是利用课余时间,或是中午或是双修甚至是课间进行排演,朱雨纯同学说:我和朱文君演的小品前后大概一分钟,只有几句台词,但是我们练了几百次,连续两个星期天我都在她家排练。
3、活动空间的宽泛性。课本剧表演的场面规模不大,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村校,无论有无剧场舞台,只要有教室或操场,都能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我们学校的场地也有限,硬件设施也不太好,同学们有的在教室中,有的在走廊里,也有的在教学楼的角落里、跑道上进行练习,也搞得不亦悦乎。
表演课本剧是为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平面为立体,化枯燥为生动,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排练的朗诵、小品的设计也主要是依靠同学们自己的设想,没有什么过多的讲究,但效果很好,同学们兴致很高。
三、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要求
1、课本剧活动的性质注重综合性。课本剧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学习方式。课本剧可以广泛地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其表演过程中体现出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还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用图片、配乐朗诵、诗歌、讲故事、各种标本等,中间就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学到的知识能力,学习方式的综合。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整个学习过程结合着各种学习方式: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在课堂上学到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通过本此活动我发现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课本剧活动的方式注重实践性。课本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学习方式,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学生吸引到活动过程之中。课本剧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它不只关注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结果,关注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其目标主要指向学习的“过程”,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即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是不是都参与,是不是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等等。
3、课本剧活动的主体注重自主性。课本剧突出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活动过程,自己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和呈现的形式等等。象曹梦宇就这样说:老师让我演真是想不到啊,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我也珍惜这次机会,还专门做了头饰。
4、课本剧活动的过程注重生成性。生成的特点是由课本剧学习过程取向所决定的。课本剧的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和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提出并最终确定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和计划。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的获得使学生兴趣盎然。象小品《孝敬长辈是义务》在前后排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边排演边改进,到节目正式演出小品与起初的构想已经作了很大的调整,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都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心得。
5、课本剧活动的内容注重开放性。课本剧活动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关注的是学生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课本剧学习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四、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作用
1、通过课本剧排演于教师也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的教材是供学生阅览的教本,不是剧本。所以不是每篇文章拿来就好用的。这就要求我首先要清楚那些适宜演剧本,那些经过加工可以改编成剧本,说高点还必须有点鉴赏、改编的能力。经过研究我发现比较适宜课本剧的文章一般得有一个事件,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要能展现人物形象,能反映主题思想。改编基本上以此为原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次提高。
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经过排演,我明显地感到了同学们的热情较以往高涨,也许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学习。如果以前我要求孩子们背一篇文章,明显感到他们不是很乐意,速度也成问题。但让他们表演,虽然时间很仓促,但几乎没有一个是因为台词不熟的原因而做得不好的。在演练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放松了自己,也忽视了你教师以往那种威严的角色,明显改善了师生关系。打个比方吧,有点类似于以往出去春游时的那种师生关系——宽松、和谐。
通过学生的表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课本剧好多地方起到了我们平时语文课上难以达到的效果。比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们以往一般都是以教师反复地强调,学生认真地记忆为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现在学生能把剧本演下来了,你能说他还不知道文章内容吗?每个角色演绎到位,每句台词声情并茂,你能说他还不理解中心吗?课本剧表演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复制,在处理情节时必须作出取舍,这就从另一途径上对重难点的把握得到了突破。
2、通过课本剧排演于学生也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课本剧使学生能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情,看一些东西,谈一些见解,能到书本之外去获得更丰富的学问。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好处:
1)、能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现在都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传统语文课上真正做得好还是有难度的。可课本剧表演却为孩子们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只要在不改变剧本主旨的前提下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头饰、道具,自己设计动作,自己修改一些台词,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同学之间可以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见解,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
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朗诵《诗组》的四位同学徐嘉成、徐小慧、王亦凡、赵月,他们的演出质量确实很高,语音圆润,声情并茂,分别表达出了对父亲、母亲、奶奶、家的深深眷恋。
3)、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忆与理解。经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等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过程印象必然是深刻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必然要直接接触文本材料,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体悟,内化为各自独特的见解,再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演绎故事的情节曲折,此过程就是在语文实践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4)、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孩子们娓娓道来之际,其实是在对同学们进行孝敬父母长辈的熏陶,是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活动结束以后王雯仪同学在平时的小练笔中写到:平时在家里,我们是“小皇帝”,家长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我们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平时对父母的管教还有点任性,不高兴还会发点小脾气。通过活动我现在明白了生我们的是父母,养我们的是父母,对我们付出最大的还是父母。温馨、和睦的家庭,慈祥、可敬的长辈能使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以后还有什么理由对父母不恭和任性呢?杨佳俊同学也表示:这次演课本剧,我没有任务,但是我也没有闲着,谁需要帮忙我就去帮谁,顾唯晨他们的小品中需要的道具都是我从家里拿来的,他们演出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看着,哪里不好就对他们说,看到他们演出成功我真是太高兴了。一个小品的演出成功要的是台前台后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是不尽人意的。所以团结协作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5)、能够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很强,且每个孩子又各有自己的特点,训练学生表演课本剧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各类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建设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格言大赠送》中有的同学上台的亮相的机会只有几秒钟,但是为了这几秒钟同学门还真付出了不少呢!从找资料、想表情、练动作、做道具,这要牵涉到多少方面的知识技能呢!
6)、通过活动,可以发掘一些学生的潜质,甚至可以改变一些学生的一些不良性格,好多地方都有一般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老师在指导某一环节时,不但使表演的同学领会如何做更到位,更使其余观看表演的同学,受到美的熏陶,他们能够把同学表演后的再创造与自己的观看后的再创造进行比较,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在《黄香温席》这一小品中,彭骏尧同学原来是演父亲的,可是就是演不到位,同学们也不满意。就在我很无奈的时候,吴一同学自告奋勇说愿意一试,虽然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结果还真不赖,想不到这孩子在表演上还真有点天分,台词中的一些对话他还临时进行了改编,演出时还真天衣无缝。同样孙宇琪等几个同学发言轻的毛病也得到了整治,现在他们上课发言都很响亮,再也不蚊蝇似的了。
五、结束语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本剧这一形式也不仅仅在语文这一学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整个基础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课本剧为语文素质教育引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其良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本剧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课本剧,积极开展课本剧活动,而且应该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因此,我们教师如果能在具体实践中重视课本剧这一形式,学生们定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图书..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图书..诸静燕 .《关于小学课堂开展游戏教学的理论思考》..上海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选2003.1
3、网页..刘 健. 《科学开展课本剧》..2004.5.11
4、网页..阎 瑛.《语文综合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www.ruiwen.com
5、网页..佚 名.《怎样写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