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毓秀(1918~2012.07.07 ),原籍杭州,1918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闸 北。
自幼学习钢琴。1933年夏,郎毓秀参加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办的暑期培训班学习。暑期结束后,郎毓秀因音色美,音域宽,顺利进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同时从事电影录音和演唱活动。郎毓秀陆陆续续在百代唱片公司录下《杯酒高歌》《乡愁》《满园春色》《早行乐》《飘零的落花》等二三十张唱片,曾风行国内及东南亚地区。 1937年8月,郎毓秀登上意大利的威尔第伯爵号海轮奔赴欧洲,赴比利时布鲁塞尔 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 1941年,郎毓秀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 因在北平无法忍受“亡国奴”的屈辱生活,郎毓秀与丈夫肖济双双悄悄离开沦陷的北平,几经周折,到达西安,1945年定居成都。[2] 1944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46年,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深造,进修声乐。[3] 1948年回国。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 1948年,任华西协合大学音乐系教授、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到四川音乐学院任教。 1957年起,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 1953年,郎毓秀参加第三次赴朝鲜慰问团,在前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唱长达四个月之久。 1954年,郎毓秀同小提琴家张季时和钢琴伴奏石中强赴西南三省演出。她在深入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以西洋唱法为主的风格,先后学习民间的京韵大鼓、四川清音、京剧、评弹、粤剧的一些唱法。 1956年,参加中央对外文委组织9人文化代表团,出访瑞士、意大利、法国三国。并于罗马、伯尔尼、日内瓦、巴黎、里昂举办独唱音乐会7次。 1957年,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直至1994年退休。 1981年冬,63岁的郎毓秀开始了她的“告别舞台音乐会”,走遍7大城市(昆明、重庆、成都、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举行17场演出。 1985年,应文化部邀请,赴德国、法国两国考察。 1987年冬和1988年9月,郎毓秀两次应邀去美国纽约担任罗莎·庞赛尔国际声乐比赛评委。[4] 1993年6月,美国休士顿《国际日报》刊载了中国著名女声乐家郎毓秀76岁高龄登台演唱60年前唱红的《天伦歌》,演出时由其子萧楫指挥,其女萧桐钢琴伴奏,还有她的学生赶来同台演唱,在休士顿乐坛上创下了一台母女儿子、师生同台演唱的纪录,为祖国争得荣誉。 2001年5月,郎毓秀获中国文联及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2012年7月7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