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今何在
昔日的王府以不在了,
如今王府现状令人高兴不起来,
孚王府主体建筑现有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占用
王府院里设篮球架,啤酒瓶、蜂窝煤成堆孚王府内的小平房已经破败不堪,在院落边上,堆放着大量啤酒瓶、蜂窝煤等。院子内的树上,随意绑着一些绳子,晾晒着衣服、床单等物品。在前院的空地上,数十辆车横七竖八停放着。内院则有篮球架、羽毛球场等设施。孚王府院内没有消防通道,消防水压力不足,消火栓数量未达到标准,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介绍说,文物部门日前曾经对王府做过一次评估,仅腾退搬迁一项,就需要7亿元的资金。
2001年06月25日,孚王府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0年11月7日,孚王府西殿发生火灾,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王府院里设篮球架了,原来在清朝那些王公们就会打这东西了。
孚王府俗称“九爷府”。王府主人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九子奕譓。孚王府的前身是怡亲王府。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怡亲王的爵位,是除清初八大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怡亲王府址,最初在东单北大街煤渣胡同,后迁朝阳门内大街。清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孚郡王,成为孚郡王府。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最早的怡亲王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
始王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世宗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允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将其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允祥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允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现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
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年)改以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
门前石狮子比天安门的大
1864年,孚郡王奕譓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载垣怡亲王府分配给了奕譓,即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
现在的孚王府虽然外观陈旧,但仍保留着宏大的规制。挂着许多单位牌子的那座临街大门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并非王府正门。真正的王府大门在临街大门的后面,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足有两人多高,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
从王府正门进去,一条高出庭院地面1米的丹陛旱桥直通正殿银安殿。王府院落跨过东四头条、二条两个胡同,北墙直抵东四三条,东、西还各有一座跨院。在当年,王爷和家属都住在西跨院,而东跨院是库房及仆人居住的地方。
1928年,孚王府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据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标注,那时孚王府又被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