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传承孝道 学会感恩

关键词:彩石中学 历城彩石中学 彩石传承孝道 彩石孝文化特色教育

摘要:彩石中学把学校的校本课程定位为“传承孝道”,并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逐步把校本课程打造成了学校特色,2007年12月,彩石中学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9年7月,被列入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突出学校特色的重要条件。彩石中学一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立足学校实际,围绕着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学校的校本课程定位为“传承孝道”,并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逐步把校本课程打造成了学校特色,2007年12月,彩石中学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9年7月,被列入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美环境

一流的办学水平,离不开一流的办学条件。彩石中学追求的目标是办学条件标准化,农村教育城市化。多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1400余万元,全面进行了校园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备。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各种教学用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了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和餐厅,成为条件较好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和教师住宅区布局合理的校园格局。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报刊、信息技术设备等内部设施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装配了价值30余万元的高标准的数字科学探究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办公实现了人手一机,教育教学条件大幅提升。2009年3月,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达标验收。





二、打造外显文化,彰显学校特色

在美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突出学校特色,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彩石中学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校园内部环境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更承载了诸多的育人功能。 “面面墙壁说话,棵棵草木传情”,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孝道文化的熏染。

1. 画龙点睛,凸显学校特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实验楼两侧镶嵌了以“生生不息的爱心”,“人际文明的基点”为内容的钛金字和 “传承孝道”篆字圆章。

2.加强道德修养,诚实守信教育。在教学楼东端与实验楼衔接位置镶嵌了 “厚德明礼”四个醒目的大字。



3.彰显“传承孝道”学校特色。在男生公寓楼东边墙体上,打造了50余米的二十四孝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白孝为德之本的做人道理,培养青少年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关爱社会、报效祖国的优良品质。



文化长墙一部分



4.宣扬祖国传统文化,弘扬国粹。在综合实验楼前的墙壁上悬挂了历代名家书法图文。

5.系统阐释学校特色的内涵。彩石中学在教学楼过道正上方镶嵌“传承孝道,弘扬国粹”以突出学校特色。在教学楼各层打造文化走廊,包括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画像和格言、孝道文化、国粹文化等内容,突出以太极拳、京剧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定期展示学生作品和学校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彩石中学书法文化墙

6. 展示办学成果,提升对外形象。校园墙壁统一风格,整修一新,校门南墙设大型橱窗,全面系统的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包括学校简介、各项荣誉、称号等内容。以方便社会各界了解学校,宣传学校。

7. 系统宣传学校特色的文化核心。在小广场南墙展现“孝父母,敬师长,爱祖国,传承孝道;学太极,练书法,唱京剧,弘扬国粹”主题实践活动的理论及成果。

8.感受伟人情怀,学做有志青年。在综合楼、实验楼的走廊内悬挂有关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

9. 按照教育局要求,暑假期间,彩石中学累计投资近10万元,聘请深圳专业设计公司,高标准地设计了校园西文化长廊,它以大型浮雕的形式体现了“传承孝道”的主题,具体分“仁、义、礼、智、信”和“忠、孝”两大部分,构思巧妙,画面精美,在全区范围内首屈一指。浏览过后,在感到震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开展特色活动,强化德育功能

“传承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传承孝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孝为德之本,在被评为首批特色项目学校之后,我校更加重视它的开发与实施。把校本课程“传承孝道”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落脚点,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第一步,编写教材。彩石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传承孝道》开发组。开发组成员深入社区,走访了十几个村的“孝亲敬老”代表,拍摄场景,采访纪实;在学校内,师生互动,开展传承孝道系列活动。制作了纪实片《传承孝道》。随后整理辑录,编写了教材《传承孝道》。其内容包括:理论篇、纪实篇、古代故事篇(二十四孝)、现代故事篇、格言篇和活动篇。2009年9月,又编辑出版了第二本教材《弘扬国粹》,系《传承孝道》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这两本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学习材料,使得学习活动落到了实处。

第二步,开展活动。学校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孝敬日”,在这一天,学生要按学校要求去做,还要填写学校发放的传承孝道“孝敬日”调查表。2006年10月成功地举办了《传承孝道》誓师大会。此次会议上,教育局秦长清副书记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利用节庆活动,排演以“传承孝道”为主要题材的演出节目。班前一支歌以传唱《孝亲敬老歌》等积极向上的歌曲为主。举办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

秉承“和谐发展,始之于孝”的理念,彩石中学在“孝父母、敬师长、爱祖国”传承孝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太极、练书法、唱京剧、弘扬国粹”等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主题活动。使传承孝道与爱党爱国爱家乡和弘扬国粹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学习太极拳是在两个大课间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热情高。练习书法先从硬笔开始,两年来,每天中午拿出15分钟,让全体学生练习,其次在社团活动中,进一步增加了毛笔字练习。2010年初,彩石中学积极响应区教育局京剧进校园号召,学唱京剧已在社团中开展,今后也将在班前一支歌中展示。

由于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有声有色,2007年10月,彩石中学被特邀参加了山东省首届慈孝文化论坛。2007年12月,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7年11月在济南电视台“教育视点”栏目中专题播出,2009年3月,在济南电视台“星耀泉城”栏目中专题播出。2009年7月,被列入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次在全区做经验交流汇报。



彩石中学学生学打太极拳

彩石中学在开发和落实校本课程的同时,也立项为学校的科研课题。这种做法多次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表扬。

近年来围绕传承孝道主题,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

1.认真落实校本课程《传承孝道》实施方案。按时进行问卷调查、社会调研,认真组织系列活动。如:欢庆妇女节,我为妈妈做件事。组织参加镇运动会,培养团结、拼搏精神。响应区团委号召,师生献爱心,每人捐献一瓶水。清明节,学生祭扫烈士墓。利用主题班会,传承孝道,开展爱国演讲。在毕业学生中开展“父母期盼我成才,我为父母光彩”活动。

2.以传承孝道为主题,在全校发动学生参与,每班排练一个课本剧,并进行校内展演。

3.举办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平时的文体活动和节庆活动,都以“传承孝道”为主要题材。七年级三班的节目“孝道”,七年级五班的节目“我的成长日记”,被中国志愿者协会“爱心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活动选用。



活动的目的是教育。是为了使“孝亲敬老”种子真正播进孩子们的心田,使之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理念、道德标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再辐射到家庭和社会。直接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开拓实践基地,落实校本课程

彩石中学除了举办一系列传承孝道的活动外,为了更好地落实校本课程,还开拓了校内、校外实践基地。

1. 以校园为基地,全方位打造以“传承孝道”为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墙、文化长廊、德育活动室、音体美活动室、文化广场的资源优势,积极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爱老敬老倡议书

2. 以课堂为基地,号召课任老师和班主任在上课时宣讲有关知识,全面渗透孝道教育。为了与学校大型活动相呼应,学校深入开展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将班级活动及时展示并纳入班级量化。实现了学生策划,班主任指导,全员参与。使学校特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3. 以社区为基地,深入社区,为社区群众宣讲“传承孝道”的故事,表演与之有关的节目,让群众受教育。走进镇敬老院,进行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活动,使“孝亲敬老”种子真正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学生们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梳头洗衣;和老人们亲切地拉呱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每每经过学生的辛勤劳动,敬老院的门窗、地面干净了,床铺整洁了,老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开朗了。
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传承孝道 学会感恩



4. 以家庭为基地,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选出学生家长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代表,聘为学校“孝亲敬老”辅导员。

五、注重师德建设,倡导爱岗敬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彩石中学多年来一直注重师德建设,获得了“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称号。老师们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使彩石中学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几年来,彩石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5人,历城区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4人,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员42人。2008年,李宽生老师荣获“全国农村十佳英语教师”称号,2009年,李莉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所有彩中老师都兢兢业业,专心教学,从不因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影响上课。从早自习到午饭就餐,从午自习到晚自习,直到学生休息都有教师值班服务。孙美老师,由于晚上孩子在家中无人照料,就带着孩子到宿舍值班。吕仁水老师,虽年近五旬,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教送初三毕业班兼班主任,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们早上7:10就准时到校,晚自习九点以后才能离校。晚自习后,部分老师还要到学生公寓值班。他们要提前到各自负责的楼层开门,核实学生人数。特别是初一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是初次离开父母,有的半夜想家哭闹,有的突然生病,值班老师都要随时起床,安慰他们,及时帮他们就医。多年来,我们就这样从孩子怎么吃饭,怎么休息,怎么上课等细节入手,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尽快适应寄宿制生活。第二天他们还要接着上课。就是这样的老师,用默默的奉献精神推动着彩石中学的不断发展。

六、创新管理模式,实施量化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彩石中学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得益于不断创新发展的管理模式。备课、教学、作业、辅导各个领域,都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彩石中学根据区教育局《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和《济南市历城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制定了《教师考核细则》,每学期都对老师的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经过一述三评,即教师述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组织评价四个步骤,最后得出德、能、勤、绩的总和,并把它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班级目标考核细则:从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全面量化。每天一查,每周一公布,学期末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的依据。班主任李会老师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她对学生问寒问暖,给学生铺床叠被,学生进步了她一块高兴,学生后退、生病了她跟着着急,真正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当学生给她打分考评时,都给她打满分。教师评价机制的公平、公正、公开,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可,在每年一度的教育局考核学校班子,都能得到95%以上的满意率,在全区前列。每年领导班子主要成员,都把优秀、先进让给一线教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老师们有干劲,有奔头。

实行级部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承包年级组并全部任课,直接参与级部管理和教学管理,深入教学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2010年,教导副主任张峰老师,负责初三级部管理,他在满工作量兼班主任的情况下,带领初三教师想方设法,积极探索,使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又一次创造了彩中的辉煌。

对学生实行无缝隙管理。不管在教室、楼道,还是宿舍、操场,有学生的地方,都有老师值班。由于教导有方,防范有力,几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本学期,党委、政府为了学校的安全,又给我们配备了六名专职保安,昼夜值班、巡逻,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七、深化补偿教育,健全各类社团

彩石中学严格按照历城区关于实施补偿教育的文件,成立了相关学业社团和艺术社团32个,学业补偿社团是在各任课教师的安排下展开活动。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着重对心理和行为习惯有缺失的学困生进行补偿。从领导到教师人人承包,时时关注转化情况,建立了转化档案,并把转化效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篮球、乒乓球、民乐、象棋等社团,经常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了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学校还组建了“太极拳社团”、“书法社团”和“京剧社团”。目前各社团都按照各自的特点开展活动。2009年6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有80名学生分别被授予 “孝亲敬老之星”、 “文明礼仪之星”等,并举行了隆重地颁奖典礼。

总之, 彩石中学通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育人环境,深入开展特色活动,适时开拓实践基地。使学校文化内涵进一步创新,科技含量不断增强,道德养成功能不断强化,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了学校特色,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11-20 12:51:42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反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于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将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而通过研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该理论。

2、制定“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年段目标体系、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原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本课题研究通过将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路线,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主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深化道德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资质的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

(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

(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

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前期调查表

4.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5.调查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

1.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

2.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3.中期调查表

4.注重材料的积累和归档

5.做课题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3.感恩教育展示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倡导“孩子的笑脸是学校的阳光”。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已基本形成了育人共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另外,我校在本学期已经做了一些感恩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为此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此次课题的申报给我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指引了方向,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制度化、规范话,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完成本课题也具备足够的条件。

1、组织保障:校长为课题组总负责人,作统筹安排;教科室具

体落实、业务指导。

2、成员保障:课题组的每位实验教师都是通过学校上会讨论,权衡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精心挑选成立的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队伍。

3、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研究经费。

5、时间保障: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展开,

不致教学与科研产生时间冲突;同时学校将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保证。

6、技术保障:学校将聘请专家为科研提供基本技术指导。

7.德育资源保障:有效的德育活动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支持,我们尝试充分开发利用和挖掘整合德育资源。这里的德育资源是指个体经历的一切生活资源,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等条件性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创意、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订感恩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在少先队开展的活动中冲破传统德育的束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感受生活,自我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5250.html

更多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原创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第四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范文 校园文化规划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并被师生认同,能使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精神家园。一

浅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10:1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吴雪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到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

普通高中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提纲 普通高中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方案沈阳铁路实验中学引言一、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背景分析(一) 特色项目建设顺应了普通高中发展的趋势(二) 我校特色项目建设的现状与选择二、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一) 特色项目建设的主要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网站设计与制作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书香浸润灵魂,文化滋养个性。本学期,我们小南坑小学继续实施“德润人心,文化天下”的博雅教育,要把学校办成“书香校园,和谐家园,锦绣花园,幸福乐园”。学校政教处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注重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全校36个教学

声明:《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传承孝道 学会感恩》为网友戰場與老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