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旗沿革 民国时期政区沿革

民国初创,参议院议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主张的青天白日三色旗只是作为海军旗,另以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

武昌起义爆发时,用的是共进会的十八星旗,代表当时的十八省;上海、江苏独立用的是宋教仁、陈其美主张的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广州独立后用的是青天白日旗,但陈炯明在惠州起兵用的则是井字旗。此外还有用白旗(取以明涤去污染、光复旧物之意)、金瓜钺斧旗(代表尚武强兵的精神)等,可谓各树一帜。

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为制定国旗发生过剧烈的争论,最后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所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

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对国旗问题发表了他的意见。1912年1月12日,他在写给参议院论国旗的信中,反对以五色旗为国旗,主张在民选议会产生后由国民公决。青天白日旗原是孙中山早年的亲密同伴陆皓东为兴中会所设计,计划在1895年广州重阳节起义中使用。起义流产,陆皓东被捕遇难。此后,孙中山参与发动的历次起义打出的都是这一旗帜。

身为大总统,孙中山想让青天白日旗成为国旗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参议院多数的赞同,所以只能作为海军旗,而不能成为国旗。对于这一结果,他虽然不满意,但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早在1906年冬天,同盟会内部就为国旗问题发生过冲突,黄兴与孙中山几乎为此决裂,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的形式和日本太阳旗相近,主张用井字旗,“示平均地权意”。孙中山坚持不让。章太炎到死,只愿以五色旗覆盖,不承认青天白日旗。

从青天白日旗的来源可以看到,此旗帜代表着革命党人的希望与寄托,也是对未来中国一种憧憬和建设怎样的国家的规划。中国国民党把党旗作为国旗的说法并不成立。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对同盟会会旗及将来中华民国国旗形式的讨论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总理孙中山力主青天白日旗,但遭反对。与会者各持己见,廖仲恺倡用井字旗,取井田之义,有的提倡十八星旗,代表当时的十八行省,有的提金瓜钺斧旗,代表汉族精神,有的提倡以红黄蓝白黑排列的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执行庶务黄兴认为孙中山提倡的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观,与日本国旗旭旗相仿,孙于是增红地于上,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不过仍未通过。各种争议只好悬置,留待以后再议。但是在后来的革命军的数次大小起义中,均举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所用旗帜没有统一。武昌革命军采用的是由焦达峰、孙武制定的十八黄星旗,此乃共进会之旗。十八黄星旗又称铁血十八星旗。在上海光复后,宋教仁、陈其美在南京、上海军政府采用的是五色旗。陈炯明在惠州起兵用的则是廖仲恺所倡的井字旗。而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则力主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新国家的旗帜,他也曾为当地华侨手绘了该旗样式。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共和联合大会,会上,江苏都督程德全提出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1月1日,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参议院决定中华民国国旗为五色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强烈反对,提议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民国国旗,并且向参议院郑重声明,五色旗与清朝海军五色官旗相仿,而且五色旗虽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义,“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且既云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而青天白日旗“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于南方起义者十余年。”“乙未年陆皓东以身殉此旗。”孙中山认为,“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之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大者。且青天白日,是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著于旗帜,亦为三色。”但是参议院没有执行孙中山的提议,仍复前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临时政府北迁后,在1912年5月10日,参议院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仍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北洋政府时的国旗——五色旗

“二次革命”失败后,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在《革命方略》中明确规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1916年,在护国军讨袁战争中,为了团结各方力量,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做了妥协,遵五色旗。1921年4月,广州的非常国会推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明令废除五色旗和十八星旗,统一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相抗衡,在国旗的使用上明确反对当时的五色旗,反对向其鞠躬行礼。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6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开始北伐时,此旗随着北伐的胜利向北方飘扬开去。张学良东北易帜即易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1月2日,国民政府第五次国务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该法规定:以青天白日为国徽,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并于12月17日向全国公布实行。1946年,国民大会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中华民国国旗沿革 民国时期政区沿革


公元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决定使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临时国旗,象征汉、满、蒙、藏、回“五旗共和”。北洋政府沿用此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废除共和,废除民国纪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国旗仍采用五色,但形式有所不同。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22日,帝制取消,民国恢复

1925年7月1日,广东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1928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青天白日满地红在东北升起

早在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就由陆皓东设计了国旗,即青天白日旗。青色为底,中间为白日,四周排列十二道光芒,代表干支十二时辰,光芒尖锋象征革命锐进。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党人为议定国旗产生分歧。孙中山坚持青天白日旗作国旗。然而黄兴不赞成,认为此旗式样不美,且与日本的旭日旗相似。他力主“井字旗”,取“平均地权”之意;有人提议用五色旗,表示五族共和;有人提议用十八星旗,由红黄黑三色组成,寓意行铁血主义,光复中国十八行省。

孙中山坚持己见,但对青天白日旗稍作更改:增加红色,改为红蓝白三色。“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蓝色代表自由;“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白色代表平等;“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它象征博爱。此即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三色旗。但孙的努力仍未获通过。同盟会将各提议搁置不定。但在此后几年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使用得最多,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国旗由青、白、红三色组成,单就色彩而言,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若配合色彩的形状,青天则同时又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形象征中华文化所传承的美德;即:礼义廉耻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精神。

绘制方法

而搭配旗幟則必須使用白色旗竿,配上金黃色澤的圓頂。



当时的几种草案





草案之一,最后成为中华民国陆军旗



中国国民党芝加哥支部上飘扬的国旗

注意下面的“大旺”市场,这是个卖鲜货的小超市。如果你有时间,站在门口几分钟,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白人游客,先是在门口探头探脑,然后满面笑容,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去,然后几秒钟后捂着鼻子破门逃出,满脸诧异,很是狼狈。

街的右对面有个理发馆叫“雅阁发屋”,设在街口的二楼,是我的理发师开的。坐在那里剃头,看着如此活剧,也算是一种享受。



永远飘扬

芝加哥











哪位想加入洪门可到芝加哥报名



此段落摘自《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国旗由青、白、红三色组成,单就色彩而言,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

若配合色彩的形状,青天则同时又象 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形象征中华文化所传承的美德;即:礼义廉耻与忠孝仁 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4657.html

更多阅读

民国时期的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阀史

马家军,是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他们基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的全部,新疆的大部,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大学英语教材 民国时期大学

提起国民党和民国政府,大部分和我一样接受官方教育10几年的,都离不开一个词:反动派。其实吧,你说它独裁,有那么回事。但是,民国时期可以有私立大学,私营报刊,反对党派。最令我惊异的是,号称独裁专制的民国政府,居然没有新闻检查制度。于是常常

民国时期人名款识一 民国时期的人名

2012-04-25 17:07:02|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订阅人名款是标明瓷器作坊主人、工匠、收藏者及监造者等人姓氏名称的款识。前文所讲的三国时青瓷虎子上的铭文,也是最早出现在瓷器上的人名款识。人名款识历代屡见不鲜,书写或刻划位置

声明:《中华民国国旗沿革 民国时期政区沿革》为网友雁来音信无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