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禅 如何修野狐禅

禅,佛教之一宗,起源于印度,南北朝梁武帝时(公元500年左右)由达摩祖师传入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标志,发展迅猛,盛极一时,成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完全本土化,超越其祖地印度。“禅那”一词,译自梵文,有人称为思想之瑜珈,以静思冥想改造思想。

百丈怀海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惟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

这是“五灯会元”所录禅宗有名的“野狐禅”公案。这位老人五百世前也是禅师,为学生答疑,把“不昧因果”误解为“不落因果”,一字之差,堕为五百世野狐。这个问题改为现代世俗说法就易懂了,某君将入党,听党课,问讲师“入了党是否还受法纪约束?”,讲师竟答“不受约束。”误人如此,能不堕为野狐?

后来,佛家就把那些说“空”却非空,说“无我”而有我,论禅尚道行太浅之类“口头革命派”称之为“野狐禅”。

我自度根器愚钝,尘缘深杂,却又喜说禅论道,遂自动站队“野狐禅”之列,以免误人也。借王朔三分胆气二分痞气“我是‘野狐’我怕谁!”

是以为序。

(一)

张中行先生讲他对禅的兴趣,是起自年轻时读“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与黛玉一段对话:

黛玉趁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嘘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东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

宝黛之缘是仙缘,这种情爱唯用禅语表达,才有仙气,变不可说为可说。张老把这段对话作为他说禅的引子,从“人之大欲存也”进入,真是高明。宝玉这里说的话都是禅林公案中的“语录”,“活学活用”了一番。文革中人们也常用毛主席语录对答,比如出差进旅店,客人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接待的答:“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介绍信?”去饭馆吃饭,收款员:“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客答:“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收款员:“为人民服务!”贾宝玉要在当时,就不说“如有三宝”,而应对“向毛主席保证!”语录体不是林彪的发明。

回到今日红尘之中,看那些俗缘,肉缘,灯红酒绿,夜色阑珊,女的说:“上我那里喝杯咖啡吗?”男的答:“OK,明晨咱一起用早餐。”一对鸳鸯就对上了火。虽也含蓄,却仙俗之差,天上地下。世间万物,皆分阴阳,阴是遮掩,阳是袒露,相配得当,便是和谐,又和又谐,即是至美。中国旧时女子,笑不露齿,行不露足,处处表现含而不露,阴柔之美。如今世风变易,“标准微笑”要露八颗牙齿,女士露肩露背,露脐露腿,男士反倒西装革履,严严实实。阳作阴时阴亦阳,林妹妹若如此性感,不知宝哥哥作如何想?林妹妹若不如此性感,而周围姐妹都如此性感,不知宝哥哥又作如何想?

(二)

二十世纪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认为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只能显示而不可说的,比如情感,情绪,宗教,审美,音乐,艺术等领域,属于“意”的东西,都无法言说。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世界有能想的和不能想的,“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这些观念,在佛学中源远流长,释迦有言:“当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禅师们有所谓“禅不可说,一说即错”。六祖惠能虽不识字,但“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禅宗的许多“公案”“机锋”,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要懂了就算“顿悟”了。究其实,禅宗所要表达的内容已超出世界的界限,论的都是前世来生,因果业报,谈的是缘起缘灭,无生无死,很多已越出语言的界限,超然于现实世界,并非故弄玄虚。科学和宗教是各有其界限的。

(三)

中国的禅师都是优秀的教育家,佛教是无神教,没有一个创世之神,佛陀只是创一家之言的启蒙学者,其肉身一样会死去,即所谓涅槃,而罗汉和尚都是讲师助教,度天下人于愚昧。好的禅师明白,智慧只能点燃,不能灌输。所谓“公案”“机锋”只不过是一根火柴,能否点燃这根木头,要看各人造化和机缘。按佛学说,人人都可以是佛,佛就在心中,只是被种种欲望,“贪痴嗔”蒙蔽了心智,好似泡了水的木头,不易点燃。六祖惠能说“未悟师度,悟了自度”,也即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心中有佛,向内发展。反顾今日国内之教育,把知识当成灌水,学生变成填鸭,幼儿园当小学,小学当中学……到大学反“玩”起来了。知识变为“知道”,知道老师可能考的每一道题,便是好学生,好奇心,探索精神全灌没了。青出于蓝,又如何胜于蓝?所谓“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五祖弘忍把法衣传给六祖惠能时,惠能是个文盲,尚未正式剃度,只是个挑水烧火的“临时工”,一无文凭,二无学位,真是“教外别传”不拘一格,今人难以想象。佛门虽是出世清静之地,涉及接班人问题也难免俗,半夜三更,弘忍给惠能悄然传法后就送他连夜逃走了,免遭同门追杀。

(四)

中国历代许多大诗人,如谢灵运,王维,白居易,苏东波等都深谙禅道。论诗如论禅,诗与禅有不解之缘。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诗人“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季羡林先生曾著文分析固中原因,诗和禅都讲求“言外之意”。印度古代有种文艺理论,认为词汇有三重功能,表达三重意义:表示功能(字面义),指示功能(引申义),暗示功能(领会义),三层义分两大类: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没有说出来的“弦外之音” 涉及潜意识,就看读者的想象理解能力。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然。一首诗如其所有含义都一目了然,词藻再华丽,也绝非佳作,那些以没有说出来的为主的,才是上品。季老认为中国语言有其“模糊性”,没有时态,变格,主动被动之类,特别适合于禅与诗,所谓“意蕴”“神韵”者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与禅的语言都是暗示性的,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禅道相辅相成的根源。

试看孟浩然的五言绝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真乃淡然天成,不着痕迹,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惆怅。

再看杨万里的“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此诗在文字上几同大白话,胡适极为欣赏,其妙处应在“没有说出来”的。

(五)

我非常欣赏王阳明的一句话,曾选为“似水流年之旧时月色”的开篇词,以至“苏州杂志”节选时将作者误作王阳明,沾了圣贤之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美感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共同创造的,一件作品若不能引起读者的审美反应,只能称作“信息”,“信息轰炸”常使人晕头转向,不知南北,甚而造成弱智化。深山里的花“寂寞开无主”,如果没有人的欣赏,就只是一朵“花”,没什么美或不美。“价值”不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只有与其他事物发生关系时,才体现其“价值”,花的审美价值是相对于花和赏花的人而言的。作品给观者“再创造”的空间越大,美感就越淋漓尽致,汤显祖“牡丹亭”中许多词曲使人百听不厌,如醉似痴,奥妙在其无限的伸展空间,能让人暂时逃离现实,打开闻者的想象,点燃观众的情绪,给人的心灵以宣泄和抚慰的温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叹世事无常,感人生短促,其中多少意蕴!

(六)

语言文字如一切生命体,有其生成,进化,变异,甚至衰亡。语言文字也是世界的相,尤其中国的象形文字,内含丰富的信息,中国的书法可当画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相,特殊年代其语相也特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虽然乡音依旧,说的已是“古典”家乡话。文革时期,斯文扫地,当年流行的语言也就粗俗化,暴力化,贫瘠化。满街喊的,写的都是“横扫”“揪出”“批倒批臭”“砸烂狗头”“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滚他妈的蛋”之类,使人心惊肉跳。即使表达敬意,也是“最最最最….”,一时国人皆口吃。受其影响,后来写情书“万分万分的想念”“万分N次方的想念”,比古人沉甸甸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或轻飘飘的“又岂在朝朝暮暮”,相差何止万分的N次方。

时异境迁,今日,信仰不再,彻底唯物,争利不择手段,造假无所畏惧。又进而唯钱,唯欲,生活追求舍精神而唯物质,满眼“君临天下”“王者至尊”“买彩票中千万大奖”“花别人的钱踏实”“做女人‘挺’好”,“房价不能再低(背景为美女低胸装之特写)”“躺着依然高耸”“贱贱的爱你”“用下半身写作”云云。纸醉金迷,活色生香之世相。

到了网上,又是一种语境,“板凳”“沙发”“PK”“人肉”“雷人”“打酱油”“俯卧撑”“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如原上之草,“一岁一枯荣”,语言也像野草似的不断在生发出新。网络世界虽属虚拟,却又极其真实,偶而谣言四起,终究真相大白,雅俗共处,愚智交错,比现实世界少了点虚伪,多些许透明。“傻大姐”可以PK“林妹妹”,武松可以“人肉”西门庆。把世界缩小到“一日游”的是喷气式飞机,使世界更小到“一点通”的是互联网,人人可参“一指禅”。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文化也在交融。当年五胡十六国,胡汉杂处,才有“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之说。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逻辑,说什么语用什么语思维。用英文写到“我”就该大写,用中文写到“我”就该用“鄙人”“在下”“不才”之类。传有某小学生做英译中练习,“HOW ARE YOU?”---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就是搞岔了语境。又闻某老外赞某君夫人漂亮,某君表示谦逊说:“WHERE,WHERE”,老外一怔,忙答“EVERYWHERE,EVERYWHERE”。最近听说“LONG TIME NO SE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之类山寨英语,可能被正宗英语招安收编。

在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读几首有禅意的诗,比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之类,真有清凉剔透,春风拂面,铅华洗尽之感。

(七)

人类进行思维,交流,离不开语言,概念和逻辑。语言,概念有时却会成为陷阱。哈雅克在其晚年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中说:“语言不仅传播智慧,而且传播难以消除的愚昧。”“正像智慧常隐藏在字里行间,谬误也是如此。”这里说的不只是指错误的理论,一些“好的概念”背后也会有谬误。对此三千年前的佛陀就已有深刻的解析,“金刚经”里反复强调,一切名相,概念都是虚幻,概念,名相,法相都会造成语障,心障。一切概念都是物相的固化,执著概念即执著虚妄,不要执著于“我相”“人相”“众人相”“寿者相”。所谓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经验世界的一切都是偶然的,也即各种机缘的聚合,经验事实只有重复性,没有必然性。必然只存于概念思维的逻辑中。如来说“不生法相”,而“必然性”即是“造相”“生相”。当人们看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多次的偶然即成必然,以为天鹅必然是白色的,哪天突然飞来一只黑天鹅,“必然”就被“证伪”。科学就是在不断“证伪”中发展的。

“金刚经”里“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反复说“所谓‘某某’者,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把“我”“人民”“群众”“集体”“阶级”“主义”“社会”种种深入脑海的概念,替代“某某”,静思一番,不能不叹服佛陀之智慧。

以下略取几例析之:

“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此概念占据我们脑海几十年,深信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必然会到某某终极社会。这种思维内含一个信念:人可以预知社会的未来发展,就像有人会算命一样,可以有先知先觉者为人类建构未来社会。而过去一个多世纪的乌托邦实践,却正是在高尚的动机下,给世人带来巨大灾难。“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所以,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依恶生心不可,依善而生心也不可,善恶都不思才是正道,有人虽生善念,却“多少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做了“熊的服务”。

社会发展也是种自然的进化过程,如同物种进化有其随机性。如果“自然”称作“天”,人定难以胜天。社会发展更像是在遗传和变异中“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按图索骥”。苏联的解体,美国的经济危机,都不是外力所致,而是本身的“基因病”。苏联给世人演示了一个人为建构的经济体是如何散架的,美国的危机则正在向世人预示,人类是怎么走向破产的。当前这场危机过后,世界还会回复原样吗?不会了,机缘已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普世价值”此概念当今颇为普世,何为普世?地球村各种文明圈都认同的价值观,方为普世价值。二十世纪世界分两大阵营,一方以自由,平等,人权,私有为普世价值,一方以公平,集体,人民,解放,公有为普世价值,苏美前后分别在阿富汗“替天行道”,折腾数十年,结果一个已自身难保,改弦更张,涅槃重生,一个仍深陷泥沼,难以功成。其实世界最需要的普世价值是宽容,每个人的自由都应以别人的自由为界限,多元化才是世界之“本来面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和谐,己所欲,强施于人,己所欲,强取于人,都不会有和平安宁。房龙说“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人类能战胜自己的恐惧吗?地球资源的有限,人类对物质享受的贪婪,使恐惧难除,恐怖主义的抬头更使人加深恐惧。

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容忍一个稍懂宽容的“国际警察”吧。

上面的两种“普世价值”都来自西方,都离不开个“争”字,或竞争,或斗争,有种骨子里的冷酷和残忍,有时不由使人怀念起老祖宗的“温良恭俭让”来,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学”热之抬头是种渴望价值回归的怀旧,能不能回归是另一回事。

国家经济发展看GDP,GDP拉动看房地产。这是近些年国家经济实践中的一条或显或潜的脉络。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出了毛病,原有的平衡已经不再,如何再造平衡?全球人大食堂里的饭碗突然不够了,咋办?---回家吃去!于是搞基建,促内需,而房地产可以拉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刺激住房消费,为地方财政带来滚滚财源,功莫大矣。有人说人类正在变成地球的癌细胞,吞噬着地球资源,中国的房地产何尚不是中国经济的癌细胞?政府和地产商为一极,炒房购房者为另一极,使银行资金(国民和企业的储蓄)“自激振荡”,房产“自我膨胀”吞噬着社会现在的和将来的消费能力,使储蓄贬值,造成通货膨胀,以极不公平的方式使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说“极不公平”是指“赌资”的来源,股市里股民用的是自己的钱,房市里用的主要是银行的钱,用别人的钱赌。而且中国的房产都是“空中楼阁”,土地是国家的,政府很容易让房奴们“世世为奴”。设计此模式者真该堕五百世野狐身。

GDP无论衡量市场,还是社会民生都不是好指标。对人民是否幸福更有误导作用。不丹小国,人均GDP1400美元,人民幸福指数全球排名第八。简朴的物质生活,也能使幸福感超过富裕国家。回顾日本,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感叹失败常常“重蹈覆辙”,成功却很难复制,因为成功靠的是创新。

“矛盾”有人指出此词先天有误,可作一例。“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称我的矛可刺穿所有的盾,我的盾可挡住所有的矛。这一对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但却可以同时为“假”,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应是既不能同时为真,也不可同时为假的。所谓“矛盾”者,即非矛盾,是名“矛盾”。说明古人在形式逻辑上尚不严密,中国自古就非法制社会,缺乏形式逻辑之土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法论理。就是近三十年前,人们不是每天会前高颂“大救星”会尾高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吗?谁敢在逻辑上多想。

(八)

王国维说成大学问,大事业者都会经历三层境界,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说法本身极有禅味,将难以说明白之事说得明白。而第三层更有“顿悟”之意。

据青原惟信禅师说修禅过程也有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其一,“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其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乃其三。

第一层“以见为见”好理解,第二层“以识为见”,看到沧海桑田,万物变迁无常,山非山,水非水,似也不难。难的是第三关,“以空为见”, 山是山,水是水,山也虚空,水也虚空,都归“空”字,一切现成都是菩提境界,而这“以空为见”之本身也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尤似天安门上有个国徽,国徽里面有天安门……层层相套,玄之又玄。第三层和第一层,似乎回到原点,实质境界已大异,一愚一悟。

遥想文革当年,风云乍起,阶级斗争盖子尚未揭开,如何“横扫”目标不明,我等小卒皆“荷戟独彷徨”, 寻找阶级斗争蛛丝马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忽有人发现,清华园“新斋”“明斋”相邻两楼从空中俯视,乃“王八”二字,加上礼堂大圆顶,乃“王八蛋”也!按“工字厅”命名法似应如此,但这些建筑都建于北洋或民国时期,真有所指,亦非当下,遂作罢。所幸此发现未外泄给“二十一校”,否则“八二四”时怕不只是二校门之“拉倒”。

时过四十余年,网上忽传,北京新央视大楼俗称“大裤衩”者,竟然“裤衩”褪去,成了女阴男阳,大伤风化,受了洋人愚弄。一时声讨,追究之声纷至沓来。窃以为此风万不可长,依此逻辑推演,“杯弓蛇影”,都“意淫”起来,超市内卖香蕉,苹果的岂不都有“性暗示”之嫌疑?毕竟时代进步了,只是“吹皱一池春水”而已,“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真所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六祖坛经”)

(九)

二年前参加一位老同学儿子的婚礼,巧与周泉缨学兄同桌,相谈投契,承他赠我大作“现代佛学”一书,回头细读,不乏真知灼见,令人叹之再三。但总体又感有何不对劲处,说不清楚。后听老同学儿子一句感叹:“毛泽东的一句话(‘四一四’理论家),害周泉缨累了一辈子。”顿然开悟,周学兄还是著了相,执著于要救世救难的“理论家”之相。禅语有道“抱着桥墩游水”,执著于外物,自系束缚。此见曾“伊美尔”周兄,非背后议论也。

禅是无的宗教,要悟的是个“空”字,真“悟空”了便是“齐天大圣”。混沌世界,由无序变有序,因缘际会,皆出偶然。所有相终归虚妄,这个相包括心相,物相,法相,语相……皆属“自生系缚”。 人因为有妄念有烦恼而沉积为“心”,如能去除一切妄念烦恼,“心”就空了,而一切物也都是积缘而成,内因也罢,外因也罢都是缘,缘散物也就空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而此文所述,终还难空,毕竟生活在尘世之间,出了宗教界限,“槛内之人”生死好了,爱恨难消,说是“野狐”,名实相符,惟愿此文,抛砖引玉,启同仁一翻思索,便算功德矣。

野狐禅(二)

文章之道有时是有神遣鬼弄的,似乎冥冥之中有“文曲星”相助。神来之笔,假人之手,使文章随笔而生,随句而长 ,写成自读,也觉新奇,就像有的导演,看自己拍的影片,也会感动。前些时心中感到有些议论要发,却不知从何说起。一日,与家人去吃日本料理,日式餐厅装饰多以黑白色为基调,纸木质为基材,简洁自然,颇有禅味,端来之食物,或碟或盘,仅置二三件,有空灵之感。此时此景,忽然“野狐禅”三字如电闪在脑海划过,心中一亮,回家找出说禅之书,随手一翻,竟正是“野狐禅”那一页,未免一惊,遂动手写“野狐禅”。此文出笼,居然很受读者朋友欢迎,就有“再来一个”之想。其实这也是种“著相”,出家人有道“不三宿桑下”,在一棵树下睡三宵也会生出依恋之心,岂能一炒再炒?可既为野狐,也就不受此约束,管他续的是狐尾,狗尾?

(一)

说起简洁,中国文化正本清源就是自然简洁。中国的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义,毫不罗嗦,字字相配,千变万化,称之“词汇”。中国的餐具,一双筷子,中国的围棋,黑白二色,中国的唐诗,五言四句,中国的写意画,虚实深浅,寥寥数笔,中国的乐器,一枝竹二三弦,中国的成语,四个字压缩了一段典故,无限哲理,中国的中医,三根手指,寸脉之间,中国的八卦,阴阳二爻,中国的“道德经”不过五千字,中国的佛教,演化成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顶一万句”,以一念代万念,不起虚妄之心。

虽属简洁,却不单调浅薄,而是包罗万象,变化无穷。就说一双竹筷,可以“蜻蜓点水”拈起一根豆芽,也可一箭穿心戳起一个鸡蛋,更可横扫千军,抄底囊括,和盘托出。就说围棋,黑白二子,可以演绎两军对垒,生死一“气”,或一统天下,或偏安一角。就说唐诗宋词,数行文字,尽舒胸中意气,引来无限遐思,且有韵有律,可歌可吟。就说那丝竹管弦,可以如泣如诉,“二泉映月”,也可千军万马,“十面埋伏”。就说周易八卦,阴阳二爻,一无一有,错综复杂,变生出六十四卦,推四时之兴衰,演千年之风云。

不难理解,禅宗之一段“机锋”,一通棒喝,可以使人顿悟,了生死,明本性。很多困境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得以解决的,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

有位外科医生问一位宇航员,“你在太空飞来飞去,有曾见过天使吗?”宇航员反问:“你给病人头颅开刀,曾见到过思想吗?”

在“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个“潜世界”是人们看不到的,好比中医的穴位经络,“证无所证”却“自在如来”。有如一只蚂蚁在纸的一面爬行,很难证得另一面的存在。如果把一条纸带扭曲180度,再首尾相接,对蚂蚁来说纸带的两面就成了一面,沿一面爬行可尽历两面,两个世界就相通了,说不清哪是正面,哪是反面,庄子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子?能使蚂蚁开悟得道的是“扭曲180度”,称之为禅。科学是讲“疑”的,于不疑处有疑,在“理所当然”上质疑,从而证伪,取得知识的突破,科学的进步,但最终还是个疑。佛学也质疑,有疑才有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最终立足于信。

佛非创造主宰世界之神,而是彻底觉悟之人,信仰讲的是“信,悟”二字,不讲理由。若要寻根穷理,反成达到正觉的障碍,所谓“理障”。“四人帮”时期,“知识越多越反动”也有点“理障”的意思,可能由此化生出来,只是四人帮搞的是个“愚”字,而非“悟”也,愚是昏沉,悟是智慧。

在有些宗教里,人们畏惧上帝,敬仰神明,神的意志决定人的命运。在佛的世界里,人的命运不靠上帝主宰,而是凭因果律,今日事是昨日之果,明日之因,今世事是前世之果,后世之因。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种种实践佛学称之为“业”,种田是农业,做工是工业,经商是商业,上学是学业,服务是第三产业。“业”有个业和共业,有善业恶业和不善不恶业,业的积累便成“心”成“灵魂”,一世又一世在世间轮回,因缘际会,为人为畜,造业还业,受生老病死之苦。在佛学看来,人人是佛,佛在心中,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只要洗尽心中尘埃,去尽欲念,妄念,“四大皆空”就能自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己解放自己。

一旦成佛,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离开轮回之苦。有些得道之人,达到“宿命通”或“天眼通”境界,能看到前世来生,藏传佛教中的“活佛”,即已经成佛,本可脱离轮回之人,但为救世度难,仍然滞留尘世,再转几圈,普度众生。即使“活佛”也不可昧因果,要继续积善业,佛界没有“铁饭碗”“终生职称”。

据说明代学者王阳明(守仁)五十岁那年经过江西一寺庙,进去寻访,到后院见一禅房,重门深锁,问是何去处?僧答是先前住持,在此圆寂,嘱封闭此门,已数十年。王觉跷蹊,坚令开门,僧不敢违,启封得入,果见一老僧已化为肉身菩萨,前挂幔联,书曰:“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一惊,知道是自己前生,默然闭门而退。

这类笔记传说,谈的都是“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号称当今东亚第一男旦,一把京胡拉得出神入化。他的日本妻子年长他二十岁,两人萍水相逢,似曾相识,一见钟情。结婚时多数人不看好这段姻缘,至今已夫妻相欢二十多年,有善易者推算出他们已是三世夫妻,二千年,一千年前都是夫妻。

(三)

在唯物论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实在的存在,人由各种物质组成,人的意识思想都依附于肉体,人死肉体化为尘土,意识思想也随之灰飞烟灭,人生从物质到精神都是“一次性”的。在佛学看来,物质只是暂有虚幻的存在,人体是物质的,由地水风火“四大”组成,人死灯灭,肉体虽然是“一次性”的,但灵魂不死,灵魂会带着不断加减的各种“业”,换个肉体世代延续下去。所以信佛的人不会虐待生灵,更不会草菅人命,视一切生命为同类,众生平等,一头猪,一只狗,他前世可能也是人。信佛之人行事处世都有道德底线,要对自己的灵魂负责,因为灵魂不是“一次性”的,要为来世积善缘。信佛之人也不会沉湎肉欲,以物喜,以己悲,因为“四大皆空”,肉体只是借来此生所用的,真正的“无我”境界。

即使不信教者也不能不敬仰宗教所塑造的完美人格,凡人都有缺点,对圣人谁能不“心向往之”?

唯物论者,出于教化和信仰,也能做到“忘我”,也会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而牺牲,有的牺牲自己,有的牺牲他人。但由于对灵与肉的“一次性”观念,一旦信念崩塌,很容易深陷物欲,醉生梦死,道德崩溃,礼崩乐坏,处于末日心态。对同类异类的生命也少敬畏珍惜之心,把生命的毁灭视同打破几只坛坛罐罐。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大兴拆迁之风,如阿拉伯神话“神灯”里的“旧灯换新灯”,个个像整容医院出来的“美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高楼大厦如同时装模特,亭亭玉立,绰约多姿。若以高楼为现代化的标志,中国的很多大城市都可入选世界最现代化的都市之列,名列三甲。在一些人眼里,拆的不就是些旧砖破瓦?只看见物,看不见魂,文化之魂。这些旧屋陋巷,曾经有过多少历史人物,风云故事在那里上演,有多少旧“业”缘结其间,古老的东西都有生命,这生命就是历史因缘的沉积,一条旧巷,一件古瓷,一块古玉,皆有灵性。可叹有些人识见浅薄如纸,永远参不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厚重。

面对“石林”般的高楼,常会自问,这个城市的魂在哪里?记得美国达拉斯市中心,一个百年的小邮政所,看上去不如大公司门前的值班岗亭,尚精心保护,供奉在一片绿地之中,若在中国,只怕早已被推土机铲平,拍出一块“地王”。现代的造城者,好像小儿堆积木,一楼更比一楼高,只向“有”中求,不知“无”中有,高度不能代替气质。

(四)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这句话我年轻时曾奉为人生格言。1962年高考作文试题之一是“说不怕鬼”,当时中央虽已在着手纠正浮夸左倾之风,但社会思潮仍处于“破除迷信”“敢想敢干”冒进发烧的惯性之中。高一级有位同学“上场昏”,把试题看成“说不怕兔”,居然洋洋洒洒写一大篇,猜想他是从龟兔赛跑说起,真如此倒还合了出题者的意思。

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深感如果人类都变得“无所畏惧”,人类就成了最可畏惧的。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成为地球上唯一不需要保护的动物。一个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主义,不信法纪,不信报应,不信良心,不信感情的世界是多么可怕而冰冷,佛学中称其为“末法时代”。

经过“文化大革命”全民大折腾,有意无意人们到政治舞台的台前幕后都转了一圈,违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圣人教诲,恍然大悟,“看戏的是傻子,演戏的是疯子……”醒是醒了,却从此没了信仰,失了精神家园,成游魂野鬼。

据称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有十多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其中大部份在中国。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历来入世而现实,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关心的是当下。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比较散漫,包容而不排他,中国历史上没什么宗教战争,倒是有借宗教,弄神弄鬼的农民起义。很多人是见神就拜,但并不专一,在中国真信不易,造神却容易,姜子牙,秦叔宝,尉迟恭,关羽都是神,“封神榜”里不论好坏正邪,每死一个就“一道阴魂往‘封神坛’报到去也。”

佛教从汉朝起传人中土,经魏晋,南北朝,乱世动荡,生灵涂炭,促使宗教兴盛起来,到唐朝佛教就发扬光大了,对已处“独尊”地位的儒学造成冲击。据陈寅恪先生分析,唐朝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实质是对外来文化之反击,“尊王攘夷,尊儒排佛”。但文化交融是历史潮流,阻挡不住,久而久之,儒释道融会到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国人之精神家园。清末,国力衰弱,堂堂中华被列强宰割,丧权辱国,于是一代士人愤青将国之积弱归咎于传统文化,一概打倒,引入西方各种主义以代之,丛林哲学,“争”字当头,从鸦片战争一炮轰开国门,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革命非以俄为师……”,到“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到中苏交恶“反修防修”,到文革动乱,国民经济几达崩溃边缘,到改革开放,绝地求生,苏联瓦解,“眼看它楼塌了……”。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中国式市场经济使生产力空前解放,精神上却无比空虚,唯物成了拜物,“无所畏惧”成“无所不为”,上无信仰,下无良知,“劣币驱逐良币”多生有术无道,有才无德之士。且看今日社会之种种怪状:芸芸众生,草芥小民,炸油条的可以加入洗衣粉,使油条又白又松,养鸭的可饲以“苏丹红”,个个“红油鸭蛋”,卖牛奶的可掺以“三聚氰胺”,牛奶又粘又稠,做火腿的可涂以“敌敌畏”,四季不腐,卖酒的可兑上工业酒精,使饮者未醉而真成酒鬼,喝农药自尽的可以毒而不死,救治中却因假药而自杀成为被杀,这里说的只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既无战事,也无灾异,却人人自危,防不胜防,没有安全感。而手执大权为官一方者,据统计卷款外逃者已逾四千,人均搬走国库一个亿,至于大大小小,或隐或显,贪腐肥私,巧取豪夺者更不计其数。没有信仰的人,行为没有底线,什么“拍案惊奇”都能制造出来。

野狐禅 如何修野狐禅
孔子说“自故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多解释为没有信用,无法立足于社会。依我之见,更应理解为:没有信仰,这个民族站不起来。

有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若无逾生死之信仰,岂能为之?

自当有人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搬进人类社会,社会便成了“禽兽世界”,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又被误解成“物竞人择,强者生存”,如果真是强者生存,今日世界应是恐龙世界。喜好“做大做强”者应深思,今日世界种种危机莫不出于此。“人适天择”才能地久天长。

荒诞和现实常常走在一起,世界的颠倒在于越近“末法”,寺院庙宇香火反而越发兴旺,有点名气的古刹无不修葺一新,每到正月初一,子夜时分,争烧头香者,前赴后继,人山人海,直面菩萨金身的无不是达官贵人,草芥小民只能蜂拥于门外,香烟缭绕,对着前面的屁股顶礼膜拜,求财祈福……有几人明白“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三界唯心造”,佛在人心中?更有些人是“一日禅”,一年之中就信这一天,积一年之尘垢,靠一天洗尽,然后再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南怀瑾老人说“这是真正佛学”。

(五)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袁氏当国”一书中写道: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里,国家二字,所指的往往就是今上,朕即国家这个概念,在皇帝这一名词还未出现的春秋时代,早已有之。所以中国古代的天子,除授命于他的天之外,谁也不怕。……宋神宗时代,富弼为宰相时,就有人告诉神宗,灾异是自然现象,劝神宗不要听天意示警那些鬼话,富弼闻报大为着慌,说‘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乃上书数千言,力辩天意示警,不可不信。……他怕的是天子连老天也不怕了,那如何得了?”

看来古代的有神无神之争,并非只是世界观之争,有更深的含意。在一个权力没有权力制约的极权社会,人们只能虚拟一个“天”来制约无边皇权,如果有人把虚拟之“天”真当作虚的,那就大错了,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实可以转化的。君不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俱往矣”,烟消云散,而“天”还是那个“天”,“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哪个更真实?

人之为人,要有信仰,更应有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心中的神祗,敬畏因果,至少敬畏自己的良心良知。有位英国作家说:“我不信上帝,但是我想念他。”

有些人皈依宗教是出于博弈考虑,如果信了上帝,上帝却并不存在,损失有限,多做些好事而已,如果不信上帝,上帝确实存在,那可是会下地狱的风险,还是该信。从事保险业的人,如其思维一贯,都应当皈依某一宗教的。这种皈依虽有“动机不纯”投机之嫌,但毕竟心中存有敬畏,久而久之也许弄假成真。

(六)

姑苏城外寒山寺,因一首诗和两个和尚而名扬天下。这两位和尚即唐代高僧寒山拾得,俗称“和合二仙”,寒山寺与唐朝的确缘分深厚。寒山曾经问拾得: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禅林公案,有人说是软弱退避,自我麻醉,也有人说是宽容大肚,与世无争,其实是大智慧,说明中国的老庄之道已融入佛学之中,讲的是虚实之变易,特别是“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八个字。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吸功大法”,一拳打去,如打在棉花上,所有功力尽被化解。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里的俄军统帅库佐图夫,看似老迈昏沉,在法军的进攻面前,一路退却,坚壁清野,避其锋芒,直将法军引到莫斯科城下,天寒地冻,粮草不继,俄军凭时间,凭环境,凭历史,等待时机,击溃或说拖垮了法军,典型的“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登台拜将,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兴邦灭吴,都是其例。

历史上这类故事不少,在暴力强权之下,小百姓往往无奈无助,唯有的力量就是“历史”,“不昧因果”,等待因果的兑现。

(七)

上面对寒山拾得公案的解析,乃入世之见,未脱凡夫俗子的视角,未离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分别心”,生“我执”“他执”,业业相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佛门正见来看,既“无我”又何来“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既“无人”又何来“忍他,让他,由他,避他……”?大千世界,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心无所住,都已放下,又何必“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是更深的含义。

维特根斯坦写过一则寓言:

“……5,1,4,1,3 总算背完了。”一个老人疲倦地说,人问:“你在背什么?”“我在倒背圆周率”。

这是个悖论,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终点,怎么倒背,从何开始?西方人的观念建立在“有”上,对于“无”很无奈。对禅而言,“无”即是“有”,所谓“无理数”,即非无理数,是名“无理数”。

同样道理,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无限存在,又如何能来到“当下”?既有当下,必有个起点,所以西方宗教有创世之日。

维特根斯坦认为有些悖论是“伪问题”,是语言和思维的产物。“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佛学立足于“空”,认为现实世界皆为幻有,所谓当下,即非当下,是名“当下”。当你说“活在当下”,此话未完,“当下”已经过去,未来已成“当下”,哪里去抓这个“当下”?当下是虚妄,幻觉。凡事无所谓了或不了,它本是虚空,六尘缘影(眼耳鼻舌身意)把人骗了,把世俗幻影误当成真。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小说中人物是假的,世情是真的。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历史中的人物是真的,情节却很多假的。佛说:一切世相都是虚幻。小女孩也是幻影。

在一些佛教的壁画里,与一般连环画不同,它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放在同一幅画面里,一幅画能揽尽人生,好比时间轴串起糖葫芦上的果子,全拔下来撒落在画面上。从无边法眼看来,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才能把握无限和永恒。在几何学里,点线皆无“体积”,点线面之虚空,才有几何世界。所谓“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界没有悖论。

(八)

台湾的陈水扁可以算是遭遇“现世报”的现代典型,检察官以宋太祖写的“官箴”作为对他起诉书的引子: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以前各州府官衙前都设一块碑刻,称“戒石”,刻有此十六个字,由北宋黄庭坚(山谷)所书,黄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书法为黄苏米蔡四家之首。

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人杰地灵,黄氏家族在宋代一朝就出了四十八名进士,一百零八名举人,到清末民国,又有陈寅恪一门三代五杰出于此地。修水县志里记有黄庭坚一段故事:

黄二十六岁那年,在芜湖做知州,生日那天,连续两天都梦见自己走到城郊,遇见一位老妇人在屋门口设立香案,供奉一碗芹菜面,口中念念有词。黄平素爱吃芹菜面,就都吃了,梦醒仍然口有余香,甚奇之,就出官衙寻迹找去。到城外果见有一农户与梦境相似,进门遇见一位婆婆,问起设供之事,婆婆称有此事,是为其女儿而设。其女已殁二十六年,昨日是忌日,因生前爱食芹菜面而奉之。女儿生前喜读书,尽孝未嫁。黄入室见一书柜,听说内存皆此女生前所作文章,所用书籍,二十六年来未曾动过,打开一看,竟都是自己历次科场所写文章,心中顿时明白自己是此女转世,婆婆乃前世之母。于是当场拜认,接回家奉养终生。

黄山谷后来自建一亭,设自画像,刻碑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清初诗人袁枚有感于此,叹曰“书到今生读已迟”,怎么也赶不上黄山谷了。看来活到老学到老是没错的,今生不用,留待来世。

这类故事在佛教劝世书籍中有很多,较有趣的还有杭州灵隐“三生石”故事等,不待细说。信也罢,不信也罢,或如孔子“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也罢,只是不要轻易说是“迷信”。

宋是历史上比较善待知识分子的朝代,宋太祖更是能善待开国功臣的开国皇帝,虽也曾“杯酒释兵权”,但用的是“赎买政策”,并未“狡兔亡,走狗烹”,这已十分难得。历来功臣被杀,非因有造反之心,而是因有造反之能力,正如同后宫里的太监,必须阉之皇帝才放心。宋太祖看来是真信“上天难欺”的君主。

(九)

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不妨加一句:人生改变,你的下辈子人生也跟着改变。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

唯物论,唯心论,如同欧氏几何里的“平行线公理”,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把对方“证伪”,信与不信全在一个“悟”字。看尽人生百态,阅遍世态无常,此“心”欲放何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何处能使心安,就放归何处吧。

近二百年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上的成就和享受前所未有,可现代人活得并不快活,竞争压力也是空前的,很多人只觉得身心疲惫不堪,退休常令年轻人羡慕,一种变相的厌世。物质的繁华缺失了精神上的统摄力,传统文化可以改革,可以与时俱进,不能连根拔起,扫地出门。现代人的生活已被物质淹没,为物所役,成“房奴”“车奴”“财奴”“物奴”,住的是高楼,“坐拥都市繁华”,出门是汽车,屁股冒烟,看大街上的汽车如滚滚洪流,一旦塞车,顿成“堰塞湖”,夹在其间,会有将被汽车“淹死”的感觉,与“自然简洁”隔得何其远!真向往那清风明月,野渡舟横的境界。宁静才能致远,现代之国人往何处安放那颗浮燥的心?

按易经的观念,至阳则阴生,至阴则阳长,物质文明长到极处,精神文明必会萌生,物质淹不死精神。就如当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也没能把物质文明都淹死。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达摩祖师的弟子神光求师为其“安”心,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于汝安心竟。”

要想心安?达摩祖师说“将心拿来,我给你安上!”可那里去找“心”?再好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办法,那是两个世界的事,可达摩说,已经给你安上了……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窃以为对佛与禅,亦然也。入世出世,寸心之间,拿起放下,得大自在。

谨借唐代德成禅师一则偈颂为本文收结狐尾: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2010年2月春节

-------------------------------转自顾盼生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jonathangyw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4615.html

更多阅读

脸部有红血丝如何治疗 治疗脸部皮肤红血丝

脸上有红血丝如何护理 红血丝皮肤怎样保养 面颊红血丝如何修护:其实有红血丝的这种肤质很敏感,脸上有红血丝会影响外表形象,给心理带来压力,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红血丝达人为你提供去红血丝最好的方法,让女性恢复健康的红润肤色。脸部

新手怎样修眉 如何修眉型与脸型图解

新手怎样修眉——简介眉毛还是打造好妆感的关键,如此爱美的你,怎能没有一个漂亮的眉形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眉毛则是眼睛的框架,掌控着整个脸部的轮廓~初学化妆的美眉一定要仔细学习下如何修眉哦~新手怎样修眉——工具/原料眉梳

如何修证佛法上 如何修证佛法 txt

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先生著总目录:编者的话第一讲本讲缘起释迦悟了什么参考经典解脱和悟道倒因为果见地修证及行愿四加行第二讲伪经之辩楞严经的密因心与缘

你是在修佛还是修魔? 在家如何修佛

好像一夜之间,身边的人都在修佛。用心观察,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有的人修了佛后,像黑社会老大,动不动就威胁你,你这样做会下地狱,你那样做会有报应。你吃块肉,他横眉冷对。你无意中说了一句佛不好的话,他怒目圆瞪,教训你半天,如果你不听他的,他

声明:《野狐禅 如何修野狐禅》为网友生人勿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