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闺情》 姑嫂闺情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译文]黎明喜鹊的叫声,给长夜不寐的思妇带来了希望,她披衣跑到门前张望,却不见丈夫归来,于是她伤心懊恼,怨恨喜鹊捉弄她。

[出典]李端《闺情》

注:

1、《闺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2、注释:

鹊喜声:俗谚有云:“乾鹊噪,行人至。”



3、译文:

月亮落下,星星也逐渐稀少,天快亮了,可我点着蜡烛一直没有入睡。拂晓时披着衣服到门前远眺,并不恼恨那时时传来的鸟雀叫声。

4、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大历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杭州司马。李端才思敏捷,工于诗作,又长于奕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辞官归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作品多应酬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有所反映,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有《李端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5、这首诗,明白晓畅,诗人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人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起笔描绘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这里全诗的背景。随后,诗笔从室外转向室内,描绘了另一番景象:“孤灯未灭梦难成。”天已将明,孤灯闪烁,诗中女主人公仍在那儿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她有什么心事?这里已经产生一个悬念。可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悬念,而是把笔墨继续集中在那位少妇身上:“披衣更向门前望”。这神情就更奇怪了。她在等待什么?要去看什么?悬念进一步加深。“不忿朝来鹊喜声!”啊,原来是黎明时分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把她引到门前去的。“乾鹊噪,行人至。”这不明明预兆着日夜思念的“行人”──出了远门的丈夫马上要回来吗?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去了。可是,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她伤心透了:一方面是由于失望;另方面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忿”(即不满、恼恨)二字,正传达出少妇由惊喜陡转忧伤的心情。

喜鹊是无辜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女主人公无知、任性。长夜漫漫,孤灯独对,该是什么滋味!“不忿朝来鹊喜声!”这不仅是对一只鸟儿的恼恨,这里凝聚着的是对丈夫痴恋的深情、多年来独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的怨叹。

这首诗末一句写得特别出色。它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诗人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了。(周锡炎)



6、“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见唐·李端《闺情》。不忿:恼恨,嫌恶。鹊喜声:古人认为灵鹊报喜,鹊声是喜事的预报;又有“乾鹊噪,行人至”的说法。这两句大意是:黎明喜鹊的叫声,给长夜不寐的思妇带来了希望,她披衣跑到门前张望,却不见丈夫归来,于是她伤心懊恼,怨恨喜鹊捉弄她。

这首诗全文是:“月落星稀尤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短短四句,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心境跃然纸上。~二句写出少妇愁苦、惊喜、失望、怨恨的感情变化,包容着丰富的情韵。李端对“灵鹊报喜”的民间传说作个翻案文章,说鹊声不准,引起人的“不忿”,这就为后世诗词开辟了一个新写法,如徐坤的《二郎神》[闷来弹鹊],不仅抱怨、迁怒于喜鹊,甚至想把喜鹊弹死。



7、大凡现今的爱情故事,多半是出于邂逅,或网络,或酒吧,或咖啡屋,偶然相遇,便火花四溅,于是钟情,于是相恋,于是缠绵,忽一日又插入第三者来,于是互相埋怨,于是大打出手,于是分道扬镳。千篇如出一辙,几尽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能事。乾坤朗朗,却是物欲横流,人欲横流。抛开这些恼人的三角恋爱,读读唐诗宋词,体会一下古人的风花雪月,未偿不是好事。笔者从平素收集的爱情诗词中,采撷数篇,分为“怀春”、“相遇”、“相别”、“相思”、“失恋”凡五类,组成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并略加品评。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怀春“杏花零落燕泥香,闲立东风看夕阳。倒把风翘搔鬓影,一双蝴蝶过东墙。”

这是宋朝元淮的一首诗。诗中的少女情窦初开,看到落花满地,春燕衔泥,又兼以日长人倦,难免思及一些男欢女爱之事。每思至此,直羞得少女面色菲红,胸中如揣着一只小鹿,突突乱跳。为了掩饰自己慌乱的心情,她故做轻松,在东风中立看夕阳。不曾想又飞出“一双蝴蝶”来,于是情思愈乱,脸色愈红,一如即将落山的夕阳。诗人此处不用“一群”,不用“一只”,偏用“一双”,可见用心之良苦。与元诗相媲美的另一首诗,是南宋何应龙的.“采莲时节懒匀妆,月到波心发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其中“荷花深处有鸳鸯”一句,与“蝴蝶过东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遇“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时节一到,深锁春闺的少女,终于有机会得见阳光了。江南的采莲时节,就如清明,未出阁少女是可以外出活动的。耦塘内男女混杂,是淡情说爱的大好机会。秋高气爽,配以滟滟的湖光,多情的少女便春情荡漾,看到不远处的青春少年,不禁傻傻地发愣,任凭自己的小船流开去。正看时,不知从哪儿飞来几颗莲子,打在船头,少女自知忘情,见被人查觉,不禁粉面羞红,半天抬不起头来。这首皇甫松的堪称诗中妙品,难怪清朝的况周颐在中说:“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

相别“客行只念路,相争渡京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南朝有不少烩炙人口的爱情小诗,萧纲的这首便是其中之一,诗意明白如话,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读者朋友细细思之,笔者在此就不做謷述了。

相思“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唐代的李端无疑是写情的高手,思念“良人”的闺妇在他笔下被刻画的温柔可爱,楚楚动人,倘若家中有如此娇妻,真不忍辜负这满天星斗、一盏孤灯。“月落星稀”,孤灯未灭,好梦难成。忽有鹊声传来,闺妇的心为之一动。谚云:“喜鹊叫,好事到。”莫非久别的良人回来了?于是“披衣”起身,到门口苦苦守望,但见寒星数点,却不见“良人”归来,于是“不忿朝来鹊喜声”。真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全词描写的细腻生动,堪称情诗之佳作。

失恋“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翻开唐宋诗词,写男子失恋的并不多见,李益的这首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位男子与诗中的女主人公幽会,不想就在此夜,那位女子自毁前言,昔日的海誓山盟付之东流,于是“千里佳期一夕休”,深夜细思,虽然躺在“水纹珍簟”之上,内心依旧一片悲凉,以致于“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任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些与我何干?据古书记载,诗中的“西楼”便是指这位女子的闺楼,多情的男子展开联想,由夜及月,由月及楼,由楼生恨,因恨成愁。男子失恋后的微妙心态跃然纸上,显得活灵活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毕人一生,也不能穷其万一,想继承和发扬,我们还任重道远!



8、最早以鸟意象观照爱情的篇章,勿须置言,首推《诗经·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本草纲目》:“(睢)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又据《韩诗章句》云“睢鸠贞洁慎匹”。张超《诮青衣赋》:“感彼关睢,性不双侣”。又据闻一多先生《诗经通义》考证:鸠是一种情鸟,同鸳鸯一般,用情十分专一,其一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本诗以“睢鸠”意象起兴,引出吟咏者表达爱情的强烈愿望。

李端《闺情》 姑嫂闺情
鸳鸯经日结伴并游,被人们冠以“爱情鸟”的美誉。唐吴融《鸳鸯》诗云:“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这是“千年长相颈,欢爱不相忘”的爱情鸟。李德裕也曾有诗云:“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也有借鸳鸯分飞来喻恋人分离的:“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李商隐《鸳鸯》)对爱情的向往浓烈到了希望有笼子来锁往的程度,但又含而不露。

言及爱情必提鸿雁,几乎成为一种模式,亘古不变。十六岁的元遗山,写下了千古独步的《迈坡塘》,这是以雁为题材歌咏爱情的诗词里的绝唱。

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梦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在元遗山这里,借大雁殉情故事,把人间伉俪的美好、生死不渝,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人世间痴情儿女的悲剧故事。在这至情至爱面前,所有的叹喟都是多余。

燕子,据《中华古今注》云:“雅号神女,呢喃软语,柔和悦耳,翩跹舞姿。”最早歌咏它的诗作见《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是一只多情鸟,它们雌雄相伴,按时返巢,“阴匿阳显,节运自常。”成为了象征美好爱情的审美意象。朱淑贞《观燕》诗曰:“深闺寂寞带斜晖,又是黄昏半掩扉。燕子不知人意思,檐前故作一双飞。”诗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极为不幸,以双飞燕衬出了无比的哀愁。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千古名句,不能有二。”(《谭评词辨》卷一)燕子双双飞舞,至爱之人小萍却不知身在何处,无情鸟比翼双飞,有情人天各一方,昔日情事已逝,这双燕飞舞,尤令人触目伤怀。

唐李端《闺情》诗云:“月落星稀人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喜鹊叫,好事到。”此诗借用闺中少女对喜鹊的盼望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头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雀喜。”(冯延巳《谒金门》)在思妇苦苦思念她的丈夫的时候,喜鹊叫了,是她丈夫回来吧,可又有谁知道呢?子规和鹧鸪也是能观照爱情的文学意象,“交疏日射房栊晓,碧树初闻子规鸟。惊回残梦了无欢,惨切清愁破清情。独宿何曾下绣帷,宁劳劝我不如归?鸳花烂漫江南道,好向游人醉处啼”(孙贲《闺中闻子规》)。

“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洪迈《踏莎行》),以杜鹃月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残日照半芜,双双飞鹧鸪”(李旬《菩萨蛮》),鹧鸪双双飞,把怀春少女的情态展现在读者面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李益《鹧鸪词》以鹧鸪为中介,传递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盼望早日归来的心情。爱情是一永恒的主题,中国的古典诗词中鸟意象的切入,体现出了有中国气派的爱情心理特征:细腻、忠贞、含蓄,既有悲壮哀婉、凄艳的色调,又体现了人们“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爱情理想。



9、喜鹊,顾名思义,报喜不报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如意,喜庆盈门,民间也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可是,这种欢欣鼓舞、悦耳动听的声音到了唐代诗人李端笔下,却是添愁惹恨,撩人心魂。他的《闺情》写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含蓄细腻,凄楚动人。“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月落星稀,天色微明,闺房之内,孤灯闪烁,女主人公仍然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她索性起床披衣,向门而望,她看到了什么?她听到了什么呢?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没有丈夫的影儿!门外只有喜鹊啼叫,声声噪耳,没有丈夫音讯!她伤心透了,长夜漫漫,独灯相伴,苦苦盼来的竟然是彻底的失望。喜鹊是无辜的,但在这位孤苦无望的女子心目中,它又是有错的,闺情苦痛鹊无知啊!声声啼鸣,牵愁引恨,凝聚着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情痴恋,反衬出女主人公多年独守空房的痛苦和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怨叹。

此外,唐诗中还有许多声情并茂,各具情态的鸣叫。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展现百鸟争春、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渲染日落西山,怪禽啼叫的阴森恐怖;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颂扬大鸣大放,敢比敢争的俊才“雏凤”;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以山鸟惊鸣反衬空山深谷的深邃静谧;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发潭州》)以落花送客,燕语留人反衬人情世态的炎凉淡漠;李华的“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以山花烂漫,鸟语宛转反衬山路荒寞,人烟稀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莺歌燕舞,热闹缤纷。品读唐诗,只要我们静观默察,张耳细听,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源于自然的性灵之音,更是流自心底的生命之歌,那些已逝千年的灵魂幻化成声声鸟鸣,向现在,也向未来,演唱着一曲曲古老常新的生命诗章。



10、爱是炽热的太阳,给予人无限的热情;爱是皎洁的月光,冷冻人纯洁的思想。

仰望历史长河,一幅幅的爱情画圈映入眼帘:李白语,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端道,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温庭筠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古人们将自己对爱人的无尽的思恋写在了纸上,让它流传千古。他们都用自己最好的办法去证明这份爱的价值。然而,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是怎么去看待爱的呢?

现代的人,只会用些自认为是很浪漫的事情来证明,在他们的心中,真正知道爱吗?今天还是开开心心的在一起手牵手,可明天就各走东西了。就这样将这份爱丢了。没有留恋,没有牵挂,没有犹豫。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只是玩玩而已,并不在乎分不分,在他们心中,爱就是这样的简单:想要时就去找一个来,不想要时就毫不留恋的丢去。对于“爱”这个字,更没有更深的体会,某天,遇到一位漂亮的美眉,突然就来一句,“我爱你”,就这样简单的脱口而出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4441.html

更多阅读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风筝误》简介 风筝误 李渔 全文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风筝误》简介剧中男主角韩琦仲早年父母俱亡,靠父亲的朋友戚补臣抚养成人。韩琦仲与戚补臣儿子戚友先同在一个书馆读书,韩琦仲人品俊逸,才华出众,戚友先却是个纨绔子弟。两人虽一俊一丑,倒也相安无事。戚家邻居是詹

声明:《李端《闺情》 姑嫂闺情》为网友夕阳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