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报记白话注解 唐 吏部尚书 唐临撰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学生 白话译 唐临
释信行 隋朝京城有一位叫释信行的高僧,原来是相州法藏寺僧人。当初,她母亲因为很久没有子女,整日忧愁。有一天,一位僧人路过,劝她念观世音菩萨。信行的母亲于是日夜称念菩萨圣号,不久,就怀孕生了信行。
信行从小聪明,博学经论,见识超过一般人。他体会佛所说的经典,目的是在帮助众生脱离轮回生死;依据众生的根性,指出正确的修行途经;或是根据当时的机缘,辨明正确的事理法则。现在离佛在世的时代已经久远,人的根性和环境都不一样,如果要下根人去修学上根人的法门,这样法门不能符合适当的根性,也许就会错误颠倒,难以成就。于是参验当时的人所应该学习的法,从经论中挑选出来,汇集成三十六卷,题名为《人集录》
隋朝开皇初年,左仆射齐公听到信行法师的盛名,上奏隋文帝,下旨召他到京城,住在齐公建造成的‘真寂寺’。信行法师又依据经律,节录出《三阶法》四卷。《三阶法》主要是劝人平等恭敬一切人事物,认清恶的根本,观照佛性,根据众生的毛病、习气,教以正确的克服方法,让大家快速觉悟、证果。《三阶法》传遍全国,勇猛精进的学佛人士都依《三阶法》而修学。
信行法师修持苦行,日夜礼佛,身劳心定,放下对形体的执著,只求开显真实的智慧。每当坐禅或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看到四个黑衣童子,持花侍候在旁边。一次与徒弟在堂中坐禅,大家忽然闻到奇导的香味,光照禅堂,大家都感到奇怪,便请教信行法师原因,法师叫他们问弟子僧邕和慧如。僧邕说:“刚才看见化佛从空中进来,到禅师前,用手摩禅师的头顶,预告禅师以后成佛。”慧如接著说:“化佛也摩僧邕的头顶授记,其它的就如同僧邕所说的一样”
后来僧邕与他的徒弟隐居太白山。一天,他对大众说:“请大家跟我一道回京城。”大家都很敬重僧邕,全都听从他的,立即下山;晚上住在武功,天未亮就出发,僧邕对大家说:“大家要加紧赶路,今晚必须入城。”太阳下山的时候,他们到达护城河边,听到鼓声,僧邕叹息说:城门已经关闭!只好找一家旅馆住下。到天黑时,僧邕悲泣地说:“来不及了!”大家问原因,他不答。第二天早上进城,来到真寂寺,信行法师昨夜已经圆寂了。寺里的僧人感到奇怪,问僧邕为什么会来,僧邕回说:“我在太白山远远看见很多人,手持香花、幢幡、宝盖,从西边过来进入开远门,走向真寂寺。我怀疑禅师要走了,所以赶来。昨夜看见禅师跟着他们向西方去,还回头与我告别,所以知道来不及了。
当初,京城有很多法师怀疑信行法师的修学方法,到这时候互相议论:根据《付法藏经》记载,如果人的两耳相通,表示这个人过去所修学的是正法。于是一同看信行法师的头骨,看到两耳完全相通;大家顿生惭愧、忏悔心,都相信佩服信行法师。当初,信行法师与徒弟们居住在京城五座寺院里,后来居住的寺院虽然增加,但到现在还称信行法师为[五禅师](老僧及我舅舅都是这样说的)。
释慧如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慧如,年少时精进勤奋地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赞叹诧异,认为他入了三昧。不久慧如睁开眼睛,泪流满面。诸位僧人都好奇的问他,他回答说:火烧得我脚好痛!等我看完脚上的烧疮之后再说。大家更加好奇的追问,慧如说:“我被阎罗王请去,修道七天圆满之日,阎罗王问我:‘是否想见先前亡故的熟人?’我回答说:‘想见两个人。’阎王就派人去传唤第一个人,只见一只乌龟爬过来,舔了舔我的脚,流着泪离开了。至于另一个人,使者回答说:‘因罪重无法传唤。’阎王下令准我前去见面。使者领我到狱门前,门关得很牢固,使者叫守门人,有人回应,使者对我说:‘法师赶快离开,不要对着门站立!’我刚闪开,大门便打开了!像炼铁一样猛烈的大火,从门中喷出来,一粒火星迸落到我的脚上,我用衣服将火星擦掉后,抬头再看,门已关上,最后还是没有见到面。阎王送我三十匹绢,我执意不收,阎王说已经派人送到后房了。”众僧人争相赶往房去看,果然绢都放在床上。慧如脚上的烧疮像铜钱那么大,百多天才痊愈。慧如于唐朝武德初年圆寂于真寂寺,也就是现在的化度寺。(这座寺院,是我外祖父齐公所建,他常去游览,经常听舅舅家的人说起。)
释僧徹
山西绛州有位很有道德且精通佛法的出家人,叫释僧徹,年少时精明练达;他在孤山的西凹处建造寺院修行,四周种了很多树木,环境清幽。
有一次他在山间行走,见窑洞中有个患癞病的人,疮脓脏臭,向他乞食。僧徹怜悯病人,带他回寺,并在寺旁为他挖了一个窑洞,供他衣服食物,教他念《法华经》。病人不识字,秉性低劣,僧徹一句一句地教他,特别费劲费时,但始终不厌倦,病人诵经快到一半时,就觉得梦是有人教他,从此稍微聪明颖悟起来。学到五六卷时,觉得脓疮逐渐痊愈,到诵完整部经时,胡须眉毛都重新长出来,身体也恢复如常,还能为人治病。(我曾患水肿,僧徹叫他为我持咒,很有效果。)
后来房仁裕当秦州刺史,将僧徹所建的寺院取名为“陷泉寺”。当初山上没有水,僧徹只能远从山下汲水担上山饮用。一天,地表突然下陷,凹陷的地方涌出泉水,所以取名“陷泉寺”。
僧徹总是劝人行善,自己参禅修行,远近的人像长辈一样的尊敬他。永徽二年正月,他忽然嘱咐徒众,说自己要圆寂了。然后,就在禅床上打坐,闭目不动;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突然像下雪一样,降下许多美丽的鲜花,香气久久不散。方圆二里之内,树叶上都蒙上一层白色的粉末,三天以后,才恢复原来的颜色,这时僧徹已圆寂了。到现在已过了三年,他仍然独坐禅床上,身体毫无腐坏发臭,只有双目流泪。(僧徹弟子实泰等及绛州人都是这样说的。)
练行尼
河东地方有一位练行尼,常念诵《法华经》。她访求到一位擅长书法的人,付他比一般高数倍的酬劳,并特别准备一间清净的房间,请他抄《法华经》。抄经人每次进入净室,必须沐浴,燃香薰衣,让身体洁净芳香。为免抄经人呼出的浊气污染经典,在墙壁上凿孔,插一支竹筒通到室外。每当抄经人吐气时,就请他口含竹筒,把气吐到室外。《法华经》共七卷,历时八年才抄完。由此可见,练行尼对经典的严谨供养,以及至诚的恭敬心。
龙门僧人法端,常召集大众讲《法华经》,认为练行尼的经本精确严谨,所以派人向她请经,练行尼推辞不肯,法端则坚持要请,练行尼迫不得已,就亲自将《法华经》送去。当法端及徒众翻开经本时,只见黄纸上空无一字,再往后翻,也都是这样。法端等人心生惭愧畏惧,立即把经本送还给练行尼,她悲泣的收下,用香水洗涤过装经的盒子,恭敬的沐浴更衣,绕佛行道,经七日七夜,不曾暂作休息。经过如此恭敬的行持之后,再展开经本,又见到原来的经文。(唐朝贞观二年,法端亲自对我说的,应该也有说比丘尼的名字,但是我忘记了,只记得这件事。)
释道悬
蒲州仁寿寺僧人释道悬,从小聪慧好学,受到地方人士的尊崇敬仰。他曾宣请《涅槃经》八十多遍,可说是精透娴熟。
贞观二年,崔义直做虞卿县的长官,派人启请释道悬讲经。才开始讲经题,就悲泣地对大众说:“远离佛在世的时代已经相当遥远,佛所说的微言大义已经隐没断绝,像我这样庸愚的人所传授的,不足以为各位所学习;但只要有信心归依佛的教诲,自能通达了悟。这次讲经,只能讲到《师子品》,时日无多,希望大家各自用心。后来讲到《涅槃经·师子品》,某日早上无病无痛地圆寂了,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既惊讶又悲痛。蒲州县长崔义直赤足步行,亲自护送法师的遗体到南山北坡。当时正是十一月的冬天,土地冰冻,埋葬之后,坟墓上长出花朵,像莲花一样,但比莲花小一点,头及手脚的地方,各长出一朵花。崔义直觉得非常惊奇,于是派人守夜。守夜人疲倦睡着时,有人偷摘了花朵;第二天早上一看,法师全身四周都长出了花朵,总共有五百多株,过了七天才枯萎。(义直及僧俗都这样说。)
释道英
河东有一位出家人,叫释道英,少年时就参禅修行,以修养心性为主,不重视外在的威仪。但对经律中深奥的义理,只要一接触就能理解;远近出家众,都争相向道英法师请教释疑。道英常对他们说:“你们还没有真正探究到问题的症结;希望能思惟问题的根本所在,找到之后再来问我。”问的人回去后,认真思考疑惑的地方,大部分都能自己解开疑惑;思考后还不明白,再来问的,道英法师都能为他们解说其中的关健处,他们都能明白欢喜的回去。
道英法师有一次与大家乘船渡黄河,船到河中沉没,船上的人都淹死了。岸上出家在家的人看着道英法师沉到水里,都面对河中悲痛地哭泣。当时正值冬末,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但靠近岸边的还很坚硬。道英法师从河中走出来,穿过冰层回到岸边。岸上的人非常谅喜,争着脱下身上的衣服给他穿,道英法师说:“我身体还热的,不用盖衣服。”说着慢慢走出人群回去了,一点都没有受冻的样子。看他的身体,红红的如火烤一般,知道的入都认为是人定的原故。
道英法师有时给人牧牛驾车,有时吃大蒜,有时穿在家衣服,发长好几寸。曾经有一次到仁寿寺,道悬法师恭敬的安排他住下,晚上他向道悬要晚饭吃,道悬说:“你是有大德行的人,虽然不着吃饭的相,难道不能为了避免世人的讥嫌,而过午不食吗?”道英法师笑着答道:“你心里的妄想杂念,一刻也不能停止,何必白白忍受饥饿,让自己受苦呢。”道悬听了,非常佩服赞叹。道英法师于唐朝贞观中叶圆寂。(法端及僧俗都这样说。)
释智苑
幽州有一位出家人,叫释智苑,精通佛法,学识广博。隋朝大业年间,发心要刻石经藏于山中,以防佛法灭绝。因此便在幽州北山的悬崖壁上开凿石室,磨平四壁,在壁上刻写经文;又取方形石板,磨平后刻上经文,存放在石室中。每装满一室,就用石装头堵住洞门,并用镕铁填塞缝隙。
当时隋炀帝驾临涿县,皇后的胞弟,内史待郎萧瑀,深信佛法,把智苑刻石经的事向皇后禀告,皇后发心供养一千匹丝绢及财物资助智苑达成此事,萧瑀也发心供养五百匹丝绢。当时朝中官员及民间士绅听说,都纷纷前来供养,让智苑法师顺利完成这个大愿。
智苑觉得刻经工匠众多,僧俗混杂在一起不是很好,于是想在山崖前,建造木佛堂,以及食堂、寝室,但想到木料砖瓦不易取得,又怕占用刻经经费,所以迟迟没有动工。一天夜里,忽然下起大雨,雷电交加,振动山林。第二天早上天晴后,看到上千根粗大的松柏树,被洪水冲到山下,堆积在道路两旁。山的东面很少树木,尤其是松柏类的更稀有。大众都感到惊讶,不知道这些树木来自何处。便顺着漂流的方向追寻,原来是很远的西山,山崖崩塌树木倒下,倒下的树木顺水漂流而来。于是当地的民众都非常赞叹,都说这是神仙的帮助。智苑但叫工匠挑选合用的木材,其余全部分给附近的乡亲。乡亲们十分高兴,都来帮助建造佛殿和食堂,没多久全部建好,满了智苑法师的心愿。贞观十三年,智苑圆寂了,他刻的石经已经装满了七间石室,他的弟子仍续承他的志业,在贞观十妨年,隋皇上到幽州,问乡人,也都这么说。因有军务在身,未能亲自去看看。)
採银沙人
东魏末年,邺下有一群人到西山採掘银沙,人还没有全部从洞里出来,突然洞穴崩塌,走在最后的那个人,因为石头塞住洞口,无法出来,幸好他没有受伤。崩塌的地方石头无法密合,从小缝隙中还可以看到微弱的阳光,他心里想,这下子绝对没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就一心念佛。
父亲得知儿子被压在山洞里,却无法挖出尸体;家里又贫穷,没有能力为儿子超荐修福,只能捧着一缽粗饭到寺院去,希望能供养一位僧人为儿子修福。但是僧人大都希求丰厚的供养,不肯接受他的粗饭,父亲不禁捧饭痛哭。有一位僧人怜悯他,接受他的供养,吃完后,并为他儿子持咒祈福,这样父亲才安心的拜别回家。同一天,洞穴中的儿子忽然看见一位僧人从石隙中进入洞里,手持一缽饭叫他吃,吃过后,从此就不再饥饿,于是就一心端坐念佛。
过了十多年,齐文皇帝即位,要在西山建造避暑行宫。当工匠移除那些崩塌的石头,发现洞里的人还活着,就把他救出来送回家,父母看到非常惊讶高兴,从此全家都学佛修行。(雍州司马卢承业为我说的,是著作郎降君所传述的。)
冀州擒奴
北齐时,有一个冀州人去当兵,在攻打梁国的时候,不幸战败被俘虏,沦为奴隶。家乡的父母失去他的音讯,以为他死了,就造了一座砖的佛塔为他追荐祈福。砖塔落成的时候,设斋供养大众,应供的僧俗多达数百人。当大众入座用斋时,听到敲门声,主人的父亲便出去开门探视,看到一位形貌相当文雅的僧人,对主人说:“请求布施一些斋菜黍米稀饭,而且希望用手巾包好。”同时也化缘一双鞋子,主人请他留下来用斋,僧人不肯,说:“我想早点走,没空坐下来用斋。”主人就照他所说的,用新手巾包裹斋饭,并奉送鞋子一双,僧人接过后便离开了。
就在供斋当天的同时,主人的儿子在江南河边的草泽中为主人放牛,忽然看见一位僧人手持一包稀饭及一双新鞋,走到面前问:“想回家见你的父母吗?”奴隶哭着说:“不敢奢望!”僧人把饭拿给他,叫他坐下来吃,吃完后,又拿鞋子给他,叫他穿上。然后把袈裟铺在地上,叫他坐在袈裟上。僧人拉着袈裟四个角,把袈裟连人提起来挥动,大概离原地两丈多后落地。奴隶睁开眼睛,看不到僧人和袈裟,却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门外面。
进到家里,看见大众正要开始用斋,父母惊讶高兴不已,问他怎么回事?他把经过详细说出来。再看看手巾里剩下的稀饭和穿着的鞋子,正是刚才供养僧人的。乡里的人都非常惊奇,对佛法更加深信不疑。那一天正是当月的六号,因此把所造的浮图命名为“六日浮图”。浮图至今还在,乡里仍在流传着这件事。
梁时一寒士
梁武帝还未发迹的时候,认识一位贫穷的读书人。当他当上皇帝以后,有一天在花园中游玩,看到那人在岸上拉船,武帝就问他:“你还像以前一样穷困呀!”马上下口谕说:“明天来晋见,我会让你去当县令。”他奉诏前往,武帝正在开会,无法晋见。去了好几次,武帝总是有事,最后还是无法晋见。他心里觉得奇怪,就去问高僧宝志公。宝志公正在讲经,听经的人有好几千名,他根本进不去。宝志公对大众说:“有人想来问问题,请让出一条路,让他进来。”于是大家为他让路,他还没走到宝志公前,宝志公就面向他说:“你是为了当不成县令,来问原因的吗?你只是得到皇上空的封赐罢了,最后还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过去世武帝当斋主的时候,你写信答应赞助五百钱,后来却没有兑现,所以现在你也只能蒙皇上口头封官,始终是无法得到的。”他听后,就绝望地离开,武帝也没有再找他。(江东僧俗到现在还流传着这件事。)
严恭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百十八
杨州的严恭,本籍泉州人,家境富有,没有兄弟,父母很疼爱他,无论说什么都顺从他。南朝陈太建初年,严恭二十岁,向父母请求,希望拿五万钱去杨州做生意,父母答应了。
严恭带着钱乘船顺江而下,在距离杨州还有数十里远的地方,遇到一艘载着鳖,要送到市集出售的船。严恭问清楚状况,心想这些鳖难逃被宰的命运,于是就向主人请求买下来。主人说:“我的鳖很大,每只要一千钱。”恭问:“有多少?”答:“五十。”恭说:“我刚好有五万钱,愿意把它们买下来。”鳖主很高兴的拿了钱,把鳖交给严恭就走了。
严恭把鳖全部放入江中,就空船开往杨州,鳖主离开严恭航行十余里,因船沉没而死。当天黄昏的时候,严恭的父母在家,突然有五十位身穿黑衣的访客,想寄宿,并送上五万钱给严恭的父亲:“你儿子在杨州,托我们把这些钱带回来给你,希望你全数收下。”严恭的父亲非常惊愕,怀疑严恭死了,因此就详细地询问,客人说:“您儿子没事,只是不需要用钱,所以托我们带回来。”严恭父亲把钱接过来,从标记上认出是严恭带走的钱,然而全被被水浸湿了。严恭的父亲要求客人留下来,并为他们准备饭菜。客人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就告辞走了。
一个多月后,严恭回到家里,父母十分高兴 ,就问他托客人把钱带回来的原因。恭答说:“没有呀!”父母就告诉他客人的形貌,以及把钱送到家里的日期,这正是赎鳖放生的日子。于是才知道,这五十位客人都是严恭所赎放的鳖。父子对这件事情非常惊叹,因此一起前往杨州建造一座精舍,专门抄写《法华经》。并且全家搬到杨州,家境也更加富有,于是增建房屋专门作为抄经用。因为抄经房子壮严清净,而且酬劳丰厚,来抄经的书生常常有数十人。杨州的僧俗对严恭都很崇敬,尊称他为“严法华”。
曾经有一位交情不错的亲戚,借用抄经钱一万钱,严恭不得已借给他。亲戚借到钱后,就用船载着回家,途中船翻了,所借的钱全部掉入水中,而船上的人却没事。当天,严恭进入钱库,看到有一万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湿漉漉的,觉得很奇怪。后来见到那位借钱的亲戚,才知道湿钱是他所借的那一万钱。
又有一位商人,来到宫湖,在神庙献酒食拜祭,并且供奉很多精美的物品。当天夜里,商人梦到神把祭献的物品全退回来,说:“请您代我把这些物品送给严法华,供抄经用。”醒来后,那些供品都在他的面前。商人对这样的神异的事情非常惊叹,便把所有供品送到严法华那里,同时更加倍供养赞助。
后来,严恭到市集买抄经用的纸,发现钱带不够,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三千钱送给严恭说:“您用来买纸吧!”说完人就不见了,而钱却在眼前。像这种怪异的事情,不上发生一次。
隋朝开皇末年,严恭辞世,他的子孙继承抄写《法华经》的事业。隋朝数十年中,凡到江都的盗贼,都互相约定:“不准进入严法华的乡里。”乡里的人都因严恭的福荫而保全生命财产,严家的后代至今仍继续抄经。(州县的人都知道这事,也有很多京师的人知道。驸马守国公萧锐知道得尤其详细。)
崔彦武 《法苑珠林》卷三十五《法华传记》卷七、《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
隋朝开皇年间,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巡视管辖的地区,来到一个小镇,既惊讶又喜悦的对随从说:“我前世曾在这镇里当过人家的妻子,现在记得家在哪里!”于是调转马头进入一条长巷,左弯右拐地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叫随从敲门。开门的主人是位年迈的老者,出来拜见他。
彦武入屋,直接走到客厅,看着东边墙壁离地大约概六七尺高一块鼓起来的地方,对主人说:“我从前所读的《法华经》和五只金钗,就藏在墙上鼓起来的地方。经的第七卷最后一面,因火烧经文不见了,所以我到现在,每次诵《法华经》到第七卷后面,总是忘记,无法记起来。”于是命随从凿开墙壁,果然发现一个装着经卷的盒子。打开第七卷末后,确实被烧掉,五只金钗也在里面,都跟彦武所说的一样。
主人流着泪说:“我妻子在世的时候,常读这本经,金钗也是她遗留下来的。妻子因难产而死,所以不知道这些东西放在那里,没想到大人如此清楚。”彦武又说:“院子里有一棵槐树,我将要生产时,剪下头发放在树洞中。”随即叫人去查看,果然找到头发。主人悲喜交集,彦武留下衣服、丰厚财物给主人,然后离去。(崔尚书敦礼这样说的。之后见到卢文励,他说的大致相同,但是只说魏州刺史,不清楚姓名,不像崔尚书说的那么详细,所以照崔尚书所说的记录。)
宿太山庙客僧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隋朝大业年间,有一位外来僧人,云游到太山庙,向庙主借住一晚,庙主说:“庙里没有别的房间,只有神殿旁边的厢房可以睡;可是,凡是住在这个房间里的人都会死掉。”僧人说:“没关系。”庙主不得已,只好答应,并为他在厢房内安置床铺。
晚上,僧人端坐诵经,约一更时候,听到屋里有人走动的声音,不久山神出现,向僧人礼拜,僧人说:“听说以前寄住在这里的人都会死,难道都是你害死的吗?希望你能够保护来客。”山神说:“刚好碰上他们死期到,又听到我的声音,因此害怕而死,并非我杀的,请法师不用担心。”僧人于是请山神坐下,他言谈举止和人一样。
聊了一会,僧人问:“听世间人传说,太山山神统治鬼魂,有这回事吗?”山神说:“这是弟子微薄的福报,确有其事。是不是想见死去的亲友?”僧人说:“有两位一起学佛的僧人死了,希望能见到他们。”山神问过名字后,说:“一人已投生人间,一人罪业深重堕到地狱,无法过来相见。如果法师过去,就可以见到。”僧人非常高兴,与山神一同离座,出门不远到达一个地方,看到很多外形像庙一样的地狱,里面火光炽盛。山神引僧人进入一座院落,远远看见一个人在烈火中,痛苦哀号,无法言语,身体被烧得难以辨识,血肉模糊焦臭,看得令人心碎,这就是另外那位堕在地狱受苦的僧人。
僧人不忍再看下去,心里充满忧愁悲悯,要求离去。一瞬间就回到神庙,又与山神共坐,僧人问:“想救拔我的同学,有什么办法吗?”山神说:“有办法,能为他抄写《法华经》便能离苦。”天将亮的时候,山神向僧人告辞,隐入后堂。
天亮后,庙主看到僧人没有死,很诧异,僧人就把晚上发生的事对他说。僧人回去后,立即为同学抄写《法华经》一部,经抄完,整理装订好,带着经又到太山庙寄宿。当天夜里,山神又像上次一样出现,非常欢喜地对僧人礼拜,问僧人来的原因,僧人告诉他经已经抄好。山神说:“弟子已经知道了,法师为同学抄经,题目才写完,你的同学就已经脱离苦难,不在这里,离开地狱投生去了。我这里不清净,经不能供在这里,希望法师把经送到寺院里。”他们谈了很久,直到天快亮,山神才告辞离去,后来僧人把所抄写的《法华经》送到寺院。(杭州别驾张德玄,以前在兖州任职,对此事知道得很详细,是他亲自对我说的。)
萧璟 《法华传记》卷五
国子祭酒萧璟,兰陵人,是梁武帝的孙子,梁王岿的第五个儿子。梁国灭亡后就归顺隋朝,他的姐姐当了隋炀帝的皇后。萧璟生长在豪门贵族家里,整个家族都崇信佛法。大业中期,萧璟因为诵《法华经》,就照经文所说,用檀香木制作“多宝塔”,塔高三尺多,塔顶用厚木刻“多宝如来”像。
过了几年,兄长的儿子诠,早上起来,忽然在家中前院草丛中看一个檀香木做的塔盖,下面有一尊黄铜佛像,像的制作与中国不同,形貌像西域人,眼睛用银做成,眼珠明亮光芒,洁净如生。诠去告诉萧璟,萧璟看到惊喜异常,把塔盖拿回家去,试放在塔上,竟然完全吻合,好象特别为他的塔所做一样。虽然盖与塔身木色稍有差异,但却使整个塔形显得更加美妙,把佛像安在塔中也非常相称,如同刻意铸造的一样。萧璟很欢喜,认为是自己精诚感应而得来的。
黄铜佛像匣内,有舍利子百余颗。萧璟有一个年轻的女儿出家为尼,常私下怀疑西域僧人说:“舍利子锤打不破。”于是就拿出三十颗,放在石头上,用斧头敲打,舍利子去失去踪影。她马上在地上寻觅捡拾,但只找到三四颗,其余的都下落不明。她心慌的告诉萧璟,萧璟往塔内察看,发现舍利子一颗都不少,从此萧璟每天诵《法华经》一遍,直到命终。
唐贞观十一年,萧璟生病,萧后及弟侄探视他,萧璟与他们见面,叫大家燃香,并向大家道别,只留下弟弟宗公瑀,以及他出家的女儿,叫他们燃香诵经。过了一会儿,对出家的女儿说:“我要走了,普贤菩萨来接我,在东院,法师可以去迎接菩萨。”尼师依萧璟所说,去迎接普贤菩萨。尼师还没回来,萧璟就说:“这院子不干净,菩萨不肯来,我应当亲自前往,你们大家好自为之。”就与瑀等人道别,然后起身面向西方,长跪合掌,不久就躺下气绝。他在遗嘱中说,将遗体单独放在车上,就穿身上的衣服入殓;妇人不得送葬,不要用肉祭祀,挖个土坑埋下棺材。当时朝野都赞叹他通达徹悟,家人遵照遗嘱办理后事。(仲珪之弟孝谐,为大理主簿,对我说的,听到州中的人也这样说。)
韦仲 《法华传记》卷五
四川临邛人韦仲珪,天生就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他的孝行受到全县人民和尊敬。到十七岁的时候,郡府为了表扬他的德行,授他蒙阳首长的职位,仲的父亲廉洁耿直,曾担任阳郡郡丞,年老归乡。武德年间患重病,仲日夜伺候父亲,连衣帽也不曾脱下,不久,父亲去世,仲辞别妻妾,在父亲坟墓的左侧结庐守丧。他深信佛教,诵念《法华经》。白天背土修整坟墓;夜里则专心诵念佛经,精诚不倦,三年没有回家。
曾经有一只老虎,夜里来到仲守墓的地方,蹲在墙外听他诵经,很久都不离开,仲心想:“不希望猛兽靠近父亲的坟墓。”老虎立即起身离去,第二天早晨,看到七十二棵灵芝绕着坟墓生长出来,从坟墓前方依次往后排列,犹如人工种植一样整齐。这些灵芝有红色的枝茎,紫色的伞盖,伞盖直径五寸,光彩色泽与一般所见的不同。乡里把这件事情告诉州县,当时的刺史辛君和别驾沈裕,一起到坟前察看,忽然有一只像鸭子的鸟,嘴里啣着两条鲤鱼,放在地上就飞走了。辛君等人看到,感叹不已。于是採集灵芝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张贴各地表扬仲的孝行。(贞观七年我被派到江东的时候,杨州针医甄陀对我讲述这件事情。)
孙宝
江都孙宝,祖籍北方人,隋朝末年移居江都。少年时,曾经死过,死后身体还有余温,四十多天后才醒过来,醒后他说,我刚被阴差收押,抵达地府官署,忽然看到母亲被关在里面,见到母亲我悲喜交集,母亲说:“我自从死后,一直被关在这里,没有任何进展,亦无法为自己申诉。”第二天早上,主司带孙宝去见官员。官说:“孙宝没有罪,放他离去。”孙宝于是请问官员说:“不知道人在世上所做的罪业福德,是否一定会有报应?”官说:“一定有报应。”又问:“如果罪业福德都有做,是否可以互相抵消?”官说:“可以。”孙宝说:“我的邻居某甲,生平恶多善少,现在还在人间自由自在;而我的母亲善多恶少,却一直被囚禁有这里。如果善恶一定有报应,怎么会这样?”官员把主管的鬼吏召来问,鬼吏说:“没有孙宝母亲的档案。”于是官员叫来孙宝的母亲审问,得知她确实善多恶少。责问鬼吏,鬼吏因为遗失了孙宝母亲的档案,无法判定本案的罪是轻或是重。官员和鬼吏查核其他卷宗记录,确认孙宝母亲所说属实,于是下令把她释放,让她转世生乐堂。
孙宝母子一起离开官署,孙宝送母亲到乐堂。所谓乐堂:有美好的宫殿,雄伟的殿堂楼阁,男男女女在里面享乐,进去后孙宝就不想再回去,只想参观乐堂各处的嬉戏娱乐。
过了一个多月,孙宝在路上遇到伯父,伯父责备说:“你的死期还没有到,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孙宝说:“不想回去。”伯父生气地说:“人死后,都会按照各人的业力受报。你的恶业多,不能投生乐堂;只因你阳寿未尽,所以能以游客的身份游访乐堂。如果死了,官吏就会把你收押,你哪还能见到母亲?”于是拿出一瓶水,把孙宝从头到脚,全身淋遍,只因水不够剩下手臂一小块没淋到,伯父指着一间空房子命孙宝进去,孙宝进去后就醒过来。孙宝手臂没有被水淋到的地方,肉逐渐腐烂掉落,到现在还能看到骨头。(我在贞观七年时,奉命派往江东,甄陀对我说这件事,那时孙宝依然健在。)
张亮
张亮是幽州都督府首长,笃信佛教。有一次在寺院里,看到一尊佛像与自己身高相等,因此特别供养之。
后来有一天,他在堂中坐着,两名婢女在旁侍候。忽然听到雷电声响,张亮生性怕打雷,因而心中观想着那尊佛像。没多久雷声霹雳,打中房子的梁柱,一名婢女因为害怕往外跑,结果死在台阶前。有块柱子的碎片打中张亮的额头,但不是很痛,察看时,只留下红色的印痕,而柱子却像被人劈成两段,掉在地上。
事后,张亮到寺院参访,发现佛像的额头后面,有一块像被物品撞击的痕迹,大小位置都和张亮的伤痕相同,张亮和众人惊奇赞叹不已。(这是张亮对高昱说的,幽州人也知道。)
卢文励
监察御史卢文励,范阳人。从前当云阳典狱官时,奉命到荆州执拿囚犯,到江南时,身患重病,腹部肿胀如石头,无法饮食,遍寻医药无法治愈,文励心想必死无疑,既然无救,就专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几天后,恍惚在睡梦中,忽然看到一位僧人来,自称是观世音菩萨,对文励说:“你能够专心称念观世音菩萨,所以来救你,现在为你去除腹中的病。”他手拿一根木把,挖文励的肚子,从腹内挖出三升多脏东西,恶臭难闻。随后又说:“病已经好了。”这时文励从梦中惊醒,身体、腹部都觉得非常舒坦,马上能进食、能起床,顽疾痊愈,至今身体还很强壮。(卢文励与我同是御史,他亲口对我说的。)
眭仁茜 《法苑珠林》卷十、《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七
眭仁茜是赵郡邯郸人,自少经学造诣很好,但是不相信有鬼神,常常想测试到底有没有,于是就跟人家学了十多年,最后还是无法见到。后来搬到县城,在路上遇见一位像当大官的人,仪表端正、神态荘严,骑着一匹骏马,有五十多名骑马的随从,看着仁茜而不说话。以后多次相遇,都是这样。
过了十年,相遇也有数十次,后来这人忽然停马,招呼仁茜说:“常遇到你,甚为敬慕,希望和你交个朋友。”仁茜马上回礼,问:“官人是谁?”答说:“我是鬼,姓成,名景,生前是弘丰人,西晋时任别驾,现在是临胡国的长史。”仁茜问临胡国在哪里,国王是谁?答说:“黄河以北都属临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的沙漠地带。国王是已故的赵武灵王,他现在统领本国,上面受太山管辖。每个月都派遣使者朝贡太山,因此多次路过此地,才能和你相遇。我可以给你一些好处,让你预知祸难,及早防避,可免横祸。唯有生死命数、大祸、大福的报应不能改变。”仁茜答应交往,成景就下命把随从常掌事送给仁茜,派他跟随仁茜,并说:“有事要预先通知他,有你所不知道的,就来告诉我。”于是就告别离去。从此掌事像随从一样跟住身边,遇仁茜有困难疑惑,都会预先告诉他。
到隋朝大业初年,江陵岑之象担任邯郸令,他的儿子文本,未满二十岁,岑之象请仁茜到家里,教文本读书。仁茜把与成景交往的事情告诉文本,还说:“成长史说,我有一件事,不好意思跟你说,但既然与你交往,就不能不对你说了。鬼神道中也有饮食,但是吃不饱,常常受饥饿的痛苦;如果能吃到人间的饮食,就可以饱一整年。所以很多鬼都偷吃人间的食品,我地位高贵,不能偷吃,希望你请我吃一餐。”文本听老师说完,就为成景准备佳肴美味。仁茜说:“鬼不喜欢进入人住的房子,可以在外边搭棚子设席位,把酒菜饮食摆上。”文本照仁茜所说的去做。到开席时,仁茜看见成景带着两位客人来赴宴,随从百余骑。坐定后,文本向席间一拜再拜,对酒食不够精致而谢罪,仁茜也转达成景的意思,请文本不用客气。
文本在开始准备宴席时,仁茜同时请他准备金帛馈赠成景。文本问:“是什么东西?”仁茜说:“鬼所用的东西都与人不同,唯有黄金和丝绢可以通用,但真的还是不如假的好用,可以用黄色涂在锡箔上当作金,以纸当作绢帛,最为贵重。”文本便照老师的所说的去做。
成景吃完后,便叫他的随从也来吃;文本把所做的金帛丝绢送给成景。成景非常欢喜,感谢地说:“因仁茜的关系,有劳你提供食物和金帛,你是否想知道自己的阳寿的命运呢?”文本推辞说:“不希望知道。”成景便笑着离开。
数年后,仁茜生病,虽不大严重,但却无法起床,一个多月不见好转。仁茜去问常掌事,掌事说:“不知道。”于是便请他去问成景。成景回话说:“我在国内打听也不知道;趁着后天去朝太山,打听后告诉你。”到了第二个月,长史亲自来说:“你的同乡赵武,现在担任太山主簿,主簿一职现在还缺一位,因此他就写了文案举荐征召你担任。案子如果批准,你就要死。”仁茜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平安脱免?”成景说:“你的阳寿应该有六十多岁,现在才四十,只因赵主簿强行征召的缘故,我去为你求情看看。”后来成景说:“赵主簿听我说完后说:我与眭兄弟以前是同学,恩情深重,我现在难得当上太山主簿,刚好又有一个主簿空缺,太山府命我挑选人材,我已经禀报上去,太山府已经同意录用。眭兄又不可能长生,终究都会死;死后的因缘际会,未必能做官。何必怜惜这一、二十年的寿命,而贪生怕死呢?现在文书已经发出去,没有办法拦下来。希望你下定决心来,不要再犹豫了。”仁茜因此忧心害怕,病得更重。
成景对仁茜说:“赵主簿执意要举荐你,你可以亲自去太山,当面向府君陈诉,就可以脱免。”仁茜问:“怎样能见到府君呢?”成景说:“鬼还是看得到的,你往太山庙东边走,越过一座小山,那平地就是阴府国都,你到那里自然就会见到。”仁茜把这事告诉文本,于是文本为老师准备行装。
过了几天,成景又来告诉仁茜说:“文书要批准了,就算你去陈诉,恐怕也免不了。你赶快造一尊佛像,那文书就会自动失效。”仁茜告诉文本,文本用三千钱在寺院西面墙壁上为老师画了一尊佛像,随后成景来告诉仁茜说:“你不用去当主簿了。”
仁茜本来就不信佛,内心还在怀疑,就问成景:“佛法说有三世因果,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回答说:“是真的。”又问:“既然是真的,那人死后,应当分别投生六道,怎么会都成为鬼呢?而且赵武灵王和你,怎么到现在还在做鬼呢?”成景说:“你住的县有多少户人家?”仁茜答:“一万多户。”又问:“关在牢里的有多少人?”仁茜答:“通常在二十人以下。”又问:“一万多户中,当五品官的有多少?”仁茜答:“没有。”又问:“当九品官以上的有多少?”仁茜答:“几十人。”成景说:“六道之中,亦好像这样子。能生天道的,一万户中一个人也没有,就像你县里没有一个五品官;投生人道的有数人,就像当九品官的人数;堕入地狱的也有几十人,就像囚犯的人数;唯有投生的鬼道和畜生道的最多,就如同你县内缴税、服役的百姓一样多。这两道中,又有等级之分。”成景指着他的随从说:“这人就差我一大截,但不如他的就更多了。”仁茜问:“鬼也会死的吗?”答:“会。”仁茜问:“死后落入哪一道?”答:“不知道!就好像人知道会‘死’,但不知道死后的事一样。”
仁茜问:“道家的奏章建醮,有任何好处吗?”景说:“道家尊奉的玉皇大帝,统理六道,那里称为天庭;阎罗王就如同人间的天子;太山府君好比尚书令,录五道神好比尚书。像我们这个国家,好比大的州郡。每当人间有事要裁定时,道家就上奏章,请上天赐福,天庭受理后,下达阎罗王:‘某月某日,接到某甲陈诉,应合情合理的处理,不可以冤枉滥捕。’阎罗王恭敬受命而遵照办理,如同人接到圣旨一样。如果不合理的就无法豁免,被冤枉的必定得到平反,怎么会说没有好处呢?”
仁茜又问:“佛家修善积福是怎么回事?”景说:“佛是大圣人,不会有拘提文书下传。凡是修善积福的人,天神敬奉,小过错往往能得到原谅;如果福报深厚的人,即使恶道下达拘提文书,也不准追拿缉捕。这方面的情状我就不清楚了,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成景说完就离开了,一两天后,仁茜就能下床,病也痊愈了。
文本因父亲去世,就回家乡去,仁茜写信给他说:“鬼神都是贪图奉承供养,以前想得到你的饮食,才这样献殷勤。如今看到不再有利可图,就算见面也显得冷淡多了。但常掌事还是跟随我,本县被盗贼攻陷,人几乎被杀光了,我在掌事的引导下,盗贼总是找不到我,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赐五品以上文官在玄武北门骑射,文本当时担任中书侍郎,与家兄太府卿、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以及我对坐而谈时,文本亲自对大家说的。)
孙回璞 《法苑珠林》卷百三十、《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七
殿中侍御医孙回璞,济阴人。贞观十三年,跟随皇帝到九城宫三善谷,住在魏征太师家隔壁。某日深夜二更,听到门外有人叫孙侍医的声音。他出去应门,说是奉魏太师的命令而来。孙回璞关门出去,看到两个人,对他说:“长官召你。”璞说:“我不能步行。”便让璞骑马,跟随二人而走,当时虽是晚上,但感觉天地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回璞觉得非常惊讶奇怪,但又不敢问。
二人领着回璞走出谷口,经过朝堂东侧,再往东北走六七里,来到苜蓿谷,远远看到两个人押着韩凤方往前走,并对带领孙回璞的两个人说:“你们找错人了,我们抓的才是,你们应该放了他。”因此便放了回璞。回璞沿着原路往回走,来回的感觉都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回到家里,拴好马,看见丫环靠着门边睡觉,叫她却没反应,便绕过丫环到屋里,看到自己的身体和妻子睡在一起,想靠过去又靠不上,只好倚着南边的墙站立着,大声呼叫妻子,始终没有回应,房间内特别明亮,看见墙角有个蜘蛛网,网上粘着一大一小两只苍蝇,并看到屋樑上挂着的药物,样样看得分明,就是上不了床。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死了,非常忧伤郁闷,悔恨不能和妻子告别。他倚着南墙,时间久了就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忽然从昏睡中惊醒过来,发觉身体已躺在床上,屋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立刻把妻子叫醒点灯,自己已是满身大汗,起来看看蜘蛛网,和之前看到的一样,而马也是大汗淋漓。韩凤方则在当天夜里,突然死亡。
到了贞观十七年,回璞奉旨乘马往齐州,医治齐王佑的病,在回途中,走到洛州东孝义驿站时,忽然有一个人来问:“您是孙回璞吗?”回说:“是的,您这样问我,有什么事吗?”答说:“我是鬼,魏太师有文书在此,请您马上去担任记室。”并把文书拿给回璞。回璞一看,的确是郑国公魏徵签署的。回璞惊恐地说:“郑国公还没有死,怎么会派你送文书来?”鬼说:“已经死了,现在担任大阳都录大监,所以才命我来请你的。”回璞请他一起用餐,鬼很欢喜也很感激。回璞请求说:“我奉旨外出办公,尚未复命,郑国公不宜要我立刻上任,等我回京城向皇上禀奏以后,再来听命,可以吗?”鬼同意了。
于是,他们白天同行,夜间同宿。到了河南阌乡县,鬼告辞说:“我先过关,在那边等你。”回璞过关后走出西门,看见鬼已等在门外。又再次同行,到了滋水驿站,鬼又和回璞告别说:“等您回京复命后再见,你可不要吃荤辛①的食物。”回璞答应他。回京复命后,去拜访郑国公,他已经死了,计算去世的日期,正好是到达孝义驿站的前一天。
回璞自认必死无疑,便与家人道别,并礼请僧众来做佛事、造佛像、抄经书。大概过了六七天,回璞夜里梦到之前那个鬼来召他,带他登上一座高山,山顶上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宫殿,进入宫殿里,有很多人来迎接,并说:“这个人修善积福,不可以扣留他,该放他回去。”随即把回璞推下山,他因此而惊醒,到现在还安然无恙。(这是孙回璞亲自对我说的。)
①荤辛:葱、蒜、韭、小蒜、洋葱,熟食增淫,生食增瞋恚,天神远离,鬼舔其唇,福德日消,魔来说法,故佛家禁食。
戴天胄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七
户部尚书武昌公戴天胄,素来与舒州别驾沈裕很要好,天胄在唐贞观七年去世。第二年八月,沈裕在舒州,夜里梦到自己走在京都义宁里南街上,忽然看到天胄穿着破旧的衣服,面容非常憔悴,天胄见到沈裕既悲且喜。裕问:“戴公生平修善积福,现在怎么会这样?”
天胄说:“我生前向皇上误奏,错杀了一个人;死后又有人杀了一只羊来祭拜我,就因这两件事,在冥府答辩得好辛苦,真是一言难尽,然而这些状况亦已经结束了。”又对沈裕说:“我生前与你交情深厚,没有帮你升官,内心一直很自责。你现在可以官至五品,升官的文书已呈到天庭,这次能帮助你,内心里相当欣慰,所以特别来告诉你。”说完后,沈裕从梦中醒来,向别人说到梦里的情景,都希望这是吉祥的征兆。当年冬天,沈裕进京参加官员选拔,因故受罚,没能升官,就向人说所做的梦不灵验。到了贞观九年春天,沈裕要回江南,路过徐州时,忽然接到召书,被授予五品官衔,出任务州治中。(我的兄长任吏部侍郎,听到这件事,就特别向沈裕求证。)
李大安 《法苑珠林》卷百二十二、《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陇西人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大亮担任越州总管,大安独自一个从京城去探望弟弟。回程时,大亮派遣婢仆数人护送哥哥。来到毂州鹿桥,投宿旅店时,有一个奴仆想谋杀大安。等大安熟睡后,就用小剑刺穿他的脖子,由于用力过猛,小剑扎进床板,凶手因此无法拔剑,慌忙逃跑。大安立即惊醒,呼唤随行仆人,大家闻声起来,大安说:“剑一拔,我马上就死,赶快拿纸笔来,先把经过写上来。”这时仆人告诉大安,已经报官了。
大安记录完,县官也赶到,好不容易把剑拔出来,随即洗伤敷药,大安因痛也昏死过去。
大安忽然像做梦一样,看到一块东西,长一尺多,宽厚各四五寸,形状像猪肉一样,离地二尺,从窗户进入,来到床前,那肉发出话来说:“快还我肉!”大安说:“我不吃猪肉的,怎么会欠你的呢?”听到窗外有声音说:“错了,不是他!”那块肉立即又从窗户飞出去。
大安又见到院子前面有一池水,池水清澈怡人。池的西岸上,有一尊约五寸高的金色佛像,一下子就渐渐变大,转眼间化为一位僧人,他身披崭新洁净的绿色袈裟,对大安说:“被人伤了吗?我现在为你去除疼痛,你就可以康复回家,回家后要念佛修善。”于是用手摩大安脖子上的伤口后随即离去,大安记下僧人的身材形貌,看见僧人背后的袈裟有一块红丝补丁,大小约一寸左右,非常明显。这时大安苏醒过来,脖子上的伤口已经不再痛,还能坐起来进食。
过了十几天,京城的子弟把他接回家里。亲人都来探望他,大安把被谋害的经过,及梦见金佛化作僧人等事对大家说。有一个妇人听到,就说:“在大安刚离开的时候,他的妻子叫丫环找雕工,为大安塑造佛像。佛像造好后,为其彩绘袈裟时,不小心滴了一点红色在背后,要求画工去掉,他却不肯,至今留着,形状正如您所说的一样。”大安因此带同妻子及家人一起去看佛像,看到佛像背后的红点正如梦中见到的补丁无异,大家无不惊奇赞叹,从此都崇信佛法。(李大安的妻子夏侯氏,是郎州刺史绚的妹妹,先对我说此事。后来大安的兄侄适裕,担任大理卿,也是这样说的。)
董雄 《法苑珠林》卷百二十二、《太平广记》卷九十九
河东人董雄,自少虔诚信佛,茹素数十年。唐朝贞观年间,官拜大理丞。贞观十四年春天,受到李仙童事件的牵连,被关在御史台。
当时,皇上认为他们结党谋反,龙颜大怒,下旨要求侍御史韦琮等官员,要严加看守,尽速审讯,因此被扣押的有十多人。大理丞李忻玄、司直王忻也被牵连,与董雄关在同一牢房,全被铁锁牢牢锁着。董雄在牢里专心诵念《法华经·普门品》,数日内就诵完三千遍。
一天晚上,董雄独坐诵经,铁锁突然自动解开掉落地上,董雄惊讶地告诉忻玄。一起查看铁锁,发现铁锁还牢牢的锁着,锁钩也没有损坏,可是锁和钩却相隔好几尺,忻玄等人都觉得很奇怪,董雄恐怕受罚,于是报告狱吏,请他重新锁上。
监察御史张敬当夜值班,便命狱吏把锁锁上,并拿灯火照亮查看,见到钩锁没有打开而自动分离,感到非常怪异。所以在再上锁时,就用封条将锁贴封,并在封条上签署。狱吏走后,董雄又端坐诵经,到了五更天,铁锁好像被人打开一样,又解开掉到地上,还发出响声,董雄害怕地又告诉忻玄,忻玄等人说:“还那么早,不宜告诉狱卒。”天一亮大家一起来看,虽然钩锁分开掉到地上,但是锁还是锁着的,锁上的封条也原封未动,钩也完全固定密合,不可能会打开的。
忻玄自小到大,从不相信佛法,每到妻子读经,常说:“为什么要崇拜外国的神明,去读这种书?”等他看到董雄的事情,甚为赞叹,觉悟地说:“我到现在才了解,佛是大圣,无人可与相比,真是不可思议。”从此,忻玄也开始念八大菩萨圣号,念满三万遍的时候,正值白天,铁锁自动解开掉落地上,仔细检查,与董雄的情形一样,忻玄因此深信佛法,并对以前的无知愧悔不已。
不久,他们三人得到平反,忻玄开始抄写《法华经》,画八大菩萨圣像,并且诚心供养。(当时我重病在家,忻玄来探病,把经过详细地讲出来。我病好后赴职,问御史台的官员,与忻玄讲的一样。董雄自己也常对别人讲这件事,而且更加精进学佛。董雄至今还健在,任盩厔县令。)
苏长之妾 《法苑珠林》卷二十六《法华传记》卷七、《太平广记》卷百九
武德年间,都水使者苏长升任为巴州刺史。他带着全家去赴任,坐船渡嘉陵江时,船到江中,遇到大风,船沉了,男女六十多人都被淹死。只有一位小妾,平时常诵《法华经》,船在入水时,她头顶装着经书的盒子,发誓与经典共存亡。船沉下去了,她却没有跟着沉,随着江水漂流,不久漂到岸边。把头顶的经盒打开一看,里面的经典没有丝毫浸湿或污损。她现在还在杨州,已经嫁给别人,对佛法更加深信不疑。(岑令说,听小妾亲口说的。我因公渡嘉陵江,船家也是这样说的。)
岑文本 《法苑珠林》卷七十、《太平广记》卷百六十二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从小信佛,常常读诵《法华经·普门品》。有一次在吴江乘船,船到江中沉没,船上的人全被淹死。文本沉入水中,听到有人说:“只要念佛,一定不会死。”他就连念三遍,人立刻随着波浪涌出,漂到北岸,免于一死。
后来他在江陵供斋,僧众聚集到他家里,有一位僧人最后离开,对文本说:“天下开始大乱,你会幸运地躲过灾难,遇上太平盛世,同时得到富贵。”说完僧人就离开了,随后文本在吃斋的时候,从碗中得到两枚舍利。后来僧人的话果然应验。(岑文本亲自对我说的。)
元大宝
河南人大宝,在贞观年间担任大理丞。他一生不信因果报应的事,常对他要好的同事张散册说:我们二人无论谁先死,一定要回来报告因果是否存在。
大宝在贞观十一年跟随皇帝到洛阳,突然病死;张散册在京城还不知道死讯。一天晚上,梦到大宝来说:“我已经死了!生平不相信善恶会有报应,现在才知道真实不虚,所以来告诉你,希望你多行善事,广植福德。”散册问他阴间的情形,答说:“死后报应的事不可言说,其他的事也无法讲得清梦,只能告诉你因果确实真的有。”散册醒后,把梦境告诉同事。过了两于,大宝病死的消息才传来。张散册推算做梦的那晚,正是大宝死后第二天。(这是张散册亲自对我讲的。)
郑师辩 《法苑珠林》卷百十三、《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九
东宫右监门兵曹参军郑师辩,在不到二十岁时,突然急病死亡,三日后却又复活。自己说:刚开始看到几个人被拘押着,快要进入官府大门时,看见百来个囚犯,排成六行,面对北边站着,排在前面的人白白胖胖,穿着体面,好像富贵之人;愈到后面的。就愈消瘦难看,有的戴着枷锁,有的被脱掉头巾腰带,都是集体行动,并有士兵严加看守。师辩到了,被分配到第三行东边第三个,也被去掉头巾腰带,加入集体行列。师辩忧心害怕,就专心念佛,忽然看到生前认识的僧人走来,进入士兵围守的行列中,士兵无法阻挡他,到了师辩面前,说:“平生不知道修善积福,如今忽然来到这里,觉得怎样?”师辩悲切地说请他相救,僧人说:“我现在救你出去,你一定要持戒。”师辩答应后,不久差役带领囚犯到长官前。依序审问到师辩的时候,看到那个僧人对长官说师辩所修的福业,官说:“把他放了!”僧人就带着师辩走出门外,为他授五戒,拿一瓶水倒在他额头上:“太阳西落,你就复活了。”又给师辩一件黄披肩:“披着它到家后,要放在干净的地方。”然后指示他回家的路,师辩披着披肩而回。
到家后,他叠好披肩放在床角上,然后,眼睛睁开,摇动身体,家人以为尸变,全被吓跑,只留下母亲没有离开,问:“你活着吗?”师辩说:“太阳西下,就能活了。”师辩以为是正午,问母亲时间,母亲说:“是半夜。”才知道阴间和阳间是昼夜颠倒的。到了日落的时候,他能够吃东西,病也好了。只见黄披肩仍在床头,等师辩能起床的时候,披肩便慢慢的消失,只留有光影在,七天后光才完全消失,师辩因此开始受持五戒。
数年后,有人劝他吃猪肉,他不得已吃了一块。当晚,梦见自己化成罗刹,手爪牙齿长达数尺,把猪抓来活吃。到了天亮,感到口中腥臭,吐出来后,叫人来看他的嘴巴,满口都是凝固的血块。师辩惊恐不已,不敢再吃肉了。又过了几年,娶了妻子,妻子逼他吃肉,吃后并没有什么异象,可是师辩自此六年来,鼻子常长有大疮,溃烂而无法治好,也许是破戒的缘故吧。(我以前和师辩同在东宫当值,听他亲自说的。)
豆卢氏《法苑珠林》卷二十六、《太平广记》卷百三
陈公的母亲豆卢氏,是芮宽的姊姊。她深信修福得报的事,有一次诵《金刚般若经》,还剩一页多才诵完,可是久久未能诵完。
第二天黄昏,因为头痛,全身不舒服,到了夜里更加严重,夫人心想:“如果死了,就不能把经诵完。”想起来诵经,可是室内灯烛已经熄灭,夫人因此起来叫婢女点燃灯火。一会儿婢女回报,厨房没有火,命她向邻居借火,也没有借到,夫人更加哀叹怨恨。忽然看见庭院中有点着的烛火,离地三尺左右,没人拿着,越过台阶进到房内,直至床前,把房间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夫人既惊又喜,头痛也好了,马上拿经来诵。不久,家人钻木取火,点起灯烛,拿到夫人的房间里,那个烛光才熄灭。夫人在当天夜里,把经诵完。从此以后,她常常一天诵经五遍。
后来,芮公临终的时候,夫人去探望他,芮公对她说:“姊姊因为诵经的功德。可以命长百岁,死后也能投生善道。”夫人现在已经八十岁了。仍然很健康。(这是夫人亲口对我嫂嫂说的。)
李山龙《法苑珠林》卷二十八《法华传记》卷六、《太平广记》卷百九
唐朝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冯翊人,在武德中期,突然急病而死,因为心口上有巴掌大的地方还未冷,家人不忍心将他殡殓。到第七天,他竟然复活了。自己说,死后被阴差拘捕,押到一所官署,大堂非常宏伟,庭院也相当宽敞。庭院中有数千名囚犯,有的戴着枷锁,有的戴着手铐,面朝北面,站满了整个院子。
差役把山龙押至大堂,一名大官坐在高座上,两旁侍卫多如帝王。山龙问差役:“这是什么官?”役说:“是大王。”山龙走到台阶下,王问:“你生平做过什么福德的事?”山龙答说:“乡里有人供斋或办讲座,一定随喜供养。”王说:“你自己做过什么善事?”山龙说:“诵过两卷《法华经》。”王说:“很好!请上台阶来。”上到台阶后,在厅东面有一个高座,看起来像讲坛一样,大王指
著讲座对山龙说:“你可以坐在这个座位上诵经。”山龙奉命登座,走到座位旁边时,大王立刻站起来说:“请法师升座!”山龙升座后,大王面对山龙坐下。山龙诵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说:“请法师停止。”山龙下座,站回台阶下,环顾庭园四周,囚犯全部离开,没有一个留下来。大王对山龙说:“你诵经的功德,不但自己受益,整个庭园的囚犯,都因为听经而得到解脱,实在太好了!现在放你回去。”
山龙拜别大王,走了数十步,又被叫回去,并对差役说:“可以带他到各个地狱去参观一下。差役便带著山龙往东走了百多步,看到一座非常广大的铁城,上有屋顶,城墙上有很多小窗,有的大如小盆,有的大如碗盘。看到男男女女从地上飞进窗里,就不能再出来。山龙好奇地问差役,差役说:“这是大地狱,狱中分隔成许多不同的区域,刑罚各有不同。这些人会随着自己的业力,到地狱去受罚。”山龙听到后,即伤心又畏惧,因此念了一声“南无佛”,请差役带他离开,来到庭院的门前,看到一个大锅,火势猛烈,锅里沸汤翻滚,锅旁有两个人坐着睡觉,山龙问他们,他们说:“我们的罪报是要投入热汤中受苦,蒙你念一声[南无佛]的功德,地狱中所有罪人,都能够休息一天,因为太累而睡着了。”山龙又念了一声“南无佛”。差役对山龙说:“官府法规文书各有不同,现在大王放你回去,可以请大王给你下个手谕,否则恐怕其他长官不知道,又再追捕你。”山龙即拜见大王请他下手谕。大王叫人拿纸来,写了一行字,交给差役说:“帮他取得五道的签署。”差役领命,带着山龙越过阴间过堂对质的程序,其它厅堂的侍卫也照办理。大王派遣的差役拿回其他官署签好的手谕,他们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上一行字,然后交给山龙。
山龙拿着手谕走出门,有三个人对他说:“大王放你回去,多少也要送我们一点礼物。”差役对山龙说:“大王放你回去,他们没有办法,可是这三个人是之前收押你的使者,一个是绳主,应该用红绳子绑你的;一个是棒子,应该用棒子打你的头;另一个是袋主,应该用袋子吸你的气。知道你可以还阳,所以乞求礼物。”山龙很惶恐,向三人谢罪说:“在下愚昧不认识你们,请让我回家准备礼物,但不知道要送到哪里?”三人说:“送到水边的树下。”山龙答应后,向差役告辞回家。看到家人正在边哭边准备殡殓,山龙走到尸体旁,人便苏醒过来。
第二天,把用纸剪裁好的金帛及酒食,亲自送到水边火化。忽然看到三人来道谢:“承蒙你没有失信,重礼相赠,真是受之有愧。”说完就不见了。(这是山龙亲自跟对总持寺的方丈说的,方丈转述给我听)。
王将军《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二
隋朝开皇末年,有个姓王的代州人,被任命为骠骑将军,镇守荆州,他生性喜欢打猎,杀害的生命不计其数。他有五个儿子,没有女儿。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像画中人一样端庄美丽,看到的人无不感到可爱惊奇,父母更是钟爱备至。回故乡后,乡人亲友都争着为她做漂亮的衣服,大家也很疼爱她。女孩七岁时,一天早上失去踪影,不知跑到哪里去,刚开始还以为邻居故意捉弄,把她藏起来,后来到处寻访,始终无人见到她。几位兄长骑着马到远处寻找,竟然在离家三十多里的荆棘从中看到她,想过去把她拉出来,她却惊慌地狂奔离去,连马都追不上。兄长们以数十人骑马才把她围住,她口中发出像兔子的叫声。抱回家后,无法说话;荆棘的刺扎满全身,母亲为她挑除,挑出来的刺有一手掌那么多。经过一个多月,她不吃东西而死。父母非常悲痛,全家从些斋戒修行。(大理丞采宣明,曾任代洲府法曹,这是他对解说的)。
崔浩
后魏司徒崔浩,是一位学识渊博,有才华谋略的人。他奉事太武帝,太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国人都以他为榜样。崔浩拜道士寇谦之为师,特别不信佛法,常做些虚伪荒诞的事,许多百姓也仿效起来。看到妻子读佛经,就抢过来扔到井里。
有一次,他跟随太武帝到长安,进入一座寺院时,看见弓箭刀矛等武器,太武帝大怒,诛杀寺内僧人。崔浩趁机进谗言,认为应该要把僧人全部杀光,焚烧所有经书佛像。太武帝立即下诏,全国各地依照长安的做法去执行。寇谦之极力劝阻,崔浩不听。寇谦之对崔浩说:“你今后有杀身之祸,灭门之灾了!”
四年后,崔浩果然无罪全族惨遭杀害。行刑前,他被载在木板车上,官吏派十个人在车上,轮流往他嘴里撒尿,走了几里路,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凌虐痛苦,大声号叫哀求,最后身受五刑①而死。自古以来遭到这样杀戮羞辱的人,从来没有过。太武帝后来亦错杀了太子,没多久他也被宦官宗爱所杀。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毁灭佛法的报应。(祥见《后魏书》及〈十六国春秋〉)。
①五刑:黥(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劓(割去鼻子)、斩左右趾(斩左右脚)、枭首(斩首悬头于木上)、菹其骨肉(剁成肉酱)。
梁元帝《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一
梁元帝六岁的时候,看见母亲的梳妆盒内有大珍珠,拿了一个颗含在嘴里,不小心吞到肚子内。他母亲怀疑周围的人偷了,严加审问,没有人肯承认。她就烧活鱼眼睛,诅咒偷的人眼睛会瞎掉。第二天梁元帝如厕,珍珠随粪便排出来,梁元帝的一只眼睛也因此失明。
周武帝《法苑珠林》卷百十三
周武帝喜欢吃鸡蛋,每次要吃好几个。有一位监管御厨的官名叫拔虎,常侍候皇帝用膳,受到皇上的宠信。隋文帝即位,他还是做监膳,伺候文帝饮食。开皇年间,拔虎突然死亡,死后胸口还有温暖,家人不忍心将他埋葬,三日后,他苏醒过来。口能说话,就马上说:“准备车马我要去见皇上,要为周武帝传话。”
接着求见文帝,文帝问他,他说,开始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就跟着他走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个大坑洞,道路直通洞中。刚到洞口,就远远看到有百来个人,从西方骑着马过来,好象是帝王的护卫仪队,不久到达洞口,原来是周武帝。我向周武帝叩拜后,武帝说:“阎罗王传你来为我的事情作证,你自己没有什么罪。”说完就进入洞中。使者也把我带进去,见过官门守卫,把我引进大庭。看到周武帝和一个人坐在一起,周武帝对那人十分恭敬,使者命我拜见大王。王问:“你为武帝准备饮食,前后总共吃了几枚白围?”我不知道白围是什么,看看两边的人,他们告诉我:“鸡蛋就叫白围。”我回答说:“武帝吃的白围,数量实在记不清楚。”王对武帝说:“这个人记不起来,那就必须拿出来看看!”武帝脸色变得凄惨难看,站了起来。忽然看到庭前出现一张铁床,还有牛头人身的狱卒数十人。只见武帝已经躺在床上,狱卒用铁梁压他,武帝两边肋骨被压到裂开,鸡蛋从裂口涌出来,堆到和铁床一样高,足足有有十多斛。叫人清点数量后,床和狱卒忽然都不见了,而武帝又和大王坐在一起。大王对我说:“你回去吧。”有人带我离开,走到洞口时,又看到武帝出来,对我说:“帮我传话给大隋天子,以前他曾与我共事过,国库里的金玉绢帛,也是我积存下来的。我因为毁灭佛法,现在身受极大的痛苦,希望他能为我做些功德。”
于是,文帝诏告天下,全国人民每人各出一钱,为周武帝追荐祈福。(我外祖父齐公亲眼所见,当他回家后详细地叙述这件事。)
仕人梁《法苑珠林》卷五十《法华传记》卷八、《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二
北齐时,有个作官的人姓梁,非常有钱。临终的时候,对妻子说:“我生平喜欢的奴婢和马,都使唤、骑乘很久,称心合意;我死后,让他们来殉葬,不然,我就没有奴婢使唤,没有马骑了。”
到他死后,家人用袋子装土,把奴婢压死,马则没杀。奴婢死后四天苏醒过来说,当我失去知觉,忽然来到官府门口,被守门人留下,在那儿住了一宿。第二天天亮,见到主人被锁着,有士兵严加看守。快走进官府时,看见奴婢就说:“我死的时候,想要奴婢使唤,留下遗言要你来这里,现在你我各自受苦,已经没有主仆的关系,我会跟官员说明,放你回去。”说完就进去了。奴婢从厅堂前的小墙往内偷看,看见官员问守卫说:“昨天押出脂肪多少?”守卫说:“得八斗。”官员说:“再把他带出去,要押取一斛六斗。”主人立即被牵出去,完全没有机会说话。第二天主人又来,面有喜色,对奴婢说:“今天要为你说话了。”进去后,官员问:“得脂了吗?”答说:“没有。”官员问原因,主管说:“这个人死后三天,家人为他设斋供僧,念经超度,只要听到诵经梵呗的声音,铁梁①就立即折断,所以无法押到。”官员说:“先带下去。”主人向官员请求放回奴婢,官员下令放人,两人都出来后,主人叫奴婢传话给妻子:“有赖你们的追荐祈福,我才免受大苦,但还没彻底脱免;如果能再抄《法华经》、造佛菩萨像来救拔我,才有希望免除苦难。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杀生祭拜我,不但无法吃到,还会加重我的罪业。”说完就道别了。奴婢因此生还,并祥细讲述事情的经过,家中果然在他死后第三天设斋。于是合家尽力为他追荐祈福,全家从此努力修行。(我的舅舅高经州说,这是北齐人说的)。
① 铁梁:器物上方便于提携的弓型物。
李宽
隋朝蒲山人李宽,人称惠公,官拜上柱国①,生性喜好打猎,豢养数十只猎鹰。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嘴巴竟长得像鹰嘴一样,从此以后不敢再打猎了。(李宽就是李密的父亲,我家与也的亲友都看到这件事。)
① 上柱国:官名,原为古代的高级统帅,后来成为封给有功之臣的勋号。
姜略
隋朝鹰扬郎将①姜略,天水人,年轻的时候喜好打猎,又擅长放鹰抓猎物。后来生病,看见成千上万没有头的鸟,围绕在床前,叫着:“快还我的头来!”每次听到这些鸟的叫声,姜略就会头痛到晕过去,很久才能苏醒。因此便礼请僧人为这些鸟追荐祈福,这些鸟也接受超荐,离开姜略不再纠缠他,随后他的病就好了。从此以后,姜略终身不再喝酒吃肉,也不再杀害生命。(我在陇右遇见时年六十多岁的姜略,这是他亲口说的。)
① 鹰扬郎将:官名,隋朝外军鹰扬府的长官。
苏州小儿《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广记》卷百三十一
隋朝开皇初年,冀州城外的一个村里,有个十三岁的男孩,常偷邻居的鸡蛋烤来吃。
一天早上,村民都还没起来,他父亲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并叫着小孩的名字,父亲就叫他去应门。他看到门外有一个人对他说:官府传你去服役。男孩说:“既然叫我去服役,等我进去拿些衣服和干粮。”使者说:“不必了”。于是领着小孩走出村子。
村子的南边原是一片桑田,已经耕好了,还未播种。当天早上,小孩却在路的右边看到一座小城,四面的门楼粉饰得非常华丽。小孩奇怪地说:“什么时候盖了这座城的?”使者大声斥责他,不准他说话。然后带他到北门,叫他进去。小孩刚跨过门槛,城门很快就关起来。里面空无一人,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地面全是热炭火块,深到脚踝,小孩惊恐地呼喊,朝着南门跑过去,快到南门时,大门就关起来;再往东、西、北门跑,也都是这样,还没跑到时大门都开着,等他快跑到的时候,就会自动关上。
这时,到田里干活的男女老幼,只见男孩发出啼叫的声音,在田里东西南北的跑个不停。大家都说:“这孩子真野!这么早就来这里玩个不停。”
到吃午饭的时候,种桑的人都回到村里,小孩的父亲向他们打听:“有没有看到我的儿子?”种桑的人回说:“他在村南跑来跑去的玩,叫他也不肯回来。”父亲往村外走去,远远看到儿子在田里奔跑,于是大声喊他的名字。只叫了一声,小孩就停下来;小城和地上的热灰忽然都不见了。小孩一见到父亲,人就倒下去,号啕大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仔细一看,他小腿一半以上的肉已被烧得焦干,膝盖以下像被火烧烫过一样。父亲抱他回家疗伤,大腿的肉完好依旧,但膝盖以下就只剩干枯的骨头了。
左邻右舍听到后,一起到田里去看他跑过的地方,地上脚印清清楚楚,但是一点炭火的痕迹也没有。于是村里男女老幼都持戒、修行。(冀州高僧道慧,对我说的,这事发生在他的邻村。)
京兆郡狱卒《太平广记》卷百廿
隋大业年间,京兆郡一位不知名的狱卒,喜欢以残暴的手段对待囚犯,犯人痛苦不堪,但狱卒却把折磨囚犯当作游戏来取乐。后来他生了个男孩,腮颊以下到肩膀以上,长出一个像枷锁一样大块的肉瘤,大到连脖子都看不见。长到几岁大,还不会走路便死了。
河南人妇《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太平广记》卷百六十二
隋大业年间,河南有一位妇人,对婆婆很不孝。婆婆双目失明,她把蚯蚓剁来做羹汤给婆婆吃,婆婆觉得味道很奇怪,偷偷藏起一小块,留着等儿子回来给他看。
儿子回来看到,马上把媳妇送官治罪。还没走到县衙,突然一个雷打下来,妇人不见了。不久,她从天上掉下来,身体衣服跟原来的一样,但头却被换成白狗的头,言语也没有改变,问她怎么回事,答说:“因为对婆婆不孝,被天神处罚。”丈夫把她送到官府。当时还在街上乞食,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卞士瑜父《法苑珠林》卷七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四
卞士瑜,杨州人,他父亲在隋朝时,因为平定陈国有功,被授予仪同的官职。他父亲为人悭贪吝啬,曾经请工人建造房子,却克扣工资;工人向他求取,他竟然用鞭子抽打工人。工人怨恨的说:“如果他真的亏欠我,就让他死后做我家的牛!”
不久,他父亲去世了;工人家里的牛也同样怀孕,后来生下一头小黄牛。小牛的腰间有条黑色花纹,像腰带一样绕牛身一圈;左腿上有一条白色的斜纹穿过,大小正和官员上朝时所拿的象笏一样。
牛主人对牛喊说:“卞公,你为什么要亏欠我?”小牛就会走到主人面前,屈起前腿,跪在地上磕头。卞士瑜知道后,想用十万钱来赎小牛,牛主人不愿意。一直到牛死后,才把它埋藏起来。(这是卞士瑜告诉我的。)
殷安仁法苑珠林》卷九十一
京城尹殷安仁,家里非常富裕,常常供养慈门寺的僧从。
隋恭帝义宁初年,有个外来的客人寄住在他家里,客人把偷来的驴皮转送给他。
到唐太宗贞观三年,安仁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对他说:“官府正在追捕你,捉拿你的人明天就到,你必死无疑。”安仁很害怕,赶快跑到慈门寺的佛堂里,整夜诵经不敢离开。
第二天吃饭的时间,果然有三位骑士带着数十名步兵,全副武装进入慈门寺,远远看到安仁,就叫他出来,安仁不予理会,更加精进的念佛诵经。鬼卒说:“昨天没有立刻抓他,现在他精诚诵经修福,又怎能抓到呢?”因此留下一名鬼卒看守着,其他离开了。看守的鬼卒对安仁说:“你以前杀了一头驴,它现在告你,所以我们才来抓你的。你始终必须和它对质,不去又有什么好处呢?”安仁远远的答说:“是以前偷驴的杀它,把皮送给我而已,并不是我杀的,为什么要抓我呢?请你回去转告驴,我本来就没有杀你,现在为你追荐祈福,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应该可能放过我了。”鬼卒答应说:“驴如果不同意,我明天会再来;如果它同意了,就不会再来。”说完就离开了。第二天鬼卒没有再来,安仁于是为驴追荐祈福,全家从此也持戒食素。(这是卢文励说的,安仁现在还健在。)
赵士亡女《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四
长安市里民间有一项风俗,就是每年正月初一以后,就轮流请客吃饭,叫做“传坐”。东市有位做笔的工匠叫赵大,轮到作东。有位先到的客人去上厕所,看到碓①上有个女孩,大约十三、四岁,穿著黑裙白衫,颈上系著绳索,绑在碓柱上,哭著向客人说:“我是这家主人的女儿,生前偷了父母一百钱,准备用来买脂粉。还没来得及买就死了。钱藏在厨房西北角的墙壁里;虽然没有花掉,但已犯了窃盗之罪,现在要用身体偿还父母。”说完就变成了一头白颈黑羊。客人惊告主人。主人就问小女孩的像貌,才知道原来是两年前去世的女儿。于是就在厨房的墙壁里找到钱,这钱似乎已经放了很久。于是把羊送到寺庙去,全家从此不再吃肉。(卢文励告诉我的。)
① 碓:舂米的器具。
潘果《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九
京城有一个未满二十岁的人,名叫潘果,在武德年中,担任管理水利的小官。一天下班后,与几位同乡少年去打猎。路过墓地时,看见一头牧人走失的羊,独自在那儿吃草,于是潘果和同乡少年合力把羊捉回去。没想到半路上,羊叫起来,潘果怕羊主人听见,就把羊的舌头拔掉,羊因此无法再出声。到了晚上,就把羊煮来吃掉。
第二年,潘果的舌头慢慢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掉,他只好向县府递上辞呈。富平县尉郑余庆怀疑他使诈,要他张嘴检验,发现全无舌头,舌根处只留下像豆一样大的舌头还没缩完。好奇的问他原因,潘果就把实情详细向县官报告,县官教他为羊追荐祈福。潘果于是受持五戒,大修福德。一年后,舌头慢慢长回来,不久就恢复原状。潘果拜访县官,把经过向他报告,县官就任命他担任里正。(余庆在贞观十八年任监察御吏,亲自告诉我这件事。)
王五戒《法苑珠林》卷十一、《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六
隋朝大业年间,有一位姓黄的洛阳人,受持五戒,能预言一些还没发生的事,附近的人都相当尊敬、信任他。一天早上,他忽然对人说:“今天会有人送我一头驴。”
到了中午,果然有人牵一头驴送来,哭着说,父亲早死,母亲守寡,抚养兄妹二人。妹妹出嫁后母亲就死了,到现在已有十多年。洛阳有个习俗,在寒食节当天,要带酒菜去祭墓。那天妹妹回到娘家,哥哥骑着家里养了好几年的驴,要到伊水东岸的墓地去拜祭。想要过伊水的时候,驴却不肯渡河,哥哥便拿鞭子打它的头面,驴被打受伤流血。到了墓地,哥哥把驴子放开,就去祭墓。驴子却一下子不见了,没多久,又在原地出现。
当天,妹妹独自待在哥哥家里,忽然看见母亲走进来,头面流着血,脸色显得悲伤憔悴,痛哭着对女儿说:“我在生的时候,背着你哥哥送了五升米给你,因此受到报应,投胎成驴身,还你哥哥的债,至今五年了。今天要渡伊水,因为水深我害怕,你哥哥就用鞭子打我,头面全被打破,待会回家后,还会打得更凶。我来告诉你,到现在我的债快还完了,何必还这样虐待我呢!”说完就离开了,怎么找都找不到它。
妹妹记住母亲受伤的状况和位置,等哥哥回来,她马上跑去看驴子的头面受伤流血的情形,就跟她看到母亲的一模一样,妹妹抱着驴子放声大哭。哥哥感到奇怪,问她原因,妹妹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哥哥也说驴子当初不肯渡河,以及走失后又回来的情况,与妹妹说的相符。兄妹于是抱着驴子一起哀伤痛哭,驴子也哭得涕泪纵横,从此不再喝水吃草。兄妹俩跪着请求说:“如果你是我们的母亲,就请你吃些草。”驴子就马上吃草,随后又不再吃了。兄妹俩没有办法,只得准备好谷物豆子,把它送到王五戒那里,这样才恢复饮食。后来驴死了,由妹妹将它安葬。
康抱
隋朝有位叫康抱的人,系江南有名的士绅,自少学问品德就很好。大业九年,杨玄感作乱,康抱的哥哥担任他的武官。由于哥哥的牵连,康抱也要被处死,所以潜逃躲藏在京师,
到大业十年,康抱到秘书省找朋友,当时炀帝不在京城,各城门都关闭,只开放安上门,所有人都要从这里进出。康抱刚进城门,就遇见一位以前认识的曾姓朋友,他也是江南人,被指派留守京城。他看到康抱,就问康抱住在哪里。康抱认为他应该知道自己处境,就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告别后,康抱进城,曾氏却派人追捕他。康抱躲进秘书省,追捕的人把康抱抓去报官。当时五邵担任秘书省少监,是康抱的老朋友,不希望加罪于康抱,就对追捕的人说:我们以前就认识。康抱知道王邵的用意,应声说:“我是南方人,只不过来这里逃避兵役罢了。”王邵把追捕的人赶出去,追捕的回报曾氏。曾氏又在安上门拦截,把康抱抓起来,康抱知道在劫难逃,就对曾氏说:“我确实有负朝廷,罪该当死;但并没有对不起你,而且你我是旧识,不能帮我就算了,为何反来害我?如果死后有知,我一定会报仇的!不久康抱就被处死。”
几天后,曾氏要到京城担任留守。从住家太平里出发,经过善和里,进到西门内,忽然看见康抱骑着马,衣冠光鲜亮丽,两名黑衣随从跟在后面,对曾氏说:“我的阳寿本来也快要完了,可是应该尚余三年,因为你陷害我,我现在担任太山主簿,已请天曹论罪杀你!”曾氏叩头认错,请求为他追荐祈福,康抱同意后,忽然就不见了。过了几天,曾氏又在相同的地方遇见康抱,对他说:“我终究要杀你,给你七天时间修福,七日后,先取你的头,如果不相信,你死后,脸会朝向背后。”曾氏恐惧地回到家中。最后如期而死,而且死的时候脸朝向背后,果然如康抱说的一样。(康抱的亲人及朋友说的。)
韦姓男《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百二十
唐朝武德年中,有位姓韦的临邛人,与一女子发誓,承诺永不变心。几年后,女失去宠爱,因此心生怨恨。韦姓男子怕被她拖累,就把她勒死。几天后,韦姓男子全身发痒,因麻疯病发而死。(这是韦姓男子的堂兄韦孝谐所说的。)
马嘉运《法苑珠林》卷八十二、《太平广记》卷百廿十九
唐朝魏郡人马嘉运,开德六年正月,一天晚上,走出家门,忽然看见两个人,各牵一匹马,已在门外树下站着,嘉运问:“你们是什么人?”答说:“是东海公的使者,前来迎接马公子。”嘉运向来有学识,在州里声名远播,常有官府使贵客来求见,听说有人来请,也不觉得奇怪,对使者说:“我没有马。”使者牵上马说:“就用这匹马来迎接公子。”嘉运立刻上马而去。其实他並没有离开,只是倒卧在树下而已。
不久,到达一座官府,正要进入大门,看到门外有数十名男女,好像要告官鸣冤。有一位妇人与嘉运相识,姓崔,是同县张公谨的妻子,手里拿着一封文书对嘉运说:“马公子还认得我吗?以前你与张总管交往,我们见过几次面;总管无理杀我,我向天曹告状,至今已有三年,只因王天主救护士公谨,状子一直被扣押着,到现在才有机会申诉,官差已在追捕他,不久会被押到这里来。我以为只有我被冤枉杀害,马公子怎么也来呢?”嘉运早知崔氏被杀,现在见到她,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使者带他进门,守门的说:“东海公正在睡觉,现在不能觐见,可以带他到霍司刑那里坐坐。”嘉运见到司刑,原来是益州行台郎中霍璋。霍璋见到嘉运,请他入座,说:“这里记室的职位出缺,东海公听说你才学出从,想委屈你担任这个职务。”嘉运说:“我家贫,妻子儿女还不能自立。希望你为我求情,让我免去这个职务。”霍璋说:“若如此,可说自己没有学问,我才能帮助你。”不久,有人来报:东海公已睡醒。使者带嘉运进去,看到有一人坐在大厅里,这人身材矮小肥胖,皮肤黝黑,招呼嘉运进入厅里,说:“听说你很有才能学识,想委屈你担任记室,可以担任吗?”嘉运拜谢说:“非常荣幸!但我只是个粗俗的乡下人,以教授年青人读书识字为业,不足以担当记室的重任。”公问:“你认识霍璋吗?”答说:“认识。”于是派人召霍璋来,问他嘉运的才学如何。璋说:“我只知道他研读经论,没有看过他写文章。”公说:“放马公子回去。”并马上下令拘拿陈子良。
嘉运告辞离开,霍璋告别时说:“你请回去对我家三狗说:‘临终时吩咐你,卖掉我骑的马,造一座佛塔,不可以私下把卖马的钱拿去用掉,赶快照我的吩咐,去建造佛塔!’”三狗就是霍璋的大儿子。
嘉运又问:“刚才看到张公谨的妻子,所说的天王是谁?”霍璋说:“那是公谨的同乡王五戒,死后做了天王,常常救护公谨,所以一直没事,现在看来好像再也躲不掉了。”说完便告别,并派遣使者送嘉运离开。走到一条不顺畅的小路前,使者告诉他沿着这条路走就可以到家了。嘉运走入小路,便活过来,一会儿,就能起来。当时,已近夜半,他的妻子儿女都坐在那里哭泣,嘉运把经过详细地告诉他们。
当年七月,绵州人陈子良忽然去世,过了一晚,又活过来。他说:见到东海公,想请我担任记室,我因不识字而推辞掉。另外有一位吴人陈子良,擅长写文章,因此便任命他,把我放了。过年后,吴人陈子良突然去世,张公谨也死了。二人死后,嘉运有一次和几个人走在路上,忽然遇到官府的人,嘉运神色忧虑害怕,态度谦卑地快步离开,过了一会儿,才缓和下来。同行的人问他,答:“刚才看到的,是东海公的使者,说要去益州抓人,同时还说,陈子良极力告你,霍司刑也因你而被谴责。你差点难逃一死,有赖你赎生的福德,才能幸免于死。”以前嘉运在四川时,有人放掉池里的水抓鱼。他当时为人讲学,得到数十匹丝绸,就用丝绸买下池里的鱼放掉。赎生指的就是这件事。(贞观年间,皇上车驾经过九城宫,听到这件事,派中书侍郎岑文本,就近查问。岑文本详细记录后,向太宗呈报。嘉运后来任国子监博士,死于任上。)
孔恪《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一
唐朝武德年初,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孔恪,突然病发身亡。一天后苏醒过来。自己说被押到官所,问恪:“为什么杀了两头牛?”孔恪说:“没有杀。”官说:“你弟弟证明你杀,为什么不承认?”于是叫他死去多年的弟弟来。弟弟来时,带着厚重的枷锁,官问:“你说哥哥杀牛是真是假?”弟弟说:“哥哥以前奉命招安贼寇,叫我杀牛宴客。我确实是奉哥哥的命令,并非我要杀的。”于是孔恪说:“我叫弟弟杀牛宴请贼寇是事实,然而这是国家的事,我为什么有罪?”官说:“你杀牛宴请贼寇,想以招安的功劳,向官府请求奖赏,这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怎么可以说国家的事呢?”于是对孔恪的弟弟说:“因为要你来证明哥哥所做的事,所以留你在这里那么久;你哥哥现在既然承认是他叫你杀的,你并没有罪,就放你投生去。”说完,弟弟就不见了,连叙旧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官又问孔恪:“为什么杀了两只鸭子?”孔恪说:“前任县令杀鸭,请他的客人,怎么会是我的罪过呢?”官说:“客人的饭菜早已准备好,本来没有鸭的。你杀鸭来招待他们,是为了获得宾客的赞赏,这不是罪是什么?你又杀了六枚鸡蛋。”孔恪说:“我平生不吃鸡蛋,只记得九岁的时候,寒食节那天,母亲给我六个鸡蛋,我煮来吃掉。”官说:“这样说来,你想把罪推给母亲了?”孔恪说:“不敢,只是说明其中的原因而已。这当然是我杀的。”官说:“你杀了别人的命,当然自己要承受果报。”
说完,忽然来了数十位穿黑衣服的人,要把孔恪押出去。孔恪大声叫说:“阴曹地府也会随便冤枉人!”官员听到后,叫他回来:“怎样随便冤枉人?”孔恪说:“生平所做的罪业,都记录无遗;生前修善积福,现在却没有记录,难道不是随便冤枉人吗?”官问负责记录的人:“孔恪有什么福德,为什么不见记录?”答:“福德也会全部记录,但是会衡量罪福的多少,如果福多罪少,就先受福报;如果罪多福少,就先受罪报。孔恪福少罪多,所以没有说明他的福德。”官大怒说:“虽然先受罪报,但为什么不宣读福德让他知道?”下令鞭打记录的人一百下,才一下子就鞭打完,血流满地。随即宣读孔恪生前所修的福德,一条也没有遗漏。官对孔恪说:“你应该先受罪报,我先放你回家七日,你要努力修善积福。”于是派人送他出去,孔恪因此苏醒过来。孔恪礼请众多僧尼,修行忏悔,精勤办道,并且亲自说出在阴间的经过。到了第七天,与家人辞别,不久就命终了。(我哥哥是遂州总管府的下属,所以知道这件事。)
窦轨《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广记》卷百廿六
洛州都督郑公窦轨,生性喜好杀戮。以前担任益州行台仆射时,杀了许多将士;又陷害行台尚书韦云起。贞观二年冬天,他在洛州病得非常严重。忽然说:“有人送瓜给我。”旁边的人告诉他:“冬天不会有瓜。”他说:“一盘好瓜,怎么说没有?”后来惊慌地瞪着说:“那不是瓜,是人头,来向我讨命的。”又说:“扶我起来,见韦尚书。”说完就断气了。
王寿 附宋行质《法苑珠林》卷九十六、《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
尚书刑部侍郎宋行质,是曹陵人,生性不信佛,常说些轻慢佛法的话,在永徽二年五月病逝。
到六月九日,担任尚书都官令史的王寿,突然病发死亡,过了两天又醒过来。他说,刚死的时候,看见四个人到家来说:“拘捕你!”王寿跟着他们走,进入一道大门内,看见大厅西边的地方,有位官员坐在那里,形体肥胖、面容黝黑;大厅东边的地方,坐着一位僧人,和那位当官的形貌差不多,面朝北方。两边都有床铺、被褥、茶几、桌椅,服侍的童子有二百多人,有的戴着冠,有的戴皮帽,容貌都很俊美。台阶下有官吏及草拟文书的人员。有一个老人,戴着枷锁面向西方,被捆绑着站在台阶下。王寿走到厅堂时,也被绑着。官吏拿着纸笔,讯问王寿:“贞观十八年,你担任长安佐史的时候,为什么改他的户籍?”王寿说:“我以前担任长安佐史,贞观十六年转选后进入朝中;到贞观十七年,蒙皇上授予司丰农寺府吏一职。十八年改户籍的事,并非我的过错。”厅上的大官读完王寿的答辩,回头对东阶下的老囚说:“为什么要诬告他?”老囚说:“当时的年龄实际上根本还没到,由于王寿更改户籍资料,虚增我的年龄,我不敢随便诬告他。”王寿说:“贞观十七年改任,委任文书还在家里,请拿来查验。”大官叫带领王寿的三个人解开绳索,去拿文书回来;大官看过委任文书,对老囚说:“他改任的事很清楚,分明是你理亏。”便派人押老囚出北门,王寿远远看见北门外很昏暗,有好几座城,城上都是矮墙,看起来不是好地方。大官在卷宗上批示,对王寿说:“你没有罪,放回去。”王寿拜别,官差带王寿到东阶下拜别僧人,僧人在王寿手臂上盖了一个印说:“好走!”
官差领王寿走出东门,往南走,经过三道城门,每道城门都查验手臂上印记后才放行。走到第四道城门,这城门非常大,有许多朱红色的楼阁,三扇门全开着,就像官府的城门,守卫非常严密,检验过印记后才放行。出门往东南走了数十步,听见有人叫王寿,王寿回头一看,看到刑部侍郎宋行质,面容凄惨发黑,戴帽子、没系腰带,穿着一件旧的红袍,头发短而下垂,像胡人一样,站在大厅台阶下,有官差看守着。台阶西面靠城墙的地方,有块高一丈多、宽约二尺的大木牌,上面写着“此是堪当拟过王人”(这里是审问、判决高级官员的地方。)每个字都很大,约有一尺见方,非常清楚。厅堂上有床、椅、茶几、桌子,摆设如同官府,但没有人。行质见到王寿,既悲又喜的说:“你怎么会来这里?”王寿说:“被官府押来,查问更改户籍的事,知道与我无关,把我放回去。”行质张开双手,对王寿说:“我被责问功德簿的事,但手中又没有功德簿,被困在这里,加上又饿又渴,苦不堪言,你尽快回去,到我家里,告诉我的家人,为我多做功德。”这样反复四次托付,才跟王寿告别。走了数十步,行质又叫王寿回去,还来不及说话,厅上有一位官员入座,很生气的斥喝王寿:“我才刚开始审查这些案子,你是谁?怎能自到关囚犯的地方。“于是命士卒揪王寿的耳朵,士卒拉住他的耳朵推他出去。王寿又到一门,守门的说:“你被拉过的耳朵,耳朵会聋掉,我帮你拿掉耳朵里的东西。”于是用手掏他的耳朵,耳朵发生声音,同时验了印记,才放他出去。
到了门外,一片漆黑,王寿不知身在哪里,用手摸向西边和南边,都是墙壁,只有东边没有障碍,但却黑暗,无法前行;王寿站了一会儿,看见之前查问他的官差从门里出来,对王寿说:“你还在这里等我,很好,你要给我一千钱。”王寿不答应,心中暗想:“我没有犯罪,官府放我出来,为什么要贿赂你?”官差马上对他说:“你不要不知好歹,我之前如果不早点带你见官,你就得多绑两天,难道会不难过吗?”王寿心想有理,于是惭愧的谢罪说:“我会照你的话去做。”官差说:“我不要你的铜钱,想要白纸钱而已,约好十五日来拿。”王寿答应后,就问他回家的路,官差说:“只要向东走二百步,会看到一面有裂缝的旧墙,透过裂缝可以看到光,把墙推倒,就到你家了。”王寿照他说的走到墙边,推了很久墙才倒下;王寿从倒塌处走出来,就到他住的隆政坊南门了。
回到家里,家人都在哭泣,走进门后,便苏醒过来。到了十五日,五寿忘了送纸钱去,第二天又病倒,晕死过去时,看到官差来,生气的说:“你果然失信,约好要给钱,竟然不给,现在要再把你带走。”于是就赶他走,出了含光门,叫他进入大坑。王寿拜了百多拜向他赔罪,请求准他回去造钱,官差于是放他回去。王寿醒来后告诉家人,买一百张纸,做纸钱来焚化给他。第二天,王寿又重病,再次看到官差来说:“感谢您能送钱给我,但品质太差,不好用。”王寿又再次谢罪,请求重做,官差答应后,王寿又苏醒过来。到二十一日,王寿叫人用六十钱买白纸百张做成钱,同时准备酒菜饭食,亲自到隆政坊西渠水上把纸钱化掉。从此王寿身体轻爽灵活,病也痊愈了。(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和刑部侍郎刘燕客、大理少卿辛茂,在大理狱中审讯,请刘燕客召王寿来,和辛茂一起问他的。)
韦庆植亡女《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广记》卷百三十四
唐贞观年间,魏王府长吏京兆尹韦庆植,有一个女儿,还没出嫁就过世,夫妻二人都很痛惜她。过了两年,韦庆植打算宴客,命仆人宰杀牲畜准备酒食,家人买了一头羊,准备宰杀。
庆植的妻子晚上做梦,梦见死去的女儿,身穿黑裙白衫,头发上插着两支生前所戴的玉钗,来见母亲,哭着说:女儿在世时,没有告知父母,私自取用财物,因此受报,现在投生成羊,以命来偿还父母的债,明天将会被杀,那只白头的黑羊就是我。但愿母亲慈悲,救女儿的命。母亲惊醒过来,天一亮就去看那头羊,羊的脖子前腿果然是白色的,头上有两个白点,相对如玉钗形。母亲对着羊悲伤哭泣,并告诉家人不要杀它,等庆植回来,要把它放生。
不久庆植回来,催着开饭,厨房的人说:夫不不准杀这只黑羊。庆植听了很生气,马上命厨师杀掉,屠夫把羊吊起来准备杀的时候,有几位客人已经到来,看见一位容貌端庄的女子,求助客人说:“我是韦长吏的女儿,求你们救命。”客人非常错愕,阻止屠夫杀羊,但屠夫怕庆植生气,又听见羊在叫,于是把羊杀掉。过了一会儿,客人已经入座,菜也上桌了,但是客人都不吃,庆植觉得奇怪,问他们,客人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他。庆植听完后,十分悲痛,因此一病不起。(京城的读书人大都知道这件事,崔敦礼尚书为我讲述整件事情,阎立德尚书也这样说。)
张法义《法苑珠林》卷百七、《太平广记》卷百十五
华州郑县人张法义,从小家境清贫,为人粗野,不懂礼教。贞观十年,法义到华山砍柴,遇到一位坐在山洞里的僧人,就过去和他聊天。聊太久了,天色已晚,无法回家,只好留宿山洞。僧人拿松柏粉给法义吃,并对法义说:“贫道住在这里已经很久,不希望外人知道。施主回去,千万不要说在这里与我相见。”同时又说:“世俗的人多数受罪业牵累,死后都坠入恶道;只有诚心忏悔,才能消除。”于是叫法义沐浴清净,披上僧衣为他做忏悔。第二天早晨法义才告别回去。
到贞观十九年,法义因病去世,葬于荒郊野外,因为家贫,买不起棺材,只用干柴掩埋。七天后,他苏醒过来,把身上的干柴推开,跑回家去。家人看到非常惊愕,详细询问后,知道他死而复生,非常高兴。
法义自己说:刚死时候,有两个人押着他,腾空往南飞行。到了官府,进入大门,沿着街道往前走,两旁都是官署,门户相对,数量多到无法计算。法义被带到一所官署内,看见一位官员,远远就斥责押解法义的两个官差说:“这是华州的张法义,限三天内带到,为什么拖到七天?”官差说:“法义家的狗太凶,还有咒师神,见到我们就打,要抓他真难!”于是把衣服脱下来给官员看,背上都是青紫红肿。官员说:“你们受的苦难,抵不上过失,打二十大板!”话才说完,已经打完,只见血流满地。官员说:“把法义带到录事官那里去。”录事署发了一份文书,下命送到判官处。判官召主典官来,调出法义的卷宗,卷宗装满整个架子。主典官当着法义面前把卷宗打开分类,大多数已被红笔打勾,没有勾的,主典官就记录并说:“贞观十一年,法义的父亲叫他割禾,他回头怒目暗骂,这是不孝,理当罚打八十大板。”
才刚记完一条,就看见山洞里的僧人走出来,判官马上起来迎接,问僧人为何而来,僧人说:“张法义是我的弟子,他的罪业因为诚心忏悔而灭除掉,天庭的卷宗内已勾销,现在冤枉被抓来,他并不该死。”主典官说:“经忏悔过的罪业,卷宗内有打勾;至于怒目骂父亲,虽然曾经忏悔,还是无法勾销。”僧人说:如果这样的话,理当翻查卷宗,里面应该会有修积福德的事。”判官命主典官把法义带去请示阎王。阎王的官殿在东面,殿宇宏伟壮观,有侍卫数千人。僧人也跟着到阎王殿,阎王起来迎接说:“法师来值班吗?”答:“今天不是我班次。我的弟子张法义,被抓来这里,他以前所造的罪业,已经在贫道面前忏悔勾销掉,还不应该死。”主典官又把张法义怒目的事请示阎王,阎王说:“怒目的事在忏悔之后,不能赦免。既然法师为他而来,就让他还阳七天。”法义对僧人说:“七天并不长,再来的时候,恐怕见不到师父,请让我现在就跟着师父。”法师说:“七天就是七年,赶快回去吧!”法义坚持跟随师父。僧人因此请阎王用笔,在法义的手掌上写了一个字,又请阎王盖上印章,对法义说:“赶快回去!回家好好修善积福,如果日后再来没有见到我,就把手掌上的印呈给阎王看,阎王就会放你走。”
法义向法师告辞,僧人派人送他回家,屋内很黑,他不敢进去,官差推他进去,他就这样活了过来,发觉被埋在土里,身上压着的东西很轻很松,用手一推就就出来了。法义因此到山里,跟随僧人修道。掌中被盖印的地方,上面的字没有人认识,全部都是疮,始终无法医好,到现在还留着。(陇西王博义家与法义家很近,他确实知道这件事情,是他告诉我的。)
柳智感《法苑珠林》卷十二、《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八
河东人柳智感,贞观初年担任兴州长举县县令。一天夜里突然死亡,第二天醒来,说:当时被阴间的官差追捕,押到一座大官府,官差带他去见阎王,对他说:“现在有一个官职出缺,所以请你来屈就。”智感以双亲年迈为由失推辞,并说出自己所修的福业,不应该这样就死。阎王派人审查,他说的都是事实,因此对他说:“你还不该死,但可以暂代录事的职务。”智感答应拜谢,官差就领他退下。
到了官署,署内有五位判官,连智感共六位。这里的厅堂是长方形的屋子,每人使用三个房间,各有床铺几案,公务十分繁忙。西面第一间没有判官,官差带智感到空座位坐下。马上有数位官差把卷宗拿来,请他审判。卷宗放在桌上,官差就退立在如阶下,智感问他们怎么回事,答:“我们身上的气味不好,不敢靠近你,只好站在远处回答案件相关的事情。”智感审阅案件,发现和人间的一样,于是便开始判案。不久,有人送来饭菜,判官都聚在一起吃,智感也想过去吃,判官们说:“你只是代理判官,不适宜吃阴间的饭菜,”智感听他们的,就不敢吃了。黄昏时,官差送他回家,醒来才正要天黑。
从此以后,每到天黑官差便来接他,到地府时天才刚亮。由此可知阴间和阳间的白天黑夜正好相反。于是晚上到阴间判案,白天在县府办公,渐渐习以为常。
过了一年多,智感在地府,要上厕所时,在大堂西面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资质容貌端荘,穿着鲜艳明亮,站在那里掩面哭泣。智感问:“你是什么人?”答说:“我是兴州司仓参军的妻子,被抓到这里来,因为刚刚离开丈夫和孩子,所以感到悲伤。”智感向官差查问,官差说:“地府把她抓来,是因为有案子要审问,要她证明她丈夫的事。”智感于是问那妇女说:“我是长兴县县长。你如果被带去审问,希望你把事情交代清楚,不要牵连你的丈夫,两个人都死并没有好处。”妇人说:“我不想牵连他,只怕官府相逼。”智感说:“只要夫人不牵连他,就不用顾虑会被逼迫。”妇人答应了。接着智感回到兴州,先去问司仓:“您的夫人有什么病?”司仓说:“我的夫人还年轻,没有什么病。”智感把在阴间看到的事告诉他,同时描述夫人所穿的衣服和容貌,并劝他赶快修福。司仓回到家里,看见夫人正在织布,什么病也没有,根本不相信智感所说的话。十多天后,夫人突然病发身亡,司仓才害怕去修福。
另外,兴州有两位官员,考核期满,要进京参加选派。就问智感:“你是审判阴间案件的,请问我们会被选派什么官职?”智感到了地府,以他们的姓名,查询记录官。官员说:“功名簿全被封在石盒中,要翻查二天,才能回报。”两天后,回报二人今年派得的官位名称,智感把结果告诉二人。他们进京参加选派,吏部拟订二人的官职,都跟智感所说的不同。州官听到后,告诉智感。智感再去问记录官,记录官再复查功名簿后说:“确实跟上次查的一样,不会错的。”后来二人的选派令,报到门下省,门下省审查后,退回吏部要求重拟,果然与功名簿上记载的相同,于是大家全都信服了。
智感只要在生死簿上,看到亲朋好友的名字、事件和发生的日期时间,都会告诉他们,叫他们修福,通常都能避免掉。智感当了代理判官三年,官差来对他说:“已经请到隆洲李司户担任正职,他取代了你的职务,你不用再来办案了。”智感第二天早上到州府,告诉刺史李德凤,请他派人到隆州调查,隆州司户已经去世,问他去世的日期,正是阴差通知智感的那天,从此他就没有再去地府办公了。
后来州司派智感押四名囚犯进京,走到凤州地界,囚犯全部逃脱,他既忧心又害怕,追捕了好几天,一个也抓不到。晚上寄住在精舍里,忽然看见以前地府的部属来报告说:“所有的囚犯都会抓回来,一个会死掉,三个在南山山谷中,已经被抓到绑起来,希望你不要忧心。”说完就告辞离去。智感立即请人派兵到南山西谷,果然找到四名囚犯。囚犯知道逃不掉,因此顽强抵抗,智感与他们格斗时,杀死一个,三个被擒,果然如阴差所说。智感现在还活着,担任慈州司马。(这是光禄卿柳亨对我说的。柳亨当曹州刺史时,见到智感,亲自问他的;同时御史裴同节也说曾听说过,都是同样的说法。)
宋司马文宣
南朝时宋国的司马文宣,是河内人,颇为信佛。元嘉九年时,母亲与弟弟相继去世。在十五号的早上,忽然见到弟弟坐在自己的灵座上,不停的嗟叹不安,要求饮食。文宣试著跟他交谈说:‘你生前平常就修行十善,照佛经上所言,你应该可以生天,或是生在人道,为何如今生在鬼道呢?’那个鬼沉吟半天,无言以对。
当天晚上,文宣梦到他弟弟跟他说:‘我生前修善,现在已经获得善报生天了。上午灵床上的鬼,是魔魅,不是我。为了怕你怀疑觉得奇怪,所以特别来告诉你。’
第二天早上,文宣就请僧人诵首楞严经。然后又叫人把鬼捉起来,鬼起初逃到床底下,后来又走到门外,这时鬼的形像变得比较丑恶。文宣全家都很害怕,厉声呵斥要鬼离开。鬼说:‘我只不过是饥饿来乞食而已。’结果这个鬼,好几天之后才走。
不久,文宣母亲灵位床头又有一个鬼出现。这个鬼身体是赤色的,长得很高大健壮。文宣的长子孝祖,和鬼交谈,这个鬼回答得很详细。起初家人有些恐惧,后来慢慢不害怕而习惯了。鬼也渐渐和他们亲近熟悉起来,和他们同居相处,犹如一家人般。当时京城大家都相传这件事,到他们家来看鬼的人络驿不绝。
南林寺及灵味寺的僧人,和鬼很谈得来。鬼说:‘生前我也是个尊贵的人,因为犯了很多罪恶,得了鬼身,至今尚未受报完。去年有四百部鬼,奉命来大行疾疠,让命该绝的人得灾,不去打扰修行人。但是这些鬼有些做的过了头,也让修福修善的人罹难,因此冥府派我来监察这件事。’
僧人拿食物给他吃,鬼说:‘我自己有粮食,不能吃你们的食物。’灵味寺僧含沙门问他说:‘鬼大多都能知道很多事,我想请问你,我前生是从那里来的,这辈子又为何会出家呢?’鬼回答说:‘你前辈子也是人,你出家是由于自己发愿之故。’另外他们又问了很多人生死之事,他都回答得很对,而且很灵。含沙门又问说:‘人道和鬼道不同,你既不求人间的饮食,为何在人间逗留这么久呢?’鬼回答说:‘我要收捕这里的一名女子,由于她戒律持得很好,所以很难捕到她,这就是我稽留这么久的原因。在这儿打搅主人,实在很惭愧。’从此以后,他就很少再现形。以后来看鬼的人,也都只能听见声音而已,这是元嘉十年时候的事。
到了三月二十八日,鬼对文宣说:‘我暂时寄住你家,而你们全家都这么努力培福。我让你们这么麻烦,也不适宜久留了。’长子孝祖说:‘你可以寄住没关系呀,不过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先人的亡灵牌位呢?’鬼回答说:‘你们家的亡人,都已经投胎各有他们自己的眷属了。这些灵座都是空的,所以我暂时方便借住而已。’于是鬼就告辞而去。
宋王胡
南朝宋国的王胡,是长安人。他死了几年的叔父,在元嘉二十三年的时候,忽然回家现形。责备他没有好好修身,而且也不理家事,因此罚打他五杖。旁边的人及邻里,都听到叔父的声音及罚杖声,也见到杖打所现的瘢痕,但却见不到叔父的人,只有王胡一人得见。
叔父告诉侄儿说:‘我不应该死的,不过因为神道须要我去替他们算诸鬼的记录,所以才把我召去。今天来了很多官兵,我怕会惊动损害乡里,所以没有带他们进来。’王胡也见到村外有一大堆鬼,闹哄哄的。
不久叔父告辞说:‘明年七月七日,我还会暂时回来,到时候我会带你到阴间游历,让你知道善恶的罪福报应。你们不须要张罗招待我,如果觉得过意不去,只要准备茶水就可以了。’
明年到期叔父果然回来,他告诉王胡家人说:‘我现在带王胡去游观阴间,看完就会送他回来,你们不用担心。’于是王胡就顿然卧倒床上,好像死去般。
叔父带王胡到各座山上去参观,遍见所有的鬼怪。最后到了嵩高山,诸鬼就请他们吃饭,王胡觉得菜肴的味道和人间差不多,只有姜特别的脆口甘美。他准备带一些姜回人间,左右的人就笑他说,只可以在这里吃,不可以带回人间。
后来王胡又在嵩山,看到一处地方屋宇华丽空旷,帐幕摆设及家具都很精致整齐,里面有两位年少的僧人居住。王胡就进去拜访。两位僧人招待他吃水果、槟榔等。
王胡在阴曹地府游历了很久,通通见到造罪修福所获得的苦乐报应之后,就告辞要回人间。叔父告诉他说:‘你既然已经知道要修善,那就不应该再在凡俗的家里了。白足阿练法师的戒律及道行都很精高,你可以拜他为师。’长安有位僧人,脚很白,所以当时的人就叫他白足阿练。当时的国君很尊敬他,尊他为国师。
王胡回人间后,就拜白足阿练为师,在老师的寺里,他看到嵩山上的两位年少僧人,也在游学的行列之中。他很惊讶,就与他们叙旧,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两位僧人回答说:‘贫道一向就住在这个寺庙,不记得以前见过你。’王胡就提起在嵩高山的那次见面。僧人说:‘你弄错了,没有这回事啊。’
第二天,两位僧人没有理由就不见了。王胡就把这件事告诉其他的沙门。大家都很惊怪,就去找这两位僧人,结果不知道他们在那里,此时大家才觉悟,原来两僧是神异之人。
隋皇甫兄弟
隋朝大业八年,宜州城东南边四十余里处,有一家姓皇甫的,有兄弟四人。除了老二皇甫迁,结交不良的朋友,整天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之外,其他兄弟都工作勤奋,仁慈忠孝。
有一天,他们的母亲拿了六十钱准备到市场买东西,由于有事到屋后去,就顺手把钱放在床上。这时老二从外面回来,见钱在床而四下无人,于是就偷了钱出去外面花用。
母亲回房找不到钱,也不知道是老二拿走的,于是就审问全家。全家大小都否认有偷钱,母亲很生气。全家大小因而通通都被鞭打,大家心里也都很怨恨。
两年后老二死了,他托胎到家里的母猪腹中。三五个月之后,小猪生下来了。这头小猪长到两岁时,家里因为八月要拜土地神需要用钱,于是就把它卖给远村的社家,身价是六百文。社家就把小猪带走。
卖到社家的第一晚,这头猪就把自己的家人,大大小小都惊扰了。它先托梦给他太太,它用猪鼻碰他太太说:‘我是你先生,因为偷了母亲六十钱,害全家被打,所以被罚做猪来还债。今天你们把我卖给社家,社家把我绑缚住,准备要杀我。你是我太太,怎么忍心不告诉家人赎我回去。’
他太太做了这个梦后,突然心惊肉跳惊醒了过来,可是她又觉得难以置信,于是又再继续睡觉。接著又梦到同样的梦,这下子她信了,赶紧起床穿衣,到厅堂向婆婆报告。谁知婆婆早已在厅堂等候,因为她也做了同样的梦。不仅如此,他们的儿女也同样都梦见了。
全家连夜准备去赎老二回来。皇甫迁的太太叫儿子和伯父一起去,并带了一千二百文钱。母亲告诉儿子说:‘要是社家不肯放猪的话,就给他们双倍的价钱。’他们怕天亮就要杀猪,于是飞快的骑去。
骑了三十几里,到了社家。儿子不说猪是自己的父亲投胎的,为的是怕侮辱家门。因此他只说要赎猪,不须要杀猪。社家不肯给,因为他们拜土地神的时间也快到了。双方再三都不肯让步。
皇甫迁的哥哥和儿子都急了,怕社家真要杀猪。于是就找来一位认识的人,此人曾任县令,有见解,能获人信任尊敬。把实情原原本本告诉他,托他做调解人。最后终于赎回了这头猪。
拿回猪之后,他们就把它赶到野地田里。哥哥跟猪说:‘如果你真是我弟弟的话,你可以自己走回家。’儿子也向猪说:‘如果你真是我父亲的话,也可以自己回家。’猪听了之后,就自己直奔老家。
时间久了之后,乡里都知道这件事了。儿女都觉得很羞耻惭愧,跟他们有嫌隙的邻里,还用猪这件事来讥笑责骂他们。因此儿女私下对猪说:‘爹爹您做了不善的业,受到了猪身的报应。我们做子女的,因此而没办法出头。生前您和徐贤者是好朋友,交情深厚。不如您住到徐家去,我们会到徐家,给您送饭去。’猪听到子女这番话,流著眼泪走向徐家。徐家离他老家有四十余里。大业十一年,这头猪就在徐家过世了。
隋赵文若
隋朝大业年中,雍州长安县人赵文若,死了七天之后,举行大殓。正要把他装进棺材时,他却忽然缩起一只脚。家人很惧怕,不敢把他放进棺材。他活过来之后,家人非常欢喜,问他死后的经过情形。文若说,他死了之后,有人带他去见阎罗王。冥君问他,生前有作那些福业?文若回答说,生前他念《金刚经》。冥君很赞叹:‘善哉,修这种福第一。不过你虽修了善福,还是要带你去你要受罪的地方。’
冥君就叫一个人带文若去。他们向北方走了十步,到一个墙孔处,使者叫文若进入孔中。文若在墙孔时,隔壁有人用手把他的头往洞口拉,痛得不得了。出了墙到外面,他见到大地狱,有镬汤等种种罪人受苦的器其,罪人在地狱中受的种种苦,说也说不完。
这时,有一群猪羊鸡鱼鹅鸭等畜生,纷纷向文若索偿命债。文若说:‘我没有吃你们呀,怎么来向我索命呢?’这些畜生一个个都说出被文若吃的时间及地点,及被吃的部位,还有一起饮食之人。文若见畜生个个都有实证,因此不敢再出言反驳,只有一心念佛,深深忏悔以往食肉之罪过。他跟这些畜生约定,他生返人间之后,一定要修福超度它们。诸畜听后就放过他。
随后使者又带文若回到冥君处,说文若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冥君就给文若一碗钉,叫文若吃下去。又用五根钉子,分别钉在他的头顶及两手两足处,然后才准许他返人间。
这就是文若苏醒之后,所说的经历。回阳之后,文若的头及手足经常疼痛,后来经过长久的修福,疼痛才渐渐除灭。从此之后,他精勤诵持《金刚经》,不浪费时间。不管是在家众或出家众,不管是亲属或是普通朋友,他一律劝他们念《金刚经》。
有一次,他出差到一驿站,他在驿厅上假寐。忽然梦见一个青衣妇女,很急速的走来向他求救。文若惊醒过来,急忙唤驿长来问说:‘你是否为了我而要杀生?’驿长回答说:‘确实要为您杀一头小羊。’文若又问:‘这头羊什么颜色?’对方回答说:‘是青羖牸羊。’文若说:‘赶快放了它,我用钱赎它去放生。’
唐赵文信
唐朝遂州人赵文信,在贞观元年时暴死,三天后醒过来说,刚死的那天,和十名同伴,一起被驱逐著走,一直走到阎罗王那儿。他们之中有一名僧人,冥君就先问僧人说:‘师父这一生都修了些什么功德?’僧人回答说:‘贫道一生已来,就只读诵《金刚般若经》。’冥君一听立刻起身合掌赞叹说:‘善哉善哉。师父既然熟读般若,应当生天出世才对,什么原因误到此地呢?’冥君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位天人来,把僧人带到天上去。
接著冥君就叫赵文信前来,问他这一生修了什么功德?文信回答说:‘我这一生都没念佛经,只喜欢读庾信的文章集录。’冥君说:‘庾信是个大罪人,现在正在此间受苦,你可见过庾信?’文信说:‘我虽然读他的文章,但不认识他。’冥君就派人把庾信带来,给文信看。结果是一只乌龟,只有一个身体却有很多个头。乌龟离去后不久,突然现出一个人出来,这个人说:‘我就是庾信,由于生前喜欢写文章,妄引佛经杂在俗书里。诽谤佛法,说佛法比不上孔子和老子的教理。因此现在受多头龟身的痛苦罪报。’
文信活过来后,向亲属说的这些事,使得原本喜欢打猎采捕虫鱼的遂州人,互相告诫而永断杀业。大家都诚心持诵《金刚经》,这种风气至今不绝。
唐姜滕生
冀州故观城人姜滕生,在武德末年时,忽然生很严重的病。于是就进入蒙山去治疗,多年都不见好转。后来回家时,身体上长了脓烂的疮,手指甲及脚指甲都掉落了。
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尊大约三尺长的白石像向他说:‘你把我的手接起来,我就让你的病痊愈。’到了早上,姜滕生忽然想起在武德初年,他在黍地赶麻雀时,曾到故村的佛堂里,把维摩经撕开来,用来绑在杖头上吓麻雀。有人看到他这么做,就告诉他说:‘把佛经撕裂是大罪。’滕生听了以后,不仅不悔改,反而很凶狠的恶骂那人。还跑入佛堂里,打白石像,把佛像的右手都打断了。他梦中所见的白石像,原来就是故村的佛像。
于是他赶紧到佛像前面顶礼,诚心诚意悔过。他雇了石匠把佛的手续回去,并请人抄写了四十卷经,还造了一间精舍。结果在一年之内,他的病就痊愈了。乡人都称这尊佛像为圣像,该佛堂及佛像至今犹存。
唐咸阳妇人梁氏
唐朝咸阳有个姓梁的妇女,在贞观年中死亡,七天之后又活过来说,她被人带到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有个大厅。大厅中有一位官员坐在桌边,手上拿著笔,旁边有很多侍者。官员问:‘这个妇女是否应该死?’于是就有人又呈了一个案子说:‘她和应该死的人姓名一样,所以被误带来地府。’官吏就要左右放她回阳。
梁姓妇女却自己问官吏说:‘不知我是否还有别的罪,如果有的话,我干脆受完罪罚再回阳好了。’于是官吏就叫人查她的底案,查出来的结果是,她有挑拨是非及恶口骂人的罪。因此,梁姓妇女要受罚。有一人就把她的舌头拉出来,一个人拿斧头斫击她的舌头,一天斫四次,一共七天。受完罚之后,才送她回来。
回阳的时刻,起初觉得像掉落深深悬崖般,一下子之后又觉得像睡眠。之后,就醒过来了。家人检视她的舌头,发现肿烂得厉害。从此以后梁姓妇女就不再喝酒吃肉了,现在她还活著。
唐傅弈
唐朝太史令傅弈,原本是太原人,隋朝末年才搬至扶风。年少时就十分博学,对于天文历数都很有研究。是个聪明、好辩,能畅谈的人。从武德到贞观年中,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史令。他一点都不信佛法,很轻视出家人,还把佛像拿来当砖瓦使用。到了贞观十四年的秋天,突然病死。
当初博弈、傅仁均及薛赜,三人同为太史令。薛赜欠仁均五千钱还未还,而仁均就已经亡故了。有一天薛赜梦到仁均,言语和平常一样。薛赜就问仁均说:‘我以前欠你的钱,要付给谁呢?’仁均说:‘可以付给泥犁人呀。’薛赜问说:‘谁是泥犁人?’仁均回答说:‘太史令傅弈就是泥犁人。’于是薛赜就醒过来了。
当天晚上,少府监冯长命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地方,那儿有很多是已故的人。长命就问说:‘佛经上说,造恶得罪造善得福的报应之说,不晓得是否一定有?’亡者回答说:‘当然有。’长命又问说:‘像傅弈这种人,生平不信佛法,死了会受什么报应?’亡者回答说:‘善恶罪福一定是有的,至于傅弈,已经被发配到越州的泥犁地狱去了。’
长命第二天早上入殿见到薛赜,就把自己做的梦告诉他。薛赜也把泥犁人的梦告诉长命,发现两人同一夜做的梦,居然暗中吻合。于是二人都嗟叹罪福这种事,不可不信。薛赜就照梦中所言,把钱拿给傅弈,并把梦中之事告诉他。几天之后,傅弈忽然就死了。他死的那天,有很多凶恶的事情,多得说不完。
唐兖州人
唐朝兖州邹县,有位姓张的,曾当过县尉。贞观十六年时,要到京城参加选官。途中经过泰山。众人就进庙祈福,庙内有泰山府君及夫人、诸子的图相。姓张的每一幅相都礼拜,其中府君的第四子长得很俊秀。他们同行共五人,只有张对第四子的像说:‘只要能和四郎结交同游,一起吟诗作赋饮酒,这辈子就满足了,还何必当什么官呢。’
离了泰山庙之后,他们向前行数里之遥。忽然有几十个人骑马挥鞭来到,侍卫说他们的主人是四郎。府君儿子四郎向张生说:‘刚才见到张兄殷勤垂顾,所以特别来拜望。’四郎又告诉张生说:‘张兄虽然想选官,但是今年不会被选上。而且前行可能会有灾难,我看你还是不要去京城比较好。’张生不听劝,一番寒喧之后,两人就分手了。他们这群人又走了一百多里之后,张生和同伴夜间赶路,结果被盗贼劫掠一空。张生因此而祝祷说:‘四郎怎么不来帮我呢。’不一会,四郎的车骑就来了,两人惊嗟良久。然后四郎就命令左右追捕盗匪,这些盗贼就糊里糊涂,跌跌撞撞的,又回到了抢劫的地方,四郎罚他们每人杖几十下,臂膊都打烂了。后来他们分手时,四郎指著一棵大树告诉他说:‘张兄,等你回来路过此地的时候,在此地叫我就可以了。’
那年张生果然未被选上当官,于是就打道回府。路过大树时,他就大叫四郎。不久四郎就出现,并带张生到他家。张生看到四郎住的地方,有飞楼绮观,屋宇城墙高低参差,十分壮丽,侍卫林立,如同国王的宫殿。
不久,四郎就说,要先参拜府君之后,才可以展开一切的活动。于是就带张生经过十几重门户,到大堂下谒拜。张生当时战抖惊惧,不敢抬头仰视府君,只觉得府君十分高大威严。他看到判官判案子,似乎都用红笔,而字都写得很大。
府君叫侍者宣布说:‘你能和我的儿子结交同游,非常好。可以停留一两天欢聚,之后就可以走了。’之后,四郎就带张生到另外一个别馆,请他吃山珍海味,宴饮之间,还有乐器演奏,歌者唱歌,以娱嘉宾。当晚他和四郎同房而眠。
第二天早上,张生就自己到各处去遛达。在其中一个院子里,张生看到他的妻子戴著枷,站在众官吏的前面。于是他回到堂房,很不高兴。四郎觉得很奇怪,急忙问缘故。张生就把他看到妻子的事说了,四郎吃了一惊说:‘我不知道大嫂到地府来了。’四郎于是亲自到司法部门去探问,那儿大约有几十人。他们见到四郎来,都走下阶站立听候差遣。四郎用手招一名司法来,问张生妻子之事。司法报告说:‘不敢违背您的命令,不过必须要告诉记录的人知道。’于是就把录事召来,录事说:‘这件事没问题,不过要把这件案子,夹在所有案子之中,好方便判案的人。’于是司法就下判断说:‘在考核此案时,发现这名妇女曾经有写经持斋的功德,不应该现在就死。’因此就把张生的妻子放了。
张生与四郎,临别依依,相对涕泣。四郎嘱咐张生说:‘只有作功德,才可以延长寿命。’张生就骑他自己的马,而他妻子则向四郎借马,两人一起回家。妻子虽然只是神识而已,但外表看来和平常没有不同。在离家门大约百步左右时,妻子忽然不见。张生吓坏了,赶紧回家。一进家门,就听到全家男女的哭声,才知道妻子已经埋葬了。于是他立即带领儿女,急忙到坟墓去挖掘。开棺之后,妻子忽然就坐了起来,并对他冁然一笑说:‘因为我想念子女,所以不要怪我比你先走一步。’这时已经距离她死亡的日子,有六七天之久。
唐李义琰
唐朝陇西的李义琰,在贞观年中当华州的县尉。该县有一天有人失踪,遍寻不著。失踪者的父亲和哥哥,怀疑是某一个仇家害的,于是就到县衙陈情。义琰接受申告后,却苦于没有证据。
晚上他就在烛光下苦苦思索案情,亡者的灵魂出现了都不知道。后来身带伤状的亡者告诉义琰说:‘我是某人,被某人杀死丢在某井中。请大人早点去检查那口井,不然的话恐怕尸体会被移走,到时就找不到了。’义琰马上就亲自去找,果然在那口井中发现尸体。由于证据确凿,仇家才俯首认罪。
唐卢元礼
唐朝范阳人卢元礼,贞观末年时是泗州涟水的县尉。他曾经病重而昏死过去,一天之后醒过来说,有人带他到一个府宅。府宅内有位官吏,但无侍卫。于是元礼就自己跑到官吏的位子上去坐,官吏看了侍者一眼。侍者就走过去,一手捉头,一手捉脚,把元礼掷在阶下。这下元礼可摔得不轻,挣扎了很久才爬得起来。爬起来之后,元礼又走到别的院子去,向南边进入一个大厅堂。见堂内有几百口灶,灶上烟气,如云雾般直往上冒。他又听到似乎有几千万人的嘈杂声。抬头仰视,见每口灶上悬著巨大的蒸笼,笼内似乎盛满了人。原来这是蒸罪人的地方。
元礼于是就发愿,大声说:‘要代替一切众生受苦。’他就把衣服脱掉,赤裸裸的跳入釜中。当时他立即就昏了过去,一点也不觉得痛。不久有一个沙门,把他从釜里带出来说:‘我们知道你是真心要代众生受苦的。’于是就送他回来,他就睡著了。
自从回阳之后,元礼就断了酒肉。三四年之后,他就在洛阳去世了。
唐僧玄高侄儿
相州滏阳县智力寺的僧人玄高,俗姓赵。他兄长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儿,前世是同村子里马家的儿子。马家的儿子在贞观末年死了,临死前,小孩向母亲说:‘我和赵宗他家,有宿世因缘。我死了之后,要给赵宗当孙子。’他母亲听了不肯相信,就拿墨汁,点在儿子的左胁上,做了一个大大的黑子。
而赵家的妻子,却梦见一个小孩来跟她说:‘我来给娘您当儿子。’于是赵妻就有了身孕。赵妻觉得梦里的小孩,活脱脱就是马家的儿子。小孩生下来之后,左胁果然有颗很大的黑子。
当赵家小孩长到三岁时,无人带领的情况下,自己走向马家,还跟家人说:‘这是我以前的旧家。’现在这小孩,已经十四、五岁了。
唐裴则男
唐朝曹州离狐人裴则男,在贞观末年二十一岁时,死了三天又醒过来说:“刚死的时候,被带到冥君那里,冥君穿著白色的衣服,非常亮丽清洁。冥君派他去拉牛耕地,他就说,弟妹们都还幼小,没有人可以服侍双亲,想回阳照顾家人。”冥君很同情他,就派人带他到南边第三重门处。进去之后,他看到滚烫的汤锅及刀山剑树。又看到几千个被斩的人头,这些布列在地上的人头,嘴里都嚷著好饿。在汤锅前面烧火的老太太,原来是他同村的人,年纪已近七十二,当时还没死。
看完这些之后,斐则男又被带到冥君那儿。这时他见到同村还活著的张成,被人家告说破坏房屋。冥君就派人去查证,结果属实。张成就答辩说:‘我犁地没有注意,所以犁破了他的坟冢,我不是故意的。’冥君说:‘你虽然不是故意要破坏他的房子,但你还是太不小心谨慎了。’于是就叫人在张成的腰上杖了七下。
`不久,冥君就跟裴则男说:‘你没什么事了,就放你早点回阳吧。’冥君就派人送他回去,他们过了北面的墙,然后登上墙头,就看到他家。这时他听到家人的哭声,于是他就跳下墙去,结果就醒坐起来。
苏醒之后,他就把情形告诉乡里的人。有人就去看张成的腰,果然上面有七下杖打的痕迹,是很深的青黑色。他们就问张成是否有损毁坟墓之事,张成回答确实不虚。至于那位烧锅的老太太,不久之后就生病死了。
唐路伯达
唐朝汾州孝义县人路伯达,在永徽年中,欠同县某人一千文。后来他不承认有欠人钱,拒绝还债。一直到对方把契约找出来之后,他才和对方到佛像前发誓说:‘如果我不还某公钱的话,希望我死了之后,当他们家的牛。’发过誓不到一年,路伯达就死了。
两年之后,债权人家里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这头小牛的额头上,有白毛写成路伯达三个字。路伯达的儿子及侄子都觉得很羞耻,想要用五千文把它赎回来,但是债主不肯。债主把这头牛布施给隰城县启福寺的僧人真如,并且造了十五级的佛塔。见到这头牛的人,都不敢生作恶的心,且都纷纷捐钱作布施的功德。
唐王怀智
唐朝坊州人王怀智,曾做过上柱国。显庆初年死亡,当时他母亲孙氏及两个弟弟怀善、怀表都还活著。到了显庆四年的六月,壅州高陵有个人,死了七天之后回魂,醒过来时背部已经开始腐烂了。
这人在地府见到怀智,怀智在当泰山录事。他就叫此人拿笔,记下他的口信。怀智告诉他说:‘你虽然应该死了,但是我现在方便放你回家,不过你要替我带这封信,到坊州交给我的家人,同时还要口头上向我娘报告。’
怀智的信上说:‘怀智现在是泰山的录事参军,一切都平安康泰。但是家里曾经向寺庙借木头做大门,这是作功德的东西,请早点把木头债还了。怀善马上就要死了,无法长住人间,应该尽快印经造佛像来帮助他、救济他。不然的话,恐怕是无济于事了。’
这人醒过来之后,立刻亲自把信送到怀智家。信中所言之家事,都暗中吻合。而三天之后,怀善就暴毙了。坊州的人,不管是在家众或出家众,全都努力加修功德。
唐夏侯均
唐朝冀州阜城人夏侯均,在显庆二年时,病了四十几天,每天昏沉散乱濒临死亡。后来他自己说,当时他被发配去当牛,于是他不停的去诉苦。他向冥府官吏说,他曾经三次在隐和尚那儿受戒忏悔,他也自己反省没有什么过失。为什么要罚他做牛,受这种苦。在上诉期间的二十日内,他都被分配到磨坊去做苦工。后来验查他所说受戒之事确实不虚,才免了他当牛的罪。
侯均这人脊背甚有力,喜欢酗酒,爱好打斗。回阳之后即断了酒肉,是隐和尚的弟子。有恒的吃素持戒,俨然是一个清净信佛的善男子。
唐王会师
唐朝京都西边市区,有个商人叫王会师,开了间北店。他的母亲先死,服丧完毕之后。在显庆二年时,他家生了条青黄色的母狗。有一天,这条狗偷吃东西,就被会师的妻子用棍子打了几下。结果这条狗居然讲起人话来:‘我是你的婆婆,你是媳妇居然用棍子打我,这是大错。我因为生前对家人过分严厉,所以受到狗身之报应。现在既然被你打了,我很羞于住在你们家里。’于是就出走了。
会师听到这件事后,痛哭流涕,就出去把狗捉回来。后来狗又走脱,他又去捉,如此四、五次之后,他见狗的去意坚定,于是就替狗在自己店面的北大墙后面,做了间小屋舍,让狗安居,自己每天送食物去。
市集里的人,及过路的客人,和这条狗亲近的很多。给它饼吃的,更是数不尽。这条狗经常不离开它的家,斋戒的日子里,它就不吃东西。一两年之后,这条狗就不见了。
唐李信
唐朝居士李信,是并州文水县太平里人。他在隆政府里当卫士。到了显庆某年的冬天,按照往例要轮调到朔州去。于是他就乘了匹赤草马,并带了匹草驹。
当时已近隆冬,天气非常阴寒,风雪交加。在严寒的天气及厚雪覆盖之下,走了十几里之后,马就不走了。由于轮番的日子逼近,因此李信就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于是马就说出人语来:‘我是你的母亲,生前由于瞒著你的父亲,将一石多的米,给了你妹妹。所以现在受到马身的报应,这匹草驹就是你的妹妹。我们用马力来还债给继承父产的儿子,你又何必把我们逼得这么苦呢?’
李信听了之后,惊吓流泪不已,急忙向马谢罪,并把马上的鞍辔拿下来说:‘若果真是我的娘,应该自己认得回家的路。’马于是就自己往前走,李信背负鞍辔随在马后回家。
李信的兄弟等人知晓此事之后,彼此相对悲哀。于是另外造了间马房来安顿饲养这匹马,有如侍奉母亲般。他们并且斋僧为母造福,全家都很精进的修行。乡里的人,无论是在家众或出家众,都对此事感到惊叹。
唐倪氏妻皇甫氏
唐朝兖州曲阜倪买得的妻子皇甫氏,曾经因为生病而向泰山府君祈祷过,因此病情有起色。而她也因此被冥道差遣为摄取人神魂的伺命。每次遇到差遣时,她就会昏死过去一两天。办完事之后,又恢复平常的样子。
她前前后后取了甚多人的神魂。她说,有一次她奉命去取同乡人庞领军的小女儿。由于庞家庭院前面设了读诵佛经的斋坛,使得她很久都进不了门。后来诵经休息时间,她趁著拿蜡烛的人,进入病女房间时,跟著进去,才把神魂摄走。人家问她,为何要取庞领军小女儿的命?她说,是府君的四儿子要取的,府君并不知道这件事。
皇甫氏说地狱里井井有条,一切都有规矩。她又说,地府里的人,告阳间人的状,多得很。不过人只要有微少的福报,就没有办法可摄他的魂。如果这人有罪的话,魂魄就很容易摄得。
这位在阴间当差的皇甫氏,现在还活著。另外在兖州地方当伺命的,还有三、四位男子,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冥报记白话注解序
《冥报记》成书于唐永徽年间,为当时吏部尚书唐临所撰,书中引证善恶因果、轮回报应之实例,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及《法华传记》各书亦有转录,千余年来深植人心,劝勉行善、戒惩恶行,可谓震迷醒忘,对端正人心、佐贤教化,功不可没。
因果报应之说,世人每斥为迷信,然“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为任何宗教所认同。虽鬼神非凡人所能见,但冥冥之中,却有许多玄妙之事,身受者无不深信。自古以来,不乏圣贤大哲、位高识广之士,皆能至诚崇敬,正史志乘亦有所记载,真实不虚,由此可见。
华藏净宗学会同修以《冥报记》一书,倡“奖善惩恶”,对世道人心大有助益,唯文言体裁令人阅读不易,故以白话注解重编成册,以利推广。末学深感处现世末法时代,唯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俾能匡正人心,挽救世风于万一,故为之序。
净业学人 悟道谨识
《冥报记》叙
夫含气有生,无不有识;有识而有行,随行善恶而受其报;如农夫之播植,随所植而收之。此物之常理,固无所可疑也。
上智达其本源,知而无见;下愚暗其踪迹,迷而不返,皆绝言也。中品之人,未能自达,随缘动见,逐见生疑;疑见多端。各怀异执;释典论其分别,凡有六十二见,邪倒于是乎生者也。临在中人之后,幸而悟其万一。比见众人不信因果者,说见虽多,同谓善恶无报。无报之说,略有三种:一者“自然”:言故无因果,唯当任欲待事而已。二者“灭尽”:言死而身灭,识无所住;身识都尽,谁受苦乐?以无受故,知无因果。三者“无报”:言见今人有修道德,贫贱早死;或行凶恶,富贵灵长。以是事故,知无因果。
临窃谓儒书论善恶之报甚多:近者报于当时,中者报于累年之外,远者报于子孙之后。当时报者:若楚子吞蛭,痼疾皆愈;宋公不祷,妖星多退;淖齿凶逆,旋踵伏诛;赵高惑乱,俄而灭族之类是也。累年报者:如魏颗嫁妾,终以济师;孙叔埋蛇,竟享多福;汉鸩如意,苍狗成灾;齐杀彭生,立豕为祟之类是也。子孙报者:若弗父恭于三命,广宣尼之道;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陈平阴计,自知无后;栾黡太侈,盈被其殃之类是也。若乃虞舜以孝行登位,周文以仁贤受命,桀纣以残忍亡国,幽厉以淫纵祸终。三代功德,卜祚长久;秦皇骄暴,及子而灭。若斯之比,触类实繁;虽复大小有殊,亦皆善恶之验。但事涉王道,理关天命,常谈之际,非所宜言。
今之所录,盖直取其微细证验,冀以发起同类,贻告子孙,征于人鬼之间,若斯而已也。释氏说教,无非因果;因即是作,果即是报;无一法而非因,无一因而不报。然其说报,亦有三种:一者“现报”:谓于此身中作善恶业,即于此身而受报者,皆名为现报。二者“生报”:谓此身作业,不即受之;随业善恶,生于诸道,皆名生报。三者“后报”:谓过去身作善恶业,能得果报,应多身受;是以现在作业,未便受报,或于后生受、或五生十生方始受之,是皆名后报。于此三报,摄一切法,无所不尽。足令诸见,恍然大悟!
然今俗士,尚有惑之,多习因而忘果,疑耳而信目。是以闻说后报,则若存若亡;见有效验,则惊嗟信服。
昔晋高士谢敷、宋尚书令傅亮、太子中书舍人张演、齐司徒事中郎陆杲,或一时令望,或当代名家,并录《观世音应验记》;及齐竟陆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皆所以征明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心感悟。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录所闻,集为此记。仍具陈所受,及间见由缘;言不饰文,事专扬确。庶后人见者,能留意焉。
更多阅读
北京《竞报》20140410期: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2012年,八十六岁的净空老教授泼墨疾书:“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报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十个“教学为先
《少年素质教育报教师版》知网全文收录了! 少年素质教育报 知网
《少年素质教育报》是全国公开邮发的一份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类报刊,由河北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主办发行,主要有中小学各科教辅版、教师版和小记者版,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100部)电子书免费下载(pdf格式,正版扫 名著名译丛书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100部)电子书免费下载(pdf格式,正版扫描;exe格式,便于复制编辑)001周易全译002今古文尚书全译
金寻者又一力作《大唐御风记》 大唐御风记txt下载
第一卷:江流百转空逝水,云雨巫山枉断肠,秋波婉转欲倾城,回眸羞见水中花……祖家后人祖菁成就青霄之境,终下天山;润州梧桐岭上,风洛阳决战昆仑剑魔孟断魂;唐斗设下赌局网罗天下金银,剑指中原。
明史职官四 南京宗人府吏部户部附总督粮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 礼部吏部
志 卷075 志第五十一 职官四类别:史部 作者:张廷玉(清) 书名:明史【原文】南京宗人府吏部户部附总督粮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附提督操江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