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血虚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血虚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血虚的机理,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血虚吃什么中成药 气血虚吃什么药效果好](http://img.413yy.cn/images/01111101/01123422t015d9b4c5628596f2b.jpg)
(3)失血过多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4)肾气亏虚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5)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中医的血虚证有哪些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1)脏腑失于濡养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