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賦自由 让天赋自由电子书

讓天賦自由

「不論你正處於人生的哪一階段,都有能力把自己轉往一個新方向!」無論你現在幾歲,什麼身份、什麼職業,只要願意,你就能回應生命的呼喚!今天的你,正在人生哪個階段?是否想起,在轉彎處捨棄的夢想?是否問過:「我,開始做自己了嗎?」世界知名教育與創造力專家羅賓森博士,給你最誠摯的呼籲--「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做自己!」書中分享59位知名人士的故事,描述他們如何克服重重障礙擁抱「天命」、開展他們的創意人生。如果找到書中所謂的「天命」,絕大部分的人,都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

0-1 【導讀】不論你正處於人生的哪一階段,都有能力把自己轉往一個新方向

無論你現在幾歲,什麼身份、什麼職業,只要願意,你就能回應生命的呼喚!

今天的你,正在人生哪個階段?是否想起,在轉彎處捨棄的夢想?

是否問過:「我,開始做自己了嗎?」

世界知名教育與創造力專家羅賓森Ken Robinson博士,給你最誠摯的呼籲----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做自己!」

四個關鍵問題,決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資/什麼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熱情/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態度/你讓際遇左右生命,還是用態度創造運氣?

˙機會/如何為你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

我們每一個人,任何時候,只要願意,都可以做到。

作者羅賓森他在書中強調,世界將以令人目眩神迷的方式改變,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的面貌;迎接未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到個人天資與熱情結合之處」,在自己熱愛且擅長的領域發展,便能締造更高的成就與自我實現,藉以培養更強的應變能力。

書中分享59位知名人士的故事,從音樂家、科學家、體育選手,到藝術家,描述他們如何克服重重障礙擁抱「天命」、開展他們的創意人生。包括編寫百老匯經典名劇「貓」、「歌劇魅影」的編舞家Gillian Lynne、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及大明星梅格萊恩、雷利史考特等人,易於理解且提高說服力。

如果找到書中所謂的「天命」,絕大部分的人,都應該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

人的能力,智力只占一小部分,身體感官的能力,心靈反省的能力,可知的想像力,未知的直覺……,都是人類天生具有的能力。不同能力的重新組合就會集結成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擅長;相關的心靈感受互相連結,就會產生一種非常的興趣。當我們投入「有興趣又擅長」的事,就是充分發揮天命,永恆不斷的快樂將隨之而來。

這是一部很精彩的人生創意書,讓我們找回靈魂自由飛行的力量。

【內容導讀】

生命的歸屬!

~肯.羅賓森/本書作者、教育與創造力專家

幾年前,我聽到一個很棒的故事,之後也很喜歡轉述。有個小學老師正在給一群六歲的孩子上繪畫課,坐在教室後面的一個小女孩平常上課很少專心,在繪畫課上倒是相反。持續二十分鐘之久,小女孩定定坐著,雙手圈著畫紙,完全沉浸於自己的創作中。老師十分驚奇,最後,開口問小女孩在畫些什麼。她頭也沒抬就說:「我畫的是上帝。」老師聽了訝異地說:「可是沒人知道上帝的長相呀!」

小女生說:「等一下就知道了。」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令人想起年幼時期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我們具有多麼奇妙的自信心,但多數人長大之後便遺失了這樣的自信。你如果問一年級的學生,誰覺得自己有創意,他們全都會舉起手來。而同樣的問題如果問的是大學高年級生,則多半的人都不會舉手。我全心相信每個人都具有無限潛能,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量,但年紀愈長,反而逐漸遠離了這些潛能。諷刺的是,「教育」正是主要原因之一。許多人因而不曾與自己的天賦接軌,因此也無從得知自己其實能創造多高的成就。

從這個層面看來,這些人並不認識自己。

◆ 不完美的人生,完美的體驗

我經常往返各處,與世界各地的人合作,對象包含教育機構、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在我所到之處,總能看到許多學生嘗試規畫未來,卻不知從何做起。我發現憂心的家長試圖幫助孩子,卻反而讓孩子更加遠離他們真正的天賦。這是因為家長有預設立場,認為孩子必須遵循傳統路線才能追求成功。我也發現許多雇主想盡辦法,希望了解員工有哪些多元的才幹,以便盡量善加利用。這一路走來,我看過不知多少人從未真正了解自己獨特的天賦與熱情所在。他們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卻也不知道做什麼才能帶來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各種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對工作懷抱熱情,也對自己的選擇毫無懷疑。我相信他們的故事都蘊藏了重要意涵,可以讓我們了解人類的潛能與自我實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曾在全世界各種場合演講,發現這種故事的說服力最高,能夠讓人意識到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人生、孩子的教育,以及各種組織的運作。

本書包含各式各樣的故事,分別描述了相去甚遠的個人是如何開展他們的創意人生。其中許多人特別為本書接受專訪,訴說他們最初如何認識到自己特出的天賦,又是如何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而締造成功的生涯。特別吸引我注意的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多半不曾遵循傳統道路,生涯中充滿曲折、轉彎,與意外。這些受訪者都表示,過去並不曾如此剖析訪談內容所揭露的理念與經驗:真正認識了自己的那一刻;揮灑天賦的過程;家人、朋友、老師給予的鼓勵或阻力;面對重重障礙時,還能堅持下去的憑藉。

他們的故事並非童話,這些人都過著充滿重重挑戰的生活。他們的人生旅程並非輕鬆的坦途,也都同樣經歷過低潮與高潮,沒有一個人擁有「完美」的生命,但卻也經常在某些時刻體驗到近乎完美的境界。他們的故事十分精采。

◆ 我們必須活出天命

不過,這本書的重點其實不是他們,而是你。

我書寫的目的是為了展現更豐富的人類才能與創造力,同時指出,我們若能與自身獨特的天賦與熱情接軌,將可帶來多大的正面意義。本書探討對生命具有重大意義的議題,針對的不只是我們的生命,還有我們的孩子、學生、工作伙伴的生命。我採用「天命」二字,指稱「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我深信每個人都有必要找到自身的天命歸屬,不只因為那讓我們獲得成就感,更是為了讓人類社群與組織能夠在不斷演進的世界中永續發展。

當今的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變化著。面對未來,我們必須以破除舊習的態度,重新認識人類潛能,才有可能因應新時代的生存環境。我們必須重新理解開發人類天賦的重要性,並體認到每個人展現天賦的方式都可能不同。我們必須創造環境,包含學校、職場、政府,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啟發,活出創意人生。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以自己的方式發現天命所在。

本書讚頌人類才華與熱情之多元,令人目不暇給,讚頌人類成長茁壯與開拓生命的非凡潛力,同時也探討人類的天賦在什麼條件之下方得蓬勃發展,或因而逐漸消逝。我們該如何使當下的生命更豐富?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如何以唯一可能的方式做好準備?

為了讓自己與他人發揮所長,我們急需對人類潛能建立更完善的概念,我們必須擁抱天命。

【作者簡介】

肯˙羅賓森 Ken Robinson

享譽國際的人類潛能開發先驅,曾合作之對象包含歐、亞洲各國政府、國際組織、財富五百大公司、中央與地方教育系統,以及全球主要非營利機構與文化組織。

盧˙亞若尼卡 Lou Aronica

曾創作兩本小說,並與他人合著非文學類作品,包含與拉派爾(Clotaire Rapaille)合著的暢銷書《情感行銷的符碼》The Culture Code-中文版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推薦序】

有為者亦若是 洪蘭

找出自己那把鋤頭 魏德聖

期待每個孩子把生命找回來 楊定一

「天命教育」幫孩子打造未來 陳藹玲

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 溫肇東

【謝辭】頒發「特殊服務獎」

有人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同心協力。

那麼,孕育這本書大概需要一個都市了。

【引言】生命的歸屬

他們的故事並非童話,這些人都過著充滿重重挑戰的生活。

他們的人生旅程並非輕鬆的坦途,也都同樣經歷過低潮與高潮。

他們沒有一個人擁有「完美」的生命,

卻經常在某些時刻體驗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第1章】 找出天賦與熱情

所有人都身懷獨特的天賦與熱情,

能夠驅使我們創造超乎想像的成就。

一旦意識到這點,一切都將因而改變。

你必須及早發現被你視為玩樂的工作,

絕對不要低估「及早領悟」的重要性,

平庸之人,將因此轉變為快樂鬥士。

【第2章】一定有屬於你的才華

個人才華可以有很多種展現方式,

如果數學不好,或不會倒背字母,

也不能因此判定你是無用之人。

個人智力如同指紋一般,各不相同。

每個人運用智力的方式也都不同。

不論是雙胞胎,或是各自生活在地球兩端的人,

運用才智的方式必都各有特色。

【第3章】誰都能飛

想像力在人類生命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因為想像力,你才能回憶過往、思考當下、預測未來,

以及──發揮創意。

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之處,就是來自於想像力。

想像力催生了語言、藝術、科學、哲學,

以及浩瀚繽紛的人類文化。

【第4章】忘我的境界

你或許也曾體會到自己「消失」在某個經驗中。

你一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身邊的世界似乎就離你而去。

幾小時過去了,對你來說好似只有幾分鐘,這就是你的「神馳狀態」。

處於神馳狀態,就是以「最優」的方式運用你特殊的才智。

【第5章】尋找讓你看見自己的伙伴

狄倫前往紐約尋找志趣相投的人,其實是尋找他自己。

窺得格斯里的人生之後,他也開始想像自己的人生。

他跟牛頓一樣,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而看見了更遠的風景。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只能獨自追求熱情,

那麼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或將感到無上的解放。

【第6章】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為了到達天命狀態,有時必須想方設法排除頑強的限制因素;

面對嚴酷的阻力,也不能失去你對未來的憧憬;

有時又得脫離熟悉的生活,投入一個更適合你發展的環境。

追根究柢就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進入天命之後的收穫雖然豐厚,

但收割之前,或許得先克服堅如鐵石的阻力。

【第7章】幸運來自你的態度

「幸運」的人找到熱情,也有機會實際去追求熱情;

「不幸」的人則不斷遭遇挫折。

只是每個人都會碰上或好或壞的際遇,

際遇並不能完全左右你的生命,

重要的是你面對際遇的態度。

【第8章】辨認生命中的良師

良師在你的生命裡占據特殊地位,對你有個人的意義,

幫你開啟一扇扇的門,並且直接參與你的人生旅程,

告訴你下一步可以踩在什麼地方,鼓勵你勇往直前。

【第9章】人生永遠不嫌遲

人類的生命應是一個不停循環的整體,

你的能力有可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以不同的強度展現。

青春之泉確實存在,就是你的心靈、你的天賦,

還有你為自己與所愛的人發揮的創意。

只要懂得探索這股泉源,你將能超越年齡的限制。

【第10章】當興趣不能餬口時

為了找到天命歸屬,你不見得必須丟開一切,砸下每一天的每一分鐘。

如果能夠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即便一週只有幾個小時,

其他時間所做的事情也會因而更有意義,甚至促成難以想像的轉變。
讓天賦自由 让天赋自由电子书

【第11章】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

教育體系其實不需要改革,他們需要的是轉型。

轉型的關鍵也不是追求一致性,

而是要適應個體的需求,發現每個孩子的個人天賦。

我們營造的教學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

並自然地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

【後記】全體人類都必須活出天命

如果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天命,

並鼓勵他人發現他們的天命,

人類的發展就有無限生機。

若做不到這一點,生命當然也可以繼續,

只是失色許多。

0-2 【內容試讀】找出自己那把鋤頭~魏德聖

~電影導演 現身說法

我很喜歡這本書傳達的觀念「讓天賦自由」。我們的教育制度、社會觀念、很多父母的態度,都在無形中做了相反的事:束縛孩子的想像力、打擊孩子的信心,阻礙他們的天賦。結果,許多人長大後成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人;或者,就算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卻輕易屈服於種種壓力,沒有信心和勇氣堅持下去。

以我自己來說,我是老大,但從小在家裡是比較不被看見的那ㄧ個。我家開修理鐘錶眼鏡的小店,二弟聰明靈巧,小學二年級就可以組裝電動車,相較之下,我顯得笨拙,家人很自然有事情就交待二弟去做。連弟弟都比不上,讓我很自卑。我的學校功課也不好,升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我決定不去考高中,選擇念專科學校。如今回想我整個教育過程,沒有學到ㄧ樣東西對現在的工作有幫助,幸好,我也沒有很專心在他們要我做的事情上( 讀書),只求能畢業就好了。

我從小愛講話,愛編故事,這個「天賦」從來沒被看見過、肯定過。我就這樣懵懵懂懂,ㄧ直到服完兵役,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拍電影。沒想到,愛講話、愛講故事給別人聽,就是拍電影需要的基本能力!我們小時候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但教育制度卻讓我們愈大愈迷惘。不信,去問國中、高中學生:「你喜歡什麼?」年紀愈大,愈多人會回答「不知道」。因此,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年輕人ㄧ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做什麼啊!

我兒子小時候學騎腳踏車,在台北怎麼學都學不會。讓他回南部住,三天就學會了,還會放手。我問他怎麼學會的,他說:「因為很好玩!」「讓天賦自由」就是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喜歡、因為好玩,別人不用逼,自己不必學,就會努力做、不懂的地方主動問,無論如何都要靠近目標、完成夢想。

這陣子,常有人邀請我出席一些場合,希望以我的故事「鼓勵」年輕人。坦白說,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需要我鼓勵呢?事情可以很簡單:喜歡的事情就去做,不喜歡的就不要做!要做就好好做、認真做。退伍後,我知道自己想做和電影有關的事情,但台南沒有機會,我就離開台南到台北找工作。當年有一群朋友,約好一起寫劇本,然後互相幫助,拍出自己想拍的電影。結果,只有我ㄧ個人真的寫出來,想辦法籌錢、拍出短片,ㄧ步一步往下走。我不是覺得自己劇本寫得好,只因為我喜歡做這件事、只想做這件事。我相信一邊做ㄧ邊學,沒有理由做不好。

那些放棄的人,有各種理由。我覺得他們何嘗不是在「虐待」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放棄的理由很奇怪,例如:「我不喜歡和某個人一起工作」,或是「我不喜歡這個行業的人」。你不喜歡某個人,和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有什麼關係?有人的理由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什麼責任?食衣住行嗎?為了各種理由放棄自己天賦的能力,算是「為人生負責任」嗎?很多人從小被教育得沒有想法、沒有夢想,然後把夢想寄託到下ㄧ代身上,期望他們達成自己沒完成的夢想,下ㄧ代很可憐啊!

常常,人因為太貪圖安定而忘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如果你才二十幾歲、三十幾歲,要安定做什麼呢?你要做的應該是「讓天賦自由」!上帝讓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會給你ㄧ片田、 ㄧ把鋤頭,你要自己找出這把鋤頭!

這本書提到很多人找到天賦所在、活出天命的故事。他們的人生不見得很順利,但他們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和渴望,ㄧ路往前走,即使當下完全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功,走下去就是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全力以赴,人生就是要好玩!

【洪蘭的觀點】有為者亦若是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前年去美國開神經學會時,看到「腦與學習」工作坊的會場貼有一個標語「假如孩子沒有學好,那是老師沒有教對」(If the learner has not learned, the teacher has not taught.),大大的字貼在牆上,觸目心驚,令我們做老師的立刻檢討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沒有誤人子弟。其實仔細想想它是對的,天下真的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每個人都有天賦給他的能力與追求這個能力的熱情,全看我們怎麼去啟發他,只是他的熱情常被我們澆熄、能力被我們扼殺,難怪畢卡索會說每個人天生都有創造力,問題在於如何把這個創造力和赤子之心維持到成年罷了。

幾年前,有個八歲的小女孩寫了本小說,在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她的傳記《飛舞的手指》,智庫出版),很多記者去訪問她時,問她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她非常驚訝地說:「為什麼說『長大以後』要做什麼?我現在已經在做我要做的事了。」的確,為什麼要等長大以後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呢?人每天都在過日子,每天都應該把握當下做自己要做的事。達文西有一句話非常的好:「充實的一天帶來好眠,充實的一生帶來安息。」人生最美滿的就是找到他天賦的能力,然後有熱情與毅力去發揮它、成就它。這本書舉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他們之所以會在歷史上留名,都是因為他們能埶著於自己天賦的能力,鍥而不捨地去展現它。

我對現在教育制度一直注重智育感到不解,歷史一再告訴我們,一個人會成功不在於他知識的多寡,而在於他的領袖魅力、毅力與紀律,從書中例子,我們清楚看到一分天才、九分努力,披頭四若無在德國小酒店那種無日無夜即席演出的經驗,他們也不可能回國後一炮而紅。年輕人要成功,第一不能叫苦,要把生活中的挫折看成做人的本分,因為人是動物,動物在大自然中討生活本來就是充滿了挫折,所以我父親常說人在社會中求生存碰到挫折是本分,是本分就不可以抱怨,而事事順利則是福分,是福分就要感恩。人不自怨自艾就能看到解決的方式,能感恩,日子就會過得快樂。

聖嚴法師也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心念一轉,事情就辦通了。他的話跟書中所引用美國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人類可以因為心態改變而使人生轉變,只要改變心態就能改變生命」的意思不謀而合。人常陷於黑暗之中,好像在漆黑的胡同中,怎麼繞也繞不出來,但是心念一轉,你會突然發現你已經出了胡同,只是外面天太黑,伸手不見手指,使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今日劈破旁門,才見月明如洗」。這本書一直強調的就是我們的心怎麼來看事情。

人苦於不自知,常需別人當頭棒喝,最好的點醒自己方式就是閱讀,這本書是年輕人應該帶在身邊,隨時提醒自己「有為者亦若是」的好書。人生最美滿的事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有人付錢請你做,還要求著你做,要達到這個地步,唯有找到你的天賦能力,盡力去發展它。

【楊定一的觀點】期待每個孩子把生命找回來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本書所描述的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也是最輕鬆、專注且無雜念的境界。當一個人處於最輕鬆自在的狀態,他的學習與工作效率才能發揮到極致。但要如何培養輕鬆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種種際遇,最踏實的方法就是結合熱情與天賦,在熱愛的事物上發揮潛能。

肯?羅賓森博士從各行各業中篩選出豐富的成功實例與讀者分享,實例中的主角都在熱愛的工作中展現真實自我,也放鬆、專注且有恆心地達到了個人的目標,相信這也是為人父母或教育者樂見孩子追求的人生成就。

肯?羅賓森博士在教育方面有許多獨到的見解,認為如果教育體制追求的是標準化或統一化,難免會忽略掉個人的興趣或才華,也可能限制了潛能的發揮。所以他提出了教育應均衡發展的觀念,並強調全方位開發潛能的重要性。我不但完全認同,多年來也不斷地推動這「全人教育」的觀念。希望孩子能發展藝術、手工藝、文學創作、科學或數學等各方面的興趣,並成為一個勤勞樸實、生活規律、品德高尚且充滿慈悲心的全人。在多元化培育的同時,也能夠接觸並吸收各古文明的智慧。

為了推動兒童教育改革與「全人教育」的理想,我和一群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在一九九九年成立了「兒童聯盟」。多年來持續推動的「經典朗讀」活動,也是達到書中提及「天命境界」的踏實方法之一。經由簡單的方法,幫助孩子達到一個左右腦諧振(coherence)的境界,且能深入理解最真實的生命價值, 這也是創意與資質的最高發揮。

我相信本書必能為學子與家長帶來不同思考層面的參考,人生的路途未必都要依循社會與同儕期望(social and peer expectation)而行,與他人相同的方向未必是適合自己的。雖然書中成功的實例相當激勵人心,但培養興趣或開發潛能的目的不是名利,也未必能帶來名利。

生命價值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誠懇「發願」,當一個人充滿慈悲心、感恩心且「發願」服務,一切作為都自然會帶來滿足與成就感,這種心靈上的平靜與富足才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境界。能達到這境界、甚至連「追求」都不需要時,那才真正值得別人大恭喜,恭喜他巳經把生命找回來了。

【陳藹玲的觀點】「天命教育」幫孩子打造未來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目前的教育方向,強調的還是知識及智力至上,以讓孩子上名校、未來從事高報酬的工作為目標,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我一直相信,在這種「功利教育」和所謂的「放任教育」之外,一定還有一種更有遠見,也更能讓孩子找到自我潛力的方式,幫助下一代活出自我,並開心茁壯。

二十年來,我以自己的孩子為親身實作對象,雖無堅實的成果,但從大環境的演變中,我更堅定自己的想法。雖然因此使我多年來一直背負著「放任教育」的罪名,甚至連媒體也有這樣的錯誤報導。但仔細思考何謂「放任教育」?望文生義,就是放著孩子不管,任由他們自行發展。若真是如此,我一點都不認同這是一種「教育」。確實,「無為而治」是老莊哲學思想中理想的境界;然而,如同大多數的種子不能因無人照拂而開花結果,面對懵懵懂懂的孩子,放任絕非正途。既然是教育,一定得有中心思想,加上長時間、有系統的帶領,細心的尊重個別差異,善與導引、養成,絕對不是任其自由生長。

於是,從二○○八年開始,透過富邦文教基金會的「職涯教育」培養工作力專案,我們更加緊推廣這個理念,希望孩子們人人受惠!只是苦無更多、更有力的佐證來說明這種理念,直到看到《讓天賦自由》這本書,我真是如獲至寶!

我發現書中的主張完全和我們看法相同,都發現目前的教育體制,不論是東方或西方,不僅不能培養人才,反而壓抑了許多孩子的天分。而書中對「創意」的觀點,也切合我心:創意,一向被狹隘地認為只出現於文化藝術的範疇,其實,生命中處處可見,也該處處被用到。創意藏在思考之中,是看事物的角度,讓你不再視任何事為理所當然或對不知道的事情嗤之以鼻。透過這本書,讓我們體會創意可以用在開發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上,改變你的觀點,改變你和周遭人的人生!

很興奮地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其中所有的真實故事一定只是許多實證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在在說明一個重要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也應該找尋自己的天命,這是你所喜歡和擅長的事,是個人天賦和熱情結合之處。天命為人類潛能賦予不同的定義,在每個人身上也以不同的樣貌展現,唯有找到自己的天命,我們才能展現最真實的自我,得到最高的領悟,並發揮最大的潛能。

而將「天命」概念運用在人才培育上,我們就稱之為「天命教育」吧。教育者,包括所有的父、母親,都應該敞開心胸、用新的態度來看待教育這件事,尊重才智的多元化,肯定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性。容許,不!鼓勵孩子在不同的路上發展自我,並讓自我的專長及熱情成為他或她的工作。因此,教育之先,一定要讓孩子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及喜好,找到他的天命,未來才能有確切的發展方向。

畢竟,金融海嘯之後的世界,金飯碗的排行榜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而且世界隨時在變。但找到自己強項的人,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調整自己,因為任何外在環境的變化,都無法奪走深植於心、深植於我們靈魂深處的「天命」!

【溫肇東的觀點】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

~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將「The Element」翻成「讓天賦自由」是很傑出的創意,面對多變的未來,自由不受限的天賦,將是提升競爭力與幸福指標的關鍵。而書中強調的「發掘天命,激發熱情,才能創造成就」,正是很重要的教育轉變方向。

目前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是為了服務「工業時代」而設計的,美國通用汽車集團(GM)的破產,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台灣的代工經濟奇蹟,有部分也得利於我們的「教育」成功,培養了很多便宜優秀的工程師及基層人力。但未來一切都在變,教育的供需也在變,一方面大學從「窄門」變得寬到不能再寬,一方面入學年齡的人口在減少,但如把大陸及國際市場都納進來,教育市場又是另一幅景象。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後工業經濟」或知識經濟時代,可能不需要太多制式標準化的乖男巧女,而是多一些有創意、有想像力的未來人才。

為了培養未來人才,台灣教育部前幾年擬訂了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後,推動的「創造力教育」計畫,在「教改失敗」的背景下,仍然活化了許多校園中草根的力量,相關的活動比賽如雨後春筍般展開,但因無更顯著的量化研究成果,去年已告一段落。在大學中也推動「創意學院」,希望藉由招生、教學及評量都有別於傳統的做法,為創意尋找一條新活路,隨三年計畫結束後,大部分學校也停擺。今年初的科技會議,則決議將「未來想像力」列為一個新的教育「元素」,剛好呼應本書所提倡的概念與價值,讓多元發展成為常態,才足以應付多變、不確定的未來社會。

沿著馬斯洛曲線,「物質的經濟指標」已非一個成熟社會追求的目標,「每個人的自我實現」才是社會和樂幸福的指標。但我們的國民、政府、學校和家長都還沒做出心態上的調整,政策上的轉型仍遙遙無期,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和國民幸福指標漸行漸遠。

從多元智慧的論點,每個人的天賦都不同,對數字、文字、音樂、肢體的敏感度都不一樣。人才不可能、也不應被雕塑成標準化產品,但要「因材施教」或「有教無類」都是很高的成本。全民是否有共識,認為國民教育本應如此,還是將標準品以外的「特殊個別教育」,都視為個人的負擔?唯有全民認同找到天命,讓每個人都發揮熱情,成就自己與社會,才可能拉近國家未來競爭力與國民幸福指標之間的距離。

0-3 【內容試讀】天命為何物?

(摘自本書【第1章】找出天賦與熱情)

天命就是天生資質與個人熱情結合之處。我們在第一章認識的人物,以及接下來即將出現的故事主角之間,將會發現一個共通點:他們從事自己鍾愛的工作,而且認為工作中的自己最接近真實的自我。他們的時間流逝與別人不同,他們活得更紮實、更專注、更有活力。

融入天命之後,他們的喜悅與幸福因而超凡入聖。我指的不只是玩笑、開心、歡樂宴席,或欣賞日落之美……這類愉悅的時刻。當你歸屬於天命,你所擁有的,將與自我認同、生命意義、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指引你自我啟發、自我定位,並發揮生命應有的價值。因此,書中的故事主角才將尋得天命的經驗稱為「頓悟」。

我們如何發掘自己與他人的天命?這並沒有固定公式,天命因人而異,事實上,重點就在這裡,我們並不侷限於單一天命。你可能對多於一個領域懷抱相等的熱情,在這些領域中展現的能力也可能旗鼓相當,而有些人的熱情與天資或許只限於單一領域,這其中並無固定規則。然而,天命確實有其組成元素,讓你知道該如何思索自己的天命,該往什麼方向去尋找,該採取什麼行動。

天命的兩大成分是「天資」與「熱情」,兩個先決條件是「態度」與「機會」。歸屬於天命的順序大約是:我有、我愛、我要、在哪?

我有

天資指的是你在某方面與生俱來的天分,讓你靠直覺就能感受或理解某個學問的本質、其中的道理,以及它的用途。吉莉安天生就對舞蹈有感覺,一如麥特之於說故事、保羅之於經濟學與數學。天資具有高度個人獨特性,雖然可以是一般性的大略分類,例如數學、音樂、體育、詩,或政治理論;但也可能非常具體,例如:音樂中的爵士或饒舌歌、吹奏樂器中的長笛、科學中的生化,或是體育中的跳遠。

本書將一一帶領你認識各種人物,他們天生有擅長的領域,但並非萬事通,他們只對某特定領域有天分。保羅是天生的數學好手,其他人可不見得是。

我就不是。我數學成績向來不好,完成學業之後真是大感解脫。沒想到等我有了孩子,數學又再度出現在生命中,就好像電影裡面的怪物,你以為它已經死了,下一幕卻又冒出來。為人父母的風險之一,就是得輔導孩子的功課,你可以唬唬他們,撐個一陣子,心裡卻知道離露陷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女兒凱特直到十二歲都以為我無事不曉,我也一直積極鼓勵她保持這種印象。她小時候只要碰上英文或數學問題,就過來找我幫忙。無論我眼下正忙著什麼,都會帶著自信滿滿的微笑抬起頭來,抱著她說:「那我們一起來研究吧!」假裝這些問題真的很難,免得她因為自己不懂而太難過。然後,她就用崇拜的眼神看我輕輕鬆鬆、以數學天神之姿,計算4的倍數或基礎減法。

有一天,她十四歲了,學校給的功課是滿滿一頁的二次方程式。我身上冒出好久不見的冷汗。這時候,我立刻採用「發現式學習法」,對她說:「凱特,我如果直接告訴你答案,就沒意義了,這樣沒有學習效果,你必須自己想辦法解答。我要出去喝我的琴酒了。還有,你做好之後也不必把答案拿給我看,那是老師的責任。」

過了一個星期,她把雜誌上看到的一則連環漫畫帶回家給我。她說:「這個送給你。」漫畫內容是爸爸輔導女兒做功課,這位爸爸在女兒背後張望,說:「今天是什麼作業?」女兒回答:「我要把最小分母找出來。」爸爸說:「還在找呀!我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找了呢!」我完全了解他的感受。

但對某些人而言,數學就像詩或音樂一樣美麗動人。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創造力,並加以發揮,才能展現真正的自我。你要先了解自己有能力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我愛

天資並非找到天命歸屬的唯一條件,許多人在某方面有天生的能力,卻不認為那就是自己的天職。因此不僅要有天資,還需要熱情。已經歸屬於天命的人都認為,工作就是深刻喜悅的來源。

我弟弟伊恩是樂手,既能打鼓,也能彈鋼琴和低音吉他。幾年前,他加入利物浦的樂團,其中鍵盤手查理也非常有才華。有一次他們演奏結束,我上前讚美查理當晚的表演,然後說我也很想跟他一樣彈得那麼好。他回答說:「不,你不想。」我有些訝異,再強調一次我真的很想。他說:「不是,你只是覺得會彈鍵盤樂器好像很不錯。如果你真心想學,你一定早就已經會了。」他說,為了達到目前的演奏水準,他每天除了上台演出之外,還必須練習三、四個小時,而且從七歲至今都是如此。

我聞言,立刻覺得做個跟查理一樣厲害的鍵盤手,其實也沒那麼吸引人。我問他怎能保持這種自律的程度,他說:「因為我有熱情。」鍵盤樂器是他唯一願意將生命投入的領域。

我要

「態度」,指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與環境――觀察事物的角度、你的性情,以及情緒性的觀點。態度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含你的基本個性、意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周遭眾人的觀點,以及他們對你的期望。有個有趣的指標可以用來判斷你的態度:你認為「運氣」在生命中是什麼角色?

熱愛工作的人常說自己很幸運,自認沒有成就的人則說自己運氣不好。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存在著意外與偶然,但幸運並不只是純粹的僥倖。成功人士身上幾乎都有相似的態度,例如堅忍、自信、樂觀、企圖心,以及不屈不撓。你如何解讀周遭環境、如何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基本上就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期望。

在哪?

若缺乏適當機會,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天資何在,也不知道這份天資能為你創造多高的成就。在南極大概很難找到騎野馬的好手,沙哈拉沙漠也可能沒人懂得潛水採集珍珠。天資需要有機會使用,才能展現出來。你或許永遠無法發現真正的天命,其中一大因素就是機會,端看你能否獲得、創造機會,以及是否、如何把握機會。

你能否歸屬於天命,經常也取決於是否結識其他懷抱相同熱情與奉獻精神的人。實際的做法就是積極尋求機會,多方探索自己的天賦。

我們常能透過他人認清自己的真正天賦,也能給他人同樣的協助。

本書將詳盡探索天命的主要成分、已歸屬於天命的人有何共通特質、哪些環境或條件可以讓你更接近天命、哪些障礙阻止你擁抱天命。同時,書中也將帶你認識許多找到人生路途的人、幫忙鋪路的人、在路途前方引導的機制,甚至帶你認識某些錯誤的制度。你或許已經憑直覺體會到書中的概念,我希望本書能進一步說明清楚,讓你知道該如何找到天命,同時也幫助他人找到天命。透過本書,我希望你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潛能,以及周遭他人的潛能。

【內容試讀】創意的學校

(摘自本書:【第11章】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

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不少發人深省的良好教育模式,一九六○年代初期,義大利北部的小鎮瑞吉歐艾密利亞(Reggio Emilia)出現突破性的幼兒教育法,如今已是全球皆知的「瑞吉歐教學法」。此教學法的預設立場是,孩子們都有旺盛求知慾、有能力靈活應變,且充滿無限潛能。課程設計以孩子為中心,教師依照孩子的興趣進行教學。此外,學校的環境也非常重要,被視為重要的教學工具。老師在教室裡布置戲劇演出區、工作桌,以及各種學習環境,鼓勵孩子們互動、一起解決問題,並學習與人溝通。

瑞吉歐學校安排了充分的時間上藝術課程,認為人類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種,孩子應該透過繪畫、音樂、偶戲、劇場等藝術形式,學習多種「符號語言」,才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並開發獨特的天賦。瑞吉歐教學法的創辦人馬拉古茲(Loris Malaguzzi)寫了一首詩,說明得恰如其分:

孩子有一百種

有一百種語言

一百隻手

一百個想法

一百種思考方式、玩耍方式,及說話方式。

總是有一百種聆聽的方法、驚喜的方法,和愛的方法

還有一百個開心

去唱歌、去了解

一百個世界可以探索

一百個世界可以創造

一百個世界可以夢想。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以及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他們偷走了九十九種。

學校與文化

把頭腦和身體切開,

他們告訴孩子:

別用手想

別用頭做

只要聽、不要說

了解的時候不必喜悅

愛與驚喜

就留給復活節和聖誕節。

他們告訴孩子:

去發現一個已經存在的世界

那是孩子原本的一百個世界

卻被他們偷走了九十九個之後的世界,

他們告訴孩子:

工作和玩耍

現實與幻想

科學與想像

天空與大地

理智與夢想

這些事

不能結合在一起。

因此他們告訴孩子

沒有一百,

孩子說:

不,一百就在這裡。

瑞吉歐學校的教師以每週的短期教學計畫為單位,與整學年的長期計畫結合,讓學生從各種角度進行知識探索,學習怎麼做假設,以及如何與同學合作,整體課程設計感覺上就好像遊戲一般。教師自認是為學生服務的研究員,幫助學生廣泛探索他們的興趣,同時跟著學生一起繼續學習。

過去二十年以來,瑞吉歐學校廣受讚譽,也贏得多種獎項,包含樂高獎、國際安徒生文學大獎,以及柯爾基金會(Kohl Foundation)頒贈的獎項。目前全球各地都有學校採用瑞吉歐教學法,包含美國的三十所學校。

「格蘭治鎮」(Grangeton)的情況跟瑞吉歐大不相同。事實上,格蘭治鎮並非真的小鎮,而是格蘭治小學(Grange Primary)的學生經營的一個環境,位於英國中部諾丁罕郡的長伊頓鎮。這個鎮裡有鎮長、鎮議會、報社、電視台、菜市場、博物館,全部都是由孩子們負責管理。校長葛維爾(Richard Gerver)認為「年輕人必須做有意義的學習」,所以當學校董事會聘請他幫忙拯救不見起色的校務,他便大張旗鼓創造了格蘭治鎮,賦予每個孩子一個真實世界的職位,藉此啟發孩子們的學習。「我強調的是實際體驗與環境背景。」葛維爾這麼告訴我。

葛維爾讓學校課程完全改觀,不過依然符合國家測驗的指導原則。學生的課業非常繁忙,但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孩子理解這些知識的實際用途。學生必須經營收銀台或估算公司獲利,數學的意義因而更為豐富。如果你獲聘撰寫電影劇本,識字與寫作的能力就有額外的意義。當學生運用科技製作電視節目,科學便活了起來。因為得決定廣播電台的音樂播送清單,音樂賞析因而有了實際目的。因為議會必須進行決議,公民課也就更有道理。葛維爾還定期邀請業界的專業人士,幫學生做技術訓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就提供了很大的支援。

高年級學生擔當責任較重的職位(他們的課程與格蘭治鎮的結合程度也最高),低年級生一入學就開始扮演積極角色。葛維爾表示:「我們從不對孩子說:上課是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可以看到格蘭治鎮如何因為他們的知識而向前發展,這才是學習的意義,考試的目的只是評估他們在這個目標之下的進步狀況。因此,這些孩子對於自己為什麼要上學,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格蘭治小學的出席率高出全國平均數字許多,學生在國家測試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二○○四年,該校百分之九十一的學生有英文能力(相較於教學方案開始之前的二○○二年,提升了三十個百分點),百分之八十七的學生有數學能力(提升百分之十四),百分之一百有科學能力(提升百分之二十)。葛維爾說:「教學方案對孩子的態度也產生深刻影響,過去缺乏學習動機、無精打采的學生,特別是男孩子,以及沒機會發揮潛力的學生,現在都有高昂的學習興致與專注力。教室裡溢滿了這種學習精神,老師也逐步調整、開發課堂的教學與學習,更加強調實際體驗與環境背景。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之後,也變得更為獨立。格蘭治小學提供的學習經驗都有真實的目的,學生不但有興趣,也有參與感。整體效果甚至擴及教職員與家長,他們也逐漸對教學方案的未來發展貢獻更多心力。」

負責督導學校的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對格蘭治小學的評語是:「學生喜歡上學,談起學習經驗的時候,顯得滿腔熱情,也以積極、開心、自信的態度面對課業。」

0-4 【內容試讀】尋找讓你看見自己的伙伴

(摘自本書【第5章】尋找讓你看見自己的伙伴)

狄倫前往紐約尋找志趣相投的人,

其實是尋找他自己。

窺得格斯里的人生之後,

他也開始想像自己的人生。

他跟牛頓一樣, 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看見了更遠的風景。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只能獨自追求熱情,

那麼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

或將感到無上的解放。

多數人之所以能找到天命歸屬,都是因為結識了懷抱相同熱情,也希望盡情實踐自我的人。著名作品包含「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的電影紅星梅格?萊恩,演藝生涯高峰已經持續二十幾年,但當初還在念書的時候,她卻從未想像自己可以進入這一行。事實上,演戲或演說都讓她聞之色變呢!她告訴我,每次學校有表演,她都寧願坐在台下,而非站在台上。她是個好學生,八年級的時候獲選代表全體學生向畢業生致歡送辭,她起初很開心能得到這份殊榮,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得在全校師生面前演說。

她練習了兩個星期,等到站上講台,卻嚇得動彈不得,還得勞動媽媽上台把她牽回座位。然而,她後來卻成為當代的傑出喜劇女星,部分原因就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伙伴。

因為在校成績優越,梅格?萊恩拿到獎學金,前往紐約大學攻讀大眾傳播。她向來喜愛寫作,一心想成為作家,當時也認為寫作就是她心中真正的熱情。她偶爾拍些廣告補貼學費,因而被製作人看上,請她在連續劇「世界轉變時」(As the World Turns)擔綱演出固定角色,沒想到卻讓她愛上了演藝圈。

她告訴我:

我發現演員的世界充滿驚奇。大家都是幽默又搞怪的人,工作環境就好像一個瘋顛的大家庭,非常有趣。我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逐漸習慣了這種「日常」生活。我們老是聊著某某人為什麼做了某件事,也不斷研究人類的行為,很有意思。對於我所飾演的角色有什麼喜好,我也產生了一大堆看法,不知道這些看法從何而來,但我就是想很多,我常說:「噢!那是對白背後的潛台詞,怎麼被我講出來了?」我發現自己會改寫台詞,非常投入角色與戲裡的世界。我們每天拿到新劇本,得背好多台詞,你得全心全意、全神貫注,沒有任何時間想別的事,完全沉浸在其中。

拍完「世界轉變時」,從大學畢業之後,梅格?萊恩卻沒有立即前往好萊塢。她依然想探索自己的潛能,於是在歐洲待了一段時間,甚至考慮加入和平部隊。後來因為受邀到洛杉磯拍一部電影,她再度回到演藝世界,也再度發現自己在從事這份工作的時候,似乎就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境界。

我認識了一位很優秀的演技指導,她的名字是芙瑞(Peggy Fury)。她告訴我表演的藝術與技術,還有她身為演員的體認。在我之前,西恩?潘也來上過她的課,還有安潔莉卡?休斯頓、蜜雪兒?菲佛,以及尼可拉斯?凱吉。我周遭的人都必須以內心很深、很深的地方,做為工作的出發點,我們也都喜歡研究人類的各種狀態,並讓文字轉化為實際的生命。這一切就像花朵一樣綻放在我的腦裡、心裡、靈魂裡,我決定在洛杉磯找房子定居。之前在紐約的經紀人也幫我跟洛杉磯的經紀人牽線,於是一切都就緒了。

我有機會演出很多部電影,那是非常豐富的學習過程,也有助於我個人的成長。我決定接一部電影,原因可能是劇情很好玩,或是為了跟某位演員合作。不論如何,每部電影最後都對我的生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有時候是因為電影探討的主題,有時候是因為特定的劇組人員。每一部電影都有不同的角色典型,都是促成我個人生命演變的原因。

梅格?萊恩的生命有很多可能性。她有作家的天分,學術方面的能力也很強,很多事物都讓她感興趣,或令她著迷。但只在演戲的時候,才覺得伙伴們眼中的世界跟她的非常一致,他們讓她感到自在,也肯定她的才能,鼓舞她、影響她,並驅動她呈現出最好的狀態。每當她身邊環繞著演員、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等電影人,就是她最接近真實自我的時刻。

成為這個族群的一分子,讓她找到天命歸屬。

尋找適合你的族群

你的族群成員既有合作對象,也有競爭對象;他們的視角或許跟你一樣,或許全然不同;年齡可能與你相仿,或屬於另一個世代。族群的凝聚,是因為每個成員都將自己奉獻給此生該做的事。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只能獨自追求熱情,那麼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或將感到無上的解放。

美國著名的雕塑家與公共藝術家李波斯基(Don Lipski),向來都知道自己的藝術性向,他身上不尋常的創造能量,在年幼之際就已經有跡可尋。他說:「年紀還小的時候,我老是在做東西,但並不覺得自己有創意,只是有一堆蠢蠢欲動的能量,忍不住要亂塗亂畫,或是把東西拼湊起來。我也不認為這是有用的才能,頂多是個怪癖吧!」這一股「蠢蠢欲動的能量」讓他覺得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有時候覺得很不自在。他說:「小時候你只想跟其他人一樣,所以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創造力有什麼特別,只是讓我顯得格格不入罷了!」

從幼稚園到初中,李波斯基經歷了長時間的拉鋸戰。他在學業方面顯得很聰明,卻一點興趣也沒有。「學校功課很簡單,我可以用最少的力氣就快速做好作業。」他有數學天分,學校也把他轉到數學進階班,但老師認為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都不盡理想,因為他只求過關。應該用來研究課業的書本,幾乎都被他拿來畫畫。「該做學校功課的時間,都被我用來塗鴉或摺紙。作品也沒有得到讚賞,反而讓我挨罵。」

有一位老師倒是非常鼓勵他發揮藝術天分,但李波斯基沒有很認真地看待藝術,把老師惹火了,氣得不跟他說話。這位老師沒多久就離職,學校聘了新的美術老師,也讓李波斯基因而受到啟發。「雕塑系有一套簡易的焊接工具,老師在那裡教我怎麼焊接。好像魔術一樣,我居然可以把金屬零件焊接在一起,之前的作品相較之下就只像小孩子的玩意兒。焊接金屬、做金屬雕塑,才像是大人做的真正藝術品。」

對他來說,發現焊接藝術就好像找到聖杯一樣,但他仍不確定怎麼看待這份熱情。他認為自己算不上是藝術家,因為他不擅長畫畫。「我玩積木,或是拿模型玩具組裝一些東西,這些都不像真正的藝術。那些把馬畫得像馬的孩子,才像真的藝術家。」

即使他的雕塑作品開始獲得學校的藝術獎,他也沒想過將來要上藝術學校。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商學院主修經濟,後來又改修歷史,他一直沒有接近過藝術系,卻也無法在這些科系中找到熱情。

大四那年,他靠著吹噓自己有限的資格,成功選修了木工與陶土藝術。他很喜歡這兩門課,表現也很優異,但最重要的是,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創造藝術作品,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在陶土課上,他找到大學生涯付之闕如的:帶給他無限啟發的老師。

我的老師既浪漫又熱忱,手到之處都是藝術品,就連在麵包上塗奶油都投入得不得了。他是我的典範,讓我覺得自己或許真能靠手作為生。

有生以來第一次,李波斯基覺得藝術家的生涯或許不無可能,甚至值得去追求。他決定申請密西根州葛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rt Institute in Michigan)的陶土藝術研究所,同時也第一次碰到了阻礙。在這之前,父母一向鼓勵他的藝術創作,前提是當作嗜好就好。當他決定申請葛蘭布魯克,從商的父親立刻召喚他回家,好好給他灌輸一頓經濟理論。他同意父親說的一切,研究陶土藝術的確不切實際,但是,這是他唯一想做的事。父親認真凝視李波斯基,終於了解兒子心意已定,才決定讓步。李波斯基進入葛蘭布魯克之後,發現了另一個世界的人類與希望,

他如此敘述:

除了我修過的少數幾堂課之外,我很少接觸藝術科系的學生。葛蘭布魯克幾乎全是研究所,大概有兩百個主修藝術的學生,其中大約一百八十個是研究生。所以這是我第一次跟這麼多又認真又厲害,而且全心投入藝術創作的人在一起,感覺太棒了。我去參加所有的評論會,不只是陶土所,還有繪畫所、雕塑所、織品所,我全都參加,就這麼盡情吸收。我也花很多時間去看其他學生的工作室,去了解大家都做些什麼。我開始閱讀藝術雜誌和參觀博物館,此生第一次能夠完全浸淫在藝術的世界中。

李波斯基在葛蘭布魯克找到他的族群,讓他踏上了另一條道路。

你必須找到適合的族群,才有助於找到天命。相反的,如果你深深覺得與目前的族群格格不入,或許就該轉頭往他處去尋找了。

皮契爾(Helen Pilcher)就轉了頭,她放棄科學家的身分,變成稀少的科學喜劇演員。她從科學界跌出來之後,才跌進了喜劇界。事實上,到處跌來跌去就是她專業生涯的主題。她的說法是:「沒有人逼我念科學,是我不小心跌進去的。」高中畢業之後,她進大學念心理學,生活除了讀書之外,就是「大白天看電視,喝蘋果汁」。

念完大學之後,她實在不在乎、也不想找份正當的工作,所以決定念一年期的神經科學碩士班,這時皮契爾才開始看到科學的趣味。「我每天面對大型實驗、腦部解剖,還有詳細明確到幾乎可笑的安全規則。」

她中了科學的蠱。反正也沒其他事可做,便繼續念下去,拿到博士學位;不但學到實用的科學,也學會「用女王的姿態打撞球」。此外,還有一個重要體驗。皮契爾喜歡科學,但科學家卻不是她的族群。從過去的經驗也發現,科學界可不像撞球桌那樣,每顆球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我發現在科學界,資深程度跟溝通能力成反比,跟絨布褲子的厚度倒是成正比。」

她的確也學到一些專門技術。「我知道怎麼讓忘東忘西的老鼠長記性。我製作基因改造的幹細胞,然後移植到心不在焉的老鼠腦子裡。經過我多管閒事之後,老鼠發展出來的認知能力,大概跟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差不多。不過,就在老鼠長記性的同時,我的注意力卻飄走了。」

最重要的是,她原本以為科學世界是可以自由探索知識的烏托邦,但實際的體驗卻像是一種生意。「企業的科學研究部門投注了大把金錢與人力,進行醫學研究,但背後的驅動因素卻是商業計畫。我感到失望,覺得受到限制。我要推廣科學,我要撰寫科學文章,我要自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3467.html

更多阅读

月经推迟来是怎么回事 月经推迟是怎么回事

月经推迟来是怎么回事——简介每个月如期而至的月经,偏偏总是晚来几天,甚至十几天,这让女性患者非常的担心,到底月经总是推迟来是怎么回事?专家介绍,导致女性月经推迟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女性需尽早的调理,才能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

产妇怎么坐月子 孕晚期怀男孩的特征

产妇怎么坐月子——简介初为人母,开心之后,漫长的42天月子期让产妇们烦恼不已,因为老人会告诫什么什么不能做,让产妇觉得月子期更像是坐牢笼的精神折磨。其实不然,以前的很多老观念是错的,产妇们不要因为老观念而精神不济,应该清爽健康地坐

北大女美国铊杀亲夫判无期 北大铊中毒

美国的9月30日,中国的国庆节当天,美国新泽西州最高法院判使用铊毒谋杀亲夫的李天乐罪名成立,终身监禁,62年内不得假释!早在2011年,这起铊毒案件就在美国引起很大轰动,美国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2天前的判决。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谁是李天乐?让我

国庆节儿歌诗朗诵 幼儿园国庆朗诵

这一天,多么让人激动:爷爷奶奶的生日和共和国同龄;这一天,实在叫人高兴,爸爸妈妈的出生,和改革开放同行!也是这一天啊,当我才三个月的时候,老人说,我有福气,正赶上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个国庆!从此 ,我们全家人对这一天,都有着特别深

南京3天自由行--旅游攻略 南京自由行攻略2016

大年初二,我踏上了去南京的火车。因为正值过年,所以动车和高铁票都不难买到。但是,去南京旅游的人确是不少,所有的景点都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所以,我的建议是最好避开高峰期,不要在春节去,一来人多、二来万物萧条、三来路边的店面基本关

声明:《讓天賦自由 让天赋自由电子书》为网友傾城红顔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