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说礼 演讲稿

彭林说礼 演讲稿

<<隐藏

彭林说礼 演讲稿
彭林说礼 (一)什么是礼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 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百家讲坛资源网专业的百家讲坛 MP3, 视频, 讲稿等资源发布站 http://www.baijiajiangtan.org/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 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 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 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 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 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 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 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 《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 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 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 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 一路上的吃喝用度。 这是赠贿。 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 这个过程中间, 活动非常多而繁琐。 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 不容易。 晋国国君感慨, 这是真懂礼的人。 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 说他懂什么礼呀。 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 这是仪, 不是礼。 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 对于国君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家。礼要求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 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 (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结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 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 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该做什 么,只考虑“习仪已亟” 。说他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 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临一个问题,与周围人关系不和谐了,为什么呢?) 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灵魂得管住,否则会出窍,怎么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办 法。像西方人交给上帝来管。这是宗教文化,有万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亚当与 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气,赶走了他们。进一步惩罚他们,订了契约,规定将来你们的孩 子,不管到什么时候,生下来灵魂里就有邪恶,这个邪恶让你想做坏事,所以认为人性是恶 的。这是原罪,这种邪恶与生俱来,不学而有,是本能想做坏事。这样的灵魂要不管,只能 成为恶魔。要打入地狱,怎么拯救灵魂呢?得信教,祷告,忏悔。他们把灵魂交给了上帝。 中国文化不同,没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个善良的本质在。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 重要的东西。中国文化中,人的灵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来管。所以在中国,自 古以来, 讲天理, 讲公道, 讲良知, 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失道之至,亲戚畔之。我们常看重有德无德。常骂人缺德,这是委婉的批评。这讲的是德。 道德又像空气,看不出摸不着,又确实在,离不了。怎么对人生对社会发生作用呢?古人把 它转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为规范。比方说有道德的人会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而是有规 范, 出门怎么样睡觉前怎么样, 有无德只要看看这些行为就知道。 每个系列可以操作与检查, 所以说“礼者,理也” 。是按照道理理性来做。一天天地按这个做,道德就深入扎根,不是 空的,道德就通过礼来实现了。按礼来做,行为就合于道德理性。否则背离了道德理性。从 周代开始,礼特别多,正常人在小孩时就要学礼,见到长辈怎么做,父母喊你怎么做,规定 得细致,小孩的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约束,后来是成人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这些 是人生礼仪。通过各种礼仪的活动来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们的 灵魂要通过礼来自己管。 (看起来西方礼仪更实用,我们古代的礼仪太虚,怎么看待呢?) 两千年前有同样的问题: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一套话语要什么用?子贡是孔子的 高徒,几句话说服了棘子成,见过老虎与狗羊没有?虎豹与狗羊不同,在于身上的斑纹。假 如我们把虎豹的皮扒下来,去掉花纹与狗有不同吗?没有了。动物外在的东西像花纹,有与 没有,代表不同的动物。我们看君子与小人也一样,君子身上有类似于花纹一样东西即礼。 小人却没有。君子除了内在像虎豹一样,外在也要有花纹一样的礼。我们身边有些富豪,我 们却认为是小人,所以君子一定要学礼。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君子”一词似乎离我们有些远了,不过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 还常常会用到“德才兼备”这样的词,由此可见,即使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 修养依然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重要标准,这和“君子”的评价标准基本吻合。那么在 中国古代,要想成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孔子说过,我们身上有两种东西,一是质,本质,像勤劳真诚孝顺,这是质;二是文,现代 社会与人交际,说话文雅,举止有度,处事得体,让人感觉舒服。一个人身上这两种东西常 不对称。孔子说, “质胜文则野” ,率性,给感觉是粗野,不讲究;相反的是“文胜质则史” , 一看到人就客气让你受不了,达头了,为人不实在,做作,不实在。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文与质均衡发展,像老虎的花纹与体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两个都有,才能成为君子。所 以,大家如果对人生还有期许,得学文哦。孟子也有话: “君子异于人者,在其存心也, ”看 你心里存的是什么,只存有钱,就成不了君子,有两样: “君子以仁存心”到一个地方就关 注弱势群体; “君子以礼存心”还得装着礼。装着爱会尊敬把两样存在心情里,慢慢就会成 为君子。 (君子本指国君之子,后来最终成了有文化有修养的代名词。 ) 要做君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愿望。梁启超做过讲演,题目就是《君子》 。说大学是要 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这个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谈到君子,要崇德,勉 为君子; 语默作止, 都成为国民仿效的对象。 南开中学出过两个总理。 校长曾对所有同学讲, 宋朝时,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养人才,得从一举一动开始,胡安定的学生 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学生。是不是君子应该能看得出来,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要 将来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开的学生。这与梁启超的寄语一样。我们得有君子的规范, 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开场白,下边会把常用的东西一一介绍。 彭林说礼(二)学会称呼 (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可在很多人眼里, “称呼” 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 “你” 吗, 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眼里, “称 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 ,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可这 样寻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 配偶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 有这样的笑话,经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知道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 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他。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还喊,船老大就把他打进了水中。 他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这是专门的学问。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有外来 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 。称谓失当更不对。 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老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 傅。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应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 学生赶快道歉。不知道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所以可以 称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 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但在彭林教授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 的要求。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 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 ,表达的就是尊重。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 谦。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 ,诸侯也叫“君” 。后来把这个下移,用于一般人身 上。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 ,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 。 , 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里君都是你。 还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 公,从爵称过来的。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他的叫公子。这个称谓今天也用。 开学术会时,介绍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儿也一样,女公子。这样介绍比较雅一些。 现在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 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电视里常能看到,皇 帝称爱卿。小说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还 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 “陛”本指台阶。还有殿下,阁下。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 其实皇帝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 再一层层传上去。古代国君见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个接一个地 介绍,一直到那个国君那儿。这叫陛下。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陛下是天子专用。低的叫 殿下与阁下。称自己为“在下” 。现在没了,这种称呼保留下来了。章回小说叫看官,老北 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表达的也是尊重。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显然表 达的是尊重。还有像修饰词,加“令” ,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 “蒙蒙文王,令闻不已” 。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不能说老爸怎么样,老头怎么样, 这是玩世不恭,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 尤其是正式场合, 我们称呼对方最应该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取 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介绍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 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讲究呢?) 谦, 是用在自己。 是另一套词语。 像介绍到自己时, 一定要用谦称。 自帝王开始都有。 《老 像 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够。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谷,指 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见到丈夫得叫 小童。这都是谦称。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呢?)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 来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称臣就是被俘。女子谦称妾也是。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 表示诚恳。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这封信,司马自称“仆” 。甚至自己称为“牛 马走” 。这是一种低调。还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 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画,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 。郑板桥这样做与 称“牛马走”一样,是谦称。这是低调的自谦。像说父亲得说家父,母亲叫家母。弟弟得说 成舍弟。儿子说成犬子。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谦称。中国人讲低调,含而不露。问对方姓得问 贵姓,回答得说,免贵姓某。甚至还说小姓某。问大人不能问几岁,得问春秋几何或者是高 寿,回答得用虚度五十,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方式。 (按照 “自卑而敬人” 的原则, 敬词往往用于称呼对方, 而谦词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或者家人。 但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词, 哪些是谦词而闹出笑话。 那么, 这些容易被曲解的词都有哪些呢?) 一位老教授说,有学生闹笑话,学生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同学去奔丧了,这位同学觉得情同 手足了,得发唁电,一开头说, “惊悉,家父不幸逝世” ,到底是谁的父亲去世了?如果是你 的父亲去世,发电给人家干什么?给人家发的,就说不通了。也不能说是“我的家父” ,这 是你的,领回去就是了。 还有介绍配偶,现在生活中,介绍配偶的词最乱。往往说,老婆,那口,我家里的,太俗了。 有说是夫人的。这是笑话的。我们去读读《礼记》 ,称谓严格。天子配偶叫“后” ,王后,太 后。这是天子专用的。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 。现在要是称夫人就是自大了。叫爱人行吗? 爱人是近代兴起的称呼。在汉字文化圈里,爱人是情人。我们大陆称自己的配偶为内人或者 内子。这是古老农耕时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绍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实,女的称男的 叫“外子” 。这是通行的。 彭林说礼(三)以情动容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求瑕还是参加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 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多年从事礼仪研究工 作,在他眼里,举止得体、服装整浩都是表面的工作,在这些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往 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它正是人们取胜的法宝。这是什么呢?) 《礼记-玉藻》里说一个君子在平时生活时,体态非常舒缓从容,突然通知他有君子等 待要见,他马上整肃仪容。从脚到头, “足容重(步态要稳健庄重,重要立在足上,郑重场合 走时,脚要像车轮一样不离开地,鞋几乎是擦地前走),手容恭(手也要体现出恭敬,像行拜 礼时,揖得“深圆”才恭敬;拿东西时要“奉者当心” ,在胸口心脏的位置;较重的东西提 出手不能低于带。今天服务行业普遍。像收银员的动作很随便。还有一次女单决赛,赛前应 该在出场前介绍, 两个运动员球技高但是姿态非常不好, 不是抄手就是背手, 主持人致意时, 手也不放下来, 抄着手, 似乎极不情愿, 这就是手不恭, 手得放在前边或者旁边), 目容端(眼 光要端正,古人讲做人要正直,站得正,心得正,眼睛更要正。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膝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 庚哉。 ”心不正的人眼睛容易是浑的。看人眼睛,就能明了人的心灵。眼睛不看人,是大毛 病。一定要用目光来看人,不看人是轻视。这让人受不了。甚至有官员,跟你交流时,一边 说着听着呢,还一边评电视报纸内容。这叫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做官得专心呀,这样 哪能让百姓受得下去。握手时不看对方,甚至跟旁人说话。这点周恩来做得好,合影时总会 亲切地关注你与交流,让人如沐春风。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 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 (从手到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处处却体现出人的修养和内涵。虽然这是几千年前 古人总结出来 的礼教,但对今天的人同样连用,那么除了手和脚以外, 《礼记》里对人的容貌还有什么要 求呢?)一 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场合不能发出古怪声音,比如打喷嚏。我们现在的社会立他又 出现了新的含义。我在学校讲课也好,到外面单位讲课也好,经常受不了的就是女同志爱吃 零食,叫口香糖就是口容不止。声容静就是跟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大了,太大了就是噪音我们 现在已经把噪音列为公害, 有修养的人心很静话不多, 他的举止很从容, 我们有句谚语叫 “宽 广的大和平静,狭窄的小溪喧闹。 ”我们去欧洲火车上地铁里都非常安静,有修养的人都不 喧闹,要不是安静的坐着,要不就闭目养神。绝少有交谈的,更没有大声说话的。头容直, 我们在学校里听课各种姿势都有,给人感觉精气神不够。气容肃就是到一个大的场合,要绝 对安静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样。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时候,好想对方要送给你东西,你要恭 敬接受的样子。金庸就是个好例子,做的非常好。色容庄神色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如果 你端庄了, 就会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 是不是我把这几条都做的了, 礼就算学好了呢? 【关于人行为举止,从头到脚在《礼记》里,都是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和要求,所以彭林教授 认为,中国的礼是一个丰富细密的体系,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礼记》记录了比较详尽的礼 仪规范,所以彭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礼有一个丰富而细密的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 把“礼”完善成熟。那么是不是把这些都学好了,就把礼学到家了呢?】 这两年微笑服务,几乎被所以的单位认同了,但是怎么微笑,微笑要真诚不能按露几颗牙齿 算。孔子非常讨厌做虚礼的人,春秋时期社会很混乱,儿子把老子杀了,他也照样举行礼仪 活动。 【 事实上,礼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这 个层次上下功夫,于是衍生出了人与人之间一些毫无内涵的虚礼,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生 活节奏的加快,礼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么在彭林教授眼里,真正有内容的容貌礼应该有 什么样的标准呢?】 《论语》里面说“祭神在,祭神如神在。 ”在祭祭祀的时候,祭祀谁就好比这个人在。 “孝子 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颜色必温, 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 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 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 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 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礼记。祭文》 ,我们 中国人礼不是讲的外面的仪,礼是内在德行的内涵,仪是德行的外在显示。 彭林说礼 (四)穿出精彩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穿农服,虽然衣服不一定华贵,但是农服和人很 和谐,怎么看怎么舒服。而有的人穿衣服,怎么看都有些别扭,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前者在着装上符合一定的礼仪,所以衣服就能衬托出人的气质。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 的穿衣打扮,要想体现出自身的气质和修养,要遵守什么样的着装礼仪呢?)。我们每个人在穿着上,都不要小看你的这件衣服。人与人见面,看衣服的样式就基本知 道你的立身处事的风格,看色调就可以知道你的文化素养。看你的穿法,这帽子是正着戴 的.还是歪着戴的,衣服是散着还是扣着的,就可以知道你的基本生活态度。所以服饰加上 容貌表情就构成了你的文化形象。如果衣服穿的有间题,就会带来麻烦。来看两个小故事, 启功的老师生前提到过“马棚修容” ,子贡有一天拜见一个朋友,走得太快没修饰容貌,到 了人家门口,被拦住了。认为他不够资格与主人交朋友。子贡也认识到 了,赶紧钻到马棚里,把衣服搞整齐了,再求见,人家就让他进去了。说你衣衫不正,会被 人瞧不起的。我看到过东南亚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正举行招待会,一个外交官随便,穿着 T 恤就想参加,被人家拦住了。外交官都不行,这身打扮不配参加。古今是一个理。古人甚至 从小孩时的衣着推想到将来的发展。鲁国鲁襄公死时,儿子年小,结果穿着丧服,还在外面 胡闹,连一身衣 HErB 搞不好,肯定当不好国君,不幸被人言中,鲁昭公是昏君。我们对自 己的衣服得重视。衣服是放在涉及到形象与修养的位置。古代诸侯盟会, 叫衣裳之会。如果家族出现好事,称为家族的衣冠盛世。中国人在衣服上展示的文化是其他 国家难比的。古代做将军的,有将军的服装,士兵有士兵的服装,官有官服。官服前有补子, 表示几品官。古代在衣服上,能够体现出职业。古代法官有服装,中国人传说尧舜时有法官 叫高尧,很有名。他每次判断不了案子时,会找一角神兽有帮忙,獬豸(像羊,只一角)能立 刻知道谁是坏人,打官司知道是谁错了。高尧牵出它来, “杵不直行” 。一审,果然是。法官 后来戴帽子叫“獬豸冠” 。 (如果是炎炎夏日工作时,光膀子符合着装礼仪吗?) 天气古今是差不多的。 《礼记》里有话: “劳毋袒” ,再劳动也不能光膀子,不文明。我 家乡是江南水乡, 我们到处是桥, 桥坡度大, 现在给平掉了。 小时我们看到人力车车夫辛苦, 车拉着人爬坡,到上边往下冲,危险。他们每天汗流浃背,从来不光膀子拉车。再穷也有自 己的尊严。 “暑毋褰裳” ,再热不能上撩,一旦面向公众,走到社会生活中,要穿戴整洁。我 们不能因为天气热而放松要求。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时,是五十年来的酷暑,有上万名参加国 庆阅兵的人,在阅兵村里两个月,后来庆典过后,许多训练的资料表 明,没一人因为天热光膀子操练。这体现了很高的文明素养。人要管住自己,生活中要特别 注意管住自己。孔子叫学生“约之于礼” ,我们每个人也要想到自己的行为受到文明约束的。 不能为所欲为。 (穿什么与怎么穿与人的品位有关。那么究竟怎么穿戴才合乎礼仪之道呢?三紧指什么?) 今天随便了,尤其是孩子,对衣服乱抓乱丢。两千年前, 《礼记》里规定了晚辈早晨应 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我们是文明古国,重要表现是衣冠整洁。培养人生态度从早晨 穿戴开始。后来成了传统。这个人要看上去,让人觉得精神,有这些穿戴上的要求: 一是衣服要穿得得体,朱熹就谈到要做到“三紧”一一帽带、腰带、鞋带要紧。今天看 到一些嘉宾访谈时甚至歪戴帽子,会给孩子们散漫的印象,如果正戴会给孩子们提示作用。 扣子每个都要扣上,军队检查风纪,最上边的是风纪扣,再热也要扣。大凡正式场合,腰里 有腰带。鞋子一定要系紧鞋带。现在女孩子流行穿拖鞋,就进了教室。我上课常看到学生穿 着拖鞋,怎么穿拖鞋呀?最后我发现穿着拖鞋都有上飞机的。我提议正式场合不要穿拖鞋。 一年到马来西亚去,我批评一部分听众,他们接受了。哪怕正式场合,都要注意。 “三紧” , 人的精气神就出来了。三个地方都松垮垮,客观上会让人觉得玩世不恭。 (买价格贵的名牌,是不是就合适礼仪呢?). 第二点,穿衣服时好坏不在于名牌。中国古代礼仪的精神是反对这个。 《弟子规》里说, “衣贵洁,不贵华” ,要洗干净,不是多值钱。家庭出生不能选择,但是通过学习,使自己 有崇高的境界,有学间,这种东西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要比就比这个。孔子反对穿着华 丽,一天赞扬学生“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衣服基本功能有了, 内在更丰富, 一个得表面上的, 一个是内在的东西, 穿着差与他站在一起, 仍有自尊与自信, 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 道家也是这样, “被褐怀玉” 穿着粗的布衣, , 可是怀抱的是玉。 我有玉,所以用不着比外表。有玉就自尊自信。清华大学在 1 92S 年,陈寅恪先生留洋归来, 就穿着长衫,一个布包袱包着书就去上课了,人家衣服干净得体。无论什么时候想到自己更 多的求内在,外在要合乎礼仪要求,整洁干净。 “童子不衣裘帛” ,从小养尊处优不好。 《弟 子规》说“准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论语》 , “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重要的。 三是要合适职业的要求,特别说一下教师,一些老教师注重教态,站在讲台上,身上尽 可能不要出现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吸引学生注意力。衣服老是翻新,最能误导学生。所以我 在清华, 身上尽可能减为零。 参加工作了, 当年买块手表都稀奇, 要看手表都要背着学生看, 不让学生分散注意力。至于上街了,是另一回事。我们是教师,得对自己有严格要求。 四是要与场合—致.家里的衣服不要在公共场所出现。去参加婚礼也要与其相配,丧礼 也一样,只能有最自然的色一一黑与白。这表现最本真的颜色。现在有人不懂,穿着红衣去 参加。甚至女的涂着口红与指甲油去参加丧礼,因为这是内心高兴的表示,让人生气。参加 婚礼不能比新娘子还光鲜。 五是服饰要体现自身的修养。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本是混混,内心玩世不恭,一定要反 映在服饰上。 “戴鸡佩豚” ,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就喜欢这个,见到孔子也无礼,孔子用礼仪 来教导他,子路才发现自己的野蛮,扔了,换上儒者的衣服,请人向孔子拜师,不再觉得穿 着旧衣服难为情,最后卫国内乱中,他被人家一下砍了帽缨,他在最后一刻说, “君子死, 而冠不免,结缨而死” ,从容系帽带,被人砍死了。看看周围人,穿衣打扮与内心追求一致。 六是尽可能体现民族的文化个性。其实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系列,服装是 这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这个服装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 和当地的 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我们中国人的服装我讲,世界上最灿烂的。有一 些外国朋友跟我讲,他看了我们一些古装戏,就是汉朝的、唐朝的,还有什么《大明宫词》 , 他们就非常感慨, 说你们古代的服饰是非常漂亮的。 这个东西是中华文明里面一个非常重要 的一支。我们这个衣服不仅很漂亮,而且跟我们的文化是一致的。 彭林说礼(五)我的位置在哪里 (生活中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位置呢?在宴席与会场上,我们怎样安排座席,才合乎礼呢?坐 相与站相有什么标准呢?) 座位的坐法,有八个字记住了,好处理。 “在朝序爵” ,以官位高低为序; “在野序齿” , 以年龄高低为准。 像两省会谈, 省长得坐在最重要的位置。 两个国家也一样, 元首在最尊位。 无论东西方都是这样。民间聚会,像家里吃饭,不是政府场合,是私人宴会,以辈份与年龄 来论。在家里肯定爷爷与父亲为尊,不论官职。以后在一起吃饭就得看看老人,请上座。古 代乡村喝酒,都是这样。一个乡里都知道尊老,要体现在许多场合。在私人场合,不要把官 高的放在尊位。现在大学校庆,一系里,校友全回来了,一起吃饭。 宴请时,早年的校友上座,晚些的哪怕是高官,也要谦让。 (方位,指方向与座位。但是我们知道古代没汽车,在汽车中,座位应该怎么安排呢?) 以前流行面的,把老先生放在副驾驶位上。现在我也常被请到副驾驶座上,这是错的。 一般司机后排的右手位是一,如邀请二人,左手位是二。副驾驶位是最低的,一般是工作人 员。有一个特殊,假如是主人亲自开车来接,你就不能坐在后边,要坐在副驾驶位上。这是 合礼的。 (站与立的选择,面对不同人,究竟应该站着还是坐着呢?)清华在 1 925 年有国学研究院,是中国后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术单位。有四大导师,王 国维、陈寅恪,四位泰斗。陈寅恪,早年到德美等留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八种文字。这样有 精深留学背景的学者,在生命体内流淌的是中国文化的血液。一次有学生去拜见他。到家里 后,陈先生父亲也在,家里有三种人,父子师生。有间题了,谁坐谁站,如全坐,就显得父 子平起平坐了。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是儿子。无论年龄学间,在父亲面前永远是儿子,就 不能与父亲平起平坐。也不能让学生站着,这是客人,更不能让父亲站着。陈先生是这样做 的,站在父亲身边,让学生也坐着。是客人,必须得让坐着。老一代学者的风范,是我们学 不来的。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汽车地铁等处不能老人让座的现象。现代人太自我,以 自我为中心,到社会上,怎么会给人让座呢?以前是家家都得教育的。尊老是人人都要学的。 现在看民族学资料,有些国家把老年人当作累赘。浪费社会资源。古代老了,把你扔进了深 山,…自其自然。这不是中国人传统。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尊老,抚养大孩子,为社会为家庭 贡献了。子女与社会成员要回报善待, “尊者立” ,是 长辈就得尊重,随时准备听吩咐,侍候长者。长者命你坐,才可以坐。让你坐了,还不能随 便插嘴,长辈说话,要听要学,还没资格来插嘴,这是培养尊老的意识。一举一动要体现出 来。 “侍立”就是,坐下是“侍坐”“有事弟子服其劳” 。 。尊老意识是要累积的。现在没这种 意识。如果家家从尊敬父母严格要求,到社会上一看,与爷爷父母一辈的,也会这样做。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要求孩子们像古人那样对待长辈,但古人对长辈的那份恭敬之 心依然为我们所提倡的。 那么, 除了面对长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那就是师生之间, 面对为我们传道受业的师长, “坐”和“立”也有很重要的讲究。) 现在学生坐着,老师站着,学生提间,觉得站起来都麻烦,随意地发间,这是不礼貌的。 坐与立还不会操作。 “请益则起” 。我在学校上课,一堂九十分钟,我行礼,开始讲,学生无 动于衷。讲完了,我行个礼,学生还是没表情地看着我。我生气了。我说,中国人讲礼尚往 来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我频频示好,套用台湾的话,不断向你释放善意,同学们不领情。 礼最基本的东西没有了。现在有意思的,有时,我家里来学生,我给他们倒茶,我是长辈, 他们不站起来。尊老的风气哪里去了?至少应该说,不敢不敢,连这个意识都没有,你尊重 老师吗?有人说,心里尊重就行了。不行,得我感觉得到。心里尊重也要流露在表情与肢体 上。面对国旗要行注目礼,就是这个理。二百家讲坛资源网专业的百家讲坛 MP3,视频, 讲稿等资源发布站 http://www.baijiajiangtan.org/ (“坐”和“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姿态。俗话说“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 那么,这个“坐相”和“站相”都有什么标准?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呢?) 坐的基本要求是上身端正。中国人文化里面,做人要正直。这个正首先是内心的正。坐 也得正,坐要有坐相。平时,要看什么情况,与长者在一起,聆听长者的教诲,椅子不能坐 满,只能坐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能坐得满满的,更不能架着二郎腿。我见过一个领导, 手叉开,架在沙发上,这与身份不符,显得傲慢。坐要坐得端正。不能架二郎腿。还有腿得 并拢。古人认为人双膝叉开,不雅。箕踞,是不礼貌的。放肆的人,才会如此。刘邦一次接 见张敖,人家给他拿东西,执礼甚恭,刘邦箕踞而骂。今天仍然叉开双 腿,不礼貌。特别要强调的是,走到任何一个单位,要讲演,往往不愉快。几百个座位的教 室里, 最前面的地方坐着少数几个人, 越靠后越满, 古代坐讲究不能留虚席。 要从前往后坐, 迟到的进来不影响大家,如果留着虚席,不尊重。 说到站,想到要站直。身体的脊椎要自然状态,不正,只能影响内在的正直。所以古人 讲内外互相提示。勿跛倚,靠着没有站相。西方人讲立正。我曾间同学,什么是立正,同学 熟练告诉我,抬头,挺胸,两手贴着裤缝,这是仪,不是礼。是外在的,不是内心的。中国 人讲立正,不一样,钱穆先生 49 年时到香港,后去了台湾,八十岁时眼看不见了,开始讲 述自己的一生,有书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 ,有东西我看过感动。讲在江苏一所学 校当老师,当时有一位老师教体育,是刘伯能。钱先生加快刘伯能喊立正,马上紧接着说, 立正时,要做到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能够凛然不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立 正要往内求,然后外发,做到始得为立正。遇到烈日强风阵雨, “汝辈,非糖人,何怕日? 非纸人,何怕风?非泥人,何怕雨?怕这怕那,你何时能立?”做大丈夫,怕这些刮风下雨吗? 这就是中国文化,就算刮风下雨都在教你做人。气要养,在礼仪场合的立正是要内外兼具 彭林说礼(六)恭敬的学问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已经越来越普遍。而真正会交往的人,不但在交往中能体现自己 的修养,还能彰显个人魅力,让人生敬意。会交往的人,他能够通过言行为自己增色,从而 把事情做好。不会交往的人,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 体会。) 初次见面,一定会说“久闻大名”“久仰”“仰”来自《诗经-小雅》里的“高山仰止” , , 。 有一年去浙江,一位老先生见到年轻人,都非常客气。老辈特别谦虚,喜欢说高山仰止,像 一座山一样伟大,我们久久地仰望,久仰。 “仰多指教” ,请多指教之意,表达自谦敬人的心 态。还有一种叫“幸会” ,有幸相会的意思,把与你的见面,看作是我的荣幸,是自谦,是 非常谦虚的。间名字, “请间尊姓大名” ,包含真正的尊重。现在社会上常说, “老先生,怎 么称呼?”这也是比较客气与委婉的说法。同辈的,间今年“贵庚” ,指年庚,年龄。以前结 婚要互通出生年月,婚帖,叫庚帖。甚至委婉一点,说王先生“春秋几何” ,古有《春秋》 。 像五十,说是“春秋正盛” ,盛年啊。这也是典雅的说法。如果是同年,就说“有幸同庚” 。 如果大,就说是“虚长两岁” 。如果人家反过来间你贵庚,你就说“虚度五十二”了,即使 再优秀,也用不着去显摆。 。我们送礼物给他人,互相间送,要说几句话,接到礼物时,要 说, “不敢当此大礼,惭愧惭愧,哪敢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呀。“感谢厚赐。 ” ”这都是客气的 说法,推辞不过,就说“渐愧得很哪,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这样就很得体。自己送礼物 时,就不能说得特别贵重。再好,也要说区区微物,不成敬意。 “聊表芹献”“请笑纳” , 。对 长者,什么都显得微不足道。 (在彭林老师看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问话,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那么有人就说了, 这么多讲究我哪能记得住呢?在这些学问里,有没有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可循呢?) 中国人重视道德理性,文化注意学习。用人家的好的东西来纠正。齐有谢庄, 《南史》 里记,孙子叫谢览,站在那儿,超凡脱俗。一天齐武帝见到他, “意气闲雅,视瞻聪明”“芳 、 兰竟体” 。中国人把兰赋予了君子的美德,玉也是。玉似君子的仁。玉像人的坚贞。上边有 斑点,也绝不掩饰,瑜不掩瑕,像人的坦荡。常说对方为玉容,聆听玉音。玉体可安?形容 人高雅,说玉树临风,美酒叫玉液。像金玉良缘,金枝玉叶。像金玉君子。有评价他人时, 兰、玉可以多用。儒家经典也可以多引。像春秋五霸中齐桓、晋文公 最突出,像晋文公流亡时,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跟着,像赵衰,不居功自傲,常推荐别人, 说“ 《诗》 《书》 ,义之府也, 《礼》 《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孔子要孩子读书,要 学礼,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的礼仪雅言,不仅处处透着“自谦而敬人”的君子气象,而且还引导我们接近经 典,逐渐内化为我们的书卷之气,变化气质。因此古人在儿童阶段就开始学礼,在彭林教梭 看来,学礼不但涵养德性,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问题。) 这里举个例子,清华要成立国家院,要办成什么层次,关键在导师,清华当时要招最好 的教授来。最希望聘请到的是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字静安。有几个地方想请他,清华是其 一。一开始写了公函,想请他来。说明一礼拜多少节课,薪水多少。信发出了,负责筹备的 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吴宓,吴宓听说过,说不行,这样的学者,发个公函,与聘请普通员工 是一样的,是不尊重的。大家才知道礼数不够。怎么办?吴先生说,校长写亲笔信,信里说 明公函不过是打个招呼,今天派专人面请。吴先生拿着亲笔信,跑到城里静安先生家里。王 先生看到吴先生来了,心里有几分不高兴,认为是西方的礼仪,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没想到 的是吴宓先生鞠躬三次,然后表达了清华师生的仰慕之情,盼望他来清华任教。王国维后来 回忆说,没想到吴先生执礼甚恭,当时就决定去。搬到了清华。王先生到与不到清华,对清 华太重要了。到了国学院,成了国学院的灵魂与领军人物。三个鞠躬很重要。内心的真诚与 恭敬,都在里面。鞠躬本不是礼节,成为一个正式礼节,是到了民国,辛亥革命之后。政府 规定用鞠躬代替磕头。晚辈见长辈,得脱帽,然后行鞠躬礼,成了生活中最普遍的礼节。 (礼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帮人解决实际问题。著名国学大师 王国维先生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与人交往,处处充满了学问。但是还有一点容 易让人忽略的是,在与人交往中,走路也是有讲究的,一个人步子的快慢缓急,就能体现出 他的修养和内在心态。那么这是怎么说的呢?). 上次说到在香港,大会由金庸先生赞助。我们都想见金庸先生,大会闭幕时,请金庸先 生来到主席台上,把赠书,交由他亲自送给我们。按顺序,到台上来,接受金先生赠书,被 点到名的代表到台上来。不外乎从容与小跑来的两种情况。这里有敬与不敬的间题。如果看 一看古代的礼书,规定的不禁,应该是带点小跑上来。如果慢慢上来,说明你心里觉得这事 不重要。金庸先生那么年长了,如果一个慢一分钟,金先生得多站多久,如果想想,你一定 不愿意他多等。如果当一回事,你肯定会小跑,这是心态的流露。小跑上来,古代叫“趋” 。 有个有名的例子,汉代刘向写过《说苑》 ,记过文王没看到灭商,就去世了,武王率领诸侯, 把商纣王打败了,建了西周,没几年也去世了,由其幼子继位,由周公帮助他辅政。后来年 纪大了,再还权。周公了不起。天下当时还乱哪,商朝的人还想反扑呀。周公代替执政,造 谣之类都兴起,周公当时有时看到儿子伯禽,让他去曲阜,有弟弟叫康叔,到魏国做第一代 诸侯,周公当时忙呀,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求贤若渴啊。周公制礼作乐,主张从领 导开始要尊重人才。他的儿子与弟弟从他面前过时,表现不好,周公过去就打他们,没时间 跟他们说,就揍他们。两人苦恼呀。找国内有高人,是商高。商高了不得,勾三股四弦五, 是他发明的。这是个数学家。间商高,商高叫他们去看乔树,非常高大,回来了。商高告诉 他们,这树是为父之道,父亲就是这样的,挺立天地间,要有这样的尊严。他们还不明白, 商高再让他们去看梓树,是矮小的。商高间他们,他们看到了,这是做儿子的样子。这是为 子之道。二人想到了,我们在父亲面前不像儿子。二人见到周公,觉得微不足道了,不再像 原来了。周公觉得奇怪,告诉我,是不是见到高人了?他们说是见过商子了。真是贤者呀。 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了孩子们。今天觉得莫名其妙,年纪小嘛,怎么动不动打呢?要知道这是 排在第一位的,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这么高身份,还唯恐失去天下人心。他知道自己家的 孩子是要派去做诸侯的,要领导一个国家,如果没恭敬心,对普通百姓还有敬意?他想到西 周的王朝,想到地方的诸侯国,要长治久安,就要懂得尊重。打他们就是因为气。没想到商 高帮他解决了。古人把父子叫乔梓。做晚辈的就要有晚辈的样子。 彭林说礼(七)做客的讲究 (出门会友,我们常常有礼物相赠,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究竟该送什么样 的礼物才是合适的呢?有了合适的礼品,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登门拜访了。 当我们来到主人家 的时候,如果门是关着的,我们可以通过敲门或者按门铃让主人知道就可以了。但如果主人 家的门是虚掩着的,里面还有人说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做?主客交谈的时 候,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到他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好客的主人往往会留下客人就餐,或 者邀请我们出席酒宴。那么在就餐时,为了不失礼,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说到做客,就想到要带礼物,现在商场到处写的着大大的“礼”字。礼品包装得华丽。年 轻人过年过节送礼的负担很重。现在礼品里往往有问题在。比如送得太集中,一到中秋,一 个老人家单位朋友家人都送,多盒月饼在。送有负担,还也有负担。古人有智慧在,古代的 士第一次见面时拿一只野鸡。主人会说,来了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拿礼物呢?第二步,甲拜 访乙, 拿了礼物, 几天后要回访也要拿着雉, 这实际是几天前带去的那只野鸡。 这得还回去, 不敢收的。也是同样的要还给你。 士与士间相交是清廉的。那么国家与国家间呢?这个国家到你那个国家去,也不能空手,要 拿代表国家的礼物,一般是玉器。这件玉器品质好,用丝带绑上,放在专用的盒子里。古人 的外交礼仪非常隆重。到达后,外交开始了。客人一方就说,我们有一件礼品要送给贵国国 君,拿出礼品,东道主要“辞玉” ,不敢当,这么宝贵,怎么敢收下呢?客人要说,这是诚 心的愿望,一定要收下,这个国君于是要举行正式的仪式——“受玉” 。这时,客人要恭恭 敬敬地拿出来, 交给他。 主人也是恭恭敬敬地把礼物收下, 让人收藏起来。 按照今天的仪式, 好像结束了,可是古代不是这样,外交使团要走时,还得还玉,把这件玉器还要还给客人。 这不多余吗? 《礼记》里讲,聘礼“以圭璋聘” ,拿出珍贵的玉器放在聘礼上,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拿 特别好的礼物, “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来看望,是为了情义来的,不是为 了钱财。 “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如果是送无价之宝,收下了,礼是对的,要 另外做一件,价值与此相当甚至略高的玉器,再还,这个礼的交往就把钱财与宝贝做为了中 心,不得了呀,赶快找一件好玉来给,对方一看,玉还要好,交往的重心转移了,转移到东 西的价值上了。百姓知道了,另外的国家来了,又得琢磨,送什么,这个礼成了商品交换了, 百姓觉得,国家间重视的原来是这样的东西,百姓间也重视钱财了。人的脑子就全在这里面 了。所以,在这样的外交礼仪上,古人聪明,重义,不要重财。这样,交往上,思想没有了 负担。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礼物是什么?差不多二十年了,我在一间课室上课,到了元旦 了,同学上来,送一张贺卡,打开来,全班同学签名,老师收到这样的礼物,心里热乎乎的。 看到每个同学的名字,有许多回忆在,这个情义足够了。 讲话有两种情况,两个人讲话一清二楚,没有秘密。还有听不清,说明二人在谈论问题可能 涉及到隐私, “言闻,则入” ,敲门就可以进。 “言不闻,则不入,勿侧听” ,更不要偷听人家 隐私。这是不道德的。古人“将上堂,声必扬” ,故意说大声点,让他们把谈话结束,让人 有个准备。千万不要闯进去,每个地方都要恭敬。一个话题如果主人没有提起,不要轻易提 起。主人不傻,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到一定时候就会问你。如果问你,你再说,更不要 在中途插嘴。 “先生问焉,终则对” ,说完了,再对,现在年轻人好插话,这不好。到老先生 家做客,老先生问几点了,我鞋呢?这是暗示你,他准备走,打呵欠,说明疲劳了。或者问, 中午吃什么,这时客人要知道你待久了,要主动告辞。主人会站起来送客。送客也有讲究, 长辈对晚辈在门内送客, 如果身份相等, 要送出去, 越远表示情义越深。 至少要送到电梯口, 这是不常来往的。特别熟的,就不必了。开车来的往往要送到车开动。 《弟子规》说,过犹 待,百步馀,要等待对方走了一百步,客人不再回头了,再离开。 前两年去外地讲课, 东道主请吃饭, 年轻的东道主有职务有身份, 两人隔着圆桌, 他站起来, 双手捧杯,说我敬你。我说,你说敬我,你的动作就是不敬。对方惊讶。我说,我们间要隔 着桌子,要我跟你一样,这是不敬呀。我说,你看到过周恩来敬尼克松吗?要亲自到尼克松 身边,说祝酒的话,再到第二个人身边,一个个走到前边来。要给谁敬要走到他身边。他学 会了,跑到身边来了,敬酒。面对面喝了。我说,又不敬了。不对在哪里?我说,哪个年龄 大?我说,长辈跟晚辈,你没有资格面对面地干。晚辈不可以面对面地干。我说,碰了后, 要表示不敢与我平起平坐,得有表达方式,碰后,要微侧身子,然后喝,再说谢谢。表示, 我跟你隔着很大。 (比方说,起来敬酒,那么有的人呢给你碰了杯以后,他说先干为敬。那么有的地方呢,说 你喝两杯我喝一杯,你喝三杯我喝一杯。那么还有的呢,就是说敬酒的时候大家都拿着杯子 都在桌子上敲,叫“过电” 。这些做法到底怎么样?是对他人的尊重吗?老怕做错,怎么没 有规矩呢?其实规矩是有的,而且规矩很大,很多,只是大家没有机会去接触它。在彭林教 授看来,参加宴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礼” ,这样我们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尊重才 能由内而外地表达出来。 要想在宴会上不失礼, 我们在吃饭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方面, 我们的古人智慧地总结出了“十四毋” ,那么,这十四条应该注意的事项都有哪些呢?) “毋抟饭” ,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有些人把饭盒装得满满的。再要一份菜,心满意足地吃, 再要,没了。有些人聪明,第一次排队过去的时候,饭盒只盛了一碗,他过去时,还有,就 盛了一碗满的。当时有心态,多吃。古人不可以,伤廉,损害你的廉洁形象。现在,有吃的 了,大家做得好了。二是“毋放饭” ,那时是用手直接拿着吃,不要把沾在手上的再拨回去。 “毋流歠” ,喝汤时优雅一点。 “毋咤食” ,不要吃东西时嘴里发出声音,让主人觉得是不是 菜饭不好,不要吧唧嘴。 “毋啮骨” ,吃肉时,带了骨头,吃得差不多就算了,不要吃到后来 啃得嘎嘎响,一是主人很难堪,弄的东西似乎太少,人家吃不饱;二是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一 些动物。 “毋反鱼肉” 你吃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 , “毋投与狗骨” 以前曾遇到过朋友请吃饭, , 叫了好多菜,我们吃不完,我埋怨他叫太多,他说,没事,打包回家给狗吃,当然他说完, 觉得不妥当。骨头不能往地上扔。 “毋固获” ,不能这个菜我特别喜欢吃,不吃别的,固定地 专门吃这个菜,这个“获”还有跟人抢的意思。 “毋扬饭” ,饭热,大家要优雅地请,有人竟 然拿手来扇。 “饭黍毋以箸”“毋嚃羹” 。 ,古人喜欢拿梅来调味的,千万不要吃了一口,不行, 加点盐什么的,主人就会脸上挂不住。 “毋絮羹”“毋刺齿” 。 ,牙齿时塞东西了,难受了,我 就看到过有人赶快找鱼刺来,在大庭广众下不停地扣,给人感觉非常不好,不能当众剔牙, 至少要掩着点。 “毋歠醢” ,这是调味的肉酱,不要自己都独吞了。这些地方都是要讲究的。 结束了,就要端茶上来,客人应该主动站起来,帮助主人撤走饭菜。主人应该劝阻,会说客 人应该安坐,请他坐下。一般来说,吃完后,习惯喝茶,一直到兴尽。然后提出告辞。 到现在谈的就结束了。衷心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够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全集完:)更多百家讲坛资源讲稿尽在百家讲坛资源网 http://www.baijiajiangtan.org/ 百家讲坛资源网专业的百家讲坛 MP3, 视频, 讲稿等资源发布站 http://www.baijiajiangtan.org/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3180.html

更多阅读

“皇阿玛”张铁林收藏名人手札成瘾 名人夫人宠妻成瘾

张铁林收藏名人手札博主精选百余幅手札见博客相册夹国内手札的拍卖市场价格,在近几年之间,起码翻了好几番。手札的交易价格暴涨,有圈内人士开玩笑说,“跟张铁林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曾创下一个人包圆买下一场拍卖会上的全部手札藏品

阿里美女主持对话美女CEO:郗慧林(下)

(11:25:17)主持人说:你怎么到美国选择金融行业?(11:25:28)郗慧林说:我从小很有智慧,学习能力很强,只有顶尖的金融才能激发挑战自我的斗志,而且在美国大家最早的电影《wallstreet》,当时是道格拉斯演的,拿一个手机谈笑风生,很有气质,(11:26:14)

“大人真乃神人也!” 就像真神大人说的一样

无论是《神》剧演员们自己,还是很多《神》剧影迷,都认为李元芳特别爱说“大人真乃神人也!”这句经典台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开始是认为自己记错了,可通篇三部看下来,李元芳只在第一次与大人见面时说了一次,这也是《神》剧第一次说这

巩汉林29岁帅气儿子巩天阔及全家福图 黄一惠巩天阔

近日,巩汉林晒出和夫人金珠庆祝结婚30周年的系列照片,并感谢夫人带儿子来探班。照片中,巩汉林与金珠携手在厦门的海边奔跑,还在沙滩上写下爱情感言,庆祝结婚30周年。但更让让巩汉林感到幸福的是儿子天阔来剧组探班。几位小品明星的子女

被剁成肉酱的彭越

被剁成肉酱的彭越 李利忠彭越字仲,是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初在巨野泽中以捕鱼为生,后聚众为盗。陈胜、项梁起事的时候,一帮青年对彭越说:“现在秦国乱套了,许多豪杰都自立旗号,起来反抗暴秦,你为什么不出来抢占一席之地呢?我们也可以像他们

声明:《彭林说礼 演讲稿》为网友寒烟兰烬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