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与曹刿 曹沫劫齐桓公

这几天忽然看到了曹刿与曹沫这俩哥们儿是一个人儿的文章,觉得好奇,于是陆续看了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大多数学着都认为他们俩是一个人。我看了后总结了下他们大概有这么几个理由:

1古代“沫”与“刿”读音相同、是通假字。这两个人都是鲁庄公的谋臣,不太可能是两个人。并且古代交流不便,各国写的字不同很有可能。

2《管子·大匡》中有曹刿劫持齐桓公的记载,不过是鲁庄公和曹刿一同劫持齐桓公。

3《孙子·九地》中有: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巾,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诸”指专诸,“刿”就是指的曹刿。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我看到了的一些理由:

1 曹刿是军事家曹沫是“以勇力事庄公”。

2曹刿论战时,鲁庄公十年。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据此可以断定,此时曹刿的身份不是“肉食者”。但是他能见鲁庄公说明他是“士”。《史记》中有:“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而此前鲁国与齐国有四次战争,战败的有三次:桓公十年、桓公十七年、庄公九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鲁庄公十年“长勺之战”前鲁国至少两次“败北”(并割地与齐),也就是说,假如曹刿即曹沬是同一人,那么,在“长勺之战”前,曹沬就已经是“将”(犹复以为将说明一直是”将“)。由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并无专门之“将”,而是由各诸侯国的“卿”在战时临时“将”兵,而“卿”为“肉食者”。这显然与曹刿所言“肉食者鄙”的事实相悖。

对于读音、通假字什么的就算再多么“可能”也只是“可能”,无法令所有人信服。但是《管子·大匡》中的记载就太明显了:

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庄公抽剑其怀曰:“鲁之境去国五十里,亦无不死而已。”左揕桓

曹沫与曹刿 曹沫劫齐桓公

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于君前。”管仲走君,曹刿抽剑当两阶之间,曰:“二君将改图,

无有进者!”管仲曰:“君与地,以汶为竟。”桓公许诺,以汶为竟而归。

说得很明白曹刿和鲁庄公一起劫持了齐桓公。但是《史记》中又只写了曹沫一个人劫持齐桓公,这又该如何解释?《孙子·九地》中的记载可以反驳“曹刿是军事家,曹沫是武将”之说。对于“肉食者鄙”中推断我觉得也很有道理。

到底这俩哥们儿是不是一个人?虽然许许多多历史学者都一口咬定是一个人。可是我没见他们拿出什么能让大家一点疑问都没有的证据。不知还有什么证据我不知道?请不吝赐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2740.html

更多阅读

《古文观止》朗读视频全集 古文观止朗读mp3

《古文观止》朗读视频目录卷一 周文 (连播) 1.郑伯克段于焉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4.臧僖伯谏观鱼5.郑庄公戒饬守臣6.臧哀伯谏纳郜鼎7.季梁谏追楚师8.曹刿论战9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0.宫之奇谏假道11.齐桓下拜受胙12.阴饴甥对秦伯13.

《荆轲刺秦王》解读与探究 荆轲刺秦王ppt

《荆轲刺秦王》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战国末期,秦并天下,势不可挡。秦军灭韩破赵,大兵直压燕境。燕太子丹深感力屈计穷,而又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使荆轲行刺秦王。他们原定的计划是:上策效法春秋曹沫胁持齐桓公的方法,要挟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

声明:《曹沫与曹刿 曹沫劫齐桓公》为网友花瓣花的语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