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社会人生、关注民众疾苦的诗人赵执信和他的诗 秋暮吟望 赵执信

直面社会人生、关注民众疾苦的诗人

——读《饴山诗集》札记

张弦生



清康熙朝号称“国朝六大家”之一的青州益都颜神镇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在《谈龙录》中说:“本朝诗人,山左为盛。”清初,山东诗人人才辈出,诗歌创作蔚为大观,赵执信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论家。

赵执信的诗论集中在他的《谈龙录》中,而他的诗作则集中在《饴山诗集》中。针对王士禛(王渔洋)的“神韵说”,在《谈龙录》里,他从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出发,提倡吴乔的“诗之中须有人在”。他又说:“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他主张诗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艺术风格应该由作家“从其所近”,自由选择。主张诗歌创作表现,要达到一鳞一爪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在他的《饴山诗集》中所创作的作品,就具体实践了他的这些诗歌理论。

《饴山诗集》共19卷,集有赵执信从康熙二十三年23岁开始,到乾隆八年82岁止创作的各体诗歌1037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针砭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的社会生活诗作,也有大量的游历天下,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还有不少咏史、咏怀、咏物诗。他还笃于友情,为自己的挚友编了一卷《怀旧集》(卷之十八)。另外有一些游仙诗。诗集中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从数量上虽然不占太大的分量,但这些诗,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少年时期的赵执信就文才斐然。据《赵执信墓表》记载:“九岁里中诸名士会文,先生径造焉。众轻之曰:孺子何为者?及受题,先生立成数艺。语文名俊,一座皆惊。”他于康熙十四年14岁时考中秀才,17岁时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18岁又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他在京期间,“抱异才,负奇气”,“其于世也,率性自好,无所缘饰。”(吴雯《并门集序》)。他23岁就担任了山西乡试正考官。由井陉入晋,乡试完毕后由晋城天井关南越太行山,经河南怀庆府道回归故里。在这期间,他创作的诗收入《饴山诗集》卷之一《并门集》中。其中七言古诗《道傍碑》写道:

道傍碑石何累累,十里五里行相追。细观文字未磨灭,其词如出一手为。盛称长吏有惠政,遗爱想像千

秋垂。就中行事极琐细,龃龌不顾识者嗤。

将地方官员琐细龃龌、沽名钓誉的行径一语道出,嗤之以鼻。

此集中还有一首《太行绝颠望黄河歌》,写得很有气势:

料量始识大河见,势拟天阙悬飞龙。昆仑倒泻几万里,划分南北无始终。蜿蜒胜已控秦豫,奔腾气欲吞

华嵩。眼底太行将恐没,古来雄观何能同。我闻近年水大涨,舟楫日夜相撞舂。有时青天万艘失,咄嗟人命

随北风。江淮相接渺巨浸,田庐尽作蓬蒿丛。海门不启河伯怒,坐令堤埽难收功。即今远望仅如带,晨光指

点愁匆匆。可怜黔首半鱼鳖,漫言游子开心胸。

他登上太行山顶,放眼眺望黄河,一面为其雄浑壮阔所震撼,一面又为连年的洪水给民众造成的祸患而担忧。

卷之二《闲斋集》是他24岁至28岁在京城任职期间的作品。时迁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兼预修《大清会典》。从这一集中,可以看出他在京广交名士,“招请无昏旦,主宾杂坐卧。狂或怒朋辈,醉不避惊逻。”(《送费生赴淮上》)“年少诸郎习疏放,止堪持酒谈风骚。”(《送同年梁原山吉士改官归太和》)但是他对官场的风波也是有预感的,在他的《蝉》一诗中,他吟道:“严霜休太逼,已怯早来寒。”他在送一位能星纬会相面的友人回宣城的诗中说:

感子郑重意,失喜还自悼。生本田野夫,一第良忝冒。早仕乏问学,行意成轻傲。闲官惭报称,孤立丛

谤谯。常忧忽失坠,知病竟莫疗。天时子有征,人事我所料。(《赠李生》)

果然,在康熙二十八年,他因与好友洪昇等人观演《长生殿》,宴饮作乐,遭黄六鸿弹劾,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罪名,被革去官职功名,还乡。京都人感叹:“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在《饴山诗集》卷之三《还山集》中的第一首诗就是赵执信离开北京返家时写下的《出都》诗:

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

长安。

从此开始了他的家居和海内漫游生活,直至终老。在深入民间之后,他更了解到社会的黑暗,看到民生的疾苦,写下了更多揭露官场腐败、同情人民受难生活以至造反举动的诗篇。

从康熙二十八年回乡到康熙三十四年间,他过着家居生活,这期间,他曾两次观海。这一时期的诗作,收在卷之三到卷之六的《还山集》和《观海集》中。陈恭尹在《观海集序》中评价说:

益都赵秋谷,早通仕籍,才名振天下,然好纵酒、喜谐谑。士以诗文贽者,合则投分订交,不合则略视

数行,挥手谢去,是以大得狂名于长安。……问其近作,示以《观海》一集。气则包括混茫,心则细若毫

发,片言只字,不苟下笔,其要归于自写性真,力去浮靡。如是士亦何妨于狂哉!

从这些话中,可见赵执信诗风和内容的转变。他更进一步实践着自己“诗之中须有人在”、作家的艺术风格应该由“从其所近”的诗歌理论主张。

在卷之五《还山集》下中,有一首《弃妇词》,诗中描述道:

昔时鸳鸯翼,今日东西云。浮云本随风,妾心自不同。君心剧无定,见弃如枯蓬。出门拜姑嫜,十步一

回顾。心伤双履迹,一一来时路。留妾明月珠,新人为耳珰。不恨夺妍宠,犹得依君傍。宝镜守故奁,上有

君家尘。持将不忍拂,旧意托相亲。此生一以毕,中怀何日宣。

诗中,弃妇被逼返家的凄婉留恋的心思,如泣如诉的悲切,描写得非常真实、细腻,颇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意蕴。似乎也是他处于已被革职还乡境地的复杂心情的写照。这一心境在他另外的诗中也有透露,如他在寄洪昇的诗中说“垂堂高坐本难安,身外鸿毛掷一官”(卷之五《还山集》下《寄洪昉思》),见到同年好友,语次京城故人时说“已结紫霞侣,空怀青琐班”(卷之六《观海集》下《福山县就同年陈踽庵宿……》),可他在卷之五《斥鷃笑鹏》一诗中却说:“鹏抟九万里,本意在天池。斥鷃不相识,人间空尔为。……妄投和璧贱,失势太山卑。”由此可见他的惆怅、矛盾心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对民间生活的了解,他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大众的一边。



在《还山集》上里的《纪蝗》和《后纪蝗》两首诗,常常被论者提及。他在《纪蝗》中描写了蝗虫蔽天飞起,如黄尘阴风,嚼食庄稼,“野老仓皇田妇泣,斯须立见田亩空”的恐怖景象,并联想到这是朝政有失所遭的天谴:“盛朝泽大岂遍及,长吏政异今难逢。……天灾无时垂鉴戒,地灵有力持荒凶。史臣失职仰廊庙,载笔义引《春秋》《螽》。”指出政治腐败的祸害更胜于天灾。在《后纪蝗》中他一面写农民扑打蝗虫的艰难无力,“长竿缚衣五色新,蝗落如山不畏人。但觉齿牙挟急雨,空悲禾稼失连云。”一面大声疾呼:“蝗乎,蝗乎!且莫殚我谷!告尔善地栖尔族:一为催科大吏堂,一为长安贵人屋!”直接揭示了民众灾难的根源所在——“大吏”和“贵人”,这该有多大的政治勇气啊!

淮河南北历来多水灾。赵执信游历海内,多次经过这一带,这里的洪水给他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印象,对老百姓在水患中所遭遇痛苦的同情,成为他诗歌抒怀的内容之一。在卷之七《鼓枻集》的《大堤叹》一诗中,他写道,宛若蛟龙的大堤,“夜来风雨天河翻,一半随波忽东”,残余的堤上,受淹的黎民百姓“缚茅编荻学蚁聚,十里喧喧歌哭声”,“鸡豚儿女未全漂,相唤相牵此相保”。卷之十《葑溪集》的高邮《碧波行》中,他写道:

碧波吞日斜红浅,湖溟天低觉秋远。行舟欲泊何处投,一线堤烟万家满。遥村近郭人无余,相将草草堤

上居。犹争堤前一寸水,且免一日湖中鱼。天公不检骄龙怒,偏向此邦夜行雨。眼看无地可容波,终恐平沉

赴江去。连江千里号悲风,无由吹入长杨宫!

“长杨宫”,为秦汉旧宫名。诗人在此呼喊:朝廷宫中,哪能听到碧波汪洋中百姓的悲号!

赵执信40岁以后,除到过天津、河南等地外,就是家居和多次南游吴地。他家居红叶山楼和在吴地苏州的经历(44岁到63岁之间),多在卷之十一到卷之十五的《红叶山楼集》《浮家集》《金鹅馆集》《回帆集》中记叙。“解道渊明日夕佳,秋光次第到山家。薄寒潋潋浮云叶,细雨濛濛养豆花。螺髻千峰争渲黛,蝉声万树半拖霞。桔中不羡商山乐,况乃飘摇上海槎。”(《秋光》,见卷之十一《红叶山楼集》上)他摆脱了罢官的阴影,摆脱了名利的羁绊,成为一名民间诗人。他的面向社会,记民间疾苦的诗多在这几卷诗集中,揭露社会现实和认识的深度,都较以前更深刻。这些思想性强、认识价值高的作品的创作,是因为进入壮年,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更深入民间社会的缘故。

在封建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农业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是不可抗拒的,常常是毁灭性的,再加上官府、地主的剥削,农民更是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生存。他曾写雹灾造成的危害:“青天龙鳞飞,平地拳石走。填溢济泺波,迅扫南东亩。哀哉屯云稼,俄顷化尘垢。……由来食为天,性命系升斗。”(卷之十二《红叶山楼集》下《刈麦二十韵》)他还在《纪旱》中记叙“故乡比旱荒,出就江南熟。余冬冰塞川,春暮雪压屋。夏雨亦连绵,游鱼上平陆。菜麦弥望中,糜烂不可掬。农夫强相劳,满地新秧绿。畴能测天心,立见起盈缩。阴云滞千岩,赤日恋三伏。……苍黄草树焦,廓落江湖蹙。坐视高田下,并罹炮烙毒。野有百岁翁,垂涕语亲族。屈指九十年,奇灾再经目。”(见卷十三《浮家集》)在水旱灾害面前,作者的心情和田翁一样的沉重。他在《久旱》中叹道:“云雷不上天,水泽不入地。但依天地居,未识天地意。日月惟有光,熏灼令人畏。……哀哀生民命,岌岌旅人势。”(见卷之十四《金鹅馆集》)关心民瘼之情,满溢笔下,历历在目。

卷之十三《浮家集》中的《甿入城行》是选清代诗歌者必选的作品。此诗写于康熙六十年居苏州陈氏西园,冬天被盗,迁往金鹅馆之前,诗作正面涉及了农民造反的题材:

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

向村。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

城中死。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

令出赈荒。门外甿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

毁阁如风扫。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诘朝甿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

农民不堪忍受横征暴敛、酷刑拷打,一呼而起,入城造反暴动。诗人以酣畅淋漓、劖刻真率的笔墨,歌颂了他们的正义行动。这样的诗作在古代诗人中是很少见到的,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赵执信的代表作品。

还有一首《吴民多》,也是反映苏州农民造反暴动的作品,写贪官被当地农民驱逐离职,民众的欢呼和贪官的狼狈。诗中说:

吴城郁嵯峨,吴民百万过。昨日城中哭,今日城中歌。歌声如沸羹,讼口如悬河。攫金搜粟恨民少,反

唇投牒愁民多。昔知临吴附臭蝇,今知临吴附火蛾。逝辞吴城不反顾,呜呼奈此吴民何。

(见卷之十四《金鹅馆集》)

批判锋芒也是十分犀利,嘲笑讽刺也是甚为痛快热辣。

在《金鹅馆集》中,还有《水车怨》、《两使君》、《猛虎行》、《虎伥行》等诗,也是揭露官吏横行残暴、黎民受苦遭虐的诗篇。《水车怨》中描绘道:“踏车儿女汗如雨,恨不成流入田去。我来田畔每低徊,何术驱日呼云雷。老农在旁长太息,纵有甘露也无益。凭君为忆一月前,二麦街头不直钱。典衣未及买升斗,数日化作风中烟。”农民挥汗如雨劳作,无论丰年歉年都摆脱不了遭盘剥的命运。《两使君》借老翁之口道:“侬家使君已二年,班班治绩惟金钱。可怜泪与髓俱尽,万姓吞声暗望天。”斑斑血泪道出农民所遭受的被敲骨吸髓的剥削。《猛虎行》中道:“猛虎遥自云中来,长江直越惊浪开。邅迹不经兴义里,磨牙却上姑苏台。台下家家血拥户,夫死儿残不敢语。”《虎伥行》中道:“虎在山林本畏人,近日公然入城市。借问何缘敢横行,伥鬼巧黠为之使。”以猛虎、伥鬼作比,来鞭笞贪官、污吏、恶绅的罪恶行径。

赵执信的一生都是在忧虑民生的心境中生活着。他晚年体衰目盲,仍不停歇他对人民的关心。他在《久旱喜雨》中感叹:“呻呼逾六旬,无路得见听。……报赛随老农,称贺惭明廷。回思枯槁余,意得神未宁。人生一世中,忧喜何时平?”(见卷之十六《磺庵集》)



从以上所列举的作品可以看出,赵执信的这些面向社会民生、暴露政治黑暗的诗歌受汉魏乐府诗影响,更受唐代李白、杜甫歌行体诗影响和白居易讽喻诗的影响。他的这些诗作表达张扬、畅达,风格峥嵘、峻刻,力去柔弱、绮丽,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语言直率、朴真,直抒性灵,全面继承汉魏六朝和唐代诗歌的优点,形成自己多姿多彩又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像《弃妇词》、《太行绝颠望黄河歌》、《甿入城行》等诗,代表了这些特点。

关于这方面,还可以再列举一些作品。

卷之八《鼓枻集》下的《望罗浮》:“昔游东海观蓬莱,宫阙晃朗金银开。扶桑坠枝生夜梦,火轮飞破琉璃堆。”诗风颇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辉煌流丽。他描绘了一系列的美丽的神话传说后,又说:“珍禽联翩迓贵要,洞天犹尔吾何哀。神丹火冷灶土埋,虎喑讵敢瞋狼豺。”接着他特地在此自注:“山中方多盗。”笔锋又回到了现实中豺狼当道的人间。《韶石》一诗:“君不见虞庭始成韶乐时,两阶干羽何参差。声容尽善地则陋,茅土未改陶唐遗。六龙南巡恣游放,江山自献群灵驰。苍梧东畔湘水曲,怪石林立争嵚崎。……坐令后世闻有飞仙语,到今指似空猜疑。峰驼阁凤或变化,想象当年百兽率舞凤来仪。呜呼!重瞳野死竟不返,不识箫韶未奏之前此石安所施。举头一笑天低垂,吾欲飙车寻九嶷。”从气势雄奇上,从句式参差上,都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的风格相似。他的《烈风行》:

大块噫气,有何不平?阴阳合沓战消长,一夜吹尽万古声。洪炉鼓鞲火不息,声中赩忽仿佛来诸灵。屏

翳丰隆借余势,排星月,鞭雷霆。海水随风向天立,空际喷薄鱼龙腥。五行忽齐一,八极相崩腾。身非至人

出,利害安能坦不惊。细闻屋角落,坐惜山峦倾。不知造物意,但恐宇宙终冥冥。阊阖九重门,詄荡还清

宁。欲乘云车一上诉,无路哀歌谁为听。(见卷之五《还山集》下)

诗兴所致,不拘泥于句式与声律,以雨风雷电象征自己愤懑的心情和社会的混乱。

他的《村宿书所闻》一诗,先写寒夜宿荒村,主人告诉他不要早行。他深为感叹:“昔为竹溪逸人居,今是绿林豪客穴。深秋屡出横官路,赤羽霜铤不知数。不搜钱帛但争盐,似与行商旧有嫌。近说军营议追捕,预愁侵扰遍穷檐。兵盗相寻几时了,从此行人恐难保。”(见卷之十三《浮家集》)写官府与绿林豪客为争盐货,使百姓日夜不宁。“诗外尚有事在”,很有杜甫诗歌之风。正如吴雯《并门集序》所论赵执信“其为诗也,直而不俚,高而不诡,盖如其为人矣。”

读赵执信的诗,“其雄健之气、清峭之思,层见叠出”(彭启丰《饴山诗集》)。他的作品以豪放的气势、深刻的思想,开一代风气之先,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有大大超出前人和同代人之处,预示着诗歌新时期的来临。这是给古代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瑰丽的财富。今天我们诵读这些作品仍然让我们感到震撼,今天我们来学习、研究他的作品,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附注:本文所引赵执信诗文均引自《赵执信全集》(齐鲁书社1993年7月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2422.html

更多阅读

教学活动之社会《我是爸妈的小帮手》 巧虎节水小帮手

活动名称:社会《我是爸妈的小帮手》活动目标:1.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感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愿意为家庭服务,体验劳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我是爸妈的小帮手》2.事先请幼儿在家中观察父母的活动,并用记录

在团代会、学代会的致辞------青出于蓝 团代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学们:先前屈校长作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在座的208名代表都是我校的优秀学生。艾自红同学作了学生会主席报告,刘校长就同学们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同学们的许多问题,也是我们年少时经常碰到的困惑。学校所存在的问题

声明:《直面社会人生、关注民众疾苦的诗人赵执信和他的诗 秋暮吟望 赵执信》为网友年少时的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