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阐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阐述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继承性。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唯物论阐述世界是什么,辩证法阐述世界怎么样,认识论阐述世界是否可知,历史观阐述社会是什么、怎么样和人是什么、怎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四个方面的十大规律:
第一,唯物论。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规律,二是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规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统一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
第二,辩证法。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二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观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人们为什么能认识客观事物以及怎样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认识和实践是无限循环反复的过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http://img.413yy.cn/images/01111101/01121548t0103c79f89adee4916.jpg)
第四,历史观。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四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五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历史观涉及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人的观点。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