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畅:
……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能融入敌方,忍耐,为国效力,即使被扣上叛国的帽子也无所谓吧。……这种方式顶多让别人赞许一下他的高尚的品质,也只能停留在“赞许”的层次了。苏武有忠义之节气,却看不到长远利益了,即使假装投降,再从中作梗也好啊。……当然,当时的人们可能更气节吧……
罗诚:
江城子牧北难忘
胡笳幽怨汉使何处。驼铃起,自难忘。衰草寒沙,是夜共凄凉。纵使北海两茫茫,朔风冽,冷月苍。
旄节难辨大汉何方。孤冢没,无怅望。毡毛草皮,对月话青霜。回首十载应垂泪,千秋忆,白骨存。
曹一多:
……为了不背叛祖国,竟然被流放了。18年,虽有可敬的地方,但我认为他守护了一个“无能”的祖国。18年来,祖国竟然没有能够将苏武救回来,按理说,汉朝应该是很强大的,救回一个人完全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汉朝有没有想过救苏武,即使后拉将苏武救出来了,那也已经是另一位皇帝了。说明在当时,苏武已经被国家抛弃了,而苏武捍卫的却是已经抛弃了他的国家。……
温忠璞:
……不知道是谁批评过:现在的读书人越来越没骨气了,也有人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投降了,毕竟生命更重要。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苏武一开始就屈服了,单于也就不会有想让苏武投降的意愿了。恰恰是因为有这种人的存在,一个国家也才有了所谓的“脊梁”,一个国家才能凝聚在一起而不是散成一盘沙。……
严记昕:
……一个连希望都看不到的盼望还有什么坚持的理由可言呢?一心的告诉你自己要坚守气节,只不过是骗自己,麻痹自己,让自己的心能得到安慰,但最后的结果(现实)还是被所有人遗弃十九年……
蒋唯悦:
……首先,我不去牧羊。……其次,我也不会自杀,逃避是弱者的选择。如果我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那一定是在战场上!而不是写几首义愤填膺是诗词留给世人。然后去荒无人烟之地去赴黄泉。人就活一次,我可以死得很痛快,但我决不自己给自己痛快。如果我是苏武,面对富贵,我不会动摇,面对斩刀,我也会很决绝。但是我会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我们还有一条命,我还能活在人们的视线中,我就有机会报国!被囚禁,被流放,多不划算,这么活着,还不如投降了,假装投降,之后,我就作为汉朝在匈奴的卧底,为我们汉提供情报……纵使最后被匈奴的王发现了,要诛我九族,我的族人也会和我一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活着还能效力,哪怕就一点,死了就白搭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练森源:
…有几个疑问:第一,既然令他牧公羊,他却啮寒雪!……第二,汉朝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使者在匈奴那边有了困难,使者那么久没有归去,再昏庸的朝廷也会料到出了事故……汉室为什么不质问匈奴呢?汉王朝究竟在做什么?……苦守两三年也罢,汉室这么久置我于北海也不闻不问,还不如多写几首诗哀叹汉王朝的弱败……
罗丹卉:
……愚忠……苏武虽拒绝单于的赏赐,而后却接受了匈奴人的施舍,“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苏武在匈奴十余年,难道真是那么无情无义,虚伪到连妻子儿女都不管的地步,苏武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而拉上全家老小,他这样无正常情义的人配得到后人的尊敬吗?……假如我是苏武,我并不会选择弃家异处他乡,以优待和赞许而坚持固执的坚贞,最终拔剑四顾心茫然。我会放弃那坚贞的面具,拥抱那柔美而多情的故乡。纵使肝脑涂地,也不会苟延残喘忍受外敌欺侮的眼神。
赵林瑞:
开始的时候,觉得苏武对汉的忠心是愚忠,汉武帝对百姓的恶劣行为已经令许多大臣不满,所以才会不断有汉臣投降匈奴……后来,多看了几遍文章,渐渐地觉得,在那个时代,一个国家能用哟这样的臣子该是多大的荣幸。首先,他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其次,他不受金钱名利的诱惑,能不被权、财诱惑的臣子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臣子;其三,他不畏强权,敢于怒骂匈奴高官,不给卫律面子,不给李陵面子,坚定自己的立场,软硬通通不行。其实,现在感觉他并不是愚忠,而是已经将国家放置在了自己的生命与信仰之上。
如果我是苏武,我能够不畏强权,但不能孤独地与羊群为伴十九年;我也能够怒斥卫律,但可能被李陵说服,或许在牧羊的某天,我会以一种无声无息的方式消失在那片草原,也许是死亡,也许是逃跑。或许我会“投降”,作为一名汉使者,没一点计谋怎么行呢?“……兵不厌诈,如果有计谋,可能早就回到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