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研网-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守礼据实――感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

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北京丰台二中 陈巧梅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亓东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的题目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和相关读物《直书》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史学据事直书的一面,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晋灵公不君》是一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在字面理解上,学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就是鉴赏晋灵公和赵盾的形象,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偏差。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其君”却很不理解,对孔子以及刘知几等人关于董狐的评价更不理解,因为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董狐的记载,他明明是在歪曲历史,根本不是如实地记录历史。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1、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2、探究真相,了解标准。

3、相关阅读,传承精神。

4、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教案

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

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课时

北京教育科研网-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守礼据实――感
第三课时

课型

研读课









1、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2、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教学

重点

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难点

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

教具

多媒体 黑板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新课

1、探究历史的真相

2、了解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

3、总结读史的方法

4、了解直书精神的传承

5、总结直书与春秋笔法的关系

三、

课堂总结

四、布置

作业

一、 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宣公二年乙丑那天,晋国的国君晋灵公被他的臣子所杀,对于这件事,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

教师出示材料:

董狐:赵盾弑其君。

《春秋》: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左传》:最后一段。

1、 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三则材料在记载晋灵公被杀一事上有何异同?

2、 学生归纳异同

相同:董狐、《春秋》、《左传》都认为赵盾弑君。

不同:《左传》指出亲弑君者是赵穿,赵盾是为法受恶。

教师导入新课: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几位史官的记载不尽相同呢?晋灵公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为什么会被杀呢?赵盾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臣呢?他会不会弑君呢?我们今天就将拨开这些迷团,探明历史的真相。

二、还原历史、探明真相:

教师引导:当代史学家钱穆认为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今天我们就以选自《左传》的《晋灵公不君》为研究以下问题的基准。

教师出示问题,一名学生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学生根据文本逐题回答。

1、依据《晋灵公不君》的记载谈晋灵公被杀的原因。

(1)学生谈,互相补充。

(2)教师总结:晋灵公他不敬大臣,不子庶民,最终失去民心,被赵穿所杀。这样一个君主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死有余辜,但在那个时代只能是可谏不可杀。

2、《谷梁传》中认为赵盾“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历史上也有人认为赵盾虽未亲弑君但参与了弑君的谋划,请依据《晋灵公不君》的记载分析赵盾是否参与了弑君的谋划。

(1)学生谈,互相补充。

(2)教师小结:赵盾对这样一个不行君道的国君始终忠心辅佐,屡次进谏却屡遭陷害,面对着不公平的待遇他选择的是逃亡,而不是弑君。

三、 撰写历史、依从标准:

1、既然赵盾没有亲弑君,也没有参与弑君的谋划,董狐、《春秋》为什么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君”呢?他们评价人物和记载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1)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补充“许世子止弑其君买”的例子,并总结:先秦史官评价人物和记载事件的标准是礼仪(礼法)。

2、《左传》作者评价人物和记载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1)学生讨论

(2)学生能答出《左传》评价人物和记载事件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但可能答不出《左传》评价人物和记载事件的另一条标准“礼法”,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董狐、《春秋》、《左传》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不尽相同是因为他们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标准不尽不同。

4、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汗牛充栋,对历史事件的记载真伪相乱,以上的学习对你今后读中国的古代史有什么启示?

(1)学生谈:

(2)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这两点:首先要钻进史料,熟悉具体史实,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类比、考释等以求得到正确的史实(板书 探明真相);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走出史料,考察这些史学家写史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历史(板书 了解标准)。

四、 秉笔直书、贯穿古今

我们正是了解了董狐写史的标准,我们才明白了董狐为什么在史书上记载是“赵盾弑其君”,我们也才明白了孔子和后世的人为什么会赞扬董狐――就是要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董狐坚持标准、秉笔直书的精神成为我国古代最崇高的史学传统,(板书秉笔直书)它像信条一样铭刻在正直的史学家心中,这些史学家为了秉笔直书历史,不畏强权,不避风险,甚至不怕坐牢,不怕杀头,演绎出了一个个动人心魄、令人仰慕的传说和故事。刘知几在《直书》中就列举了很多秉笔直书的史学家。

1、一名学生读《直书》2段,其他同学思考:《直书》中列举了哪些秉笔直书的史学家,他们在写史有什么共同点?(不畏强权、如实地记载历史)

2、教师总结:这种记载历史时不隐晦事情真相,据事直书写法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春秋笔法的一种,(板书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情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这一方面我们以后再继续学习。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点,一是认识了一种古代史学家叙述历史的笔法(板书写史的笔法),二是学习了一些读史的方法(板书读史的方法)。

1、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是这些史学家的秉笔直书才使我们了解了古代那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才能让我们鉴往知来,汲取经验与教训。谈一谈这单元的历史著作给了你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2、课下阅读p30《怎样研究中国历史》。

教师调控及学生活动

学生归纳异同

学生研读课文

学生发言

教师补充

学生发言

教师板书

学生归纳

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读史的方法 写史的笔法

探明真相,了解标准 秉笔直书,春秋笔法

教学反思

对于离开大学校门十几年的我来说,“春秋笔法”早已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接到上课的任务以后,我就开始从“中国知网”上大量搜集资料,总算对“春秋笔法”的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晰地认识。可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却又不知该怎样运用这些资料,总想着这些知识应该让学生了解,那些知识应该让学生知道,试讲下来要么是内容太繁琐,主干不清晰;要么是内容太深奥,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节课下来就像推一个大石碾子,老师费劲不少,学生收获不多。后来市教研员刘老师告诉我:“教学的设计要删繁就简,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于是我又全盘推翻以前的设计,遵循以上原则对教学内容重新设定,最后形成了这节课。课后老师们评价这堂课“思路清楚,主干明确,紧紧围绕文本,学生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定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学生实际。

首先,符合学生实际要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最疑惑的是“赵盾到底有没有弑君,如果没有弑君,为什么董狐要在史书中记载他弑君呢?”所以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材料、研读文本,从而了解事实的真相,探讨董狐记史的标准,明白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君的原因。其次,符合学生实际还要研究课文对学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想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古代史书有秉笔直书这一优良传统,还应该学会一些阅读古代历史著作的方法,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史官撰史要依从标准后,又设计了学生讨论“这节课的学习对你读古代历史著作有什么启示”这一环节。

二、 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教材的编排。

这一单元的单元题目叫《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方面,但从教材的单元说明、经典原文和相关读物的编排上,我们都可看出这一单元重点突出的是“春秋笔法”中“秉笔直书”的一面,所以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学习了“秉笔直书”的一面,“曲笔”让学生课下学习。

三、 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选修模块的特点。

首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模块教学应该围绕经典原文,体现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重点突出了“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一文的学习,又辅以“相关读物”中《直书》的学习,同时也兼及“大视野”中《怎样研究中国历史》一文。其次,将问题式教学提升为专题式教学。过去我习惯设计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学习,有时还为自己问题的设计能够环环相扣而沾沾自喜,现在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专题式教学恰恰相反,它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在这节课中我也尽量尝试去做,比如将问题“赵盾是一位什么样的大臣呢?他有没有弑君呢?”变为专题“依据《晋灵公不君》的记载分析赵盾是否参与了弑君的谋划。”

这次公开课,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专题式教学这一理念,它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也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并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1648.html

更多阅读

《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 拳皇i2012视频

《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简介想必大家都玩过前作了吧,也就是THE KING OF FIGHTERS-i,相比前作,这款2012的操作基本是保持一样的,主要是加入了新人物和全球的wifi对战系统。《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方法/步骤《拳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攻略 icp经营许可办理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攻略——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又简称为文网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下属省文化厅、直辖市文化局审核颁发。 文化部2003年第27号令发布,2004年第32号令、2011年第51号令修订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

介绍书本《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 才子佳人乾隆皇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荣誉出版,上下册/16开/56.5印张/1175千字。封面内容概述:“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不如说当今中国人爱唱最情感的流行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六大长篇传奇故事,正是中华儿女自

声明:《北京教育科研网-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守礼据实――感》为网友短发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