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中担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清算中担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4月30日

债务重组各方、中担内部对重组方案态度难统一,资金缺口难以核算。官司缠身,中担离破产不远

财新《新世纪》 记者 马媛 杨娜 张宇哲



2011年11月6日,当时中担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还有一个展位。詹敏/CFP



在中担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担)的资金黑洞再也无法弥补时,各方开始考虑“后事”如何料理。

中担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由于各方在中担的重组方案上存在巨大分歧,中担可能即将进入破产程序。而假如在进入破产程序之后,一旦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仍然未达成一致意见,这家曾经的民营担保巨头可能宣告破产。

“目前债务重组各方对重组方案态度不一,与此同时资产逐步流失。为避免出现更大危机,给债权人带来更大损失,必须尽快考虑使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前述中担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4月24日对财新记者表示。

他并称,如果在破产重整过程中达成债务和解,仍有重组希望。

财新记者获悉, 北京市铭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国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与中担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银行代表一同负责核查中担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中担流动性危机事发后,2月24日,中担公司在北京市金融局指导和支持下,经董事会批准,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全权行使董事会管理职责。

2月29日,北京市金融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等监管机构成立了“中担事件应急工作组”(下称市工作组)。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金融局正在努力推进中担的重组,联系了各个方面。目前国资系统反应不积极、银监局失声、银行催讨甚至起诉??这都是金融局无法控制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是其中的一家债权银行,该行人士说,从银行角度来讲,银行肯定不想承担损失。

中担事件影响较大。中担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5.8亿元,目前在保余额30多亿元,担保放大倍数超过5倍,牵涉了22家银行以及294家北京市企业。中担的案情较为复杂,一些企业存在多头贷款和担保现象,中担则存在违规操作的资金体外循环。

目前中担计划提出破产重整的方案,希望走正常程序向金融局报批。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对财新记者表示,进入破产程序并不等同于最后宣告破产。因为在破产清算前还有重整的可能,中担与债权人双方仍有望达成和解。债权人委员会可以和中担去谈,比如债务延期和债转股等计划;如果超过一定期限,双方没有和解成功,又没有可行的办法解决中担的债务问题,才会最终宣告破产。

不过,前述知情人士介绍,目前部分大债权人尚未加入债权人委员会,使债权人委员会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中担可能正通过别的方式把资产转走。但如果走破产程序,公司就由法院接管了,偿债资产会相对安全。”前述律师认为。

重组陷入僵局

今年年初,位于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中座三层的中担陷入了流动性危机(详见本刊2012年第10期“中担资金黑洞”)。

1月30日,中担邀请银行、政府召开沟通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中担副董事长、总经理、银行协作委员会负责人刘辉公开宣称,中担实际控制人陈奕标没有“跑路”,而是因心脏病去香港治疗;不过刘辉也承认,中担的流动性存在问题。

2月上旬,刘辉失踪。与刘辉相识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刘辉“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控制起来了”。

中担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前公司领导层在承认经营出现问题的同时,刻意隐瞒了公司资金出现巨大缺口的具体事实。“目前中担重组面临诸多难题。首先,债权人希望高比例现金偿付债务与中担可能得到的重组资金差距太大。” 这名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

从3月7日起,该小组与市工作组安排的审计人员、律师以及相关银行代表进场核查中担资产和负债情况。目前,北京市金融局与市工作组初步核查结果是公司债务达12.7亿元。

在债权人委员会方面,其聘请的一位韩姓律师对财新记者称,究竟中担资产状况如何,包括可用资金有多少,债委会至今尚不清楚。

北京金融局聘请的铭达律师事务所以与金融局签署保密协议为由,拒绝透露中担的资产状况。

中担此前向北京市金融局提交了“3331”的债务处置方案,即债权人自行承担三成,债转股三成,中担利用投资商的现金分期支付债务三成,以往违规高息冲抵一成。不少债权人认为,三成的损失难以接受。

债权人委员会相关人士透露,委员会近日向北京市金融局提出了“631”方案,即六成现金偿付,三成债转股,债权人承担一成损失。

对于这一方案,中担内部员工对记者表示,“个人认为,六成肯定是太高了。中担如果能拿出来,早就拿出来了,不至于拖到现在。如果真到了破产的地步,以目前中担的资产来说,对债权人是个巨大的损失。”

中担内部中高层与基层对重组前景预期并不相同。

中担应急领导小组有关人士称,中担内部的自救努力得不到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的支持。

从3月中旬开始,中担应急领导小组向股东发出继续投资或接受股权转让的征求意见函。时隔一个多月后,大多数股东没有答复,有的股东直接退回了征求意见函。

在2010年和2011年,中担的中高层拿到的“违规”项目提成约2500万元,除了少数配合上交,大部分人选择回避或拒绝。

中担员工似乎仍对中担重组成功、继续经营持乐观态度。财新记者在中担发现,中担已经开始恢复办公,但是多数都是行政和后勤人员。

“债委会非常希望中担能继续经营,毕竟中担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民营担保公司里,中担原本排名第一。”中担的一位留守员工对财新记者表示。



资产持续流失

前述中担债权人委员会相关人士称,中担的资金缺口逾7亿元。

不过,上述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称,在中担重组过程中,有个别高管涉嫌转移资产,造成中担资产加速流失。

这名内部人士透露,中担前期很多优良资产被单独偿付,这导致中担的重组价值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有个别配套公司在市工作组对中担进行账务资产核查期间,仍擅自挪用资金。

“从目前情况分析,由于资产逐步流失,人员愈加不稳定。为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和危机,给债权人带来更大损失,必须尽快考虑使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前述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说,这样,不管是重组,还是破产清算,都为中担、债权人和政府留下空间和时间,以利危机化解。

“同时在破产过程中,请有关部门协助追回流失的资产,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全资产,同时继续努力争取重组。” 他补充道。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中担在重组过程中“资产流失”属实。那资金缺口将远远高于债委会提供的“7亿多元”这一数字。

“中担原在银行的保证金有约4亿元,到2月底,剩下2亿多元。其他的都是单独偿付或者支付正常到期项目的保证金退还了。另外,原来对外投资或者配套公司的对外投资约2亿元的资产,已经被单独清偿转让。这样,中担的理论资产少了4亿元左右。”前述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表示,中担对外投资,有的采用个人代持的方式,这样使这些资产的认定也有很大困难。这部分也有约5000万元。

他透露,目前在金融局主导下,中担在与包括多家北京市国企和其他性质的投资商洽谈,但由于上述中担自身重组价值随着资产流失也在下降的原因,谈判进度缓慢。

接近谈判的一位知情人士对财新记者称,此前,私募股权基金公司CVC想花5亿元买中担的壳。但因为种种原因,未成行。

中担应急领导小组人士认为,广州对中担实际控制人陈奕标的定性,会直接影响中担的重组进程。

2012年4月2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做出罢免陈奕标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决定。目前,广州方面对华鼎公司的定性是涉嫌骗贷,华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陈奕标。

“既然如此,有着类似经营模式的中担公司,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定性?”他反问。

资金去向

对于中担融资后的资金去向,中担应急领导小组内部人士对财新记者称,初步了解,是被中担某些个人或配套公司用来进行海外投资。

被中担员工称为“中担资本”的集团,其业务几乎覆盖全金融产业链。集团下拥有北京龙盛源小额贷款、北京凯龙创业投资基金、北京银桥典当、广州华御典当、广东怡安投资咨询等多家公司,还有一家投行性质的公司及两家上市公司。

北京市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4月24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介绍,中担前几年发展很好,从2006年大概三四亿元担保额,逐年发展到2011年的30亿元左右。2010年开始拿到国家的补助,当年拿到了1400多万元。“从代偿率来看,中担这几年代偿率并不高。后来还是毁于恶性膨胀。”

李世奇称,2009年底到2010年初,陈奕标在美国注册了亚瑟尔公司,做投资、咨询业务,名义是帮助企业在国外上市,超越了自身的能力。

“他在华尔街租了房子,两地运作,成立北京分公司,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一单也没做成。”李世奇表示。陈奕标在广东还拥有华鼎、创富两家公司,在香港先后收购了两家业绩很不好的上市公司,即嘉禹国际(已更名为中国投融资集团,01226.HK)和泰润国际(00204.HK)。

李世奇认为,上述投资耗费了中担大量资金,但是借壳上市计划落空,成为促使中担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原因。

此外,恰逢去年银根紧缩,民间借贷失控,在暴利诱惑之下,中担也不惜铤而走险。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不乏小企业和中担人员串通,涉嫌从银行骗贷。

中担应急工作组领导人员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恶性膨胀解释过于片面。他认可中担的战略发展结构,认为在担保、小贷、短资、基金及上市公司等方面的布局,保证了中担能有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

“中担的多元化战略,全部是围绕为中小企业服务。中担对海外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为北京中小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进行资本运作提供一个接口。没有把握好投资回报周期和短期资金需求的平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期间,出现了担保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是大环境的问题。而为提高信誉度,公司长期维持高成本运营又留下后患。”该领导小组成员说。

不过,他也向财新记者坦言,“中担‘个别人’可能因为个人私欲,存在恶性膨胀。”



官司此起彼伏

随着危机的不断加剧,中担开始官司缠身。

北京海淀法院近日受理了北京银行大钟寺支行起诉北京太行双辰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太行双辰)的案件。这是中担危机爆发以来,首例开庭审理的银行起诉企业案件,因此引起了各方关注。该案原本将于4月25日开庭审理,但由于太行双辰方面提出延期审理的请求,开庭日期延至5月28日。

据债委会委员透露,债委会在4月23日,向法院提交了请求法院暂停审理银行起诉中担事件受害小微企业的联名信。债委会聘请的律师认为,该案件牵涉企业人数太多,应当按群体事件受理;另一方面,债委会希望通过金融局出面化解中担危机。前述案件延期,“是一次债权人的胜利。”债委会人士对财新记者称。

据接近该案的人士透露,这笔贷款5月到期。银行此时提起诉讼,是因为它们与太行双辰签订了合同,需向银行按月付息。

据该案知情人透露,太行双辰刘书英分别以个人和公司的名义通过中担,从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中贷款的大部分都投入中担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刘书英以个人名义贷款的那部分利息,已于3月下旬归还。此次银行催款,并诉至法院的这部分,是太行双辰拖欠银行的600万元的利息。

刘书英对财新记者表示,除了上交银行10%的保证金,她又交给中担20%的保证金,再扣除银行的一些收费,她要付全部的利息,但只拿到六成现金。

该人士还称,刘书英原本将两套房产抵押到中担作为反担保。中担事件爆发以后,中担将刘书英的房产解押,刘书英立即将其房产出售。这也是银行方面急于冻结查封其资产的另一个原因。

此外,农行昌平支行起诉某钢贸企业将于5月4日开庭。此案件并没有延期消息。一位熟悉此案的人透露,该企业将全部贷款用于够买中担理财产品。

一位担保业协会人士表示,企业也有利益诱惑,中担不白用其钱。或者是贷款的一部分提供给中担使用,或者干脆企业自己不用贷款资金,完全给中担使用,这些做法都涉嫌骗贷。

民营担保危机

曾经辉煌一时的民营担保巨头中科智在2008年爆出巨亏丑闻,创富神话破灭之后,中担一度成为民营担保公司里的领头羊。

业内人士认为,中担是另一个中科智,“人员臃肿,管理混乱”。

同中科智的实际控制人为张锴雍一人相同,中担也基本被业内人唤为“标哥”的陈奕标一人控制。陈奕标曾是广州市人大代表,被评为广州市五四杰出青年。很多业内人士提起此人,常常用“张扬”“另类”“激进”等字眼。同陈奕标类似,张锴雍当年也注册多家公司或者买来现成壳公司。将这些作为担保公司委贷担保客户,从中挪用资金。

“他(陈奕标)是全国青年委员,头衔一大溜,每年都在北京大肆宣传。”李世奇对财新记者形容。

熟悉陈奕标的人也表示,陈奕标做事风格影响着中担的风格。该人士称,中担对员工办业务提成在2%,这在行业里属于很高。中担一般对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担保费率收入大概在2.5%-3%,这样高额的提成诱惑下,难怪员工业务做得这样猛。而提成费与担保费率收入如此接近的现实,也间接反映出中担存在违规经营的事实。

李世奇对财新记者称,中科智和中担的共性就是极度扩张,“融来的资金都进入楼市、股市,最终都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他还表示,在2008年出事以前,中科智每年盈利水平相当高,委贷也属于合法。在当时资金使用要交10%资金使用费情况下,盈利水平相当高,并不如中担存在高成本运营,最终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一家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负责人对财新记者表示,如果担保机构一开始服务中小企业就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做着做着就会走样。如果真有欺诈行为,应该严肃处理,“不要说他骗了钱了,有了欺诈行为,人都跑国外去了,政府还去救公司。”

他表示,民间金融应阳光化,政府不应插手,只要定好规则就行了,关键是培育市场。而银行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审查时候都应该能发现问题,不需要多么高超的财务技巧”。他也建议, 应在担保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不过,中科智在上一次危机中,最终靠深圳市政府的协调下,侥幸活了下来。这次,中担亦有机会重组成功,避免被破产的命运吗?

本刊记者赵静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1597.html

更多阅读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做人的学问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的做人学问这是徐刚老总发的一条微信,特转发与大家分享。作者程益中(《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办人之一)。本文为作者答记者问。1.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是我过去的沧海,而体育画报中文版是我现在的桑田,沧

中国支付平台 国外有没有网络支付宝

首页|国外网站|国内网站|商城大全|更新列表|截图|专题|翻译|工具|新闻|运营|帮助|提交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友留言用户名:密码:网页网站新闻视频图片地图音乐购物知道百科文章搜 索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中国商业>中国支付平台

中担资金黑洞:巨额违规资金腾挪的游戏

2012年03月12日11:15财新网-新世纪[导读]中担公司早被监管部门盯上,却依然上演了巨额违规资金腾挪的游戏银行“受骗”?像其他银行职员一样,徐某在得知中担事发后,开始催促贷款的这家做安防工程的企业提前还款。“企业特别不配合。提前收

声明:《清算中担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为网友一缕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